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松湖~流湖T接入梅林110千伏线路工程报告表拟批准公示

松湖~流湖T接入梅林110千伏线路工程报告表拟批准公示

2024年05月18日   江西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松湖~流湖T接入梅林110千伏线路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日 至 **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松湖~流湖T接入梅林110千伏线路工程
建设地点: (略) 新建区松湖镇
建设单位: (略) (略) (略)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1)110kV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以新建双回路T接塔(110kV松流线048号塔大号侧新建1基双回路终端塔做为T接塔)为起点,以梅林110kV变电站为终点,单回路设计。线路路径长约14.5km,其中架空线路角钢塔段长约13.3km,钢管杆段长约0.81km,电缆线路长约0.39km,新建塔基51基。(2)110kV配套间隔扩建工程:110kV梅林变电站扩建110kV出线间隔一个。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噪声、固体废物和粉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间隔扩建工程评价结论 梅林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场地内进行,不改变站内主要电气设备及设施, 对站址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结合现状监测结果, 间隔扩建完成后变电站场界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可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2)架空线路理论预测评价结论 本项目单回架设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模式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在对地6.0m(经过非居民区时)最小线高下, 边导线外地面投影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本项目双回路T接塔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目标,距离最近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约200m, 本项目不考虑对此塔型进行电磁环境理论预测分析。 本项目拟建单回110kV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模式预测结果表明,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取整分别为7.0m、8.0m、11.0m、14.0m、17.0m 时,距地面 1.5m、4.5m、 7.5m、10.5m、13.5m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 GB8702-2014 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电缆线路类比评价结论 110kV 阳东线与本工程 110kV 电缆线路技术指标基本相同, 本工程电缆截面略小, 基于保守原则, 采用 110kV 阳东线作为本项目电缆线路工程的类比线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10kV阳东线电缆管廊外(0~5m)工频电场强度为0.41V/m~0.92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46μT~0.362μT,根据类比预测分析, 本项目电缆线路工程铺设后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均满足 GB 8702-2014 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4)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结果 通过对部分线路段采取抬升导线对地距离的措施,本工程建成后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11~1.24kV/m范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86μT~11.23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工程为在变电站原有场地内进行110kV出线间隔的扩建并完善进线间隔设备。配套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噪声源, 设备运行对厂界噪声贡献值变化不大, 扩建后变电站厂界噪声将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可满足 GB 12348-2008 中的2 类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要求。荆门沙洋长林-黄荡湖 110kV线路改造工程(110kV 林黄线)与本项目在电压等级、架线型式等方面一致, 声环境影响类比预测结果表明, 本项目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满足 GB 3096-2008 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 结合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现状值, 本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可以满足 GB 3096-2008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地下电缆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3、水环境影响评价 运行期不产生废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工程营运过程中没有工业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对环境无影响。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②通过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②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定期进行噪声监测。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项目施工时会造成局部地段的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占地、杆塔施工等对局部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固体废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施工过程应对挖方等临时堆土采用苫布遮盖、采取编织袋装土堆砌成护坡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施工过程采取优化施工布局、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组织施工作业等措施,控制施工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 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 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委托专业部门进行清运。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冲洒地面和砂石水泥搅拌; 施工人员为临时聘用当地居民, 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原有设施处理。本项目位于湿地公园外,在湿地公园区内无永久和临时占地,由于工程建设离湿地公园距离较近, 施工期应严格划定施工范围, 规范施工行为, 避免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设置警告牌, 高压设备和建筑物钢铁件接地良好, 设备导电元件间接触部件连接紧密, 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应于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标明严禁攀登, 以防居民尤其是儿童发生意外。同时加强对线路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2.噪声防治措施 加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运营管理, 确保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标签: 接入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您已成功参与促销活动!
稍候客服经理将会与您联系,请保持通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