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

2023年01月11日   江西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1-2025)

金溪县人民政府

二○二一年十二月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1-2025)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王茂柱

副组长

危 飞 王 雄

成员

余金县 邱新旺 姜有祥 黄年红 李卫高

规划编写小组

项目负责: 许杰辉

编 写 人 员: 许杰辉 黄畅欣 詹瑞华

章志峰 余永春 王勤发

审 查 人: 许少清

实施单位:金溪县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 (略) 天久地 (略)

二○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前 言........................................................................................ 1

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

㈠、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

㈡、地质环境背景.................................................................................................. 2

㈢、地质灾害现状.................................................................................................. 3

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4

㈤、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7

㈥、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 7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

㈠、指导思想......................................................................................................... 8

㈡、规划原则......................................................................................................... 9

㈢、规划目标....................................................................................................... 10

四、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12

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12

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4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 17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 17

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17

三、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17

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体系......................................................................... 18

五、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18

六、加大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 18

六、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 19

㈠、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9

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20

㈢、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23

㈣、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 23

㈤、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库建设..................................................................... 24

㈥、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点建设..................................................................... 25

七、经费估算与筹措...................................................................... 25

㈠、经费估算....................................................................................................... 25

㈡、资金筹措....................................................................................................... 26

八、保障措施.................................................................................. 26

㈠、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26

㈡、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和防治知识普及........................................... 26

㈢、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27

㈣、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 27

㈤、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与创新.............................................................. 27

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28

九、附 则........................................................................................ 28

附图:

1、 (略) 金溪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图(1:50000)

2、 (略)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0000)

附表(附报告内):

附表1

(略) 金溪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表

附表2

(略)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

附表3

(略)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表

附表4

(略)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览表

附表5

金溪县地质灾害搬迁点规划表

附表6

金溪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点规划表

一、总 则

为了科学谋划金溪县“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协调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略) 第394号令)、《 (略)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 [2001]79号)、省人民政府第95号令《 (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略)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 (略) 自然资源局办公室文件(抚自然资办发【2020】121号)《 (略) 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期,2021年—2025年为规划期,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县所辖行政区域。

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金溪 (略) 中部、抚河中游,据2020年末金溪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全县面积1352.81km2,辖13个乡镇、1个管理区,11个居委会,150个行政村,村密度11.9个/100km2。全县总人口30.81万,人口密度平均229人/km2,其中城镇人口13.63万人,占总人口的44.24%;农业人口17.18万人,占总人口55.76%。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95.89亿元;三产结构比为14.7∶32.0∶53.3;财政总收入10.95亿元,税收收入8.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99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5元。

济广高速和抚吉高速贯穿境内,有316、206 (略) 、 (略) 相通,交通便利。

“十三五”期间,金溪县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奋力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古村落拯救保护模式、“美丽金溪”样板、营商环境满 (略) 市领先,获取了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整治、防范金融风险、城市创建、传统文化传承等五大胜利,取得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产业、科技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改革、社会事业发展等六项新突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四五”时期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末,全县年生产总值完成95.89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3倍,年均增长5.8%;财政总收入完成10.9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08倍,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1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21倍,年均增长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2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1倍,年均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0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5倍,年均增长7.7%。五年间,县域经济规模显著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金溪县共发现各类矿产20余种,矿产地68处,主要有石墨、珍珠岩、重晶石、高岭土、萤石、钼、锌、银等,其中,列入资源储量表的矿种11种,矿产地12处,大中型矿床2处。截止2020年12月底,收集金溪县自然资源局资料,县内现有持证矿山6个,其中1处中型,另5处小型(高岭土矿2个,重晶石矿1个、石英萤石矿1个,珍珠岩矿1个,流纹岩矿1个)。

(二)、地质环境背景

金溪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0℃,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821.0mm,最大年降雨量2806mm,最大月降雨量1096 mm,最大日降雨量231 mm,最大小时降雨量78.2 mm,任意24小时最大降雨量233 mm,历年最大一次过程连续降雨量966.6mm,占全年降雨量的34.4%,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

境内属信江及抚河水系,大致以县城北东的金钱岭为界,西部水系由北东往南西注入抚河,东部水系由南东往北西汇入信江。全县水力设施较完善,共有中型水库2座,小(Ⅰ)型水库14座,小(Ⅱ)型水库54座,山塘水库908座。

金溪县地处鄱阳湖平原与武夷山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县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侵蚀构造低山、剥蚀构造丘陵、构造剥蚀岗地和河谷冲积平原五种类型。地貌分区见图2-1.

图2-1 金溪县地貌分区图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至寒武系变质岩、白垩系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性以酸性、中酸性为主,多呈岩基、岩株产出,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和燕山早期。

区内基底构造复杂,地层褶皱变形强烈、断裂纵横交错,以轴向北东—北东东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最为显目,东南部则表现为轴向北北西向的褶皱和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县内地震烈度<Ⅵ度,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区域地壳稳定性好。

(三)、地质灾害现状

金溪县为一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暴雨型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全县13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受地质灾害影响,其中以何源镇、黄通乡、秀谷镇最为严重,次为*坊、对桥、左坊等乡镇,全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1。

表2-1 金溪县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一览表

乡镇名称

险情类型(处)

小计

险情等级(处)

险情威胁

滑坡

滑坡隐患

崩塌

崩塌隐患

泥石流

小型

中型

威胁

人口(人)

威胁

财产(万元)

秀谷镇

3

6

1

6

0

16

16

+

52

239.25

浒湾镇

0

0

0

1

0

1

1

16

6.00

双塘镇

0

1

0

1

0

2

2

3

25.5

何源镇

6

29

0

7

0

42

41

1

631

1634.61

合市镇

2

0

0

0

2

2

20

56.06

琅琚镇

0

1

0

0

0

1

1

11

24.00

左坊镇

4

0

0

4

4

37

125.16

对桥镇

0

5

0

0

5

5

69

312.95

黄通乡

1

10

0

13

0

24

24

233

687.5

*坊乡

2

6

0

0

0

8

7

1

157

1492.4

陈坊积乡

0

1

0

0

0

1

1

15

54.00

琉璃乡

1

0

0

0

1

2

2

45

510.0

石门乡

0

1

0

1

0

2

2

15

135.00

华侨管理区

0

0

0

0

0

0

0

0

0.00

合计

13

66

1

29

1

110

108

2

1304

5302.43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地质灾害(含隐患)点110处,其中崩塌点1处、滑坡点13处、泥石流1处,崩塌隐患点27处、滑坡隐患点68处,共威胁人口1304人,潜在经济损失5302万元。

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性明显,在东部中低山区、丘陵区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人口密度高、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地质灾害较发育;在时间上主要受集中性强降雨和季节性降雨因素控制,多发生在汛期异常降雨时段,且具群发性的特点;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土质滑坡为主,较为集中分布在房前屋后和公路傍山切坡段;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绝大多数崩滑灾害的产生是因人类工程活动傍山切坡而引发。

滑坡(含隐患)是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全县共有滑坡(含隐患)81处,占全县灾点总数的73.64%,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侵蚀构造中低山、剥蚀构造丘陵区,滑坡以浅层土质滑坡为主,规模中型的2处,其余均为小型;受威胁人口1055人,威胁财产4071.12万元。因滑坡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崩塌也是我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全县共有崩塌(含隐患)28处,占全县灾点总数的25.45%,规模均属小型,威胁人口209人。威胁财产780.88万元。

全县有泥石流灾害1处,占全县灾点总数的0.91%,威胁人口40人,威胁财产450万元。虽然泥石流灾害点在金溪较少,但由于本县山区范围大,暴雨强度大,广大山区应高度重视突发性泥石流灾害。

地面塌陷在区内尚未发现,但由于县域范围内有两处地下坑采矿山(东岗山铁矿和芳源石英矿),存在地下采空区,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须注意防范。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1、基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4年“ (略) 金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正式启动,2015年初完成野外调查,基本查明了全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防治分区及危险性区划提供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2020年对全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核查,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有清楚的认识。

此外,切坡建房调查于2021年3月完成,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正在开展实施。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初步建立

在县委及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初步建成了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得到加强

一是强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及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 “十有县”建设,通过建设,全面落实群测群防制度,基本实现了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二是基本建成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每年都有专业技术单位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三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与培训演练,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5.12减灾日及乡村干部培训班进行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资源保护、避灾防灾意识,全面推动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生态保护工作。

4、地质灾害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

金溪县已组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 (略) 、市应急中心的互联互通。县内所有乡镇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小分队,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县自然资源局会同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制度的落实、监测工作的督查和应急调查等重要环节,并成立了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具体负责较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援,防灾减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同时,全县还加强专业技术支撑和服务,与当地气象台及技术支撑单位合作开展趋势预测分析研究、综合调查、农村建房地灾评估等工作。

5、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

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出资先后对麒麟山和锦绣家园小区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综合治理,县财政出资治理了2个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五)、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尚未建立;全县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网络建设、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相对落后;各部门协调配合还有待加强,运行与规范管理亟待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造成防治工作经费紧张,加大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六)、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

在规划期内,影响地质环境的各种人类工程活动仍将持续,引发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将日益增多,在气候变化异常、集中强降雨等因素影响下,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呈多发趋势,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1、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范围较大,在一定因素影响下容易成灾

金溪县地形地貌复杂,变质岩、火岩碎屑岩、花岗岩广泛分布,地层岩性较复杂,风化作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的64.2%,在一定的自然(如降雨)和人为因素影响下这些区域极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未来金溪县东部山区和县城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仍是地质灾害高发区。

2、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呈现增多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由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影响的强度仍在加大,由此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将会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3、极端气候事件加剧突发地质灾害的趋势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频出现,1998年、2010年的集中降雨及2008年的冰雪灾害,是区内地质灾害频发的重大诱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集中性降雨、台风影响、雨雪冰冻、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仍将出现,由此诱发、加剧的突发地质灾害给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续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以“作示范、勇当先”的历史担当,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金溪新篇章。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从灾后治理向灾前预防转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紧密围绕国家、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目标和重大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专项资金,优先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地质灾害严重、隐患点多、防治任务重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地质灾害集中连片区综合治理。

3.源头管控,生态优先

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力度,将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重点地区, (略) 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通过科学规划与管控从源头上控制或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和生态功能优先,统筹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4.依法依规,科学减灾

继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配套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研究与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加大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配备装备的投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效率和水平。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金溪县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工作,排查全县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变化情况,实现金溪县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全覆盖。升级改造地质环境信息化平台, 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建设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监测网络建设,显著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争取全面完成金溪县现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装备精良的各级专业化地质灾害防治队*,力争汛期专业队*驻守山区丘陵县覆盖率实现100%,显著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2、具体目标

1. 大幅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能力。实现金溪县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全覆盖。

2. 完善平台信息化服务,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对地质环境信息 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以数据管理系统、防治监管系统、大数据分析预警系统、远程会商与辅助决策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为一体的地质灾害信 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升地质灾害预警精准度、时效性和覆盖面。

3. 继续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全面完成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作,对已经实施的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修缮加固,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

4. 努力提升基层防灾能力。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装备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利用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推动形成全民防灾的新格局。

5.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公众防灾意识和能力,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从灾后治理向灾前预防转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防治分区(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以全县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及发育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与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貌单元、位置高程、地形坡度、岩土类型、断裂构造、地表水系、降水分布、交通建设、建房切坡、矿山开采等10个影响因素,结合上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金溪县地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1:5万地质灾害调查初步成果,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易发区划分。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全县划分为1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2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2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3个地质灾害不易发区,详见表4-1及图4-1。

表4-1 金溪县崩滑流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灾害隐患分布一览表

易发程度分区

块段

地理位置

岩土类型

地质灾害(隐患)

面积(km2)

地貌

隐患点(个)

威胁人口(人)

威胁

财产

(万元)

A

A

何源-黄通

286.91

丘陵、低山、中山

B、Y2、Y 1、Q

79

902

2448.85

B

B1

对桥-秀谷-左坊

298.43

丘陵

B、Y 1、Y 2、Q

20

279

2065.9

B2

双塘-琉璃

138.31

丘陵、岗地

Y 2、H、Q

6

75

594.5

C

C1

石门-秀谷-合市

380.37

岗地

Y 1、Q、Y 2、H

2

25

108.6

C2

陈坊积-琉璃

95.69

岗地、丘陵

H、Y 2、Q

2

19

75.06

D

D1

*坊村-竹桥村

56.28

平原

Q

1

4

9.45

D2

琉璃村-合市村

23.21

平原

Q

D3

浒湾村-琅琚村-石门村

73.61

平原

Q

总计

1352.81

110

1304

5302.43

图4-1 金溪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略图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

(1).何源-黄通(Ⅰ)

位于金溪县东部何源-黄通一带,面积286.91km2,占全县面积的21.21%。地貌类型为中山、低山和丘陵,自然斜坡坡度一般为30~50°,分布高程一般100~1200m,自然坡高2.5~211m均有分布,岩土类型主要为变质岩、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和松散土体类,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

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交通建设和建房切坡产生较多陡坡,地质灾害主要沿公路切坡分布,切坡高度2~16m,切坡坡度30~85°,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为主,属于崩滑流高易发区;区域东南角有2个地面塌陷中易发区,整个区域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9处,灾害点密度0.275个/km2,包括滑坡10处、滑坡隐患42处、崩塌1处、崩塌隐患26处,灾害隐患威胁人口902人,威胁财产2448.85万,险情等级1处为中型,78处为小型。因地质灾害致3户居民受灾,损毁房屋 3间,直接经济损失10.5万元,灾情等级均为小型。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Ⅱ)

分布于县内中东部和西部地区,总面积436.74km2,占全县面积的32.28%,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和岗地地貌,岩土类型以变质岩类、岩浆岩、火山碎屑岩类和松散土体类为主。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人工切坡活动也较为强烈,主要为建房切坡和道路切坡。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密度0.060个/km2。包括对桥-秀谷-左坊(Ⅱ1)、双塘-琉璃(Ⅱ2)两个区段。

(1).对桥-秀谷-左坊(Ⅱ1)

位于金溪县东北部及东南部对桥-秀谷-左坊一带,面积298.43km2,占全县面积的22.06%,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地貌,自然斜坡坡度一般为25~35°,分布高程一般为100~400m,自然坡高一般5~15m,岩土类型主要为变质岩、岩浆岩、火山碎屑岩和松散土体类。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主要为北东向断裂构造和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点沿公路切坡和房后切坡均有分布,切坡高度2~10m,切坡坡度40~80°,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为主,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段共有地质灾害点20处,灾害点密度0.067个/km2,包括滑坡2处、滑坡隐患17处,崩塌隐患1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口279人,威胁财产2066.21万,险情等级1处为中型,其余均为小型。因地质灾害致1户居民受灾,损毁房屋1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万元,灾情等级均为小型。

(2)双塘-琉璃(Ⅱ2)

位于金溪县西部双塘-琉璃一带,面积138.31km2,占全县面积的10.22%,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和岗地地貌,自然斜坡坡度一般15~35°,分布高程一般为100~300m,自然坡高2.5~60m均有分布,岩土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松散土体和红色碎屑岩类。该区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主要为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为建房切坡,切坡高度2~10m,切坡坡度35~80°,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滑坡隐患为主,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段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密度0.0434个/km2,包括滑坡1处、滑坡隐患3处、崩塌隐患1处、泥石流1处,灾害(隐患)威胁人口75人,威胁财产594.5万,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因地质灾害致2户居民受灾,损毁房屋2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万元,灾情等级均为小型。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Ⅲ)

分布于县内中南部和西北角地区,总面积476.06km2,占全县面积的35.19%,地貌类型为岗地和丘陵地貌。该区地形起伏较缓,自然斜坡坡度一般为10~35°左右,岩土类型主要为岩浆岩、火山碎屑岩和松散岩土和红色碎屑岩类,地质构造条件一般,主要为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和断陷盆地。西南部地区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西北部地区人类活动较频繁,主要为交通建设。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4处,灾害点密度0.0084个/km2;包括石门-秀谷-合市(Ⅲ1)和陈坊积-琉璃(Ⅲ2)两个区段。

(1).石门-秀谷-合市(Ⅲ1)

分布于金溪县西南部及中部石门-秀谷-合市一带,面积380.37km2,占全县面积的28.12%,地貌类型为岗地地貌,地势平缓,自然斜坡坡度一般10~25°,分布高程一般为50~100m,自然坡高一般6~8m,岩土类型以岩浆岩和松散土体类为主,西南部少量出露火山碎屑岩和红色碎屑岩类。该区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为切坡建房,切坡高度约5m左右,切坡坡度50~65°,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隐患,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该区段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灾害点密度0.005个/km2,包括滑坡隐患1处、崩塌隐患1处,灾害(隐患)威胁人口25人,威胁财产108.6万,险情等级均为小型。

(2).陈坊积-琉璃(Ⅲ2):

分布于金溪县西北部陈坊积-琉璃一带,面积95.69km2,占全县面积的7.07%,地貌类型为岗地和丘陵地貌,地势较缓,自然斜坡坡度一般15~35°,分布高程一般为50~200m,岩土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红色碎屑岩和松散土体类。该区地质构造条件中等,主要为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和断陷盆地,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切坡高度约6m左右,切坡坡度50~60°,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隐患,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该区段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灾害点密度0.021个/km2,均为滑坡隐患点,灾害(隐患)威胁人口19人,威胁财产75.06万,险情等级均为小型。

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Ⅳ)

零散分布于金溪县西北部琉璃、合市、*坊及西南部浒湾、琅琚等地,总面积153.10Km2,占全县面积的11.32%,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地貌,地形坡度较缓,一般为10~15°之间,岩土类型主要为岩土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交通建设。区内地质灾害主不发育,仅有1处滑坡隐患点,属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1处,灾害点密度0.007个/km2;隐患点1处,潜在灾点密度0.007个/km2。区内包括*坊村-竹桥村(Ⅳ1)、琉璃村-合市村(Ⅳ2)和浒湾村-琅琚村-石门村(Ⅳ3)三个区段。

(1).*坊村-竹桥村(Ⅳ1)

分布于金溪县北部*坊村-竹桥村一带,总面积56.28Km2,占全县面积的4.16%,地貌类型为平原地貌,地形坡度较缓,一般为10~15°之间,岩土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人工切坡现象较少,切坡高度一般较低矮,主要为交通建设。

区内地质灾害点仅1处滑坡隐患,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灾害点密度0.018个/km2,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灾害隐患威胁人口4人,威胁财产9.45万,险情等级为小型。

(2).琉璃村-合市村(Ⅳ2)

分布于金溪县西北部琉璃村-合市村一带,面积23.21km2,占全县面积的1.72%,地貌类型为平原地貌,地形坡度较缓,一般为10~15°之间,岩土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人工切坡现象较少,主要为交通建设。该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属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3).浒湾村-琅琚村-石门村(Ⅳ3)

分布于金溪县西南部浒湾村-琅琚村-石门村一带,面积73.61km2,占全县面积的5.44%,地貌类型为平原地貌,地形坡度较缓,一般为10~15°之间,岩土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该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人工切坡高度一般5m以内,主要为交通建设。该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属于地质灾不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防治分区原则

以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为基础,根据县域内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地质灾害潜在危害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紧密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及主要经济区、重要工程建设区布局等,并考虑乡(镇)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略)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县(市)区划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对全县地质灾害进行分区防治规划。

2、防治分区

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三类大区,共7个块段,如图4-2和表4-2所示。

(1)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

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县内东部何源镇、黄通乡和秀谷镇地区,总面积323.3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3.91%。地貌类型主要为中山、低山和丘陵,岩土类型主要以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类和松散土类。重要工程设施有G35济广高速和X943县道,水利工程有马街水库、高坊水库和马尾泉水库,重要的集镇区有秀谷镇、何源镇和黄通乡。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修路、建房切坡现象普遍,有矿山点4处,大部分区域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少量区域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防治灾害种类主要为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区内地质灾害(隐患)83处,其中滑坡10处、滑坡隐患46处、崩塌1处、崩塌隐患26处,隐患点密度0.257个/km2,威胁人口931人,威胁财产2581.85万元。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近、远二期进行综合防治,近期防治点13处、远期防治点70处。按防治等级分为重点防治点20处、次重点防治点44处、一般点防治点19处。防治措施为专业监测3处、搬迁避让的3处、工程治理的12处、简易治理的65处、立警示牌点83处。

(2)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

次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县内北东部、东南部及西北部,总面积433.2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2.02%。防治灾害种类主要为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地貌类型以丘陵和岗地为主,岩土类型变质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岩浆岩类、一般碎屑岩类和松散土类均有出露。区内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建房切坡和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傍山公路切坡现象较少,大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和危险性中等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24处,隐患点密度0.055个/km2,威胁人口356人,威胁财产2587.66万元。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包括对桥镇-*坊乡(B1)、左坊镇-后车村-长兴村(B2)、琉璃乡-合市镇-双塘村(B3)和城湖村-陈坊村(B4)四个区段。

①.对桥镇-*坊乡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1)

该区段位于金溪县北东部县境,包括对桥镇、*坊乡及秀谷镇部分地区,面积163.8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11%。区内地貌类型为丘陵,出露岩土类型为变质岩类、松散土体类和岩浆岩类。该区段主要防治灾害类型为滑坡隐患,该区段重要工程设施有G35济广高速和G206国道,重要集镇区为对桥镇和*坊乡,水利工程有大源垅水库和深山源水库,含矿山点7处,傍山公路切坡现象少,建房切坡活动一般,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危险性中等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均为滑坡隐患,隐患点密度0.067个/km2,威胁人口207人,威胁财产1775.65万元。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近、远二期进行综合防治,其中近期防治点4处、远期防治点7处。按防治等级分为重点防治点4处、次重点防治点3处、一般点防治点4处。防治措施为工程治理的3处、简易治理的8处、立警示牌点11处。

②.左坊镇-后车村-长兴村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2)

该区段位于金溪县东南部县境,包括左坊镇大部分及石门乡部分地区,面积101.2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9%。区内地貌类型为主要为丘陵,少部分为平原区,出露岩土类型主要为变质岩类,少部分地区为岩浆岩类。该区段主要防治灾害类型为滑坡隐患,该区段重要工程设施有G206国道,水利工程有陀山水库,重要集镇区为左坊镇,含矿山点5处,傍山公路切坡现象少,建房切坡活动较弱,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危险性中等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其中滑坡隐患4处,崩塌隐患1处,隐患点密度0.049个/km2,威胁人口43人,威胁财产157.56万元。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近、远二期进行综合防治,其中近期防治点1处、远期防治点4处。按防治等级分为次重点防治点4处、一般点防治点1处。防治措施5处隐患点均为简易治理、立警示牌点5处。

③.琉璃乡-合市镇-双塘村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3)

该区段位于金溪县西北部县境,包括琉璃乡 (略) 镇和双塘镇部分地区,面积160.8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1.89%。区内地貌类型为主要为丘陵和岗地,出露岩土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类,其次为红色碎屑岩类和松散土体类。该区段主要防治灾害类型为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该区段重要工程设施有X945县道和X946县道,重要集镇区为 (略) 镇,水利工程有樟塘水库和双坑水库,含矿山点20处,建房切坡活动较强,傍山公路切坡现象少,但矿山开采活动较强烈。绝大部分区域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危险性中等区,少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其中滑坡隐患4处,崩塌隐患2处,泥石流1处,隐患点密度0.044个/km2,威胁人口91人,威胁财产600.5万元。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近、远二期进行综合防治,其中近期防治点1处、远期防治点6处。按防治等级分为重点防治点2处、一般点防治点5处。防治措施为工程治理的1处、简易治理的6处、立警示牌点1处。

④.城湖村-陈坊村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4)

该区段位于金溪县西北角境内,主要含陈坊积乡周边地区,面积7.2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0.53%。区内地貌类型为主要为岗地,出露岩土类型为火山碎屑岩类,红色碎屑岩类和松散土体类。该区段防治灾害类型为滑坡隐患,该区段重要工程设施有X945县道,重要集镇区为陈坊积乡,含矿山点2处,建房切坡活动一般,傍山公路切坡现象少。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危险性中等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为滑坡隐患点,隐患点密度0.138个/km2,威胁人口15人,威胁财产54.00万元。

区内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远期防治点,防治等级为一般点防治点。防治措施为简易治理和立警示牌。

(3)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

一般防治区位于金溪县中部和西北部,总面积596.1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4.07%。地貌类型主要为岗地和平原,岩土类型主要为岩浆岩类和火山碎屑岩,其次为松散土体类、红色碎屑岩类和变质岩类。区内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弱-较强,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不易发区和危险性小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3处,隐患点密度0.005个/km2,主要威胁人口17人,威胁财产133.11万元。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包括浒湾镇-琅琚镇-石门乡-双塘镇(C1)和陈坊积乡-岐岭村-古圩村(C2)两个区段。

①.浒湾镇-琅琚镇-石门乡-双塘镇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1)

该区段主要位于金溪县中部,涉及浒湾镇、琅琚镇、石门乡和双塘镇大部分区域和*坊乡、合市镇部分区域,面积498.32km2,占总面积的36.84%。区内地貌类型为主要为岗地和平原,出露岩土类型主要为岩浆岩类和松散土体类。该区段主要防治灾害类型为滑坡隐患,该区段重要工程设施有X206国道和G316国道,重要集镇区为浒湾镇、琅琚镇、 (略) 镇,水利工程有付家水库和厚坑水库,含矿山点9处,建房切坡活动较弱,傍山公路切坡现象少,但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绝大部分区域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危险性小区,少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为滑坡隐患,隐患点密度0.004个/km2,威胁人口13人,威胁财产112.05万元。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近远二期进行综合防治,近期防治点1处、远期防治点1处。2处隐患点防治等级为一般点防治点,防治措施均为简易治理和立警示牌。

②.陈坊积乡-岐岭村-古圩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2)

该区段主要位于金溪县西北部部,涉及陈坊积乡、 (略) 镇大部分区域,面积97.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23%。区内地貌类型为主要为岗地、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出露岩土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类和松散土体类,其次为红色碎屑岩和变质岩类。该区段主要防治灾害类型为滑坡隐患,该区段重要工程设施有X946县道和X966县道,区域内无重要集镇区,水利工程有上张水库、火焰山水库和古圩水库,建房切坡活动一般,傍山公路切坡现象少。绝大部分区域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危险性小区,少部分属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为滑坡隐患,隐患点密度0.010个/km2,威胁人口4人,威胁财产21.06万元。

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远期防治点1处。隐患点防治等级为一般点防治点,防治措施为简易治理和立警示牌。

图4-2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略图

表4-2 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

防治分区

亚区

防治灾害种类

地理位置

面积(km2)

防治点密度

(个/km2)

防治点等级

潜在损失评估

Ⅰ级

(个)

Ⅱ级

(个)

Ⅲ级

(个)

合计

(个)

威胁人口

(个)

威胁财产

(万元)

重点防治区

(A)

A

滑坡(隐患)崩塌(隐患)

何源镇-黄通乡-秀谷镇

323.39

0.263

20

46

19

85

977

2662.62

次重点

防治区

(B)

B1

滑坡隐患

崩塌隐患

对桥镇-*坊乡

163.88

0.073

5

3

4

12

244

823.29

B2

滑坡隐患

崩塌隐患

左坊镇-后车村-长兴村

101.28

0.049

4

1

5

43

157.56

B3

滑坡(隐患)

崩塌隐患

琉璃乡-合市镇-双塘村

160.87

0.050

2

6

8

124

616.2

B4

滑坡隐患

城湖村-陈坊村

7.23

0.138

1

1

15

54

一般防治区

(C)

C1

滑坡隐患

浒湾镇-琅琚镇-石门乡-

双塘镇

498.32

0.004

2

2

13

112.05

C2

滑坡隐患

陈坊积乡-岐岭村-古圩村

97.84

0.020

2

2

14

51.06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依据现有的地质灾害情况、地质灾害隐患体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等,明确了“十四五”规划期间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方案,具体防治工作任务如下:

(一)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1、切坡建房调查评价

金溪县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东部山区地势较陡峻,村民建房受用地限制,尤其是在低山、丘陵区,必将存在人工切坡建房,且人工边坡基本上未进行任何防治措施,在降雨等诱发条件下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镇(乡)政府应对村民房后切坡进行登记,登记内容有地理位置、户主姓名、人数、房屋结构、切坡高度、坡度、宽度、有无治理、是否发生过地质灾害等,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其稳定性、危害性作出评价并编制相关图件。

2、金溪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

在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完成金溪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制定调查评价操作规程,建立风险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提出相应防灾减灾对策。

3、城镇规划区及工业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相关要求,结合金溪县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小镇、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三查”工作,查明县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危险性,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分区(块)确定危险性等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并分区(块)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为金溪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服务。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

依照“管理支撑层级化、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预报及时化和信息服务一体化的“五化”建设模式,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开展崩滑流隐患点简易监测预警与重要崩滑流隐患点及地面塌陷变形区专业监测预警,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准预警技术研究,推进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覆盖面、精准度、时效性。

(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

对全县各类地质灾害和隐患点以及本规划期内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治理,包括应急性治理、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对所发生的重要地质灾害或隐患点,采取临时性应急治理措施,以减缓险情;对难以治理、治理成本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危险区的受威胁居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搬迁避让;对危害较大、受威胁建筑物不宜搬迁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实施就地工程治理。

(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升及装备现代化

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GIS、GPS等高新技术手段,构建一个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和发布、应急指挥与应急处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急中心、监测机构和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形成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的综合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子系统、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子系统、应急值守管理子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应急资源调度子系统、灾情险情分析子系统、应急决策专家支持子系统、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子系统、应急队*评估子系统和专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等。汛期专业队*驻守山区丘陵县覆盖率达100%,提高各级技术支撑专业队*装备水平,配备高效、专业融合、经济实用的地质灾害调查、巡排查、监测、远程会商等先进装备。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指导

加强城镇规划区、重要交通干线、低山丘陵开发、生态环境及新农村等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强新城镇规划重点区域、抚吉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206国道、316国道等公路干线等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区内低山、丘陵区居民傍山切坡建房;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绩效考核、社会监督等机制,严守“生态红线”;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指导矿山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农村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宣传,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制度、地质灾害巡查核查制度、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地质灾害点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制度。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一)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

在金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进一步分析,根据核查及调查结果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承灾体易损性进行评价,对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估,并对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为金溪县防灾减灾服务。2022年完成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

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和工作制度,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配备基本监测预警装备,提高群测群防员补贴,加强基层防灾宣传,进行专业培训和避险演练。

⑴群测群防网络

依照“五化”建设模式,逐步建立乡(镇)、村、专业技术队*“三位一体、网格管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群测群防体系。网格划分坚持“属地负责、数量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其中交通(县道及以下公路除外)、水利、生产矿山等。部门单位的群测群防员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群测群防网络全面覆盖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以乡、镇为区域,以行政村(居委会)管辖边界作为网格。以每个乡镇政府人员为骨干建成群测群防网,每个网格内根据隐患点数量配置1~2名群测群防员,当网格内隐患点较多时,适当增加配置人数。

⑵防灾科普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提高预防、辨别、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⑶避险培训

全面加强地质灾害实地避险培训,每年至少开展地质灾害实地避险培训一次;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灾害易发乡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避险培训。

⑷专业培训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每年安排培训1次。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每年各组织一次针对乡镇防灾责任人及群测群防员开展业务培训。

2.简易监测预警点建设

对适合监测的崩滑流地质灾害点采用成本低、实用性强的单台套监测预警设备进行监测,变形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选择有变形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简易监测预警设备,包括裂缝伸缩仪、报警仪等。

3.专群结合普适性监测预警点建设

对重要崩滑流灾害点变形特征采用多种监测预警设备进行综合监测,实现实时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对于隐患规模较大、威胁人口较多,且近期未安排搬迁治理的崩滑流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多种监测预警设备对灾体变形特征进行监测,并实现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

(三)重点乡镇削坡建房风险防控

按“分类分级”管控原则,切坡建房点由常住家庭成员为监测员,负责房前房后观测、预警预报,村组负责信息接收,乡镇防灾应急管理,县区统筹。通过组织科学培训,提升村群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提升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竭力破解山地丘陵地区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难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及建筑边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取一些重点工程组织开展农村削坡建房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综合治理对象是需经过详细的勘查、设计后方可进行施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适用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十四五”期间规划避让搬迁地灾隐患点3处(见附表5);完成险情中型的2处滑坡隐患点和14处小型隐患点治理工程(见附表6),其余隐患点均进行简易工程治理(见附表4)。

七、经费估算与筹措(一)、经费估算

十四五”期间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共计2481.7万元,其中基础调查经费186.6万元,监测预警经费196.1万元,灾害治理经费2010万元,搬迁避让费用39万元,科普宣传与培训经费50.0万元(见附表3)。

(二)、资金筹措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应急体系建设、宣传培训、地质灾害应急经费和因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略) 财政支持。各有关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加强相互支持与合作,积极筹措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由责任单位承担。鼓励和吸纳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捐赠资金。

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坚持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级应急管理、住建、交通、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工信、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扶贫、铁路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和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动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

(二)、加强政策支持

支持解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用地,将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落实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安置用地指标。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避险移民搬迁帮扶机制,一是尽量将安置地选择在集镇或工业园区周边,方便搬迁移民务工就业;二是对搬迁移民采取“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政策,实行差别化扶持;三是保障搬迁移民合法权益,移民原有权益不伤害,现有权益可增加,未来权益可预期;四是将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作为建设重点,对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室等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强资金保障

按照《 (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因自然因素发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全力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经费及项目经费。采取必要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引导社会捐助、招商引资、企业投资等社会资金依法依规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

(四)、强化考核评价

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标准,并将中央和地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组织专门班子对专项资金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和重点项目专项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强化依法依规防治

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与政策,依法行政,加强监管,以法促管、以法促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预报、险情与灾情速报、应急管理、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制度。结合金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政策体系,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标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和有序有效监督管理。

(六)、强化宣传培训

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加强《 (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地质灾害预防、治理、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普及,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提高预防、辨别、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及防灾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综合能力。

九、附 则

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图件,规划图件与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金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规划由金溪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

本规划每五年修编一次。

来源:金溪县自然资源局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