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招标公告 > 射阳县人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射阳县人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2023年02月28日   江苏
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 2023-02-28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招标预算 详见内容 资质要求 点击查看
采购规模走势
  采购规模走势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按月度提供全国近一年的采购招标预算金额的变化趋势分布情况。您可以通过分析结果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投标活动。

立即试用
点击查看 招标方式 点击查看
潜在报名单位
  潜在报名单位

根据类似项目的历史中标数量、中标金额等综合评定企业竞争力,预测潜在报名的单位,提供排名前三的企业。您可以通过分析潜在报名单位调整自己的投标计划。

立即试用
点击查看 潜在中标人
  潜在中标人

根据类似项目的历史中标数量、中标金额等综合评定企业竞争力,预测潜在中标的单位,提供排名前三的企业。您可以对潜在中标单位做出针对性的准备。

立即试用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 联系人:查看
      企业联系人/联系方式

    提供招标/代理单位的联系方式,可自主联系沟通。

    立即试用
  • 相关项目:查看
  • 累计招标金额: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 联系人:查看
      企业联系人/联系方式

    提供招标/代理单位的联系方式,可自主联系沟通。

    立即试用
  • 相关项目:查看
  • 合作业主数量:查看
招标状态 详见内容
招标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射阳县人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全面推开的攻坚时期,更是实现射 (略) 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 (略) 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 (略) 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略) 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略) 跨越性发展,特制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 (略) 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我院在国家、省、市、县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高质量 (略) 工作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进一步 (略) 改革, (略) 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健康射阳”战略,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完善医疗服务功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全院职工同心协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全面加强医疗质量、人才队*、学科内涵、医学科研、医疗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建设, (略) 快速、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1.医院规模跨越发展。全院核定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896张,设置临床科室45个、医技科室16个;现有在职人员1203人,其中编内676人、编外527人;党员262名,医院党委下设6个支部;县委县政府按照现 (略) (略) (略) 区,计划于2021年竣工后启用;医院固定资产由“十二五”末29102万元增至40072万元,年增长9%以上;年门急诊总人次由62.79万人次增至75万人次,年均增长4.34%; (略) 总人次由3.12万人次增至4万人次,年均增长5.64%;年业务收入由3.49亿元增至5.2亿元,年均增长7.11%。五年来,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备投入,拥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近2亿元,现有佳能320排螺旋CT、西门子1.5T核磁共振、瓦里安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GE530DSA等先进设备600多台(件), (略) 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人才结构趋向优化。“十三五”期间,医院坚持内培外引、“新、老”院区齐抓共管的举措加强人才队*建设。目前,在职职工1212人,五年来增加 293人;研究生 27人,五年增加12人,占医疗主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2.5%;高级技术人员259人,中级技术人员262人,高、中级技术人员占业务人员总数 48.9 %;先后选拔70余名优秀骨干加入到管理队*中,“十三五”期间,医院共有中层干部161名,其中40周岁以下有50名,人才队*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继续 (略) (略) 、 (略) (略) 在人才培养、技术协作、资源共享、双向转诊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开办 (略) 医学硕士班,选送了76名业务骨干进修学习。

3.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十三五”期末, (略) 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重点专科8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全 (略) 中医药示范单位、 (略)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进一 (略) 的优势学科群体;积极与北京、 (略) 名医沟通对接,先后 (略) 士工作站和16个名医工作室;建成了高危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肿瘤科成 (略) 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介入科成为东南大学 (略) 肝癌(MDT)联盟成员单位,皮肤科成 (略) (略) 皮肤科临床技术协作中心,中医 (略) 康复医学专科联盟理事单位;口腔科先后加入南 (略) (略) 和南京医科大学 (略) 专科联盟,肿瘤治疗中心成功加盟淮海地区县区肿瘤防治医联体成员单位。

4.医疗服务全面跃升。医院坚持公益性主体地位,把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作为使命, 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推行了23个专业23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自我摸排对标找差,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对照《 (略) 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临床技术推荐目标项目数开展率为87.3%,医技推荐标准项目数开展率为88.4%, (略) 卫健委的要求;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全院病区覆盖率达100%。成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中医护理门诊,真 (略) 至门诊、院内至家庭的一条龙服务; (略) 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7项; (略) 级项目24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1项,诊疗水平得到新的提高;投入信息化建设1100余万元, (略) 信息化水平。

5.公卫职能履职尽责。“十三五” (略) 共上报各类慢性病例21337人次,其中高血压5121人、冠心病1017人、糖尿病9017人、脑卒中2091人、肿瘤4147人、上传传染病报卡5044张、死因监测1059例。2018年起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截止2020年底共体检40412人,发现阳性体征1668人次,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党风廉政务实创新。五年来,医院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活动创新、工作内容和载体创新,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每月开展慰问困难老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七一”党建等党员统一活动日,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扎实开展科级干部大走访、健康扶贫、医疗托底回访、“两免”检查等工作,助推精准扶贫;成立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底线;常规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廉政谈话、“5.10”警示教育、集体勤政廉政例行谈话、“一把手”上廉政党课等,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锤炼;开展全员约谈提醒、“正风肃纪卫健行”“四排一控”等专项活动,进一步改善政风行风。五年来共收到锦旗167面,感谢信91封,退红包2415人次,计110.23万元;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专项整治活动共收到上缴金额*元,共计46人次;规范招标工作,五年 (略) (略) 区等各项招标合计496项,共计59158.1396万元。深入开展“第三方评价”活动,医院第三方调查综合满意率达97%以上。

7.安全生产扎实开展。依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牢固树立“一岗双职”“三个必须”的安全观念,制定安保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理清完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层层拧紧责任螺丝,注重查找和排除“清单以外”的工作盲区和监管死角。专门成立安全督查组,主要负责人每年进行2次安全生产检查,在元旦、春节、国庆等6个 (略) 领导 (略) 大检查;在重要阶段或特殊时期随时开展专项或全面抽查,分管领导每季度带队组织一次由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检查组对安全工作进行拉网式检查,安全监督科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科室主任每周对所在科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巡逻保卫人员及消控室人员每日进行八次防火安全检查,同时将检查情况在内部进行通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 (略) 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组织各种突发事件演练,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新增消防设施和灭火救援器材,完善一键报警、红外入侵报警等智慧内保的软硬件设施,在门急诊安装了安检机,不断提升人防、技防和物防水平。“十三五”期间,医院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8.文明建设再谱新篇。五年来, (略) 干部职工的 (略) 成功入选国家全面 (略) 综合能力第二阶段50 (略) 榜单,医院正式升格为正科级单位; (略) 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6.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抢险救灾集体二等功,被市卫计委,县委、县政府授予“6.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救治工作先进集体, (略)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 (略) 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获县卫健委综合先进奖、绩效考核综合奖。

(二)主要经验及教训

主要经验:

一是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将医疗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医疗责任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二是加强人才队*建设。坚持内培外引、“新、老”院区齐抓共管的举措,人才队*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和学科建设。按照现 (略) 标准建设新的射 (略) ,积极购置设施设备,发展了部分学科,新增了部分技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四是深化对外协作,提升服务能力。与南京、上海、盐 (略) 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一站十六室”, (略) 服务能力。

存在不足:

(略) 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略) 改革举措有待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还存在短板;

二是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尤其是在研究生数占比尚未达标;

三是学科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大中心建设,虽已完成胸痛、创伤、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四大救治中心创建工作,但卒中中心尚未建成,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四是临床医学科研技术实力不强,缺少高级别课题、奖项,高质量论文、专利数量不足, (略) 新技术引进奖,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低,医疗服务品牌技术和优势项目不多;

五是信息 (略) 快速发展的需求存在差距,“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尚未达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未达标; (略) 、预约诊疗及等级保护建设工作推进缓慢,互联互通建设尚未开展。

六是医疗服务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行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现状分析

1.效益情况:2020年底,医院占地面积4.52万㎡,建筑面积6.6万㎡,医院核定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896张,床位使用率为90%左右。存在业务用房面积不足,新增仪器设备无处存放;部分病房楼年代久远,破损严重, (略) 学科发展;开放床位使用已接近饱和,信息化软硬件服务基本无外援,服务压力较大等现象。**日,医院完成整体搬迁,12月10日举行迁址揭牌仪式,医院占地面积198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床位1200张,停车泊位2700辆。 (略) 核定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896张,床位使用率为90%左右。由于搬迁至新址及新冠疫情影响,收支不均衡,经济运行压力较大。

2.科室设置:2020年底,全院共设有临床科室45个、医技科室16个,另有集中式ICU病房,层流净化手术室。拥有肿瘤、腹腔镜、介入、高压氧、碎石五个治疗中心和病理会诊、远程会诊两个会诊中心及急救医疗站和司法鉴定所。五大中心建设虽已全部建成,但胸痛、创伤两大中 (略) 专家组验收; (略) 重点专科,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少、层次低。 (略) 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略) 的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另外,不少学科存在人才断层、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等问题。

3.人员情况:2020年底,医院在岗职工1212名,其中编内681人、编外496人、临时交流人员16人、返聘19人;市级中医药重点人才1人,市级青年人才4人。达标编制1200个,现有编制1095个,欠缺编制105个;尤其是在研究生数占比尚未达标,且差距较大。我院现有卫技人员107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6名,占比4.5%。 (略) (略) 研究生占比8%的要求,研究生数占比尚未达标,还有很大距离;医院中年龄段医师缺乏,高学历人才匮乏。医师、护士、技师人员配置不合理。另外,医院管理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少数中层干部缺少干事创业的激情,部分科室工作没有进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有退步的现象。

4.科学研究:“十三五”期间, (略) 级项目27项,科研项目经费33万元。开展新技术136项,新技术经费53万元,发表论文1038余篇。全院缺少高级别课题、奖项,高质量论文、专利数量不足;医疗新技术开展力度不够, (略) 新技术引进奖;科研基础较弱,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成果较少,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低。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临床带教意识淡薄,教学师资队*的建设亟待加强,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需持续加大。

5.设施设备:截至2020年底,医院拥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近2亿元,有佳能320排螺旋CT、西门子1.5T核磁共振、瓦里安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GE530DSA等先进设备600多台(件),但是部分设备老化,故障率高,缺少专科和高端设备。

二、“十四五” (略) 面临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略) 建设,加快 (略) 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建设,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同时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医 (略) 场前景较为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机遇

1.健康中 (略) 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要位置,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成为新要求。射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和健康事业,大力推动“健康射阳”战略,射 (略) 作为县域范围 (略) ,受到领导的特别重视和关注, (略) “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2.全面深 (略) 发展注入澎湃活力。“十四五”期间,随着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的统筹推进,将进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胜阶段和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期,相应改革措施的推行将进一步破除阻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使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更加合理、城乡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更高、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3.国家和地方重视加强 (略) 建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 (略)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略) 开展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略) 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基础上,力争用5年时间努力 (略) 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射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健康射阳建设,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等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略)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政策支撑。

4.高新技术发展为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新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为创新医疗卫生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体验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医疗卫生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医学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药物、新型材料和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前沿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将促进健康服务手段革新和新医学模式的产生,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新手段、新动能。

5.经济社 (略) 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将成为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主旋律。射阳地方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对卫生事业产生深入、立体的影响, (略)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和井喷式增长,新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养老等众多健康服务新业态迅速崛起。

6.国家二、 (略) 绩效考核的强化。2019年1月, (略) 办公厅发布《 (略) 办公厅关于加强 (略) 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强对 (略) 的管理,引导 (略) 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 (略) 绩效考核是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四个维度进行考核, (略) 由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粗放型管理转向全面绩效管理。我院在“十四五”期间,争创 (略) , (略) 绩效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挥棒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7.DRGs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的实施, (略) 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略) 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DRG要求“医药”管理减少滥用药、滥用耗材, (略) 进一步控制成本创造条件;要求“医疗”管理改变运行模式,改为控制成本获利的运行模式,规范行为的同时调动医生积极性,必将使运行模式更加高效、精准。同时财务职能重要性排序的重新定位,必将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理论、政策层 (略) 管理层面得到体现。为积极应对DRG付费改革, (略) 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管理; (略) 绩效管理与分配政策同步做出重大调整,使得DRG更快、更精准、更有效地发挥质量管控的作用;促使要求运用DRG绩效评估测评专科的竞争优势,做强优势学科,通过 (略) 管理改革整合 (略) 的竞争优势。

(二)面临挑战

1.人才短缺的挑战。射阳县 (略) 相对落后,受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医院面临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困境, (略) 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端人才、成熟人才、骨干人才短缺挑战十分突出。

2.市场竞争的挑战。随着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对区域医疗资源的整体布局,国家把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医改的重中之重,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条件的改善,大病不出县转诊病源更加有限,加之医联体的竞争及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多元化办医,必将吸引和分流更多的患者,医院业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医院功能定位转变带来的挑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因此,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将更为紧密,疾病防控与疾病治疗将逐步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公共卫生体系重建将逐步推进医防融合、防治结合,促进健康管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新理念。 (略) 将面临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功能定位的转变, (略) 多元化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对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技创新、医院管理模式带来诸多变革。

4.百姓健康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给我县卫生与健康服务带来较大挑战。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已成为主要疾病负担;结核病、艾滋病、*肝等传统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传播风险加剧;大气、水等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对健康的损害日益严重;老年人康复护理、老年专科服务等医疗卫生需求急剧增加;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以及社会安全事件,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5.新冠疫情的挑战。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 (略) 的管理运营模式、发展方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根据科学分析预测,疫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做好疫情的常态化 (略) 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后疫情时期,医院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的挑战, (略) 内涵建设,应对危机, (略) 的战略定位,寻找业务增长途径。例如进一步开 (略) 业务;调整门诊布局,增加专家、专科门诊出诊数量,增加门诊的激励力度;提高床位周转率, (略) 日,严格控制药占比、耗材比,提高医务性收入占比等。

三、“十四五” (略) 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切实 (略) 建设与发展,探索 (略) 管理制度,推进健康射阳建设,坚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立足于服务患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干部职工素质建设、人才队*建设、学科内涵建设、医疗服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略)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原则,强化需求导向,促进服务模式以治病为主向以健康为主的转变,不断优化服务体系, (略) 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全生命周期、连续的健康服务。

2.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分级诊疗、 (略) 管理、医疗保障、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供应保障等利国惠民政策,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系统 (略) 高质量发展,着力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 (略) 的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强化服务能力,织密织牢疾病预防控制第一道防线。

3.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目的,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努力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方便看病。

4.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扭住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共性问题,实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基层、补弱项、堵漏洞,构建整合型、智慧化、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三)总体目标

以满足区域居民健康需求、 (略) 发展动力、 (略) 服务能力,区域内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为总体目标, (略) 整体搬迁为契机,对标先进,“强实力、调结构、补短板、提能力、增效率”,进一步巩固与彰显射 (略) 县域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略) 由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力争“十四五”末,从目前的 (略) 上升为 (略) ,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新需求。

(四)主要指标

1.效益指标:固定资产投入年增长10%以上,至“十四五”末,年门急诊人次达100万人, (略) 人次达5万人,药占比≤30%, (略) 日≤8天,年床位使用率控制在93-97%。

2.质量指标: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20%,急诊≤40%,住院患者≤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40%,基本药品使用品种占比≥40%。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深静脉血栓评估正确率≥95%,护理工作满意度≥90%。三、四级手术比例≥60%,其中四级手术≥20%。

3.人才队*:引进高端成熟人才15人,博士生3人,研究生30人,本科生315人。引进药学人才使药学人员占比达到8%,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人数大于5人。

4.专科建设:全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救治中心,并通过上级专家组评审;再建8个名医工作室。创建2-3 (略) 级重点专科行列,3-4 (略) 级重点学科行列,10- (略) 级重点专科行列。在外科系统、内科系统和医技领域培育5-10个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5.科技科研:立项课题:省市级≥35项,省、市新技术引进奖≥25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在医学核心发表论文≥10篇,SCI论文≥5篇。每年投放各类别科研经费总额≥400万元。

(五)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卫健委《 (略) 评审标准(2020年版)》相关要求,实施“树名医、建名科、 (略) ”的“品牌”战略。着眼于射阳县近百万人口和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力争降低本地病人出县的病种和人次,逐步拓展服务半径, (略) 的人才、技术、科研、教学、管理、质量、服务、文化 (略) 医院中的领先地位。

1.选树“名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 (略) ”、“ (略) ”战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借助“ (略) 士工作站”和21个名医工作室等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 (略) 范围内遴选出一批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科研成果突出”的区域名医, (略) 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2.培植“名科”。全方位、深 (略) 的学科建设,围绕高端人才、优势学科集中精力加速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打造一批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齐全、专科特色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名科, (略) 整体技术水平的跨越发展。

3.争创“名院”。牢记宗旨,履行职责,面向医学前沿,围绕群众需求,定位现代化的 (略) ,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机制,改变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略) 打造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功能为一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 (略) 。

四、“十四五” (略) 发展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院坚持“规模适度、做精做强、稳健经营、横向协作、滚动发展”的发展理念, (略) 实际,着眼于全县百万人口和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力争降低本地病人出县的病种和人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注重内涵建设,强化传统优势、巩固现有优势,打造平台优势,培养新兴优势, (略) 的人才、技术、科研、教学、管理、质量、服务、文化在区 (略) 中的领先地位,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略) 的发展谋篇布局。

(一)医院建设

1.发展目标

扎实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环境条件。按照现 (略) 高目标定位、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力 (略) 区建设步伐,力争2021年投入使用。以建立“ (略) ”为契机, (略) 区整体搬迁, (略) 貌、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塑造 (略) 特色的形象;努力 (略) 发展的智慧后勤管理模式,为临床一线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群众服 (略) 发展需要,加大医疗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略) 标准,对标找差,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022年年底成 (略) ,“十四五” (略) 升级晋等工作。

2.主要任务

(1) (略) 建设步伐。加 (略) 工程建设,根据现场条件提前安排大型医疗设备进场安装,抓紧推动县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建设,结合工程进度和设备安装调试情况,平稳 (略) 整体搬迁工作,力争2021年年内正式对外服务。整 (略) 基础设施总体建设水平将从根本上改观, (略) 内一流行列。

(2)全力打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略) 各分区功能板块设计合理,门诊实行智能导诊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缴费等便民措施;病房设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床头呼叫、整洁被褥 (略) 设施,患者能够得到温馨的、高标准的医疗服务;建好职工餐厅、病员餐厅,提升服务、优化细节,为广大职工及病员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3)推行智慧后勤服务模式。坚持以“后勤变前勤”、被动式服务变主动式服务,通过智慧平台的完善来提升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依托网络大 (略) “吃、住、修、水、电、暖、气、物资供应、气动物流”等各个方面,以点带面,给临床一线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满意的服务保障;进一步畅通后勤服务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实现维修接报、任务分派、进度追踪、质量检查、结果评价的闭环式管理,使一线科室及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

(4)加大医疗设备投入。 (略) 发展规划和新项目新技术发展需要,完善医疗设备配置的具体方案,充分利用 (略) 及 (略) 区为契机,积极争取多方投入,在不断完善基础设备、急救设备、专科设备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医疗设备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计划引进SPECT/CT1台、3.0T核磁共振1台等高端医疗设备,以满足科、教、研的发展需求。

(5) (略) 升级晋等工作。认真对照评审标准,逐条逐项对标找差,围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具体指标的落实, (略) 的总体实力, (略) 运营数据常态化分析、管理、改进;临床科室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想方设法保证各项必备的技术项目全部达标;职能科室加大检查和质控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台账,力争2022年年底顺利通过转设 (略) 评审,“十四五” (略) 升级晋等工作。

(二)医疗工作

1.发展目标

(略) 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定位, (略) 建设成为学科优秀、技术领先、平台卓越、服务优质、管理先进的区域医教研中心,建立预防、治疗、康复同步协调的健康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适宜、温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疑难危重症为重点,以医教研协同发展为支撑,力争有2-3 (略) 级重点专科行列,3-4 (略) 级重点学科行列,10- (略) 级重点专科行列。在外科系统、内科系统和医技领域培育5-10个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2.主要任务

(1)纳入 (略) 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 (略) 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促进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十四五”期间,医院将全面纳入 (略) 绩效考核体系,利用国家平台的技术优势,通过提升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55个项目指标的质量, (略) 内部管理的内涵建设。

(2)严格依法执业。严抓医疗管理,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略) 信息化改造工作深入开展的基础上,构建医务信息管理平台,“十四五”初, (略) 医师执业信息和医疗技术动态授权的电子化管理。严抓高风险技术管理,借助信息化平台注重授权管理的动态化,做好限制性技术及二类技术的备案工作, (略) 的技术准入制度,构建技术准入评估体系。

(3)健全管理体制。 (略) 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和组织体系、 (略) 各级质量管理组织, (略) (略) 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下设各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4)强化平台建设。以服务、引导为思路,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一批包含医疗救治、健康管理、质量控制、跟踪随访的综合诊疗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完善联合救治平台、多学科诊疗平台、医联体信息平台、医务管理平台、临床研究中心支撑体系、医疗质量控制平台、建设区域医技检验检查中心等, (略) 为中心,形成辐射区域内的救治网络。“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的内涵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提高救治能力,造福射阳广大百姓。

(5)推进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以质量内涵建设为重心,构建新型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以科学、具体的评估推进学科层次、梯队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潜力学科,紧跟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水平,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目标,以区域质控中心建设为抓手,以创建促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充实建设内容。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人员进修培训的同时,保证每年能够引进8-10项新技术、新项目, (略) 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开展新业务、新项目。“十四五”期末构建成儿科、普外科、骨科、肿瘤科、心内科、麻醉科、消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地区内领先的优势学科群。

(6)凝练技术发展方向。 (略) 重点科室诊疗技术 (略) 技术发展方向,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以看大病、重病为主,强化能力建设,内科诊疗中心化,外科手术微创化,完善日间手术和多学科诊疗管理体系,形成快速康复体系。认真贯彻落实《 (略)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的工作安排,深入分析原因,制定达准预期,对标落实到位。“十四五”期间对推荐的临床技术能力项目32条和医技科室服务能力项目8条尚未开展的,加速补齐短板,力争期末达到推荐标准85%。

(7)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围绕“ (略) , (略) ”的总目标, (略) 医疗服务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全面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服务素质,增强质量意识;制定并完善各级人员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及细则,量化指标,严格考核;培养并强化职工的医疗服务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每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加强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和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医疗的基础环节及终末环节实行全方位质量控制,建立并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8)高质量打造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全 (略) 中医药工作示范 (略)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重点专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同时逐步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做到“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一是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形成“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诊疗模式。鼓励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将中医优势与西医优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二是规范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规划建设治未病中心,将治未病与体检工作相结合,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疾病早期干预等中医健康综合服务;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病防治行动中,纳入中医药技术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三是推进中医药传承与技术创新。 (略) 、市知名 (略) 坐诊、带教,做好中医传承, (略) 中医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于名老中医专家在 (略) 给予积极支持, (略) 技术骨干的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工作,鼓励技术骨干参与专科(专病)建设,构建符合专病专科发展需要的学术梯队。做好学科带头人以及技术骨干的人才储备工作。选送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积极组织开展中医经典理论培训、临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及中医药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四是推广中医护理技术。进一步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规范中医护理门诊建设,加快中医护理发展。 (略) 级中医专业化护士及专科护士1名,培养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的护理骨干人才以及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发挥中医护理骨干的引领作用,扩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项目,规范流程、加强考核, (略) 中医护理能力的提升。常态化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加强宣传, (略) 内技能比武、院外科普培训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慢病管理、老年护理、家庭照护中的作用,构建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健康服务需求。五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设施。研究设计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宣传展示内容,依托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制作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阅报栏、宣传墙、漫画,向城乡居民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进基层,使百姓掌握基本的中医药知识和简便易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媒体。

(三)人才培养

1.发展目标

扎实开展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储备,研究制定合理招录计划,积极招录、引进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对人员队*进行优化提升,努力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中低比例协调的专业技术人才队*。远期发展重点打造两支队*:专家技术队*和经营管理队*,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协调推进,自主培养与按需引进相结合,大力培育集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实施人才分类分层管理,加快形成医学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序衔接、合理梯队的人才结构。

2.主要任务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围绕管理队*专业化,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明确管理人员专职从事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工作的兼职,严控护理人员转岗。加强管理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素养。

(2)强化干部队*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干部队*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精通管理、职责明晰、责权一致的职业化医疗管理人才队*。加强对领导班子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建立任期目标和岗位职责及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管理能力培训,积极 (略) 党委书记、院长职业化培训班、职能科室、临床科主任管理培训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完善中层干部选聘实施方案,开展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实行任期制、届次化,让一批年轻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3)加强名医名科建设。 (略) 级名医5-10名、县级名医10-15名、医院名医10-20名和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20名。突出学科与专科带头人地位,抓好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培育一批学术造诣高、临床业务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并做好学科带头人以及技术骨干的人才储备工作。鼓励技术骨干参与专科建设,构建符合专科发展需要的学术梯队。经过五年努力,使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年龄层次、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4)加强对外技术合作。加 (略) 的沟通、协作,聘请 (略) 知名 (略) 坐诊、带教、授课、手术, (略) 学科建设和技术骨干培养。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十四五”期间,在原有“一站十六室”基础之上,力争再建成8个名医工作室,将其建设成为名医服务平台、科研协作平台、宣传展示平台。

(5)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启动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对紧缺岗位、优秀人才,在执业准入前提下,采取现场面试或直接考察等简便灵活的方式,抢招人才,努力扩增人才总量,“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博士3人,硕士生30人,本科生315人;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增加护士配比,到“十四五”末,力争临床护理岗位护 (略) 护士数量比达到95%,实际开 (略) 护士比达1:0.85,实际开 (略) 病区护士比达1:0.65。加强在职职工的培养,选送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每年安排重点专科相关医护人 (略) 进修学习,每年每个专科不少于3人,以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新项目。积极派员参加国家、省、市学术会议、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学习研讨等以提高理论技术水平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继续教育。

(6)强化人才激励。参照我县人才引进待 (略) 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结合实际,进 (略) 人才引进待遇实施细则,对博士生、研究生、 (略) 校毕业生、 (略) 毕业生,分别从住房、敬老等方面设立补助;对高层次人才,签订协议工资。

(7)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各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

(四)教学科研

1.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 (略) ”战略,助力医学科技创新。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发展规律,坚持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着力解决重大科研立项、成果获奖、平台建设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着力于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带动医疗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略) 实现高质量发展。

2.主要任务

(1)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进 (略) 科技支撑政策体系,完善科研资助体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医院管理等研究资助类别。进一步明确支持重点,围绕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疑难复杂疾病等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案、新策略开展临床研究,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每年投放各类别科研经费总额≥400万元。将课题申报数量、立项数量、结题 (略)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十四五”期间争取立项课题:省市级≥35项,省、市新技术引进奖≥25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在医学核心发表论文≥10篇,SCI论文≥5。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机制,加强项目培育、过程管理和成果审核。

(2)加快推进重点专科(学科)建设进度。在“十四五”期间,有2-3 (略) 级重点专科行列,3-4 (略) 级重点学科行列,10- (略) 级重点专科行列。在外科系统、内科系统和医技领域培育5-10个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3)进一步推进“人才队*建设工程”。人才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我院将按照“重点培养、加大引进,强化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的人才建设梯队,依托名医工作室、 (略) 校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及参 (略) 管理培训班等,培养 (略) 、市级学科带头人。到“十四五”末年,建设 (略) 事业发展需要的个体素质优、群体实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梯队。进一步优化人才质量和结构,继续加大中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从中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从中青年后备人才中遴选出更多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出由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本地 (略) 内医学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30人左右的团队,其中 (略) 、市青年学科带 (略) “333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序列, (略) 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医院建立后备人才库,从中选送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人 (略) 重点人才、青年人才,力 (略) 重点人才2-3人,青年人才4-5人。

(4)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继 (略)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的医务人员医学教育管理规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单纯技术型向提高人文素质型转变,培养融创新能力、医学技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务人员。 (略) 实际情况,“十四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将继续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技术指导、会诊、带教),“送出去”(外出进修学习、 (略) 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及院内组织专题学术讲座,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内定期业务学习,个人自考、自学、函授的方式进行。同时选派业务骨 (略) 进修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临床教学活动,保障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继续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使用于人员培训经费争取比上年增长10%:积极鼓励多学科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略) 级以上高级别项目的申报,争 (略) 级继续教育项目50项,省级项目5项。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 (略) 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学分达标率在90%以上。

(5)进 (略) 教学工作质量。加强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填平补齐教学基础设施设备缺口,满足临床教学需求。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 (略) 级示范点,建成全方位、系统的临床训练一体化平台, (略) 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四生”(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管理,更加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内涵质量改进。 (略) 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日常督查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着力提升首次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结业考试通过率, (略) 要求。加强师资队*建设, (略) 校的合作,成 (略) ,力争10人以上取得教师资格,1-2人取得硕士导师资格等。建立健全教学激励和考核机制,将教学工作与职称聘任挂钩,调动师资参与教学的意识,促进教学相长。

(五)信息化建设

1.发展目标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的原则,以等级保护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工作效率、杜绝医疗差错,降低运营成本为建设目标。 (略) 整体搬迁为契机,推进以电子病历 (略) 信息化建设,全力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高度标准化、集成化、人性化、智能化、 (略) 信息系统。

2.主要任务

(1)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抓手,加快推进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十四五”期间,稳步实现四级电子病历评审、四级*等互联互通测评、三级智慧服务和五级电子病历评级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原则,切实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质量。

(2) (略) 信息集成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区域卫生信息化、云影像等相关系统的建设,提高数据共享能力和水平,落实各类闭环管理要求, (略) 提高管理水平、拓展医疗业务, (略) 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3)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 (略) 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完成自助服务、线上服务、预约服务等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依托决策支持、BI等各类支撑系统,为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

(4)开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相关系统的建设,建立 (略) 为中心的医联体、医共体,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将优质医疗资源、信息资源逐渐下 (略) 、社区,同时将基层卫生数据信息共享到管理单位,方便管理与决策;

(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重视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略) 三级等级保护建设。推进数据脱敏、边界防护、信息认证等安全系统的建设,切实保护患者隐 (略) 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和督查,不断提高所有人员信息安全知晓率。

(6)加强信息化队*建设,“十四五”期间,按每百床不少于1人的比例配备信息科人员,同时探索建立服务外包模式和专业工程师认证培养途径,提高服务满意度,提升信息化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十四五”期间,每年信息化建设投入力 (略) 业务收入的1.5%。

(7)强化各级各类数据考核的对接上传、结果应用和整改完善工作。以考核指标为指挥棒,努力完成 (略) 绩效考核、DRG、省监管平台、卫统表等相关报表对接与传输,多科室协同共同完成数据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改善。

(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发展目标。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拓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践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公共卫生应急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略) 公共卫生职责, (略) 防治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主要任务

(1)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公共卫生职责。设立公共卫生科,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机制, (略) 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委员会,并下设专家咨询小组,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决策事项提供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明确公共卫生科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略) 公共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工作。临床业务科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科室公共卫生工作日常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强化涵盖应急响应全过程、善始善终的快速响应机制,提升重大疫情应急响应能力。

(2)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水平。一是强化项目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任务指标,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内涵,促进群众健康公平可及;二是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三是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优化项目绩效分配,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医防深度融合。

(3)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制定建设标准, (略) 公共卫生职责,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监测等职责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坚持平战结合,加强物资、技术、场所的建设和储备,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结构,强化专业骨干、复合人才的培养,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4)助力推进健康射阳建设。一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面向职工和病患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卫服务健康传播工作,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获得感和便捷度。二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切实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行动,坚持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行为干预并重,加大健康场所和健康场景建设,持续提高健康教育队*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健康体检服务水平,开展个体化健康干预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使人们自觉采纳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是营造宜居健康环境。 (略) 内公共场所控烟,加大控烟宣传, (略) 内部无烟环境的建设和巩固,促进开展戒烟咨询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四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①妇幼健康。严格 (略) 市母婴安全保障制度要求,坚持母婴安全保障为重点,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能力提升,加强人员配备和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②职业健康。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树立职业健康意识。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宣传职业健康知识。③老年健康。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安宁疗护工作。④完善心理健康和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设立心理门诊,强化精神科医师培养,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

(七)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

1.发展目标

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依托县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进一步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增强重症监护、呼吸、感染等专科能力建设;开展日常演练,发生重大疫情时可以快速投入紧急救治。突出抓好救治能力建设,努力提升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辐射带动县域内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2.主要任务

(1)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基本策略,密切关注境内外疫情发展动态,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加强预检分诊,强化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对发热门诊患者等重点人群落实核酸检测 “应检尽检”。加快核酸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根据国家、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安排,扎实有序助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略) 感管控,确保“院内零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全方位落实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2)构建分级分流、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切实提高疫病感染者收治率、治愈率和降低感染率、病死率。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举措,有效阻断疫情的扩散蔓延。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及时诊疗,精准救治。坚持平战结合原则,立足平时,补齐短板,完成县公共临床中心建设,加强重症医学、呼吸科、麻醉、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储备能力。 (略) 管理,加强医疗救治,强化医疗力量调配和医疗设备配备,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3)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医院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落实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防控措施。发挥临床技术优势,将健康管理融入诊疗全过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 (略) 内医护人员柔性流动,专家定期会商研判, 形成医防融合的防病体系。

(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在分级诊疗、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1.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医联体建设。 (略) (略) 、 (略) (略) 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充分发挥 (略) 龙头带动作用,完善网格化服务链条;加强区域协同,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通道,扎实推进远程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县域内就诊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二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县域医共体治理结构,实行县域医共体内部资源统一管理。到2025年,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体化运行。根据《医联体(医共体)实施方案》,按照医联体成员单位的需求,每月安排专家到医联体(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门诊坐诊、病区查房、手术、疑难病例会诊病历、处方点评、开展学术讲座等相关活动;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实际能力,结合每家特点,进行重点科室帮扶;协助有申报需求的医联体(医共体)成员单位 (略) 。

2.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同医保部门的沟通联系,推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力争实现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先救治、后收费,医保基金先预付、后结算。全面实行总额控制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简称DRG)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行DRG付费,通过主动控制成本,严控目录外不合理费用增长。健全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协商谈判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集体协商,科学制定总额预算,与医疗质量、协议履行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力争在“十四五”末, (略) 以成本与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形成完 (略) 绩效评价体系, (略) 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3.积极推进医药服务价格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建立价格调整的触发机制,加强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有机衔接,推进价格结构优化。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探索实行医耗分离等定价方式,新增项目试用期内,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完善评估决策机制,稳妥有序实施价格调整。

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推动优化临床用药结构。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一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的“1+X”的用药模式,提高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占比,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面配备、优先使用。二是药品、医 (略) 平台阳光采购、公开交易、应上尽上、应采尽采。推进阳光挂网采购、备案采购、联盟带量采购,推进网上议价、竞价有效机制建设,提高网上议价积极性。三是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使用监测系统,加强信息对接,建立多部门会商制度,对容易短缺或者已经短缺的药品实行清单管理,提高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供应保障能力。

(九)综合运营管理

1.发展目标

(略) 发展方针,全面 (略) 党的建设,强党风廉政建设与行风建设,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薪酬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断 (略) 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强化财务管理, (略) 文化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略) 发展合力, (略) 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2.主要任务

(1)全面 (略) 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制度保障, (略) 党的建设明确写入管理章程,积极落实党 (略) 长负责制, (略) 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 (略) 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细化完善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坚持党的领导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 (略) 宗旨,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集体荣誉观,坚 (略) 景鼓舞人,用美好的环境熏陶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形 (略) 建设多出力、 (略) 发展比贡献的内动力。 (略) 党委职责,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把党的 (略) 治理各环节,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力争在202 (略) 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建设,更 (略) 高质量发展。

(2)加强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学习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全面提升医务人员守法守纪意识,做到廉洁执业;完善落实行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廉政风险点排查,持续开展医药购销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探索以重大事项决策、基本建设、药品采购、医用耗材采购、设备采购、检验试剂采购、后勤物资采购、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职称评聘及涉及职工权益等事项为重点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强化责任追究和奖惩工作;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推进正风肃纪;用好“四种形态”,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不断健全完善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工作机制。

(3)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管理体系,推行精益化管理方式, (略) 经济运行管理。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开展岗位设置和全员聘用工作,转换用人机制,坚持按岗聘用、双向聘任的原则,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积极与编办、人社、财政、卫健等部门对接,加快 (略) 编制备案制管理。新进人员纳入备案制管理,编制空额仅用于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和聘用关键岗位、骨干人员。

(4)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完善员工管理制度,进 (略) 的各项规章制度,人事、医教、护理等各部门, (略) 奖惩条例,做到纪律严明,奖惩有据。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执行严格的员工考核制度,将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依据和标准,对员工和科室进行双重考核,以成本控制、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考核指标,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效率和技术优先、和谐公平的分配原则,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提高的绩效总量主要用于对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实绩突出人员的奖励。

(5)建立 (略) 管理制度。不断 (略) 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即从发展方式上走向内涵建设为主,提高质量;从发展的内涵上、管理上走向内涵式的、集约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效率;从资源配置方面逐渐转向投向人力资源发展来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待遇。加快推进备案制等人事岗位管理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略) 管理水平。强化职能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通过信息系统的提升,适时引入日常系统管理工具, (略) 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6)加强财务管理,引进用友HRP软件。创建预算平台,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略) 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管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加强资产管理使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会计无缝衔接;深入开展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分析,出具DRG成本分析报表; (略) 运营制度体系。 (略) 经济运行形成全流程监管, (略) 运营工作提出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要求, (略) 内控体系建设。

(7) (略) 文化建设, (略) 精神内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新时期卫生工 (略) 宗旨,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集体荣誉观,坚持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形 (略) 建设多出力、 (略) 发展比贡献的内动力;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到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规范医务人员语言、行为、仪表等,处处体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实施职工读书计划,开展员工价值取向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略) 建筑外观、庭院设计、内部装饰、标牌标识、宣传载体等, (略) 良好的外在形象;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成立荣誉室, (略) 史编纂工作,建立职工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职工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家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慰问活动,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不断提高职工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加强志愿者和医务社工建设。设立社工科,力争通过5年建设, (略) 300张床位配备1名专(兼)职持证医务社工,并广泛开展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并在2025年底努力实现“医护+社工+志愿者”跨专业合作,将志愿服务、个案服务及疾病管理知识提升服 (略) 患者的人文关怀中。每年组织职工体检。

(8)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医警联动机制,设立警务室,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按照《大型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标准,全面提升消防火灾防控智能化水平,实现火灾防控精细化、多元化,全覆盖管理。邀请专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流程和应急救援培训、考核;全面开展危化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各科室酒精管理,专门存放在防爆柜中。扎实 (略) 建设,在门急诊安装安检机、安检门,有效查验管制刀具、不明液体等,完善一键报警、红外入侵报警、监控设施,配足安保人员,不断改善就医环境,确保医护、病患者及家属人 (略) 公共财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略) “十四五”发展规划协调推进机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协同配合,细化任务分工,层层传递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稳步推进规划实施合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将主要工作指标纳入各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考核督导。

(二)加大投入力度

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 (略) 投入责任,积极争取财政部门, (略) 整体搬迁完成并投入运行初期给予一定的运行经费,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政府卫生投入 (略) 业务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宣传“十四五” (略) 发展目标任务, (略) (略) 事业、 (略) 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略) 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调整修订。总结推广在规划纲要实施中的有效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促进整体推进,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标签: 发展规划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您已成功参与促销活动!
稍候客服经理将会与您联系,请保持通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