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2022.06.20临海市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2022.06.20临海市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2022年06月20日   浙江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依据《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修改)》( (略) 人民政府令第364号)及《 (略) 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的函》(浙环发〔2018〕10号)中的相关规定,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公示如下信息: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 (略) 江南街道、括苍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原水隧洞、净水厂、出厂管线三部分。

本项目引水水源为方溪水库,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新建4m洞径隧道10.8km,新建DN1600钢管0.3km,隧洞采用TBM施工;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预臭氧接触池、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车间近期按10万m3/d规模实施,清水池按20万m3/d一次建成,其余建筑物、构筑物一次建成;供水管道工程按20万m3/d一次建成,新建DN1600管道4km,DN1000管道1km。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水环境:方溪(方溪水库下游河道)、七一河支流(自承式管桥穿越)、小灵江(自承式管桥穿越)、灵江(拖拉管施工);

声环境、大气环境:项目区周边及施工道路两侧居民区,包括方溪村、章家溪村、张家岙村、张家岙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等;

生态环境:方溪(方溪水库下游河道)。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将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这些影响具有临时性,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长远影响;施工期物料运输会给沿线交通带来新的压力,增加交通拥堵的概率;附近村庄、居民区多集中分布在道路两侧,施工车辆进出与附近村民出行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属于引水管线+净水厂工程,自身不涉及拦、截河流水系,江南水厂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等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净水工艺流程中产生污泥外运处置,污泥废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运营期产生的所有污染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基本不会对当地水生生态与*生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施工期主要保护措施:对基坑排水、隧洞排水、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等施工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沉淀池沉渣定期清理,生活污水尽可能利用当地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要求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区域,设置生态流动厕所和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选用优质设备与采取隔音措施;多粉尘施工场地实施洒水抑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报废机械等联系相关单位回收再利用。

运营期主要保护措施:本项目属于引水管线+净水厂工程,自身不涉及拦、截河流水系,江南水厂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等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净水工艺流程中产生污泥定期外运处置,污泥废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运营期产生的所有污染物均得到妥善处置。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导向,符合《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工程的供水效益、社会效益突出。虽然本项目在施工期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相关环境标准,严格落实本环评报告所提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便可以使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应减免,没有制约本工程建设的重大环境问题,从环保角度来讲,本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六)环境影响报告征求意见稿的网络链接及查询报告文档的方式和途径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文本)详见链接:

网络链接:http://**(提取码:ZDWP)

(七)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略) 相关 (略) 江南街道、括苍镇、方溪村、章家溪村、张家岙村等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单位或团体。

(八)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公众意见表详见http://**(提取码:ZDWP),有需要的公众可自行下载填写。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在报告公示时间内通过向环评编制单位、建设单位及相关环保部门的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本次环评工作的相关意见、看法。

相关联系方式如下:

(略) (略) (建设单位)

联系人:林总电话:*

(略) 水利水 (略) (略) (环评报告编制单位)

联系人:刘工 电话:0571-*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当地环保部门)

联系电话:*

(十)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可在**日~**日(10个工作日)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提出对本项目环境影响的相关意见。

发布单位: (略) (略)

(略) 水利水 (略) (略)

发布时间:**日

附件: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咨询稿)

二二年六月

编 号:GS1082K-HB02

密 级 : 内

部目

1 概 述...................................................................................................................... 1

1.1 项目由来...........................................................................................................................1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特点.......................................................................................................1

1.3 环评工作过程...................................................................................................................3

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5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7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7

2 总 则...................................................................................................................... 9

2.1 编制目的...........................................................................................................................9

2.2 编制依据...........................................................................................................................9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3

2.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24

2.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31

2.6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34

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9

3.1 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39

3.2 施工组织设计.................................................................................................................56

3.3 江南水厂净水工艺.........................................................................................................67

3.4 工程分析.........................................................................................................................77

3.5 污染源强核算.................................................................................................................86

3.6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91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92

4.1 自然环境概况.................................................................................................................92

4.2 社会环境概况...............................................................................................................101

4.3 供水系统现状...............................................................................................................102

4.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8

4.5 现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150

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152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2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71

5.3 环境风险分析...............................................................................................................181

5.4 其它环境影响分析.......................................................................................................185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87

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87

6.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202

6.3 环境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207

6.4 其它环境保护措施.......................................................................................................212

6.5 环保措施汇总...............................................................................................................212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18

7.1 环保投资估算...............................................................................................................218

7.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20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21

8.1 环境检测.......................................................................................................................221

8.2 环境管理.......................................................................................................................222

8.3 环境监理.......................................................................................................................226

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227

9.1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7

9.2 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227

9.3 流域(河段)规划符合性分析...................................................................................231

9.4 工程布局环境合理性分析...........................................................................................234

9.5 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 243

9.6 审批原则及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248

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51

10.1 工程概况.....................................................................................................................251

10.2 工程方案比选及合理性分析.....................................................................................251

10.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51

10.4 环境保护措施.............................................................................................................253

10.5 公众参与.....................................................................................................................258

10.6 评价总结论.................................................................................................................258

附 表:

附表-1: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

附表-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附表-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6: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附 件:

附件-1: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审意见(临自然预字﹝2020﹞92 号)

附件-2: (略) 建设项目规划条件(临自规设﹝2020﹞64 号)

附件-3: (略) 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临

发改农经﹝2020〕432 号)

附件-4: (略) 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项目核准内容调整的

批复(临发改农经﹝2021〕259 号)

附件-5: (略) 林业局准许行政许可决定书(台林地许长﹝2021﹞224 号)

附件-6: (略)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略) 交通水利等涉矿工程自用有余石渣

管理办法》的通知(临政办发﹝2019〕88 号)附件-7:关于方溪水库及配套水厂工程石渣处臵的相关说明

附件-8: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附 图:

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2: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3:施工典型布置图

附图-4:项目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关系图

附图-5:项 (略) 环境管控单元分区关系图

附图-6:流域水系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7:主要敏感点分布情况

附图-8: (略) 声环境功能区划

附图-9:现场照片(

2022 年 5 月)

附图-10:沉砂池典型设计图

附图-11:隔油沉淀池典型设计图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 概 述

1.1 项目由来

(略) 主城区现有主力供水水厂2座(花街水厂、东城水厂),取水水源均为牛头山

水库。其中东城水厂的供水规模为10万m3/d,花街水厂的实际供水规模5万m3/d,总供水能

力仅为15万m3/d。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区域不断扩大, (略) 供水水量不断增

加。根据《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可知, (略) 主城区2030年的需水量约为28万m3/d,

与现有水厂规模存在较大的供水缺口;考虑到主城区供水基本依赖单一的牛头山水库,供

水安全保障性不足。因此,《 (略) 水资源配置规划(

2010—2030)》确定临海主城区远

期规划供水水源主要为在建的方溪水库引水,拟修建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建设

内容包括原水隧洞、净水厂(江南水厂)及供水管线,设计供水规模为20万m3/d。

作为本工程的主要引水水源,方溪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发电等

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日均供水规模为18.6万m3/d,最高日供水量为24.2万m3/d。方溪水库

于2014年11月开工,2021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待水库蓄水投入使用后, (略) 城

区提供大量生活、工业清洁水源。置换出牛头山水库的水量供向东部沿海平原, (略)

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全 (略) 的缺水局面,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方溪

下游两岸的防洪标准,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将对促进临海县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

活质量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城镇缺水战略目标“西水东调”的重要骨干

工程。本工程的建设不仅可 (略) 的水源布局,保障供水安全,还能够解决区域供

水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上所述,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建设是十分

必要和迫切的。

2020年11月, (略) 发展和改 (略) 城乡规 (略) 编制的《方溪水库引

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项目申请报告》进行批复;**日, (略) 发展和改革局以临

发改农经〔

2021〕259号文对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核准内容的调整予以批复,原

批复文件为临发改农经〔

2020〕432号。调整原因为原引水隧洞临近台金高铁无法爆破施

工以及为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质,使得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以及估算发生调整。批复文件详

见附件1~附件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

定,本工程在建设实施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 (略) (略) 特委托浙

江省水利水 (略) (略) (以下简称“浙水设计”)承担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特点

1.2.1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020年11月, (略) 发展和改 (略) 城乡规 (略) 编制的《方溪水库引

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项目申请报告》进行批复。项目申请报告阶段批复的建设内容为“新建3m

洞径隧道11.8km,新建DN1600钢管0.6km;净水厂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

供水规模10万m3/d,预留二期综合池和滤池,其余建筑物、构筑物一次建成;供水管道工

程新建DN1600管道4.5km,新建DN1000管道2km”。

2021年2月,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进行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招标, (略) 政工

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和浙江中商工程咨询

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中标。

2021年4月,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方溪水库引水

及配套水厂工程江南水厂工艺方案比选》和中水珠江 (略) 编制的《方溪

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原水隧洞施工方式的比选》 (略) (略) 八楼会议

室进行了讨论,确定净水工艺拟采用“预臭氧+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原水

隧洞施工方式也由钻爆法改为TBM掘进法,以减小对台金铁路的影响。

2021年7月, (略) 城乡规 (略) 对《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项目申请

报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项目申请报告(调整)》,

对水厂净水工艺和原水隧洞的施工方式的修改进行了明确。

2021年8月, (略) 发展和改 (略) 远洲国际大酒店 (略) 财政局、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 (略) 防洪运行中心、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江南街道、

市水务集团以及5名专家 (略) 城乡规 (略) 编制的《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

水厂工程项目申请报告(调整)》进行评审,经过充分讨论,项目申请报告中的工程规模、

工程范围和工程方案得到了各部门及专家的认可。

1.2.2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概况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经临发改农经〔

2020〕432号、临发改农经〔

2021〕259

号同意建设,建设地址位于括苍镇方溪村至江南街道章家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引水隧

洞工程、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三部分。

根据《 (略) 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核准内容调整的批复》

(临发改农经〔

2021〕259号)可知:

工程调整前: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新建3m洞径隧道11.8km,新建DN1600

钢管0.6km,隧洞采用钻爆法施工;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

万m3/d,预留二期综合池和滤池,其余建筑物、构筑物一次建成;供水管道工程新建DN1600

管道4.5km,新建DN1000管道2km。

工程调整后: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新建4m洞径隧道10.8km,新建DN1600

钢管0.3km,隧洞采用TBM施工;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

m3/d,预臭氧接触池、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车间近期按10万m3/d规模实施,清水池按20

万m3/d一次建成,其余建筑物、构筑物一次建成;供水管道工程按20万m3/d一次建成,新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建DN1600管道4km,DN1000管道1km。

① 引水工程:从方溪水库引水至水厂,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全长约11.1km,其

中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② 净水厂工程:设计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预臭氧接触池(仅

土建)、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车间近期按10万m3/d规模实施,清水池按20万m3/d一次建

成,综合加药间、送水泵房、脱水机房、超滤膜辅助车间等辅助用房土建按20万m3/d一次

建成,近期设备安装规模10万m3/d,排泥池、回收池、浓缩池、平衡池等污泥处理构筑物

按20万m3/d一次建成。

③ 出厂管线工程:江南水厂出厂管线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自水厂向城区敷设,

其中DN1600管长度约4km,DN1000管长度约1km,管线敷设至巾山中路与现状DN800供水

管连接。

1.2.3 项目特点

本项目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项目所属行业、产品及所使用装备未列入国家、

(略) 和地方政府明令限制、禁止生产和淘汰的产品、工艺和装备名录,不属于城镇污水

处理设施,不设入河(湖)排污口,属于生态影响型建设工程。

在充分了解项目概况、净水厂运作流程及现场踏勘基础上,对本项目特点整理汇总如

表1.2.3-1所示。

表1.2.3-1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特点

序号

项目特点

特点说明

1

项目性质

新建

2

选址/管线走向

取水口位于方溪水库坝下(右侧)

原水隧洞始于方溪水库,全程隧洞重力自流式引水,终于江南水厂

新建净水 (略) 章家溪村

出厂(供水)管线

3

生产原料

水厂净化加药主要为聚合氯化铝、PAM和次氯酸钠等原料

4

影响特点

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施工噪声、扬尘等会对水、声、大气等环

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征占地、土石方开挖、弃渣堆放及处置等对水土保

持、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运营期:引调水会对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功能区、区域生态环境等产生不

利影响(特别说明——这部分内容在已批复的《 (略) 方溪水库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已经予以分析,本报告不再着重评价);净水厂污

泥脱水过程中产生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统一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

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泥经收集后定期外运处置。

1.3 环评工作过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般分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文件编制阶段。具体编制流程详见图1.3-1。

1.3.1 第一阶段

1)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要求,在接受建设

单位委托后,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年版)》,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

型为报告书。

2)根据项目特点,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资料,明确本项目的评价重点,识

别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评价因子,对项目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对项目选址地进行实地踏勘,

对厂区及周围地区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地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确定项

目环境保护目标、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标准。

3)制定工作方案。

图1.3.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1.3.2 第二阶段

1) (略) 普洛 (略) 对拟建项目区的现状地表水环境、地下水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环境、土壤环境和声环境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区域常规水质检测资料与常规大气检测数据,

并进行分析。

2)参考同类型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情况、建设单位提供的初步设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

料,完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章节。

3)收集拟建项目区的环境特征资料,包括自然环境、区域污染源情况等,完成环境

现状调查与评价章节。

4)根据工程分析,完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声环境

影响预测与评价、固废影响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和风险影响

分析等。

1.3.3 第三阶段

1)根据工程分析,完成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章节,并完成总量控制等内容的

撰写。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完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检测计划

章节的撰写。

3)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书的统稿编制工作。

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4.1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方溪水库为本项目的取水水源,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批稿)》( (略) 水利水 (略) ,2012年7月)可知,方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84.8km2,多年平均流量3.40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7亿m3,多年平均供水量6776万m3

95%保证率)。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涉及环境敏感区情况如下:① 根据《 (略) 生态保护

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台州

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 (略) 人民政府,2017年9月),本项目输水隧洞下穿临海

市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13-002)、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

态保护红线(*-11-006)。②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

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

2013〕188号),

工程区不涉及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根据《 (略) 级水土流失重

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公告〔

2015〕2号), (略) 级水土流失重点预

防区( (略) 括苍山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SY8), (略) 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

《 (略) 水土保持规划》( (略) 水利局,2015年4月),本 (略) 县级水土流失

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年版)》可知:① 本项目引水工

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属于“五十一 水利(126 引水工程:涉及环境

敏感区的(不含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库配套引水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告书;② 本项目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

属于“四十三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4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461(不含供应工程;不含村庄供

应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综合考虑后确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书。

1.4.2 规划符合性分析

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水利规划要求, (略) 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已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符合《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规划要求。 (略) 发展和改革局

以“临发改农经〔

2020〕432号、临发改农经〔

2021〕259号”文件批复同意开展本项目的前

期工作。工程建设不违背《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中涉及环境管控单

元的管控要求,工程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环境准入负

面清单的要求。

对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

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

2019年本)》(发改委〔

2019〕第29号令),本项目不属于其中规定的限制类、淘汰

类开发建设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二、水利 3、城乡供水水源工程);不属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的禁止开发

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

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本项目原水隧洞

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线亦

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

根据《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本项目

建设内容原水隧洞地下穿越环境优先保护单元“ (略) 临海北部水源涵养区优先保护单元

(ZH*)、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ZH*)”,原

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与供水管线涉及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海江南产

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ZH*)”、一般管控单元“ (略) 临海中心城区一

般管控单元(ZH*)”,供水管线涉及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

海城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ZH*)”。施工场区、开挖填筑面、弃渣场等施

工临时设施均不涉及环境优先管控单元。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工程任务是向临海主城区提供优质饮用

水,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和生态保护及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不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违背各环境管

控单元的管控要求。工程建设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的管控要求。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1)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

部分(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

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

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

态保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

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

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在施工和运行

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避免或降低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

2)工程区生态环境良好,应注重对工程区植被、动植物等生态环境的保护。

3)施工区周边及施工道路沿线涉及村庄等敏感目标,需要采取隔声屏障等必要的环

境保护措施,降低对上述敏感点的影响。

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分析,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详见表1.5-1。

表1.5-1

环评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序号

类别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

1

废气

大气环境污染

关注项目施工期场地平整、地面开挖、堆场等,营运期污泥浓缩等

处理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污染因子、污染源强及治理措施,评价污染

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

2

废水

周边地表水污染

关注项目施工期基础施工、顶管施工、定向钻施工、TBM盾构施工,

还有施工泥浆水、试管废水、其他如水泥浇筑、施工期机械清洗等

其他施工废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营运期方溪水库取水对水文情势、水质、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影响。

营运期污泥脱水等生产废水的水量、水质,及相应的废水收集系统、

处理系统,评价处理及排放可行性。

3

噪声

厂界及周边敏感

点噪声污染

关注项目生产运营后厂界、取水泵房噪声达标可行性

4

固废

固废处置不规范

关注各固废的处置措施和暂存区设置

5

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

关注项目涉水区域的防渗措施和要求,避免废水进入地下水系统

6

生态

生态环境破坏

关于项目施工期对植被、生态要素、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评价施

工期选线沿线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项目工程对区域水资源

的影响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经临发改农经〔

2020〕432号、临发改农经〔

2021〕2591 概 述

(略) 水利水 (略) (略)

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号同意建设,建设地址位于括苍镇方溪村至江南街道章家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引水隧

洞工程、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三部分。

本项目的建设运 (略) 城区提供大量生活、工业清洁水源。置换出牛头山水库

的水量供向东部沿海平原, (略) 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全 (略)

的缺水局面, (略) 城镇缺水战略目标“西水东调”的重要骨干工程。工程建设不仅

可 (略) 的水源布局,保障供水安全,还能够解决区域供水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快

速发展。

建设项目符合《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是

规划推荐实施的引水工程;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建设项目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国家

和省产业政策等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

务院令第682号)“四性五不批”的要求。

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也存在

一定的负面影响。工程在建设期存在一定的污染因素,会对水、气、声环境及生态环境产

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运行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建设

单位与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法规,充分落实本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和

要求,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做好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事故防范应急措

施,满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和减少影响。总

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工程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并可通

过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减少,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重大环境问题。符合生态保护红线、“三

线一单”环境单元分区管控要求,从环保角度来说,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 总 则

2.1 编制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

评价法》给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为: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检测

的方法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

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

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开发利用规划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以降低开发利用规划及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工程选址有无环境影响方面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对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环保功能的各项措施从环评的角度进行合理性分析,对主体工程设计

中没有达到环保要求的地方提出修正性意见,对主体工程施工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区域因地

制宜地采取各种环保措施进行防治,以确保达到防治目标。参照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各项

环保措施的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协调安排,使施工产生的环境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并根据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环保投资估算,最后对各项环保措施实施后的社会、环境、经

济效益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检测与跟踪评价,以保证环保措施的实施。

2.2 编制依据

2.2.1 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2〕74号,根据2016年7月

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88号,根据2016年7

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4〕28号,2021年7

月2日中华人民 (略) 令第743号第三次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自**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2〕77号,根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据**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7〕70号,根据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自**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0〕32号,根

据**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77号,

根据**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

会议修正,自**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4〕

31号,根据**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修

订,自**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8〕8号,2018

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号

起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略) 〔1988〕3号,根据**日《国

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略) 令第682号,根据**日《国务

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自**日起施行;

14)《风景名胜区条例》, (略) 〔

2006〕474号,根据**日《 (略) 关于

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日农业部令第1号,

根据**日《 (略) 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林策通字〔1992〕29号,根据

**日《 (略) 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略) 令第666号〕修订;

1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卫

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89〕环管字201号发布,**日环保部令第

16号修改;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略) 令第256号,**日中

华人民 (略) 令第743号第三次修订);

1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日由生态环

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日起施行;

20)《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

2013〕104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号;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2〕98号。

2.2.2 地方法规、规章与政策

1)《 (略) 水资源管理条例》,** (略)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日起施行;

2)《 (略) 水污染防治条例(

2020年修正文本)》,根据2020年11月 (略) 第

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3)《 (略) 大气污染物防治条例》,根据** (略) 第十三届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正;

4)《 (略)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17年第二次修正)》,根据**

(略)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 (略) 水土保持

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5)《 (略) 河道管理条例》( (略)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0号,

2011年,2020年11月 (略)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二次

修正);

6)《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根据2020年11月 (略)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 (略)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

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7)《 (略) 风景名胜区条例》, (略) 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2014

年修正;

8)《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

2014〕26

号;

9)《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21年修正)》, (略) 人民政府令〔

2011〕

第288号,根据2021年2月 (略) 人民政府令第388号公布的《 (略) 人民政府关于修

改〈 (略) 价格检测预警办法〉等9件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10)《 (略) 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的函》,浙环发〔

2018〕10号;

11)《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浙政发〔

2018〕30号)。

2.2.3 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令第29号,自**日起施行;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自**日起施行。

2.2.4 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2);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

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

1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 492-2011);

13)《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 2034-2013);

14)《 (略) 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

15)《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1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

17)《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 359-2006);

1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

19)《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

2018

年3月);

20)其它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及标准。

2.2.5 相关规划

1)《 (略) 水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15)》(浙政函〔

2015〕71号,浙

江省水利厅、 (略) 环保厅);

2)《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浙政发〔

2018〕30号,

(略) 环境保护厅、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 (略) 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浙环发〔

2020〕7号);

4)《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浙政函〔

2020〕41号);

5)《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略) 生态环境局,2020年6月);

6)《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

7)《 (略)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 (略) 人民政府,2017年9月);

8)《 (略) 水土保持规划》( (略) 水利局、 (略) ,2015年);

9)《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10)《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

11)《 (略) 域总体规划(

2007-2020)》

12)《 (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修编)(

2015~2025)》( (略) 环境保

护局、 (略) 环境科 (略) ,2015年12月);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3)《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

2.2.6 项目技术文件和其它文件依据

1)《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申请报告(报批稿)》( (略) 城乡规划设计研

究院,2020年11月);

2)《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申请报告(调整)(报批稿)》( (略) 城乡规

(略) ,2021年8月);

3)《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

司,2021年7月);

4)《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

5)《 (略) 方溪水库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院,2012年3月);

6)《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年7月);

7)《 (略) 方溪水库工程评价区*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报告》(浙江农林大学,2010

年11月);

8)《临海方溪水库工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略) 淡水水产研究所,2010年9

月);

9)《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

9)建设单位委托本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合同书及其它相关技术文件。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3.1 评价目的

1)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之前预计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与

破坏,再据此采取防治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

2)在项目区周边环境现状调查和检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该项目现状产生的

污染物源强、治理措施的了解和核定,分析、预测项目建设期间、建成投入运行后对周围

空气、水、声、土壤及生态环境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及范围;

3)提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方面合理、可行的对

策和建议;

4)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力

求项目建设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3.2 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工程运营期对局地气候、人群健康、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甚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微,不作预测评价;工程运营期对地下水、方溪水库坝址下游河道水文情势、水质、生态

环境(鉴于已批复的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做相关分析评价,故本报告不再深入

评价)、施工期环境影响、水土流失、江南水厂的日常管理等作一般性评价;江南水厂运

营期污水排放、沉渣处理、施工期弃方处置环境影响等需重点评价。

根据评价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环境检测计划等,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3.3 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分析,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评价因子如下表2.3.3-1所示。

表2.3.3-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时段

评价因子/内容

水质

现 状

pH 值、水温、DO、COD Mn、化学耗氧量(COD Cr)、BOD5、氨氮

(NH3-N)、总磷、总氮、铜、铅、锌、镉、砷、汞、硒、六价铬、

氟化物、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粪

大肠菌群数、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

施工期

COD Cr、BOD5、NH3-N、SS、石油类

运行期

COD Cr、NH3-N、总磷

水文情势

运行期

流量、流速、冲淤变化

水资源利用

运行期

水量

水质

现 状

K+、Na+、Ca2+、Mg2+、CO32-、HCO3-、Cl-、SO4-、水位、pH 值、氨

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

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COD Mn、硫酸

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施工期

定性分析

运行期

*生生态

现 状

植被类型、种类、动物种类、珍稀保护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生态保护

红线,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水生生态结构

施工期

生态保护红线,土地资源利用、景观

运行期

声环境

现 状

等效 A 声级

施工期

等效 A 声级、振动

运行期

等效 A 声级

环境空气

现 状

SO2、NO2、PM10、TSP

施工期

PM10、TSP、油烟

运行期

油烟、恶臭浓度

土壤环境

施工期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共计 45 项);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

2018)中土壤风险管控 8 项标及 pH 值,即 pH、镉、汞、砷、铅、铬、

铜、镍、锌

运行期

定性分析

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

弃渣、生活垃圾

运行期

生活垃圾

总量

控制指标

COD Cr、NH3-N

2.3.4 环境质量标准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地表水评价标准

根据《 (略) 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15)》(浙政函〔

2015〕71号)

可知,本项目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下游,隧洞出口连接江南水厂。方溪水库上游的地表

水环境功能区有“椒江36(水功能区:方溪水库临海保留区;水环境功能区:保留区)”,

目标水质为Ⅱ类;输水隧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对应水环境功

能区为“椒江48(水功能区:狮子山水库临海饮用水源区;水环境功能区:饮用水水源一级

保护区)”,目标水质为Ⅱ类;方溪水库下游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但最终汇入的永安溪河

段涉及水环境功能区“椒江9(水功能区:永安溪临海农业、工业用水区;水环境功能区:

农业、工业用水区)”,目标水质为Ⅲ类;出水管线穿越灵江,涉及水环境功能区“椒江11

((水功能区:灵江临海景观娱乐用水区;水环境功能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目标水

质为Ⅲ类,详见表2.3.4-1。

表2.3.4-1

涉及水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汇总表

序号

水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

河流

目标

水质

起始断面

终止断面

长度面积

(km/km2)

椒江 36

方溪水库临海保留

保留区

方溪水

方溪源头

方溪水库大坝

12.8

椒江 48

狮子山水库临海饮

用水源区

饮用水水源一

级保护区

狮子山

水库

库尾

狮子山水库大

0.53/0.115

水域:正常水位线以下水库库

区;*域:集雨区范围

椒江 9

永安溪临海农业、

工业用水区

农业、工业用水

永安溪

临海入境(罗

渡)

三江村

27.5

椒江 11

灵江临海景观娱乐

用水区

景观娱乐用水

灵江

临海望江门

灵江二桥

2.5

根据该地区地表水域的水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确定出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分区域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原水隧洞进口)、Ⅲ类(江南水厂、出

厂/供水管线)标准,各指标浓度详见表2.3.4-2。

表2.3.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序号

地表水质量标准

Ⅳ类

Ⅴ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 值(无量纲)

6~9

3

溶解氧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20

30

40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序号

地表水质量标准

Ⅳ类

Ⅴ类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3

4

6

10

7

氨氮(NH3-N)

0.5

1.0

1.5

2.0

8

总氮(湖、库,以 N 计) ≤

0.5

1.0

1.5

2.0

9

总磷(以 P 计)

0.1

0

.2

0

.3

0

.4

(湖、库

0.025)

(湖、

0.05) (湖、

0.1) (湖、

0.2)

10

1.0

1.0

1.0

1.0

11

1.0

1.0

2.0

2.0

12

0.01

0.01

0.02

0.02

13

氟化物(以 F-计)

1.0

1.0

1.5

1.5

14

挥发酚

0.002

0.005

0.01

0.1

15

氰化物

0.05

0.2

0.2

0.2

16

0.05

0.05

0.1

0.1

17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8

0.01

0.05

0.05

0.1

19

0.005

0.005

0.005

0.01

20

铬(六价)

0.05

0.05

0.05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0

10000

20000

40000

25

硫酸盐(以 SO42-计)

250

26

氯化物(以 Cl-计)

250

27

硝酸盐(以 N 计)

10

28

0.3

29

0.1

执行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Ⅲ类

2)地下水评价标准

该区域地下水尚未划分功能区,鉴于周边大部分河道地表水体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Ⅲ

类标准,且该区域地下水无饮用水源功能,确定本地区地下水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执行,各指标浓度详见表2.3.4-3。

表2.3.4-3

《地下水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Ⅰ类

Ⅱ类

Ⅳ类

V 类

1

嗅和味

2

色度(度)

≤5

≤5

≤15

≤25

>25

3

浊度(NTU)

≤3

≤3

≤3

≤10

>10

4

肉眼可见物

5

总硬度(mg/L)

≤150

≤300

≤450

≤650

>650

6

pH

6.5~8.5

5.5~6.5, 8.5~9

<5.5,>9

7

耗氧量(mg/L)

≤1.0

≤2.0

≤3.0

≤10

>10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序号

项目

Ⅰ类

Ⅱ类

Ⅳ类

V 类

8

硝酸盐(以 N 计〕(mg/L)

≤2.0

≤5.0

≤20

≤30

>30

9

氨氮(以 N 计)(mg/L)

≤0.02

≤0.1

≤0.5

≤1.5

>1.5

10

挥发酚类(mg/L)

≤0.001

≤0.001 ≤0.002

≤0.01

>0.01

11

氟化物(mg/L)

≤1.0

≤1.0

≤1.0

≤2.0

>2.0

12

硫化物(mg/L)

≤0.005

≤0.01

≤0.02

≤0.1

>0.1

13

钠离子(mg/L)

≤100

≤150

≤200

≤400

>400

14

苯(μg/L)

≤0.5

≤1.0

≤10.0

≤120

>120

15

*苯(μg/L)

≤0.5

≤140

≤700

≤1400

>1400

16

四氯化碳(μg/L)

≤0.5

≤0.5

≤2.0

≤50

>50

17

三氯*烷(μg/L)

≤0.5

≤6

≤60

≤300

>300

18

阴离子表面活化剂(mg/L)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19

溶解性总固物(mg/L)

≤300

≤500

≤1000

≤2000

>2000

20

碘化物(mg/L)

≤0.04

≤0.04

≤0.08

≤0.5

>0.5

21

铜(mg/L)

≤0.01

≤0.05

≤1.0

≤1.5

>1.5

22

锌(mg/L)

≤0.05

≤0.5

≤1.0

≤5.0

>5.0

23

砷 (mg/L)

≤0.001

≤0.001

≤0.01

≤0.05

>0.05

24

锰(mg/L)

≤0.05

≤0.05

≤0.1

≤1.5

>1.5

25

硫酸盐(mg/L)

≤50

≤150

≤250

≤350

>350

26

亚硝酸盐氮(mg/L)

≤0.01

≤0.1

≤1.0

≤4.8

>4.8

27

硒(mg/L)

≤0.01

≤0.01

≤0.01

≤0.1

>0.1

28

汞(mg/L)

≤0.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29

六价铬(mg/L)

≤0.005

≤0.01

≤0.05

≤0.1

>0.1

30

氰化物(mg/L)

≤0.001

≤0.01

≤0.05

≤0.1

>0.1

31

氯化物(mg/L)

≤50

≤150

≤250

≤350

>350

32

钼(mg/L)

≤0.01

≤0.05

≤0.2

≤0.5

>0.5

33

锌(mg/L)

≤0.05

≤0.5

≤1.0

≤5.0

>5.0

34

铁(mg/L)

≤0.1

≤0.2

≤0.3

≤2.0

>2.0

35

铜(mg/L)

≤0.01

≤0.05

≤1.0

≤1.5

>1.5

36

铅(mg/L)

≤0.005

≤0.005

≤0.01

≤0.1

>0.1

37

镉(mg/L)

≤0.0001

≤0.001 ≤0.005

≤0.01

>0.01

38

菌落总数(CFU/mL)

≤100

≤100

≤100

≤1000

>1000

39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3.0

≤3.0

≤3.0

≤100

>100

执行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Ⅱ类

3)声环境评价标准

根据《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临政发〔

2019〕

26号)可知,本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声环境功能区1类区(原水隧洞进口、原水隧洞出口、

江南水厂),声环境功能区2类、3类与4a类区(出厂/供水管道)沿线均有涉及。

综上所述,原水隧洞进口、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邻近方溪村、章家溪村、张家

岙村)涉及1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应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第

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执行,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出厂/供水管道(张家岙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伟星城江景园、巾山幼儿园、江滨家园、巾山小区、白塔小区、临

海古城中心幼儿园等)应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第2类声环境功能区

标准限值执行,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表2.3.4-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 类(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50

40

1 类(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

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55

45

2 类(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

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60

50

3 类(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

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65

55

4

4a 类(

公路

、一

道、

城市次

、城

70

55

4b 类(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70

60

4)大气评价标准

(略)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所在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

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

准,各指标浓度详见表2.3.4-5。

表2.3.4-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序号

污染物项目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

单位

一级

二级

1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

20

60

μg/m3

24h 平均

50

150

1h 平均

150

500

2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

40

40

24h 平均

80

80

1h 平均

200

200

3

一氧化碳(CO)

24h 平均

4

4

mg/m3

1h 平均

10

10

4

臭氧(O3)

日最大 8h 平均

100

160

μg/m3

1h 平均

160

200

5

PM10

年平均

40

70

24h 平均

50

150

6

PM2.5

年平均

15

35

24h 平均

35

75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

80

200

μg/m3

24h 平均

120

300

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其修改单 二级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5)土壤评价标准

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下游,周边以山林、河道及零星农田为主,现状土壤环境

质量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

隧洞出口、江南水厂、出厂管线邻近城镇建设区,现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土壤环境

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

值和管制值,各指标浓度详见表2.3.4-6、表2.3.4-7。

表2.3.4-6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单位:mg/kg

序号

污染项目

筛选值(mg/kg)

风险管控值(mg/kg)

pH≤5.5

5.5<pH

≤6.5

6.5<pH

≤7.5

PH>7.5

pH≤5.5

5.5<pH

≤6.5

6.5<pH

≤7.5

PH>7.5

1

水田

0.3

0.4

0.8

0.8

1.5

2.0

3.0

4.0

其他

0.3

0.3

0.6

0.6

2

水田

0.5

0.5

1

1

2.0

2.5

4.0

6.0

其他

1.3

1.8

3.4

3.4

3

水田

30

30

20

20

200

150

120

100

其他

40

40

25

25

4

水田

80

100

240

240

400

500

700

1000

其他

70

90

170

170

5

水田

250

250

350

350

800

850

1000

1300

其他

150

150

250

250

6

水田

150

150

200

200

——

——

——

——

其他

20

50

100

100

7

60

70

190

190

——

——

——

——

8

200

200

300

300

[注]:

① 重金属和类金属砷均按元素总量计;

② 对于水旱轮作地,采用其中较严格的风险筛选值。

表2.3.4-7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单位:mg/kg

序号

污染物项目

CAS 编号

筛选值

管制值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重金属和无机物

1

**

20①

60①

120

140

2

**

20

65

47

172

3

铬(六价)

1**

3.0

5.7

30

78

4

**

2000

18000

8000

36000

5

**

400

800

800

2500

6

**

8

38

33

82

7

**

150

900

600

2000

挥发性有机物

8

四氯化碳

56-23-5

0.9

2.8

9

36

9

氯仿

67-66-3

0.3

0.9

5

10

10

氯*烷

74-87-3

12

37

21

120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序号

污染物项目

CAS 编号

筛选值

管制值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11

1,1-二氯*烷

75-34-3

3

9

20

100

12

1,2-二氯*烷

107-06-2

0.52

5

6

21

13

1,1-二氯*烯

75-35-4

12

66

40

200

14

顺-1,2-二氯*烯

156-59-2

66

596

200

2000

15

反-1,2-二氯*烯

156-60-5

10

54

31

163

16

二氯*烷

75-09-2

94

616

300

2000

17

1,2-二氯*烷

78-87-5

1

5

5

47

18

1,1,1,2-四氯*烷

630-20-6

2.6

10

26

100

19

1,1,2,2-四氯*烷

79-34-5

1.6

6.8

14

50

20

四氯*烯

127-18-4

11

53

34

183

21

1,1,1-三氯*烷

71-55-6

701

840

840

840

22

1,1,2-三氯*烷

79-00-5

0.6

2.8

5

15

23

三氯*烯

79-01-6

0.7

2.8

7

20

24

1,2,3-三氯*烷

96-18-4

0.05

0.5

0.5

5

25

氯*烯

75-01-4

0.12

0.43

1.2

4.3

26

71-43-2

1

4

10

40

27

氯苯

108-90-7

68

270

200

1000

28

1,2-二氯苯

95-50-1

560

560

560

560

29

1,4-二氯苯

106-46-7

5.6

20

56

200

30

*苯

100-41-4

7.2

28

72

280

31

苯*烯

100-42-5

1290

1290

1290

1290

32

*苯

108-88-3

1200

1200

1200

1200

33

间二*苯+对二*苯

108-38-3,106-42-3

163

570

500

570

34

邻二*苯

95-47-6

222

640

640

640

半挥发性有机物

35

硝基苯

98-95-3

34

76

190

760

36

苯胺

62-53-3

92

260

211

663

37

2-氯酚

95-57-8

250

2256

500

4500

38

苯并[

a]蒽

56-55-3

5.5

15

55

151

39

苯并[

a]芘

50-32-8

0.55

1.5

5.5

15

40

苯并[

b]荧蒽

205-99-2

5.5

15

55

151

41

苯并[

k]荧蒽

207-08-9

55

151

550

1500

42

?

218-01-9

490

1293

4900

12900

43

二苯并[

a,h]蒽

53-70-3

0.55

1.5

5.5

15

44

茚并[1,2,3-cd]芘

193-39-5

5.5

15

55

151

45

91-20-3

25

70

255

700

[注]:

① 具体地块土壤中污染物检测含量超过筛选值,但等于或者低于土壤环境背景值水平的,不纳

入污染地块管理。

2.3.5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排放标准

拟建工程区邻近地表水域的水质目标为Ⅱ、Ⅲ类,参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4.1“标准分级”(① GB 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 3097

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

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② 排入GB 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 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但考虑到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下游,隧洞出口、江南水厂、出厂管线临近城镇

居民区,为保护河道水质,严禁施工期污水的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生态流动厕

所等环保设施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生产废水(包括基坑排水、隧洞

排水(TBM施工废水)、汽车冲洗等)经沉砂池、隔油沉淀池等环保设施处理达《城市污

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相关标准后回用于生产(场地、道路

洒水、冲厕、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等),其排放标准限值详见表2.3.5-1。考虑到隧洞排水

(涌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排放量难以估算,考虑采用清污分流措施,将隧洞涌水经

沉淀池简单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后进行排放。

表2.3.5-1

城市杂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

序号

冲厕、车辆冲洗

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

防、建筑施工

1

pH

6.0~9.0

6.0~9.0

2

色度

15

30

3

无不快感

无不快感

4

浊度(NTU)

5

10

5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mg/L)

10

10

6

氨氮/(mg/L)

5

8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5

0.5

8

铁/(mg/L)

0.3

--

9

锰/(mg/L)

0.1

--

1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2000)*

1000(

2000)*

11

溶解氧/(mg/L)

2.0

2.0

12

总氯/(mg/L)

1.0(出厂)、0.2(管

网末端)

1.0(出厂)、0.2b(管网

末端)

13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

无^

无^

[注]:

“--”表示对此项无要求;

*括号内指标值为沿海及本地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的区域的指标;

(略) 绿化时,不应超过 2.5mg/L;

^大肠埃希氏菌不用检出。

施工期,针对施工营地内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要求在施工区内设置生态流动厕

所和化粪池等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达标后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其排放标准限值

详见表2.3.5-2。

营运期主要为江南水厂管理区管理人员生活污水、污泥脱水设施产生废水等。

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泥脱水设施产生废水

经沉淀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总磷指标执

行《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 33/887-2013)标准)后纳入城镇污

水管网。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2.3.5-2

污水综合排放浓度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污染物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1

pH

6~9

6~9

6~9

2

色度(稀释倍数)

50

80

--

3

悬浮物(SS)

70

200

400

4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0

60

300

5

化学需氧量(COD)

100

150

500

6

石油类

10

10

30

7

动植物油

20

20

100

8

挥发酚

0.5

0.5

2.0

9

总氰化物

0.5

0.5

1.0

10

硫化物

1.0

1.0

2.0

11

氨氮

15

25

35(DB 33/887-2013)

12

氟化物

10

10

20

13

磷酸盐(以 P 计)

0.5

1.0

--

14

*醛

1.0

2.0

5.0

15

苯胺类

1.0

2.0

5.0

16

硝基苯类

2.0

3.0

5.0

1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5.0

10

20

18

总 铜

0.5

1.0

2.0

19

总 锌

2.0

5.0

5.0

20

总 锰

2.0

2.0

5.0

21

彩色显影剂

2.0

3.0

5.0

22

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

3.0

6.0

6.0

23

元素磷

0.1

0.3

0.3

24

有机磷农业(以 P 计)

不得检出

0.5

0.5

本项目江南水 (略) 江南街道章家溪村,相距最近的污水处 (略) 江南

污水处理厂,根据《 (略) 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2017年5月)可知, (略) 江南污水处理 (略) 汛桥镇街道道头村北侧区块,一

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吨/日,服务范围包括江南区块、汛桥镇,远期规划规模9万吨/

日。本项目供水范围内 (略) 城市污水处理厂、 (略) 白水洋镇污水处理厂、临海

市括苍镇污水处理厂、 (略) 永丰镇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厂区污废水。

2)废气排放标准

施工期废气、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无组织排

放监控浓度限值,其标准限值详见表2.3.5-3。

表2.3.5-3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

单位:mg/m3

序号

浓度限值

1

二氧化硫(SO2)

0.40

2

悬浮颗粒物(TSP)

1.0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

二氧化氮(NO2)

0.12

悬浮颗粒物(TSP)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排气筒高度(m)

二级

120

15

3.5

营运期主要为江南水厂食堂油烟、污泥处理等环节产生恶臭气体等。污泥恶臭气体的

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厂界标准值(二级 新扩改建)等有

关规定,具体标准限值见表2.3.5-4。

表2.3.5-4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序号

控制项目

单位

二级

新扩改建

现有

1

mg/m3

1.5

2.0

2

三*胺

mg/m3

0.08

0.15

3

硫化氢

mg/m3

0.06

0.10

4

*硫醇

mg/m3

0.007

0.010

5

*硫醚

mg/m3

0.07

0.15

6

二*二硫

mg/m3

0.06

0.13

7

二硫化碳

mg/m3

3.0

5.0

8

苯*烯

mg/m3

5.0

7.0

9

臭气浓度

无量纲

20

30

施工期、运营期食堂油烟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

具体标准见表2.3.5-5。

表2.3.5-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中 型

基准灶头数

≥1,<3

≥3,<6

≥6

对应灶头总功率(108J/h)

≥1.67,<5.00

≥5.00,<10

≥10

对应排气灶灶面总投影面积(m2)

≥1.1,<3.3

≥3.3,<6.6

≥6.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2

净化设备最低去除率(%)

60

75

85

3)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施工作业等噪声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振动噪声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

夜间一般不施工,若工程急需在夜间施工应向当地有关部门申报,获批准后方在指定日期

进行,并将施工期限向沿线居民公告。

运行期,江南水厂各设备的运行噪声(污泥机械缩水、水泵等)应执行《工业企业厂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2.3.5-6。

表2.3.5-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噪声限值dB(A)

昼间

夜间

1类声环境功能区

55

45

2类声环境功能区

60

50

3类声环境功能区

65

55

3)固废贮存、排放标准

施工过程中的弃渣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场内贮存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

运输汽车、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产生的表层浮油属于危废,选址

及贮存方式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的要求,

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上门回收。

施工期施工人员临时用餐食堂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按照《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44-2010)要求实行分类存放,餐厨垃圾应放置在有盖容器内。餐厨垃圾及隔油设施产生

的废油脂,应当做到日产日清,委托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上门回收。

施工期开挖土方用于农田复垦应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GB 15618-2018),用于场地回填和绿化覆土应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

营运期清运的管线沉沙应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场内贮存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

染控制标准》。

2.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2.4.1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地表水

评价等级: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水隧洞、江南水厂、出厂(供水)管线,地表

水环境影响要素主要包括水文要素——径流(原水隧洞引水)、污染物排放(江南水厂净

水沉渣等)2类。① 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角度分析,本项目受影响的水文要素主要

为地表径流,工程年引水量约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63.3%(6776万m3/10700万m3),工

程建成后,将引调方溪水库坝址上游库区 (略) 城区(江南水厂),对取水口及下

游的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② 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角度分析,本项目江南水

厂运营期会产生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沉淀池排泥水、超滤膜冲洗废水、维护性清洗废水和

恢复性清洗废水,经浓缩干化处理后外运处置,上清液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方式属于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间接排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确定地表水环境

评价等级为三级B。考虑到已批复的《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

稿)》针对方溪水库引水已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而本项目引水量与方溪水库设计引水量

一致,未发生改变。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2.3-2018),确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B

评价范围:① 应满足其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分析的要求;② 涉及地表水环

境风险的,应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

2)地下水

评价等级:① 拟建引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下游,不涉及方溪水库的补给径

流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本项目属于输水隧

洞穿越环境敏感区的引水工程,需要编制报告书,对应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

类;②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不涉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保护区以外的补

给径流区等敏感目标)属于不敏感类型;③ 本工程属于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施工期和

运行期产生的各类污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涉及废污水排放口,对地下水水质无影响。

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8.2.2调查评价范

围确定要求“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穿越饮用水源

准保护区(地下水)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地下水)”;参考查表法确

定点状工程的评价范围为施工区周边6km2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① 江南水厂(点状工程)厂界6km2范围

内;② 原水隧洞(线性工程)两侧200m范围内;③ 出厂/供水管线(线性工程)两侧200m

范围内。

3)大气环境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与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尾

气、土石方开挖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等,以无组织形式排放,主要的大气污染

物为TSP、NO2、SO2、PM10,影响区域局限于施工区域及施工道路两侧;② 工程运行期

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净水厂(江南水厂),根据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江南水厂

净水工艺选用“预臭氧+混合—絮凝—平流沉淀+浸没式超滤”,净水过程中需要添加药剂

(臭氧、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等),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分析,本项目臭氧气体通过处理达

标排放后,最大落地浓度极小,占标率小于1%;③ 净水厂(江南水厂)管理用房食堂油

烟废气的排放,属于民用日常大气排放污染源,且排放量较小(P max<1%)。综合考虑

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确定本项目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5.4.3 三级评价项目

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4)声环境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引水工程与出厂管线工程的线路较长,沿线涉及《声环境质量

标准》(GB 3096-2008)中规定的1类、2类和4a类标准区域;② 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影响主

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且主要集中在施工期;③ 出厂管线工程涉及居民区等环

境敏感点较多,但出水管线敷设属于线性工程,施工较快,对各敏感目标的影响时间有限;

④ 运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净水厂厂内,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

高量在3dB(A)以下;⑤ 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各敏感目标噪声级基

本无显著变化。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

“5.2.3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

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

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确定本项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5.1.3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1

类 、2 类 地区 ,或 建 设项 目建 设 前后 评价 范 围内 声环 境 保护 目标 噪 声级 增 量达

3dB(A)~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最终确定本项目噪声

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6.1.2“对于以固定声源

为主的建设项目,二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

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5.2.1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二级评价范围可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

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为工程施工区周边200m范围,施工道路和材料

运输道路两侧,适当延伸至敏感目标,重点为施工区附近村庄等居民区。

5)生态环境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三部分,新建工程

长度小于50km;②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

审意见(临自然预字(

2020)92号),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26hm2(含临时占地3.33hm2),

小于2km2;③ 隧洞进出洞口施工区、净水厂厂址、出厂管线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

要生态敏感区。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三部分;② 建设

内容(输水隧洞)下穿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略) 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③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

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审意见〔临自然预字(

2020)

92号〕,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26 hm2

(含临时占地3.33 hm2),工程占地规模(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域和水域)小于20 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6.1.2“c. 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d. 根据HJ 2.3判断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

不低于二级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e. 根据HJ 610、HJ 964判断地下

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生态

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f. 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 km2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域和

水域),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域和水域)确

定”,6.1.6“线性工程可分段确定评价等级。线性工程地下穿越或地表跨越生态敏感区,在

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无永久、临时占地时,评价等级可下调一级”,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但属于地下穿越)。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6.1.2“7.3.6三级评价现状调查以收集

有效资料为主,可开展必要的遥感调查或现场校核”。

评价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

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6)土壤环境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引水隧洞推荐方案长约10.8km,不涉及跨流域引调水,无新建

水库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附录A可知,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② 拟建项目所在地的干燥度(蒸降比值)约为0.77

(1231.4mm/1600mm);③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

项目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纳型水,总硬度6.8mg/L,侵蚀性CO2约12mg/L,pH

值6.7,属于土壤环境不敏感区;④ 根据现状环境补充检测结果(土壤),3个采样点的土

壤含盐量平均值约为0.43g/kg<2g/kg,属于土壤环境不敏感区。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确定本项目可不开展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

7)环境风险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可知,本项目设置综合加药间1座,并布置混凝剂、次氯酸钠、高

锰酸盐、石灰和粉炭投加设施。

① 混凝剂投加系统

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液态,含Al2O3为10%),室外设1座埋地式聚合氯化铝原液

储液池,有效容积按远期平均加注量储存15日设计,分2格,总容积80m3。

② 次氯酸钠投加系统

次氯酸钠加注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储液罐、加注泵、管路系统。储液罐按可

存放10万m3/d制水量时30天的平均加注量设计,储存及投加浓度为5%(比重1.04),近期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储液罐设置2个,远期增设2个,单个容积约为40m3。

③ 石灰投加系统

采用一体化配制设备,其中,设置存储石灰的料仓1套,按远期平均投加量储存10天

考虑,料仓布置于室外,石灰密度为0.6t/m3,有效容积20m3。

④ 高锰酸盐投加系统

设置1套高锰酸盐自动投料装置,配套真空上料装置,单套制备能力30kg/h。

高锰酸盐自动投料装置配套2个溶解罐,按每天调配3次考虑,每次调节2个溶解罐,

单罐体积为6m3。

⑤ 粉炭投加系统

粉炭为应急投加,最大加注量30mg/L,粉末活性炭堆积密度按0.4t/m3计,粉末活性炭

贮存量按远期3天最大投加量用量设计,近期储存量为6天。粉末活性炭贮存及炭液制备系

统设计规模20万m3/d规模设计,共设1套室外钢制料仓和1套炭液混合罐,单个料仓容积

50m3。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

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n Qn

q Q

Q q Q

+ +

+

=

......

2 2

1 1

式中:qi 为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表2.4.1-1

项目Q值计算情况

序号

物质名称

临界值(

t)

实际存储量(

t)

q/Q

1

聚合氯化铝

/

/

/

2

次氯酸钠

5

4

0.8

3

石灰

/

/

/

4

高锰酸盐

/

/

/

5

粉炭

/

/

/

合计

0.8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运营期 (略) 城区提供生活、工业清洁水源,不涉及环

境风险物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② 初步设计阶段确定本项目隧洞开挖采用TBM施工方

案,不采用钻爆法施工工艺,不涉及炸药的储存与使用;③ 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与车辆

所需油料的储存与使用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易燃、爆炸、水环境污染),但本项目未设

油料库,而是采用每日定量配送方式,存量较少且未达到临界量(油料2500t),临界量比

值Q<1,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HJ 169-2018),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评价范围:应根据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事故后果预测可能对环境产生危害的范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2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围等综合确定。

表2.4.1-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及依据

环境要素

划分依据

评价等级

地表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1)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角度分析

① 径流γ=63.3%>30%(6776万m3/10700万m3);

② 受影响地表水域A1=0.1026km2(

0.05km2<A1<0.3km2);

③ 考虑到已批复的《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批稿)》针对方溪水库引水已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而本项目引水量与方

溪水库设计引水量一致,未发生改变。

2)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角度分析

江南水厂运营期会产生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沉淀池排泥水、超滤膜冲

洗废水、维护性清洗废水和恢复性清洗废水,经浓缩干化处理后外运处置,

上清液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方式属于间接排放。

三级B

地下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1)建设内容包括原水隧洞、江南水厂、供水管线,编制报告书,对应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

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不涉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保护

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等敏感目标)属于“不敏感”类型;

3)本工程属于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的各类污废水

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涉及废污水排放口,对地下水水质无影响。

三级

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1)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与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尾

气、土石方开挖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等,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TSP、NO2、SO2、PM10,影响区域局限于施工区域及

施工道路两侧;

2)工程运行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净水厂(江南水厂),根据

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江南水厂净水工艺选用“预臭氧+混合—絮凝—平

流沉淀+浸没式超滤”,净水过程中需要添加药剂(臭氧、次氯酸钠、氢

氧化钠等),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分析,本项目臭氧气体通过处理达标排放

后,最大落地浓度极小,占标率小于1%;

3)净水厂(江南水厂)管理用房食堂油烟废气的排放,属于民用日常大

气排放污染源,且排放量较小(P max<1%)

三级

声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

1)本项目引水工程与出厂管线工程的线路较长,沿线涉及《声环境质量

标准》(GB 3096-2008)中规定的1类、2类和4a类标准区域;

2)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影响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且主要集

中在施工期;

3)出厂管线工程涉及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较多,但出水管线敷设属于线

性工程,施工较快,对各敏感目标的影响时间有限;

4)运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净水厂厂内,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

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

5)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各敏感目标噪声级基本无

显著变化。

二级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1)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

三部分,新建工程长度小于50km;

2)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

审意见(临自然预字(

2020)92号),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26hm2(含临

时占地3.33hm2),小于2km2;

3)隧洞进出洞口施工区、净水厂厂址、出厂管线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

或重要生态敏感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

1)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

三部分;

2)建设内容(输水隧洞)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

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3)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

审意见〔临自然预字(

2020)92号〕,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26 hm2(含临

时占地3.33 hm2),工程占地规模(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域和水域)小

于20 km2;

4)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但属于地下穿越。

三级

土壤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

1)本项目引水隧洞推荐方案长约10.8km,不涉及跨流域引调水,无新建

水库工程,根据附录A可知,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

2)拟建项目所在地的干燥度(蒸降比值)约为0.77(1231.4mm/1600mm);

3)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项目区的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纳型水,总硬度6.8mg/L,侵蚀性CO2约

12mg/L,pH值6.7,属于土壤环境不敏感区。

可不开展

环境风险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1)本项目运营期 (略) 城区提供生活、工业清洁水源,不涉及环

境风险物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

2)初步设计阶段确定本项目隧洞开挖采用TBM施工方案,不采用钻爆法

施工工艺,不涉及炸药的储存与使用;

3)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与车辆所需油料的储存与使用具有一定的环境风

险(易燃、爆炸、水环境污染),但本项目未设油料库,而是采用每日定

量配送方式,存量较少且未达到临界量(油料2500t),临界量比值Q<1,

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简单分析

2.4.2 评价时段

1)施工期:从施工开始至工程竣工为止(

32个月)。

2)运行期:工程完工投入运行。

2.4.3 评价重点

1)工程运行对取水口下游河道(方溪水库坝址~永安溪段)水文情势的影响,批复的

《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已针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评价;

2)工程运行对取水口下游河道(方溪水库坝址~永安溪段)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的

影响,批复的《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已针对该问题进

行相应的分析评价;

3)工程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等的影响。

根据评价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环境检测计划等,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5.1 水环境

1)保护对象

根据《 (略) 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15)》(浙政函〔

2015〕71号)

可知,本项目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下游,隧洞出口连接江南水厂,不直接涉及天然河流

水系。方溪水库上游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有“椒江36(水功能区:方溪水库临海保留区;水

环境功能区: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Ⅱ类;输水隧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对应水环境功能区为“椒江48(水功能区:狮子山水库临海饮用水源区;水环境

功能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目标水质为Ⅱ类;方溪水库下游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但最终汇入的永安溪河段涉及水环境功能区“椒江9(水功能区:永安溪临海农业、工业用

水区;水环境功能区:农业、工业用水区)”,目标水质为Ⅲ类;出水管线穿越灵江,涉及

水环境功能区“椒江11((水功能区:灵江临海景观娱乐用水区;水环境功能区:景观娱乐

用水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详见表2.3.4-1。

出厂管线工程穿越宽度为25m的小灵江、15m的七一河支流以及250m的灵江。其中小

灵江、七一河支流采用自承式管桥穿越,灵江段采用DN1000拖拉管穿越。

2)保护要求

① 工程实施后,确保各地表水保护目标的水质不劣于现状,保证饮用水源保护区的

水源安全。

② 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废水(包括基坑排水、隧洞排水、汽车机械设备冲洗等)经

沉砂池、隔油沉淀池等环保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相关标准后回用于生产(场地、道路洒水、冲厕、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等);

运行期江南水厂产生的生活污 (略) 城镇污水管网。

表2.5.1-1

水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对象

涉及工程内容

距离

规模

敏感性描述

执行标准

(略) 方溪水库水源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输水隧洞进口

约350m

小河

方溪水库临海保留

Ⅱ类水质

(略) 狮子山水库水

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输水隧洞

隧洞穿越

小河

狮子山水库临海饮

用水源区

Ⅱ类水质

方溪(方溪水库坝址~

输水隧洞进口

紧邻

小河

未划分水功能区、

参照上游为Ⅱ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永安溪段)

水环境功能区

类水质

灵江(临海大桥)

出厂管线

拖拉管穿越

大河

灵江临海景观娱乐

用水区

Ⅲ类水质

小灵江

出厂管线

自承式管桥

穿越

小河

未划分水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

参照下游为

Ⅲ类水质

七一河支流

出厂管线

自承式管桥

穿越

小河

未划分水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

参照下游为

Ⅲ类水质

2.5.2 声环境、大气环境

1)保护对象

输水隧洞进口、输水隧洞出口与江南水厂、出厂管线周边的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

点,详见表2.5.2-1。

2)保护要求

① 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期噪声、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确保施工区场界噪

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相关要求,即昼间70dB(A),

夜间55dB(A);大气污染物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的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② 施工区周边居民点、学校的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中1类、2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

② 运行期江南水厂送水泵房、脱水机房等设备的运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1类、2类、3类标准,周边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达

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1类、2类标准。

表2.5.2-1

大气、声环境敏感点及保护要求

环境敏感对象

位置或范围

保护要求

备注

市、区

乡镇、街道

居民点、单位

声环境

质量

环境空气

质量

(略)

括苍镇

方溪村

输水隧洞进口西侧291m

1类

二级

村庄

江南街道

章家溪村

江南水厂西北侧65m

1类

村庄

台州护士学校

江南水厂西北侧360m

1类

学校

张家岙村

出厂管线西南侧81m

1类

村庄

张家岙小区

出厂管线西侧110m

2类

住宅区

江南中心小学

出厂管线西侧134m

2类

学校

临海公安交管中心

出厂管线东侧65m

3类

单位

(略)

出厂管线东南侧59m

2类

单位

伟星城江景园

出厂管线东南侧107m

2类

住宅区

古城街道

巾山幼儿园

出厂管线西侧76m

1类

学校

江滨家园(东区)

出厂管线东侧109m

1类

住宅区

白塔小区2区

出厂管线东侧44m

1类

住宅区

巾山小区

出厂管线西侧15m

1类

住宅区

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

出厂管线西侧15m

1类

学校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白塔小区3区

出厂管线东侧41m

1类

住宅区

白塔小区4区

出厂管线东侧42m

1类

住宅区

声环境保护目标来源于《 (略) 声环境功能区划》文本与图集

[注]:出厂管线沿着台金高速、七一河路、临海大桥、台州府路布设,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

术规范》(GBT 15190–2014)8.3.1小节“将交通干线边界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分为4a类声环境功能

区”,包括① 相邻区域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50m±5m;② 相邻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35m±5m;③ 相邻区域为3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20m±5m。当临街建筑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

时,将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线的区域划定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

2.5.3 生态环境

1)保护对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水隧洞、江南水厂、出厂(供水)管线三部分,根据《浙

江省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约4.4km,占隧洞

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原

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340m以

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

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

经现场踏勘与资料调查,本项目原水隧洞进出洞口、江南水厂、出厂(供水)管线等

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不涉及珍稀动植物及古树名木,不涉及珍稀濒危保护鱼类

资源。

2)保护要求

①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区域内原有水生生物物种不消失,保证足够的

水生生物资源量存在,以维持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稳定。

② 保护原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厂址区域处的*生生境,保护山体风貌和自然植

被。

③ 减少工程建设中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合理处置工程弃(余)方,全面恢复工程区

的水土保持设施,使土壤侵蚀强度恢复到工程建设前的水平。

④ 减少生态公益林及基本农田的占用,当无法避让时,应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及基

本农田补偿措施,确保实现占补平衡。

表2.5.3-1

生态环境敏感点及保护要求

行政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位置或范围

保护要求

备注

括苍镇、

江南街

道、古城

街道

水生生态

方溪(水库坝址~永安溪段)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确保区域内原有水生生物物种

不消失,保证足够的水生生物

资源量存在,以维持水生生物

种群结构的稳定

无珍稀鱼

七一河支流

小灵江

灵江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生生态

原水隧洞进口

保护原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

厂厂址区域处的*生生境,保

护山体风貌和自然植被。

无珍稀动

植物

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水土保持

原水隧洞进口

减少水土流失量

合理处置

工程弃渣

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出厂(供水)管线

2.6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2.6.1 规划符合性分析

1)《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方溪水库是《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推荐的重要水源工程。

该规划已于** (略) 人民政府以“浙政函〔

2005〕16号”《 (略) 人民政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予以同意实施。《水资源总体规划》

(略) 流域综合规划、城镇供水水源 (略) 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等相

关成果的基础上, (略) (略) 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略) 总体 (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以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 (略) 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

开源与节流、水质与水量、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的关系,依照在保护和节约的前提下

开发利用的原则,提出了2010年、20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总体要求和规划

实施方案。

《水资源总体规划》 (略) 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概括如下:......在永安溪支流方溪上

兴建方溪水库, (略) 区的城镇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的需求,用于置换牛头山

水库的水量...... (略) 区现由牛头山水库供水,规划从临海永安溪下游的方溪水库引水,

(略) 区域内的生活用水需求,置换出牛头山水 (略) 区的水量,供向椒北

平原......方溪水库工程被《水资源总体规划》列入近期重点建设的大中型水库工程之一。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2)《 (略) 水库建设规划报告》

方溪水库是《 (略) 水库建设规划报告》中 (略) 拟建19座中型水库之一,该

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 (略) 水库建设规划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06年6月经浙

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3)《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

(略) 计委、 (略) 水利厅联合发文“关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工作

的通知”(浙水计〔

2001〕88号)的要求,2002年 (略) 水利局与河海大学联合编制

完成的《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提出方溪水库主要 (略) 城镇缺水

的水源工程,并为牛头山水库水源向东部加大供水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配置。 (略) 第十三届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予以批准实施(临政发〔

2003〕

158号)。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4)《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

按照水利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水规计〔

2002〕83号文“《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

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 (略) 水利厅的相关要求, (略) 水利水 (略) 在临

海市水利局协助下,编制了《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综合规划报告》指出在现

状工况下,牛头山水库不向椒北平原供水,东部沿海区块各水平年的优质用水与一般用水

的缺水量均较大,环境用水也不能满足;在实施牛头山调水工程后,东部沿海区块在2020

水平年约缺水9.0万m3/d;需规划建设方溪水库向临海城区供水,置换出牛头山水库向临海

城区供的部分水量,从而解决东部沿海片的缺水问题。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是响应《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基础

公共类项目。

5)《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根据《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临海城区的供水范围近期2020年为临海主城区

(含汛桥),远期2030年除临海主城区(含汛桥)外,还包括永丰镇、汇溪镇、东塍镇(扣

除城区部分)和尤溪镇。

主城区水厂供水规模:近期2020年为18万m3/d,远期2030年为28万m3/d。

(略) 主城区规划远期由东城水厂(牛头山水库)和江南水厂(方溪水库)联合供水。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是响应《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基础公共类项目。

6)《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

《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在“供水安全保障工程”章节,针对水资源供需平衡问

题,明确提出了跨区引调工程,确立的水量调配基本思路是—— (略) 西部的水资源向

中部调整、从而置换出中部水资源向沿海东部调整,实现“西水东调”,最终满足各分区的

水资源供需平衡。

中期(

2020年):修建方溪水库,新增供水量6023万m3,方溪水库供水在满足城西分

区需水要求后,还可向中心城区供水5210万m3,进而置换出牛头山水库向东部供水6224万

m3,初 (略) 西水东调。

远期(

2030年):修建2座中型水库:东塍镇的胡岙水库、尤溪镇的指岩水库。在此

规划期内,2座水库、方溪水库和阮家洋水库联合调度,在满足当地需水要求后,还可供

给城区12734万m3,进一步置换出牛头山水库的水资源量供给东部沿海地区,每年供给9763

万m3。

供水安全保障工程章节还明确有:中部供水工程包括搬迁花街水厂、新建城西水厂(现

名称改为“江南水厂”),关停一些汛桥等小水厂。由于近期(

2016年)片区需水量较大,

规划新水厂在2016年建成,水源先由牛头山水库供应;方溪水库建成后,水源由方溪水库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供应;同时城西 (略) 区管网进行联网,并延伸至汛桥镇、东塍镇,使市区与周围

2镇实行集中供水;关停水源保证性差的汛桥水厂和工艺落后、成本高的小型水厂(塘里

水厂、旗山水厂)。中部分区的水厂近期服务人口33.6万人,覆盖度65.8%;中期规划服务

人口50万人,覆盖度77.64%,远期规划服务人口70万人,覆盖度96.16%。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7)《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根据《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本项目

建设内容原水隧洞地下穿越环境优先保护单元“ (略) 临海北部水源涵养区优先保护单元

(ZH*)、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ZH*)”,原

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与供水管线涉及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海江南产

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ZH*)”、一般管控单元“ (略) 临海中心城区一

般管控单元(ZH*)”,供水管线涉及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

海城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ZH*)”。施工场区、开挖填筑面、弃渣场等施

工临时设施均不涉及环境优先管控单元。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工程任务是向临海主城区提供优质饮用

水,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

和生态保护及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不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违背各环境管

控单元的管控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临政发〔

2020〕17号)的管控要求。

8)《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

《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第四章“加快完善

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第五小节“水资源配置工程”明确要求:① 以水资源丰枯互济、城乡

一体化水资源均衡供给为方向,协调水资源与水生态、水环境、航运等关系,充分挖掘椒

江流域优质水资源开发潜力,加大优质水资源丰沛地区向缺水地区支援力度,串联已建在

建水源,扩大原水管网互联互通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供水韧性和

应对极端干旱、突发性水污染能力,系统解决2017~2018年台州南片跨年干旱和2020 ~2021

年冬春干旱暴露的水资源保障突出问题,加快实现供水“多中心格局,组团式保障,网络化

管网,集约型调度”;② (略) 供水布局。依据水资源系统结构特征,重点针对台州南

片平原河网地区,适时加快推行分质供水和二次供水调度管理。通过原水系统统一管理、

统筹分配,统一高标准建管供水设施,加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共享调度平台建设;③

善域内引调水网络。加快向台州南片等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引配水工程建设, (略) 域内水

资源调配能力,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保障能力。 (略) 引水、南部湾区引水工

程,实施临海方溪水库引水等工程; (略) 南线调水、秀岭水库引水、三门水源联网

联调等工程。到2025年,新增工程年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重点区域优质水需求基本得到

满足;④ 加快实现供水规模化。按照“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要求和城乡供水一体化

目标,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延伸供水覆盖面, (略) 区和各县域城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乡供水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县域供水管网一张网加快城乡水源地、水厂、管网整合

(略) 南片水资源优化利用、 (略) 供水主干管网改扩建、仙居县西部供水和各地水

厂新改扩建等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温岭东部等工业水厂工程。到2025年,新改建供

水管网500公里以上。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是《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推荐建设项目。

2.6.2 环境功能区划及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

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不在该

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

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供水

工程。

根据《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

厅、 (略) 办公厅),本项目属于《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

232号)推荐、 (略) 发展和改革局批准的重大基础民生项目,属于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

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

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符合准入要求。

2)《 (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修编)(

2015~2025)》

根据《 (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修编)(

2015~2025)》( (略) 环境保

护局、 (略) 环境科 (略) ,2015年12月),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约2.4km,

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狮子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保护范围外,其余建设内

容均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与狮子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距

6.6km以上,且不在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厂址与狮

子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雨范围内。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相距水源保护区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

引水、供水工程。

对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

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2 总 则

(略) 水利水 (略) (略)

3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录(

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属于其中规定的限制类、淘汰类开发建

设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城乡供水水源工程);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

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准入要求。

3)三线一单

根据《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本项目

建设内容原水隧洞地下穿越环境优先保护单元“ (略) 临海北部水源涵养区优先保护单元

(ZH*)、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ZH*)”,原

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与供水管线涉及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海江南产

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ZH*)”、一般管控单元“ (略) 临海中心城区一

般管控单元(ZH*)”,供水管线涉及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

海城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ZH*)”。施工场区、开挖填筑面、弃渣场等施

工临时设施均不涉及环境优先管控单元。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工程任务是向临海主城区提供优质饮用

水,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

和生态保护及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不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违背各环境管

控单元的管控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临政发〔

2020〕17号)的管控要求。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3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 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

3.1.1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建设单位: (略) (略)

建设地点: (略) (包括江南街道、括苍镇、章家溪村、方溪村、 (略) 城区)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工程任务: (略) 主城区提供优质水源

供水范围:牛头山水库供水区的城镇需水缺口,西部山区的白水洋、括苍和永丰三镇

的城镇供水。

供水规模:20万m3/d

取水水源:方溪水库(预留有取水口)

3.1.2 工程规模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经临发改农经〔

2020〕432号、临发改农经〔

2021〕259

号同意建设,建设地址位于括苍镇方溪村至江南街道章家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水隧

洞工程、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三部分。

根据《 (略) 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核准内容调整的批复》

(临发改农经〔

2021〕259号)可知:

1)工程调整前

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新建3m洞径隧道11.8km,新建DN1600钢管0.6km,

隧洞采用钻爆法施工;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预留

二期综合池和滤池,其余建筑物、构筑物一次建成;供水管道工程新建DN1600管道4.5km,

新建DN1000管道2km。

2)工程调整后

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新建4m洞径隧道10.8km,新建DN1600钢管0.3km,

隧洞采用TBM施工;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预臭氧

接触池、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车间近期按10万m3/d规模实施,清水池按20万m3/d一次建

成,其余建筑物、构筑物一次建成;供水管道工程按20万m3/d一次建成,新建DN1600管道

4km,DN1000管道1km。

3)现阶段最新成果

工程新建净水厂(江南水厂)1座,新建原水管线11.4km,从方溪水库引水至水厂,

新建供水管线5.2km, (略) 城区供水。水厂工程本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远期20

万m3/d,管线工程建设规模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

工程总征地面积69575m2。其中,原水隧洞用地面积232m2;水厂工程用地面积69343m2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含远期建设预留用地6687m2),总建筑面积33913.8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1705.08m2,

地下建筑面积2208.74m2,建筑密度32.00%,绿地率30%,容积率0.46,机动车位总数40个,

非机动车位15个。

① 引水工程:从方溪水库引水至水厂,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全长约11.4km,其

中隧洞段长10.8km(开挖洞径4.0m,采用DN1800钢管内衬),隧洞入口钢管段长0.2km(管

径DN1600),隧洞出口钢管段长0.4km(管径DN1600)。

② 净水厂工程:设计规模20万m3/d,一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预臭氧接触池(仅

土建)、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车间近期按10万m3/d规模实施,清水池按20万m3/d一次建

成,综合加药间、送水泵房、脱水机房、超滤膜辅助车间等辅助用房土建按20万m3/d一次

建成,近期设备安装规模10万m3/d,排泥池、回收池、浓缩池、平衡池等污泥处理构筑物

按20万m3/d一次建成。

③ 出厂管线工程:江南水厂出厂管线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自水厂向城区敷设,

新建供水管工程5.2km,其中DN1600管3.67km(含先行段0.75km,目前已建成),DN1000

管1.53km,管线铺设至巾山中路与现状DN800供水管连接。

④ 征占地面积:工程总占地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6.95hm2,新增临时占地4.93hm2,

另有临时占地1.80hm2位于主体占地范围内。

⑤ 工程投资:总投资75545.48元(初步设计),其中土建投资55661.10万元。

⑥ 建设工期:先行段,已于2021年7月开工,2021年9月完工,先行段施工期共3个月;

工程后续施工计划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2025年12月完工,建设工期44个月。

⑦ 工程用地属于净出让土地,项目区域内原有住宅已在交地前拆除,本工程不涉及

拆迁安置工作。

3.1.3 工程地理位置

(略) (略) (略) , (略) 代管,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

连东海、西接仙居县、 (略) 黄岩区、北靠天台县与三门县,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40′~

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85km,南北最大纵距44km,*地总面积

2203km2, (略) 建成区面积46.65km2,海域面积1590km2,海岸线长227km。

临 (略) 地理中心,交通发达,G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以

(略) 道在此交汇,台州重要航道 (略) 域。

本工 (略) (略) ,主要建设 (略) 辖区内的江南街道、括苍镇,主要

涉及章家溪村、方 (略) 城区。

3.1.4 项目情况说明

1)本工程情况说明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工程范围包括原水管线工程、水厂工程以及供水管线

工程三部分。

① 原水管线工程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原水管线从方溪水库引水至水厂,全长约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1.4 km,其中隧洞段长约10.8km,隧洞入口段长0.2km,隧洞出口段长0.4km。

② 水厂工程:本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远期20万m3/d。

水厂工程占地6.93hm2,其中本期建设用地5.35hm2,远期预留建设用地1.58hm2。

水厂工程本期新建构建(构)筑物主要包括:栅格及预臭氧接触池、臭氧发生器间(辅助

车间)各1座,分独立运行2格,规模20万m3/d,本期仅土建,无设备安装;折板絮凝平流沉淀

池1座,规模10万m3/d,分独立运行2格;超滤膜车间1座,10万m3/d;超滤膜辅助车间1座,20

万m3/d;送水泵房及控制中心、综合加药间、脱水机房各1座,规模20万m3/d,本期设备安装

规模10万m3/d;中和池、排泥池上叠配电间、回收池各1座,按20万m3/d一次建成;浓缩池2座,

按10万m3/d规模建,远期预留1座;平衡池1座,分独立运行2格;清水池1座,分独立运行3格;

生态调蓄池1座;综合楼和门卫各1座。

③ 供水管线工程:按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供水管线出水厂后向城区铺设,供水管

长5.2km,其中DN1600管长3.67km,DN1000管长1.53km,管线铺设至巾山中路与现状DN800

供水管连接。

江南水厂总体布置情况详见图3.1.4-1。

图3.1.4-1

江南水厂总体布置情况

2)工程已开情况介绍

供水管线出江南水厂后沿台金高速南侧向东南方向铺设,至七一河路后,管线向东北

方向布设,向城区供水。根据主体设计,台金高速北侧为金台铁路,供水管线需先穿越台

金高速和金台铁路,后至七一河路段。

经调查,金台铁路投入运行时间为2021年1月,为不影响铁路使运行时间,建设单位

已将台金高速南侧至金台铁路段DN1600供水管,长0.75km,作为本工程先行段,目前已建

成。先行段工程于2021年7月开工,2021年9月完工,先行段施工期共3个月。施工单位为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略) ,监理单位为浙江 (略) 。

已发生土石方:经调查,先行段供水管长0.75km,管径DN1600,目前先行段目前已建

成。经计算,供水管工程先行段挖方1.71万m3,均为土石方;填方1.76万m3,其中中粗砂

垫层0.05万m3、土石方1.71万m3;自身利用1.71m3;借方0.05万m3,均为中粗砂,来源于临

海市江南街道小溪村奇龙岙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料场商购;无余方产生。

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经调查,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场地平整和复耕。已实施

场地平整面积1.08hm2,其中管线施工作业带1.07hm2,临时施工场地0.01hm2;场地平整后,

对管线施工作业带占用耕地区域进行复耕,复耕仅需进行松耙土壤,疏松土壤空隙,无需

铺设表土,恢复其原有土地功能,已实施复耕面积0.86hm2。

3.1.5 项目周边情况说明

(略) 主城区主要供水水厂为花街水厂及东城水厂,供水水源均为牛头山水库。花街

水厂建于1993年, (略) 区巾山东路与大庆河交界处西北侧,供水规模10万m3d,自东城

水厂建成后,花街水厂由于运行成本太高,现实际供水能力压缩为5万m3d以内,向古城及

江南两街道供水。东城水 (略) 邵家渡街道办事处赤水村,设计总规模为10万m3d,

一期建设规模为5万m3d,于2008年4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于2014年建成通水,规模为5万

m3d,供水规模总达10万m3d,供水范围为大洋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东塍镇等区

域内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本工程为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新建原水管从方溪水库引水至水厂,新建供

水管接江南水厂, (略) 城区供水。

1)取水水源-方溪水库

方溪水 (略) (略) 括苍镇境内,永安溪流域支流方溪上,坝址地处方溪村上

游约450m,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坝址

以上集水面积84.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亿m3。

方溪水库水库为中型水库,拦河坝为2级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及输水建筑物(考虑供

水)为3级建筑物,发电厂房等为4级建筑物。

水库正常蓄水位112.0m,水库总库容7205万m3,正常库容6101万m3,供水调节库容5898

万m3,防洪库容1432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6776m3,电站装机3750kW。

工程建成后, (略) 城区提供生活、工业清洁水源,可为牛头山水库向沿海平原

调配优质的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创造条件, (略)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方溪下游括

苍镇防洪能力从目前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减少方溪流域水灾损失;同时可减少泄

入永安溪、灵江洪水,缓解包括临海城区在内的灵江两岸防洪压力;提高下游括苍镇的0.62

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配套建设小水电站,合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作为本次工程的主水源,方溪水库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发电等

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日均供水规模为18.6万m3/d,最高日供水量为24.2万m3/d。方溪水库

于2014年11月开工,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方溪水库库区现状情况详见图3.1.5-1。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3.1.5-1

方溪水库库区现场照片

2)方溪水库供水水位

方溪水库正常蓄水位112.00m,正常库容6101万m3,设计供水水位58.00m,对应库容

为203万m3,设计发电死水位为89.00m,其库容为2638万m3。从水库水位与库容分析,设

计供水水位定为58.00m,对确保供水安全是有利的,但对供水系统的能量利用来说并不理

想。

根据前阶段项目申请报告论证分析,若建设高地水厂,净水厂地面高程需在50.00m左

右,由此要求方溪水库供水低水位需在70m以上。现方溪水库已经基本建成,供水水位为

58.00m已经无法调整,所以设置高地水厂全程重力供水的最佳系统方案不推荐。

从补压供水系统来分析,最佳状态是平均时供水为重力自流,净水厂送水泵房不加压,

当高峰最大时由送水泵房加压供水, (略) 主城区地面高程5~8m,根据前阶段项目申请报

告进行的城区供水管网水力计算,城区西部供水管道入口压力要求46m。新水厂为平地或

坡地水厂,出厂压力需0.45MPa,成为取水重力自流、供水加压的补压供水系统。

本工程原水管工程的起点位于方溪水库发电系统的供放空支管,接方溪水库供水预留

端口。方溪水库为确保机组停机时下游供水需要,在发电厂前的压力钢管上接引一条供水

放空支管,结构型式为钢衬结构(出供水放空支洞后为明钢管结构),其供水放空支洞开

挖洞径为2.40m,钢衬内径为1.60m,管材为Q235钢,壁厚12mm,供水放空支洞出口设置

一道检修阀门和一道工作阀门。本工程原水管起点采用钢管接方溪水库预留端口,后接原

水管隧洞,引水至江南水厂。

3)江南水厂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审意见〔临自然

预字(

2020)92号〕,该项目选址位于江南街道章家溪村,总用地面积6.9343hm2,其中农

用地0.1125hm2(耕地0.0794hm2),建设用地6.8218hm2。总用地面积约6.9343平方米(约

104.15亩),能够满足远期20万m3/d水厂用地需求。

经现场调查与踏勘,水厂拟选址地块现状为坡地,西高东低,现状地坪标高自西向东

约25~10m。厂区东侧为耕地,现状高程15.47~8.89m;厂区北侧为章家溪村居民区和农村

道路,道路现状高程16.19~10.86m;地块西南角有一处高压线横穿厂区,地块东侧有一处

高压线贴近水厂红线,经与当地电力部门沟通确定,高压线10m保护范围内仅可建设水池

等构筑物,不得建设建筑物;厂区西侧和南侧为山地,项目区西侧山脚处以及东南侧有现

状截排水沟。水厂拟选址位置的现场照片见图3.1.5-2。

图3.1.5-2

水厂拟选址地块现场照片

4)供水管线

供水管工程起点接江南水厂供水管线,沿台金高速向东南方向铺设管线,至七一河路

后,向北穿越台金高速和金台铁路,管线向北依次经过七一河支流、G104国道、三英路、

耀明路、后长线、小灵江、江渚路和临江大道,至临海大桥(上跨灵江)南侧,管线穿越

灵江继续向北,沿台州府路东侧非机动车道铺设,终点至巾山中路,与现状DN800管线连

接。

现状台金高速为高架路,主体设计考虑采用开挖直埋的方式穿越本段高速,为避免对

高架主体结构的造成影响,对管道进行包封;金台铁路投入运行时间为2021年1月,工程

通过金台铁路预埋DN1600管道穿越本段铁路,外套管与内穿管之间采用水泥浆液填充密实。

七一河路,现状宽38m,水泥砼路面,七一河路西侧均为较高等级绿化,本段管线基

本沿非机动车道铺设;三英路、耀明路、后长线、江渚路和临江大 (略) 道路,采

用支护开挖直埋的方式施工通过;G104国道道路等级较高,为避免对道路交通产生不利影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响,采用顶管施工。

七一河支流现状宽15m,小灵江现状宽25m,工程采用自承式管桥施工方式;灵江现

状宽250m,采用水平定向钻施工方式穿越;台州府路,现状宽26m,水泥砼路面;工程终

点接巾山中路现状DN800管,巾山中路现状宽20m,水泥砼路面。

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用地。

拟建项目区现状照片详见图3.1.5-3。

a)原水隧洞沿线影像图

b)方溪水库坝址下游预留供水管

c)原水隧洞进口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d)原水隧洞进口

e)原水隧洞出口

f)江南水厂影像图

g)江南水厂厂址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h)江南水厂东侧

i)江南水厂南侧

j)江南水厂西侧

k)江南水厂北侧

l)供水管线影像图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3.1.5-3

拟建项目区沿线现场照片

3.1.6 工程特性表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特性汇总如下表3.1.6-1所示。

(m)供水管道起点

n)供水管穿越小灵江

o)穿越灵江(拖拉管)

p)供水管沿非机动车道布设

q)供水管沿非机动车道布设

r)供水管线终点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4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3.1.6-1

工程特性表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工程名称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

工程性质

建设类项目

3

建设单位

(略) (略)

4

资金来源

(略) (略) 自筹解决

5

建设地点

(略) 江南街道、括苍镇、章家溪村、方溪村、 (略) 城区

6

总投资

75545.48万元

土建投资

55661.10万元

7

建设期

2021年7月~2021年9月、2022年5月~2025年12月

二、项目组成和工程占地

三、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组成

占地面积(

hm2)

项目

单位

数量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小计

供水规模

万t/d

20

水厂工程

6.93

6.93

水厂

工程

总建筑面积

m2

3391

3.82

原水管线

0.02

0.02

容积率

/

0.46

小计

6.95

6.95

建筑密度

%

32

线

原水管

0.40

0.40

绿化率

%

30

原水管

DN1600

(入口段) km 0.20

供水管

3.81

3.81

DN1800

(隧洞段) km 10.80

1~6#临时施工场地

0.58

0.58

DN1600

(出口段) km 0.40

1#临时中转场

0.33)

0.33)

供水管

DN1600

km

3.67

施工便道

0.20)

0.20) DN1000

km

1.53

合计

6.95

4.79

0.53)

11.74

0.53)

合计

km

16.60

四、工程土石方平衡(万m3)

单项项目

开挖量

填筑量

借方量

余方量

备注

水厂工程

9.86

10.43

剩余表土堆臵在表土堆场进行

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绿化

覆土;石 (略) 交投集

团统一处理;钻渣经沉淀池沉

淀、固化,就地摊平处理

原水管工程

14.45

0.55

13.19

供水管工程

4.98

5.13

0.05

0.04

表土剥离与

覆土平衡

1.74

1.44

0.30

合计

31.03

17.55

0.05

13.53

3.1.7 建设内容及规模

工程新建水厂(江南水厂)1座,新建原水管线11.4km从方溪水库引水至水厂,新建

供水管线5.2km, (略) 城区供水。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工程总征地面积69575m2。其中,原水隧洞用地面积232m2;水厂工程用地面积69343m2

(含远期建设预留用地15800m2),总建筑面积33913.82m(2 含远期建设预留用地7202.44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986.88m(2 含远期建设预留用地2805.56m2),地下建筑面积15926.94m2

(含远期建设预留用地4396.88m2),建筑密度32.00%,绿地率30%,容积率0.46,机动车

位总数40个,非机动车位15个。

新建原水管线工程总长11.4km,其中隧洞段长10.8km(开挖洞径4.0m,采用DN1800

钢管内衬),隧洞入口钢管段长0.2km(管径DN1600),隧洞出口钢管段长0.4km(管径

DN1600)。

新建供水管工程5.2km,其中DN1600管3.67km,DN1000管1.53km,管线铺设至巾山中

路与现状DN800供水管连接。

水厂工程本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远期20万m3/d,管线工程建设规模按20万m3/d

规模一次建成。

工程经济指标见表3.1.7-1。

表3.1.7-1

(略) 现代化水厂优质水标准

序号

工程

单位

数值

备注

水厂工程

1

总用地面积

m2

69343

含预留用地面积15800m2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22192.17

含预留用地范围建(构)筑物6687.76m2

3

总建筑面积

m2

33913.82

含预留用地7202.44m2

地上建筑面积

m2

17986.88

含预留用地2805.56m2

地下建筑面积

m2

15926.94

含预留用地4396.88m2

4

计容面积

m2

31705.08

5

绿化面积

m2

20802.9

含预留用地范围绿化4710m2

6

容积率

/

0.46

7

建筑密度

%

32

8

绿化率

%

30

9

机动车停车位

40

地下,含6和充电车位,1个无障碍车位

10

非机动车停车位

15

地上

管线工程

1

DN1600

m

200

入口段,钢管,壁厚14mm

DN1800

m

10800

隧洞段,开挖洞径4.0m,采用DN1800、壁厚16mm

的钢管内衬

DN1600

m

400

出口段,钢管,壁厚14mm

小计

m

11400

2

DN1600

m

3669

以大开挖和支护开挖为主,采用自承式管桥方式穿

越七一河支流和小灵江,顶管施工方式穿越G104

国道

DN1000

m

1529

以支护开挖直埋方式为主,穿越灵江采用水平定向

钻施工

小计

m

5195

开挖施工均采用球墨铸铁管,其余采用钢管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1.8 项目组成

工程主要包括水厂工程和管线工程。

水厂工程包括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绿化和预留用地4部分。管线工

程包括原水管工程和供水管工程,其中,管线共16.60km,原水管11.40km(其中DN1600

原水管0.60km,隧洞段DN1800原水管10.8km),供水管5.20km(其中DN1600供水管3.67km,

DN1000供水管1.53km)。

工程项目组成详见表3.1.8-1。工程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

表3.1.8-1

工程项目组成表

项目组成

数量

hm2/km)

备注

水厂工程

地上建(构)筑物

0.74

包括超滤膜车间、送水泵房及控制中心、超滤膜辅助

车间、综合加药间、栋辅助车间(臭氧发生器间)、

脱水机房、配电间(排泥池上)综合楼和门卫各1栋

地下建(构)筑物

0.81

0.16)

包括栅格与预臭氧接触池、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清

水池、中和池、排泥池上叠配电间、回收池、平衡池、

生态调蓄池各1座,浓缩池2座

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

2.19

厂区内道路、管线及其他设施

绿化

1.61

厂区内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四周

小计

5.35

地上建(构)筑物

0.24

水厂远期预留用地,本工程不建,远期预留建设

地下建(构)筑物

0.43

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

0.44

绿化

0.47

小计

1.58

合计

6.93

管线工程

线

DN1600

0.20

入口段,采用DN1600钢管

DN1800

10.80

隧洞段,开挖洞径4.0m,采用DN1800钢管内衬

DN1600

0.40

出口段,采用DN1600钢管

小计

11.40

DN16

00

管桥施工

0.11

采用自承式管桥方式穿越七一河支流和小灵江

顶管施工

0.23

顶管施工穿越G104国道

放坡开挖

1.14

含先行段0.75km

支护开挖

2.19

小计

3.67

DN10

00

支护开挖

0.93

定向钻施工

0.60

穿越灵江采用水平定向钻施工

小计

1.53

合计

5.20

开挖施工均采用球墨铸铁管,其余采用钢管

总计

16.60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1.8.1 平面布置

1)水厂工程

江南水厂于章家溪村附近,台金高速南侧,整个地块呈不规则形。厂区内建(构)筑

物分布均匀。水厂工程分为本期建设用地及远期预留建设用地,远期预留用地主要位于在

厂区西北侧及东南侧。厂区主出入口布设于项目区北侧,项目区内道路由入口接入,沿建

(构)筑物周边布设,贯穿整个场地,保证消防车通行;厂区内管线沿内部道路布设,排

水采用雨污分流;绿化景观主要布臵在道路两侧、建筑四周及景观绿化。整个地块红线内

侧至厂区出入口新建围墙约1150m。

本期工程新建建(构)筑物主要包括1栋超滤膜车间、1栋送水泵房及控制中心、1栋

综合楼、1栋超滤膜辅助车间、1栋综合加药间、1栋辅助车间(臭氧发生器间)、1栋脱水

机房、1栋门卫;1座栅格及预臭氧接触池、1座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1座清水池、1座中

和池、1座排泥池上叠配电间、1座回收池、1座平衡池、2座污泥浓缩池、1座生态调蓄池。

西北侧远期建设预留用地建(构)筑物主要包括1座远期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1栋远

期超滤膜辅助车间、1座远景深度处理构筑物和1座篮球场等,东南侧远期建(构)筑物为

1座远期预留浓缩池。

新建净水厂鸟瞰详见图3.1.8-1。

图3.3-1

江南水厂鸟瞰图

(1)地上建(构)筑物

水厂工程地上建(构)筑物占地面积0.98hm2,地上建筑物面积17986.88m2,建筑密度

32%。

① 本期建设用地

地上建(构)筑物占地面积0.74hm2。辅助车间(臭氧发生器间)和综合加药间布设在

厂区西侧,超滤膜车间、超滤膜辅助车间、配电间(排泥池上)布设在厂区中部,送水泵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房及控制中心、脱水机房布设于厂区东南侧、1栋门卫和1栋3F综合楼布设在厂区北侧。

地上建(构)筑物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选用筏板基础、条形基础和独

立基础。

② 远期预留用地

地上建(构)筑物占地面积0.24hm2,主要包括1栋远期超滤膜辅助车间、1座篮球场,

分别位于水厂中部和北部。

2)地下建(构)筑物

① 本期建设用地

地下建(构)筑物占地面积0.97hm2,主要包括栅格与预臭氧接触池、折板絮凝平流沉

淀池、清水池、中和池、排泥池上叠配电间、回收池、平衡池、生态调蓄池各1座,浓缩

池2座和综合楼地下室。

地下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基础均采用筏板基础。

② 远期预留用地

地下建(构)筑物占地面积0.43hm2,主要包括1座远期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1座远景

深度处理构筑物和1座远期预留浓缩池。

3)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

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包括区内道路、管线及其他配套设施。本期建设用地范围内,道

路管线及配套设施占地2.19hm2,远期建设用地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占地0.44hm2。本期建

设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平面布臵如下:

① 道路

道路:厂区内道路依建筑布设,配合消防通道形成车行环道,满足消防、救护等要求。

环绕建筑物四周布设车行道兼消防道路,宽度4m~8m,消防车通道转弯半径为9m,其余车

行道转弯半径约6m,可满足消防车通行和内部交通。厂区主出入口设臵在项目区北侧。

② 管线

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采用室外雨污分流系统。目前,厂区周边暂无污水管和雨水管,

最近雨污水管位于七一河路。厂区周边的雨污水管线已确定另立项,与本工程同步实施。

厂区内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再经化粪池 (略) 政污废水系统,污水管采用DN300接

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管道汇 (略) 政雨水管网,雨水管采用DN (略) 政雨

水井。水厂工程本期建设DN300的污水管约560m,建设DN300的雨水管约1590m;远期预

留用地建设DN300的污水管约200m,建设DN300的雨水管约500m。

室外给水系统:本工程从方溪水库接入原水,通过原水输水隧洞提供,鉴于用水及消

防给水安全,在建筑四周形成环状布置。水厂工程建设DN200的给水管道作为江南水厂生

产自用管线,其中本期建设DN200的给水管道约1380m,远期预留用地建设DN200的给水

管道约400m,作为江南水厂生产自用管线。

生产废水管线: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沉淀池排泥水和超滤膜反冲洗水。其中,沉淀池

排泥水经收集后,进入排泥水处理系统进行浓缩脱水,浓缩池上清液达标排放至生态调蓄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池,经生态调蓄池调蓄后用于厂区的绿化浇洒;超滤膜池反冲洗废水经收集后回用至原水。

水厂工程本期建设DN150~DN300生产废水管线530m,远期预留用地建设DN150~DN300生

产废水管线200m.

③ 配套设施

停车位设置:在区块内部设置机动停车位和非机动车位。机动车位40辆,位于综合楼,

均为地下停车场,包括含6个充电车位,1个无障碍车位;非机动车位15辆,均为地上车位。

其它:远期预留建设用地拟在厂区北侧建设篮球场1座。

4)防护及排水

根据主体设计,并结合现场踏勘,厂区西侧和南侧为山地,且西侧山脚处以及东南侧

有现状截排水沟。主体工程考虑在厂区西南侧、南侧用地红线内修建矩形截水沟351m,底

宽100cm,净深100cm,底部C20素砼垫层10cm,沟身两侧C30浇筑20cm,底部浇筑25cm,

沟壁砂浆抹面2cm,沟底纵坡不小于3%。截水沟拦截厂区周边山体汇水,排入厂区周边现

状沟渠,使厂区内免受汇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厂区西南靠近山体一侧设臵挡土墙,挡土墙按照国标图集《挡土墙》(国家建筑标准

设计图集,17J008)选用,采用重力式挡土墙(俯斜视路肩墙)。布设挡土墙135m,挡墙

高度依设计高程确定,其中挡墙A长约21m,高3.5m(顶宽1.13m,底宽2.08m),挡墙B长

约114m,高4.0~6.0m(顶宽1.23~1.84m,底宽2.29~3.35m),基础采用C30砼扩展基础,基

础垫层C20砼,挡墙结构为C20毛石混凝土结构(石方参入量20%~25%)。

5)绿化

厂区绿化面积2.08hm2,绿化率30%。

远期预留建设用地绿化面积0.47hm2。本期建设用地绿化面积为1.61hm2,主要为建(构)

筑物周边及池顶、道路两侧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综合绿化。

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

或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以创造良好的厂区环境。场地边缘设绿化带,建构筑物周围均有较

大面积的绿化区,在车辆碾压不到的地方均种植草坪,增加绿化面积。厂区主要种植适宜

的灌木和常绿树,在建(构)筑物周围所有裸露地均种植草皮和灌木。

2)管线工程

工程从方溪水库通过钢管接入原水,输水至隧洞,接钢管输水至江南水厂, (略)

张家渡镇等地供水。管线工程包含原水管工程和供水管工程。

(1)原水管工程(工程起点~江南水厂)

原水管工程起点(本工程起点)接方溪水库供水预留端口,采用DN1600钢管(Q235

钢,壁厚14mm)沿方溪河右岸布臵,至隧洞进口端(位于方溪村泄洪堤桩号Z0+200对岸

山体处),管长约200m,两端底高程为40.0m~36.5m,砼外包;进隧洞后,洞线向东南方

向直线延伸,洞线依次穿过凉帽峡、天岗岩、龙潭岙溪、 (略) 林场、大冒头,在西山岩

东侧出洞,隧洞全长10.8km,全程不设施工支洞,隧洞开挖采用TBM法,圆形断面,开挖

洞径4.0m,采用DN1800钢管(壁厚16mm)内衬,隧洞进口底高程40.0m,出口底高程21.0m,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隧洞纵向底坡为0.18%;隧洞出口段接DN1600钢管(Q235钢,壁厚14mm),沿山坡布设,

钢管未端与水厂调压阀连接,管长约400m,管底高程21.0~15.4m。全程采用重力流有压输

水方式,远期设计输水流量20m3/s。

原水隧洞洞口绿化主要为隧洞仰坡厚层基材绿化。隧道施工洞口开挖面大,施工期间

一般采用喷浆+锚杆防护,施工后期应采取绿化措施,一般采取厚层基材绿化。隧道洞口

绿化措施既保障隧道边坡安全稳定,同时营造良好绿化景观,与周边山体自然景观浑然一

体。隧洞仰坡厚层基材绿化0.03hm2,绿化投影面积0.02hm2。

2)供水管工程(江南水厂~工程终点)

工程需新建供水管5.20km。其中,DN1600长3.67km,管线路线:江南水厂(起点)~

台金高速南侧~七一河路~临海大桥南侧;DN1000长1.53km,管线走向:临海大桥南侧~台

州府路~巾山中路(终点)。供水管工程管线布设如下:

① 起点~台金高速:供水管工程起点接江南水厂供水管线(位于水厂东南角),向东

北至台金高速南侧,沿台金高速向东南方向铺设管线,该段采用放坡开挖(坡比1:1.0~1:1.50)

方式铺设管线,DN1600,球墨铸铁。

② 台金高速~七一河路

沿台金高速铺设至七一河路后,需向北穿越台金高速和金台铁路,DN1600钢管穿越台

金高速(高架桥下)采用开挖直埋+管道包封施工方式,通过金台铁路预埋管道穿越金台

铁路,外套管与内穿管之间采用水泥浆液填充密实。

③ 七一河路~临海大桥南岸

DN1600管线向北沿七一河路西侧布设,七一河路西侧现状均为较高等级绿化,同时,

管线向北至临海大桥南侧,现状均铺设有通信光缆和电力井,道路西侧现状无管线布设,

故本段管线基本沿非机动车道铺设。

管线沿七一河路西侧向北依次经过七一河支流、G104国道、三英路、耀明路、后长线、

小灵江、江渚路和临江大道,至临海大桥(上跨灵江)南侧。其中,管线穿越七一河支流

(宽15m)和小灵江(宽25m),采用自承式管桥方式,桥下部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桩径0.6m,桩数4根,七一河支流管桥桩基长17m,小灵江管桥桩基长22m;穿越G104国道

采用顶管施工,顶管采用DN2000钢筋混凝土管,内穿DN1600钢管,之间采用水泥浆液注

浆填充密实;其余管线均采用拉森钢板支护开挖直埋方式。

④ 临海大桥----终点

供水管线沿七一河路继续布设,穿越临江大道至临海大桥南侧,管径缩小为DN1000,

需穿越灵江,灵江宽度约为250m,采用DN1000钢管水平定向钻施工方式穿越;管线穿越

灵江继续向北,采用DN1000球墨铸铁管沿台州府路东侧非机动车道铺设,终点至巾山中路,

与现状DN800管线连接,采用钢板桩支护开挖直埋的方式。

3.1.8.2 竖向设计

原水管起点接方溪水库供水预留端口,通过钢管连接至隧洞,两端底高程分别为

40.0m~36.5m,隧洞出口底高程为21.0m,通过钢管连接至与水厂调压阀,管底高程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1.0~15.4m。根据主体设计,方溪水库供水水位为58.00m,方溪水库至江南水厂的原水管

总水头损失为1.24m,进厂水位约为56.76m。进厂水位较高,有较大的富余水头,原水管

进场水位满足水厂取水要求。

供水管工程起点接江南水厂供水管线,终点至巾山中路与现状DN800管线连接,

DN1600供水管沿线现状高程15.47m~3.88m,DN1600管线埋深不小于1.6m;DN1000供水管

沿线现状高程8.08m~5.97m,DN1000管线埋深不小于1.2m。

江南水厂厂区现状为坡地,西高东低,现状高程自西向东约25.50~10.50m,工程设计

标高依地势变化,厂区室外设计标高为22.50~12.10m,自西向东放坡,地上建(构)筑物

室内设计高程22.80~15.30m,地下建(构)筑物池底设计高程18.55~7.80m。项目区东侧农

田现状高程15.47~8.89m,项目区北侧道路现状高程16.19~10.86m。工程竖向设计结合项目

区东侧及北侧现状高程进行布设,满足项目区排水需求;项目 (略) 20年一遇最高

洪水位为3.28m,工程室外设计标高满足防洪要求,工程竖向设计合理。

厂区构筑物设计标高详见表3.1.8-2。

表3.1.8-2

厂区构筑物设计标高表

地下建(构)筑物

地上建(构)筑物

序号

名称

设计高程(m)

序号

名称

设计高程(m)

1

栅格及预臭氧接触池

16.60

1

超滤膜车间

22.80

2

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

18.55

2

送水泵房及控制中心

17.25

3

清水池

11.35

3

超滤膜辅助车间

17.75

4

中和池

12.10

4

综合加药间

22.40

5

排泥池上叠配电间

12.00、13.00~13.50

5

辅助车间

(臭氧发生器间)

20.80

6

回收池

7.80

6

脱水机房

16.30

7

浓缩池

15.50

7

综合楼

16.30

8

平衡池

16.05

8

门卫

15.30

9

生态调蓄池

12.50、13.50

9

配电间(排泥池上)

19.30

设计高程范围

18.55~7.80

设计高程范围

22.80~15.30

3.2 施工组织设计

3.2.1 施工布置

1)主体工程施工设施布臵

(1)临时施工场地

经调查,供水管线出水厂后,沿台金高速南侧布设,需穿越台金高速和金台铁路主体

工程将台金高速南侧至金台铁路段(DN1600供水管线746m)作为本工程先行段先行施工,

已布设临时施工场地1处(1#施工场地),占地0.01hm2,布设于供水管线下穿台金高速处,

用于先行段施工施工机械停放及临时堆料等。

根据主体设计,供水管线穿越G104国道处采用顶管施工方式,穿越灵江采用水平定向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钻施工方式。主体共考虑布设2处顶管临时施工场地,2处定向钻施工场地,4处临时施工

场地共占地0.07hm2,分别布设于入口端和出口端,用于施工设备停放、施工操作等。

原水管工程隧洞段采用TBM施工,根据主体设计,本工程TBM采用单侧进洞出渣,施

工入口位于隧洞出口端,主体考虑布设施工场地1处(

6#施工场地),占地0.50hm2,用作

隧洞TBM施工设备停放和组装、临时堆料、钢筋加工场和项目部等。

施工场地布设情况见表3.2.1-1。

表3.2.1-1

施工场地布设情况汇总表

地理位置

施工场

占地类型及面积(

hm2)

备 注

交通运输

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

共服务用地

林地

城镇村道

路用地

公园与绿地

其它

林地

供水管

工程

下穿台金高速

1#施工

场地

0.01

0.01

用于先行段施工机

械停放及堆料

顶管入口

2#施工

场地

0.02

0.02

顶管施工穿越G104

国道

顶管入口

3#施工

场地

0.02

0.02

定向钻入口

4#施工

场地

0.02

0.02

水平定向钻施工穿

越灵江

定向钻出口

5#施工

场地

0.01

0.01

小计

0.01

0.07

0.08

原水管

工程

原水隧洞出口

/江南水厂

6#施工

场地

0.50

0.50

施工机械停放及堆

料、项目部

合计

0.01

0.07

0.50

0.58

2)临时中转场

经与建设单位沟通,结合主体设计资料,原水管工程隧洞段采用TBM施工,工程TBM

采用单侧出渣,TBM施工入口位于隧洞出口端,靠近江南水厂,主体设计考虑在水厂预留

用地范围内布设临时中转场1处(1#临时中转场),占地0.33hm2,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

用于临时中转、加工堆放隧洞施工产生的石方。

(略)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略) 交通水利等涉矿工程自用有余石渣管理

办法》的通知(临政办发(

2019)88号),全市交通水利重点工程自用 (略) 政府

(略) 交投集团统一管理和调配(工程自用石方量0.74万m3)。经与建设单位沟通,施工

期间,隧洞开挖产生石方,尽量做到随挖随运,避免了临时中转场超荷堆置的情况。在施

工时序和容量方面,临时中转场规模均可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3)施工便道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和沿线的地形条件,主体考虑布设施工便道1处,用于原水管施工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临时便道。施工便道位于隧洞出口端,便道长400m,宽5m,占地0.20hm2,结合隧洞TBM

临时施工场地和管线开挖施工作业带布设,位于主体临时占地范围内。

2)水保方案补充施工设施布臵

(1)施工场地

水保方案补充施工场地1处(

7#施工场地),位于厂区本期建设用地范围内北侧,作

为水厂工程临时施工场地,用于办公、钢筋加工场、施工机械停放、临时堆料等,占地0.03hm2,

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

2)表土堆场

本着保护表土的原则,施工前需对表土进行剥离。根据主体设计,并结合现场踏勘情

况,厂区内可剥离表土范围为耕地,耕地占地面积5.79hm2,其中,本期建设用地4.59hm2,

远期预留用地1.20hm2,剥离厚度约30cm,共可剥离表土约1.74万m3。

水保方案补充布设表土堆场1座,位于远期预留用地范围内北侧,用于堆放施工前期

剥离表土。表土堆场堆高按4m考虑,占地0.63hm2,补充对其进行防护。

3)临时中转场

结合施工时序和工程实际情况,水保方案补充临时中转场1处(

2#临时中转场),占

地0.61hm2,位于水厂远期预留用地范围内中部区域,用于临时中转、堆放土石方等共1.68

万m3,其中,顶板覆土回填所需土石方0.21万m3,水厂工程跨向调出土石方1.37万m3和供

水管工程跨向调出土石方0.10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土石方0.04万m3);施工后期,

将2#临时中转场堆放的土石方1.47万m3摊平,用于远期预留用地场地平整填方,方案补充

对远期预留用地进行撒播草籽防护。

4)泥浆沉淀池

DN1600供水管穿越七一河支流和小灵江,采用自承式管桥方式,管桥下部结构基础采

用钻孔灌注桩,方案补充布设泥浆沉淀池2座(1#泥浆沉淀池、2#泥浆沉淀池),分别布

设于河流南岸绿地占地范围内,用于固化钻渣,占地0.02hm2;DN1000供水管穿越灵江,

采用水平定向钻施工方式,方案补充布设泥浆沉淀池1座(3#泥浆沉淀池),布设于定向

钻施工入口端绿地占地范围内,用于固化钻渣,占地0.12hm2。共补充布设泥浆沉淀池3座,

占地0.14hm2。

工程施工布置详见表3.2.1-2。

表3.2.1-2

工程施工布置表

工程

序号

场地名称

面积(

hm2)

备 注

1

临时

施工

场地

1#施工场地

0.01

主体设计,已布设,位于下穿台金高速处

2#施工场地

0.02

主体设计,顶管施工出入口

3#施工场地

0.02

4#施工场地

0.02

主体设计,定向钻施工出入口

5#施工场地

0.01

小计

0.08

2

泥浆 1#泥浆沉淀池

0.01

水保方案补充,管桥施工跨七一河支流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5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沉淀

1#泥浆沉淀池

0.01

水保方案补充,管桥施工跨小灵江

1#泥浆沉淀池

0.12

方案补充,定向钻施工入口

小计

0.14

合计

0.22

原水

管工

1

1#临时中转场

0.33)

主体设计,位于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

2

6#施工场地

0.50

主体设计,位于隧洞出口

3

施工便道

0.20)

主体设计,位于主体临时占地范围内

合计

0.50(

0.53)

1

2#临时中转场

0.61)

水保方案补充,位于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

2

7#施工场地

0.03)

水保方案补充,位于水厂本期建设用地范围北侧

3

表土堆场

0.63)

水保方案补充,位于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

合计

(1.27)

总计

0.72(1.80)

[注]:()内表示位于主体占地范围内,其中施工便道0.20hm2位于主体临时占地范围内,其余位于

主体永久占地范围内。

3.2.2 施工工艺及方法

3.2.2.1 水厂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1)表土剥离

施工前,对水厂工程占用的耕地进行表土剥离。经现场调查,剥离厚度为30cm。采用

人工配合机械方式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置在表土堆场并对其进行防护。

2)地上建(构)筑物基础

厂区内地上建(构)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均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常规施工方法,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筏板基础:先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

底板。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构)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

用砼底板,承受建(构)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

降。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施工工艺流程:放线定位→土方开挖→基础砼垫层→放线→基础筏板钢筋绑扎、外模

→止水钢板焊接、止水吊模→筏板砼浇筑。

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基槽开挖→浇垫层→扎条形基础钢筋→立条形基础模板→浇

条形基础砼→砌砖基→扎地圈梁钢筋和构造柱插筋→立地圈梁模板→浇地圈梁砼→拆地

圈梁模→基础填土→安装预应力空心板。

独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放线→轴线复核→基础施工→人工挖承台、地梁土→砖

胎模→垫层→承台、地梁底板防水及其保护层→底板钢筋及插筋制安→浇底板混凝土→覆

盖养护、测温→墙柱钢筋制安→墙柱支模→浇墙柱混凝土→支梁板模→梁板钢筋制安→浇

梁板混凝土→养护→土方回填。

3)地下建(构)筑物基础

厂区内地下建(构)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均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常规施工方法,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基础均采用筏板基础。

4)基坑开挖与围护

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配自卸汽车运输进行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基坑的开挖

与围护工作。水厂工程沉淀池、清水池、浓缩池、平衡池排泥提升井等建(构)筑物开挖

深度大于3m,基坑围护采用放坡(坡比1:0.5~1:1.8)+复合土钉墙的围护形式,基坑排水采

用两级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集水明排的方式:超滤膜辅助车间、综合加药间、辅助

车间(臭氧发生器间)等其余建(构)筑物开挖深度小于3m,采用自然放坡开挖施工,坡

比1:10基坑排水采用集水明排的方式。

5)场平工程

场地平整应顺应地势施工,较平整区域采用机械施工方法。场地平整施工过程中配置

压实机,做到分层压实,控制有效的压实厚度,降低了土壤的松散系数。

6)道路工程

路基填筑施工采用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施工的方案。回填时配置符合要求的

压实机械,严格控制含水量,尤其是梅雨季节,严禁使用超规定含水量填料,做到分层压

实,控制有效压实厚度,不得超厚压实,回填料夯实至路基顶面。路面工程采用配套路面

施工机械设备,专业化施工方案,配置少量的人工辅助施工。严格控制材料的级配和质量,

做好现场监理与工序监测,在不满足规定气温要求的条件下不准施工。

7)防护及排水

挡墙:挡墙施工先放线,挖掘机开挖基础,人工整平,基础浇筑及挡墙砌筑均采用机

械配合人工方式。

截水沟:截水沟土方开挖及沟身C30混凝土浇筑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法,底部C20素砼

垫层、沟壁砂浆抹面采用人工方法。

8)绿化工程

本工程在建构筑物、道路、硬地及管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在道路、建(构)筑物周边等

绿化区域实施绿化覆土。通过栽种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营造环境,施工采用机械配合

人工方式。乔灌木采取人工挖穴,栽植时将苗木的土球放入种植穴内,使其居中,再将树

干立起扶正,使其保持垂直,再分层填土压实。草皮采用满铺方式,人工铺种。

3.2.2.2 管线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1)管线开挖施工

(1)管沟开挖及铺垫

原水管工程隧洞出入口端DN1600钢管长0.60km采用支护开挖直埋方式;供水管

DN1600球墨铸铁管沿耕地布设放坡开挖段长1.14km,沿非机动车道支护开挖段长2.19km;

供水管DN1000球墨铸铁管沿非机动车道支护开挖直埋段长0.93km。

管沟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堆在管沟一侧,距沟边不小于1m。沿耕地布设管线采用放坡开

挖,开挖时表层耕作层堆放在底部,底层土堆放在上部,后期分层回填,开挖断面为梯形,

边坡坡比1:1.0~1:1.5;沿非机动车道布设以及原水管隧洞出入口段管线,采用钢板支护开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挖,开挖断面为矩形,开挖时需先破碎水泥老路面(厚约8~10cm),采用路面切割对路面

进行切割,然后采用履带挖掘机和破碎锤开挖人工清理。对于沟下组装管线,在各管口连

接处开挖操作坑,操作坑低于管底0.6m。开挖施工管径为DN1600和DN1000。其中DN1600

管线埋深不小于1.6m,底部两侧各预留0.4m,沟底铺设0.30m中粗砂垫层;DN1000管线埋

深不小于1.2m,底部两侧各预留0.2m,沟底铺设0.20m中粗砂垫层。

2)管沟回填及地貌恢复

管线开挖宜从下游向上游施工,管道应进行管道压力试验,试验压力0.8MPa,合格后

才回填土。一般地段管沟回填应将管沟挖出土全部填于管线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内,先进行

底土回填,表层土放在最上层。管沟回填至管顶平时,人工踏平,一般高出周边地面10cm。

管道胸腔及管顶上500mm范围内用中粗砂回填夯实,其胸腔密实度为塑料管≥95%,钢筋

砼管≥90%,管顶以上500mm内密实度塑料管≥90%,严禁用淤泥、淤泥质土或杂填土回填。

管线铺设完毕后,对施工期间破坏的非机动车道进行恢复,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水泥

路面需填筑碎石15cm,填筑面积约0.64hm2。

2)TBM法施工

原水管工程隧洞段长10.80km,隧洞采用敞开式TBM掘进施工,采用圆形断面,开挖

断面洞径4.0m,底板采用厚30cm的C25砼抹底。TBM隧洞施工入口端位于原水隧洞出口靠

近江南水厂一侧。

图3.2.2-1

敞开式TBM

敞开式TBM的工作原理:在推进油缸推力作用下,主驱动带动刀盘刀具对岩石进行滚

压,岩石达到破裂极限,逐步开裂剥落成片装岩渣,掉落到刀盘下部,再有刀盘铲斗将岩

渣产起装入皮带机中,转运到碴车列车或连续皮带机运出。同时,TBM的支护系统完成隧

道的初期支护工作,根据围岩级别,锚杆、钢支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并行

作业,后续模板台车完成隧道二衬工作。此工作步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完成隧洞工厂

化施工作业。施工作业期间,采用大功率风机、大口径和低泄漏软风管、独头压入式通风

方案。

TBM 施工主要是掘进、支护、出渣三大作业,以及轨道延伸、通风、供电、供水等

其他辅助作业,一切作业以掘进作业为核心。TBM出渣采用连续皮带机出渣。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TBM拟在洞外组装,组装调试后向洞内步进并进行连续皮带机的安装调试;然后继续

向前步进至始发洞,同时皮带机跟随向前延伸。隧洞采用TBM掘进开挖;根据围岩级别,

锚杆、钢支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并行作业;铺设轻轨采用有轨机车运输刀

具、材料、施工人员等,并采用连续皮带机同步出渣;采用大功率风机、大口径和低泄漏

软风管、独头压入式通风方案。TBM施工段掘进贯通后,TBM主机在来岩支洞附近拆卸间

拆卸后退出。

① 掘进行程:伸出支撑板,撑紧洞壁→收起后支撑→启动胶带机→回转刀盘→伸出

推进缸→将掘进机机头、主梁、后支撑向前推进一个进程。

② 换步行程:刀盘停止回转→伸出后支撑,撑紧洞壁→收缩支撑使靴板离开洞壁~ 收

缩推进缸,将支撑板向前移动一个行程。

③掘进循环的时间:TBM循环时间直接关系到日、月进尺。敞开式掘进机,每个循环

一般20~60min,换步作业仅需2~4min。目前,在花岗片麻岩中,月进尺可达到500~600m/

月,在石灰岩、砂岩进尺可达到1000m/月,粉砂岩可达到1500~1800m/月。

施工临时措施:

① TBM法施工前一般需要用钻爆法开挖一段TBM组装始发洞,因此TBM法施工的临

时配套也需要满足钻爆法施工所需的临时工程。由于TBM盾构是多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作业

系统,故需要建设特殊的临时配套工程,且要求高。

② 洞外场地:需要满足大件运输和安装、临时管片存放的场地,一般情况下,洞外

场地线路长度一般200m~300m,洞口外场地宽度不得小于60m。

③ 翻卸渣系统:采用有轨运输需进行建设翻渣系统。

④ 洞外供电系统:TBM驱动功率大,输电距离远,对供电要求严格。

⑤ 始发隧洞:常需要采用常规爆破开挖一段支洞或主洞,在洞内进行组装始发。由

于TBM重量大,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

⑥ 支洞设置:采用TBM开挖的隧道,当长度超长10km才考虑设置施工支洞,现在的

TBM能实现独头掘进20km以上。

3)供水管线穿越障碍物施工

供水管线穿越障碍物情况见表3.2.2-2-1。

表2.5-3

供水管线穿越障碍物情况表

序号

名称

穿越方式

施工方法

备注

1

道路

台金高速

下穿

开挖直埋+管道包封

台金高速高架桥下;先行段已完工

金台铁路

下穿

预埋管道穿越

先行段已完工

G104国道

下穿

顶管施工

2

河流

七一河支流

上跨

管桥施工

小灵江

上跨

管桥施工

灵江

下穿

水平定向钻施工

(1)穿越台金高速施工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台金高速为高架路,下方有足够的施工空间,开挖直埋的方式。为了避免对高架主体

结构的造成影响,对管道进行包封。

2)穿越金台铁路施工

金台铁路已经施工完成并预埋DN1600管道,因此直接通过该段预埋管穿越本段铁路,

外套管与内穿管之间采用水泥浆液填充密实。

3)管桥施工

供水管线穿越七一河支流(宽15m)和小灵江(宽25m),采用自承式管桥方式。桥

下部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0.6m,桩数4根,七一河支流管桥桩基长17m,小灵江

管桥桩基长22m。

管桥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钻孔灌注桩施工和钢管安装施工两大步骤。

钻孔灌注桩施工: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

→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

量。

桩基布设在河道两侧保护范围外的绿地上,管桥施工不涉及河道开挖等,对环境影响

小。

管桥布置情况详见图3.2.2-2。

图3.2.2-2

管桥布置图

4)顶管施工

穿越G104国道采用顶管施工,顶管采用DN2000钢筋混凝土管,内穿DN1600钢管,之

间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填充密实。

顶管施工为非开挖施工方法的一种,是管道埋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顶管施工顶进设

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管、顶管机和排浆设备等。顶管施工是在工作坑内借助

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项入土中,

并将土方运走。一节顶管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进行下一段顶管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

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2.2-3。

图3.2.2-3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5)水平定向钻施工

工程穿越灵江段采用水平定向钻施工方式穿越,管材DN1000钢管。

与一般地段管道敷设相比,管线跨越河道(基本无水的河道采用大开挖)采用牵引施

工的方式,定向钻穿越需在穿越河道两侧分别设臵一定面积的场地布臵钻机设备、管道堆

放组焊场及管道出土点和入土点。定向钻机是牵引施工的主要施工设备,由钻机系统、动

力系统、控向系统、泥浆系统、钻具及附助机具组成,其施工时序上可分为二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按照设计曲线尽可能准确的钻一个导向孔,第二阶段是将导向孔进行扩孔,并将

管道沿着扩大了的导向孔回拖到导向孔中,完成管线穿越,完成后须灌浆填补空隙。

水平定向钻施工示意和工艺流程见图3.2.2-4和图3.2.2-5。

图3.2.2-4

牵引施工示意图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3.2.2-5

牵引施工流程图

3.2.3 施工材料及运输

1)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砖、钢材、木材, (略) (略) 购买,均

能满足施工要求。

工程挖方可综合利用,填方所需的土石方可直接利用挖方,石方、中粗砂等可利用隧

洞石方加工。工程建设所需的表土可直接利用工程前期剥离的表土,项目区现状植被良好,

剥离表土的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目前,工程先行段已建设完成,施工所需

借方为中粗砂垫层,经调查,中 (略) 江南街道小溪村奇龙岙建筑用石料(凝灰岩)

矿料场商购。

工程所需的材料运输均采用封闭车辆运输,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洒落造成水土流失及路

面污染。

2)施工条件

区域内运输条件良好,公路运输网络较为发达,交通运输比较便利。可以直接利用项

目区周边的道路将外购材料和当地购买材料运至项目区。

项目区周边有完善的自来水管网,施工、生活用水从周边村庄自来水管道接入,施工

用水若需要从河道取水,需提前办理取水手续。工程施工用电可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由当地电网就近接入。工程沿线有线通信网络完善,施工通讯可与当地电信部门协商,由

当地通信网络就近接入。

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均不涉及土石方挖填。

3.2.4 工程占地与土石方平衡

1)工程占地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项目总占地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6.95hm2,临

时占地4.93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7.92hm2、林地0.79hm2、住宅用地0.10hm2、交通运输

用地2.73hm2、其他土地0.13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7hm2。工程占地不涉及基本

农田。

2)土石方平衡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项目土石开挖方共计31.03万m3,其中表土1.74万

m3,土石方15.26万m3,石方13.93万m3,钻渣0.04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填方总量

17.55万m3,其中土石方15.26万m3,中粗砂垫层0.22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石方0.57

万m3,表土1.44万m3;开挖自身利用量17.50万m3,其中表土1.44万m3,土石方15.26万m3,

石方0.57万m3,中粗砂垫层0.17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借方0.05万m3,均为中粗砂垫

层, (略) 江南街道小溪村奇龙岙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料场商购;余方13.53

万m3,其中剩余表土0.30万m3堆置在表土堆场进行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绿化覆土,石

方13.19万m (略) 交投集团统一处理,钻渣0.04万m3经沉淀池沉淀、干化后,就地摊

平填埋处。

3.2.5 拆迁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

工程用地属于净出让土地,项目区内原有住宅已在交地前拆除,本工程不涉及拆迁安

臵工作。

3.2.6 施工进度

1)已实施进度

经调查,金台铁路投入运行时间为2021年1月,为不影响铁路使运行时间,建设单位

将台金高速南侧至金台铁路段DN1600供水管,长0.75km,作为本工程先行段,已于2021

年7月开工,2021年9月完工,先行段施工期共3个月。

主体工程已布设管线临时施工场地(1#临时施工场地)1处,占地0.01hm2;施工后期,

已对管线施工作业带(1.07hm2)和临时施工场地(

0.01hm2)完成场地平整,已对管线施

工作业带占用耕地区域完成复耕(0.86hm2),恢复其原有地貌。工程已发生扰动面积为

1.08hm2。

2)后续施工进度安排

主体工程后续施工计划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2025年12月完工,建设工期44个月。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具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① 施工准备:2022年5月

② 水厂工程:2022年5月~2024年12月

③ 隧洞工程:2022年9月~2025年10月

④ 管线铺设:2023年1月~2025年5月

⑤ 迹地恢复:2024年12月~2025年12月

⑥ 完工:2025年12月

3.3 江南水厂净水工艺

3.3.1 原水水质预测

目前,方溪水库已基本建成,但尚未开始蓄水,暂无水库原水水质检测资料。为指导

江南水厂工艺确定,本次设计暂参考与方溪水库同水源的地表水水厂——方溪水厂原水水

质,方溪水厂原水取自方溪水库建设前的方溪河道,与方溪水库为同一水源。

1)方溪原水水质特点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方溪原水水质

优良,是理想的饮用水水源地。

① 原水浊度1月~6月最高值值维持在4~8NTU之间,整体较低;7月~12月最高值则在

23~38NTU之间。根据实际情况了解,下半年浊度较高情况主要是受方溪水库施工影响;

② 原水铁指标较低,铁含量常年在0.1mg/L以下,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为0.28mg/L;

原水锰指标较高,锰含量常年在0.1mg/L左右,存在季节性超标的现象,最高值出现在2月

份,为1.01mg/L;

③ COD Mn指标较低,全年最高值为2.3mg/L,最低值为0.7mg/L;

④ 氨氮及亚硝酸盐全年均在0.01mg/L以下;

⑤ 原水碱度大部分月份均小于10mg/L,偏低,建议在水厂设置石灰投加设施。

2)预测水质特点

由于江南水厂原水引自方溪,COD、氨氮等原水水质预计与方溪原水基本类似,总体

优良。但由于建库后水流条件等变化,将引起诸多项水质特征的变化。结合其他水库水源

情况,未来方溪水库水可能还会存在如下特征:

① 低浊难处理,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浊度控制存在难度;

② 季节性藻类爆发,常规处理有难度;

③ 平时pH值偏低,但藻类爆发期间存在pH偏高风险;

④ 来水季节性锰超标,建水库后,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可能会造成原水中锰含量增

高的风险;

⑤ 病原微生物的风险,两虫风险。

3.3.2 出厂水水质标准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现代化水厂优质水标准是在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

色度、浊度、耗氧量、硝酸盐等16项关键水质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 (略) 作

为 (略) 对水厂出水水质要求的高标准的体现, (略) 内已进行实践,目前

已有多座水厂满足现代化水厂的标准要求。 (略) 现有的花街水厂和东城水厂采用的是常

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虽然还不能达到现代化水厂优质水标准,但部分指标基本能够接近,

且基于临海当地水库水源原水水质良好,总体来看临海有条件实现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厂标

准。

表3.3.2-1

(略) 现代化水厂优质水标准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限值

备注

1

色度(铂钴标准)

≤5

不得有异色

2

臭和味

强度等级0-1

3

浑浊度

NTU

≤0.1

4

mg/L

≤0.2

5

mg/L

≤0.05

6

mg/L

≤0.1

7

pH

7.0~8.5

8

耗氧量(COD Mn法,以O2计)

mg/L

≤2.0

水源水限制,原水耗氧量

>6.0时,限值为<3.0

9

菌落总数

CFU/mL

≤30

10

三氯*烷

mg/L

≤0.030

11

三卤*烷

mg/L

≤0.080

或各单项比之和值< 0.8

12

溴酸盐

mg/L

≤0.005

使用臭氧时适用

13

氯酸盐

mg/L

≤0.3

使用次氯酸盐时适用

14

总有机碳

mg/L

≤4.0

15

亚硝酸盐(以N计)

mg/L

≤0.1

16

氨氮

mg/L

≤0.2

水温≥10℃

说明:其余检测项目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相同。

根据江 (略) 现代化水厂的定位,以及工程水质目标, (略) 的饮用水不仅

要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又 (略) 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江南

水厂净水流程需要采用更加先进、更有保障率的工艺。

3.3.3 净水工艺选择和流程

根据前阶段项目申请报告的调整稿,江南水厂净水工艺采用的是“预臭氧+折板絮凝平

流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的净水工艺。该净水工艺处理效果优于原项目申请报告提出的“折

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的净水工艺,主要是基于前述对本工程的原水水质的预测以

及临海当地水厂的运行经验,该常规处理工艺尚能使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但远不能达到《 (略) 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 (略) 现代化水厂,主

要理由如下:

1)V型滤池滤后水浊度能控制在0.3~0.5NTU,难以达到0.1NTU的出厂要求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6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为推动现代化水厂建设,指导供水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 (略) 水业

协会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厂的实际水平,于2006年1月制定并推出了《 (略) 供水现代

化水厂评价标准》, (略) 内现已建成19座具备出厂水质优良,设备先进高效,自动

化程度高等优点的现代化水厂。这些水厂中大多采用了先进的净水工艺及设备(如膜处理

工艺),使得出厂水中的各类指标达到《 (略) 现代化水厂优质水标准》,尤其是最重要

的感官指标——浊度,大部分水厂已将其降到0.1NTU。而针对本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提出的

净水工艺,出厂水浊度达到0.1NTU难度较高。

2)难以应对原水季节性锰超标的情况

《 (略) 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对出厂水的锰指标提出了≤0.05mg/L的要求。本

工程原水存在季节性锰超标的情况,若没有预处理措施,仅仅采用该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对

其有效去除。

3)难以应对藻类爆发的情况

本工程原水为水库水,存在季节性藻类爆发的风险。由于藻类非常轻飘,在水中处于

悬浮状态,因此,采用沉淀池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滤池极易堵塞,反冲洗频繁,水量损失

大,制水量锐减。特别是高藻期常处于一年中的用水高峰季节,供水困难更大。高藻还会

对其它悬浮杂质的絮凝产生干扰,并可释放藻毒素和嗅味,使得水处理效果变差,出水水

质不能达标。

4)对具有低浊特征的原水处理效果欠佳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本工程原水浊

度较低,由于水中胶体杂质很少,凝聚、碰撞机会相应很少,因此不易形成絮粒。即使形

成絮粒,也轻而疏松,易破碎,且难沉。絮体过小势必导致后续砂滤池过滤效果不佳。加

大药剂的投加量很少见效。

然而,“预臭氧+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的净水工艺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作

为过滤工艺,超滤膜的公称孔径小于0.01μm,以其卓越的物理筛分作用,有效去除浊度(使

出水浊度低于0.1NTU)、藻类、细菌、两虫和病毒。同时,本工艺增加了预臭氧,不仅能

够增加出水的口感,去除可能存在的嗅和味,还能起到助凝和强化去除藻类的作用。另外,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预氧化+超滤膜的结合,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锰离子。

综上所述,江南水厂原水COD Mn均在2mg/L以下,氨氮均在0.01mg/L以下,属优质饮

用水水源。为控制出厂水浊度在0.1NTU以下,进一步去除出厂水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提

高生物稳定性,全 (略) 自来水优质标准,本工程拟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利

用超滤膜优越的截留能力,去除水中颗粒物、“两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3.4 压力膜和浸没式膜系统比较

本工程拟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其中超滤工艺一般有2种,分别为压力式超滤膜

过滤系统和浸没式超滤膜过滤系统,其工艺处理流程图详见图。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3.3.4-1

超滤工艺处理流程图

压力式膜具有通量大、布置紧凑的特点,但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系统较复杂(每组

膜需要设6~8只电动或气动阀门),并且需要设置用于提升的中间水池和水泵。

浸没式超滤膜布置在水池中,具有系统较简单,抗污染能力较强等优点。由于浸没式

超滤膜为负压抽吸过膜,故不需要设中间水池和提升泵,与水厂后续流程衔接更顺畅。

与传统的压力式膜过滤不同,浸没式膜是在较低的负压状态下运行使用,利用虹吸或

泵抽吸方式将水由外向内进行负压抽滤,实现低跨膜压差、适度膜通量的平稳运行的直流

式全量过滤,这使得其整体能耗成本低于压力式膜过滤,一般在0.03~0.06kW·h/m3之间。

这主要表现为如下:

① 膜压差沿中空纤维膜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膜的进水一侧没有压降损失。

② 抽吸模式的运行对膜压差和膜通量施加了一个明确的限制,使其保持在过滤曲线

的恒压控制区。

从系统设计上,浸没式膜可被直接浸入到需要处理的水中,因此系统的占地面积非常

小。这也就给现有处理厂的改造提供了条件,可以将膜安装到现有的澄清池或滤池或其它

水池中,所以浸没式膜系统无论对新建还是已建处理厂的升级都非常理想。即同样的占地

面积下,出水水量提高2~4倍,同时保证优质的产品水.使用成列的浸没式膜流程中需要

很少的泵、风机和阀门,在进水泵处,使用配水渠将水输送到各个流程池中,减少了水头

损失,使水以重力流形式流动.普通的反冲洗设备也可以使用,这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

了系统的复杂性,减少了投资和费用。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综上所述,压力式与浸没式膜系统各有优势与适用领域,从低压膜发展趋势而言,浸

没式膜是低压膜过滤技术的发展方向。本工程属于新建大规模水厂项目,若采用压力式膜

系统,需要配置的膜系统设备较多,且运行能耗较高,而采用浸没式超滤膜,系统较为简

单,运行管理较为便捷,且运行能耗低,因此本工程推荐采用浸没式超滤膜。

3.3.5 预处理工艺的选择

考虑到本工程原水存在季节性锰超标的现象,若采用超滤膜作为过滤工艺,对原水中

的锰很难去除,因此需考虑设置预处理工艺,对锰进行改变性质,便于后续工艺的去除。

预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预处理和强氧化处理技术。

1)生物预处理技术

生物预处理是通过生物作用来去除氨氮和部分有机物。微污染水源的生物预处理技术,

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的认同。作为微污

染水源的预处理,生物处理的主要优点是:对去除NH3-N、NO2-N、AOC效果显著,对有

机物、色度、嗅味、TOC、浊度也有一定去除效果。缺点是占地大,处理效果受水源水质

和水温影响较大。

从原水水质资料可知,原水中氨氮值并不高,通过加氯、臭氧可有效控制出水氨氮达

标。因此江南水厂预处理工艺不采用生物预处理法。

2)预氧化技术

主要采用预氯化、预臭氧技术、二氧化氯预氧化及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

① 预氯化

预处理前加氯用于改善混凝条件、杀藻和改善处理构筑物的卫生条件。在化学预氧化

法中,氯是应用最早的水处理预氧化剂,可与水中的多种成分作用,如有机物、含氮化合

物等。预氯化对水中藻类有灭活作用,能促进后续混凝、沉淀、过滤等过程对藻类的去除

效率。

为改善沉淀池的卫生条件,结合南方地区类似水厂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考虑在沉淀

池前投加少量的氯,约0.5~1.0mg/L,以沉淀池出水余氯含量0.3mg/L为控制投加量,加之

沉淀池顶棚的设计,以期控制沉淀池池壁表面青苔的孳生。

② 二氧化氯预氧化

二氧化氯预氧化对芳香烃类化合物都有比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以控制三卤*烷(THMs)

的形成,减少总有机卤的生成,对水中有色物质有很好的脱色作用。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

形成的消毒副产物大大降低且毒害作用较轻,根据相关研究,投加二氧化氯后,水样遗传

毒性也会有所下降。

二氧化氯需要现场制备,而且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一般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防

止发生爆炸。二氧化氯用于预氧化去除有机物、铁及锰时,其投加量为0.6~0.8mg/L,具

体投量需要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投加浓度必须控制在防爆浓度以下,必须设置安全防爆措

施。凡与二氧化氯接触处应使用惰性材料;对每种药剂应设置单独的房间,并要有排除和

容纳遗留或渗漏药剂的措施。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会产生大量无机副产物主要有亚氯酸盐、氯酸盐。

考虑到安全性和稳定性两方面因素,本工程不考虑二氧化氯进行预氧化。

③ 预臭氧

预臭氧技术主要用于消除水中的铁、锰和去除色度、嗅味,以及降解水中的高分子有

机物,还被用于改善絮凝和澄清。臭氧氧化助凝的投量范围较窄,对于不同原水水质,助

凝效果波动很大。工程应用中,臭氧预氧化主要目的是助凝,必要时考虑强化去除藻类、

色度和有机污染物,臭氧投量一般为0.5~1.5mg/L。

预臭氧工艺占地少,工艺效果不受季节、气温等因素影响,效果稳定。但臭氧需要现

场制备,且运行成本较高。

有研究表明臭氧可与天然有机物产生醛类、酮类和小分子有机酸类等氧化副产物。当

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溴离子时,臭氧预氧化使溴离子转变为溴酸根离子,并使水中溴代

三卤*烷、溴*酸等浓度升高。

因此本工程考虑预臭氧的投加,在去除水中可能存在的嗅和味、降解水中高分子有机

物以及改善絮凝和澄清的同时,能够有效氧化锰离子成二氧化锰,从而被后续超滤膜工艺

截留,臭氧投加量考虑0.5~1.2mg/L。

④ 高锰酸盐预氧化

高锰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对于天然地表水,高锰酸盐在中性pH条件下对多种微量有机

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不但能对水中易氧化的有机污染物(如烯烃、酚、醛)具有

良好去除作用,对难氧化的有机污染物(如杂环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也具有

良好的去除作用。

高锰酸盐能有效破坏水中某些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其产物为二氧化碳、醇、醛、

酮、羟基化合物等,这些产物均为“非三致物质”。因而可提高出厂水的毒理学安全性,水

的致突变活性显著下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也可减少臭氧投加量和氯化消毒中的投氯量。

高锰酸盐预氧化能有效地除铁、除锰、除嗅、杀藻,并有良好的助凝效能。但是,采

用高锰酸盐预氧化法时需严格控制投量,当投加剂量较高时,会造成滤后水中色度和锰的

浓度升高。

综合考虑上述预处理方式,本次工程中考虑在水厂内原水管道上设预氯化投加点,同

时设置预臭氧接触池,同时考虑高锰酸盐作为应急处理投加药剂。

3.3.6 混凝沉淀工艺选择

1)混合型式及比较

混合是净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促进药剂溶解,将凝聚剂所产生的水解

产物快速、均匀地分散(扩散)到全部水体,因为药剂的反应速度极快,因此要求加强水

体搅动,缩短过程时间,是取得良好混凝效果的重要前提。

目前采用最多的混合设施有:a.水泵混合;b.管式静态混合器;c.机械搅拌混合池;d.

分流隔板混合池。因考虑到水泵混合对水泵叶轮的腐蚀影响以及分流隔板混合效果较差,

水头损失较大。因而本工程对管式静态混合器和机械搅拌混合池进行比较论述: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管道静态混合器内置多节固定叶片,使水流成对分流,同时还产生涡旋反向旋转及交

叉流动,能获得较好的混合效果。但是,静态管道混合器系按特定范围的水量设计,一旦

运行水量变化过大,其水头损失将按水量的二次方关系相应改变。水量大时,水头损失增

大,混合效果好;水量小时,水头损失下跌,明显影响混合效果。

机械搅拌混合池混合效率高,不因水量变化而影响效果。但水流具有返混的缺点,使

处于不同反应阶段的药剂混合在一起,打乱了反应的自然过程。另外由于存在短路水流和

水体的整体运动现象,使某一部分药剂混合不均。

目前国内新建的大多数水厂混合技术应用较多的混合技术也是机械混合形式,因其可

以保证较短时间的混合完成,与混合理论相契合,混合的效率高,受原水水量的变化影响

小,实 (略) 药剂投加量等优势,故本工程推荐采用机械混合。

2)絮凝型式的比较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凝聚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形成更大的絮体,以便在后续

沉淀过程中分离,为了完成完善的絮凝,必须使絮粒具有在彼此接触后相互聚集的能力,

同时具备使絮粒获得相应接触碰撞而又不致造成破碎的水力条件。絮凝过程在整个净水工

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净水工艺中絮凝池形式很多,大致可分为水力絮凝和机械絮凝。水力絮凝有多种形式,

目前大多采用絮凝效果好、效率高的栅条(网格)絮凝和折板絮凝,技术也成熟。

栅条(网格)絮凝池是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

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由于栅条或网格形成的能耗比较均匀,使水体各部分的微

絮粒可获得较一致的碰撞机会,因而所需絮凝时间相对较少。通过各段栅条或网格的疏密

可控制絮凝过程中G值得变化。栅条(网格)絮凝池的优点是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

构造相对简单。但这种池型对水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单池能力不能太大,另外栅条(网格)

有时会被带状杂物堵塞,或孳生青苔,底部容易积泥,需经常清洗。

机械絮凝处理效果较好,能适应水量、水质、水温的变化,能耗、药耗也较低,但主

要缺点是机械设备加工、维护工作量大,造价较高。机械设备一但出故障,若不能及时抢

修,将影响絮凝效果,这也是机械絮凝未能在我国普及的主要原因。

折板絮凝池是在隔板絮凝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种池型是利用在池中加设一些扰流

单元以达到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使能量损失得到充分利用。折板絮凝池可布置成竖流

式或平流式。折板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等特点,单池处理能力较大。

根据临海地区其他水厂的运行经验,本工程推荐采用折板絮凝。

3)沉淀型式的比较

给水处理中的沉淀工艺是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目前使用较多的

有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

①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是目前我国大中型水厂最广泛使用的池型,具有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耐

冲击负荷强等优点。通过合理加药和絮凝,目前平流沉淀池的出水浊度基本可控制在1~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NTU。

平流沉淀池的缺点是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

平流沉淀池对一些小而轻的矾花的去除效果很差。平流沉淀池很难进一步提高出水水

质。这些细小矾花只能由后续滤池去除,从而加大了滤池负担。一般平流沉淀池的浊度控

制在3NTU以下,如因后续流程需要、希望进一步提高平流沉淀池对浊度和有机物去除率,

必须耗费更多的混凝剂,增加制水成本会,带来出水铝超标风险。

平流沉淀池的另一大特点是水体面积大。平流沉淀池可以采用加盖的方式,隔离阳光,

北方地区还需考虑防冻措施。

目前,沉淀池排泥可采用虹吸、泵虹吸排泥或底部刮泥机排泥方式。

虹吸、泵虹吸排泥方式排泥含固率较低,一般只有0.3~0.6%,如果水厂考虑污泥处理

设施,必需进行污泥浓缩,才能达到进入污泥脱水机浓度要求,底部刮泥机排泥方式改泵

吸虹吸为刮泥和泥坑排泥相结合。

②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池理论,在平流沉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淀池型,它的主要优点

是沉淀效率高,因而水池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处理同样水量时其沉淀部分面积仅为平流

沉淀池的1/3。斜管沉淀池的主要缺点是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斜管需定期更换且

造价较高,增加运行费用;排泥机械的布置较困难。由于斜管沉淀池的配水问题,限制了

斜管沉淀池大型化的发展。

本工程原水含藻,由于加药量大,矾花多,但密度低,不易沉降,存在黏附于斜管顶

部易形成一层絮凝渣层堵住斜管的现象,脱落后又带入滤池,增加滤池负荷。

③ 澄清池

澄清池是把絮凝和沉淀两个单元在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与原水中

脱稳颗粒接触碰撞-网捕达到澄清目的。

脉冲澄清池:脉冲澄清池属于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它的特点是通过脉冲发生器将进入

水池中的原水以脉动形式进入池底配水系统,造成悬浮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收缩和膨胀,

使微絮凝颗粒与活性泥渣进行充分作用,脉冲式配水还可以使悬浮层的浓度分布在全池内

趋于均匀并防止颗粒在池底沉淀。脉冲澄清池自从70年代在国内采用以来,得到了一定的

应用。但由于该池型对水量、水质及水温较敏感,悬浮泥渣层又无法观察到,操作管理不

易掌握,并且积泥严重,排泥相当困难。而且脉冲澄清池分离区上升流速不宜过大,一般

均在1mm/s以下,处理效率较低。池型不宜做大也是另一主要缺点。

机械搅拌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将池中聚积的泥渣回流到反应池与原水混和,增

加颗粒浓度,加强颗粒絮凝,形成形体大、密度高的矾花,到分离区澄清,从而达到高浓

度泥水较快分离和分离彻底的效果。因此,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优点是:反应、分离一体化、

产水能力高,处理效果好,适应能力强,抗冲击负荷大。尤其在分离区增设斜管,出水水

质和产水量更可进一步提高。它的缺点是结构太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由于回流泥渣浓度

较低,回流水量很大,最大的困难是排泥量很难控制,经常会因过量排泥,造成絮凝效果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差,影响出水水质。

高密度沉淀池:高效沉淀工艺有多种形式。传统的斜板(斜管)沉淀池等由于其出水

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耐冲击能力弱等因素,而不被大中型水厂接受。以法国degremont

的高效沉淀池(Densadeg)和法国OTVActiflo为代表的新型高密度沉淀池为沉淀(澄清)

带来了新的选择。

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g)是由法国degremont公司开发研究出的第三代新型沉淀池,

在国外已多有应用,国内也有若干水厂建成运行。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g)由混合絮凝

部分、预沉淀浓缩部分、斜管沉淀部分组成。

本工程用地情况均满足以上几种沉淀池池型布置,从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角度,推

荐采用平流沉淀池,同时为隔离光照,减少藻类滋生,降低前加氯消耗,建议沉淀池采用

加盖处理。

3.3.7 净水工艺选择

通过对临海水源水库水质、类似水源水厂运行情况分析,本工程可选择的净水工艺主

要有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混合絮凝平流沉淀+砂滤

方案二:预臭氧+混合絮凝平流沉淀+浸没式超滤

表3.3.7-1

净水工艺方案比较

建设项目

方案一(滤池)

方案二(膜池)

核心净水工艺

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滤

预臭氧+机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浸没

式超滤膜池

沉淀池参数

相同

相同

膜池/滤池设计

参数

1、滤池设计滤速7.8m/h;

2

池设1座,每座8格,过滤面积

70

m

2;

3、滤池采用重力产水,设计过滤水头

2.7m

1、设计膜通量30L/m2﹒h,强制膜通量42L/m2

﹒h。

2

1

8格,单格膜池尺寸7.25×5.10m,

3

6

.9

7

m2

3、超滤膜池及辅助车间总尺寸:

39.45m×31.10m,设计跨膜压差取

4.95m,计算能耗压差取5m;

清水池

相同

相同

污泥处理

排水池、排泥池、浓缩池、平衡池、

脱水机房做法同方案一

中和池1座,容积800m3;

排水池、排泥池、浓缩池、平衡池、脱水机房

做法同方案二

工艺流程标高

沉淀池水位21.85m,清水池底标高

13.00m

沉淀池水位22.50m,清水池底标高11.35m

地基处理

清水池底高,填方量多,填方高度高

清水池底低,填方量少,填方高度低;

水厂第一部分

(万元)

16166

20485

表3.3.7-2

两方案运行管理费用对比表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分项项目

方案一(滤池)

方案二(膜池)

膜或砂滤耗

材费用

定期清洗,换砂,

运行费用低。

按使用寿命5~8年计,折合0.05~0.08元/m3水(按平均日产

水量43.75万m3/d)。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都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

药剂污泥成

加药、加氯、加

PAM三种年药剂

费:938万元。

较滤池可降低加药量,减少污泥量。加药、加氯、加PAM量减半,上

述三种年药剂费:469万元。污泥处理减少约40万元。恢复性化学洗

和维护性化学洗药剂费:182万元。共降低成本约0.02元/吨水。

运行水头差

滤池进出水头损

失2.7m。

设计产水高差约4.95m。每年电费差约14万。

通过对超滤膜方案和V型滤池方案设计参数、工程费用、运行管理、运行成本、对原

水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出水水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来看,江南水厂净水工艺

推荐采用超滤膜方案。

推荐净水工艺流程如下图3.3.7-1所示。

图3.3.7-1

推荐工艺净水工艺流程

3.3.8 药剂投加方案

本项目江南水厂药剂投加系统的选择,拟参考东城水厂加药系统的组成及配置,并在

此基础上增加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以应对突发水质污染。除此之外,对各药剂的投加量

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投加方案如下:

1)混凝剂投加系统

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液态,含Al2O3为10%),平均投加量为15mg/L,最大投加量

为30mg/L(以商品原液计),投加浓度按Al2O3剂量,为2%。投加点位于沉淀池前的混合

池。

2)次氯酸钠投加系统

共设有3处次氯酸钠投加点,加注量(有效氯)分别为: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① 前加氯:前加氯设置1个投加点,位于近期原水进水支管上,远期预留1个投加点。

最大投加量1.0mg/L。

② 后加氯:后加氯设置3个投加点,位于清水池进水管上。最大投加量2.0mg/L。远期

不增加投加点。

③ 送水泵房后补氯点:在送水泵房吸水井前设置后补氯点,设计最大投加量1.0mg/L,

设2个投加点。全厂设计最大加氯量4mg/L,平均加氯量2mg/L。

3)石灰投加系统

投加点1个,位于原水总管上,投加石灰乳,调配浓度为5%。石灰乳的平均投加量均

为5mg/L,最大投加量均为10mg/L。

4)高锰酸盐投加系统

高锰酸盐投加最大加注量2.0mg/L,加注浓度2%,加注点1个,加注于进厂原水管。

5)粉炭投加系统

粉炭为应急投加,最大加注量30mg/L,设1个投加点,位于原水管上,远期不再增加

投加点。

3.4 工程分析

3.4.1 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根据工程的功能、特性,结合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及

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识别,详见表3.4.1-1所示。

表3.4.1-1

工程环境影响要素

影响要素

工程内容

自然要素

生态要素

环境

风险

地表

水环

地下

水环

大气

环境

声环

土壤

环境

水文

情势

水资

源分

环境

地质

*生

生态

水生

生态

水土

流失

原水隧洞

(TBM)

+oo# +oo# +oo# +oo# +oo#

/

/

+oo# +oo# +oo# +oo#

+o#

土建阶段 +oo#

/

+oo# +oo# +oo#

/

/

+oo# +oo# +oo# +oo#

/

设备安装

/

/

/

+o#

/

/

/

/

/

/

/

/

原水隧洞 ++o#

/

/

/

/

++o# ++o#

/

/

/

/

/

净水厂

++o#

/

/

++oo

#

/

/

/

/

/

/

/

++o#

污泥浓缩 ++oo

#

/

++oo

#

/

/

/

/

/

/

/

/

/

[注]:各字母符号的表征意义如下

① ++表示长期影响,+表示短期影响;

② oo表示直接影响,o表示间接影响;

③ ##表示累积影响,#表示非累积影响。

从表4.1.10-1可看出,施工期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建设过程产生的废气、污废水、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施工噪声与固废,这些不利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在加强环境管理和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

后,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和减少影响。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则是长期存在的,最主要的是对

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4.2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工程施工规划和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废渣、粉尘及

各种施工建设活动等,将对周围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产生

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施工工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详见表3.4.2-1。

表3.4.2-1

施工工区布置主要影响因素及源强分布

序号

施工工

区名称

与环境敏感区关系

影响因素

源强

单位

排放量

水源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

1

原水隧洞

进口段

接方溪水库

预留供水口

狮子山水库

水源保护区

原水隧洞地

下穿越

施工区相距

水源保护区

≥1.7km且不

在其集雨范

围内

(略) 狮子山

水库水源涵养

生态保护红线

、 (略) 括苍

山公益林水土

保持生态保护

红线

施工区相距生

态保护红线≥

1.7km且不在其

集雨范围内

基坑(管沟)排水

m3/d

5

2

江南水厂

(原水隧洞出

口/TBM盾构

进口)

基坑排水

m3/d

30

隧洞排水

m3/d

100

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m3/d

6

生活污水

m3/d

10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

dB(A) 70~100

TBM始发段爆破噪声

dB(A)

101

土石弃渣(开挖洞渣)

万m3

13.19

食堂油烟

kg/d

0.15

生活垃圾

kg/d

130

3

下穿台金高速

顶管施工

定向钻施工

不涉及/不影

不涉及/不影响

基坑排水

m3/d

10

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m3/d

4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

dB(A) 70~100

土石弃渣(钻渣)

万m3

0.04

1)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章节可

知,本项目所需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据调查,拟建工程区附近有多家商品砼加工生产企

业,距离工程区约5~15km,产品质量和产量能满足施工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不涉及砂石料加工与混凝土拌和生产废水,仅涉及施工车辆

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隧洞排水、基坑排水、生活污水等,其主要污染因子为SS和石油类,

且主要分布在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施工区。

① 基坑排水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7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章节可

知,拟建净水厂工程中沉淀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反冲洗泵房、浓缩池、平衡池等建筑

物均要涉及到基坑开挖,开挖深度3.00m~5.00m。基础开挖深度范围内底板及边坡土层均

为含砾砂粉质粘土或含砾砂粉质粘土夹碎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隧

洞入口钢管段0.2km(管径DN1600)拟采用开挖埋管法施工工艺。

根据有关工程资料,基坑排水SS浓度约1500mg/L。类比同类工程,施工期基坑排水强

度约为5m3/d~50m3/d,经估算,基坑的SS排放强度为7.5kg/d~75kg/d。

② 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自卸汽车、机械设备的维修冲洗废水中主要含有固体悬浮物(SS)、泥沙和石油类,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此类污水中含有的石油类浓度平均约20mg/L。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

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

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章节,本工程需定期清洗的主要施

工机械设备约80台(辆),按每天清洗50台(辆)施工机械设备,平均每台机械设备废水

产生量200L/d估算,预计废水产生量约10m3/d,其中石油类产生量约0.2kg/d,预计本工程

含油废水产生总量约9600m3,石油类含量约192kg。

③ 隧洞排水

隧洞施工废水:主要为隧洞穿越不良地质单元时产生的涌水、洞内施工机械维护产生

的废水、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是SS、石油类和pH。隧洞施工废水主

要和施工强度和沿线地质情况有关,水量较难估算,产生情况详细分析如下:

A. 隧洞涌水

隧洞施工在穿越山体过程中存在断层、暗河等不良地质单元的可能,此时围岩孔隙中

的地下水(孔隙水水源、裂隙水水源、岩溶水水源)、地表水水源,在压力作用下涌出,

称为涌水。量大、势猛,突发的涌水称为突水。

隧洞涌水量与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由于本工程隧洞沿线地质条

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该水量难以定量估算,且水量随时间会有衰减。考虑输水隧洞沿

线的地质条件,绝大部分的地下水为裂隙含水,且与其他水体的联系较弱,施工初期涌水

量较大时,将表现为突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涌水量不断衰减,最后仅为滴水或渗水。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

司,2021年7月)可知,原水隧洞洞身穿过的山体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沿轴线地表未见有

泥石流、滑坡和大型崩塌体等不良地质现象。洞身上覆岩体分布厚度较大,其中桩号

1+600~4+300上覆岩体厚度600m~800m,属深埋隧洞;桩号8+450~10+500隧洞穿越瑞相

寺、桃树坑、石树坑三条溪沟,其上覆岩体最小厚度分别为70m、29.4m、82.7m;隧洞其

余地段上覆岩体厚度大于150m。隧洞通过的地层岩性以岩性为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或晶

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

J3x1)或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J3c2)

为主,部分为流纹岩或流纹斑岩(

λπK1),岩石强度较高,自承载能力较高,围岩属稳定~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基本稳定。其次局部洞段岩性为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

J3c1)和凝灰

质粉砂岩、沉凝灰岩薄夹层(

J3x1),岩石强度较低,根据地质测绘推测上述夹层倾角大

多为∠20°~30°,其强度和岩层倾角对围岩稳定不利,围岩属稳定性差。

受温州~镇海之温家岙大断裂带的影响,通过引水隧洞的区域性断裂有F5、F6、F1、

F10、F8,断裂多为压性断裂,走向北东向,与洞轴线交角一般为62°~79°。断裂带内往往

由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和挤压片岩组成,并伴有硅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现象和岩脉

充填。

断裂F10通过狮子山水库,但F10断裂为压性断裂,透水性较差,隧洞轴线与水库库底

距离约500m,该水库建于1957年,历时较长,库底淤积较厚,预测断裂F10连通性差,掘

进时不会出现突水情况,即便出现少量漏水,也可采用灌注水泥浆液进行堵漏。

断裂F8从桃树坑溪沟右侧通过,桃树坑溪沟底距隧洞29.4m,钻探资料表明岩石质量

指标RQD为16%~74%,透水率为2.50Lu~5.18Lu。可见该部位岩体破碎,完整性差,但

透水性较小。

根据地质测绘,隧洞除上述断裂分布外,还会遇到规模较小的断层和节理密集带,对

围岩稳定性不利,也容易富集地下水,不利于隧洞施工。建议施工时及时做好止、排水工

作,必要时采取超前支护、衬砌等工程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及其影响范围内无压覆经地质勘查探明储量或估算(预测)资

源量的重要矿产资源,工程建设及项目建成后不会构成对重要矿产资源的压覆。因此初步

判断本工程隧洞施工涌水水质良好。

b. 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

隧洞开挖后需要及时进行支护作业,稳定围岩,防止塌方、掉块等事故。在开挖山体

涌水、渗水现象严重时,还需进行注浆堵水作业。喷射混凝土是常用的岩面支护作业原料,

注浆材料通常为水泥水玻璃溶液。在作业过程中,水泥砂浆、注浆的流失产生的废水表现

为pH值异常,碱度升高。喷射混凝土及注浆液中往往还含有一定量的减水剂、凝固剂等化

学物质,这些添加剂通常为高分子有机合成物,随废水排放也会造成一定污染。

鉴于隧洞排水主要以涌水为主,具有持久性和衰减性,水质较好。而施工机械维修废

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水量较小,呈间歇性,主要污染物是固体悬浮物(SS)、COD和

石油类。为减少隧洞排水的废水处理工程量,建议采取清污分流措施对隧洞排水进行分类

处理,水质良好的隧洞涌水经简单处理后,可作为清洁水源排入附近地表水体,机械含油

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则通过混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

④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日常的盥洗、卫生废水,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机污染物,

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NH3-N等。生活污水量根据施工人数按每人每天用水110L、

产污系数0.9估算,污水水质为COD Cr350mg/L,BOD5200mg/L,NH3-N35mg/L,施工期平

均出工人数100人,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0m3/d,COD Cr产生量约为3.465kg/d,BOD5产

生量约为1.980kg/d,NH3-N产生量约为0.347kg/d。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废气、粉尘

施工期的废气来源主要有: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作业面开挖、填筑、隧洞开挖料

装卸产生的粉尘、施工营地厨房油烟与场内外交通道路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

扬尘等。它们对周围大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施工所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施工强度、工区

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以上污染源分别发生在施工区、生活区周围及交通道路两侧。

食堂油烟是食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主要含有油质、有机质及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日常生活人均消耗动植物油约0.05kg/d,则食堂油脂消耗量约为

4.92kg/d(劳动力平均人数100人),油烟排放量按使用量的3%计,则食堂油烟产生强度约

0.15 kg/d,厨房油烟利用过滤净化设备处理后经竖井排放至屋顶高空。

3)噪声、振动

噪声污染主要集中在出厂管道沿线及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周边区域,工程施

工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挖掘机、推土机、泥浆泵、水泵、柴油发电机及辅助企业加工生产

等,这些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级一般在70dB(A)~100dB(A)之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

大,噪声声级逐渐衰减。

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根

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 2034-2013)中的相关资料,本工程主要施

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强见表3.4.2-2。

表3.4.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强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平均声压级dB(A)

测量距离(m)

隧洞开挖

TBM掘进机、盾构机

80

5

常规土石方

挖掘机

84

5

推土机

85

5

装载机

92

5

回旋式钻机

82

5

振动碾

93

5

混凝土施工

砼泵

90

5

砼喷射机

83

5

运输

自卸汽车

82

5

载重汽车

84

5

其它

空压机

90

5

水泵

70

5

变压器

73

5

柴油发电机

77

5

TBM隧洞始发段需要采用爆破施工,关于爆破时产生的噪声,主要与爆破方法和炸药

当量有关,根据有关资料,爆破时距爆破源50m处,瞬间声压级高达101dB(A),瞬间的声

功率级为143dB(A)。爆破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还会产生冲击波、振动等,对附近的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人、畜、建筑物可产生较大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还需要大量的外来物资,包括水泥、钢筋、钢材等,运输量大,将使对

外交通道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运输车辆大多为载重汽车,其产生的交通噪声对道

路沿线周围的声环境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冲洗油污与工程弃(余)

方。

本项目平均出工人数约为100人/d,生活垃圾以1.0kg/人·d计,计算可知施工生活区平

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00kg。生活垃圾处置不当会污染临近水体及周围土壤、植被、

景观等生态系统;污染附近河道及地下水;滋生蚊蝇,细菌大量繁殖;产生视觉污染,影

响景观;产生恶臭、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沼气等。应建立临时垃圾站,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

投放和收集,及时由城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防止垃圾腐败,产生二次污染。

食堂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餐厨垃圾与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泔水油,餐厨垃圾按人均

0.3kg/d计,产生强度约为30kg/d(劳动力平均人数100人),需要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泔水油类比同类项目,按食用油消耗量的10%计,产生强度约为3kg/d,收集后由有相关资

质的单位收运处理。

汽车、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产生的表层浮油属于危废,在《国家

危险废物名录》中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中的900-214-08和900-210-08,虽然

产生量较少,且分散于每个施工区,若直接焚烧或随意排放废机油,油中含的重金属,硫

磷氮化合物,石油类饱和烃,会污染土壤和水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水生动植物食

物链。选址及贮存方式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其修改

单的要求,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上门回收。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项目余方13.53万m3,其中剩余表土0.30万m3堆置

在表土堆场进行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绿化覆土,石方13.19万m (略) 交投集团统

一处理,钻渣0.04万m3经沉淀池沉淀、干化后,就地摊平填埋处。

5)生态环境

本项目总占地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6.95hm2,临时占地4.93hm2。占地类型主要为

耕地7.92hm2、林地0.79hm2、住宅用地0.10hm2、交通运输用地2.73hm2、其他土地0.13hm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7hm2。

工程占地对当地土地利用、农林业生产等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建设对工程区的生态环

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建设期各建筑物开挖形成裸露面及利用后的土石弃渣对

*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施工废水的排放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6)水土保持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项目土石开挖方共计31.03万m3,其中表土1.74万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m3,土石方15.26万m3,石方13.93万m3,钻渣0.04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填方总量

17.55万m3,其中土石方15.26万m3,中粗砂垫层0.22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石方0.57

万m3,表土1.44万m3;开挖自身利用量17.50万m3,其中表土1.44万m3,土石方15.26万m3,

石方0.57万m3,中粗砂垫层0.17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借方0.05万m3,均为中粗砂垫

层, (略) 江南街道小溪村奇龙岙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料场商购;余方13.53

万m3,其中剩余表土0.30万m3堆置在表土堆场进行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绿化覆土,石

方13.19万m (略) 交投集团统一处理,钻渣0.04万m3经沉淀池沉淀、干化后,就地摊

平填埋处。

3.4.3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建成运行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对水文情势、水资源量的影响

主要是方溪水库工程的建设运行对下游方溪河道的影响,方溪水库建成后,增加了白

水洋、括苍和永丰三镇的城镇供水,增加了下游灌溉供水量,提高了灌溉供水保证率,对

(略)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水库将下泄0.34m3/s流量进入下游河道,保证下

游河道的环境生态用水。

2)引水对水质的影响

工程本身无污染因素,不改变当地的污染源强,但工程在改变水文情势的同时,也会

对水环境容量产生影响,进而会对地表水质产生影响。

受水区供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污水量增加,可能会对受水区附近及其下游水环境产生

影响。

3)外环境对引水水质的影响

输水管线经过林地和园地,管线混凝土衬砌抗渗等级为W4,防渗性能一般,施肥撒药

流失引起外环境地下水水质变化可能会对引水水质产生影响。

4)生态、景观环境

工程建成后将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与水环境,会对水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工程占用少量林地、耕地、绿地,工程输水线路均位于地下,工程建成后对*地生态

环境影响较小。

3.4.4 储运等其他过程污染因素识别

项目日常营运过程中储运等其他方面的污染因素识别见表3.4.2-3。

表3.4.2-3

项目储运等其他过程中污染因素识别汇总

环节

类别

污染源

主要污染因子

装卸储存

废气

污泥浓缩、贮存

臭气浓度

废水

企业用水、排水均采用管道输送、排放,因此无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废水污染源产生

固废

次氯酸钠装卸、储存、运输过程泄漏

次氯酸钠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4.5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方面减缓项目生产过程中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详见表3.4.4-2。

表3.4.4-2

拟采用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序号

类别

措施内容

目的

1

源头

控制

定期监测原水水质

避免原水水质超标引起净水厂

净化负荷

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避免氯气泄漏等

2

过程

控制

污泥应及时压滤,污泥脱水后及时清运,在厂区

内存放不能超过一天

减小恶臭气体产生

次氯酸钠溶液采用储罐储存,由PLC自动化控制

泵入水净化系统

减少次氯酸钠光解产生氯气等

3

末端

治理

污泥贮存堆放点堆放点建成能遮阳挡雨的半封

闭式堆放点;各除臭设施定期检修,生物过滤池

填料定期更换等

减小恶臭气体产生

4

回收

利用

物化污泥定期外运水泥协同处置

实现固废资源化

3.4.6 与影响因素关联的原辅料清单

江南水厂净水工艺消耗的主要原辅材料详见表3.4.4-3。主要原辅材料的物化性质详见

表3.4.4-4。

表3.4.4-3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

序号

名称

备注

1

聚合氯化铝

采用液体聚合氯化铝商品液,最大设计投加量30mg/L,平均15mg/L,投

加浓度为2%,在室外设地下式储液池一座,分2格,有效容积按平均投加

量15天储存量计,每格设有进料口

2

次氯酸钠溶液

加氯采用次氯酸钠,前加氯量最大1.0mg/L,设置在原水总管上,近期共1

个点。后加氯量最大2.0mg/l。后加氯加至清水池进水管上,共3点。后补

氯最大1.0mg/L,设置于吸水井进水管上,共2个点。设计最大加氯量4mg/L,

平均加氯量2mg/L。加氯储量按平均投加量储存10天设计(次氯酸钠)。

3

石灰

调节pH值前投加采用石灰乳,最大投加量10mg/L,平均投加量5mg/L,湿

式投加浓度5%,投加点设在原水总管,共1点。石灰储量按平均投加量10

天储存量计。

4

粉末活性炭

粉末活性炭主要在突发水质污染时投加,投加量20~30mg/l,投加浓度5%,

采用成套自动投加设备,投加点设置在沉淀池前进水管上。

5

高锰酸盐

水厂原水进水管上设高锰酸盐投加点1套,新建高锰酸盐投加间,高锰酸

盐氧化剂仅应急投加,投加量2mg/L,加注浓度为2%。高锰酸盐投加点

设置在进水总管上。

表3.4.4-4

主要原辅材料物化性质

序号

材料名称

物化性质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

聚合氯化

2

次氯酸钠

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是次氯酸钠的溶解液,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有非常刺鼻的

气味,极不稳定,是化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用品。次氯酸钠溶液适用于消毒、杀

菌及水处理,也有仅适用于一般工业用的产品。

3.4.7 理化性质、毒理特征

根据对项目消耗的原辅材料等调查,有关理化性质分析详见表3.4.7-1,特征物质的来

源、转移途径及去向详见表3.4.7-2。

表3.4.7-1

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

次氯酸钠

基本

信息

中文名:次氯酸钠

英文名:Antiformi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UN编号:1791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溶解性:溶于水

理化

特性

熔点(℃):-6

沸点(℃):102.2

/

/

相对密度(水=1):1.10

/

/

危险

特性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

出的氯气有可能引起中毒。

表3.4.7-2

特征物质来源、转移途径及去向

名称

来源

转移途径

去向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溶液

进入水体,消毒作用

自来水

3.4.8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环境风险主要考虑风险事故对外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就其发散成因可分为三类:火

灾、爆炸和泄露,而火灾和爆炸事故本身属于安全事故范畴,火灾和爆炸的此生、伴生污

染物如燃烧产物和消防废水则构成了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环境风险;有毒物质的泄露事故属

于环境风险的范畴。

1)物料的危害、有害因素分析

水厂消毒工艺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品为消毒剂次氯酸钠,储罐贮存于加药间,存在储

罐泄漏风险。当发生停水、停电等紧急故或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危险化学品外

泄进而引发风险事故;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管道、阀门、法兰、垫片不合格,也会引发次

氯酸钠溶液泄漏,造成风险事故。在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工作人员严重偏离安全操作

流程,亦会引发风险事故。若次氯酸钠溶液泄漏,在光照下会发生分解,生成含氯气的油

雾和腐蚀性气体。浓度大于10%时是一种强氧化剂,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猛烈反应,造

成着火或爆炸等风险。此外次氯酸钠有至敏作用,释放出的游离氯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2)储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物料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① 物料运输过程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主要物料均采用槽(罐)车或桶装运输送入厂内,如未能委托有危化品运输资

质的单位进行运输或运输人员没有驾驶证、押运证等均有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事故,甚至引

发泄露、腐蚀、人员灼伤等。另因厂区的平面布置、厂内道路的设计、交通标志和安全标

志的设置、照明的质量、绿化的规划、厂房内行驶通道、车辆的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均可

能引发厂内运输的车辆伤害事故。

② 物料装卸过程危险性分析

在物料装卸过程中,如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或管理失误等原因,导致容器与容器之间的

撞击、摩擦,极有可能引发容器、阀门等泄露,导致物料外泄。违反装卸规定,槽车装载

过量,安全附件失灵,造成易燃物料大量泄漏,会导致人员中毒和化学灼伤事故。

③ 物料储存过程危险性分析

次氯酸钠溶液贮存,主要危险为物料泄漏引发的人员化学灼伤、中毒窒息事故。

可能造成物料泄漏的常见原因有:储存设施(容器)等的设计、制造、使用、管理、

维护不到位,储存管理欠缺,储槽安全附件如液位计、压力计、安全阀等失灵,有可能造

成物料泄漏,也有可能因超压引起容器或管道的泄漏、爆裂,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泄漏,

会造成中毒、化学灼伤事故。

3)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江南水厂净水流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且具有易燃性和轻度危害性。本项目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详见表3.4.8-1。

表3.4.8-1

工程生产设施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危险目标

事故类型

事故引发可能原因

加药间

急性和慢

性中毒

1.卸液作业时泡、冒、滴、漏溶剂大量挥发、作业人员未佩戴或未正确佩戴劳

动保护用品而导致急性和慢性中毒。

2.生产车间敞口作业或溶剂冒、滴、漏大量挥发、通风不良作业人员未佩戴或

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而导致急性和慢性中毒。

3.作业人员违规操作使毒性物资吸、溅人体或误入口中作业人员未佩戴或未正

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而导致急性和慢性中毒。

加药间

泄漏

1.遇到明火(含电气)或者高热产生燃烧,在无法控制时候产生泄漏

2.包装不密,遇到明火或者高热引起爆炸、泄漏

3.仓库内成品与氧化剂混放引起燃烧、泄漏

4.装卸时候装卸工具摩擦产生火花引燃装卸物或者产品引起燃伤

5.装卸车辆故障或尾气引起泄漏

6.仓库通风不良或成品半成品冒、滴、漏未及时处理溶剂大量挥发作业人员未

佩戴或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而导致急性和慢性中毒。

7.装卸车时候操作人员未带防护引起夹手、跌落,工具碰伤等伤害。

3.5 污染源强核算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5.1 废气污染源强核算

1)污泥浓缩臭气

本项目不涉及生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及浓缩污泥中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发酵产生

恶臭,恶臭气体会影响人的感官,污染空气环境。臭气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设施和污泥压

缩处理工序等,废气排放方式均为无组织形式排放,排放去向均为环境空气。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本项目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预期臭气浓度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

标准》(GB 14554-93)中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二级“新扩改建”限值。环评建议实际

生产过程中污泥间独立密闭,定期清理。

2)食堂油烟

食堂油烟是食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主要含有油质、有机质及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日常生活人均消耗动植物油约0.05kg/d,则食堂油脂消耗量约为

2.5kg/d(就餐人数50人),油烟排放量按使用量的3%计,则食堂油烟产生强度约0.075kg/d。

主体工程设计时针对厨房设置有机械排油烟系统,油烟经过过滤效率为DOP90%的静电油

烟过滤器过滤后高空排放,同时设置有排油烟量80%的补风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轴流风机

20000m3/h,600Pa,11kW,380V-3-50Hz;6000m3/h,320Pa,4kW,380V-3-50Hz)、

油烟净化器(

20000m3/h)。

本项目江南水厂厂区四周场地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只要做好食堂油烟的处理工

作,即可将食堂油烟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5.2 废水污染源强核算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江南水厂生产

废水主要来自沉淀池排泥水和超滤膜冲洗废水。

① 淀池排泥水

本项目新建10万m3/d沉淀池一座,分2格。沉淀池采用刮泥机配合污泥斗排泥,每格设

2台刮泥机,24个泥斗,每格沉淀池约4h排泥一次。远期增设相同规模沉淀池一座。

一期排泥水量约1188m3/d,计算排泥浓度约0.5%。远期排泥水总量约2376m3/d。

② 超滤膜冲洗废水

本项目新建10万m3/d的超滤膜池,共8格,每格体积约140m3,每格过滤面积约为

19600m2,反冲洗强度为75L/m2/h,气冲时间1min,气水反冲时间90s,降水排水进水时间

756s(降水3min+排水3min+补水5min+抽真空0.6min+阀门启闭1min),每格膜池反冲洗周

期为2小时,则每格每天冲洗10次,每4小时排水1次,每天排放12次,其中2次排空,10次

排放1/4膜池体积。

一期反冲洗废水量约5040m3/d,远期反冲洗废水量约10800m3/d。

③ 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自来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废水收集、调节、浓缩、浓缩污泥储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存和污泥脱水等工序。不同的条件下,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必须根据生产废水的性质和

现场条件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全面分析判断后,作出合理的选择。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沉淀池排泥水、超滤膜池反冲洗水,两种生产废水的含固

率差别较大。沉淀池排泥水的含固率一般较高,在进行一定时间的浓缩后,可将浓缩污泥

浓度控制在3%左右,而超滤膜反冲洗水平均浓度较低。

本项目拟选用处理工艺:沉淀池排泥水经排泥池收集后进行浓缩处理,上清液至排水

池;超滤膜反冲洗水进入排水池,排水池底部安装刮泥机,刮泥机刮的底泥进入排泥池,

排水池上清液回用至沉淀池前。污泥脱水方式选择机械脱水(板框压滤机)。

图3.5.2-1

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3.5.3 噪声污染源强核算

项目生产过程噪声主要来自水泵房水泵、风机等。根据同类型水厂设备噪声情况类比

调查,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设备噪声如表3.5.3-1所示。

表3.5.3-1

主要设备噪声压级

名称

空间位置

发声持

续时间

声级

dB(A)

监测位置

所在建

筑结构

室内或

室外

所在构筑

相对地

面高度

1

潜水轴流

3套

室内

超滤膜车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2

反冲洗水

2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3

药洗循环

2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4

潜水排污

3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5

空气压缩

2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6

罗茨鼓

风机

2套

室内

超滤膜辅

助车间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7

化工离

心泵

18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8

耐腐蚀液

下泵机

3套

室内

综合加药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9

隔膜计量

3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钢混结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8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源1m处

10

溶液池搅

拌机

3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1

进料循环

2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2

机械隔膜

量泵

8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3

潜水排污

1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4

排水泵

4套

室内

排泥池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5

潜水搅拌

4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6

排水泵

6套

室内

回收池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7

排泥泵

4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18

往复式池

底刮泥机

2套

室内

0m

24h

82-85

距离噪声

源1m处

钢混结

3.5.4 固废污染源强核算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江南水厂生产

废水主要来自沉淀池排泥水和超滤膜冲洗废水。

确定干泥量的计算公式采用《室外给水设计标准》中提出的给水厂排泥水干泥量总量

计算公式,即:

S = (K1C0 + K2D)′Q′10-6

式中:C0为原水浊度设计取值(NTU);K1为原水浊度单位NTU与悬浮物SS单位mg/L

的换算系数,应经过实测确定;D 为药剂投加量(mg/L);K2 为药剂转化成泥量的系数;

Q为原水流量(m3/d); S 为干泥量(

t/d)。

水厂近期规模10万m3/d,并考虑6%的水厂自用水。根据上述的统计分析,采用以下公

式计算所得水厂近期设计干泥量为:

( )

( )

t d

S K C K D Q

4.11

2.0 17.1 1.53 30 10% 10 10 1.06 10

10

4 6

1 0 2 6

=

= ′ + ′ ′ ′ ′ ′ ′

= + ′ ′

-

-

远期水量为近期一倍,远期设计干泥量为:8.22t/d;

在超过设计浊度的高浊度期间,超量排泥水首先通过挖掘排泥水处理系统潜力(包括

延长运行时间和启动备用设备)进行处理,也可通过调节构筑物的调蓄储存,尽可能减少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9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超量排泥水的排放。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16年本)》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定本项目浓

缩污泥(主要成分为SS、碎屑)并不属于危险废物,属于一般固废。

3.5.5 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源强汇总

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源强汇总见表3.5.5-1。

表3.5.5-1

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源强汇总

时段

影响源

源强及主要污染物

受影响对象

水污

染源

基坑排水

江南水厂(原水隧洞出口/TBM盾构进

口)5m3/d~50m3/d,SS浓度为1500mg/L

江南水厂施工区

隧洞排水

隧洞涌水不定量、TBM施工废水

100m3/d,SS浓度为500~1500mg/L

汽车、机械设备

冲洗废水

10m3/d,SS浓度为3000mg/L、石油类为

20mg/L

生活污水

10m3/d,COD Cr浓度为350mg/L、BOD5

为200mg/L、NH3-N为35mg/L

大气污

染源

燃油机械、车辆

尾气、施工扬尘

TSP、SO2、NO2,无组织排放

施工区、公路沿线、附

近居民点

食堂油烟

0.15kg/d

施工区、附近居民点

噪声污

染源

施工机械、运输

车辆

70dB~100dB(A)

施工区、公路沿线、附

近居民点

TBM始发段爆破

78dB~85dB(A)

施工区、附近居民点

固体废

弃物

弃渣

13.53万m3

周围水环境、大气环

境、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

130kg/d

生态影

响源

施工开挖、施工

占地

原水隧洞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临海

市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

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

护红线),但永久及临时占地均不涉及

生态保护红线,工程占地扰动原地貌

11.88hm2,新增水土流失影响

开挖填筑面及当地农

林业生产

生态环

隧洞穿越、工程

占地

生态保护区水*生境

水环境

引水

设计供水量20m3/d,一期工程10m3/d

方溪河道水质、水环

境、水资源、水文情势

污泥脱水废水

COD Cr、SS

纳入城镇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

5m3/d,COD Cr浓度为350mg/L、BOD5

为200mg/L、NH3-N为35mg/L

大气环

污泥浓缩等处理

臭气浓度

江南水厂管理区周围

大气环境

配套厨房设施

食堂油烟,0.08kg/d

声环境

江南水厂净水设

备噪声

90dB(A)、70dB(A)

江南水厂管理区及厂

界外声环境敏感点

固废

污泥脱水

固化污泥

江南水厂管理区周围

水环境、大气环境

生活垃圾

50kg/d

餐厨垃圾

15kg/d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9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6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6.1 总量控制原则

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对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区域

环境质量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功能的要求。

根据《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环发﹝2014〕197号)文规定,我国主要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

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铬、镉、铅、砷、汞)、沿海地 (略) 总氮和地

方实行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

本项目实施后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3.6.1-1。

表3.6.1-1

项目实施后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

单位:t/a

项目

发生量(t/a)

处理削减量(t/a)

最终达标排放量(t/a)

废气

污泥浓缩臭气

臭气浓度

少量

/

少量

食堂

食堂油烟

0.027

0.018

0.009

废水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废水量

75900

0

75900

COD Cr

19.33

16.29

3.04

NH3-N

0.11

0

0.11

SS

5.05

4.29

0.76

固废

一般固废

1500.15

1500.15

0

生活垃圾

18.25

18.25

0

3.6.2 总量控制指标

结合上述总量控制要求及本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排放的污染因子中纳入总量控

制的指标为COD Cr、氨氮。本项目总量控制建议值见表3.6.1-2。

表3.6.1-1

项目实施后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

单位:t/a

指标

单位

建议值(环境排放量)

废水

COD Cr

t/a

3.04

氨氮

t/a

0.11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略) (略) 东南沿海,行 (略) (略) ,东临东海, (略) 区,西

连仙居县,北毗天台县,东北邻三门县, (略) *域面积2203km2,距离杭州约238km,距

(略) 区36.5km。

本项 (略) (略) ,建设内 (略) 江南街道(章家溪村、 (略) 城区)

与括苍镇(方溪村),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

4.1.2 流域水系

临海中、西部山丘区域溪流众多,东部平原河网纵横交错。自然水系主要属于椒江水

系,小部分属于独流入海的洞港等。椒江水系由永安溪、始丰溪、双港溪、方溪、义城港、

大田港以及直接注入椒江和台州湾的百里大河河网构成;洞港水系包括东部的洞港、桃渚

平原河网等。

(略) 共有河道2831条, (略) 级河道3条(灵江、始丰溪、永安溪)、市级河道1条

(洞港)、县级河道29条、县级以下河道2798条。河道总长度3347km, (略) 级河道104km、

市级河道12km、县级河道386km、县级以下河道2845km。 (略) 已建小(二)型以上水库

89座,包含大型水库1座(牛头山水库)、中型水库2座(溪口水库、童燎水库)、小(一)

型水库16座、小(二)型水库70座;万方以上的山塘241个;池塘3834个。海门潮位站实

测最高潮位5.02m,全年平均潮差4.01m,最大潮差6.30m。

永安溪发源于括苍山脉西部的天堂尖,主流全长144km,流域面积2704km2,其中仙居

县境内长116km,流域面积2310km2,河流自西向东流经仙居全境,在临海西侧三江村附近

汇入始丰溪后注入灵江,经过临海、黄岩、椒江后入东海。

方溪又称车口溪,是椒江上游永安溪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括苍山东麓,河长24km,河

道比降35.0‰,流域面积92.3km2。流域地形地貌以山区为主,中上游山体高程大多在500m

以上,西部分水岭的高程一般在1000m~1300m之间,其中流域最高点括苍山主峰高程为

1382.46m。方溪属山区性河流,河道比降较陡,水流湍急,流域水系发育,上游分东坑与

西坑两条支流,河谷狭窄,地形陡峻,汇合于车口溪后河谷渐渐变宽,在里程、下洋两地

河谷尤为开阔,河流经坝址自南向北于括苍镇注入永安溪。

4.1.3 气候、气象

(略)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

极端最高气温40.2℃(1988年)、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年平均降水量1500~1700mm,

最大年降水量2378.5mm(1990年),最小年降水量1123.6mm(1967年),括苍山、桐峙

山是暴雨中心。年内降雨时间分布不均,有两个明显降水高峰,5月下旬 (略) 梅雨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期,8~ (略) 台风雨期,水灾约占各类自然灾害的4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

6月份为全年相对湿度明显高点,为86%,1月和12月为全年相对湿度明显低点,只有73~

74%。无霜期年平均约241d。日照年平均约1936h,每天平均5.3h,其中7、8月份日照最多,

为245.3~248.6h,占全年的25.5%。多年平均*地蒸发671.5mm,水面蒸发量1007.7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一般低于年平均降水量,但由于7、8月份蒸发量较大,常出现伏旱。≥10℃

的活动积温变化范围2869℃~5370℃。

(略) 农业生产有严重影响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梅汛期暴雨,夏秋

季台风、高温、干旱,秋季低温及冬季强降温。

台风: (略) 的台风一般出现在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平均每年两次,

最多年份有4次。多数情况台风均会造成大面积洪涝和风灾影响,但台风盛期正是伏秋旱

期,因此,遇到风雨小的台风对解除或缓和旱情有利。

梅汛暴雨:一般出现在5月至7月上旬,平均每隔5年一遇。

干旱:以7、8月份伏旱为主,其次为9、10月的秋旱。平均每隔2年半一遇。 (略) 干

旱情况一般东部伏旱重于秋旱,西部则秋旱略重于伏旱,中部较稳定。

寒潮:以3月下旬到4月上旬倒春寒影响较大,每2年一遇,严重倒春寒天气不多,平

均为10年一遇。

此外,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局部地区还可能有遭受冰雹和龙卷风的危害。

本项 (略) 东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

充足,雨量丰沛。工程区西南侧设有括苍山气象站,邻近地区还设有临海气象站。据临海

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最高气温28.0℃(

7月份),月平均最

低气温5.9℃(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0.2℃(**日),极端最低气温-6.9℃(1977

年1月31日),平均水汽压17.6hPa,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02.7mm,多

年平均年蒸发量1237.9mm(蒸发皿直径为20cm),实测最大风速20.0m/s,相应风向WNW;

据括苍山气象站实测多年平均气温10.1℃,月平均最高气温24.6℃(

7月份),月平均最低

气温-4.2℃(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0.9℃(**日),极端最低气温-18.6℃(1957

年2月23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133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1237.9mm(蒸发皿直径为20cm),实测最大风速34.7m/s,相应风向ESE。多年平均最大

风速24.8m/s。

4.1.4 地形、地貌

(略) 地形因受山脉、河流的分割,山地、丘陵、河谷、平原、滩涂、岛屿兼有之。

因受西北部天台山脉和西南部括苍山脉控制,总体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括苍山自西向东成

几行伸展,构成连绵不断大小峰峦。灵江横贯西东,其各大支流纵贯南北,分割群山,串

联中部大小河谷盆地、河谷平原,东流入海。

西南、西北部多山,众峰云集,一般高度在400~800m,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

座。西南括苍山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m, (略) 最高峰,也是浙东第一高峰。西北有大

雷山、赤峰山、羊岩山等主峰均在海拔700~1200m。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山地丘陵为各条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主要溪流的发源地,上游坡陡流急,河谷深切,曲行群山之间,行穿峡谷,形成急流和瀑

布,两岸少有农田。中游坡缓渐宽,呈宽窄不等山间谷地,洪冲积明显,砂砾含量较高。

中部大小河谷及河谷盆地错落于丘陵山地之间,主要河谷有方溪河谷、渭溪河谷、居

溪河谷、尤溪河谷、两头门溪河谷、逆溪河谷;河谷盆地以双港盆地、大石盆地和小芝盆

地较显著。溪流蜿蜒于盆地之间,在永安溪、始丰溪和灵江两岸地段分布大小不等的河谷

平原,主要有大田城郊平原、小海门更楼平原, (略) 主要农田分布地区。

东部为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沟浦纵横、池塘密布,一般海拔为4~8m,

其范围主要为椒江以北桃渚、杜桥、上盘,又称椒北平原, (略) 农业商品性生产较为

集中的地区。大面积的海涂是发展浅海养殖、盐业和扩大耕地潜力所在。

沿海有众多岛屿、明礁,较大岛屿有头门、雀儿岙、田岙、东矶、石坦、小鹅冠等十

多个,为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基地。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取水水源来自方溪水库,而方溪水库坝址及库区位于

椒江上游永安溪支流方溪上。其上游为括苍山脉主峰,方溪水库南面群山环抱,地势由南

向北倾斜,北面括苍镇为冲洪层,地势较低,地面高程一般25.0m左右。

方溪水库坝址位于方溪村上游450m处的方溪上,方溪主流流向自南东向北西,河谷呈

“U”型。坝址区河床高程约45m,宽约160m。两岸山坡不对称,左岸山坡坡度约为41°,右

岸山坡相对较平缓,约为33°。

拟建工程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山高坡陡,岭谷纵横。根据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平面

图反映,西至滴石磨~蜡烛台岩,东至美女照镜~望海尖之间地形为中低山地貌,海拔均

在500m 以上,其中在面长山头、天岗岩一带山峰海拔为1013m~1115m,地貌形态主要特

征以构造作用为主,受长期强烈剥蚀切割作用。其余区域为中低山向丘陵过渡或丘陵地貌,

海拔在200m~500m之间,以中等的构造作用,长期剥蚀切割作用为主;沿灵江两岸分布

有零星孤丘,呈低矮,浑圆,坡度平缓之形状,海拔大多在150m以下,主要特征构造作用

微弱,长期剥蚀切割作用。区内水系发育,植被茂盛,植被以松木、毛竹、權木为主。

拟建项目区的现状地形地貌详见图4.1.4-1。

a)方溪水库下游预留供水管

b)原水隧洞进口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c)原水隧洞出口

d)江南水厂厂址

e)穿越灵江(拖拉管)

f)出厂(供水)管道

图4.1.4-1 拟建项目区现状地形地貌

4.1.5 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条件

(略) 地质构造属“浙闽地盾”,按浙江地层表的地层区划分方案,属华南地层区东南

沿海分区。按《浙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属浙东低山丘陵沿海平原和岛屿滑坡、地面沉

降地质灾害防治区。主要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白垩系砂岩、粉砂岩、

泥岩夹少量火山岩,另有少量燕山期火山岩、第三系火山喷溢的玄武岩和第四系冲洪积、

残坡积、冲海积、海积松散沉积物分布。境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断层以

北东向为主,另有少量北西向断层分布。 (略) 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度值为0.05g。

2)地层岩性

拟建工程区内出露地层有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新统及第四系,其中上侏罗统分布

面积约占测区总面积的66%,下白垩统约占17%。上侏罗统以*相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

夹沉积岩;下白垩统上部为*相酸性火山碎屑岩,下部以河湖相沉积岩为主;上新统为*

相基性熔岩;第四系为海积、冲积相的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砂、砾。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构造分区图,本工程属于华南褶皱系(

Ⅰ2)、浙东南褶皱带(Ⅱ3)、温州~

临海拗陷(Ⅲ8)、黄岩~象山断拗(Ⅳ11)的构造单元。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以及《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

计规范》(NB 35047-2015)的划分标准,本场地所属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引水隧洞穿越地段山体大多厚实,沿线地形起伏变化大,桩号0+600~8+450上覆岩体

厚度大于150m,其中桩号1+600~4+300上覆岩体厚度600m~800m;桩号8+450~10+500

隧洞需穿越瑞相寺、桃树坑、石树坑三条溪沟,其上覆岩体最小厚度分别为70m、29.4m、

82.7m。

引水隧洞沿线山坡覆盖层厚度1m~8m,覆盖层以松散的粉质粘土夹碎石为主,剪切

波速值为(

250~300)m/s,为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特征周期为0.35s;水厂覆盖层厚度10m~30m,覆盖层以含砾砂粉质粘土为主,剪切波速

值为(

300~400)m/s,为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

周期为0.35s;供水管道沿线大部分地段覆盖层厚度大于50m,覆盖层由粉质粘土、淤泥质

粘土、淤泥、砾砂、细砂、砂砾卵石等组成,平均剪切波速值小于250m/s,为Ⅲ类场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65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3)水文地质

① 原水隧洞沿线

工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湿多雨,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工程

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一般受大气降水补给,向

地表水系排泄。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地层中,富水性随含水层性质不同而差异较大。第四系全

新统上部粉质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为微透水性,其富水性差;砂砾石层为中

等透水性,为测区的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较好。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表层全强风

化带和断层破碎带中。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形成层状的基岩裂隙含水层,断层破碎带

则形成脉状含水层。

② 江南水厂

水厂场地地下水按赋存形式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赋存

于Ⅰ层素填土和Ⅱ层含砾砂粉质粘土(Ⅱ1)或含砾砂粉质粘土夹碎石(Ⅱ2)中,补给主要为

大气降水,排泄以径流和蒸发为主。由于场地整体由西向东方向倾斜2°,勘察期间测得地

下水最高高程为21.80m,最低高程为9.60m,该区域年水位动态变化幅度约2.0m。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近山麓两侧的山体和场地深部的破碎基岩中,补给来源可以是

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也可以山坡面流补给,多排泄于低凹冲沟,或以山泉排出。其水量及

渗透性均与岩体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有关。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或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建筑物场地周围无污染源存在,场地土由于长期受大气降水的淋滤和地下水浸泡,根

据工程经验判别其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

蚀性。

4)矿产资源

(略) 矿产资源总体特征:建筑用凝灰岩(普通建筑石料)矿产较丰富,其它金属、

非金属矿产相对贫缺。

(略) 已知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地22处,其中金属矿产地9处,这些矿产地工作研

究程度较低,矿床规模也多为矿点。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建设项目用地范围

及其影响范围内无压覆经地质勘查探明储量或估算(预测)资源量的重要矿产资源。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

司,2021年7月)可知,从岩性条件来看,本引水隧洞岩性多数为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

灰岩属酸性火山碎屑岩,部分为流纹岩,为酸性岩浆岩,具有含放射性物质的可能性。据

调查,隧洞沿线周边居民未反映有各类癌症及白血病等地方性放射性病出现,隧洞沿线周

边亦无核素矿体分布。因此,初步分析引水工程存在放射性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4.1.6 土壤条件

(略) 境内土壤有黄壤、红壤、紫色土、粗骨土、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7个土类,

包括16个亚类,39个土属,74个土种。红壤土类,分布于海拔600~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

面积1329.48km2,占土壤总面积的60.3%;黄壤土类,主要分布于室内较高的山地上,一般

海拔600~800m以上,面积68.01km2,占土壤总面积的3.1%;紫色土类,面积14.94km2,

占土壤总面积的0.7%;粗骨土类,面积137.08km2,占土壤总面积的6.2%;潮土类,分布

于河谷和滨海平原,总面积87.41km2,占土壤总面积的4.0%;滨海盐土类,分布于滨海平

原外侧,总面积153.34km2,占土壤总面积的7.0%;水稻土类,主要分布在大田城郊平原、

杜桃滨海平原、灵江两岸,总面积412.74km2,占土壤总面积的18.7%。

山地、丘陵土壤表层厚度较浅薄,表层厚度小于10cm的占75.3%。整体土体厚度差异

较大,一般南坡土体厚、北坡薄,土体厚度小于30cm占16%、30~60cm占34.5%、大于80cm

占49.5%。山地红壤、黄壤的质地,表层土壤大于1mm砾石含量平均12.77%,重石质土,

土壤质地以中壤至重壤土为主,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17.39~71.89%,土壤砂粒多、粘粒少,

平均砂/粘比4.51。山地土壤养分状况总体为富钾、缺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中等。

潮土类土壤质地为轻壤至轻粘土,砂/粘比0.41~7.86。pH值4.8~8.1,有机质平均含

量1.66%,速效磷平均含量17.1ppm,速效钾平均含量210ppm。

盐土养分总体钾多,有机质、全氮含量中等偏低,磷素有效度低。pH值8.1~8.6,碳

酸钙含量2.4%左右,有机质平均含量1.05%。

水稻土质地从轻壤到轻粘不等、差异较大。水稻土耕作层平均容重1.10g/cm3,平均总

孔隙度58.64%。耕作层厚度较浅,平均厚度12.9cm,其中厚度不足11cm占23.8%、11~16cm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占73.6%、超过16cm仅占2.6%。高产水稻田耕作层厚度一般也仅有15~16cm左右。水稻土

耕层养分为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较丰富,磷素缺乏,钾素不足,代换量中等。酸碱

度以酸性至微酸性为主。

4.1.7 植被条件

(略) 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

被区。地带性植被为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构成的常绿阔叶林。

因频繁的人为活动,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已被破坏殆尽,而被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

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灌草丛等所替代。不过因地

形地貌、水热环境、土壤等的多样,植被类型仍呈地带性分布。

1)山地、丘陵植被

本市山地、丘陵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具体分述如下:

海拔150m以下的低山丘陵,主要分布有杨梅、柑桔、枇杷等组成的人工经济林;海拔

150~600m地带,以次生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主要建群树种有竹林、

甜槠、木荷等,伴生树种有青冈、绵槠、石栎、红楠、紫楠、枫香、光皮桦等;海拔800m

以上的中低山区,以黄山松林、灌丛和草甸为主。

马尾松 (略) 分布最广泛、面积最大的森林植被,广泛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

低山丘陵。

2)河谷平原植被

本市河谷平原农业耕作历史悠久,原有植被全被破坏开垦成农田。农作物以稻、麦、

油菜及绿肥为主,另外还有薯、玉米、豆和瓜菜;临海中部河谷、溪河两岸广泛栽种的经

济林,主要有柑桔林、杨梅林、梨树、桃树、板栗等经济果木,临海西北部经济林主要为

蚕桑和茶树。普遍种植落叶林木还有柳、枫杨、楝树等。该区作物复种指数高、植被覆盖

率高。

3)沿海植被

因滨海滩涂土壤含盐、含钙量高,自然植被主要以耐盐的藜科、莎草科、禾本科、菊

科植物为主。在重盐地段常见有盐松、茅草、芦苇、咸青,还有20世纪90年代,海涂大面

积引进的大米草。人工栽植经济林以柑桔为主,农作物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

经调查,本项目原水隧洞(桩号范围K4+060~K6+465)地 (略) 括苍山公益林

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13-002);原水隧洞(桩号范围K6+465~K8+920)地下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11-006),其对应水功能区属狮子山

水库临海饮用水源区,水环境功能区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但由于本项目属于隧洞地

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隧洞进出洞口相距生态保护红线较远,且沿程未设施工支洞,生态

保护红线内不涉及征占地,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工程建设区域不涉及国家级水

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略) 括苍山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SY8)。

4.1.8 土地资源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9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根据地形地貌特性、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略) 土地资源可以概括为山地丘陵

地区、河谷平原地区、河口平原地区和沿海平原地区等四个区域。

山地丘陵地区, (略) 面积的69%,以自然土壤为主,土壤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

的原积、残积、坡积物,也有少量洪积体。土壤呈酸性,土壤肥力低,目前以种植用材、

经果林为主。

河谷平原地区,以水田为主,也有一定比例旱地,土壤母质一般为河流洪冲积物,土

壤质地差异较大,土层深浅不一,肥力高低悬殊。目前以种植粮食、蔬菜和经济林果为主。

河口平原地区,以水田为主,部分旱地。土壤母质为老浅海沉积物,也有少量洪积物。

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略) 粮食、柑桔稳产高产地区。

沿海平原地区,由新浅海沉积物所组成。土壤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土层深厚,以种

粮食、畜牧业和规模蔬菜种植为主。

4.1.9 生物资源

(略)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1750多种,拥有较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资源,其中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据20 (略) 古树名木普查, (略) 现有古树名木1495株,其中散生古树1093株,

古树群11片402株,以樟、柏、枫、朴、银杏为主。其中名木5株,古树按保护等级分:一

级保护128株、二级保护269株、三级保护1093株。

临海盛产柑桔、茶叶、西兰花、杨梅等,曾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市),享有“中国无核蜜橘之乡”和“中国西兰花之乡”等称号。

4.1.10 水资源

1)降水量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略) 2020年平均降水

量1410.7mm,较2019年降水量偏少39.5%,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7.0%。永安溪流域2020

年平均降水量1564.1mm,较2019年降水量偏少31.6%,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6.5%。降水

量主要集中在5月~9月,这5个月份的降水量总和占全年降水量的66.9%,6月份降水量为全

年最大,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6.8%,10月份和11月份降水量为全年最小,降水量占全

年降水量的2.6%,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 (略) 区域来看,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

不均匀,高值区出现在台州中西部,以临海方溪、义城港上游、括苍山、黄岩永宁江上游

一带为最高。低值区出现在台州南片和临海东部、三门沿海地区。高值区年降水量达

1500~1700mm,低值区年降水量为1000~1200mm。

表4.1.10-1

(略) 代表站降水量月统计

代表站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临 海

102 99.5

158.5 67.5

172 252 234

189.5

154

22

17.5

28.8

1497.3

2)水资源量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① 地表水资源量: (略) 2020年地表水资源量14.0486亿m3,相比2019年偏少60.8%,

相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4.5%。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基本一致。永安溪流域2020

年地表水资源量19.5504亿m3,相比2019年偏少47.6%,相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5.7%。

② 地下水资源量: (略) 地下水资源量13.5516亿m3,其中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

复计算量0.8754亿m3。

③ 水资源总量: (略) 2020年水资源总量为14.2344亿m3,相比2019年偏少60.3%,相

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4.3%。永安溪流域2020年水资源总量为19.5504亿m3,相比2019年偏少

47.6%,相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5.7%。产水系数0.47,产水模数64.1万m3/km2。

3)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略) 2020年供水量2.7621

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7446亿m3,占总供水量的99.366%。地下水源供水量0.0021

亿m3,占总供水量的0.076%。其它水源利用量为0.0154亿m3,占总供水量的0.558%。永安

溪流域2020年供水量1.270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2473亿m3,占总供水量的98.166%。

地下水源供水量0.0086亿m3,占总供水量的0.677%。其它水源利用量为0.0147亿m3,占总

供水量的1.157%。灵江及椒江左岸流域2020年供水量2.237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2.2207亿m3,占总供水量的99.245%。地下水源供水量0.005亿m3,占总供水量的0.223%。

其它水源利用量为0.0119亿m3,占总供水量的0.532%。

4)用水量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略) 2020年用水量2.7621

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718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665%。林木渔畜用水量0.1395

亿m3,占总用水量的5.051%。工业用水量0.4383亿m3,占总用水量的15.868%。城镇公共

用水量0.1571亿m3,占总用水量的5.688%。居民生活用水量0.5105亿m3,占总用水量的

18.482%。生态与环境用水量0.1449亿m3,占总用水量的5.246%。永安溪流域2020年用水

量1.2706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0.719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6.603%。林木渔畜用水量

0.0361亿m3,占总用水量的2.841%。工业用水量0.1613亿m3,占总用水量的12.695%。城镇

公共用水量0.068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68%。居民生活用水量0.1828亿m3,占总用水量

的14.387%。生态与环境用水量0.1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8.106%。

5)耗水量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略) 2020年耗水量7.9521

亿m3,平均耗水率56.2%。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4.1725亿m3,占总耗水量的52.5%,林牧渔

畜耗水量0.4703亿m3,占总耗水量的5.9%,工业耗水量0.7765亿m3,占总耗水量的9.8%,

城镇公共耗水量0.4183亿m3,占总耗水量的5.3%,居民生活耗水量1.1572亿m3,占总耗水

量的14.5%,生态与环境耗水量0.9573亿m3,占总耗水量的12.0%。

6)退水量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略) 2020年日退水量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80.58万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量分别为25.13万m3、38.92万m3、

16.52万m3,年退水总量为2.94亿m3。

7)用水指标

根据《 (略) 水资源公报(

2020)》( (略) 水利局)可知, (略) 2020年水资源总

量60.321亿m3,人均水资源量911m3,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23.4%。

4.2 社会环境概况

4.2.1 社会经济

(略) 辖古城、大洋、江南、大田、邵家渡5个街道,杜桥、白水洋、东塍、桃渚、

尤溪、汛桥、沿江、汇溪、小芝、上盘、涌泉、永丰、括苍、河头14个镇,628个行政村,

37个社区(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日零时),临海常住

人口为*人。

根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可知, (略) 2020年实现生

产总值(GDP)73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9.70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23.38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365.40亿

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7:45.5:47.8调整为6.7:43.8:49.5。按户籍人

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332元,比上年增长3.5%,按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1美

元=6.8974元)折算为8892美元。

4.2.2 交通状况

根据《 (略) “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总结》( (略) 交通运输局)可知,“十三五”期

间,在甬台温高速、台金高速通车的基础上,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台金高速东延二期

和台金高 (略) 区连接线4条高速公路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沿海高速临海段于2018

年8月实现全线贯通,2019年1月通车并设立头门港南、头门港及桃渚3处互通。台金高速

东延二期2019年1月顺利通车,杭绍台高速临海段、台金高 (略) 区连接线于2020

年12月建成通车。

4.2.3 人群健康

拟建工程所在区 (略) 括苍镇、江南街道,当地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医疗条件

优良。未见有特殊的传染病发生,*、*类传染病发病率不高,肝类、痢疾、麻疹、出血

热均很少出现,亦未发现特殊的地方病,属地*病、地氟病非流行区。工程所在区域人群

健康状况良好。

4.2.4 风景文物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略) ,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 (略) 十大 (略) ”称号。拥有以国家4A级旅游区江南长城 (略) 级

风景名胜区、 (略) 级旅游度假 (略) 级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 (略) 区

古城、古街、古宅为主的名城文化旅游线;以龙兴寺、延恩寺、三峰寺和紫阳故里为主的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宗教文化旅游线。拥有台州府城墙、桃渚城等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虔墓、巾山

(略) 级文物保护单位 (略) 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国有博物馆4家、民营国华珠

算博物馆1家、图书馆1家、文化馆1家。黄沙狮子、临海词调、大田板龙、上盘花鼓、枧

桥鼓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黄沙狮子、临海词调分布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首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现场调查,本项目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与军事设施。

4.3 供水系统现状

4.3.1 水源工程现状

(略) 主城区现有主力供水水厂2座(花街水厂、东城水厂),取水水源均为牛头山

水库。其中东城水厂的供水规模为10万m3/d,花街水厂的实际供水规模5万m3/d,总供水能

力仅为15万m3/d。

牛头山 (略) 沿海及椒北供原水一期工程供水规模为6.5万m3/d,其中杜桥镇

4.0m3/d,章安、前所两街道办事处2.5万m3/d。一期原水工程于2004年动工,2006年建成通

水,工程内容包括:溪口水库灌溉隧洞出口接DN1000管道,全长2.24km。经马宅村至溪口

三岔路口,后分两路。东路采用DN800长1.4km管道至马岙岭隧洞,至西岙村南。南路采用

DN700长5.8km沿溪口至章安公路东侧至椒北水厂。

(略) 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略) 沿海及椒北地区扩大原水供

应,牛头山 (略) 沿海及椒北供原水二期工程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通水,

近期供水规模为15万m3/d, (略) 沿海地区为10万m3/d,章安、前所两街道办事处5

万m3/d。远期供水规模为33万m3/d, (略) 沿海地区为25万m3/d,章安、前所两街道

办事处8万m3/d。二期工程内容包括:南岙隧洞工程进口位于牛头山水库库区南岙,出口位

于溪口马宅,洞径3.6m,全长11.2km。南岙隧洞出口~马岙岭隧洞进口管线管径DN2400,

长3185m。

1)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 (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修编)(

2015~2025)》( (略) 环境保

护局、 (略) 环境科 (略) ,2015年12月)可知, (略) 辖区内现有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地17座,部分水源地概况摘录如下表4.3.1-1所示。

表4.3.1-1

(略) 辖区内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简介(摘录)

序号

水源地名称

所在乡镇

水源地类型

隶属水厂

供水范围

1

牛头山水库

邵家渡街道

库型水源地

花街水厂(古城街道)

/东

城水厂(邵家渡街道)

/涌

泉水厂(涌泉镇)

/西湖水

厂(杜桥镇)

/椒北水厂(椒

江区章安街道)

(略) 部区分、区临域海

及椒江区的椒

北区域。

2

狮子山水库

江南街道

库型水源地

狮子山水厂(江南街道)

江南街道部分

区域、市应急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用水源

3

方溪水库(建

设中)

括苍镇

库型水源地

江南水厂(即本项目建设

内容)

临海城区、括苍

镇及临海西北

部地区

在各水源地中,牛头山水库的供水范围最大, (略) 区、临海东部部分区域外,

还通过跨江管道,供应汛桥镇、沿江镇等部分区域,同时还与溪口水库互联互通,供应台

州电厂和椒江区的椒北区域。梅岙水库和狮子山 (略) 区自来水供水系统范围内,

(略) 区的备用水源。

牛头山水库位于灵江支流逆溪上,总库容2.988亿m3,正常库容1.586亿m3,正常蓄水

位46.5m,集雨区面积254km2。该水库主要为临海城区及临海东部(杜桥、头门港新区)、

汛桥、沿江及台州电厂、椒江椒北区域供水。

狮子山水库位于城区江南街道,总库容132.06万m3,正常库容114.11万m3,正常蓄水

位106.2m,集雨区面积3.2km2。该水库主要为江南街道供水。同时,与梅岙水库一起作为

市区的备用水源。

方溪水库位于括苍镇境内,永安溪流域支流方溪上,坝址地处方溪村上游约450m。方

溪水库目前还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

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12.0m,水库总库容7205万m3,正常库容6101万m3,坝

址以上集水面积84.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亿m3。水库建成后, (略) 区、括苍

镇和临海西北部供水。

表4.3.1-2

(略) 辖区内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概况(摘录)

序号

水源地名称

所在乡镇

集雨面积

km2)

总库容(万

m3)

正常库容

(万m3)

正常蓄水位

(m)

现状是否

供水

1

牛头山水库

邵家渡街道

254

29880

15860

46.5

2

狮子山水库

江南街道

3.2

132.06

114.11

106.2

3

方溪水库(建

设中)

括苍镇

84.8

7205

6101

112

表4.3.1-3

(略) 辖区内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概况(摘录)

序号

水源地名称

饮用水取水

情况

是否已设立常规

检测断面

是否建有自动

检测站

是否已创建合格饮

用水源

1

牛头山水库

2

狮子山水库

3

方溪水库(建设中)

(略) 现确定的17座水源地中,方溪水库正在建设中,其它水源地都可以正常供水。

此外,只有牛头山水库、溪口水库、童燎水库设立了常规检测断面,其它水源地都未设立

常规检测断面。各水源地中,只有牛头山水库已设立一个在线自动检测站。在合格饮用水

源保护区创建方面,高塘水库、杜宇坑水库、小岭水库、塘岙水库、西北水厂及方溪水库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还未进行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创建。

2)保护区水质要求

地表型水源地各保护区水质标准具体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同时符合国

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二级保护区: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且保

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要求;

准保护区:水质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3)保护区划分情况

(略) 现有的17座水源地中,已经划定保护区范围的水源地共有12座,而高塘水库、

杜宇坑水库、小岭水库、塘岙水库及西北水厂等5座水源地还未划定保护区范围。各水源

地保护区划分现状见下表4.3.1-4:

表4.3.1-4 (略) 现有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水功能区修编方案)(摘录)

水源地

名称

功能名称

保护区范围

保护区面

积(

km2)

1

牛头山

水库

一级保护区

水域:整个水库正常水位线(

46.5m)以下的水域。

9.96

*域:库区正常水位线以上延伸到水库周边山脊线的范围。

23.69

二级保护区

水域:水库入口上至小芝溪、康谷溪2000m范围内的水域,

以及水库入口上至其它各支流500m范围内的水域。

*域:二级保护区水域河两岸向*域纵深1000m范围内的*

域(如遇到山则以山脊为界)。

9.63

准保护区

除一、二级保护区外的其它集雨区。

210.73

2

狮子山

水库

一级保护区

水域:水库库区正常水位线以下水域。

0.08

*域:除水域以外的其它集雨区范围。

3.12

二级保护区

/

/

准保护区

/

/

3

方溪水

方溪水库整个集雨区(保留区)

84.8

4)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湖库型水源地一般需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营养状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Σ))进行评价,涉及的指标有叶绿素a、总磷、

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越高,说明该水源地越接近于富营养

化状态,水质越差。

表4.3.1-5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标准

序号

TLI(Σ)值

湖库营养类别

1

TLI(Σ)<30

贫营养

2

TLI(Σ)≤50

中营养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

TLI(Σ)>50

30<TLI(Σ)≤60

轻度富营养

4

60<TLI(Σ)≤70

中度富营养

5

TLI(Σ)>70

重度富营养

4.3.2 水厂现状

(略) 自来水行业始建于1964年,当时日供水设计能力为1000t。 (略) 居民日常

饮水均来自井水,时至1980年,区内尚存旧井786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设计日供水能

力达2.1万t,水源仍为地下水(筱溪大口井1.5万t,西城下泉井洋六口深井,日产水6千t)。

(略) 是严重缺水,一方面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提高,需水量急增,另一方面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筱溪水厂实际产水量达不到设计日供水1.5万t的能力,曾实行对企业限

量供 (略) 居民用水的供水措施。

建于灵江支流逆溪上、控制流域面积254km2的牛头山水库于1989年5月下闸蓄水。牛

头山水库离城区6.1km,有效库容1.56亿m3。水库污染少,水质良好, (略) 提供了优质

的饮用水水源。 (略) 主城区主要供水水厂有花街水厂及东城水厂。

花街水厂建于1993年, (略) 区巾山东路与大庆河交界处西北侧,供水规模为10万m3/d,

水源为牛头山水库。东城水厂建成通水后,由于花街水厂运行成本太高,现实际供水能力

已压缩到5万m3/d以内。供水区域为古城及江南两街道。

东城水 (略) 邵家渡街道办事处赤水村,按照现代化水厂标准建设,采用常规

水处理工艺。设计总规模为10万m3/d,分两期实施,源水为牛头山水库水。一期建设规模

为5万m3/d,于2008年4月建成投产。二期建设规模为5万m3/d,于2014年建成通水,厂区占

地面积48亩。供水范围为大洋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东塍镇等区域内的居民生产

生活用水。

各水厂的工艺及规模如下:

1)花街水厂:一期设计规模为5.0万m3/d,工艺流程为:取水泵房→水力循环澄清池

→虹吸双阀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

二期设计规模为5.0万m3/d。工艺流程为:取水泵房→反应气浮池→V型滤池→清水池

→二级泵房→用户。

2)东城水厂:2008年投产一期,供水规模为5.0万m3/d;2014年投产二期,供水规模

为5.0万m3/d,总供水规模为10.0万m3/d,运行状况良好。

工艺流程为:一级提升泵房→反应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用户。

4.3.3 清水输配水管网现状

(略) 管辖的给水管网主要分布在江北的老城区和开发区的大洋区块,

DN100以上管网长535km。

1)东城水厂供水主干管:东渡路(厂区—临海大道)DN800管、临海大道(东渡路

— (略) 道)DN500管、东港路DN500管、奋进路DN400管、 (略) 道(临海大道—东塍)DN400

管、府园路DN500管等输配水管道,管网已延伸至邵家渡、大田、东塍等区域。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东城水厂二期的DN800出厂管管线沿铁路大道—河阳路—双林路东沿线—临牛线—西

洋村—临海大道—花街水厂铺设。实现东城水厂与花街水厂联网供水保障供水安全。

2)花街水厂供水主干管,也是老城区给水干管,主要呈“五横六纵”的分布格局,“五

横”为:① 巾山中路DN500、巾山中路DN500~DN1000、巾山东路DN800~DN1000;② 崇

和路DN400;③ 东方大道DN400;④ 柏叶西路DN800、柏叶东路DN300~DN500;⑤ 临

海大道DN300~DN600。

“六纵”为:① 鹿城路DN400;② 人民路DN400;③ 靖江中路DN500;④ 水云北路

DN500;⑤ 开发大道DN300~DN500;⑥ 府园南路DN500。

花街水厂二期工程的管径为DN800 的出厂干管已沿江滨路、云塘路、柏叶路往东铺设

到开发大道,也与水厂连通。

3)江南地区给水干管分布:观澜路DN400、花溪路DN500、狮子山路DN400。老城区

和江南地区的给水管网分别由望江大桥DN400、灵江大桥DN500和靖江大桥DN500等三根

现状给水管连通。

4.3.4 污水处理厂现状

根据《 (略) 污水处理厂2021年度第三季度“三率”情况的通报》( (略) 住房和

城乡建设局)可知, (略) (略) 城市污水处理厂、白水洋、涌泉、杜桥、小芝、沿

江等10座污水处理厂,摘录2021年第三季度污水厂“三率”情况如表4.3.4-1所示。

表4.3.4-1

2021年第三季度污水厂三率情况汇总表

污水

厂名

设计

规模

(万

吨/日)

负荷量

(万吨/

日)

计划负

荷率

(%)

实际负

荷率

(%)

2021 年 7-9

月处理量

(万吨/

日)

2021 年 7-9

月 COD 减

排量(吨)

2021 年 7-9

年月

NH3-N 减

排量(吨)

水质达

标率

(%)

1

临海

市城

市污

水处

理厂

12

10.7365

83.33

89.47

10.7365

1200.32

153.38

100

2

临海

市杜

桥污

水处

理厂

2.5

1.993

50

55.75

2.307

24.09

4.92

100

3

临海

市白

水洋

镇污

水处

0.5

0.4672

100

93.46

0.4602

48.08

8.51

100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理厂

4

临海

市河

头镇

污水

处理

0.2

0.1354

95

67.71

0.1832

19.19

3.64

100

5

临海

市括

苍镇

污水

处理

0.25

0.2061

95

82.45

0.2217

22.92

4.23

100

6

临海

市永

丰镇

污水

处理

0.25

0.2198

95

87.94

0.2476

25.57

4.46

100

7

临海

市小

芝镇

污水

处理

0.1

0.079

95

79.09

0.0923

8.72

1.62

100

8

临海

市涌

泉镇

污水

处理

0.3

0.2198

95

73.28

0.2241

21.51

4.14

100

9

临海

市沿

江镇

污水

处理

0.5

0.3832

95

76.64

0.4211

39.95

7.89

100

10

临海

市桃

渚镇

0.5

0.3170

95

63.41

0.3204

30.55

5.87

100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污水

处理

本项目江南水 (略) 江南街道章家溪村,相距最近的污水处 (略) 江南

污水处理厂,根据《 (略) 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2017年5月)可知, (略) 江南污水处理 (略) 汛桥镇街道道头村北侧区块,一

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吨/日,服务范围包括江南区块、汛桥镇,远期规划规模9万吨/

日。本项目供水范围内 (略) 城市污水处理厂、 (略) 白水洋镇污水处理厂、临海

市括苍镇污水处理厂、 (略) 永丰镇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厂区污废水。

4.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4.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除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等占地涉 (略) 括苍镇、江南街道外,输水隧

洞还下穿永丰镇、古城街道,为了解项目所在 (略) 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

收集了2020年1月~2022年 (略) 逐月环境空气质量月报(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

局,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其详细统计数据如下表4.4.1-1所示。

表4.4.1-1

(略) 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摘录)

行政

区划

检测

时间

综合

指数

同期

变化

AQI

PM2.5

O3

PM10

NO2

优良

率/%

同期

变化

优良

率/%

同期

变化

优良

率/%

同期

变化

优良

率/%

同期

变化

优良

率/%

同期

变化

2020年

1月

2.73

-22.4

100.0

0.0

26

-29.7

/

/

/

/

/

/

2月

2.30

-5.0

100

0

24

0.0

/

/

/

/

/

/

3月

2.69

-14.9

100.0

3.2

20

-23.1

/

/

/

/

/

/

4月

3.22

14.7

96.7

0.0

26

23.8

/

/

/

/

/

/

5月

2.88

-9.7

96.8

19.4

22

-8.3

145

-17.6

/

/

/

/

6月

2.28

-10.9

100.0

6.7

17

-15.0

117

-22.5

/

/

/

/

7月

2.51

20.7

100.0

0.0

21.7

50.0

127

3.3

36

44.0

/

/

8月

2.51

20.7

100.0

0.0

21.7

50.0

127

3.3

36

44.0

/

/

9月

2.70

-0.4

93.3

0.0

20

0.0

151

-4.4

32

-8.6

/

/

10月 2.62

-10.6 100.0

3.2

19

-26.9

120

-4.0

39

-18.8

/

/

11月 3.07

-1.3

96.6

-3.4

23

-14.8

109

0.9

46

-14.8

/

/

12月 3.38

6.0

100.0

0.0

31

6.9

88

2.3

52

6.1

/

/

2021年

1月

3.88

42.1

100.0

0.0

37

42.3

87

-10.3

70

84.2

/

/

2月

3.07

33.5

100.0

0.0

32

33.3

97

-9.3

53

51.4

/

/

3月

2.94

9.3

100.0

0.0

22

10.0

115

-2.5

41

2.5

/

/

4月

2.96

-9.5

100.0

3.3

22

-15.4

116

-25.2

43

-15.7

/

/

5月

2.59

-10.1 100.0

3.2

19

-13.6

128

-11.7

35

-22.2

/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0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6月

2.12

-7.0

100

0.0

14

-17.6

118

0.9

25

-16.7

/

/

7月

1.86

-25.9

100

0.0

13

-38.1

104

-18.1

25

-30.6

/

/

8月

1.98

-5.7

100.0

0.0

13

-18.8

104

-11.1

25

-10.7

/

/

9月

2.22

-17.8

96.7

3.4

15

-25.0

127

-15.9

30

-6.3

/

/

10月 2.39

-8.8

100.0

0.0

17

-10.5

114

-5.0

33

-15.4

/

/

11月 3.38

10.1

100.0

3.4

29

26.1

90

-17.4

54

17.4

/

/

12月 3.67

8.6

100.0

0.0

33

6.5

94

6.8

56

7.7

41

17.1

2022年

临海

1月

2.98

-23.2

100.0

0.0

30

-18.9

87

0.0

44

-37.1

27

-25.0

2月

2.46

-19.9

96.4

-3.6

25

-21.9

102

5.2

35

-34.0

15

-11.8

[注]:① 与去年同期变化率中有“-”表示下降,无“-”表示上升;② O3浓度为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

90百分位数浓度。

为进一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本报告还收集有20 (略) 生态环境

局临海分局编制的《 (略) 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统计数据,根据已发布

环境质量公告的统计数据可知:20 (略)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空

气质量优良率为98.6%,较2019年度提高2.5个百分点;PM2.5年均值为22ug/m3,同比下降

8.3%;综合污染指数为2.75,同比下降6.8%;臭氧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28ug/m3,

同比下降6.6%。全年365个有效检测天数中,达到一级(优)和二级(良)的天数分别为

207天、153天,占98.6%,三级(轻度污染)为5天,占1.4%。五级(重度污染)、中度污

染和严重污染均为0天,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PM10、O3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年均值均达到一级标

准。

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有关规定,城市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全部达

(略)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知, (略) SO2、NO2、PM10、PM2.5、

CO、O3各项基本污染物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其修

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中二级大气标准的相关要求,即本项目所在评价区

域为大气质量达标区。

4.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 (略) 地表水环境质量季报

本项目除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等占地涉 (略) 括苍镇、江南街道外,输水隧

洞还下穿永丰镇、古城街道,为了解项目所在 (略) 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报

告收集了2020年1月~2022年 (略) 逐月地表水环境质量季报( (略) 生态环境局临

海分局,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其详细统计数据如下表4.4.2-1所示。

表4.4.2-1

(略) 地表水常规检测断面水质情况(摘录)

站位名称

级别

断面位置

功能区水质要求

月份

实测水质类别

是否达标

超标项

2020年

柏枝岙

国控

(略)

《地表水环境质

1

达标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永安溪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金岭桥

国控

(略)

义城港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望江门

市控

(略)

灵江干流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

达标

/

3

达标

/

4

/

达标

/

5

达标

/

6

/

达标

/

7

达标

/

8

/

达标

/

9

达标

/

10

/

达标

/

11

达标

/

12

/

达标

/

渡头范

市控

(略)

灵江干流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1

达标

/

12

达标

/

西岑道头

省控

(略)

灵江干流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超标

COD Cr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2021年

柏枝岙

国控

(略)

永安溪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金岭桥

国控

(略)

义城港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超标

BOD、TP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望江门

市控

(略)

灵江干流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

达标

/

3

达标

/

4

/

达标

/

5

达标

/

6

/

达标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7

达标

/

8

/

达标

/

9

达标

/

10

/

达标

/

11

达标

/

12

/

达标

/

渡头范

市控

(略)

灵江干流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西岑道头

省控

(略)

灵江干流

《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Ⅲ类

1

达标

/

2

达标

/

3

达标

/

4

达标

/

5

达标

/

6

达标

/

7

达标

/

8

达标

/

9

达标

/

10

达标

/

11

达标

/

12

达标

/

由表4.4.2-1可知: (略) 常规水质检测断面(柏枝岙、金岭桥、望江门、渡头范、西

岑道头)除个别断面、个别月份水质超标达地表水Ⅳ类标准外,其余月份检测水质均达到

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Ⅲ类水质目标,现状地表水环境优良。

2) (略) 环境质量状况公告

为进一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本报告还收集有20 (略) 生态环

境局临海分局编制的《 (略) 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统计数据,根据已

发布环境质量公告的统计数据可知: (略) 共有15个地表水常规水质检测断面,全年水功

能区平均达标率为93.3%。其中优于水功能类别的站位有3个,占20.0%;符合水功能类别

的站位有11个,占73.3%;洪家断面不符合水功能要求,占6.7%。Ⅱ类及以上水质断面为8

个,占总断面数的53.3%;Ⅲ类断面5个,占33.3%;Ⅲ类断面以上比例达86.7%,Ⅳ类和V

类断面各1个,分别占总断面数的6.7%。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按水域分析,牛头山水库、童辽水库、溪口水库、逆溪、义城港、列入国家“水十条”

考核的永安溪和始丰溪水质良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灵江干流、桃渚河网的检测断面达

到Ⅲ类水质标准;东湖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百里大河洪家断面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水

质类别为V类,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超标。湖库富营养化

状态评价结果:牛 (略) 区东湖为均为中营养。

(略) 对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 (略) 红光和黄礁2个出境断面平均浓度

均达到Ⅲ类水功能要求,其中黄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

总而言之,20 (略) 地表水环境质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局部水域有所好转,污染

特征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并重的复合型污染,金属化合物污染负荷较轻。

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牛头山水库)和备用水源地(梅岙水库、狮子山水库)水质

状况均为优,21项基本指标符合Ⅱ类水功能要求,5项补充项目均符合标准。牛头山水库80

项特定项目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所有有机指标均未检出。牛头山水库水质全年平均达标

率为100%。千吨万人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按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西北水厂除菌

落总数为四类,总大肠菌群为五类外,义城港花联水厂除铝为四类,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

群均为五类外,其余项目均符合二类水功能区要求;其他10个饮用水源地均达到二类水功

能区要求,其中小岭水库达到一类水功能区要求。

3)资料收集

本项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取水水源为方溪水库,该水库是一座以供

水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日均供水规模为18.6万m3/d,最

高日供水量为24.2万m3/d。方溪水库于2014年11月开工,2021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待

水库蓄水投入使用后, (略) 城区提供大量生活、工业清洁水源。

本报告编制期间,收集了连续3年(

2018年~2020年)的《 (略) 方溪水库工程

施工期环境检测报告》。在方溪水库施工期间,建设单位( (略) 方溪水库投资发展有限

公司)曾委托杭州伊 (略) 进行环境检测,检测分析方法和检测结果如下

表4.4.2-2、表4.4.2-3所示。

表4.4.2-2

地表水检测分析方法汇总表

检测项目

检测分析方法

pH值

便携式pH计法《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

2002年)

溶解氧(DO)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HJ 506-2009)

化学需氧量(COD Cr)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

悬浮物(SS)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1901-1989)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氨氮(NH3-N)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

总磷(TP)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

石油类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4.4.2-3

地表水检测结果汇总表

检测点位

方溪水库坝址下游100m处

地表水Ⅲ

类标准

地表水Ⅱ

类标准

达标

情况

采样时间

**日11:27 **日16:32

样品性状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

/

/

pH值

8.74

8.69

6~9

6~9

达标

溶解氧(DO)

6.1

6.3

≥5

≥6

达标

化学需氧量(COD Cr)

10

11

≤20

≤15

达标

悬浮物(SS)

6

8

/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1

2.0

≤4

≤3

达标

氨氮(NH3-N)

0.077

0.069

≤1.0

≤0.5

达标

总磷(TP)

<0.01

<0.01

≤0.2

≤0.1

达标

石油类

<0.01

<0.01

≤0.05

≤0.05

达标

采样时间

**日10:11 **日10:31

/

/

/

样品性状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

/

/

pH值

7.82

7.76

6~9

6~9

达标

溶解氧(DO)

6.8

6.9

≥5

≥6

达标

化学需氧量(COD Cr)

7

5

≤20

≤15

达标

悬浮物(SS)

14

13

/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7

4.9

≤4

≤3

超标

氨氮(NH3-N)

0.329

0.297

≤1.0

≤0.5

达标

总磷(TP)

0.014

0.011

≤0.2

≤0.1

达标

石油类

0.58

0.50

≤0.05

≤0.05

超标

Ⅴ类

采样时间

**日10:20 **日11:40

/

/

/

样品性状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

/

/

pH值

7.43

7.50

6~9

6~9

达标

溶解氧(DO)

7.1

7.0

≥5

≥6

达标

化学需氧量(COD Cr)

6

6

≤20

≤15

达标

悬浮物(SS)

12

14

/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6

2.5

≤4

≤3

达标

氨氮(NH3-N)

0.304

0.284

≤1.0

≤0.5

达标

总磷(TP)

0.015

0.012

≤0.2

≤0.1

达标

石油类

0.04

0.05

≤0.05

≤0.05

达标

采样时间

**日09:50 **日10:00

/

/

/

样品性状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

/

/

pH值

7.36

7.33

6~9

6~9

达标

溶解氧(DO)

6.8

6.7

≥5

≥6

达标

化学需氧量(COD Cr)

6

5

≤20

≤15

达标

悬浮物(SS)

10

12

/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2

2.2

≤4

≤3

达标

氨氮(NH3-N)

0.312

0.330

≤1.0

≤0.5

达标

总磷(TP)

0.015

0.011

≤0.2

≤0.1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石油类

0.04

0.03

≤0.05

≤0.05

达标

采样时间

**日10:20 **日13:30

/

/

/

样品性状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

/

/

pH值

7.14

7.18

6~9

6~9

达标

溶解氧(DO)

6.6

6.4

≥5

≥6

达标

化学需氧量(COD Cr)

7

6

≤20

≤15

达标

悬浮物(SS)

5

6

/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1.0

≤4

≤3

达标

氨氮(NH3-N)

0.048

0.037

≤1.0

≤0.5

达标

总磷(TP)

0.042

0.048

≤0.2

≤0.1

达标

石油类

0.01

<0.01

≤0.05

≤0.05

达标

采样时间

**日14:10 **日12:30

/

/

/

样品性状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

/

/

pH值

7.24

7.22

6~9

6~9

达标

溶解氧(DO)

6.8

7.0

≥5

≥6

达标

化学需氧量(COD Cr)

7

8

≤20

≤15

达标

悬浮物(SS)

6

4

/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1

1.2

≤4

≤3

达标

氨氮(NH3-N)

0.044

0.057

≤1.0

≤0.5

达标

总磷(TP)

0.035

0.044

≤0.2

≤0.1

达标

石油类

0.01

<0.01

≤0.05

≤0.05

达标

由表4.4.2-3可知:方溪水库施工期(坝址施工场地下游100m处)地表水质除2019年3

月26日~27日检测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超标为Ⅳ类、石油类超标为Ⅴ类外,其余水质

检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4)地表水补充检测

为进一步了解拟建项目区域地表水的水质现状情况,浙水设计在2022年5月特委托杭

州普洛 (略) 对项目区沿线河道等地表水体进行采样检测。

① 检测单位:杭州普洛 (略) ;

② 检测方法:检测分析方法详见表4.4.2-4。

表4.4.2-4

地表水检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及依据

pH值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6920-1986)

水温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 13195-1991)

溶解氧(DO)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HJ 506-2009)

COD Mn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 11892-1989)

COD Cr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氨氮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

总磷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

总氮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

铜、锌、铅、镉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水质 铜、铅、锌、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氟化物

《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 84-2016)

硒、砷、汞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

六价铬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1987)

氰化物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

挥发酚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

石油类

《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 970-20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亚*蓝分光光度法》(GB/T 7494-1987)

硫化物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1996)

粪大肠菌群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HJ 347.2-2018)

③ 采样频率:**日~19日,连续检测3天,每24h取样一次;

④ 检测点位:共布设有7处地表水采样检测断面,其布置情况详见表4.4.2-5、附图-7;

表4.4.2-5

地表水水质补充检测断面一览表

断面编号

断面名称

位置(经纬度)

备注

地表水-1

原水隧洞进口断面

E120°59′49.92″N28°49′49.62″

按饮用水检测指标

地表水-2

方溪(汇入永安溪之前)

E120°59′6.65″N28°51′34.62″

地表水-3

方溪水库库区

E120°0′2.70″N28°49′13.64″

按饮用水检测指标

地表水-4

出厂管线-七一河

E121°7′31.30″N28°48′47.70″

地表水-5

出厂管线-小灵江

E121°7′51.09″N28°49′53.00″

地表水-6

出厂管线-灵江

E121°7′55.03″N28°50′18.77″

地表水-7

狮子山水库库区

E121°5′31.89″N28°49′22.07″

按饮用水检测指标

⑤ 检测指标:布设的7处采样检测点位根据其地理位置不同,进一步细分为2种检测

指标,详见表4.4.2-6。

表4.4.2-6

地表水补充检测水质指标一览表

检测断面分类

检测指标

按饮

用水

检测

指标

地表水-1

(原水隧洞进口断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基本项目(24项)+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

叶绿素a、pH、水温、DO、COD Mn、化学耗氧量、BOD5、氨氮、

总磷、总氮、铜、铅、锌、镉、砷、汞、硒、六价铬、氟化物、

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粪大肠

菌群数、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共计30项。

地表水-3

(方溪水库库区)

地表水-7

(狮子山水库库区)

常规

地表

水检

测指

地表水-2

(方溪汇入永安溪之前)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基本项目(

24项)

叶绿素a、pH、水温、DO、COD Mn、化学耗氧量、BOD5、氨氮、

总磷、总氮、铜、铅、锌、镉、砷、汞、硒、六价铬、氟化物、

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粪大肠

菌群数,共计25项。

地表水-4

(出厂管线-七一河)

地表水-5

(出厂管线-小灵江)

地表水-6

(出厂管线-灵江)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⑥ 检测标准:方溪(库区+下游河道)、狮子山水库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七一河、小灵江、灵江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

⑦ 检测结果及统计:详见表4.4.2-7;

表4.4.2-7

地表水环境质量补充检测结果

单位:mg/L(

pH值除外)

断面

名称

检测

指标

单位

检测结果

标准

限值

单项评

价结果

综合评

价结果

22.5.16

22.5.17

22.5.18

平均值

地表

水-1

原水

隧洞

进口

断面

水温

17.7

17.7

16.7

17.37

/

/

TN超

标为Ⅲ

pH值

/

7.7

7.7

7.7

7.70

6~9

达标

溶解氧

mg/L

6.72

6.71

6.83

6.75

≥6

达标

COD Mn

mg/L

3.9

3.2

3.3

3.47

≤4

达标

COD Cr

mg/L

12

14

12

12.67

≤15

达标

BOD5

mg/L

3.0

2.4

2.7

2.70

≤3

达标

NH3-N

mg/L

0.270

0.411

0.387

0.36

≤0.5

达标

TP

mg/L

0.03

0.06

0.07

0.05

≤0.1

达标

TN

mg/L

0.531

0.574

0.596

0.57

≤0.5

超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053

0.088

0.078

0.07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3×10-4L

3×10-4L

3×10-4L

3×10-4L

≤0.05

达标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05

达标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1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菌群

MPN/L

90

70

70

76.67

≤2000

/

硫酸盐

mg/L

4.38

4.45

4.13

4.32

≤250

达标

氯化物

mg/L

1.14

1.22

1.15

1.17

≤250

达标

硝酸盐

mg/L

0.427

0.410

0.485

0.44

≤10

达标

mg/L

0.03L

0.03L

0.03L

0.03L

≤0.3

达标

mg/L

0.03

0.02

0.02

0.02

≤0.1

达标

叶绿素

mg/L

5×10-3

7×10-3

6×10-3

6×10-3

/

/

地表

水-3

水温

18.3

18.5

17.6

18.13

/

/

TP超标

为Ⅲ类

pH值

/

7.3

7.3

7.3

7.30

6~9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方溪

水库

库区

溶解氧

mg/L

6.71

6.70

6.80

6.74

≥6

达标

COD Mn

mg/L

3.7

3.2

3.1

3.33

≤4

达标

COD Cr

mg/L

11

13

13

12.33

≤15

达标

BOD5

mg/L

2.4

2.5

2.5

2.47

≤3

达标

NH3-N

mg/L

0.242

0.449

0.212

0.30

≤0.5

达标

TP

mg/L

0.04

0.13

0.06

0.08

≤0.1

超标

TN

mg/L

0.471

0.449

0.471

0.46

≤0.5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027

0.042

0.049

0.04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3×10-4L

3×10-4L

3×10-4L

3×10-4L

≤0.05

达标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05

达标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1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菌群

MPN/L

70

50

20

46.67

≤2000

/

硫酸盐

mg/L

2.72

2.66

2.95

2.78

≤250

达标

氯化物

mg/L

1.27

1.39

1.45

1.37

≤250

达标

硝酸盐

mg/L

0.392

0.462

0.486

0.45

≤10

达标

mg/L

0.03L

0.03L

0.03L

0.03L

≤0.3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叶绿素

mg/L

6×10-3

7×10-3

7×10-3

6.7×10-3

/

/

地表

水-7

狮子

山水

库库

水温

24.0

24.2

23.8

24.00

/

/

满足Ⅱ

类水标

pH值

/

7.4

7.4

7.4

7.40

6~9

达标

溶解氧

mg/L

6.90

6.90

6.92

6.91

≥6

达标

COD Mn

mg/L

3.1

3.1

3.3

3.17

≤4

达标

COD Cr

mg/L

14

13

13

13.33

≤15

达标

BOD5

mg/L

2.9

2.3

2.5

2.57

≤3

达标

NH3-N

mg/L

0.372

0.254

0.294

0.31

≤0.5

达标

TP

mg/L

0.05

0.07

0.07

0.06

≤0.1

达标

TN

mg/L

0.417

0.439

0.460

0.44

≤0.5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062

0.080

0.108

0.08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3×10-4L

3×10-4L

3×10-4L

3×10-4L

≤0.05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1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05

达标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1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菌群

MPN/L

80

1.1×102

1.1×102

100

≤2000

/

硫酸盐

mg/L

3.63

3.57

4.16

3.79

≤250

达标

氯化物

mg/L

1.78

1.89

1.90

1.86

≤250

达标

硝酸盐

mg/L

0.564

0.614

0.614

0.60

≤10

达标

mg/L

0.03L

0.03L

0.03L

0.03L

≤0.3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叶绿素

mg/L

7×10-3

7×10-3

6×10-3

6.7×10-3

/

/

地表

水-2

方溪

汇入

永安

溪之

水温

20.4

20.6

20.5

20.50

/

/

TN超

标为Ⅲ

pH值

/

8.3

8.3

8.3

8.30

6~9

达标

溶解氧

mg/L

6.31

6.30

6.31

6.31

≥6

达标

COD Mn

mg/L

3.6

3.5

3.4

3.50

≤4

达标

COD Cr

mg/L

10

13

11

11.33

≤15

达标

BOD5

mg/L

2.6

2.6

2.2

2.47

≤3

达标

NH3-N

mg/L

0.303

0.236

0.330

0.29

≤0.5

达标

TP

mg/L

0.02

0.07

0.10

0.06

≤0.1

达标

TN

mg/L

0.618

0.553

0.510

0.56

≤0.5

超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063

0.107

0.100

0.09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3×10-4L

3×10-4L

3×10-4L

3×10-4L

≤0.05

达标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05

达标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1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MPN/L

80

70

50

66.67

≤2000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菌群

叶绿素

mg/L

6×10-3

8×10-3

7×10-3

7×10-3

/

/

地表

水-4

出厂

管线

-七

一河

水温

24.1

24.0

23.8

23.97

/

/

满足Ⅲ

类水标

pH值

/

7.0

7.0

7.1

7.03

6~9

达标

溶解氧

mg/L

5.13

5.14

5.15

5.14

≥5

达标

COD Mn

mg/L

4.6

4.5

4.6

4.57

≤6

达标

COD Cr

mg/L

18

17

18

17.67

≤20

达标

BOD5

mg/L

3.5

3.5

3.8

3.60

≤4

达标

NH3-N

mg/L

0.534

0.528

0.510

0.52

≤1.0

达标

TP

mg/L

0.12

0.14

0.12

0.13

≤0.2

达标

TN

mg/L

0.763

0.806

0.720

0.76

≤1.0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266

0.349

0.392

0.34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3×10-4L

5×10-4

3×10-4L

3.7×10-4L

≤0.05

达标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1

达标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5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2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5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菌群

MPN/L

80

80

80

80.00

≤10000

/

叶绿素

mg/L

1.4×10-2

1.6×10-2

1.7×10-2

1.6×10-2

/

/

地表

水-5

出厂

管线

-小灵

水温

24.5

24.6

24.2

24.43

/

/

满足Ⅲ

类水标

pH值

/

6.9

7.0

7.0

6.97

6~9

达标

溶解氧

mg/L

5.06

5.06

5.08

5.07

≥5

达标

COD Mn

mg/L

4.5

4.6

4.6

4.57

≤6

达标

COD Cr

mg/L

18

16

18

17.33

≤20

达标

BOD5

mg/L

3.4

3.8

3.9

3.70

≤4

达标

NH3-N

mg/L

0.564

0.552

0.537

0.55

≤1.0

达标

TP

mg/L

0.15

0.10

0.14

0.13

≤0.2

达标

TN

mg/L

0.709

0.838

0.806

0.78

≤1.0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187

0.255

0.276

0.24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3×10-4

3×10-4L

3×10-4

3×10-4

≤0.05

达标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1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5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2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5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菌群

MPN/L

1.1×102

80

50

80

≤10000

/

叶绿素

mg/L

1.6×10-2

1.7×10-2

1.5×10-2

1.6×10-2

/

/

地表

水-6

出厂

管线

-灵

水温

20.8

20.6

20.3

20.57

/

/

满足Ⅲ

类水标

pH值

/

7.8

7.8

7.8

7.80

6~9

达标

溶解氧

mg/L

5.53

5.51

5.54

5.53

≥5

达标

COD Mn

mg/L

5.4

5.4

5.3

5.37

≤6

达标

COD Cr

mg/L

19

18

18

18.33

≤20

达标

BOD5

mg/L

3.6

3.1

3.4

3.37

≤4

达标

NH3-N

mg/L

0.673

0.688

0.631

0.66

≤1.0

达标

TP

mg/L

0.16

0.17

0.16

0.16

≤0.2

达标

TN

mg/L

0.849

0.914

0.914

0.89

≤1.0

达标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1.0

达标

mg/L

0.005L

0.005L

0.005L

0.005L

≤1.0

达标

氟化物

mg/L

0.114

0.158

0.166

0.15

≤1.0

达标

mg/L

4×10-4L

4×10-4L

4×10-4L

4×10-4L

≤0.01

达标

mg/L

6.7×10-3

6.7×10-3

6.9×10-3

6.7×10-3

≤0.05

达标

mg/L

4×10-5L

4×10-5L

4×10-5L

4×10-5L

≤0.0001

达标

mg/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05L

≤0.005

达标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025L

≤0.05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04L

0.004L

0.004L

≤0.2

达标

挥发酚

mg/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5

达标

石油类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05

达标

阴离子

表面活

性剂

mg/L

0.05L

0.05L

0.05L

0.05L

≤0.2

达标

硫化物

mg/L

0.01L

0.01L

0.01L

0.01L

≤0.1

达标

粪大肠

菌群

MPN/L

1.1×102

1.1×102

90

103

≤10000

/

叶绿素

mg/L

8×10-3

9×10-3

10×10-3

9×10-3

/

/

⑧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在实测数据与常规检测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中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S))对项目区涉及地表水域的富营养状态进行评价。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 )

( )

1

m

j

j

TLI

W

TLI j

=

? =

·

?

2

2

1

j ij m

ij

j

W r

r

=

=

?

式中:TLI(S)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其中Wj 为第 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 j)为代表第 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rij 为第 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m

为评价参数的个数。

chla 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ij rij2见表4.4.2-8。

表4.4.2-8

chla 与其它参数相关关系

参数

chla

TP

TN

SD

COD Mn

rij

1

0.84

0.82

-0.83

0.83

rij2

1

0.7056

0.6724

0.6889

0.6889

各指标项的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2.5 1.086ln

10 9.436 1.624ln

10 5.453 1.694ln

10 5.118 1.941ln

10 0.109+2.611ln

Mn

Mn

TLI chla chla

TLI

TP TP

TLI TN TN

TLI SD SD

TLI COD

COD

ì = +

? = +

?

?

?

í = +

? = -

?

?

=

?

?

式中:chla 单位为mg/m3;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项目区涉及地表水域的营养化状态指数计算结果详见表4.4.2-9。

表4.4.2-9

地表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分级结果

评价指标

单位

地表水-1 地表水-2 地表水-3 地表水-4 地表水-5 地表水-6

地表水-7

chla

mg/m3

6.0

7.0

6.7

16.0

16.0

9

6.7

TP

mg/L

0.05

0.06

0.08

0.13

0.13

0.16

0.06

TN

mg/L

0.57

0.56

0.46

0.76

0.78

0.89

0.44

COD Mn

mg/L

3.47

3.50

3.33

4.57

4.57

5.37

3.17

TLI(chla)

44.459

46.133

45.657

55.110

55.110

48.862

45.657

TLI(TP)

45.709

48.670

53.342

61.227

61.227

64.599

48.670

TLI(TN)

45.008

44.708

41.376

49.881

50.321

52.556

40.623

TLI(COD Mn)

33.575

33.800

32.500

40.764

40.764

44.976

31.214

TLI(SD)

0.1m

95.873

0.3m

74.549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0.5m

64.634

TLI(∑)

0.1m

52.226

53.216

53.132

60.169

60.247

60.390

51.883

0.3m

48.315

49.304

49.220

56.257

56.336

56.479

47.972

0.5m

46.496

47.486

47.402

54.439

54.518

54.660

46.153

营养

状态

0.1m

轻度富营

轻度富营

轻度富营

中度富营

中度富营

中度富营

轻度富营

0.3m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轻度富营

轻度富营

轻度富营

中营养

0.5m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注]:鉴于本次采样中未检测透明度,故本报告根据同类工程类比,设置不同的透明度取值,分别

计算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便于评价判断现状水质状态。

检测结果表明:地表水-1(原水隧洞进口断面)采样点除总氮(TN)指标为地表水Ⅲ

类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含集

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地表水-3(方溪水库库区)采样点

除总磷(TP)指标为地表水Ⅲ类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地表水

-7(狮子山水库库区)采样点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地表水

-2(方溪汇入永安溪之前)采样点除总氮(TN)指标为地表水Ⅲ类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

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地表水-4(出厂管线-七一

河)、地表水-5(出厂管线-小灵江)、地表水-6(出厂管线-灵江)采样点各项检测指标均

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以叶绿素a(chla )、总磷(TP )、总氮(TN )、透明度(SD )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共计5个地表水的水质指标为基础,计算项目区地表水的富营养状态,由表4.4.2-9的计算结

果可知:拟建项目区的地表水质在采样时期内均为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状态。

4.4.3 地下水环境

拟建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湿多雨,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孔隙

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地层中,富水性随含水层性质不同而差异较大。第四系全新统上部

粉质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为微透水性,其富水性差;砂砾石层为中等透水性,

为测区的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较好。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表层全强风化带和断层

破碎带中。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形成层状的基岩裂隙含水层,断层破碎带则形成脉状

含水层。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知,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一般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地表水系排泄。

孔隙水主要埋藏于隧洞沿线方溪、瑞相寺、桃树坑、石树坑等溪沟两侧的河床和河漫

滩地的砂卵砾石层,以及缓坡地段含碎石砂质粉质粘土和少数崩积层中,由于工程区一般

覆盖层厚度小,孔隙水不发育。孔隙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排向河流。勘察期间在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局部切坡地段及低洼地带可见有少量地下水渗出。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判别标准,钻孔地下水对混凝

土具重碳酸型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无其它类型腐蚀性。

为进一步了解拟建项目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现状情况,浙水设计在2022年5月特委托杭

州普洛 (略) 对原水隧洞(含江南水厂)沿线的地下水进行采样检测。

① 检测单位:杭州普洛 (略) ;

② 检测方法:检测分析方法详见表4.4.3-1。

表4.4.3-1

地下水检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及依据

pH值

《地下水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DZ/T 0064.5-1993)

氟离子(F-)、氯离子(Cl-)、

亚硝酸盐(以N计)、硝酸盐

(以N计)、硫酸根(SO42-)

《水质 无机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

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 84-2016)

挥发酚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

六价铬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1987)

钙(Ca2+)、镁(Mg2+)、钾

(K+)、钠(Na+)

《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Mg2+、Ca2+)的测定 离子

色谱法》(HJ 812-2016)

总硬度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二胺四*酸二钠滴定法测定硬度》(DZ/T

0064.15-1993)

溶解性总固体

《地下水检验方法 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DZ/T0064.9-1993)

碳酸根、重碳酸根、氢氧根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滴定法测定 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

(DZ/T0064.49-1993)

氨氮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

高锰酸盐指数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 11892-1989)

铁、锰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

镉、铅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

砷、汞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

氰化物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

总大肠菌群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多管发酵法》(GB/T 5750.12-2006)

细菌总数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平皿计数法》(GB/T 5750.12-2006)

浊度

《水质 浊度的测定》(GB/T 13200-1991)

肉眼可见物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③ 采样频率:**日~18日,各采样点均采样一次;

④ 检测点位:共布设有3处地下水采样检测点位,邻近村庄因为拆迁等原因导致原有

水井被填埋废弃,需要现场打井采样(采潜水含水层水样,钻孔深度约为5m),其布置情

况详见表4.4.3-2、附图-7;

表4.4.3-2

地下水水质补充检测断面一览表

断面编号

断面名称

位置(经纬度)

备注

地下水-1

原水隧洞进口

E120°59′47.07″N28°50′18.32″

方溪水库坝址下游

地下水-2

江南水厂厂址(隧洞出口处)

E121°06′40.31″N28°49′04.01″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地下水-3

狮子山水库库尾

E121°05′19.32″N28°49′10.20″

原水隧洞地下穿越

(隧洞埋深>70m)

⑤ 检测指标:布设3处采样点的检测指标包括“八大离子+水位+基本水质因子”,详见

表4.4.3-3。

表4.4.3-3

地下水补充检测水质指标一览表

检测断面分类

检测指标

八大离子

+水位+

基本水质

因子

地下水-1(原水隧洞进口)

K+、Na+、Ca2+、Mg2+、CO32-、HCO3-、Cl-、SO4-、水位、

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

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

锰、溶解性总固体、COD Mn、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

菌群、菌落总数,共计30项。

地下水-2

(江南水厂厂址/隧洞出口)

地下水-3(狮子山水库库尾)

⑥ 检测标准:均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

⑦ 检测结果及统计:详见表4.4.3-4;

表4.4.3-4

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检测结果

单位:mg/L(

pH值除外)

检测

点位

检测指标

单位

检测结果 Ⅲ类标准

单项

结果

综合

结果

地下

水-1

原水

隧洞

进口

钾 K+

mg/L

2.94

/

/

/

钠 Na+

mg/L

5.05

/

/

/

钙 Ca2+

mg/L

20.9

/

/

/

镁 Mg2+

mg/L

2.14

/

/

/

碱度 CO32-

mg/L

5L

/

/

/

碱度 HCO3-

mg/L

62

/

/

/

氯化物 Cl-

mg/L

3.08

/

/

/

硫酸盐 SO4-

mg/L

13.3

/

/

/

水位

m

40.83

/

/

/

水温

19.6

/

/

/

总硬度

mg/L

61

≤450

达标

耗氧量

(高锰

酸盐指

数)超

标为Ⅳ

类、氨

氮超标

为Ⅴ类、

锰超标

为Ⅳ类

pH值

/

7.3

6.5~8.5

达标

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mg/L

4.2

≤3.0

超标

硝酸盐(以N计)

mg/L

2.02

≤20.0

达标

氨氮(以N计)

mg/L

1.88

≤0.50

超标

挥发酚类

mg/L

0.0003L

≤0.002

达标

氟化物

mg/L

0.167

≤1.0

达标

溶解性总固物

mg/L

112

≤1000

达标

mg/L

0.005

≤0.01

达标

mg/L

0.93

≤0.10

超标

亚硝酸盐氮

mg/L

0.082

≤1.00

达标

mg/L

0.0001L

≤0.001

达标

六价铬

mg/L

0.004L

≤0.05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5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mg/L

0.03L

≤0.3

达标

mg/L

0.00237

≤0.01

达标

mg/L

0.00007L

≤0.005

达标

菌落总数

CFU/mL

33

≤100

达标

总大肠菌群

CFU/100mL

未检出

≤3.0

达标

地下

水-2

江南

水厂

厂址/

隧洞

出口

钾 K+

mg/L

6.66

/

/

/

钠 Na+

mg/L

27.0

/

/

/

钙 Ca2+

mg/L

15.7

/

/

/

镁 Mg2+

mg/L

1.59

/

/

/

碱度 CO32-

mg/L

5L

/

/

/

碱度 HCO3-

mg/L

117

/

/

/

氯化物 Cl-

mg/L

12.0

/

/

/

硫酸盐 SO4-

mg/L

4.08

/

/

/

水位

m

30.16

/

/

/

水温

20.4

/

/

/

总硬度

mg/L

46

≤450

达标

耗氧量

(高锰

酸盐指

数)超

标为Ⅳ

类、氨

氮超标

为Ⅳ

类、锰

超标为

Ⅳ类、

铅超标

为Ⅳ类

pH值

/

7.5

6.5~8.5

达标

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mg/L

3.9

≤3.0

超标

硝酸盐(以N计)

mg/L

5.21

≤20.0

达标

氨氮(以N计)

mg/L

1.49

≤0.50

超标

挥发酚类

mg/L

0.0003L

≤0.002

达标

氟化物

mg/L

0.199

≤1.0

达标

溶解性总固物

mg/L

174

≤1000

达标

mg/L

0.001L

≤0.01

达标

mg/L

0.41

≤0.10

超标

亚硝酸盐氮

mg/L

0.151

≤1.00

达标

mg/L

0.0001L

≤0.001

达标

六价铬

mg/L

0.004L

≤0.05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3L

≤0.3

达标

mg/L

0.0118

≤0.01

超标

mg/L

0.00007L

≤0.005

达标

菌落总数

CFU/mL

38

≤100

达标

总大肠菌群

CFU/100mL

未检出

≤3.0

达标

地下

水-3

狮子

山水

库库

钾 K+

mg/L

3.48

/

/

/

钠 Na+

mg/L

6.84

/

/

/

钙 Ca2+

mg/L

21.0

/

/

/

镁 Mg2+

mg/L

15.2

/

/

/

碱度 CO32-

mg/L

5L

/

/

/

碱度 HCO3-

mg/L

75

/

/

/

氯化物 Cl-

mg/L

3.48

/

/

/

硫酸盐 SO4-

mg/L

7.27

/

/

/

水位

m

125.52

/

/

/

水温

20.2

/

/

/

总硬度

mg/L

59

≤450

达标

耗氧量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高锰

酸盐指

数)超

标为Ⅳ

类、氨

氮超标

为Ⅴ类、

锰超标

为Ⅳ类

pH值

/

7.4

6.5~8.5

达标

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mg/L

4.1

≤3.0

超标

硝酸盐(以N计)

mg/L

0.254

≤20.0

达标

氨氮(以N计)

mg/L

2.12

≤0.50

超标

挥发酚类

mg/L

0.0003L

≤0.002

达标

氟化物

mg/L

0.025

≤1.0

达标

溶解性总固物

mg/L

119

≤1000

达标

mg/L

0.001L

≤0.01

达标

mg/L

0.71

≤0.10

超标

亚硝酸盐氮

mg/L

0.023

≤1.00

达标

mg/L

0.0001L

≤0.001

达标

六价铬

mg/L

0.004L

≤0.05

达标

氰化物

mg/L

0.004L

≤0.05

达标

mg/L

0.03

≤0.3

达标

mg/L

0.00120

≤0.01

达标

mg/L

0.00007L

≤0.005

达标

菌落总数

CFU/mL

39

≤100

达标

总大肠菌群

CFU/100mL

未检出

≤3.0

达标

检测结果表明:地下水-1(原水隧洞进口)采样点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为Ⅳ

类、氨氮超标为Ⅴ类、锰超标为Ⅳ类外,其余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地下水-2(江南水厂厂址/隧洞出口)采样点耗氧量(高锰

酸盐指数)超标为Ⅳ类、氨氮超标为Ⅳ类、锰超标为Ⅳ类、铅超标为Ⅳ类外,其余检测指

标均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地下水-3(狮子山水

库库尾)采样点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为Ⅳ类、氨氮超标为Ⅴ类、锰超标为Ⅳ类外,

其余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

4.4.4 声环境

根据《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临政发〔

2019〕

26号)文可知,本项目1类、2类、3类、4类声环境功能区均有涉及。为进一步了解项目所

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本报告还收集有20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编制的《 (略)

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声环境质量检测统计数据,根据已发布环境质量公告的统计数据可知:

20 (略) 声环境质量较2019年基本持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为

52.2dB(A),同比下降1.7dB(A);功能区噪声总达标率为80.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交通

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65.9dB(A),较2019年同比下降0.9dB(A),路段达标率95.5%,

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由于本项目原水隧洞进口、原水隧洞出口与江南水厂、出厂(供水)管线周边分布有

居民区、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目标,为切实掌握项目区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环境质

量,浙水设计在2022年5月特委托杭州普洛 (略) 对项目区周边的现状声

环境质量进行检测。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① 检测单位:杭州普洛 (略) ;

② 采样频率:**日~19日,连续检测2天,昼夜各测一次,每个测点连续测

量20min,昼间安排在08:00~12:00或14:00~18:00,夜间安排在22:00~5:00(注意

避免节假日、附近施工噪声影响等);

③ 检测指标:连续等效A声级LeqLdLn、最大声级Lmax、累积百分声级L10、L50、

L90,同时记录噪声主要声源,如有交通噪声请备注车流量。;

④ 检测仪器:声校准器-AWA6221A、多功能声级计-AWA6228;

⑤ 检测点位:共布置有6处噪声检测点位,分布位于噪声-1(方溪村)、噪声-2(章

家溪村)、噪声-3(江南水厂管理用房厂界)、噪声-4(张家岙小区)、噪声-5(江南中

心小学)、噪声-6(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

⑥ 评价标准: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执行不同的声环境标准,在原水隧洞进口(方溪

村)、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章家溪村、江南水厂管理用房厂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

准》(GB 3096-2008)1类标准;在出厂管线沿线(张家岙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临海古城

中心幼儿园)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

⑦ 检测结果及统计:详见表4.4.4-1。

表4.4.4-1

声环境质量补充检测与评价结果

单位:dB(A)

检测

点位

检测时间

Leq

L10 L50 L90

Lmax

Lmin

执行标准

评价结果

噪声-1

(方溪

村)

** 08:05:35

58.6

60

58

57

64.8

52.8

55

超标

** 22:08:37

42.1

44

42

40

48.1

37.8

45

达标

** 08:02:48

56.8

58

57

55

63.2

51.7

55

超标

** 22:03:40

43.3

46

43

41

49.2

38.4

45

达标

噪声-2

(章家

溪村)

** 09:10:26

57.5

59

57

56

64.0

52.0

55

超标

** 22:40:28

43.2

45

43

41

49.6

37.7

45

达标

** 09:06:06

57.1

59

57

55

63.7

51.9

55

超标

** 22:39:28

43.6

46

43

42

48.7

38.7

45

达标

噪声-3

(江南水

厂管理用

房厂界)

** 09:40:30

57.8

59

58

56

64.2

52.3

55

超标

** 23:19:21

41.3

43

41

39

48.2

36.4

45

达标

** 09:38:21

56.7

58

57

55

63.2

52.4

55

超标

** 23:15:17

42.1

45

42

40

48.1

37.8

45

达标

噪声-4

(张家岙

小区)

** 10:18:22

58.2

60

58

58

64.5

52.6

60

达标

** 23:54:28

41.6

44

41

40

47.5

36.8

50

达标

** 10:14:25

56.9

60

56

54

64.7

51.2

60

达标

** 23:49:36

44.2

46

44

42

49.4

39.7

50

达标

噪声-5

(江南中

心小学)

** 10:50:28

57.7

59

58

56

64.3

52.1

60

达标

** 00:19:27

42.1

44

42

39

48.5

36.2

50

达标

** 10:48:45

58.6

64

58

57

67.8

53.6

60

达标

** 00:18:41

43.3

46

43

41

50.2

38.4

50

达标

噪声-6

(临海古

** 11:38:23

58.0

59

58

56

64.6

52.4

60

达标

** 00:45:22

40.7

42

41

38

47.9

35.7

50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2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城中心

幼儿园)

** 11:35:28

56.5

62

56

55

66.3

51.7

60

达标

** 00:47:27

41.4

43

41

40

48.5

36.8

50

达标

[注]:噪声声源描述——主要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

检测结果表明:原水隧洞进口、原水隧洞出口(含江南水厂)邻近声环境敏感点(方

溪村、章家溪村、江南水厂管理用房)处的现状噪声值(昼间)未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划》

要求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但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2类标

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夜间噪声均达到或优于《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1

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出厂(供水)管道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张家岙小

区、江南中心小学、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处的现状噪声值(昼间)均达到或优于《声环

境功能区划》要求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4.4.5 土壤环境

为切实掌握项目区周边土壤环境的现状质量,浙水设计在2022年5月特委托杭州普洛

(略) 对项目区周边的现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

① 检测单位:杭州普洛 (略) ;

② 采样频率:**日,检测一次;

③ 检测指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共计45项)+土壤含盐量+总铬;

④ 检测点位:根据拟建项目区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共布设有3个土壤采样检

测点,分别位于土壤-1(江南水厂-建设用地)、土壤-2(原水隧洞出口外侧-林地)、土壤

-3(江南水厂厂址外侧/出厂管线沿线-农用地);

⑤ 检测标准:《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

⑥ 检测结果及统计:详见表4.4.5-1、表4.4.5-2。

表4.4.5-1

土壤环境质量补充检测结果(按建设用地评价)

检测

点位

检测项目

单位

检测

结果

建设用地 第二类用地

单项评

价结果

综合评

价结果

筛选值

管制值

土壤

-1

江南

水厂

-建

设用

mg/kg

13.5

60①

140

达标

达标

mg/kg

0.15

65

172

达标

铬(六价)

mg/kg

<0.5

5.7

78

达标

mg/kg

7

18000

36000

达标

mg/kg

40.7

800

2500

达标

mg/kg

0.034

38

82

达标

mg/kg

22

900

2000

达标

四氯化碳

mg/kg <1.3×10-3

2.8

120

达标

氯仿

mg/kg <1.1×10-3

0.9

100

达标

氯*烷

mg/kg <1.0×10-3

37

21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1-二氯*烷

mg/kg <1.2×10-3

9

200

达标

1,2-二氯*烷

mg/kg <1.3×10-3

5

2000

达标

1,1-二氯*烯

mg/kg <1.0×10-3

66

163

达标

顺-1,2-二氯*烯

mg/kg <1.3×10-3

596

2000

达标

反-1,2-二氯*烯

mg/kg <1.4×10-3

54

47

达标

二氯*烷

mg/kg <1.5×10-3

616

2000

达标

1,2-二氯*烷

mg/kg <1.1×10-3

5

47

达标

1,1,1,2-四氯*烷

mg/kg <1.2×10-3

10

100

达标

1,1,2,2-四氯*烷

mg/kg <1.2×10-3

6.8

50

达标

四氯*烯

mg/kg <1.4×10-3

53

183

达标

1,1,1-三氯*烷

mg/kg <1.3×10-3

840

840

达标

1,1,2-三氯*烷

mg/kg <1.2×10-3

2.8

15

达标

三氯*烯

mg/kg <1.2×10-3

2.8

20

达标

1,2,3-三氯*烷

mg/kg <1.2×10-3

0.5

5

达标

氯*烯

mg/kg <1.0×10-3

0.43

4.3

达标

mg/kg <1.9×10-3

4

40

达标

氯苯

mg/kg <1.2×10-3

270

1000

达标

1,2-二氯苯

mg/kg <1.5×10-3

560

560

达标

1,4-二氯苯

mg/kg <1.5×10-3

20

200

达标

*苯

mg/kg <1.2×10-3

28

280

达标

苯*烯

mg/kg <1.1×10-3

1290

1290

达标

*苯

mg/kg <1.3×10-3

1200

1200

达标

间二*苯+对二*苯

mg/kg <1.2×10-3

570

570

达标

邻二*苯

mg/kg <1.2×10-3

640

640

达标

硝基苯

mg/kg

<0.09

76

760

达标

苯胺

mg/kg <1.0×10-3

260

663

达标

2-氯酚

mg/kg

<0.06

2256

4500

达标

苯并[

a]蒽

mg/kg

<0.1

15

151

达标

苯并[

a]芘

mg/kg

<0.1

1.5

15

达标

苯并[

b]荧蒽

mg/kg

<0.2

15

151

达标

苯并[

k]荧蒽

mg/kg

<0.1

151

1500

达标

?

mg/kg

<0.1

1293

12900

达标

二苯并[

a,h]蒽

mg/kg

<0.1

1.5

15

达标

茚并[1,2,3-cd]芘

mg/kg

<0.1

15

151

达标

mg/kg

<0.09

70

700

达标

补充

含盐量

g/kg

0.6

/

/

/

/

总铬

mg/kg

11

/

/

/

/

土壤

-2

mg/kg

4.14

60①

140

达标

达标

mg/kg

0.09

65

172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原水

隧洞

出口

外侧

-林

铬(六价)

mg/kg

<0.5

5.7

78

达标

mg/kg

27

18000

36000

达标

mg/kg

60.1

800

2500

达标

mg/kg

0.146

38

82

达标

mg/kg

16

900

2000

达标

四氯化碳

mg/kg <1.3×10-3

2.8

120

达标

氯仿

mg/kg <1.1×10-3

0.9

100

达标

氯*烷

mg/kg <1.0×10-3

37

21

达标

1,1-二氯*烷

mg/kg <1.2×10-3

9

200

达标

1,2-二氯*烷

mg/kg <1.3×10-3

5

2000

达标

1,1-二氯*烯

mg/kg <1.0×10-3

66

163

达标

顺-1,2-二氯*烯

mg/kg <1.3×10-3

596

2000

达标

反-1,2-二氯*烯

mg/kg <1.4×10-3

54

47

达标

二氯*烷

mg/kg <1.5×10-3

616

2000

达标

1,2-二氯*烷

mg/kg <1.1×10-3

5

47

达标

1,1,1,2-四氯*烷

mg/kg <1.2×10-3

10

100

达标

1,1,2,2-四氯*烷

mg/kg <1.2×10-3

6.8

50

达标

四氯*烯

mg/kg <1.4×10-3

53

183

达标

1,1,1-三氯*烷

mg/kg <1.3×10-3

840

840

达标

1,1,2-三氯*烷

mg/kg <1.2×10-3

2.8

15

达标

三氯*烯

mg/kg <1.2×10-3

2.8

20

达标

1,2,3-三氯*烷

mg/kg <1.2×10-3

0.5

5

达标

氯*烯

mg/kg <1.0×10-3

0.43

4.3

达标

mg/kg <1.9×10-3

4

40

达标

氯苯

mg/kg <1.2×10-3

270

1000

达标

1,2-二氯苯

mg/kg <1.5×10-3

560

560

达标

1,4-二氯苯

mg/kg <1.5×10-3

20

200

达标

*苯

mg/kg <1.2×10-3

28

280

达标

苯*烯

mg/kg <1.1×10-3

1290

1290

达标

*苯

mg/kg <1.3×10-3

1200

1200

达标

间二*苯+对二*苯

mg/kg <1.2×10-3

570

570

达标

邻二*苯

mg/kg <1.2×10-3

640

640

达标

硝基苯

mg/kg

<0.09

76

760

达标

苯胺

mg/kg <1.0×10-3

260

663

达标

2-氯酚

mg/kg

<0.06

2256

4500

达标

苯并[

a]蒽

mg/kg

<0.1

15

151

达标

苯并[

a]芘

mg/kg

<0.1

1.5

15

达标

苯并[

b]荧蒽

mg/kg

<0.2

15

151

达标

苯并[

k]荧蒽

mg/kg

<0.1

151

1500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

mg/kg

<0.1

1293

12900

达标

二苯并[

a,h]蒽

mg/kg

<0.1

1.5

15

达标

茚并[1,2,3-cd]芘

mg/kg

<0.1

15

151

达标

mg/kg

<0.09

70

700

达标

补充

含盐量

g/kg

0.4

/

/

/

/

总铬

mg/kg

11

/

/

/

/

土壤

-3

江南

水厂

厂址

外侧

/

出厂

管线

沿线

-

农用

mg/kg

3.56

60①

140

达标

达标

mg/kg

0.19

65

172

达标

铬(六价)

mg/kg

<0.5

5.7

78

达标

mg/kg

13

18000

36000

达标

mg/kg

49.5

800

2500

达标

mg/kg

0.145

38

82

达标

mg/kg

15

900

2000

达标

四氯化碳

mg/kg <1.3×10-3

2.8

120

达标

氯仿

mg/kg <1.1×10-3

0.9

100

达标

氯*烷

mg/kg <1.0×10-3

37

21

达标

1,1-二氯*烷

mg/kg <1.2×10-3

9

200

达标

1,2-二氯*烷

mg/kg <1.3×10-3

5

2000

达标

1,1-二氯*烯

mg/kg <1.0×10-3

66

163

达标

顺-1,2-二氯*烯

mg/kg <1.3×10-3

596

2000

达标

反-1,2-二氯*烯

mg/kg <1.4×10-3

54

47

达标

二氯*烷

mg/kg <1.5×10-3

616

2000

达标

1,2-二氯*烷

mg/kg <1.1×10-3

5

47

达标

1,1,1,2-四氯*烷

mg/kg <1.2×10-3

10

100

达标

1,1,2,2-四氯*烷

mg/kg <1.2×10-3

6.8

50

达标

四氯*烯

mg/kg <1.4×10-3

53

183

达标

1,1,1-三氯*烷

mg/kg <1.3×10-3

840

840

达标

1,1,2-三氯*烷

mg/kg <1.2×10-3

2.8

15

达标

三氯*烯

mg/kg <1.2×10-3

2.8

20

达标

1,2,3-三氯*烷

mg/kg <1.2×10-3

0.5

5

达标

氯*烯

mg/kg <1.0×10-3

0.43

4.3

达标

mg/kg <1.9×10-3

4

40

达标

氯苯

mg/kg <1.2×10-3

270

1000

达标

1,2-二氯苯

mg/kg <1.5×10-3

560

560

达标

1,4-二氯苯

mg/kg <1.5×10-3

20

200

达标

*苯

mg/kg <1.2×10-3

28

280

达标

苯*烯

mg/kg <1.1×10-3

1290

1290

达标

*苯

mg/kg <1.3×10-3

1200

1200

达标

间二*苯+对二*苯

mg/kg <1.2×10-3

570

570

达标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邻二*苯

mg/kg <1.2×10-3

640

640

达标

硝基苯

mg/kg

<0.09

76

760

达标

苯胺

mg/kg <1.0×10-3

260

663

达标

2-氯酚

mg/kg

<0.06

2256

4500

达标

苯并[

a]蒽

mg/kg

<0.1

15

151

达标

苯并[

a]芘

mg/kg

<0.1

1.5

15

达标

苯并[

b]荧蒽

mg/kg

<0.2

15

151

达标

苯并[

k]荧蒽

mg/kg

<0.1

151

1500

达标

?

mg/kg

<0.1

1293

12900

达标

二苯并[

a,h]蒽

mg/kg

<0.1

1.5

15

达标

茚并[1,2,3-cd]芘

mg/kg

<0.1

15

151

达标

mg/kg

<0.09

70

700

达标

补充

含盐量

g/kg

0.3

/

/

/

/

总铬

mg/kg

9

/

/

/

/

表4.4.5-2

土壤环境质量补充检测结果(按农用地评价)

采样点

污染物项目

补充检测值

mg/kg

风险筛选值

6.5≤pH≤7.5

风险管控值

6.5≤pH≤7.5

单项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结果

土壤-1

(江南

水厂-

建设用

地)

其他

0.15

0.3

3.0

达标

达标

其他

0.034

2.4

4.0

达标

其他

13.5

30

120

达标

其他

40.7

120

700

达标

其他

11

200

1000

达标

其他

7

100

/

达标

22

100

/

达标

/

250

/

/

/

土壤-2

(原水

隧洞出

口外侧

-林地)

其他

0.09

0.3

3.0

达标

达标

其他

0.146

2.4

4.0

达标

其他

4.14

30

120

达标

其他

60.1

120

700

达标

其他

11

200

1000

达标

其他

27

100

/

达标

16

100

/

达标

/

250

/

/

/

土壤-3

(江南

水厂厂

址外侧

/出厂

管线沿

线-农

用地)

其他

0.19

0.3

3.0

达标

达标

其他

0.145

2.4

4.0

达标

其他

3.56

30

120

达标

其他

49.5

120

700

达标

其他

9

200

1000

达标

其他

13

100

/

达标

15

100

/

达标

/

250

/

/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检测结果表明:土壤-1(江南水厂-建设用地)、土壤-2(原水隧洞出口外侧-林地)、

土壤-3(江南水厂厂址外侧/出厂管线沿线-农用地)采样点处各土壤检测指标均达到《土壤

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

筛选值和管制值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中的风险筛选值,拟建项目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优良。

4.4.6 生态环境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三部分,新建工程

长度小于50km;②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

审意见(临自然预字(

2020)92号),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26hm2(含临时占地3.33hm2),

小于2km2;③ 隧洞进出洞口施工区、净水厂厂址、出厂管线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

要生态敏感区。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等级:①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隧洞段长约10.8km,钢管段长0.3km)、

净水厂工程、出厂管线工程(DN1600管长约4km,DN1000管长约1km)三部分;② 建设

内容(输水隧洞)下穿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③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方溪水库

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预审意见〔临自然预字(

2020)

92号〕,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26 hm2

(含临时占地3.33 hm2),工程占地规模(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域和水域)小于20 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6.1.2“c. 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d. 根据HJ 2.3判断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

不低于二级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e. 根据HJ 610、HJ 964判断地下

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生态

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f. 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 km2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域和

水域),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域和水域)确

定”,6.1.6“线性工程可分段确定评价等级。线性工程地下穿越或地表跨越生态敏感区,在

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无永久、临时占地时,评价等级可下调一级”,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但属于地下穿越)。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6.1.2“7.3.6三级评价现状调查以收集

有效资料为主,可开展必要的遥感调查或现场校核”。

评价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

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1)*生生态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年7月)、《 (略) 方溪水库工程评价区*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报告》(浙

江农林大学,2010年11月)可知: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A. 植被状况

① 方溪水库坝址处主要植被类型及特征

方溪水库坝址、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的取水口 (略) (略) 括苍

镇境内,该区域森林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

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地带性植被群落为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树

种为主构成的常绿阔叶林,其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因频繁和长期的人为活动干扰,目前

该区域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已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和次

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灌草丛。马尾松成为该区域分布最

广泛、面积最大的森林植被,广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之中,而次生常绿阔叶林和

常绿落叶混交林主要残留分布于海拔600m以下地带,主要建群树种有甜槠、木荷,伴生树

种有青冈、绵槠、石栎、红楠、紫楠、枫香、光皮桦等。

方溪流域交通便利,人口分布广泛,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经过长期和频繁的人为活动

干扰,植被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很少出现保护较好的原生性典型常绿阔叶植被类型,取而

代之的多是人工林和残次林。此外植被类型分布破碎且不均匀,往往呈斑块状分布,植被

类型主要有:a、毛竹林型;b、马尾松+毛竹林型;c、梨树林;d、苦槠-樟树-青冈 + 檵

木-山胡椒-山茶-华东木樨;e、马尾松 + 檵木-短柄枹-杜鹃 + 芒萁型;f、檵木-金樱子-

短柄枹-山鸡椒-柃木;g、檵木-山胡椒-短柄枹-杜鹃 + 芒萁型。

② 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占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特征

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占地区主要处于山坡下部,交通相对便捷,林地土壤条件和开发利

用条件较好,所以受人为干扰和破坏最为严重,群落类型以马毛松林、次生人工林和低矮

灌木、草本为主,许多群落类型没有明显的乔木层。群落类型为:檵木-山胡椒-短柄枹-杜

鹃+芒萁型。

个别村庄聚居地(如里程村、车口溪村)附近,出现保护较好的小片状特用林(环境

保护林、风水林),层次结构比较丰富,形成明显的复层林和群落垂直结构。群落类型为:

苦槠-樟树-青冈+檵木-山胡椒-山茶-华东木樨。

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段则以人工栽培的桃树+梨树+酸橙等经济林为主。

B. *生植物资源

由于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虽然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占地区的生境良好,但木本植物种

类表现并不特别丰富,据调查,该区域主要分布有裸子植物4科9种,木本被子植物46科179

种。通过对属、种的分析,该库区木本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为:

① 植物种类表现较为丰富;

② 组成本库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主要是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和

北温带成分。此外本区系中还存在着许多华南植物区系成分,如台湾榕(Ficus formosana)、

笔罗子(Meliosma rigid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网脉酸藤子(Embelia rudis)、

厚叶木犀(Osmanthus pachyphyllus)、六月雪(

Serissa japonica)、全缘叶紫珠(C.integerrima)、

天仙果(Ficus erecta var.beecheyana)、条叶榕(Ficus pandurata var.angustifolia)等。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③ 调查区域各类地理成分均有分布,与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具有温带和

亚热带的双重性,以温带成分为主,如松属(Pinus)、毛竹属(Phyllostachys)、猕猴桃

属(

Actinidia)、南天竹属(Nandina)、野鸭椿属(Euscaphis)、枫香属(

Liquidambar)、

胡枝子属(

Lespedeza)等,其中灌木类的桑属(Morus)、小檗属(Berberis)、蔷薇属(Rosa)、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等是组成本区植被灌木层和山地落叶灌丛的主要成分。

④ 单型属较少,如大血藤属(

Sargentodoxa)、南天竹属、杜仲属(Eucommia)等。

C. 古树及国家保护植物

据调查,在方溪水库库区发现有古树及有保护价值的树种6株(群),有1株挂牌的马

尾松目前已死亡,详见下表4.4.6-1。本项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隧洞进出口、

水厂厂址及周围未发现古树及有保护价值的树种。

表4.4.6-1

方溪水库工程淹没区和占地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

树种

古树挂牌

及编号

胸径

cm)

树高

(m)

树龄

(年)

分布地点

经度(E) 纬度(N) 海

(m

1

香樟

科 * 232.4

16

400

120°59′59.1″ 28°49′03.7″

46.4

2

香樟

/

101.8

15

150

121°00′04.9″ 28°49′05.8″

66.5

3

香樟

/

93.9

13

100

121°00′03.2″ 28°48′59.9″

51.7

4

马尾

科 *

42.3

15

150

120°59′58.5″ 28°49′01.2″

58.6

5

香樟

/

一株60.2

12

50

121°00′04.9″ 28°48′20.0″

81.4

一丛三

株35.0

11

40

6

香樟

/

98.5

14

80

120°59′34.1″ 28°47′57.5″ 81.4

45.3

12

80

70.2

9

80

7

马尾

(现

已死

亡)

科 *

32.5

13

150

120°18′22.0″ 28°53′24.5″ 251.7

D. 主要植物种类

由于方溪水库坝址、库区及其周边长期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影响,植被群落类型以马

尾松林、人工针叶林、次生演替林及灌、草植被为主,很少出现保存完好的原生地带性植

被类型,只是个别村庄附近出现小片状保护较好的环境保护林(风水林),形成比较明显

的群落垂直结构。评价区具体的群落类型主要有:马尾松林、毛竹纯林;马尾松-毛竹林;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苦槠-樟树-青冈+檵木-山胡椒-山茶-华东木樨;檵木-金樱子-短柄枹-山鸡椒-柃木;在地势

较平坦的地段出现一定数量的人工栽培梨树林。通过调查发现,评价区主要*生植物种类

有74科,265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出现1种:香樟,属于广布种。

(略) 方溪水库工程评价区域内的主要*生植物名录(

74科,265种)如下表4.4.6-2

所示:

表4.4.6-2

方溪水库工程评价区主要*生植物名录

*生植物名录——科

序号

*生植物名录——种

乌毛蕨科

1

胎生狗脊蕨 Woodwardia prolifera

里白科

2

芒萁 Dicranopteris linearis

鳞始蕨科

3

乌蕨 Stenoloma chusanum

卷柏科

4

翠云草 Selaginella uncinata

薯蓣科

5

野山药 Dioscorea japonica

毛茛科

6

女萎 Clematis apiifolia

7

柱果铁线莲 Clematis meyeniana

三白草科

8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八角枫科

9

毛八角枫 Alangium kurzii

远志科

10

狭叶香港远志 Polygala hongkongensis var. stenophylla

胡颓子科

11

蔓胡颓子 Elaeagnus glabra

棕榈科

12

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伞形科

13

积雪草 Herba Centellae

紫薇科

14

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

清风藤科

15

笔罗子 Meliosma rigida

野牡丹科

16

地念 Melastoma dodecandrum

17

秀丽野海棠 Bredia amoena

千屈菜科

18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无患子科

19

全缘叶栾树 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

杨梅科

20

杨梅 Myrica rubra

杜英科

21

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

列当科

22

野菰 Aeginetia indica

海桐花科

23

海金子 Pittosporum illicioides

24

崖花海桐 Pittosporum sahnianum

海金沙科

25

海金沙 Spora Lygodii

马钱科

26

醉鱼草 Buddleja lindleyana

黄杨科

27

黄杨 Buxus sinica

虎耳草科

28

中国绣球 Hydrangea chinensis

紫草科

29

厚壳树 Ehretia thyrsiflora

蓼科

30

杠板归 Poly-gonum chinense var. http://**

31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32

虎杖 Rhizoma Polygoni

马齿苋科

33

土人参 Talinum paniculatum

忍冬科

34

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35

水马桑 coriaria sinica

36

蝴蝶戏珠花 Viburnum plicatum f. tomentosum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37

长叶荚蒾 Viburnum lancifolium

漆树科

38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39

毛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var.pubescens

40

野漆 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41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豆科

42

网络崖豆藤 Millettia reticulate

43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44

山合欢 Albizzia kalkora

45

庭藤 Indigofera decora

46

鸡眼草 Acalypha brachystachya

47

马棘 Indigofera http://**

48

香花崖豆藤 Millettia dielsiana

49

绿叶胡枝子 Lespedeza buergeri

50

花榈木 0rmosia henryi

51

尖叶长柄山蚂蟥 Podocarpium Podocarpium var. oxyphyllum

52

中华胡枝子 Lespedeza chinensis

53

截叶铁扫帚 Lespedeza cuneata

54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55

铁马鞭 Lespedeza pilosa

56

黄檀 Symplocos caudate

57

云实 Caesalpinia decapetala

58

大叶胡枝子 Lespedeza davidii

59

葛藤 Pueraria lobata

60

华东木蓝 Indigofera fortunei

蔷薇科

61

硕苞蔷薇 Rosa bracteata

62

龙芽草 Agrimonia pilosa

63

寒莓 Rubus buergeri

64

高粱泡 Rubus lambertianus

65

枇杷 Eribotrya japonica

66

石斑木 Rhapniolepis indica

67

光叶石楠 Photinia glabra

68

中华绣线菊 Spiraea chinensis

69

掌叶覆盆子 rubus chingii

70

野山楂 Crataegi cuneatae

71

小果蔷薇 Rosa cymosa

72

金樱子 Cherokee rose

73

山莓 Rubus corchorifolius

74

蓬虆 Rubus hirsutus

75

粉团蔷薇 Rosa multiflora var. Cathayensis

76

野珠兰 Stephanandra chinensis

77

盾叶莓 Rubus peltatus

樟科

78

山鸡椒 Laurus cubeba

79

山胡椒 Litsea cubeba

80

乌药 Lindera aggregata

81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3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82

绿叶甘橿 Litsea fruticosa

83

檫木 Sassafras tzumu

84

红脉钓樟 Lindera rubronervia

85

红果钓樟 Lindera erythrocarpa

山茶科

86

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

87

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88

木荷 Schima superba

89

窄基红褐柃 Eurya nitida var. rigida

90

毛花连蕊茶 Camellia fraterna

91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92

尖连蕊茶 Camellia cuspidata

93

柃木 Eurya japonica

桑科

94

Poncirus trifoliate

95

鸡桑 Morus australis

96

藤葡蟠 Broussonetia kaempferi

97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98

小构树 Broussonetia kazinoki

99

Morus alba

100

葎草 Humulus japonicus

101

薜荔 Ficus pumila

102

天仙果 Ficus erecta var. beecheyana

103

条叶榕 Ficus pandurata var. angustifolia

104

台湾榕 Ficus formosana

105

爬藤榕 Ficus martini

106

椳芝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107

珍珠莲 Thalictrum trichopus

杜鹃花科

108

映山红 Rhododendron simsii

109

马银花 Rhododendron ovatum

110

满山红 Rhododendron mariesii

111

江南越橘 Vaccinium mandarinorum

112

毛果南烛 Lyonia ovalifolia

113

乌饭树 Vaccinium bracteatum

114

闹羊花 Rhododendron molle

葡萄科

115

乌蔹莓 Herba Cayratica

116

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117

广东蛇葡萄 Ampelopsis cantoniensis

118

菱叶葡萄 Vitis hancockii

119

刺葡萄 Vitis davidii

壳斗科

120

茅栗 Castanea seguinii

121

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122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123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124

白栎 Quercus fabri

125

甜槠 Sweet Oachestnut

126

短柄枹 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27

细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128

石栎 Lithocarpus glabra

马鞭草科

129

大青 Cleredendrumcwtophyllum

130

紫珠 Callicarpa bodinieri

131

豆腐柴 Premna microphylla

132

牡荆 Vitex negundo

133

老鸦糊 Callicarpa bodinieri var. giraldii

134

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

135

全缘叶紫珠 Callicarpa integerrima

136

海州常山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大戟科

137

青灰叶下珠 Phyllanthus glaucus

138

通乳草 Radix Codonohttp://**

139

油桐 Vernicia fordii

140

地锦草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141

野桐 Acta phytotax

142

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

143

大青 Cleredendrum cyrtophyllum

144

乌桕 Sapium sebiferum

145

木油桐 Vcmicia Montana

146

石岩枫 Mallotus repandus

147

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

148

苎麻 Boehmeria nivea

149

山乌桕 Sapium discolor

杜仲科

150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紫金牛科

151

紫金牛 Ardisia japonica

152

朱砂根 Ardisia crenata

153

红凉伞 Myrinaceae f. hortensis

154

网脉酸藤子 Embelia rudis

冬青科

155

冬青 Ilex purpurea

156

构骨 llex cornuta

157

大叶冬青 llex latifolia

158

尾叶冬青 Ilex wilsonii

159

厚叶冬青 Ilex elmerrilliana

160

全缘冬青 Ilex integra

161

铁冬青 Ilex rotunda

162

毛冬青 Ilex pubescens

百合科

163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164

小果菝葜 Smilax davidiana

165

菝葜 Smilax china

166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柿树科

167

浙江柿 Diospyros glaucifolia

168

野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169

华东油柿 Diospyros oleiera

菊科

170

野甘菊 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var. Seticuspe

171

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72

小飞蓬 Comnyza canadensis

173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174

革命菜 Gynura crepidioides

175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176

狼把草 Bidens tripartita

禾本科

177

Miscanthus sinensis

178

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

179

山类芦 Neyraudia montana

180

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181

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ie

182

鹅毛竹 Shibataea chinensis

183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184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185

类头状花序藨草 Scirpus subcapitatus

莎草科

186

苔草 Carex tristachya

榆科

187

珊瑚朴 Celtis julianae

188

榆树 Ulmus pumila

189

朴树 Celtis sinensis

190

榔榆 Ulmus parvifolia

191

多脉鹅耳枥 Carpinus polyneura

鼠李科

192

长叶冻绿 Rhamnus crenata

193

矩圆叶鼠刺 Itea chinensis var. oblonga

194

刺滕子 Sageretia melliana

195

雀梅藤 Sageretia thea

196

牯岭勾儿茶 Berchemia kulingensis

197

枳椇 Hovenia acerba

木犀科

198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199

尖叶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200

宁波木樨 Osmanthus lour

201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202

木蜡 Toxicodendron sylvestris

203

小叶女贞 Ligustrum quihoui

茜草科

204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205

水杨梅 Aduba rubella

206

白马骨 Serissa serissoides

207

细叶水团花 Adina rubella

208

水团花 Adina pilulifera

209

毛鸡屎藤 Cissus repens

210

流苏子 Thysanospermum diffusum

211

鸡屎藤 Paederia scandens

安息香科

212

郁香安息香 Styrax odoratissimus

213

野茉莉 Styrax japonicus

省沽油科

214

野鸭椿 Euscaphis japonica

胡桃科

215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216

化香 Platycarya strobilacea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山矾科

217

山矾 Symplocos caudata

218

老鼠矢 Symplocos stettaris

玄参科

219

白花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220

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

221

石荠苧 Mosla scabra

222

毛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

223

母草 Lindernia crustacea

木通科

224

木通 Akebia quinata

225

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226

鹰爪枫 Holboellia coriacea

防己科

227

木防己 Cocculus orbiculatus

228

蝙蝠葛 Menispermum dahuricmn

木兰科

229

南五味子 Kadsura japonica

230

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http://**

杉科

231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232

水杉 Metasequoia glyhttp://**

233

池杉 Taxodium ascendens

234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松科

235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236

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柏科

237

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

238

刺柏 Juniperus formosana

红豆杉科

239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楝科

240

苦楝 Melia azedarach

苦木科

241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五加科

242

楤木 Aralia chinensis

243

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

244

中华常春藤 Hedera nepalensis

荨麻科

245

苎麻 Boehmeria nivea

246

大叶苎麻 Boehmeria grandifolia

247

悬铃叶苎麻 Boehmeria tricuspis

248

青叶苎麻 Boehmeria nivea var. tenacissima

249

山椒草 Pellionia minima

250

伏毛苎麻 Boehmeria nivea var. nipononivea

251

序叶苎麻 Boehmeria clidemioides var.diffusa

唇形科

252

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253

菜头肾 Strobilanthes sarcorrhiza

金缕梅科

254

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is

255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256

灰白腊瓣花 Corylopsis glandulifera

芸香科

257

臭辣树 Evodia fargesii

258

吴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

卫矛科

259

扶芳藤 Evonymu sfortunei

260

大芽南蛇藤 Celastrus gemmatus

261

白杜 Euonymus maackii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62

卫矛 Euonymus alatus

猕猴桃科

263

小叶猕猴桃 Actinidia valvata

264

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夹竹桃科

265

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E. *生动物

由于方溪水库坝址、库区及其周边长期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影响,植被类型多为次生

人工林,生境逐步退化或恶化,不利于野生动物长期栖息。根据查阅资料、野外踏查和社

会访问调查,方溪水库坝址、库区及邻近区域主要分布有野生动物4纲10目24种,其中两

栖纲5种,爬行纲7种,鸟纲7种,兽纲5种, (略) 一般保护等级,未发现有列入国家

(略) 重点保护*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种类分布。

(略) 方溪水库工程评价区域内的主要*生野生动物名录(

4纲,24种)如下表4.4.6-3

所示:

表4.4.6-3

方溪水库工程评价区主要*生动物名录

*生动物名录——纲

序号

*生动物名录——种

两栖纲

1

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2

中国雨蛙 Hyla chinensis Guenther

3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Boie

4

黑斑蛙 R.nigromaculata Hallowell

5

棘胸蛙 R. spinosa

爬行纲

6

北草蜥 Takydromus sehttp://** Guenther

7

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Cantor)

8

赤链蛇 Pinodon rufozonatum

9

蝮蛇 Gloydins brecivaudus

10

竹叶青 T.stejnegeri stejnegeri Schmidt

11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12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鸟纲

13

山斑鸠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entalis(Latham)

14

八哥 Acridogheres cristatellus(Linnaeus)

15

喜鹊 Pica pica sericea Gould

16

麻雀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

17

山麻雀 P.rutilans rutilans(Temminck)

18

山鸡 Phasianus colchicus

19

灰胸竹鸡 Bambusicola thoracica

兽纲

20

华南兔 Lepus sinensis Gray

21

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nas

22

黄鼬 Mustela sibirica Pallas

23

野猪 Sus scrofa linnaeus

24

刺猬 Erinaceus europaeus dealbatus

2)水生生态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年7月)、《临海方溪水库工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略) 淡水水

产研究所,2010年9月)可知,方溪水库环评报告编制期间曾对方溪流域进行了水生生态

实地采样调查,共设置5个水生生态调查断面,具体调查点位详见表4.4.6-4。

表4.4.6-4

水生生态调查采样点位汇总表

序号

经纬度坐标

采样地点

1#

N28°47.557′,E120°59.935′

支流1(东坑)

2#

N28°47.596′,E120°59.592′

支流2(西坑)

3#

N28°47.795′,E121°00.015′

汇合3

4#

N28°47.317′,E121°00.198′

坝前4

5#

N28°51.398′,E120°59.344′

坝后5

A. 浮游植物

水生生态现场采样过程中,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20属种,详见表4.4.6-5,本次调查中

并未发现裸藻门和黄藻门种类。

表4.4.6-5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

序号

种类

采样点分布情况

1#

2#

3#

4#

5#

1

蓝藻门

色球藻 Chroococcus

+

+

+

+

+

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

+

+

+

+

鱼腥藻 Anabaena

+

+

+

+

+

2

隐藻门

隐藻属 Cryptomonas

+

+

+

+

3

*藻门

多*藻属 Peridinium

+

+

4

硅藻门

小环藻属 Cyclotella

+

+

+

直链藻属 Melosira

+

+

+

+

+

针杆藻属 Synedra

+

+

+

+

+

舟形藻属 Navicula

+

+

+

+

+

异极藻属 Gomphonema

+

+

桥弯藻属 Cymbella

+

+

+

+

+

卵形藻属 Cocconeis

+

星杆藻属 Asterionella

+

+

5

绿藻门

衣藻属 Chamydomonas

+

+

+

+

+

小球藻属 Chlorella

+

+

+

+

+

纤维藻属 Ankistrodesmus

+

+

+

栅藻属 Scenedesmus

+

+

+

+

+

鼓藻属 Cosmarium

+

+

+

+

角星鼓藻属 Staurastrum

+

+

+

+

盘星藻属 Pediastrum.

+

+

+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4.4.6-1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比例图

调查结果表明:1#采样点分布有浮游植物3门13属,优势种为硅藻门直链藻属的颗粒

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2#采样点分布有浮游植物5门16属,优势种为绿藻门小球藻

Chlorella)和硅藻门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3#采样点分布有浮游植物4门13

属,优势种为蓝藻门鱼腥藻属(Anabaena)和硅藻门的舟形藻属(Navicula);4#采样点

分布有浮游植物4门17属,优势种为硅藻门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5#采样点分

布有浮游植物4门19属,优势种为硅藻门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藻门小球藻

Chlorella)。

整体来看,方溪河道内的优势藻类为蓝藻门鱼腥藻属(

Anabaena)、硅藻门的舟形藻

属(Navicula)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绿藻门小球藻,并以硅藻门种类占绝

对优势。

1#、2#、3#、4#、5#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依次为1.5×105ind/L、2.5×105ind/L、2×105ind/L、

3×105ind/L和3.5×105ind/L,其中1#采样点最小,5#采样点最大,也即方溪从上游到下浮游

植物密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公式计算所得各采样点处浮游植物的ShimpsonShannon-weiner

指数如表4.4.6-6所示。由上述计算成果可知,5#采样点的生物多样性最高,Shannon-weiner

Shimpson指数分别为3.*、0.894;1#采样点的生物多样性最小,Shannon-weiner

3.02762,Shimpson指数为0.8394,呈现同浮游植物密度一样的变化趋势,即从上游到下浮

方溪游植物多样性呈逐步增加的趋势。通过多样性指数来评价方溪河道水生态环境,各个

采样点的浮游植物Shannon-weiner指数均大于3,说明方溪河道水质清洁,浮游植物生物多

样性较好。

表4.4.6-6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情况

浮游植物

采样点

1#

2#

3#

4#

5#

H"(

Shannon-Weiner

3.02762

3.*

3.*

3.*

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Shimpson指数

0.8394

0.8714

0.872

0.*

0.894

B. 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轮虫7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包括无节幼体)3种,这可能与水

质清澈,浮游植物较少,从而影响到浮游动物种类有关。其中,1#采样点分布有轮虫6种、

枝角类1种、桡足类(包括无节幼体)3种;2#采样点分布有轮虫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

(包括无节幼体)3种;3#采样点分布有轮虫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包括无节幼体)3

种;4#采样点分布有轮虫7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包括无节幼体)3种;5#采样点分布

有轮虫7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包括无节幼体)3种。各采样点均以以轮虫(Roteria.sp

类的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为优势种类。

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见图4.4.6-2、表4.4.6-7。

表4.4.6-7

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

序号

种类

分布

1#

2#

3#

4#

5#

1

轮虫类

龟*轮虫属(Keratella

+

+

+

+

+

多肢轮虫属(Polyarthra

+

+

+

+

+

单趾轮虫属(Monostyla

+

+

+

+

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

+

+

+

+

+

三肢轮虫属(Filinia

+

+

+

+

+

晶囊轮虫属(Asplanchan

+

+

+

异尾轮虫属(

trichocerca

+

+

+

+

+

2

枝角类

象鼻溞属(Bosmina sp

+

+

+

+

+

3

桡足类

剑水蚤目(Cyclopoida

+

+

+

+

+

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

+

+

+

+

+

无节幼体(

nauplius

+

+

+

+

+

图4.4.6-2 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图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调查显示,在数量方面,5#采样点最高,为190ind/L,其次为4#采样点180ind/L、2#

采样点150ind/L、3#采样点120ind/L、1#采样点110ind/L,变化趋势同浮游植物一致,浮游

动物的这种分布变化与当地水质优劣密切相关。

从不同种类浮游动物在各采样点的出现频率看,轮虫类平均占63%,枝角类占3%,桡

足类占34%。从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来看,Shannon-weinerShimpson指数显示各

采样点大小顺序依次均为5#、3#、4#、2#和1#采样点。综上所述,下游5#采样点的生物多

样性丰富,而上游各采样点生物多样性有差异,但不明显。

表4.4.6-8

各采样点密度和多样性情况

浮游植物

采样点

1#

2#

3#

4#

5#

H"(

Shannon-Weiner

2.*

2.*

3.*

3.*

3.*

Shimpson指数

0.829

0.8464

0.8638

0.8536

0.871

总个数(

ind/L)

110

150

120

180

190

C. 着生藻类

本次现场调查,共采集到3门13属种,各采样河段种类组成基本一致,其优势种类均

为硅藻门直链藻属(Melosira),约占74%,详见表4.4.6-9。

表4.4.6-9

各采样点着生藻类组成分布

序号

种类

采样点

1#

2#

3#

4#

5#

1

蓝藻门

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

+

+

+

+

鱼腥藻 Anabaena

+

+

+

+

颤藻 Oscillatoriaceae

+

2

硅藻门

直链藻属 Melosira

+

+

+

+

+

针杆藻属 Synedra

+

+

+

+

+

舟形藻属 Navicula

+

+

+

+

+

辐节藻 Stauroneis

+

+

+

+

+

桥弯藻属 Cymbella

+

+

+

+

+

3

绿藻门

衣藻属 Chamydomonas

+

+

+

+

+

小球藻属 Chlorella

+

+

+

+

+

新月藻 Closterium

+

+

+

+

盘星藻属 Pediastrum

+

+

+

+

刚毛藻 Chladophora

+

+

+

+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4.4.6-3 各采样点着生藻类组成比例图

各采样点的着生藻类密度依次为3#采样点9.8×105ind/L、4#采样点6×105ind/L、5#采样

点5.2×105ind/L、2#采样点4.8×105ind/L和1#采样点3.8×105ind/L,其中1#采样点最小,3#采

样点最大。依据着生藻类多样性公式,计算得各采样点着生藻类ShimpsonShannon-weiner

指数如表4.4.6-10所示。从各采样点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看,2#采样点Shannon-weiner

Shimpson指数最大,分别为1.*、0.4994;3#最小,分别为1.*和0.3396;均未呈

现从上游到下浮方溪着生藻类多样性逐步增加的趋势。

表4.4.6-10

各采样点密度和多样性情况

着生藻类

采样点

1#

2#

3#

4#

5#

H"(Shannon-Weiner)

1.*

1.*

1.*

1.*

1.*

Shimpson指数

0.4702

0.4994

0.3396

0.4442

0.43

总个数(105ind/L)

380

480

980

600

520

D. 底栖动物

方溪沿线各采样点绝大多数为岩石、砾石等底质,沙石或泥土底质较少,这使得底栖

动物的采集较为困难。仅采集到以下种类铜锈环梭螺(Bellamy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仙女虫(Naidiadae)、水丝蚓(

Limnodrilus sp)、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颤蚓

Tubifex sp.)、尾鳃蚓(Branchuiura)、羽摇蚊幼虫(Chironomidae)、淡水壳菜(

Limnoperna

lacustris)、方格短沟虫卷(

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等。各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密度在0-5

个/m2之间,最低点为1#、2#采样点;最高为5#采样点。

E. 水生维管束植物

方溪整个河段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数量较少,以芦苇、茭草为主,相对而言下游5#采样

点的水生植物数量较多。

F. 鱼类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4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参考《浙江动物志》(淡水鱼类)、《浙江鱼类区系调查》、《 (略) 内*水域渔业

资源调查报告》等文献资料记载,并结合本次调查,共发现鱼类24种,隶属于5目14科24

种,其中鲤形目8科18种,鲇形目2科2种,鲈形目2科4种。

方溪鱼类组成以山涧溪流性鱼类为主,有黄颡鱼、光唇鱼、温州厚唇鱼、棒花鱼、花

鳅、史丹纹门鳅铲额鱼、黑鳍鱼泉、马口鱼、大眼华鳊、金华拟餐、鱼骨、蛇鮈、鯝、裸

背栉虾虎、刺鳅等纯淡水鱼2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较少。根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国家三有动物保护名录》等文件,本水域没有珍稀特有鱼类。

表4.4.6-11

调查采集到的鱼类名录

鮠科 Bagridae

黄颡鱼 PSeudobagrus fulvldraco

鳅科 Gobitidae

黑鳍鳈 SarcocheiTichthys nigopinnii nigripinnis

鲤亚科 Cyprinidae

南方马口鱼 Ohttp://** uncirostris bidens

鲌亚科 Abramidinae

大眼华鳊 Sinibrama macrops

金华拟餐 Pseudohemiculter kinghwaensis

鲃亚科 Hypohttp://**

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

温州厚唇鱼 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

鮈亚科 Gobioniniae

棒花鱼 Abbottina rivularis

唇鱼骨 Hemibarbus labeo

蛇鮈 Saurogobio dabryi

鲴亚科 xenocyprininae

Xenocypris argentea

刺鳅科 Mahttp://**

刺鳅 Mastacembelus aculeatus

鳅科 Gobitidae

中华花鳅 Cobiyis sinensis Sauvage

鰕虎鱼科 Gobiidae

裸背栉鳢虎 G.cliffordpopei

方溪是山区性河流,河道比降陡,水流湍急。从鱼类的生态类型分布上看,急流和流

水型鱼类如鲃类、鮡类和平鳍鳅科、鱼旨科的鱼类占有优势地位,而缓流和静水生态型的

种类比较少,这与河道比降陡,水流湍急有关。方溪大多数鱼类体型较小,上下游各河段

鱼类种类略有差异,如花鳅、光唇鱼、史丹纹门鳅等种类多分布于方溪上游;而一些种类

如棒花鱼、鮈、华鳊等在中下游少缓的深潭或溪湾中多有分布。

从食性上看,方溪常见鱼类可以划分为4类:

① 主要摄食着生藻类的鱼类,如鲴鱼亚科某些种类,它们的口裂较宽,近似横裂,

下颌前缘具有锋利的角质,适应于刮取生长于石上的藻类的摄食方式,这一类型的鱼类约

占24%。

② 主要摄食底栖动物的鱼类,如鳅科、鲃亚科、鮠科及鮈亚科部分鱼类等,它们的

口部常具有发达的触须或肥厚的唇,用以吸取食物。所摄取的食物,除少部分生长在深潭

和缓流河段泥沙底质中的摇蚊科幼虫和寡毛类外,多数是急流的砾石河滩石缝间生长的毛

翅目、双翅目和蜉游目昆虫的幼虫或稚虫,这一类型的鱼类约占57%。

③ 杂食性鱼类,如华鳊等。这些种类既摄食水生昆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饵

料,也摄食藻类及植物的碎片、种子等,这类鱼类约占17%。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④ 其它鱼类如肉食性鱼类等,约占2%。

方溪大多数鱼类都属于春夏季产卵型。该类型鱼大多在春季和初夏产卵,一般为4~7

月,高峰期为5~6月,性腺发育在秋季和整个冬季。方溪大多数鱼类的繁殖习性与其栖息

分布相一致,不同种类的繁殖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有的在水草较多、水流缓慢的趟水区,

有的在水流湍急的支流中产卵繁殖,因此它们无固定的产卵场所。

3)资料查阅

查阅有关资料《浙江永安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基因组学与

应用生物学,冯立辉、顾婧婧、齐鑫等人,2017年)可知,该论文撰写者为了解浙江永安

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曾设立有13个采样站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多种生物指数对

溪流水质进行生物评价。

调查中共获得底栖动物95种,隶属于4门7纲,其中扁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7种,软体

动物8种,节肢动物79种。永安溪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020.8ind./m2,平均生物量为

34.25g/m2;密度优势类群为节肢动物,其平均密度为2661.1ind./m2,贡献率为88.1%,生物

量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其平均生物量为30.76g/m2,贡献率为89.8%。永安溪大型底栖动

物优势种为长河螺(Rivularia elongata)、角形环棱螺(Bellamya angularis)、纹石蛾属一

种(Potamyia sp.)、闪蚬(Corbicula nitens)和小蜉属(Ephemerella sp.)一种。利用6种

生物指数对永安溪水质进行评价显示,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和BI生物指数均表明永安溪处于清洁状态;仅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显示为

轻污染状态,BPI生物学污染指数评价为β-中污染状态。

4.5 现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4.5.1 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

(略) 属严重缺水地区,其经济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日益增长的水量需求与可供水

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略) (略)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又是水资源匮乏

地区。由于河流污染,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略) 人均水

平,随着社会经济 (略) 化程度的推进,区域供水紧张的状况日益突出。此外随着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及农药化肥用量的增加,使区域内河

河网的污染日趋加重,水质变差,有机污染较为严重。

目前, (略) 基本依靠水库作为供水水源,主城区基本依赖单一的牛头山水库为供水

水源,供水安全保障性不足。

4.5.2 供需矛盾突出,现有的供水设施不能满足规划需求

(略) 主城区主要供水水厂为花街水厂及东城水厂。花街水厂建于1993年, (略) 区

巾山东路与大庆河交界处西北侧,供水规模10万m3/d,取水水源为牛头山水库。东城水厂

建成通水后,由于花街水厂运行成本太高,目前实际供水能力已压缩到5万t/d以内。供水

区域为古城及江南两街道。东城水 (略) 邵家渡街道办事处赤水村,按照现代化水

厂标准建设,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设计总规模为10万t/d,分两期实施,源水为牛头山水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库水。一期建设规模为5万t/d,于2008年4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从2011年开始可行性研究,

目前已经建成通水。东城水厂的供水规模达到10万t/d,厂区占地面积48亩。供水范围为大

洋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东塍镇等区域内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区域不断扩大, (略) 供水水量不断增加。根据相关

供水规划, (略) 主城区2030年的需水量为28万m3/d,现有花街水厂及东城水厂总供水能

力仅15万m3/d,存在较大的供水缺口。因此,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

厂工程建设任务刻不容缓。

4.5.3 主要污染源

拟建工程原水隧洞全长11.4km,其中隧洞段长10.8km(开挖洞径4.0m,采用DN1800

钢管内衬),隧洞入口钢管段长0.2km(管径DN1600),隧洞出口钢管段长0.4km(管径

DN1600),隧洞上方主要为山体,上为林木覆盖。新建供水管工程5.2km,其中DN1600

管3.67km(含先行段0.75km,目前已建成),DN1000管1.53km,管线铺设至巾山中路与

现状DN800供水管连接。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

7.92hm2)、林地(0.79hm2)、住宅

用地(

0.10hm2)、交通运输用地(

2.73hm2)、其他土地(

0.13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务用地(

0.07hm2)。原水隧洞沿线无村庄等居民区分布,沿线污染源主要是林地、园地施

肥撒药等农田面源污染。据调查,原水隧洞沿线未规划有工业园区、居民点集聚区,也没

有规划污水管线与本工程线位交叉。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方溪水库引水及

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 (略) ,2022年4

月)可知,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6.95hm2(包含水厂工程占地

6.93hm2,原水隧洞占地0.02hm2),新增临时占地面积4.93hm2,另有临时占地1.80hm2位于

主体占地范围内,包括管线施工作业带、临时施工场地、临时中转场、表土堆场、施工便

道和泥浆沉淀池。

表5.1-1

工程占地与施工场地布置汇总表

占 地

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hm2

净水

厂工

建(构)筑物

1.55

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

2.19

绿化

1.61

远期建设预留用地

1.58

小计

6.93

原水隧洞

0.02

合计

6.95

管线施

工作业

原水管

0.40

供水管

3.81

小计

4.21

施工

临时

设施

临时

施工

场地

1#施工场地

0.01

主体设计,已布设,下穿台金高速处

2#施工场地

0.02

主体设计,顶管施工出入口

3#施工场地

0.02

4#施工场地

0.02

主体设计,定向钻施工出入口

5#施工场地

0.01

6#施工场地

0.50

主体设计,位于隧洞出口

7#施工场地

0.03)

水保方案设计,位于厂区北侧

小计

0.58(

0.03)

临时

中转

1#临时中转场

0.33)

主体设计,位于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

2#临时中转场

0.61)

水保方案设计,位于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

小计

0.94)

表土堆场

0.63)

水保方案设计,位于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

施工便道

0.20)

主体设计,位于主体临时占地范围内

泥浆

沉淀

1#泥浆沉淀池

0.01

水保方案设计,管桥施工跨七一河支流

2#泥浆沉淀池

0.01

水保方案设计,管桥施工跨小灵江

3#泥浆沉淀池

0.12

水保方案设计,定向钻施工入口

小计

0.14

合计

4.93(1.80)

合计

11.88(1.80)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注]:()内表示位于主体占地范围内,其中施工便道0.20hm2位于主体临时占地范围

内,其余位于主体永久占地范围内

5.1.1 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章节可

知,本项目所需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据调查,拟建工程区附近有多家商品砼加工生产企

业,距离工程区约5~15km,产品质量和产量能满足施工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不涉及砂石料加工与混凝土拌和生产废水,仅涉及施工车辆

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隧洞排水、基坑排水、生活污水等,且主要分布在江南水厂(含原

水隧洞出口)施工区。

1)含沙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 基坑排水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章节可

知,拟建净水厂工程中沉淀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反冲洗泵房、浓缩池、平衡池等建筑

物均要涉及到基坑开挖,开挖深度3.00m~5.00m。基础开挖深度范围内底板及边坡土层均

为含砾砂粉质粘土或含砾砂粉质粘土夹碎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基坑排水对象主要为施工期基坑内渗水、开挖面废水及降雨等造成的基坑积水,鉴于

本项目基坑相距天然河道较远,天然河道及地下水渗入量较少,因此本项目的基坑积水主

要来源于降雨汇集,产生量较小。为确保干地施工条件,需要经常性排水。基坑排水中的

污染物因子主要为泥沙,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排水中泥沙含量约2000mg/L。该含沙废水直

接排放将会造成局部施工河段水体中泥沙含量偏高,影响河道水景观。

② 原水隧洞进口埋管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本项目新建原

水管工程总长11.4km,包含隧洞段10.8km(开挖洞径4.0m,采用DN1800钢管内衬),隧

洞入口钢管段0.2km(管径DN1600),隧洞出口钢管段0.4km(管径DN1600)。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隧洞入口钢管段0.2km(管径DN1600)拟采用开挖埋管法施工工

艺。鉴于该埋管区域邻近方溪河道(方溪水库坝址下游),施工期涉及土石方的开挖、填

筑,不可避免会导致部分土方落入地表水体中,伴随水流运动产生SS污染。河道水体中悬

浮物(SS)浓度上升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

a. 使河道水体透光性减弱,光强减少,对局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阻碍作用;

b. 对浮游动物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浮游动物的生长率、存活率、摄食率、丰度、生

产量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由于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和回避性,因此对鱼类等游泳生

物影响不大;

c. 由于底栖生物逃避能力较弱,若SS浓度急剧增加,来不及远离混浊区域,悬浮沉积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物就会堵塞其腮部,导致底栖生物死亡。

但由于入口钢管段计划于枯水期施工(河道流量较小),且工程量(总长0.2km)较

小(施工时间较短),再加上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下游约300m处,因此只要采取合适的环保

措施,就基本不会对河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③ 隧洞排水

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村泄洪堤桩号Z0+200对岸山体处进洞,洞线向东南方向直线延伸至

隧洞出口,洞线依次穿过凉帽峡、天岗岩、龙潭岙溪、 (略) 林场、大冒头,在西山岩东

侧出洞,然后连接供水钢管进入江南水厂,洞线全长10.8km。原水隧洞进口底高程40.0m,

出口底高程21.0m,纵向底坡为0.18%,全程采用重力流有压输水方式,采用TBM法施工,

不设施工支洞。

TBM是集机、电、液、气等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工程设备,掘进、支护、出渣、通风、

除尘等施工工序并行,隧洞施工连续作业,具有掘进速度快,TBM施工废水具有水量大且

连续集中、悬浮物(SS)与石油类污染物含量高及污染物总量大等特点。

隧洞排水主要为隧洞穿越不良地质单元时产生的涌水、TBM施工期间喷水降尘产生的

废水、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和施工机械检修、清洗等产生的废水。

隧洞排水主要以隧洞涌水为主,具有持久性和衰减性,且涌水水质较好。施工机械维

修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水量较小,呈间歇性,主要污染物是固体悬浮物(SS)、石

油类、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酸碱度(PH

值)等六项。

部分隧洞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需要实施灌浆作业,在灌浆过程中遗漏的

水泥浆会导致排水中的pH值增高,一般为7~12,悬浮物浓度500~1500mg/L,最高可达

18000mg/L。经分析pH值偏碱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钙、硅酸

二钙、硅酸三钙、注浆浆液及各种混凝土添加剂等物质均呈碱性,这些物质溶解在水中会

造成pH值升高。

隧洞涌水量预测:根据《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629-2014)及地下水动

力学相关理论,应用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本区间隧洞进行涌水量预测。

a. 降水入渗系数法

Qs = 2.74aWA

式中:Qs 为隧洞正常涌水量,m3/d;a 为降水入渗系数;W 为年降水量,mm; A

汇水面积,km2。

降水入渗系数a根据规范推荐,工程区岩石裂隙一般发育,a取值0.12;汇水面积A根据

地形图分水岭量测;年降水 (略) 降水资料取值,最大涌水量根据月最大降水量计

算,具体计算成果如下:

表5.1.1-1

降水入渗法涌水量预测计算表

隧洞长度(

km)

10.8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年平均降水量W(mm)

1602.7

年最大月降水量(mm)

236.2

汇水面积A

km2)

27.3

入渗系数a

0.12

正常涌水量Qs(m3/d)

14386.21985

最大涌水量Q0(m3/d)

25442.25466

b. 地下水动力学方法

隧洞正常涌水量根据裘布依公式计算:

0

y

2

2

s

r

-

h

-

Q = LK HR

式中:Qs 为隧洞正常涌水量,m3/d; K 为含水体的渗透系数,m/d; H 为洞底以上潜

水含水体厚度,m;h 为洞内排水沟假设水深,m;Ry为隧洞涌水地段的引用影响半经,m;

L 为隧洞通过含水体的长度,m;r0 为隧洞等价横断面的半经,m。

隧洞最大涌水量根据古德曼公式计算:

d

4

ln

0 2

H

K

H

Q = L p

式中:Q0为隧洞最大涌水量,m3/d;d 为隧洞等价横断面的直径,m。

表5.1.1-2

裘布依公式及古德曼经验式涌水量预测计算表

长度L

(m)

渗透系数

K(m/d)

洞底以上

含水

H

m

洞内排水

h

m

涌水地段

的引用补

给半

Ry

(m

洞身横断

r

0 m

正常涌水量

最大涌水量

裘布

(m

3/d

古德

(m

3

/d

10800

0.015

180

0.5

295

2

17913.85495

31111.37673

根据上表5.1.1-1、5.1.1-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降水入渗法计算成果比按裘布依公式

计算成果小,建议设计按大值考虑,施工期应做好相应的排水工程措施。此外,断层破碎

带因受裂隙通道发育的影响,在持续降雨或特大暴雨时,其涌水量急剧增加,可能为平水

期的数倍,设计及施工需充分考虑。

2)含油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自卸汽车、机械设备的维修冲洗废水中主要含有固体悬浮物(SS)、泥沙和石油类,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此类污水中含有的石油类浓度平均约20mg/L。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

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

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章节,本工程需定期清洗的主要施

工机械设备约80台(辆),按每天清洗50台(辆)施工机械设备,平均每台机械设备废水

产生量200L/d估算,预计废水产生量约10m3/d,其中石油类产生量约0.2kg/d,预计本工程

含油废水产生总量约9600m3,石油类含量约192kg。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该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使纳污水体中的石油类升高,改变沿岸土壤结构,

同时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使水中溶解氧不易恢复,影响河道水质。

3)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日常的盥洗、卫生废水,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机污染物,

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NH3-N等。生活污水量根据施工人数按每人每天用水110L、

产污系数0.9估算,污水水质为COD Cr350mg/L,BOD5200mg/L,NH3-N35mg/L,施工期平

均出工人数100人,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0m3/d,COD Cr产生量约为3.465kg/d,BOD5产

生量约为1.980kg/d,NH3-N产生量约为0.347kg/d。

若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使纳污水体中的COD Cr、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有所增加,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生活污水需集中收集,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委托

清运,不能随意排放。

4)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水隧洞、江南水厂、出厂(供水)管线三部分,根据《浙

江省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约4.4km,占隧洞

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原

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340m以

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

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

但由于本项目输水隧洞采用TBM开挖,原水隧洞与狮子山水库库尾现状地面高程相差

70m以上,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

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基本不会对狮子山库

区水体产生不利影响。且本项目属于供水工程,符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要

求。

5)对地下水水文情势的影响

施工期,地下水水位和原水隧洞底板高程的空间位置关系决定了两者的补给关系,也

决定了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地下水水位高于底板高程,地下水向隧洞内排

泄,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水位低于底板高程,工程对地下水水位几乎无影响。地下水

向隧洞内排泄是影响地下水环境的主要情景。

在断裂节理发育区域,工程施工前需做好疏排水降低施工区地下水水位或封堵改变地

下水流向。地下水流场改变范围与断层的位置、性质、大小、断裂带破碎程度、断层与周

围富水裂隙、富水岩体或地表水体联通程度等相关。因此施工期对断裂节理裂隙发育区的

地下水流场有所改变,对其他基岩裂隙水影响可以忽略。

在施工过程中,强岩溶带和构造破碎带是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部位,存在塌方、

突水突泥或洞内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旦预测到前方有溶洞、落水洞等岩溶带,需依预估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涌水量提前做好疏排水或灌浆封堵。针对溶洞及溶蚀破碎带的渗水现象,以排为主,以堵

为辅,排堵结合。涌水量较小,宜选用疏排水方式将地下水水位降低至隧洞底板之下,此

种方法会引起施工点附近地下水水位的降低,降落漏斗范围受溶洞发育情况和初始水位而

定,一般来说影响范围较小;涌水量较大,宜选用提前注浆封堵方式阻断地下水向施工隧

洞方向流动,此种方法引起地下水流向和水位的变化,水位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施工期,会

对局部的地下水水位有较小的影响,其变化幅度依据注浆的位置和范围而定。地下水流改

变运移路径具体表现为:岩溶通道被封堵后,水压逐渐增大,地下水在通道内从封堵处开

始积聚,直到充满该通道至上游寻找其他流动通道,寻找到后与其中水流汇合并向下游运

动。

总体来说,在做好地质预报、预估涌水量提前做好疏排水或灌浆封堵的基础上,对地

下水水位影响不大,对地下水流场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找到其他的流动通道。

6)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水量较小,呈

间歇性,主要污染物是SS、石油类和pH。上述废水如若处置不当,不仅会污染洞内清洁的

隧洞涌水,甚至会污染周边地下水。环评要求对隧洞内采用清污分流措施,将施工机械维

修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通过独立的排水系统收集排至洞外进行处理,并尽量综合利

用,总体对周边水质影响不大,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

5.1.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废气来源主要有: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作业面开挖、填筑、隧洞开挖料

装卸产生的粉尘、施工营地厨房油烟与场内外交通道路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

扬尘等。它们对周围大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施工所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施工强度、工区

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以上污染源分别发生在施工区、生活区周围及交通道路两侧。

1)燃油废气

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和汽车行驶尾气所含的污染物相似,主要有SO2、NO2、TSP等,排

放点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及交通道路两侧,主要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其中汽车尾气流动性

较大,排放特征与面源相似。但总的排放量不大,根据类似工程分析数据,在车辆及施工

机械做到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燃油废气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不大。

2)运输扬尘

根据有关调查,施工场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行驶所产生的,约占扬尘总量的60%,

扬尘量与道路路面与车辆行驶速度相关。在相同路面与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快,扬

尘量越大;而在相同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

持路面清洁是减少汽车行驶扬尘的最有效手段。

据有关资料介绍,因汽车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约占道路扬尘总量的60%以上,其影响

范围主要集中在交通道路沿线。表5.1.2-1为一辆10t重载重汽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

面时,在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5.1.2-1

不同车速与地面清洁程度对汽车扬尘的影响

P

车速

0.1

kg/m2)

0.2

kg/m2)

0.3

kg/m2)

0.4

kg/m2)

0.5

kg/m2)

1.0

kg/m2)

5(

km/h)

0.361

0.604

0.824

1.022

1.209

2.033

10(

km/h)

0.722

1.208

1.648

2.044

2.418

4.066

15(

km/h)

1.083

1.812

2.472

3.066

3.627

6.099

20(

km/h)

1.444

2.416

3.296

4.088

4.836

8.132

由表5.1.2-1可知,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越大;而在同样车速

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即限速行驶(针对汽车)与保持路面清洁(针对道路)

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方法。

汽车行驶扬尘与道路状况有很大关系。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影响范

围约在100m以内。但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次~5

次,就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其抑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洒水抑尘试验结果如表5.1.2-2

所示。

表5.1.2-2

洒水抑尘试验结果统计

距离(m)

5

20

50

100

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

不洒水

10.14

2.89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7

0.60

试验结果表明,若在施工场地内实施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次~5次,则因运输扬尘造成

的TSP污染距离便可缩小至20m~50m范围。因此,为减少因车辆行驶引发扬尘对公路沿线

环境空气质量及居民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施工期对施工运输道路勤洒水。同时应做好

运输车辆的密封和车辆保洁,减少因土石方外泄造成的扬尘污染。

3)施工扬尘

在土石方明挖、爆破及填筑过程中,施工场区粉尘弥漫于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由

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包括土、石料、水泥等)及弃土弃渣需临时装卸、堆放,在

天气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亦会产生扬尘。

施工作业扬尘以小于15μm的微粒为多,小于10μm的飘尘微粒进入空气后,可长期飘

浮在空气中。根据有关研究成果,水泥装卸产生的TSP及PM10含量,在离污染源300m以内,

当为E类大气稳定度时,TSP超过大气二级标准,400m以内PM10超过大气二级标准,对大

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上污染源分别发生在各施工区及生活区周围,故施工作业扬尘

对施工区400m以内的居民及施工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影响。

在土石方明挖及填筑过程中,施工点下风向空气粉尘含量升高,最高可达80~

100mg/m3。但由于本项目的主要施工区为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施工区,其位于临

海护士学校东南侧450m处、 (略) 主城区边缘,北侧、南侧与东侧地形平整,场地开

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施工粉尘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5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秋、冬季节,空气及物料均较干燥,容易产生粉尘和扬尘污染,浮于空气中的尘粒,

尤其是PM10易被呼吸吸入,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此外尘粒可能携带大量的病原菌,传染

各种疾病,对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其危害不容忽视。另外粉尘飘扬,

降低能见度,飘落在建筑物和树木枝叶上,影响景观。因此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加强

管理,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粉尘和扬尘的产生。

工程施工区及施工道路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有① 原水隧洞进口:方溪村;② 江

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章家溪村、张家岙村;③ 出厂(供水)管线沿线:张家岙

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伟星城江景园、江滨家园、巾山幼儿园、白塔小区、临海古城中心

幼儿园等,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废气等将对施工区及上述敏感目标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

一定的影响,需采取相应的抑尘、防尘措施加以控制。

4)食堂油烟

食堂油烟是食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主要含有油质、有机质及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日常生活人均消耗动植物油约0.05kg/d,则食堂油脂消耗量约为

4.92kg/d(劳动力平均人数100人),油烟排放量按使用量的3%计,则食堂油烟产生强度约

0.15 kg/d,厨房油烟利用过滤净化设备处理后经竖井排放至屋顶高空。

本项目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施工区场地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只要做好

食堂油烟的处理工作,即可将食堂油烟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5.1.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冲洗油污与工程弃(余)

方。

本项目平均出工人数约为100人/d,生活垃圾以1.0kg/人·d计,计算可知施工生活区平

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00kg。生活垃圾处置不当会污染临近水体及周围土壤、植被、

景观等生态系统;污染附近河道及地下水;滋生蚊蝇,细菌大量繁殖;产生视觉污染,影

响景观;产生恶臭、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沼气等。应建立临时垃圾站,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

投放和收集,及时由城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防止垃圾腐败,产生二次污染。

食堂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餐厨垃圾与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泔水油,餐厨垃圾按人均

0.3kg/d计,产生强度约为30kg/d(劳动力平均人数100人),需要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泔水油类比同类项目,按食用油消耗量的10%计,产生强度约为3kg/d,收集后由有相关资

质的单位收运处理。

汽车、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产生的表层浮油属于危废,在《国家

危险废物名录》中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中的900-214-08和900-210-08,虽然

产生量较少,且分散于每个施工区,若直接焚烧或随意排放废机油,油中含的重金属,硫

磷氮化合物,石油类饱和烃,会污染土壤和水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水生动植物食

物链。选址及贮存方式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其修改

单的要求,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上门回收。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项目土石开挖方共计31.03万m3,其中表土1.74万

m3,土石方15.26万m3,石方13.93万m3,钻渣0.04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填方总量

17.55万m3,其中土石方15.26万m3,中粗砂垫层0.22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石方0.57

万m3,表土1.44万m3;开挖自身利用量17.50万m3,其中表土1.44万m3,土石方15.26万m3,

石方0.57万m3,中粗砂垫层0.17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借方0.05万m3,均为中粗砂垫

层, (略) 江南街道小溪村奇龙岙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料场商购;余方13.53

万m3,其中剩余表土0.30万m3堆置在表土堆场进行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绿化覆土,石

方13.19万m (略) 交投集团统一处理,钻渣0.04万m3经沉淀池沉淀、干化后,就地摊

平填埋处。

根据取样检测结果可知,拟建工程区周边地表土壤的现状环境质量较好,能够满足建

设用地等相关要求,弃余方处置不会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该弃方处置方案符合

临海当地的实际情况,弃渣处置方式合理。

5.1.4 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机械噪声影响

噪声污染主要集中在出厂管道沿线及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周边区域,工程施

工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挖掘机、推土机、泥浆泵、水泵、柴油发电机及辅助企业加工生产

等,这些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级一般在70dB(A)~100dB(A)之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

大,噪声声级逐渐衰减。特别是在夜间,施工噪声将严重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此

外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施

工机械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计算公式如下:

① 噪声源至某一预测点的计算公式

0

0

20 lg

r

Lp Lp

r

?

?

= -

?

÷

è

?

g

式中: Lp ——距离基准声源r 米处的声压级,dB(A);

Lp0 ——参考位置r0 处的声级,dB(A);

r ——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 ——参考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② 基准预测点噪声级叠加公式

ú?

ù

ê

?

= ′ é

?

=

n

i

Lp

e

i

Lp

1

10

10

10

式中: Lpe——叠加后的总声级,dB(A);

Lpi ——i 声源至基准预测点的声级,dB(A);

n ——噪声源数目。

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噪声源点至基准预测点的总声压级,然后以基准预测点的噪声强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度为工程噪声源强。经预测,主要施工机械的峰值噪声在不同距离处的衰减声压级如表

5.1.4-1所示。

表5.1.4-1

主要施工机械峰值噪声及其衰减声压级

单位:dB(A)

施工机械

不同距离处的噪声

5m

10m

20m

40m

60m

80m

100m

150m 200m 280m

400m

TBM 掘进机

80.0

74.0

67.9

59.4

54.9

51.8

49.6

45.6

42.8

39.4

35.7

盾构机

80.0

74.0

67.9

59.4

54.9

51.8

49.6

45.6

42.8

39.4

35.7

挖掘机

84.0

78.0

71.9

63.4

58.9

55.8

53.6

49.6

46.8

43.4

39.7

推土机

85.0

79.0

72.9

64.4

59.9

56.8

54.6

50.6

47.8

44.4

40.7

装载机

92.0

86.0

79.9

71.4

66.9

63.8

61.6

57.6

54.8

51.4

47.7

振动碾

93.0

87.0

80.9

72.4

67.9

64.8

62.6

58.6

55.8

52.4

48.7

砼泵

90.0

84.0

77.9

69.4

64.9

61.8

59.6

55.6

52.8

49.4

45.7

砼喷射机

83.0

77.0

70.9

62.4

57.9

54.8

52.6

48.6

45.8

42.4

38.7

自卸汽车

82.0

76.0

69.9

61.4

56.9

53.8

51.6

47.6

44.8

41.4

37.7

载重汽车

84.0

78.0

71.9

63.4

58.9

55.8

53.6

49.6

46.8

43.4

39.7

空压机

90.0

84.0

77.9

69.4

64.9

61.8

59.6

55.6

52.8

49.4

45.7

水泵

70.0

64.0

57.9

49.4

44.9

41.8

39.6

35.6

32.8

29.4

25.7

变压器

73.0

67.0

60.9

52.4

47.9

44.8

42.6

38.6

35.8

32.4

28.7

柴油发电机

77.0

71.0

64.9

56.4

51.9

48.8

46.6

42.6

39.8

36.4

32.7

由上表6.1-1可知,施工期若不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很难在施工场界处达到场界

噪声排放标准,对场界外的影响范围将达到60m~200m。施工期间,施工机械是组合使用

的,噪声对施工场界影响将要更大些,多台机械同时运作,噪声值产生叠加,据类比调查,

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为3~8dB,在没有植被、建筑阻隔的情况下,实际影响距离约

100m~300m。

本项目的主要施工区为江南水厂(含原水管道出口),工程施工期间土方开挖、填筑、

平整及隧洞开挖料运输等作业相互交替进行,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推土机、

TBM掘进机、装载机、自卸汽车、载重汽车、空压机、水泵、变压器等,属典型的施工机

械组合。

表5.1.4-2

组合施工机械峰值噪声及其衰减声压级

单位:dB(A)

机械

设备

不同距离处的噪声

5m 20m 40m 50m 80m 200m 350m 500m 600m 700m 870m 900m

施工区组合机械 98 85.9 77.4 74.9 69.8 60.9

55.1

51.3

49.3

47.5

44.9

44.5

将表5.1.4-2计算数据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限值相比较,可以看

出,昼间施工区的施工机械噪声在80m范围外即可达到标准限值要求,夜间施工噪声影响

范围可达350m。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工程施工区及施工道路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有① 原水隧洞进口:方溪村;② 江

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章家溪村、张家岙村;③ 出厂(供水)管线沿线:张家岙

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伟星城江景园、江滨家园、巾山幼儿园、白塔小区、临海古城中心

幼儿园等,此外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零星的敲打声、运输车辆装卸作业时的撞击等将产生

施工作业噪声,自卸汽车等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可能对周围居民生产影响。

工程区周边声环境敏感点执行1类标准(即昼间55dB,夜间45dB)和2类标准(即昼

间60dB,夜间50dB)。从表5.1.4-2可以看出,昼间施工区施工噪声将对距工区350m以内的

人员带来影响,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范围约870m。夜间影响距离更远,影响范围更大,因此

应禁止夜间施工。此外TBM施工作业属于隧洞内作业,这部分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敏感

目标基本无影响。

施工期物料运输会对交通干线两侧居民区产生不利噪声影响,建议在进行施工组织设

计时,考虑施工道路尽可能避开居民聚集区,当不可避免时,应禁止夜间施工运输。

2)爆破噪声预测评价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TBM

法施工前常需要采用常规爆破开挖一段支洞或主洞,在洞内进行组装始发。根据同类工程

类别可知,隧洞开挖施工爆破时,相距爆破源50m处的瞬间声压级高达101dB(A),瞬间的

声功率级为143dB(A)。平原传播时昼间的瞬时超标范围可达6km,可见爆破瞬间对周边声

环境影响较明显。但由于爆破工程属于临时施工,产生的影响较为短暂,只要合理安排施

工时间,可将噪声影响减至最小。

隧洞开挖爆破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还会产生冲击波、振动等,对附近的人、畜、

建筑物可产生较大的影响。爆破施工前,应核算不同保护对象所承受的振动、冲击波超压

值,并确定相应的安全允许距离。

5.1.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本项目占地面积共

计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6.95hm2(水厂工程6.93hm2,原水隧洞0.02hm2),临时占

地面积4.93hm2。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原水隧洞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

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本项目原水隧洞

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线亦

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资料可知,拟建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

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地带性植被群落为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等常绿阔

叶树种为主构成的常绿阔叶林,其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因频繁和长期的人为活动干扰,

目前该区域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已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

和次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灌草丛。马尾松成为该区域分

布最广泛、面积最大的森林植被,广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之中,而次生常绿阔叶

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主要残留分布于海拔600m以下地带,主要建群树种有甜槠、木荷,伴

生树种有青冈、绵槠、石栎、红楠、紫楠、枫香、光皮桦等。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单侧进洞出渣,沿程不设施工支洞,施

工入口位于隧洞出口端,主体考虑布设施工场地1处(

6#施工场地),占地0.50hm2,用作

隧洞TBM施工设备停放和组装、临时堆料、钢筋加工场和项目部等。工程建设仅涉及2个

乡(镇、街道)2个村(章家溪村、方溪村)集体林地0.0232hm2,影响范围较小,基本不

会对原水隧洞沿线的地表植被产生破坏影响,不会对原水隧洞沿线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和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原水隧洞沿线地形地貌详见图5.1.5-1。

a)原水隧洞纵剖图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b)原水隧洞沿线影像图

c)方溪水库坝址下游预留供水管

d)原水隧洞进口

e)原水隧洞进口

f)原水隧洞出口

图5.1.5-1 原水隧洞沿线地形地貌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江南水厂

厂区现状为坡地,西高东低,现状高程自西向东约25.50~10.50m,原始占地类型主要

为耕地、林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项目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1℃,多年平均降水量1550mm,2年一遇1h降雨强

度52.47mm/h。

项目区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地质公园、森林

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要湿地及文物保护单元等。

根据主体工程可知,原水隧洞采用TBM单侧出渣施工工艺,TBM施工入口位于隧洞出

口端,靠近江南水厂,主体设计考虑在水厂预留用地范围内布设临时中转场1处(1#临时

中转场),占地0.33hm2,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用于临时中转、加工堆放隧洞施工产生的

石方。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主体设计考虑布设施工便道1处,用于原水隧洞施工临时便道。

施工便道位于隧洞出口端,便道长400m,宽5m,占地0.20hm2,结合隧洞TBM临时施工场

地和管线开挖施工作业带布设,位于主体临时占地范围内。水土保持方案补充施工场地1

处(

7#施工场地),位于厂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北侧,作为水厂工程临时施工场地,用于办

公、钢筋加工场、施工机械停放、临时堆料等,占地0.03hm2,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补充

布设表土堆场1座,位于远期预留用地范围内北侧,用于堆放施工前期剥离表土。表土堆

场堆高按4m考虑,占地0.63hm2。补充临时中转场1处(

2#临时中转场),占地面积0.61hm2,

位于水厂远期预留用地范围内中部区域,用于临时中转、堆放土石方等共1.68万m3,其中,

顶板覆土回填所需土石方0.21万m3,水厂工程跨向调出土石方1.37万m3和供水管工程跨向

调出土石方0.10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土石方0.04万m3);施工后期,将2#临时中

转场堆放的土石方1.47万m3摊平,用于远期预留用地场地平整填方。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可知,江南水厂位于章家溪村附近,台金高速南边。该地块现状为

章家溪村拆除后的待建用地,用地性质为城镇建设用地,可作为公共设施的供水用地。经

现场踏勘,拟建场地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形态,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现状地形

标高约为10.5m~25.5m(1985国家高程)。厂区西侧和南侧位于山脚下,北侧分布有些许

房屋,东侧主要为种植地。江南水厂周围地形地貌详见图5.1.5-2。

a)江南水厂厂址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b)江南水厂东侧

c)江南水厂南侧

d)江南水厂西侧

e)江南水厂北侧

f)江南水厂影像图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f)江南水厂施工布置图

图5.1.5-2 江南水厂周围地形地貌

江南水厂厂址位于人类活动影响剧烈地区,工现有野生动物主要为常见小型动物,未

发现珍稀野生动物永久栖息地。虽然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活动噪声等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

生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且有限的,评价区附近(厂区西侧)还分布有大片相似生

境,可以迁移。

3)出厂管线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可知,供水管线出水厂后,沿台金高速南侧布设,需穿越台金高速

和金台铁路,主体工程将台金高速南侧至金台铁路段(DN1600供水管线746m)作为本工

程先行段先行施工,已布设临时施工场地1处(1#施工场地),占地0.01hm2,布设于供水

管线下穿台金高速处,用于先行段施工施工机械停放及临时堆料等。其中供水管DN1600

球墨铸铁管沿耕地布设放坡开挖段长1.14km,沿非机动车道支护开挖段长2.19km,供水管

DN1000球墨铸铁管沿非机动车道支护开挖直埋段长0.93km。

管沟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堆在管沟一侧,距沟边不小于1m。沿耕地布设管线采用放坡开

挖,开挖时表层耕作层堆放在底部,底层土堆放在上部,后期分层回填,开挖断面为梯形,

边坡坡比1:1.0~1:1.5;沿非机动车道布设以及原水管隧洞出入口段管线,采用钢板支护开

挖,开挖断面为矩形,开挖时需先破碎水泥老路面(厚约8~10cm),采用路面切割对路面

进行切割,然后采用履带挖掘机和破碎锤开挖人工清理。对于沟下组装管线,在各管口连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接处开挖操作坑,操作坑低于管底0.6m。管线铺设完毕后,对施工期间破坏的非机动车道

进行恢复,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水泥路面需填筑碎石15cm,填筑面积约0.64hm2。

根据主体设计,供水管线穿越G104国道处采用顶管施工方式(不存在涉水施工),穿

越灵江采用水平定向钻施工方式。主体共考虑布设2处顶管临时施工场地,2处定向钻施工

场地,4处临时施工场地共占地0.07hm2,分别布设于入口端和出口端,用于施工设备停放、

施工操作等。出厂(供水)管线沿线地形地貌详见图5.1.5-3。

出厂(供水)管道沿线位于人类活动影响剧烈地区,工现有野生动物主要为常见小型

动物,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永久栖息地。虽然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活动噪声等会对周边生

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且有限的。

a)江南水厂影像图

b)供水管道起点

c)供水管穿越小灵江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6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d)穿越灵江(拖拉管)

e)供水管沿非机动车道布设

f)供水管沿非机动车道布设

g)供水管线终点

图5.1.5-3 出厂(供水)管线沿线地形地貌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可知,出厂(供水)管线沿线分布有七一河、小灵江、灵江等地表

水体,

①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类别,在水

生生态食物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提供了数量庞大、营养丰富的

饵料。研究表明,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将对浮游生物场所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随

着水体浑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将会随之减弱,从而导致局部

区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此外还会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率、摄食率等。有关研究表明,

当悬浮物浓度增加至50mg/L时,浮游动物枝角类的摄食率将会下降13%~83%,但却对轮虫

没有较大影响。由于不同种类浮游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因此地表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的

升高可能会改变现有群落结构。

②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物质循环和污染物的代谢、转换和

迁移,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及沉积物移动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生存环境的多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样性为底栖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生存环境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发展。类

比同类型工程,在生境恢复的前提下,底栖生物的恢复是很快的,大约5~6个月后,底栖

生物群落的主要结构参数将与施工前或邻近的未施工区域基本一致,基本不会影响底栖生

物多样性。

本项目出厂(供水)管线工程(自承式管桥)涉及涉水施工,桥下部结构基础采用钻

孔灌注桩,桩径0.6m,桩数4根,七一河支流管桥桩基长17m,小灵江管桥桩基长22m。穿

越灵江(顶管施工)不涉及涉水施工。

自承式管桥桩基施工可能会导致局部范围内地表水体悬浮物浓度上升,但由于施工工

艺简单、施工周期较短,且平原河网河道流速缓慢,悬浮物扩散范围有限,基本不会导致

大范围水体悬浮物浓度上升,对七一河、小灵江局部河段水生生态影响有限。

③ 污染物排放对鱼类的影响

施工期生产废水(隧洞排水、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等)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邻

近地表水体,必然会对地表水体水质、水生生态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可能对鱼类的

呼吸系统和代谢系统造成损伤、影响鱼类品质,同时造成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度的变

化,间接影响鱼类摄食。

5.1.6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区现状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土壤-1(江南水厂-建设用地)、土壤

-2(原水隧洞出口外侧-林地)、土壤-3(江南水厂厂址外侧/出厂管线沿线-农用地)采样

点处各土壤检测指标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

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拟建项目区的现状土壤环境质

量优良,属土壤环境质量达标区域。

即本项目土石方开挖、临时堆置、填筑、弃方处置均不会对施工区、弃土场、临时占

地等区域的土壤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

5.1.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水土流失危害往往具有潜在性,若形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才实施治理,会造成土地资源

破坏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需要根据相关经验,综合

分析水土流失预测成果,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分析。

施工准备期,施工临时设施的布设扰动了原地表,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由于对建

(构)筑物的开挖、填筑活动破坏了项目区原地貌,扰动了原地面结构,降低了原地面的

抗蚀能力,加剧侵蚀,同时还会造成大量开挖和填筑的裸露面,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植

被覆盖率低,侵蚀强度大;在自然恢复期,地表扰动基本停止,项目区被建(构)筑物、

砼地面和植被覆盖,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水土流失强度逐渐降低,但仍

会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根据水保方案可知,本项目弃(余)方13.53万m3,其中剩余表土0.30万m3堆置在表土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堆场进行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绿化覆土,石方13.19万m (略) 交投集团统一处理,

钻渣0.04万m3经沉淀池沉淀、干化后,就地摊平填埋处,弃(余)方均得到妥善处置,基

本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经调查,供水管工程台金高速南侧至铁路段DN1600管线,长0.75km,已作为本工程先

行段,已于2021年7月开工,2021年9月完工。工程已发生扰动面积为1.08hm2,其中管线施

工作业带已发生扰动面积1.07hm2,临时施工设施已发生扰动面积0.01hm2。工程已发生水

土流失量约5t,背景水土流失量1t,新增水土流失量约4t。

后续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量经估算约为1061t,其中背景水土流失量111t,新增水土流

失量950t。施工期是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供水

管施工作业带区、水厂道路管线及配套设施和水厂绿化区。

根据工程性质及沿线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降雨以及施工方式等特点,本工程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诱发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

项目区存在较大范围的开挖填筑面,如不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必将引起多

种形式的水力侵蚀及重力侵蚀发生。施工期临时堆土场及堆渣场若无任何防护措施,经雨

水击溅和坡面径流冲刷等作用,将会诱发强水土流失,造成对工程区及四周环境的破坏。

工程施工期间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期,若不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和相应的管理

措施,在施工区域内将产生重力侵蚀、雨滴击溅侵蚀、面蚀等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

2)降低土壤肥力

由于工程土石方的开挖、填筑、弃置,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在雨滴击溅和地表

径流的冲刷下可能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带走土壤表层的营养元素,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林

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工程沿线有多处农田,施工

期间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流失的土石可能侵入农田,淤塞田间沟渠,甚至压占

田面,对周围农田的耕作带来不利影响。

3)破坏景观,影响水质

本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而且工程区开挖面、填筑面众多,若不采取

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直接影响周边景观。随着土、石的流失,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

被携带入河,从而可能导致水体浑浊度上升、富营养化水平升高,引起水质下降。此外流

失的土石方也将造成水体的淤积。

4)对工程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造成开挖的基坑和填筑的基础失稳,对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

工进度造成不良影响。

本工程弃(余)方较大,若处置不当,可能会流失进入附近地表水体,造成河道淤积,

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此外弃渣中的土壤、砂石流失入河、入库,还可引起水体浑浊度增

加,影响河道水质。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5.2.1 河道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年7月)可知,方溪水库校核洪水位117.83m,总库容7205万m3,正常蓄水

位112.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6101万m3,防洪库容1432万m3,供水死水位58.0m,相应

库容203万m3。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间可调节的兴利库容5898万m3,对坝址径流分配将产

生较大影响。由于水库的建设,改变了坝址处天然的径流过程,各典型年水库调度运行情

况见表5.2.1-1及图5.2.1-1。

丰水年(

2007年,P=10%)

平水年(1970年,P=50%)

枯水年(1986年,P=90%)

图5.2.1-1 工程建设前后各代表年坝址下游河道断面流量变化趋势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5.2.1-1

各典型年水库调度运行情况

单位:m3/s

项目

月份

丰水年(

2007 年,P=10%)

平水年(1970 年,P=50%)

枯水年(1986 年,P=90%)

天然

来水

工程建设后

天然

来水

工程建设后

天然

来水

工程建设后

坝址

下游

变化

幅度

厂址

下游

变化

幅度

坝址

下游

变化

幅度

厂址

下游

变化

幅度

坝址

下游

变化

幅度

厂址

下游

变化

幅度

1

1.89

0.35

-1.54

0.35

-1.54

1.76

0.35

-1.41

0.36

-1.4

0.28

0.35

0.07

0.35

0.07

2

0.86

0.34

-0.52

0.34

-0.52

1.17

0.34

-0.83

0.34

-0.83

0.78

0.34

-0.44

0.34

-0.44

3

2.82

0.35

-2.47

0.35

-2.47

5.24

0.35

-4.89

0.35

-4.89

2.35

0.35

-2

0.35

-2

4

3.30

0.34

-2.96

0.34

-2.96

2.45

0.34

-2.11

0.34

-2.11

3.85

0.34

-3.51

0.34

-3.51

5

2.45

0.35

-2.1

0.35

-2.1

2.75

0.35

-2.4

0.35

-2.4

2.87

0.35

-2.52

0.35

-2.52

6

4.59

0.34

-4.25

0.45

-4.14

7.04

0.34

-6.70

0.51

-6.53

3.59

0.34

-3.25

0.62

-2.97

7

1.23

0.34

-0.89

0.83

-0.4

2

0.34

-1.66

0.45

-1.55

3.37

0.34

-3.03

0.48

-2.89

8

15.62

5.77

-9.85

5.94

-9.68

0.75

0.34

-0.42

0.50

-0.24

0.78

0.34

-0.44

0.62

-0.16

9

14.45

11.91

-2.54

11.98

-2.47

11.31

0.34

-10.97

0.46

-10.85

1.77

0.34

-1.43

0.34

-1.43

10

10.65

7.54

-3.11

7.59

-3.06

2.61

0.34

-2.27

0.46

-2.15

2.33

0.35

-1.98

0.35

-1.98

11

0.38

0.34

-0.04

0.34

-0.04

0.86

0.34

-0.52

0.34

-0.52

3.19

0.34

-2.85

0.34

-2.85

12

0.71

0.34

-0.37

0.39

-0.32

1.68

0.35

-1.33

0.35

-1.33

0.3

0.35

0.05

0.35

0.05

年平均

4.91

2.36

-2.56

2.44

-2.48

3.30

0.34

-2.96

0.40

-2.90

2.12

0.34

-1.78

0.40

-1.72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方溪水库建成后,由于以供水为主,导致坝下至永安溪区间河道(长约5.49km)年均

流量大幅减少。厂址下游断面丰水年平均流量减少50.51%、平水年平均流量减少87.88%、

枯水年平均流量减少81.13%。此外,由于方溪为山溪性河流,河道中水量随降雨暴涨暴落,

无降雨时段河道中水量较少。

5.2.2 下游河道水质、水温影响分析

《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测设

计院,2012年7月)曾建有一维河道水质模型,对方溪水库工程建设后下游方溪河道的水

质变化情况进行预测,预测范围为方溪水库坝址至下游方溪与永安溪汇合处。

根据工程区现状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选取COD Mn作为水质预测指标。因生活污

染物的排放较分散,为计算方便,假定下游各组的生活污水从支流处统一排放。

水文计算条件:本次预测考虑最不利情况,按水库运行调度情况,在P=90%的枯水年,

最枯月水库向下游放水流量为0.34m3/s。此外,下游河道水量还包括区间来水汇入,区间

集水根据各村庄间集水面积按P=90%枯水年坝址处平均流量计算,厂址、方溪村尾、门前

村尾、井头村尾、旺人墩村尾、最终断面(方溪汇入永安溪处)这6个断面的集水面积分

别约为0.18km2、3.62km2、3.47km2、0.73km2、1.52km2、0.24km2,经计算,各区间P=90%

枯水年平均来水流量分别为0.0005m3/s、0.0101m3/s、0.0096m3/s、0.0020m3/s、0.0042m3/s、

0.0007m3/s。

水质计算条件:考虑到坝址下游集水区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以及地域分布基

本一致,将各区间来水水质以方溪水库坝址现状水质监测值0.78mg/L计。

污染物衰减系数: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在天然河流状态下的衰减系数K约为0.3/d,

在枯水条件下,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单位时间内的自净能力有所降低,故计算时污染物衰

减系数取0.2/d。

根据一维水质稳态模型和来水、污染源排入条件,计算得水质预测结果见表5.2.2-1。

表5.2.2-1

坝址下游河道水质(COD Mn)预测值

距坝址距离

(m)

P=90%枯水年最枯月水库放水流量 Q=0.34m3/s

备注

数值(mg/L)

类别

0

0.48

坝址断面

250

0.48

厂址断面

1000

0.57

方溪村尾

2600

0.87

门前村尾断面

3300

0.69

井头村尾断面

3900

1.23

旺人墩村尾断面

5490

1.23

汇合口控制断面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由表5.2.2-1可知,如果水库向下游放水0.34m3/s,坝址下游至方溪汇入永安溪处断面区

间河道水质均可以达到Ⅱ类水质功能区的要求。

坝址集雨区在遭遇较大洪水时,通过溢洪道等泄洪建筑物弃水,平时主要通过电站发

电泄水,发电引水隧洞运行的进水口与库表最大距离为20m,灌溉用水取自厂区发电尾水。

由于方溪水库的水温结构属分层型结构,即发电尾水与下游河道天然径流水温存在差异,

发电尾水要流经一段距离后,其水温才能和天然河道水温相统一。

《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测设

计院,2012年7月)利用水温沿程变化公式,计算方溪水库下泄水流的沿程水温变化如表

5.2.2-2所示。

表5.2.2-2

水库下泄水流的沿程水温分布规律

单位:℃

月份

距离(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地气温

5.9

6.7

10.5

16.1 20.8

24.2

28.0

27.8

24.2

19.0

13.7

7.9

0

10.5

11.1

11.7

12.9

14.1

15.2

16.7

18.0

18.4

18.4

16.7

13.8

1

10.0

10.6

10.9

14.1

15.7

17.1

18.9

20.1 20.3

19.0

15.6

13.2

2

9.6

10.1

10.5

15.3

17.2

18.8

20.8

22.1 22.0

19.0

14.7

12.6

3

9.2

9.7

10.5

16.1

18.5

20.4

22.7

23.9

23.6

19.0

13.8

12.1

4

8.9

9.3

10.5

16.1

19.8

21.8

24.4

25.6

24.2

19.0

13.7

11.6

5

8.6

8.9

10.5

16.1 20.8

23.2

25.9

27.2

24.2

19.0

13.7

11.2

6

8.3

8.5

10.5

16.1 20.8

24.2

27.4

27.8

24.2

19.0

13.7

10.8

7

8.0

8.2

10.5

16.1 20.8

24.2

28.0

27.8

24.2

19.0

13.7

10.4

8

7.7

7.9

10.5

16.1 20.8

24.2

28.0

27.8

24.2

19.0

13.7

10.1

9

7.5

7.7

10.5

16.1 20.8

24.2

28.0

27.8

24.2

19.0

13.7

9.7

在冬季,由于方溪水库各层水温较为接近,近于全水深等温,水库下泄的水温略高于

下游河流水温,此时水库下泄水流对下游河流水温有一定的升温影响,但由于温差不大,

故影响不太明显。

在夏季,大气气温上升,河道水温也逐渐上升,而水库下层水温偏低,此时会与下游

河流水温产生明显差异,水库下泄水流低于下游河流水温。随着气温升高,水库下泄水温

与库表水温的差距加大,下泄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随之增加,一般在

4月~9月份均有影响,主要受影响河道的长度为0~2km,即在水库下游2km处水温基本恢

复到天然河道水温。

5.2.3 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流量下泄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年7月)可知,方溪水库坝址断面处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为0.237m3/s,

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为0.34m3/s,最终确定其下泄生态流量为0.34m3/s。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2)下泄流量的复核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曾针对主体工程提出的0.34m3/s生态流量进行如下复核:

下游河道生态用水:方溪水库工程主要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发电等综

合利用,供水及灌溉用水取自发电尾水,其发电流量为3(台)×2.8m3/s,水库供水流量为

2.14m3/s,当电站3台机组运行时,扣除供水流量,进入河道的流量达到6.26m3/s,完全可

以满足下游0.62万亩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要求;当电站仅1台机组发电时,扣除供水流量,

进入河道流量为0.66m3/s,仍可以满足下游灌溉用水的要求。大坝至电站距离250m为脱水

段,通过大坝下泄0.34m3/s生态流量,从而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

下游河道环境用水:根据“5.2.2 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考虑在最不利

工况下,按水库运行调度规则,在P=90%的枯水年,最枯月水库向下游放水流量为0.34m3/s

的条件下,考虑下游区间来水,下游河道水质能满足河道Ⅱ类水质功能要求,对下游水环

境影响不大。

本报告仍沿用该结论,明确方溪水库的生态流量为0.34m3/s。

5.2.4 受水区河网水质影响分析

对供水受益区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是对水量平衡的影响和由于供水能力增加使地区水

量增加的同时,也使供水受益区的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加。

方溪水库的供水范围为牛头山水库供水区的城镇需水缺口,西部山区的白水洋、括苍

和永丰三镇的城镇供水,方溪下游0.6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图5.2.4-1 出厂管线沿线配水水量分配情况

水量分配情况:

① 供水范围:东起江滨东路,西至G104国道,南至花街路。最高日最高时供水规模

约5万m3/d,由台金高速段的出厂管线引1路DN800管供给;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② 供水范围:南起灵江南岸,北至鲤山路,西至江滨东路,东至立发路。最高日最

高时供水规模约15万m3/d,由出厂管线DN1000主干管供给;

③ 西起花街路,东至靖江南路,北至灵江南岸,南至台金高速。最高日最高时供水

规模约5万m3/d,由出厂管线在临海大道接至现状DN800管供给;

④ 七一河路以东,104复线~江南大道以南。最高日最高时供水规模约5万m3/d,由出

厂管线在临海大道接至现状DN800管供给。

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改善供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现状,提高供水保证率,使受益区的生

活、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促进供水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由

于受水区将本工程的部分供水用于生活生产等,随着人口和用水量的增加,势必也会增加

受水区的生活污染负荷,如不对生活污染源加以治理,将会对受水区的水体环境质量造成

不利影响。即本工程建成后,对供水受益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双面的。因此在提高供水

能力的同时,供水受益区亦要加强污水处理,并提倡节约用水。

5.2.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年7月)可知,TBM掘进采用圆形断面,开挖断面洞径4.0m,底板采用厚

30cm的C25砼抹底,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约占总长的25%。Ⅰ类围岩不作支护;Ⅱ类围岩永久

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加ф25普通砂浆锚杆,喷砼厚度8cm;Ⅲ类围岩永久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加

ф25普通砂浆系统锚杆,喷砼厚度12cm;Ⅳ类~Ⅴ类围岩永久衬砌采用厚30cm的钢筋砼衬

砌,一次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喷C25砼厚12cm,布置ф25×7 普通注浆锚杆,锚杆长2.5m,

间距1.0m×1.0m,Ⅴ类围岩设置Ⅰ14钢拱架,间距1.0m。隧洞砼衬砌段衬后需进行回填灌浆

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排距3m,每排6孔,孔深2m。

正常工况下,地下水和管线内水流水力交换较微弱。施工完成后,在输水隧洞岩溶段,

地下水流场会达到新的平衡,在新的运移通道上缓慢溶蚀周围岩石,扩展运移通道;在孔

隙裂隙水段,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仅在于管线附近的地下水改变运移路径,绕过管道向下

游流动,这种微小的变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且工程引配水过程不改变受水区平

原河网的特征水位,只是加速了河网水体的流动,因此对受水平原区的地下水影响不大。

1)引水工程

经调查与现场踏勘,原水隧洞沿线两侧50m范围内基本无居民区和污染型工矿企业分

布,无集中污染源分布。但原水隧洞上方分布有大片林地和园地,地面农作物和果树需施

肥和撒农药,化肥和农药流失可能会下渗污染地下水。

综上所述,目前项目区沿线无天然矿产及工业污染源,仅有林地和园地面源,预计引

水水质不会受到外环境的影响。然而由于管线沿线基本采用混凝土进行衬砌,且大部分地

段为顶拱局部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4,总体防渗性能一般,管线与周边地下水还是存

在着较弱的水力联系,若将来管线沿线地面或地下出现污染源,会间接通过地下水影响至

管线内的水质。

因此必须在原水隧洞沿线划定保护区,调整相关的建设规划,限制沿线地面工程的建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设和园地农药化肥使用量,以保护沿线的地下水环境及本工程的引水安全。

2)净水厂工程

① 影响识别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对地下水可能造成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是净水构筑物、固废

暂存区,主要污染物为COD。

② 污染途径

项目净水构筑物、固废暂存区均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防腐、防渗处理,因此项目不

会对地块地下水产生直接影响。

本项目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途径主要是渗透污染。

渗透污染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普遍和主要方式,主要产生可能性来自工程防渗防漏措

施不完善,经构筑物长期下渗进入含水层。

由污染途径及对应措施分析可知,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

预防,在确保各项防雨防渗防腐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

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

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2.6 水环境影响分析

1)生产废水

本项目江南水厂本期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远期20万m3/d。污水排放系数取0.8,本

期退水量为8万m3/d,远期退水量为16万m3/d。退水经各受水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

放。本项目供水范围内 (略) 城市污水处理厂、 (略) 白水洋镇污水处理厂、临海

市括苍镇污水处理厂、 (略) 永丰镇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厂区污废水。

2)生活污水

工程建 (略) (略) 负责运行和管理。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略) 水利水电勘

(略) ,2012 年 7 月)可知,运营期劳动定员推荐人数为 30 人,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

为 5m3/d,污水水质为 COD Cr350mg/L,BOD5200mg/L,NH3-N35mg/L。

5.2.7 声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噪声影响主要来源于净水厂各机械设备(水泵、风机)运转噪声,其声压级约

为82~85dB(A)。

1)预测模型

水泵噪声主要来源于流体湍流和机械摩擦两部分,如气穴、液压波动、机械零件的冲

击、不平衡、共振、偏心等。

常用的估算经验公式如下:

( )

97 10lg

1 / 2

Lw

W E

= +

-

é

? ù

? (

dB)

式中:W为动力功率(HP);E为泵的效率。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7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当泵用电机驱动时,电机的声级可用下式确定:

(

)

( )

2

2

10lg

8 10

R

Nn

L

R

=

+ : (

dB)

式中:LR为电机R米处的声级(

dB);N为电动机功率(KW);n为转速(R/min);

R为测点距离电机中心距离,一般为1m。

若室内声场近似完全扩散(即非驻波声场,要求有较大房间体积且声频较高),可推

导得室内距声源中心r处的有效声压级为:

2

4

10lg

10lg

4

4

0

0

P w

Q

c

L L

r

R

r

p

é

ù

?

?

= +

+

+

?

÷

ê

ú

?

?

è

?

式中:房间常数 R = Sa (1- a) ,要注意a是平均吸声系数,计算得 129.09m2;Q为指向

因数,本项目可取 4;

设室内声源距离隔墙内侧为r1,可由上式算出隔墙内侧处的声级 L1,隔墙外侧处的声

级为 L2 = L1 - NR ,由 L2 和隔墙面积 S 求得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 LW

2

0

0

W p 10lg lg

p

L L S

W

c

r

?

?

= + +

?

÷

è

?

在室外距离隔墙为r2 处可由等效室外声源 LW 求出。式中, S 为泵房墙壁面积。

经计算,泵站的泵房墙外侧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约 LW1=68.54(dB)。

根据类似工程,若采取适当降噪措施,净水厂各机械设备的运行噪声,昼夜均能够达

到标准排放要求,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均能控制在功能区标准限值内,对环境的影

响是能够接受的。

5.2.8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与食堂油烟。

该项目设有污泥处理处置构筑物,污泥中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有臭味的恶

臭气体,影响人的感官,污染空气环境。臭气主要来源于污泥浓缩池和脱水机房等,废气

排放方式为连续式,排放去向为环境空气。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主体工程设计可知,

本项目综合楼设计有厨房等配套设施,厨房所用燃料为液化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对大

气环境影响较小。

食堂油烟是食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主要含有油质、有机质及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日常生活人均消耗动植物油约0.05kg/d,则食堂油脂消耗量约为

2.46kg/d(就餐人数按50人计),油烟排放量按使用量的3%计,则食堂油烟产生强度约

0.075kg/d。主体工程设计时针对厨房设置有机械排油烟系统,油烟经过过滤效率为DOP90%

的静电油烟过滤器过滤后高空排放,同时设置有排油烟量80%的补风系统。主要设备包括

轴流风机(

20000m3/h,600Pa,11kW,380V-3-50Hz;6000m3/h,320Pa,

4kW,380V-3-50Hz)、

油烟净化器(

20000m3/h)。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地方标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 31/844-2014)中按照就餐位数折

算基准灶头数的方法详见表5.2.8-1,按就餐人数50人考虑,等效于3个基准灶头,根据设计

标准单位灶头基准排风量为2000m3/h,油烟去除率应大于75%。本项目按排风量6000m3/h、

油烟去除率75%及每天工作3h工况进行计算,可得油烟排放浓度为1.04mg/m3,能够满足《饮

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试行)要求(<2mg/m3)。且本项目江南水厂厂

区周围场地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因此只要做好食堂油烟的处理工作,即可将食堂油

烟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表5.2.8-1

餐饮服务企业基准灶头数的折算方法

基准灶头数(个)

≥6

5

4

3

2

1

经营场所就餐位(座)

>150

≤150,>120

≤120,>90

≤90,>40

≤40,>20

≤20

就餐位>150 座的餐饮服务企业每增加 40 个座位视为增加 1 个基准灶头数

食堂厨房应与职工倒班宿舍分开设置,经净化后的食堂油烟从专用烟道引至屋顶高空

排放,不得侧排。食堂所在建筑物高度小于等于15m时,油烟排放口应高出屋顶;建筑物

高度大于15m时,油烟排放口高度应大于15m,且与职工倒班宿舍最近距离应大于20m。在

各项环保措施满足《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44-2010)有关要求的基础上,食堂

油烟废气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5.2.9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

工程运行期间,江南水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污泥处置设备产生污泥、管理人员

的日常生活垃圾、食堂产生厨余垃圾等,均属一般固废。

净水过程中污泥处置设备产生污泥,年产生量约1500.15t/a;

管理人员的日常生活、办公垃圾,产生量约15.32t/a;只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垃圾分类收

集制度,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小。

食堂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餐厨垃圾与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泔水油,餐厨垃圾按人均

0.3kg/d计,产生强度约为15kg/d(就餐人数按50人计),需要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泔

水油类比同类项目,按食用油消耗量的10%计,产生强度约为1.5kg/d,收集后由有相关资

质的单位收运处理。

2)一般固废暂存场所

本项目一般固废主要为物化污泥,企业净水制备过程中未脱水的污泥只允许贮存于污

泥浓缩池中,按规定时间对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进行干化处理。脱水后污泥需袋装集中存

放于污泥暂存间内。存放点不得堆放杂物,严禁掺杂砂石等杂物,污泥定期外运处置。

污泥暂存间地面要求坚固、防渗和防腐蚀,建议混凝土地用环氧树脂处理或者铺设一

层2mm高密度聚*烯后再铺设厚瓷砖,并做好围堰措施,避免污泥渗滤液进入周边水体或

土壤,渗滤液并入污泥脱水废水处理。

3)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固体废物运输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采取防遗撒、防渗漏

等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弃物,在此前提下,运

输过程不会对环境带来影响。

5.2.10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江南水厂位于章家溪村附近,台金高速南边。该地块现状为章家溪村拆除后的待建用

地,用地性质为城镇建设用地,可作为公共设施的供水用地。

一般管线工程的开挖施工会隔断评价区内的动物活动通道,限制动物的活动范围,对

其觅食、交偶的潜在影响较大。本项目出厂管线工程均位于人类活动影响剧烈地区,且原

水隧洞、出厂管线均位于地下,建成后不存在对沿线*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而江南水厂占

地面积较小,厂区西侧分布有大片丘陵地貌单元,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优良,且

海拔变化不大,对于爬行动物和小型兽类而言,会使其向远离评价区的相似生境作水平转

移。对于部分在低海拔灌丛、草丛中栖息的鸟类和各种鼠类,其栖息地将会被小部分破坏,

但它们都具有一定迁移能力,食物来源也呈多样化形式,所以工程运行期对它们的栖息影

响很小。

5.3 环境风险分析

5.3.1 评价目的和内容

本项目属于含净水厂设施的水利工程,工程涉及范围较大、施工工期较长,在工程实

施及运行中,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和环境风险,有必要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必要的防范

措施。

环境风险评价是指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

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对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

影响和损害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的规定,结合项目风险特征,

本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识别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环节和潜在事故

隐患,确定潜在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风险管

理水平,使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达到安全施工、运行的目的。

5.3.2 风险源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施工期: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

中间部分(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

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

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

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本项目

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

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

运行期:根据净水工艺分析及现场踏勘,净水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及危险物

质储存情况调查见表5.3.2-1。

表5.3.2-1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

序号

名称

备注

1

聚合氯化铝

采用液体聚合氯化铝商品液,最大设计投加量30mg/L,平均15mg/L,投

加浓度为2%,在室外设地下式储液池一座,分2格,有效容积按平均投加

量15天储存量计,每格设有进料口

2

次氯酸钠溶液

加氯采用次氯酸钠,前加氯量最大1.0mg/L,设置在原水总管上,近期共1

个点。后加氯量最大2.0mg/l。后加氯加至清水池进水管上,共3点。后补

氯最大1.0mg/L,设置于吸水井进水管上,共2个点。设计最大加氯量4mg/L,

平均加氯量2mg/L。加氯储量按平均投加量储存10天设计(次氯酸钠)。

3

石灰

调节pH值前投加采用石灰乳,最大投加量10mg/L,平均投加量5mg/L,湿

式投加浓度5%,投加点设在原水总管,共1点。石灰储量按平均投加量10

天储存量计。

4

粉末活性炭

粉末活性炭主要在突发水质污染时投加,投加量20~30mg/l,投加浓度5%,

采用成套自动投加设备,投加点设置在沉淀池前进水管上。

5

高锰酸盐

水厂原水进水管上设高锰酸盐投加点1套,新建高锰酸盐投加间,高锰酸

盐氧化剂仅应急投加,投加量2mg/L,加注浓度为2%。高锰酸盐投加点

设置在进水总管上。

次氯酸钠属于环境风险管控物质,运营期实际存储量≤5t。

表5.3.2-2

环境风险管控原料理化性质

次氯酸钠

基本

信息

中文名:次氯酸钠

英文名:Antiformi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UN编号:1791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溶解性:溶于水

理化

特性

熔点(℃):-6

沸点(℃):102.2

/

/

相对密度(水=1):1.10

/

/

危险

特性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

出的氯气有可能引起中毒。

根据调查,本项目不设物料储罐, (略) 需求由物料生产厂家进行配送,购入

后以储罐贮存的方式在仓库临时储存,且原料存储量较小。

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① 危险单元划分

根据对企业的生产特征分析,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不同的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

元,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进行识别,具体见表5.3.2-3。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5.3.2-3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危险单元

潜在危险源

风险类别

主要风险物质

主要危害对象

生产车间

电器电路

火灾

/

整个厂区

加药系统

泄漏

次氯酸钠

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操作人员

原料仓库

原料储存

泄漏

次氯酸钠

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操作人员

原料运输

原料运输

泄漏

次氯酸钠

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操作人员

加药间

危废存贮间

渗漏

危险废物等

地表水体

恶劣自然条件

泄漏、火灾

厂区内所有危险源

地表水体、环境空气、土壤

② 危险单元内风险源分析

根据危险单元划分,对单元内风险源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分

析详见表5.3.2-4。

表5.3.2-4

工程生产设施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危险单元

危险性

存在条件及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原料仓库

火灾、泄

1.遇到明火(含电气)或者高热产生燃烧,在无法控制时候产生爆炸。

2.包装不密,溶剂蒸汽挥发空间在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或者高热引起爆炸。

3.仓库内成品与氧化剂混放引起燃烧、爆炸。

4.装卸时候装卸工具摩擦产生火花引燃装卸物或者产品引起燃伤。

5.装卸车辆故障或尾气引起燃烧。

6.仓库通风不良或成品半成品冒、滴、漏未及时处理溶剂大量挥发作业人员未

佩戴或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而导致急性和慢性中毒。

7.装卸车时候操作人员未带防护引起夹手、跌落,工具碰伤等伤害。

8. 存放过程因意外而侧翻或破损造成油漆泄露

运输过程

泄露

1.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如撞车、侧翻等,一旦发生此类事故,有可能包装

桶盖子被撞开或桶被撞破,则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

③ 重点风险源

通过对物质危险性及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可知,突发事故环境 (略)

在生产过程中非正常工况、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转以及其他等情况下突发的泄漏、火灾、爆

炸事故导致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环境污染。

风险单元:原料仓库、加药间。

危险物质:次氯酸钠。

潜在环境危害:次氯酸钠泄漏,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5.3.3 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管控环境风险。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与

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

预防、监控、响应。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品泄漏风险,需按相关要求编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风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险防范措施,以降低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建构筑物和工艺装置区均配置消防灭火设施。当空气中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

器在控制室中进行声光报警,同时和压缩机控制系统及防爆轴流风机联锁,压缩机停机、

防爆轴流风机启动,以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次氯酸钠泄漏故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具体见

表5.3.3-1。

表5..3.3-1

次氯酸钠溶液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事故特征

事故可能发生的类型

中毒、腐蚀

故事征兆特点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健

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变薄,

毛发脱落。本品有至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事故危险程度及后果

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应急处置

原则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2、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

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3、险情排除后,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

的检查,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4、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

定防范措施;5、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对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处理,人员、设备、现场卫

生,全面到位。然后报生产部门检查

应急处置方法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

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亮泄漏:

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

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应急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护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3.4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与评价

1)原水隧洞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

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本项目原水隧洞

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线亦

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

2)施工期污废水事故排放风险影响分析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本项目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施工区邻近临海主城区,施工期隧洞排水、汽车

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有可能随着隧洞突发涌水,汇入邻近河道等地表水体,对城区河道水

质、水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3)取水口水质污染风险

本项目的取水水源为方溪水库,方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基本不

存在水质污染风险。

4)原水隧洞沿线环境风险事故对输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输水管线可能出现裂缝导致渗漏,如区域地下水刚好被污染,则可能

渗入输水隧洞,污染输送的原水水质。

例如原水隧洞穿越地质断层;地下水渗入原水隧洞。本项目原水隧洞进口底高程40m,

出口底高程21m,纵向底坡为0.18%,全程采用重力流有压输水方式。一般情况下原水隧洞

承有压力,当出现裂缝时,是由原水隧洞向外渗水,只有当地下水水位高于原水隧洞内承

压水位时,地下水才会向原水隧洞内渗入。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基岩裂隙发育的山区,尤

其在丰水期,降水沿着断裂节理裂隙带向深部运移,地下水水位随之抬升,与管线内水流

形成较高的水头差。

综上所述,地下水渗入输水管线污染原水水质的可能性很小。

5)地下水受到污染

地下水被污染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矿产和企业污水的排放。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原水隧洞沿线压覆矿等无矿产资源分布,且原水隧洞沿线

分布有大片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污染较大的工业企

业存在。

6)环境风险物质泄露

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加药间容器破损导致次氯酸钠泄漏;净水处理设施发生故

障导致超标排放,发生以上事故时,污染物将通过大气和水体进入环境,会对环境造成一

定的影响。

本项目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生产规范,通过加强员工的

安全、环保知识和风险事故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危险化

学品安全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了解其作业场所和

工作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企业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措施,以减少风

险发生的概率。其次通过落实事故、消防水的收集系统,厂内所有外排管道均设置切断装

置和应急设施,确保一旦意外事故,所有污水均能收集事故应急池,避免流入附近农田、

河道等地表水体。

因此,本项目通过落实上述风险防范措施,其发生概率可进一步降低,其影响可以进

一步减轻,环境风险是可以承受的。

5.4 其它环境影响分析5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5.4.1 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退役后,由于生产不再进行,因此将不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和设备噪声等环

境污染物,遗留的主要是厂房和废弃设备以及尚未用完的原料。厂房可进一步作其他用途

或拆除重建,废弃的建筑废渣可作填埋材料进行综合利用,废弃的设备不含放射性、易腐

蚀物质,仅含有一些低毒的化学物质,因此设备清洗后即可拆除。对尚未用完的原料须经

妥善包装后由原料生产厂家回收或外售,不得随意倾倒,废水必须经治理达标后排放。

5.4.2 对相关权益部门的影响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可知,在厂区西侧有1处东西向高压电力线横穿厂区,厂区东侧有1

处南北向高压电力线紧邻用地红线。经与当地电力部门初步沟通,高压线保护区范围内经

批准后仅能建设池体,不得兴建建筑物。主体工程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协调解决了高压电

力走廊、工艺流程布置和厂区建筑景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高压线电力设施无影响。

5.4.3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设所需大部分建材均通过公路运输抵达施工区,弃(余)

方需要通过公路外运处置,不可避免会导致拟建工程区周边交通密度增加,尤其是对紧靠

工程区的县乡道路影响较大,如调度不当,将影响交通路线的畅通,增加交通运输压力,

因而施工单位应提前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做好施工前期运输线路的安排。此外,运输车

辆如果超载或装卸不当,途中常常会洒落土石砂料,如不及时清除,将造成路面损坏,影

响交通。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1.1 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主体工程布置与施工组织设计,基于施工期污废水的主要污染物特征与项目区周

边水环境保护要求,对不同的污废水采取因地制宜、分别治理方式,在各污废水排放口分

别设置水处理设施,拟采取的各种污废水处理设施及回用去向如表6.1.1-1所示。

表6.1.1-1

污废水处理设施及回用去向汇总表

废水种类

处理方案

回用/排放去向

回用/排放标准

车辆与机械设备

冲洗废水

隔油+沉淀法

车辆与机械设

备冲洗、施工场

地、道路洒水等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

中车辆冲洗水质控制指标

基坑排水

沉淀法

隧洞

排水

施工废水

DH 高效(旋流)污

水净化器

隧洞涌水

达标排放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的二级标准

生活污水

利用生活污水收集设

施收集后委托环卫部

门清运至污水处理厂

达标排放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的三级标准

鉴于施工期临时堆置的物料、土方较多,且原水隧洞、江南水厂、供水管线分布较为

分散,可全线同时施工。因此,施工生产废水经环保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场区、道路、临时堆场洒水抑

尘与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等是可行的。

1)基坑排水

① 处理目标

基坑排水主要来源于基坑渗水、天然降水及砼养护废水等,考虑将其出水回用于施工

场地、道路、临时堆土场洒水抑尘等,要求处理后的回用水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

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的建筑施工控制指标(浊度≤10NTU)。

② 处理方案

根据基坑排水特性(主要污染物为SS),拟采用沉淀法进行处理,处理工艺及流程详

见图6.1.1-1。

图6.1.1-1 基坑排水处理工艺流程图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沉淀池设置于各基坑空地处,每个基坑设置砖砌沉淀池1座,沉淀池出水回用于施工

场地、道路、临时堆土场的洒水抑尘等,沉渣定期清运至景观绿化带底部填筑。

③ 设计参数

沉淀池选用砖混结构,设计停留时间为4h,基坑排水经集水井收集,由泵抽排至沉淀

池进行沉淀处理。

④ 主要构筑物尺寸

基坑排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尺寸详见表6.1.1-2、图6.1.1-2。

表6.1.1-2

基坑排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尺寸一览表

构筑物名称

个数

单池净尺寸(m)

结构

基坑(单个)

沉淀池

2

8.00

2.00

1.50

砖砌

图6.1.1-2 砖砌沉淀池典型设计图

⑤ 主要设备

基坑排水处理系统拟采用主要设备详见表6.1.1-3。

表6.1.1-3

主要设备一览表

处理系统

设备名称

数量(台)

总功率(

kW)

基坑(单个)

80WQ50-10-3 型潜污泵

2

6

2)隧洞排水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8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隧洞排水主要为隧洞穿越不良地质单元时产生的涌水、施工机械维护产生的废水、喷

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等。

① 清污分流措施

鉴于隧洞排水主要以涌水为主,具有持久性和衰减性,水质较好。而施工机械维修废

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等水量较小,呈间歇性,主要污染物是固体悬浮物(SS)、COD和

石油类。为减少隧洞排水的废水处理工程量,建议采取清污分流措施对隧洞排水进行分类

处理,水质良好的隧洞涌水经简单处理后,可作为清洁水源排入附近地表水体,机械含油

废水、混凝土和注浆废水则通过混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

考虑到本项目原水隧洞全程采用重力流有压输水方式,其进口底高程40.0m,出口底

高程21.0m,纵向底坡为0.18%,即隧洞排水可全程顺坡自流排出。施工时需要在隧洞两侧

设置排水沟:一侧(暂定为左侧)收集与排放清洁的隧洞涌水;另一侧(暂定为右侧)收

集与排放施工生产废水,顺坡自流至洞外进行处理。在机械维修过程中,将含油污水排入

右侧排水沟;喷混和注浆施工的洞段定期对地表冲洗,将水泥砂浆、注浆流失产生的废水

冲入右侧排水沟,实现洞内清污分流,避免污染清洁的裂隙涌水。共需设置洞内排水沟约

21.6km。

② TBM施工废水

TBM是集机、电、液、气等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工程设备,掘进、支护、出渣、通风、

除尘等施工工序并行,隧洞施工连续作业,具有掘进速度快,TBM施工废水具有水量大且

连续集中、悬浮物(SS)与石油类污染物含量高及污染物总量大等特点。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TBM隧洞开挖施工工期18个月,单向掘进10.8km。

为确保如期完工,TBM需要全季节、全天候连续作业。隧洞出口需要新建江南水厂,废水

处理设备可用场地有限。

a. 处理方案比选

本项目TBM施工废水的处理目标为循环利用及其他综合利用。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大

体上可分为3种,即平流式自然沉淀法、辐流凝聚沉淀法和成套设备法。

平流式自然沉淀法:这是一种将废水引入平流式沉淀池进行自然沉淀的处理方式。微

粒子沉淀需要的时间长,所需沉淀池的规模大,处理后悬浮物浓度通常在100~200mg/L左

右,且必须设置备用沉淀池。设计中如有地形条件和足够的场地,利用该方案进行自然沉

淀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辐流凝聚沉淀法:该方法是让添加凝聚剂的污水在凝聚沉淀分离装置(可利用辐流式

沉淀池+混合器)内凝聚沉淀,沉淀的污泥在储泥池内沉淀,然后对污泥进行重力压实或

机械脱水处理。该处理方法占地面积较小,但是当污泥产生量较多时,储泥池的规模也会

随之增大。

成套设备法: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实际应用的成套设备主要有DH高效(旋流)污水

净化器等较成熟的设备。DH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运用组合和集成新技术使废水在短时

间内实现多级高效净化。该设备占地面积小,为传统工艺的1/6~1/10,净化时间20~25min,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净化效率高,排放污泥含水率一般为80%,能耗只需一次动力提升,耐负荷冲击力强,进

水悬浮物浓度可达60000mg/L。该处理工艺需要考虑调节池和污泥池的设计,其中调节池

具有水质、水量调节作用,调节池的池体不宜过大,最好需增加一定搅拌或曝气设施以避

免泥沙的沉淀,污泥池设计类似辐流凝聚沉淀方案中的污泥池。

方案比选:采用DH高效净化器法处理TBM施工废水,其核心设备DH高效净化器为成

套设备,运行时无需机械搅拌,水力条件好,能快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悬浮物,且

占地面积较小。考虑到本项目隧洞出口占地有限,故处理方案推荐DH高效净化器法。

b. 废水处理措施

拟选用TBM施工废水处理方案的工艺流程如图6.1.1-3所示。

图6.1.1-3 TBM施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TBM开挖高峰期废水产生量约为100m3/h,对主要处理设备规格

型号选用如下表6.1.1-4所示。

表6.1.1-4

TBM施工废水处理设施主要设备型号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吸砂机/套

HXS-6

1

废水提升泵/台

150m3/h,10m,7.5kW

2

1 用 1 备

反应隔油沉淀器/座

6000×3000×4500mm

1

风机/套

1.02m3/min,0.5kgf/cm2,1.5kW

1

高效斜管澄清器/座

8000×3200×4500mm

1

污泥回流泵/台

20m3/h,10m,1.5kW

1

污泥螺杆泵/台

20m3/h,0.6MPa,7.5kW

2

带式压滤机/套

滤带宽度:1.5m

1

PAM 加药装置(污泥脱水)

/套

溶药箱:V=2.0m3

1

盐酸加药装置/套

V=1.0m3

1

PAC 加药装置/套

V=2.0m3

1

PAM 加药装置/套

V=2.0m3

1

电控系统/套

传感器型

1

盐酸储罐/台

有效容积:10m3

1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③ 混凝剂的选择

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受等电位的影响,通常不能通过自然沉降的方法去除,需要通过向

水中投加部分药剂,使分散在水中的胶体类物质相互碰撞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

质后将其去除,在现实应用中通常通过2项工艺来实现这一目标,即胶体的脱稳过程及脱

稳胶体之间的重新粘结。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将脱稳这一过程称之为“凝聚”,而将脱稳胶体之间的粘结过

程称之为“絮凝”,将凝聚和絮凝2个过程总称为混凝。

表6.1.1-5

常用混凝剂分类及类型

类 型

典型代表物

无机混凝剂

无机低分子型

明矾、硫酸铝、硫酸铁、三氯化铁、氯化铝、硫酸亚铁、

氯化锌、硫酸锌、活化硅酸、氯化铁

无机高分子混

凝剂

无机高分子阳离子型

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聚合磷酸铝、聚合硫酸铁

无机高分子阴离子型

聚合硅酸

无机高分子阳离子复合型

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铝铁、聚合磷氯化铝

无机高分子阴离子复合型

聚合硅酸硫酸铁、聚合硅酸氯化铝、硅酸硫酸铝

有机高分子混

凝剂

天然有机高分子型

淀粉衍生物、*壳素、木质素、腐植酸、动物胶

合成有机高分子型

聚*烯酰胺、水解聚*烯酰胺、聚氯*烯、*烯吡啶共聚

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

AHU7165 寄生曲霉、KJ201 协腹产碱杆菌

助凝剂

天然矿物类助凝剂

膨润土、硅藻土、沸石

改性矿物类助凝剂

改性膨润土、改性硅藻土、改性粉煤灰、矿化垃圾

人工合成矿物类助凝剂

人工合成沸石、活性炭

其 他

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

文献《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应用研究》曾对不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展开

实验研究,混凝剂试验结果如下表6.1.1-6所示:

表6.1.1-6

常用混凝剂对比试验结果

pH 值

悬浮物 SS

(mg/L)

石油类

(mg/L)

化学需氧量

COD Cr(mg/L)

分析方法

玻璃电极法

重量法

红外光度法

重络酸盐法

试验样品/静置后

9.76/9.76

2472/970

0.38/0.38

42/41

聚合氯化铝 10\20\30min

9.5\9.3\8.9

450\180\97

0.38\0.37\0.37

41\39\37

硫酸铝 10\20\30min

9.5\9.2\8.8

410\210\110

0.36\0.36\0.38

40\35\34

聚合铝-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

10\20\30min

9.1\8.8\8.3

350\150\56

0.35\0.33\0.36

35\38\45

GB 8978-1996 二级标准

6.0~9.0

≤150

≤10

≤150

GB 8978-1996 一级标准

6.0~9.0

≤70

≤5

≤100

GB/T 18920-2020 车辆冲洗

6.0~9.0

NTU≤5

GB/T 18920-2020 城市绿化、道路清扫

6.0~9.0

NTU≤10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从该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混凝剂后的出水效果略有差异,但均可满足《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其中聚合铝-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

最佳,尤其是对于悬浮物SS的去除较为彻底,可以满足(GB 8978-1996)一级标准。

试验过程中:a.聚合氯化铝随着投药量的增加,悬浮物SS等指标逐步降低,形成较大

且密实的矾花,但上清液中仍有少部分可溶性悬浮物;b.使用硫酸铝混凝剂时随着投药量

增加,易形成米粒大小的矾花,相较其他混凝剂形成的矾花小,虽静置后矾花均能沉淀完

毕,但上清液仍较为混浊;c.随着聚合铝-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投量增加,易形成较大

矾花,絮体增大后,开始在水面处形成较为明显的分界面,上部悬浮物SS下降较为明显,

表现为上清液很清澈;随着投药量的增加,水质逐步向酸性过渡,对废水pH值有一定改善;

同时因药剂中含有有机物质,使水中COD有轻微升高,但可以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混凝剂初步选用聚合铝-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PAC),其投加量应根据废水水质

和沉淀效果,通过不断调试确定。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初步设计PAC的投加量为每升水中

加入1%的溶液2ml,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约为180L/h。

④ 其它管理措施

a.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阶段重点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相对管线位置,重点查明工程

区断裂性质、导水性质、断裂带渗透系数给水度等。施工时,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构造高发

区超前预报,用超前探孔、地质雷达等技术探明近距离岩层的富水情况。对查明的岩溶及

断裂敏感区的较小出水点提前做好疏排水工作,较大出水点提前做好灌浆封堵,防止隧洞

排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对于基础地质情况复杂的大型溶洞,

基础回填亦难以处理,应考虑局部改线避开溶洞。

b. 在不影响隧洞正常施工条件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应制定可行的注浆方案,对流量超

过一定限度的隧洞涌水,选择预注浆封闭、紧急封堵等措施,以满足隧道堵水要求为第一

目标,封堵地下水的涌出,并保证注浆堵水加固圈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保持稳定。

c. 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委托隧洞施工废水专项环保设计,根据施工前的水文地质勘探

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情况估算各类废水,比选各类处理工艺和设备,以设计出符合施工要

求的废水处理方案。

3)车辆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① 处理目标

鉴于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具有瞬时排放且排放时间不固定的特点,考虑将其出水

回用于场地、道路洒水抑尘等,要求处理后的回用水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

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车辆冲洗用水的水质控制指标(浊度≤5NTU)。

② 处理工艺及说明

由于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含油量较低,参照同类工程,选用标准隔油沉淀池,后

接清水池,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回用于汽车、机械设备冲洗或场地洒水抑尘等。

处理工艺及流程详见图6.1.1-4。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6.1.1-4 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处理流程图

③ 工艺设计参数

在施工区(江南水厂)进出口位置处设置隔油沉淀池2座,循环使用兼顾一备一用。

施工车辆、机械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合理配置、适当集中,以便施工机械

清洗废水的集中处理。

工艺设计参数详见表6.1.1-7。

表6.1.1-7

冲洗废水处理系统构筑物设计参数

构筑物名称

主要工艺参数

ZC 型隔油池

停留时间 2~3h,清掏周期 10d

清水池

停留时间 0.5d

④ 主要构筑物尺寸

施工区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尺寸见表6.1.1-8和表6.1.1-9、图6.1.1-5、

图6.1.1-6。

表6.1.1-8

隔油池沉淀构筑物尺寸

构筑物名称

单池净尺寸(m)

结构

ZC-1 型隔油池

3.00

1.20

1.60

砖砌

表6.1.1-9

施工区冲洗废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尺寸

构筑物名称

个数

单池净尺寸(m)

结构

建筑面积

(m2)

施工区(单个)

1 个 ZC-1 型隔油池

砖砌

/

清水池

1

4.00

2.00

1.50

砖砌

15

⑤ 主要设备

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处理系统拟采用主要设备详见表6.1.1-10。

表6.1.1-10

主要设备一览表

处理系统

设备名称

数量(台) 总功率(

kW)

各工区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处理系统

50WQ7-7-0.55 型潜污泵

1

0.55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6.1.1-5 砖砌隔油池典型设计图

图6.1.1-6 砖砌清水池典型设计图

4)生活污水

① 处理目标

施工期的生活污水禁止直接排入邻近地表水体,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居住的,其生

活污水可利用现有卫生防护设备。现阶段环保措施设计仅按施工工区内设置施工人员生活

区考虑,要求在施工工区内设置生态流动厕所和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

部门清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三级标准。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② 处理工艺及说明

在施工人员生活区内的食堂附近设置1座隔油池,收集食堂排出的含油污水并去除部

分浮油。

根据施工人员宿舍楼的布置情况,设置若干座化粪池,将每幢宿舍楼的生活污水就近

排入化粪池。化粪池设计为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合流排入式,停留时间24h,可做调

节池用。

根据生活办公区的布置情况,埋设生活区内部污水管线,将生活污水统一输送至化粪

池临时存储。

处理工艺及流程详见图6.1.1-7。

图6.1.1-7 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图

此外,在相距施工营地较远的临时施工作业区设置生态流动厕所,收集零散的施工区

粪便污水,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 工艺设计参数

工艺设计参数详见表6.1.1-11。

表6.1.1-11

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设计参数

构筑物名称

主要工艺参数

隔油池

停留时间 10min,清除周期 7d。

化粪池

停留时间 24h,清掏周期 90d。

④ 主要构筑物尺寸

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构筑物尺寸详见表6.1.1-12、图6.1.1-8。

表6.1.1-12

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尺寸

构筑物名称

个数

长(m)

宽(m)

高(m)

结构

集中施工生活区

(单个)

化粪池(6-16A01)

1

7.92

2.74

2.2

砖砌

隔油池(G-Ⅲ001)

1

2.44

2.18

1.3

砖砌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图6.1.1-8 化粪池典型设计图

6.1.2 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超前预报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阶段重点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相对管线位置,重点查明工程区

断裂性质、导水性质、断裂带渗透系数给水度等。施工时,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构造高发区

超前预报,用超前探孔、地质雷达等技术探明近距离岩层的富水情况。对查明的岩溶及断

裂敏感区的较小出水点提前做好疏排水工作,较大出水点提前做好灌浆封堵,防止隧洞排

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对于基础地质情况复杂的大型溶洞,基

础回填亦难以处理,应考虑局部改线避开溶洞。

2)隧洞止水

原水隧洞进口段(K0+000~K0+200):该段为靠近方溪村的隧洞进口段,长200km,

该段上覆岩层较薄,但局部岩石破碎隧洞开挖采用TBM法,圆型断面,开挖洞径为4.0m,

采用DN1800、壁厚16mm 的钢管内衬。

TBM法施工段(K0+200~K10+590):TBM掘进采用圆形断面,开挖断面洞径4.0m,

底板采用厚30cm的C25砼抹底,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约占总长的25%。Ⅰ类围岩不作支护;Ⅱ

类围岩永久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加ф25普通砂浆锚杆,喷砼厚度8cm;Ⅲ类围岩永久支护采用

挂网喷砼加ф25普通砂浆系统锚杆,喷砼厚度12cm;Ⅳ类~Ⅴ类围岩永久衬砌采用厚30cm

的钢筋砼衬砌,一次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喷C25砼厚12cm,布置ф25×7 普通注浆锚杆,锚

杆长2.5m,间距1.0m×1.0m,Ⅴ类围岩设置Ⅰ14钢拱架,间距1.0m。隧洞砼衬砌段衬后需进

行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排距3m,每排6 孔,孔深2m。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原水隧洞出口段(K10+590~K10+800):该段为TBM始发段,长210m,开挖断面6×5.5

城门洞型,采用钻爆法,全断面衬砌,底板采用厚30cm的C25砼底板。Ⅰ~Ⅱ类围岩一次支

护采用厚8cm喷砼,布置ф25(L=2.5m)普通砂浆随机锚杆,永久支护采用厚25cm素砼衬

砌;Ⅲ类围岩一次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加ф25普通砂浆系统锚杆,喷砼厚度6cm,永久支护采

用厚30cm的C30W6F50钢筋砼衬砌;Ⅳ类~Ⅴ类围岩一次支护采用挂网喷砼,喷C25砼厚

12cm,布置ф25×7普通注浆锚杆,锚杆长2.5m,间距1.0m×1.0m,同时布置ф42×4mm超前

注浆小导管,Ⅴ类围岩设置Ⅰ14钢拱架,间距1.0m,永久衬砌采用DN1800mm,壁厚16mm

的钢管内衬。隧洞砼衬砌段需进行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排距3m,每排6孔,孔

深2m。

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支护有助于减少隧洞与周边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考虑到输水安全的

重要性,本环评建议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混凝土抗渗等级W10

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混凝土抗渗等级P12中的较高抗渗等级对

隧洞实施衬砌,减少项目对地下水及外环境对输水水质的影响。

6.1.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建议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场地布置

① 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中应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配置施工机械,从而降低组合

噪声级;

② 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居民点等噪声敏感目标,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布置在施工场地

远离施工临时生活区和噪声敏感目标处。

③ 建议将空压机等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施工、半封闭施工。

④ 在施工场地临近居民区侧、施工生活区周围设置临时隔声屏障进行噪声防护,现

阶段计划在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TBM进洞口)施工区、顶管施工出入口施工区、定

向钻施工出入口施工区、出厂(供水)管道沿线设置隔声屏障进行围护,隔声屏障长度约

2.50km,隔声屏障的高度选用2.5m,可重复使用。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噪声屏障约可降噪

10dB~15dB,可有效降低环境敏感点噪声级。

2)机械设备管理

①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如运输车辆噪

声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 16170-1996)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 1495-79)

等,尽量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

② 设备安装时,可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

机座或减振垫,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源强。

③ 成立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队*,加强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确保车辆、机械设备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减少设备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

的噪声。

3)施工计划安排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①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00~次日6:00和中午午休时间尽量避免有噪声污染

的施工作业,若工程急需在夜间施工,应当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获批准后方在指定日期

进行,并将施工期限向沿线居民公告。

② TBM始发段(原水隧洞出口)需要进行爆破作业,虽然爆破作业是瞬时影响,但爆

破时噪声很大,故要严禁爆破作业在夜间(

22:00~次日6:00)进行。此外可采取静态爆

破、光面爆破、预裂及微差爆破等爆破方式,并减少单孔最大炸药量,减少光面爆破导爆

索的用量。

③ 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以减小地区

交通噪声。施工期应尽量减少20:00~6:00的运输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及声环境敏感点

行驶。对必须经居民区行驶的施工车辆,应制定合理的行驶计划,并加强与附近居民的协

商与沟通。

④ 针对施工过程中具有噪声突发、不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的施工活动,应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以缓解。

4)其它措施

①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产生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

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高噪声设

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② 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

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三条“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排除危

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害的组织或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依然达不到规定

限值,施工单位应向受此影响的个人给予赔偿。

③ 加强管理,提倡文明施工,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大声喧

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措施,要杜绝人

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低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在采取以上隔声降噪措施后,周围敏感点噪声可基本达标。建议在后续选址和布局时,

应合理选址、优化布局,选址应尽量远离敏感目标,同时加强施工期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

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可通过调整工期至放假期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学校噪声

敏感点的影响,避免使用高噪设备,做到环保施工、文明施工。

6.1.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轻施工作业对周边大气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建议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扬尘、粉尘

① 在施工场界周围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工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同步布设围挡

喷淋设施,减少施工废气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② TBM始发段(原水隧洞出口)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工程爆破优先选择凿裂爆破、预

裂爆破、关面爆破和缓冲爆破等技术,凿裂、钻孔、爆破提倡湿法作业,爆破作业后及时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19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喷雾降尘,减少粉尘产生量。

③ 对施工作业区开挖、填筑产生的粉尘,大气粉尘含量较高,应加强施工人员劳动

保护,配戴防尘口罩,并进行定期洒水。

④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的堆场应定点定位,并采取定期洒

水、简易覆盖等适当的防尘措施。

⑤ 成立道路养护、清扫专业队*,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定期洒水并清扫

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加强运

输管理,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

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

⑥ 配备洒水车辆,在无雨日进行洒水降尘,尽可能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施工生产废水

进行洒水。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

尘污染。

⑦ 土、石、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做好运输车辆的密封和车辆

保洁措施,减少因土、石外泄造成的扬尘污染。

⑧ 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采用彩条布覆盖等措施,工程弃渣应

集中至弃渣场或及时清运至其它项目填筑利用,并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扬尘量。易散失

的物资(如石灰、水泥等)不能在露天堆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在施工场地

及堆土场布设时,将施工临时设施和临时堆料场远离村庄居住区布置。

2)汽车尾气

① 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辆,应

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另外,应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燃料。要加强机械、

车辆的管理和维修,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

② 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油多、

效率低、排放尾气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

③ 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

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怠速废气排放。

3)食堂油烟

施工营地食堂应配置油烟收集处理装置,风量及处理效率应与各工区施工人数配套,

油烟排放浓度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试行)要求。

6.1.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为了改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要求施工中以尽量少破坏植被,并充分利用开挖

土石料,施工弃渣通过先集中堆存在弃渣场再外运综合利用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

响。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临时施工道路的泥结石路面以及各临时施工场地的砼路面,恢

复原貌。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和收集,在施工生活区设置分类垃圾箱,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及时清运,统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一处理,并纳入当地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建议采用合同形式委托当地村镇环卫部门实施。

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

3)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略) 的环

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

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不得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

生的建筑垃圾。

4)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危废信息,并通

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

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5)施工机械使用、维修过程的废机油和含油废水处理设施中的污泥、浮渣、生活垃

圾中分类并集中收集的有害垃圾等须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要求设置暂时储存设施,收集后委托给有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进行处置。禁止将

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

置活动。

6.1.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生态

针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拟采取以下生态环境缓解措施和处

理对策,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让生态环境得以较快恢复。

① 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

地面积,要求尽量少占耕地。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和开挖,不得超计划占地,

避免对征地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

② 对于工程占用的林地、园地等设施将对当地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水土保持带来

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建设前必须做好相应的补偿。

③ 施工临时占地,如临时施工道路、临时堆场等,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建筑垃圾

并平整,恢复植被,占用的耕地应及时恢复其土地利用类型。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除永久

建筑物占地和水面外,也应及时恢复植被进行绿化,确保当地生态系统朝良性循环发展。

④ 为减少对施工作业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施工时偶遇野生动物,应进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

禁止捕猎,如施工误伤野生动物,应立即送往当地兽医站等动物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⑤ 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动物活

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禁止在早晨、黄昏和晚上进行高噪声作业。夜间禁止光污

染较大的施工项目,以免给鸟类休息和产卵带来影响。风速比较大的天气,减少扬尘污染

较大的施工项目,避免扩大空气污染范围,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影响。

⑥ 由于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每段开挖场地会设置临时堆土场,对工程可以回用的弃

土应及时回用,不能及时回用时应在临时堆放场所设置临时拦挡,周边设排水设施,等到

下一段工程开始时能及时回用,临时堆土场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恢复植被绿化。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⑦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设立防护网和施工沿线定期洒水等防治扬尘的工作,减

少对河道沿线植物正常生长的影响。

⑧ 工程所在区域,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在植被恢复中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注意

灌木和草本的合理搭配,兼顾其绿化效果和水土保持效益。可选用评价区内广泛分布的物

种。

⑨ 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一定要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对施工

中遇到的鸟窝(因砍伐树木)一定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

鸟卵(蛋)一定要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

2)水生生态

①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尽量减少沙石的散落以减少对水生生态

系统的影响。涉水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避开鱼类的产卵期(一般为4~5月、8~9月),

减少施工过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② 在穿越河道盾构或顶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文明施工,禁止施工

人员捕捞鱼类。

③ 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部分施

工用料若堆放在河道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

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

照水保方案的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6.1.7 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措施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委托浙江中冶勘测设计有限

公司同步编制,本评价直接引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的主要内容。

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工程按建设规划和控制性原则划分为3个防治分区:① Ⅰ区-水厂工程防治区,防治责

任面积5.33hm2;② Ⅱ区-管线工程设施防治区,防治责任面积4.03hm2;③ Ⅲ区-施工临时设

施防治区,防治责任面积2.52hm2。

2)Ⅰ区-水厂工程防治区

① 防治措施布设

主体工程考虑在工程施工前在项目区北侧施工出入口处设置洗车平台1座,对项目区

可剥离表土进行剥离,基坑开挖前布设基坑截水沟,在项目区西南侧布设永久截水沟,施

工后期,进行雨水管铺设,绿化工程之前需先进行覆土,对绿区进行绿化。方案补充施工

前期新增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后期,对开挖的排水沟、沉沙池进行回填,施工过程

中采用塑料彩条布对厂区管线开挖土方进行临时防护,施工后期对远期预留建设用地进行

撒播草籽防护。

② 工程量 工程措施:DN300雨水管1590m,表土剥离1.74万m3,绿化覆土0.98万m3,

水厂截水沟长351m;

植物措施;综合绿化1.61hm2,预留用地撒播草籽1.58hm2;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990m(土方开挖及回填406m2,砌砖160m3),临时沉沙池4座

(土方开挖及回填40m2,砌砖16m3),基坑截水沟520m(土方开挖及回填213m2,砌砖83m3),

管线开挖土方临时防护备用塑料彩条布700m2,洗车平台1座。

3)Ⅱ区-管线工程防治区

① 防治措施布设

主体设计已考虑在原水隧洞施工前在隧洞仰坡上方设置截水沟,在管线工程铺设完成

后,对管线施工作业带进行平整,对隧洞仰坡进行厚层基材绿化,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复耕;

方案补充在施工期间对开挖土石方彩钢板临时拦挡并覆盖塑料彩条布,在隧洞口布设隧洞

口沉淀池,后续施工结束后对占用林地进行恢复林地。

② 工程量

工程措施:场地平整4.01hm2,复耕2.13hm2,覆土0.04万m3,隧洞截水沟长35m(土方

开挖31m2,C20砼19m3,砂浆抹面54m2);

植物措施;隧洞仰坡绿化0.03hm2(厚层基材),恢复林地0.07hm2(栽植乔木116株,

撒播植草0.07hm2);

临时措施:管线开挖土方临时防护(塑料彩条布2000m2,彩钢板拦挡800m),隧洞口

沉淀池(1座,土方开挖及回填75m2,砌砖19m3,砂浆抹面72m2)。

4)Ⅲ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① 防治措施布设

主体已考虑部分施工设施的布置:目前已完成对先行段施工场地(1#施工场地)的场

地平整,方案后续考虑布设临时施工场地5处(供水管顶管施工和水平定向钻临时施工场

地各2处,原水隧洞施工场地1处),原水隧洞临时中转场1处,施工便道1处;方案在此基

础上补充布设管桥施工和水平定向钻施工泥浆沉淀池,以及水厂工程施工临时设施(表土

堆场、施工场地和临时中转场),同时补充对以上后续施工临时设施的防护措施,后续施

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并进行迹地恢复。

② 工程量

工程措施:场地平整2.52hm2,覆土0.42万m3;

植物措施;恢复林地(栽植乔木1167株,撒播植草0.70hm2),恢复绿地0.21hm2;

临时措施:临时施工场地防护(临时堆料场:砌砖11m3、塑料彩条布覆盖110m2,彩

钢板拦挡300m,临时排水沉沙:土方开挖及回填28m2、砌砖13m3),泥浆沉淀池防护(

3

座,土方开挖及回填990m3,填土编织袋围护除169m3),表土堆场防护(土方开挖60m2,

土方回填40m2,填土编织袋围护195m2,撒播植草0.69m2),临时中转场防护(

2座,干砌

块石挡墙拦挡及拆除330m3,填土编织袋围护190m2,土方开挖及回填112m2,砌砖60m3,

塑料彩条布覆盖10400m2)。

6.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6.2.1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水文情势影响减缓措施

工程实施后,取水水源(方溪水库)仍按原有批复文件确定不小于0.34m3/s(多年平

均流量的10%)的水量补充下游方溪生态用水。

在本项目取水口安装流量在线监控设施,监测实时流量及逐日水量,实施配水量的年

内总量控制。

在连续枯水的极端工况下,应当对受水区的用水进行一定的限制,重点保证基本的生

活用水,减少其它用水量,以保证方溪下游生态环境用水。

2)供水区水质保护措施

在本项目取水水源(方溪水库库区)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指标主要包括COD Mn、

NH3-N、TP。并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

加强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通知》(浙水政〔

2010〕6号)等相关规定落实取

水口水质监测计划。

3)输水管线保护措施

根据《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

术要求》等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根据

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水质状况、水质安全保护需要,在原水隧洞及

进出口管线外围划定一定区域的保护管理范围,并设立警示标志。

在原水输送管道保护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擅自从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中取

水;堆放、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爆破、挖沟、挖塘、取土、采石、采砂、采矿

等危害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安全的行为;在原水隧洞进出口管线上方种植深根植物;损

坏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设施和设备;其他可能危害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安全的行为。

4)受水区节水及污水处理配套措施

本项目属于引配水工程,应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水资

源配置原则。受水区应进一步强化全民节水意识, (略) 节水制度,提高供水节水效率,

积极推进小分质供水,做到优水优用。

5)江南水厂污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运营期废水特性,本工程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处置:① 生产废水,主要为污泥脱

水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② 生活污水,包括厕所废水以及其他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从节约投资和可行性方面考虑,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等设施收集后纳入城镇污水

管网,污泥脱水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

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6.2.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等文件要求,地下水污

染防治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

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原则确定,从污染物的源头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分别进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行控制。

1)源头控制措施

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沿线两侧划定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对地下水和地下管线有

害的工程建设,以免损坏输水管线及影响沿线的地下水水质。目前尚无相关技术规范或导

则明确地下水保护区范围要求,建议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建立原水隧洞定期巡视检查制度。考虑采用水下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原水隧洞及进出口

管线的检查,对隧洞的混凝土内壁进行扫描,标出裂缝的开度和位置,以及隧洞及管道的

破损、变形情况。并可以用水下摄像机对内壁进行摄像,向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数据传送。

需在江南水厂构筑物、固废存储点、加药间采取三防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

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管线敷设尽量采

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或架空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

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分区防控

项目厂区应划分为非污染区和污染区,污染区分为一般污染区、重点污染区及特殊污

染区。非污染区可不进行防渗处理,污染区则应按照不同分区要求,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

措施,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一般污染区的防渗设计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重点及特殊污染区的防渗设计应满足《危险废

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要求。

江南水厂拟采用污染防治区的分布情况详见表6.2.2-1。

表6.2.2-1

本项目污染区划分及防渗等级一览表

防渗分区

天然包气带防

污性能

污染控制

难易程度

污染物类型

厂区分区

防渗技术要求

重点防渗区

其他类型

综合加药间

/

中-强

一般防渗区

易-难

其他类型

净水厂构筑物、一

般固体废物暂存

区、地下管线等

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渗透系

数≤1.0╳10-7cm/s

中-强

其他类型

/

简单防渗区

中-强

其他类型

一般地面硬化

表6.2.2-2

本项目设计采取的防渗处理措施一览表

序号

主要环节

防渗处理措施

1

净水厂厂区

一般防渗区,厂区内为混凝土地面;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建筑防渗设计规范,采

用高标号的防水混凝土。① 设置于地面以上,便于跑、冒、滴、漏的直接观

察;② 严格按照建筑防渗设计规范,采用高标号的防水混凝土。

2

综合加药间

作为重点防渗区,① 对各环节(包括生产车间、集水管线、沉淀池、排水管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序号

主要环节

防渗处理措施

线、废物临时存放点等)要进行特殊防渗处理。进行天然基础层、复合衬层或

双人工衬层设计建设,采取高标准的防渗处理措施。② 喷淋水收集池等池体

采用高标号的防水混凝土,并按照水压计算,严格按照建筑防渗设计规范,已

采用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池体内壁已作防渗处理;③ 严格按照施

工规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无废水渗漏。

3

污水收集及处

理系统

作为重点防渗区,① 对各环节要采取高标准的防渗处理措施。② 污水收集池

等池体采用高标号的防水混凝土,并按照水压计算,严格按照建筑防渗设计规

范,已采用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池体内壁已作防渗处理;③ 严格

按照施工规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无废水渗漏。

4

固废暂存及处

理场所

① 一般固体废物堆存点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进行设计;② 危险废物堆存点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修改单)进行设计,采取防淋防渗措施,以防止淋漏液

渗入地下;③ 危废设专门容器贮存,容器安装在各个操作区的防渗地槽内。

3)末端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

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

处理;末端控制采取分区防渗,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防渗措

施有区别的防渗原则。

4)污染监控体系

实施覆盖生产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检测仪器和

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

5)应急响应措施

包括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

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6)地下监控

为了掌握本项目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本项目

所在地周围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反馈工程建设区域地下水水质状

况,为防止本项目对地下水的事故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根据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情况及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以及《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有关要求,建议企业在厂区地下水流向下游

设置一个污染监控井,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预警体系。

6.2.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臭气浓度和食堂油烟等。根据工程分析可知,企业

在落实环评提出的治理措施后均能达标排放,相关废气具体收集处置措施如下。

1)臭气浓度

该项目设有污泥处理处置构筑物,污泥中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有臭味的恶

臭气体,影响人的感官,污染空气环境。臭气主要来源于污泥浓缩池和脱水机房等,废气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排放方式为连续式,排放去向为环境空气。

本项目不涉及生化工艺,环评建议采用以下污染防治措施:① 污泥间独立密闭,定

期清理;② 污泥应及时压滤,污泥脱水后及时清运,减少污泥在发酵、堆放过程中挥发

出的恶臭污染物总量;③ 堆放点建成能遮阳挡雨的半封闭式堆放点,各除臭设施定期检

修;④ 加强厂区绿化,在场内空地及厂界四周种植绿化隔离带,形成草、灌乔木的立体

防护林,可选择种植夹竹桃、广玉兰等一些能吸收恶臭物质的植物;⑤ 实行定期和不定

期恶臭气体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用补救措施。

落实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可减缓污泥臭气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食堂油烟

食堂油烟是食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主要含有油质、有机质及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日常生活人均消耗动植物油约0.05kg/d,则食堂油脂消耗量约为

2.5kg/d(就餐人数50人),油烟排放量按使用量的3%计,则食堂油烟产生强度约0.075kg/d。

主体工程设计时针对厨房设置有机械排油烟系统,油烟经过过滤效率为DOP90%的静电油

烟过滤器过滤后高空排放,同时设置有排油烟量80%的补风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轴流风机

20000m3/h,600Pa,11kW,380V-3-50Hz;6000m3/h,320Pa,4kW,380V-3-50Hz)、

油烟净化器(

20000m3/h)。

本项目江南水厂厂区四周场地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只要做好食堂油烟的处理工

作,即可将食堂油烟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6.2.4 声环境保护措施

运营期噪声主要为净水厂各机械设备(水泵、风机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其声压级

约为82-85dB(A),拟采取的主要污染控制措施包括:

1)减振处理

对风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基础安装减振器,为防治与转动设备连接管道因震动产生

的噪声,采用柔性橡胶接头连接,以降低噪声,减少振动。

2)消声、隔声处理

对风机、水泵等采用消隔声处理:① 安装消声器,通过采用无纤维无泡沫塑料等疏

松材料的抗性消声器和抗性微穿孔板复合消声器等,可以达到消声量20dB以上。② 控制

电动机噪声,可采用建隔声室或通风消声隔声罩等方法,在机房内采用吸声处理降低机房

内的混响声,隔声间采用双层玻璃隔声观察窗和密封隔声门。为降低机房内的混响声,在

机房内天花板及墙壁的上半部均设置了空间吸声体,吸声体用9cm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做

吸声材料。机房的门使用隔声门或隔声门斗,机房设通风散热装置。③ 降低排气管道噪

声,采用管道包扎的方法或将管道埋在地下,减少噪声辐射。

3)源头控制

① 尽量选用低噪声、振动小的设备;② 企业还需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保持设备正

常运行,减少设备因故障引起的高噪音;③ 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防

止人为噪声。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6.2.5 固废处理措施

1)安全贮存的技术要求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有关要求,本

方案提出相关固废的贮存技术要求如表6.2.5-1所示。

表6.2.5-1

安全贮存技术要求

方面

技术要求

一般固废

管理方面

① 加强厂内危险固废暂存场所的管理,规范厂内暂存措施。

② 设立企业固废管理台账,规范固体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固体废物的名称、来

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确保厂内固体废物流向清楚规范。

③ 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污泥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

理更换。

危险废物

管理方面

① 建造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项目在厂区专门设置一仓库用来存放危险废物,作危废

暂存区。

② 加强厂内危险固废暂存场所的管理,规范厂内暂存措施,标识危险废物堆场。

③ 设立企业固废管理台账,规范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

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确保厂内所有危险废物流向清楚规范。

④ 制定和落实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

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流向、处置等资料,办理临时申报登记手续。

⑤ 严格执行危险废物交换转移审批制度。所有危险废物交换转移向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

环保部门预审后报上级环保部门批准。危险废物交换转移前到当地环保部门领取五联单。

⑥ 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

施清理更换。

贮存设施

的选址与

设计方面

① 贮存场所及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② 贮存场所及设施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且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③ 贮存场所及设施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

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④ 贮存场所及设施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⑤ 贮存场所及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贮存设施

的安全防

护方面

① 贮存设施都必须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5562.2-1995)

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② 贮存场所及设施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

③ 贮存场所及设施应配备通讯设备、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

④ 贮存场所及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

2)日常管理要求

要求企业履行申报的登记制度、建立台账管理制度。

在进行固废处置时,尽可能采用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措施,其中物化污泥水、泥协同

处置;生活垃圾在厂区内定点收集,然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各固废在外运

处置前,须在厂内安全暂存,确保固废不产生二次污染。

6.3 环境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6.3.1 环境事故防范措施

1)施工期污废水事故排放风险防范措施

为防范施工污废水事故排放,应加强施工污废水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事故,

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和汽车、机械设备冲洗、修理作业等各施工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废

水的产生,待环保设施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施工。

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处理系统的巡视和水质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立

即查清事故排放源,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环保、水务部门和下游可能受影响的用水单位

或个人等。

2)取水口水质污染风险防范措施

① 管理措施

本项目取水水源为方溪水库,运行期方溪水库应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在库区取水口设

置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掌握原水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各种可能污染水源的情况,以便及时

发现相关问题,排查周边相关隐患,尽可能杜绝可能的事故发生。

在库区公路(小车路改线公路)拐角、转弯路段设置“水源保护区,谨慎驾驶”和危险

品车辆限速标志,提醒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司机注意安全和控制车速。

② 工程措施

为避免库区公路(小车路改线公路)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因交通事故掉

入水域,对取水口水质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取水安全,需在公路沿线加高和加固防护栏,

选用加强型(SS级)的防撞护栏,以防污染事故发生。

为防止路面雨水和翻车事故造成的有害物质泄漏对方溪水库库区水体产生污染,路面

雨水单独收集,采用初期雨水过滤池和事故时有害物质应急池组成路面雨水处理方案,即

水源保护区内公路路面轻微污染的初期雨水经沉淀、过滤、植物吸收等工艺处理达标后可

用于浇灌植被;突发事故时采用应急措施,将油类、有毒有害物质截流至应急池,避免对

水体造成污染。

路面径流收集系统采用在路面边缘靠近水体的一侧设拦水带汇集路面径流,并流入路

面两侧排水沟,根据实际情况由管道或边沟引入集水池,定期清运至当地污水处理厂;突

发事故时采用应急措施,将油类、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公路两侧排水边沟截流至应急池,而

非直接进入水体而引起对水体的污染,从而赢得等待后续处理的时间,将收集的泄漏物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路面径流进行达标处理。

以上污染防范措施(取水口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除外)投资已在方溪水库工程环保投资

中计列,本环评不重复计列投资。

3)原水隧洞水质污染风险防范措施

隧洞做好衬砌和止水,本环评建议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混

凝土抗渗等级W10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混凝土抗渗等级P12中

的较高抗渗等级对隧洞实施衬砌。

采用水下自动监测仪器对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进行监测,定期对隧洞的混凝土内壁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0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进行扫描,标出裂缝的开度和位置,以及隧洞及管道的破损、变形情况。并可用水下摄像

机对内壁进行摄像,及时维修裂缝与破损。

建议将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两侧各50m范围划为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进行大规模

开挖填方作业,特别是爆破作业,禁止规划建设污染较大的企业,便于统一管理。

6.3.2 事故应急预案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由本工程运行管理方制定必要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包

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般由综合协调机构、日常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现场处置机构和专家组组成。

① 综合协调机构

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是:部

署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组织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指导和协调突发事

件应急工作,研究决定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组织指挥重大突发供水事件

违法案件的查处;向政府报告供水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② 日常工作机构

日常工作机构应是本工程运行管理机构的归口政府领导部门,在发生供水重特大事故

时承担应急指挥中心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定应急响应方案;建立相关的专家库;

组织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收集相关信息,供水企业、水质检测部门建立先行应急行动组,

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供水事件。

发生供水事件时,负责甄别供水事件级别,初步提出实施预警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市应急指挥部成立后,根据分工组织供水水质、水量的监测和处置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

专家,对事件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影响成度等进行评估,为市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③ 现场指挥机构

在发生突发供水事件并启动应急预案后,根据需要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机

(略) 政府统一指挥下组织、 (略) 力量,在应急状态下指挥实施抢险预案,确保应急

供水目标的实现。

现场指挥机构主要工作职责有: (略) 政府应急工作原则和方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

对事故发生地区进行技术支持和支援;领导和协调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工作, (略) 政

府交办的有关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供水系统重大事故情况,根据情况需要,向市政府报告

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的建议;组织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城

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组织协调各分指

挥部按照抢险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事故发生状态,

统一部署抢险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紧急调用

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事故处理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做好稳定社会秩

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或可承担任务的机构进行检测调查。

④ 现场处置工作机构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突发供水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供水事件类别需要可下设相关的处置职能组,主

要有综合办公室、警戒保卫和社会稳定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应急抢修组、应急

送水及供水监察组、物资供应组、信息发布组、善后处理组、通讯联络组、专家组等。其

中环境监测组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污染物、污染源的监测、防治工作,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

深入细致的调查处理,防止污染源的进一步扩大。确定事故危害区域,并通报危害程度和

范围。

2)应急设备

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如围油栏、吸油毡、集油盘等。参照交通部《港口码头溢油应急

设备配备要求》(

JT/T 451-2009),建设单位需配备的溢油应急设备见表6.3.2-1。

表6.3.2-1

拟配备的溢油应急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指标

单位

数量

围油栏

应急型

m

200

油拖网

数量

4

吸油材料

数量

t

4

储存装置

有效容积

m3

40

工程运行前,应急设备应同步到位。应急设备的购置、保管、维修、调用等责任,由

应急指挥部负责安排,设备定期试验和检查。

3)供水事故应急体系运行机制

① 预防、预警与报警机制

预防工作应做到加强对供水水质、原水水质及其生产设施设备的检验与检测,建立城

市供水质量监测信息网络共享体系,掌握水质动态;开展突发供水事件的假设和风险评估,

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同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建立

供水应急人才资料库和应急保障队*。储备应急救援物资。

预警与报警机制包括: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供水事故的预测预警信

息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根据早期信息,监测信息,对应可能引发

供水事故级别进行预警。

② 预警信息发布

政府有关部门收到相关信息并证实突发供水事件即将发生或已发生时。初步判其级别

与类别后,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进入预警状态。进入预警状态后,事故应急处置日常工作机

构根据供水行业事故预警信息和报警信息作出接警处置的应急决策。发布、调整和解除预

警信息由政府决定。

③ 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分为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

信息报告主要包括:突发供水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供水单位要立即如实向当地供

水行业行政主管报告,先期处置过程,要做好记录。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先期处置包括供水事故发生后,市应急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在所

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有关预案,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

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同时,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④ 应急响应

根据风险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级),做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供水主管部门、供水

企业领导成立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并进行处置,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

应急响应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有: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参与应急救援;

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关系、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

(略) 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⑤ 信息发布

风险事故的有关 (略) 政府认定后,由专门机构对外进行发布,满足居民知情

权,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⑥ 应急监测

按照管理职能的分工分别成立供水质量应急监测组和环境污染情况监测组,到突发供

水事件现场实施不间断的跟踪采样、分析,及时报告监测结果,并对事态危害的发展趋势

和影响程度作出分析、预测,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等。

调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已造成的后果、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协助指导现场的处置工作,协助做好人员的撤离和防护工作;对事件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

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做好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⑦ 应急安全与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

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的规定。

现场监测和处置人员根据需要配备防毒面具或救生器材等,在正确、完全配戴好防护

用具后,方可进入事件现场,以确保自身安全。

⑧ 应急终止

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立即恢复正常供水。

⑨ 善后处置

对风险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

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做好疫病防治和环

境污染消除工作。

⑩ 调查与评估

对风险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略) 政府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做出报告。

6.4 其它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制定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并在施工附近路段设置警

示牌,并加强监督管理,严禁运输车辆超载,运输时在上面覆盖篷布等物保护,或采用封

闭式运输车运输,以防沿途洒落。若不慎洒落在道路上的土石方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周

边环境卫生和道路的行车安全,保证道路畅通。

6.5 环保措施汇总

本工程拟采用环保措施汇总详见表6.5-1。

表6.5-1

工程拟采用环保措施汇总表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地表

水污

染防

治措

施工

1)基坑排水经沉淀池处理达《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临时堆土场洒水抑尘等;

2)隧洞排水采用清污分流措施分类处理,水质良好的隧洞涌水经简单沉淀处

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后,可作为清洁

水源排入附近地表水体,TBM施工废水采用DH高效净化器法处理达《城市污

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

生产;

3)车辆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达《城市污水 (略) 杂

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临时

堆土场洒水抑尘等;

4)生活污水经生态流动厕所或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

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

对周围

水体影

响很小

运行

1)取水水源(方溪水库)仍按原有批复文件确定不小于0.34m3/s(多年平均

流量的10%)的水量补充下游方溪生态用水;

2)在工程取水口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

通知》(浙水政〔

2010〕6号)等相关规定落实取水口水质监测计划;

3)根据《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等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的

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根据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水质状

况、水质安全保护需要,在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外围划定一定区域的保护

管理范围,并设立警示标志;

4)本项目属引配水工程,受水区应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

环保后用水”水资源配置原则。受水区应进一步强化全民节水意识, (略)

节水制度,提高供水节水效率,积极推进小分质供水,做到优水优用;

5)根据运营期废水特性,本工程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处置:① 生产废水,主

要为污泥脱水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② 生活污水,

包括厕所废水以及其他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6)从节约投资和可行性方面考虑,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等设施收集后纳

对周围

水体无

影响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入城镇污水管网,污泥脱水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地下

水污

染防

治措

施工

1)对查明的岩溶及断裂敏感区等较小出水点提前做好疏排水工作,较大出水

点提前做好灌浆封堵。

2)隧洞采用超前灌浆、锚喷支护、挂网喷砼和钢筋砼衬砌进行支护。

对地下

水影响

很小

运行

1)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沿线两侧划定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对地下水和

地下管线有害的工程建设,以免损坏输水管线及影响沿线的地下水水质;

2)建立原水隧洞定期巡视检查制度。考虑采用水下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原水隧

洞及进出口管线的检查,对隧洞的混凝土内壁进行扫描,标出裂缝的开度和

位置,以及隧洞及管道的破损、变形情况。并可以用水下摄像机对内壁进行

摄像,向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数据传送;

3)需在江南水厂构筑物、固废存储点、加药间采取三防措施,防止和降低污

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项目生

活污水处理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或架空敷设,

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确保输

水水质

声环

境保

护措

施工

1)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中应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配置施工机械,从而降

低组合噪声级;

2)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居民点等噪声敏感目标,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布置在施

工场地远离施工临时生活区和噪声敏感目标处;

3)在施工场地临近居民区侧、施工生活区周围设置临时隔声屏障进行噪声防

护,现阶段计划在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TBM进洞口)施工区、顶管施

工出入口施工区、定向钻施工出入口施工区、出厂(供水)管道沿线设置隔

声屏障进行围护,隔声屏障长度约2.50km,隔声屏障的高度选用2.5m,可重

复使用。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噪声屏障约可降噪10dB~15dB,可有效降低环

境敏感点噪声级。

4)设备安装时,可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

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源强;

5)成立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队*,加强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

保养,确保车辆、机械设备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减少设备

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

5)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00~次日6:00和中午午休时间尽量避免有

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若工程急需在夜间施工,应当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

获批准后方在指定日期进行,并将施工期限向沿线居民公告;

6)TBM始发段(原水隧洞出口)需要进行爆破作业,虽然爆破作业是瞬时影

响,但爆破时噪声很大,故要严禁爆破作业在夜间(

22:00~次日6:00)进

行。此外可采取静态爆破、光面爆破、预裂及微差爆破等爆破方式,并减少

单孔最大炸药量,减少光面爆破导爆索的用量;

7)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以减

小地区交通噪声。施工期应尽量减少20:00~6:00的运输量,避开居民密集

区及声环境敏感点行驶。对必须经居民区行驶的施工车辆,应制定合理的行

驶计划,并加强与附近居民的协商与沟通

8)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产生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

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

人防护,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机、

施工噪

声符合

《建筑

施工场

界环境

噪声排

放标准》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运行

1)对风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基础安装减振器,为防治与转动设备连接管道

因震动产生的噪声,采用柔性橡胶接头连接,以降低噪声,减少振动;

2)对风机、水泵等采用消隔声处理:① 安装消声器,通过采用无纤维无泡

沫塑料等疏松材料的抗性消声器和抗性微穿孔板复合消声器等,可以达到消

声量20dB(A)以上。② 控制电动机噪声,可采用建隔声室或通风消声隔声罩

等方法,在机房内采用吸声处理降低机房内的混响声,隔声间采用双层玻璃

隔声观察窗和密封隔声门。为降低机房内的混响声,在机房内天花板及墙壁

的上半部均设置了空间吸声体,吸声体用9cm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做吸声材

料。机房的门使用隔声门或隔声门斗,机房设通风散热装置。③ 降低排气管

道噪声,采用管道包扎的方法或将管道埋在地下,减少噪声辐射

3)① 尽量选用低噪声、振动小的设备;② 企业还需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

保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因故障引起的高噪音;③ 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

育,提倡文明生产,防止人为噪声。

减轻净

水设备

噪声影

大气

污染

防治

措施

施工

1)在施工场界周围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工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同步布

设围挡喷淋设施,减少施工废气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2)TBM始发段(原水隧洞出口)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工程爆破优先选择凿裂

爆破、预裂爆破、关面爆破和缓冲爆破等技术,凿裂、钻孔、爆破提倡湿法

作业,爆破作业后及时喷雾降尘,减少粉尘产生量;

3)对施工作业区开挖、填筑产生的粉尘,大气粉尘含量较高,应加强施工人

员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并进行定期洒水;

4)成立道路养护、清扫专业队*,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定期洒水

并清扫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减

缓行驶车速;加强运输管理,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运输车辆

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

装车质量;

5)配备洒水车辆,在无雨日进行洒水降尘,尽可能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施工生

产废水进行洒水。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

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6)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采用彩条布覆盖等措施,工程

弃渣应集中至弃渣场或及时清运至其它项目填筑利用,并加强防护措施,以

减少扬尘量。易散失的物资(如石灰、水泥等)不能在露天堆放,以减少对

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在施工场地及堆土场布设时,将施工临时设施和临时

堆料场远离村庄居住区布置;

7)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

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另外,应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

燃料。要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

成的空气污染;

8)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

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

9)施工营地食堂应配置油烟收集处理装置,风量及处理效率应与各工区施工

人数配套,油烟排放浓度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

(试行)要求。

符合《大

气污染

物综合

排放标

准》中无

组织排

放监控

浓度限

运行

1)污泥间独立密闭,定期清理;

确保厂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2)污泥应及时压滤,污泥脱水后及时清运,减少污泥在发酵、堆放过程中挥

发出的恶臭污染物总量;

3)堆放点建成能遮阳挡雨的半封闭式堆放点,各除臭设施定期检修;

4)加强厂区绿化,在场内空地及厂界四周种植绿化隔离带,形成草、灌乔木

的立体防护林,可选择种植夹竹桃、广玉兰等一些能吸收恶臭物质的植物;

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恶臭气体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用补救措施;

6)油烟经过过滤效率为DOP90%的静电油烟过滤器过滤后高空排放,同时设

置有排油烟量80%的补风系统。

区大气

环境不

劣于现

固体

废弃

物污

染防

治措

施工

1)为了改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要求施工中以尽量少破坏植被,并充分利

用开挖土石料,施工弃渣通过先集中堆存在弃渣场再外运综合利用等措施来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临时施工道路的泥结石路面

以及各临时施工场地的砼路面,恢复原貌;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

类投放和收集,在施工生活区设置分类垃圾箱,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集中

堆放,及时清运,统一处理,并纳入当地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建议采用合同

形式委托当地村镇环卫部门实施。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

垃圾;

3)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报临海

市的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固

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不得擅自倾倒、

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4)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危废信息,

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

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合理处

运行

1)江南水厂执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收集的垃 (略) 政环卫部门及时

清运处理;

2)江南水厂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

理。

合理处

生态

环境

保护

措施

*生

生态

1)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尽量减少施工

临时占地面积,要求尽量少占耕地。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和开挖,

不得超计划占地,避免对征地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

2)对于工程占用的林地、园地等设施将对当地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水土保

持带来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建设前必须做好相应的补偿;

3)施工临时占地,如临时施工道路、临时堆场等,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建

筑垃圾并平整,恢复植被,占用的耕地应及时恢复其土地利用类型。工程永

久占地范围内除永久建筑物占地和水面外,也应及时恢复植被进行绿化,确

保当地生态系统朝良性循环发展;

4)为减少对施工作业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

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施工时偶遇野生动物,应进

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禁止捕猎,如施工误伤野生动物,应立即送往当地兽

医站等动物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

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禁止在早晨、黄昏和晚上进行高噪声

作业。夜间禁止光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以免给鸟类休息和产卵带来影响。

减少对

生态环

境的破

坏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风速比较大的天气,减少扬尘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避免扩大空气污染范围,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影响;

6)由于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每段开挖场地会设置临时堆土场,对工程可以回

用的弃土应及时回用,不能及时回用时应在临时堆放场所设置临时拦挡,周

边设排水设施,等到下一段工程开始时能及时回用,临时堆土场在施工结束

后及时清理,恢复植被绿化;

7)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设立防护网和施工沿线定期洒水等防治扬尘的工

作,减少对河道沿线植物正常生长的影响;

8)工程所在区域,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在植被恢复中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注意灌木和草本的合理搭配,兼顾其绿化效果和水土保持效益。可选用评价

区内广泛分布的物种;

9)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一定要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对施工中遇到的鸟窝(因砍伐树木)一定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在

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鸟卵(蛋)一定要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

水生

生态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尽量减少沙石的散落以减少对水

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涉水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避开鱼类的产卵期(一

般为4~5月、8~9月),减少施工过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2)在穿越河道盾构或顶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文明施工,禁

止施工人员捕捞鱼类;

3)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

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河道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

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

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水保方案的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水土

保持

1)按建设规划和控制性原则划分为3个防治分区:① Ⅰ区-水厂工程防治区;

② Ⅱ区-管线工程设施防治区;③ Ⅲ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2)施工临时占地设临时排水、沉沙措施,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

3)弃渣设弃渣场临时堆存再外运综合利用。

4)弃渣堆置前先剥离表土,渣场外围设干砌块石挡墙拦挡和浆砌片石排水沟

排水,弃渣外运利用完后覆土复耕或恢复林地。

减少水

土流失

环境

事故

防范

措施

运行

1)为避免库区公路(小车路改线公路)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因

交通事故掉入水域,对取水口水质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取水安全,需在公路

沿线加高和加固防护栏,选用加强型(SS级)的防撞护栏,以防污染事故发

生;

2)为防止路面雨水和翻车事故造成的有害物质泄漏对方溪水库库区水体产生

污染,路面雨水单独收集,采用初期雨水过滤池和事故时有害物质应急池组

成路面雨水处理方案,即水源保护区内公路路面轻微污染的初期雨水经沉淀、

过滤、植物吸收等工艺处理达标后可用于浇灌植被;突发事故时采用应急措

施,将油类、有毒有害物质截流至应急池,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3)路面径流收集系统采用在路面边缘靠近水体的一侧设拦水带汇集路面径

流,并流入路面两侧排水沟,根据实际情况由管道或边沟引入集水池,定期

清运至当地污水处理厂;突发事故时采用应急措施,将油类、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公路两侧排水边沟截流至应急池,而非直接进入水体而引起对水体的污

染,从而赢得等待后续处理的时间,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路面径流进行达标处理;

减少环

境风险

事故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4)隧洞做好衬砌和止水,本环评建议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混凝土抗渗等级W10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混凝土抗渗等级P12中的较高抗渗等级对隧洞实施衬砌;

5)采用水下自动监测仪器对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进行监测,定期对隧洞的

混凝土内壁进行扫描,标出裂缝的开度和位置,以及隧洞及管道的破损、变

形情况。并可用水下摄像机对内壁进行摄像,及时维修裂缝与破损;

6)建议将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两侧各50m范围划为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

进行大规模开挖填方作业,特别是爆破作业,禁止规划建设污染较大的企业,

便于统一管理。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1 环保投资估算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 359-2006),本项目环境保护投

资由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措施、环境保护仪器及安装、环境保护临时措施、环境保护

独立费用等组成。部分与环保相关的投资如水土流失防治费用、隧洞止水、衬砌费用等已

在主体工程及相关专题中列出,本专题不再重复计列。

经计算,本工程环保总投资共计359.19万元,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总投资(

75545.48

万元)的0.48%,详见表7.1-1。

表7.1-1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

投资

(万元)

环境保护措施

30.00

1

水土流失治理及绿化

已列入水土保持专项投资

2

江南水厂厂区绿化

已列入主体工程投资

3

江南水厂污染防治

污泥外运、生活垃圾清运,列入

工程运行成本

4

溢油应急设施配备

30.00

包括围油栏、油拖网、吸油材料

和储存装置等

环境监测措施

59.70

1

地表水水质监测

46.50

(1)

施工期水质监测

46.50

水环境监测

点.次

90

0.25

22.50

废水监测

点.次

120

0.20

24.00

(2)

运行期水质监测

列入工程运行成本

2

噪声监测

6.00

(1)

施工期噪声监测

点.次

60

0.10

6.00

(2)

运行期噪声监测

列入工程运行成本

3

大气环境监测

点.次

18

0.15

2.70

施工期

4

地下水水质监测

点.次

3

1.00

3.00

施工前调查一次

5

土壤监测

点.次

3

0.50

1.50

施工前调查一次

环境保护仪器设备及安

装工程

85.48

1

方溪水库取水口自动在

线监测设备

1

30.00

30.00

2

江南水厂生活污水处理

装置

1

10.00

10.00

3

江南水厂垃圾收集设施

10

0.08

0.80

垃圾桶等

4

江南水厂食堂隔油池

1

5.00

5.00

5

江南水厂食堂油烟处理

装置

主体已设油烟净化器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1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6

TBM生产废水处理-成

套设备

39.68

吸砂机

1

1.64

1.64

HXS-6

废水提升泵

2

1.08

2.16

150m3/h,10m,7.5kW

反应隔油沉淀器

1

11.36

11.36

6000×3000×4500mm

风机

1

1.56

1.56

1.02m3/min,0.5kgf/cm2,1.5kW

高效斜管澄清器

1

9.63

9.63

8000×3200×4500mm

污泥回流泵

1

2.15

2.15

20m3/h,10m,1.5kW

污泥螺杆泵

2

0.91

1.82

20m3/h,0.6MPa,7.5kW

带式压滤机

1

2.32

2.32

滤带宽度:1.5m

PAM加药装置

(污泥脱水)

1

1.85

1.85

溶药箱:V=2.0m3

盐酸加药装置

1

0.94

0.94

V=1.0m3

?

PAC加药装置

1

0.87

0.87

V=2.0m3

?

PAM加药装置

1

0.92

0.92

V=2.0m3

?

电控系统

1

1.03

1.03

传感器型

?

盐酸储罐

1

1.43

1.43

有效容积:10m3

施工期环境保护临时措

120.01

1

生产废水处理

24.01

基坑沉淀池

8

1.00

8.00

基坑排水

隧洞排水-成套设备

1

11.51

11.51

土建费用

隔油池+回用池

3

1.50

4.50

汽车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2

生活污水处理

31.00

生态流动厕所等生活污

水收集装置

5

2.00

10.00

施工期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清运

1

21.00

21.00

3

噪声防护

30.00

临时隔声屏障

m

1000

0.02

20.00

隔声工棚、消音、隔振

2

5.00

10.00

4

固体废物处理

22.00

固废收集设施

2

2.00

4.00

垃圾清运

1

18.00

18.00

5

粉尘、扬尘、食堂油烟

等废气处理

13.00

围挡喷淋系统

m

1000

0.01

5.00

其他

8.00

包括洒水抑尘、帆布或彩条布、

施工人员配带防尘罩、油烟处理

装置等

环境保护独立费用

64.00

1

环境监理费

24.00

2

科研勘测设计咨询费

20.00

包括环评费、后评价、环境保护

勘测设计费等

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费

20.00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环保投资合计

359.19

工程总投资

75545.4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费用的比例(%)

0.48

7.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

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不

利和有利影响)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

7.2.1 环境经济效益

根据拟建项目区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现状质量监

测数据可知,检测指标值大部分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工程采取了相应减

免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可有效治理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施工期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

不利影响,可产生较好的生态环境综合效益。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略) 城镇缺水战略目标“西水东调”的重要骨干

工程,运营 (略) 城区提供大量生活、工业清洁水源,进而置换出牛头山水库的水

量供向东部沿海平原, (略) 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可 (略)

的水源布局,保障供水安全,还能够解决区域供水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7.2.2 环境经济损失

1)工程占地损失

本项目总占地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6.95hm2,临时占地4.93hm2。占地类型主要为

耕地7.92hm2、林地0.79hm2、住宅用地0.10hm2、交通运输用地2.73hm2、其他土地0.13hm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7hm2。

2)环境损失

本工程在建设期间占地、工程土石方开挖、弃渣以及现场施工污(废)水排放、粉尘、

扬尘、施工噪声等,均在短期内对当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而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工程运行期间,为保护输水水质,采用各项环保措施及环境监测、监理等的环境保

护投资构成环境经济损失,相应的环保投资为359.19万元。

7.2.3 损益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永久占地造成的损失可通过供水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得到补

偿,其它各项损失均为暂时的、可以恢复或补救的,其产生的环境生态效益是长远的,工

程产生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产生的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在环境经济上是可

行的,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检测

8.1.1 检测机构

环境检测信息是环境管理的根本依据,是环保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检测任务可由当

地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由建设单位支付检测费用,相应检测单位参加的工程环

境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内部可以实行合同制管理,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8.1.2 检测任务与检测计划

环境检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是进行环境科学研究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检测的责

任主体是建设单位,检测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根据检测目的,检测内容有所不同。

施工期环境检测主要是为了了解与掌握其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通过环境检

测调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运营期环境检测主要是为了解项目区水质情况、水生态情况,根据环境检测成果,推

动环保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并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及时上报生态环境行政主

管部门和工程运行管理部门,以便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环境检测可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检测部门实施,技术要求按照有关环境检测

规范的规定执行,以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检测站位、检测项目、检测时间和频次见表

8.1-1。

表8.1-1

施工期、运营期检测计划一览表

实施阶段

检测内容

检测点位

检测指标

检测时间与频率

施工期

地表水

方溪水库(库区)

pH、SS、COD Mn、

BOD5、石油类、氨氮、

总磷、叶绿素a

施工期(32个月)

每季度检测1次

(施工生产废水)

必要时进行临时应

急检测

取水水源(方溪水库)取水

口断面

方溪汇入永安溪之前

出厂管线-七一河

出厂管线-小灵江

出厂管线-灵江

狮子山水库库区

施工生产废水

各施工场区沉淀池出水口

pH、SS、COD Cr、石

油类

地下水

江南水厂厂区

八大离子、水位、地下

水水质标准基本水质

因子

开工前检测一次

狮子山水库库尾(原水隧洞

下穿)

原水隧洞进口(方溪水库下

游)

施工生活污水

项目部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

生态流动厕所

pH、COD Cr、BOD5、 施工期(32个月)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石油类、氨氮

每季度检测1次

噪声

采用流动噪声检测站点,布

置在正在施工的场地边界外

1m位置处,拟设10个检测点

等效连续A声级

每半年检测1次,每

次检测一昼夜、连

续检测20min

大气

布置在临近环境敏感目标的

施工场地边界外10m位置

处,拟设3个检测点;

施工场地边界:PM10、

NO2、TSP

期每

半年

1次

,每

次连

1天(

24小时)

土壤

江南水厂厂区内外

建设用地(共计45项)、

土壤含盐量、总铬

开工前检测一次

运营期

地表水

方溪水库(库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 3838-2002)

基本项目(

24项)+集

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

水源地补充项目(

5项)

每2月1

,可

常规检

地下水

江南水厂

pH、氨氮、高锰酸盐

指数

1年1次

大气

江南水厂厂界

臭气浓度

1年1次

生产废水

污泥废水纳管口

pH、COD Cr、SS

每季度检测1次

雨水排放口

生活污水

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噪声

江南水厂厂界

等效连续A声级

每季度检测1次,每

次检测一昼夜、连

续检测20min

沉渣底泥

[注]:施工期噪声检测点位布设——① 原水隧洞进口(邻近方溪村),临近居民区

侧设置1个固定噪声检测点,每半年检测一次,共计检测1次;② 江南水厂(邻近章家溪

村、张家岙村),临近居民区侧设置1个固定噪声检测点,每半年检测一次,共计检测2次;

③ 出厂(供水)管线(邻近张家岙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临近

居民区侧设置1个固定噪声检测点,每半年检测一次,共计检测1次。

8.1.3 检测方案的实施和资料整编上报

检测工作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按检测

方案中的要求由检测单位按有关的检测规范、规程编制检测计划并实施,地方环保对检测

工作进行协调、监督,以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检测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对检测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提出有关的分析整理成果,

编制施工期和运行期检测报告,定期向建设单位及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报送,竣工验收时提

交检测专项报告。

8.2 环境管理

8.2.1 环境管理目标

通过环境管理,使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使环保措施得以在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督之下实施,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使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至最低程度,达到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8.2.2 环境管理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略) 令第682号,2017.10.1起施行)

①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②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

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保

护设施建设纳入施工合同,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

组织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③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 (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

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

2017〕4号)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标

准,组织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

监督,确保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并对验

收内容、结论和所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在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

3)《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第364号,**

日起施行)

①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② 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应当纳入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落实

建设资金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及

其审批决定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③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④ 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

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当依法向

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⑤ 建设项目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保障环

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落实相关生态保护措施,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

设单位应当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进行监测分析。运营期环境监测同时需了解进水口水质现状、下游减水区域水质、

水生态现状,根据环境监测成果,推动环保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并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和

环境影响,及时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运行管理部门,以便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8.2.3 环境管理、执行、监督机构

1)管理机构

工程环境管理工作应由专门机构负责,因此可在工程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和施工

单位设环保科,环保科是工程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负责工程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环保

科人员可专职或兼职,需配备必要的办公、交通、通讯等设施。

2)执行单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企业法》的基本精神,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

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建设单位具体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在工程开工前需及时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设

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提出的环保工程措施落实到主体设计中,建设

单位和环保管理机构应对有关环保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在招投标阶段,承包商在标书中应

有环境保护内容,中标后合同中应有实施环保措施的条款,并应明确违约责任,即在接受

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时,也同时接受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任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将环保工程的施工纳入项目的施工计划,保证其建设进度和

资金落实,并将环保工程进度情况报告环境保护部门。

在施工开始后,建设单位应配备环保人员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各施工单位要

具备相应的环保施工资质,同时应配备环保人员,监督环保措施的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

中,施工监理中要包括环境监理内容,并配备专门的监理人员,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

要求,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理工作。环境检测任务可委托当地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检测

单位承担。工程投产前进行环保验收。运行期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环境管理计划,落

实运行期的环保措施。

3)监督机构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略) 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

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给予具体的监督和指导。

8.2.4 环境管理任务

1)贯彻国家及有关部门的环保方针、政策及法规条例,落实污染防治规划,对工程

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负责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

3)落实环境检测任务,组织环境检测计划的实施;

4)编制年度环保工作计划,整编环境检测资料,编制年度环境质量报告;

5)制订工程环境管理的制度;

6)开展环保教育及宣传,提高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人员的环

保意识;

7)针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同要求,环境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亦有所

不同。在施工期应加强工程施工环境管理,落实“三同时”的环保方针,监督检查施工期环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组织进行施工期环境检测;在运行期应监督环保措施的执行,并开

展环境检测,掌握工程影响范围内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措施,

并监督实施,确保工程环境总体目标的实现;

8.2.5 环境管理计划

1)施工期环境管理

工程施工期间,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包括施工期污(废)水处理、施工噪

声防治、施工扬尘防治、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卫生防疫、交通运

输、施工期的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监理、环保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施工完毕后的场地清

理,裸地绿化或复耕等内容,均应纳入工程招投标内容。

施工期间要加强施工区地表水质的检测工作。

2)运行期环境管理

工程运行期间,要重点做好方溪水库库区的水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以及江南水

厂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

8.2.6 环保验收

本工程为饮用水民生引水工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范畴,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做到环保设计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工程竣工时需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

验收,本工程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HJ 464-2009)标

准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建设单位为环保验收的主体单位,验收通过后需报当地生

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在全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信息平台上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

编制《工程竣工验收环境调查报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建设项目需要

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验收调查阶段、现场验收阶段,

具体要求如下:

① 准备阶段:收集分析工程的基础信息和资料,了解和研读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初步设计环保篇章、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等;初

步调查本工程概况和配套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设计变更情况、环境敏感目标以及主要环境

问题等;确定验收调查执行标准、调查时段、调查范围、调查内容和重点、采用的技术手

段和方法,调查工作进度安排,编制验收调查实施方案。

② 验收调查阶段:根据验收调查实施方案,主要调查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实际环

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和初步设计文件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

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治理效果,环境检测,公众意见调查等;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

题,提出整改和补救措施,明确验收调查结论,编制验收调查报告。

③ 现场验收阶段:为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汇报验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收调查情况等。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管理和检测计划,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

情况;环境检测能力建设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检测计划及落实情况;环

境管理状况分析与建议。

8.3 环境监理

为了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

批复的要求,在施工开始前委托具备监理能力的环境监理单位实施环境监理,指导落实各

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切实保证环保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

用。

监理单位在具体监理工作中,一要对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投资控制、质量

控制、进度控制;二要及时了解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各类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三要在

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发生的矛盾和纠纷组织协调。环境监理人员在日

常工作中应及时整理、归档有关的环境保护资料,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应定期向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

单位应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总结报告,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必

备条件。

环境监理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工程施工区域及其邻近受影响地带,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①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依据合同开展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② 协助业主进行有关环保专项的招标工作,向业主提供咨询意见;

③ 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环保设施的安装、运行情况,对不合格的设施,按业主授权

进行直接处理或提出意见提交业主处理;

④ 独立、公正、公平地开展工作,监督、检查、评估承包商环境保护职责的落实和

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⑤ 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有关环保违约事件,按合同程序,公正地处理环保方面的索赔;

⑥ 检查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情况,作好巡视记录,按时提交月报、季报和年报等相

关资料。作好环保资料整理工作和建立环保资料档案;

⑦ 协助业主作好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和工程环保竣工验收。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9.1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 (略) 供水安全保障度

(略) 属严重缺水地区,其经济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和与可供

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略) (略)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又是水资源匮乏地

区。且由于河流污染,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略) 人均水

平,随着社会经济 (略) 化程度的推进,区域供水紧张的状况日益突出。同时,随着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及农药化肥用量的增加,使区域内河

河网的污染日趋加重,水质较差,有机污染较严重。

目前, (略) 基本依靠水库作为供水水源,主城区基本依赖单一的牛头山水库为供水

水源,供水安全保障性不足。

2) (略) 规划供水缺口

目前, (略) 主城区主要供水水厂为花街水厂及东城水厂。花街水厂建于1993年,位

于市区巾山东路与大庆河交界处西北侧,供水规模10万m3/d,水源为牛头山水库。东城水

厂建成通水后,由于花街水厂运行成本太高,现实际供水能力已压缩到5万m3/d以内。供水

区域为古城及江南两街道。东城水 (略) 邵家渡街道办事处赤水村,按照现代化水

厂标准建设,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设计总规模为10万m3/d,分两期实施,源水为牛头山

水库水。一期建设规模为5万m3/d,于2008年4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从2011年开始可研报

告,目前已经建成通水。东城水厂的供水规模达到10万m3/d,厂区占地面积48亩。供水范

围为大洋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东塍镇等区域内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区域不断扩大, (略) 供水水量不断增加。根据相关

供水规划, (略) 主城区2030年的需水量为28万m3/d,现有花街水厂及东城水厂总供水能

力仅15万m3/d,存在较大的供水缺口。因此,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

厂工程建设任务刻不容缓。

9.2 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9.2.1 饮用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

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不在该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

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

程。

狮子山水库位于城区江南街道,总库容132.06万m3,正常库容114.11万m3,正常蓄水

位106.2m,集雨区面积3.2km2。该水库主要为江南街道供水,同时与梅岙水 (略)

区的备用水源。

根据《 (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修编)(

2015年~2025年)》( (略) 环

境保护局、 (略) 环境科 (略) ,2015年12月)可知,本项目原水隧洞下穿狮子山

水库一级保护区*域边界。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7〕70号)中饮

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的相关规定,其符合性分析详见表9.2.1-1。

表9.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符合性分析

序号

饮用水源保护相关规定

符合性分析

1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

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设排污口,

符合要求

2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

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

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

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

的活动。

本项目属于供水设施,不涉及网箱养殖、旅游

等活动,符合要求

3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

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

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

关闭。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

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

用水水体。

4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

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

排污量。

本项目不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符

合要求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经分析,本工程建设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

201号,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修改),工程建设的符合性分析见表9.2.1-2。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2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9.2.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符合性分析

序号

饮用水源保护相关规定

符合性分析

饮用水

水源保

护区内

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

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不涉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等活

动,符合要求

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不涉及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

粪便及其它废弃物,符合要求

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

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

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不涉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

粪便的船舶和车辆,符合要求

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

毒品捕杀鱼类

能达到,符合要求

一级保

护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本工程属于供水设施,符合要求

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

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

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

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设排污

口,符合要求

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未设置码头,符合要求

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设置油库

未设置油库,符合要求

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畜禽和网箱养殖活动

不涉及从事种植、放养畜禽和网箱

养殖活动,符合要求

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不涉及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

他活动,符合要求

二级保

护区内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不涉及,符合要求

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准保护

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

不得增加排污量

不涉及,符合要求

3)《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经分析,本工程建设符合《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略) 第十一届人大会常

务会公告第73号),工程建设的符合性分析见表9.2.1-3。

表9.2.1-3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

序号

饮用水源保护相关规定

符合性分析

一级保护

区内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

关的建设项目

本工程属于供水设施,符合要求

禁止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垂钓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使用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设置排污口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

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设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序号

饮用水源保护相关规定

符合性分析

排污口,符合要求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符合要求

禁止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

和其他污染物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

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设

施工区,不倾倒固废,符合要求

禁止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冲洗船舶*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

载水等船舶污染物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

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

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

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不涉及,符合要求

饮用水

水源二

级保护

区内

禁止设置排污口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

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设

排污口,符合要求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符合要求

禁止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

和其他污染物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

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设

施工区,不倾倒固废,符合要求

禁止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冲洗船舶*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

载水等船舶污染物

不涉及,符合要求

饮用水

水源准

保护区

禁止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

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

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

不涉及,符合要求

禁止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

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不涉及,符合要求

9.2.2 项目穿越生态红线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

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不在该

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

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

本项目原水隧洞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红线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

程。

1)与《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

2016〕

150号)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

2016〕

150号):“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

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

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

符合性分析: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可知,本项目以隧道形式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属

于无害化方式穿越,不涉及地面工程。在采取相应的防治和减缓措施基础上,工程实施不

会对生态红线保护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

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中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要求。

2)与《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环规财〔

2018〕86号)》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

导意见》(环规财〔

2018〕86号)中规定:“对审批中发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法定保

护区的输气管线、铁路等线性项目,指导督促项目优化调整选线、主动避让;确实无法避

让的,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规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穿

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

符合性分析:经主体工程方案比选论证,本工程线位确实无法避让“ (略) 狮子山水库

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和“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工程采取

全隧道穿越形式穿越生态区,属于无害化方式穿越,在生态红线内无地面工程。

生态区植被生长用水来源于降雨和包气带内非饱和带滞留水,施工期涌水漏失的主要

是基岩裂隙水,对植被生长影响轻微;*域动物会因为施工期间产生的震动和噪音而向周

边生态区迁移活动范围和觅食范围,但这是短期和有限的,动物生存环境随着施工结束后

会逐步恢复。因此工程队生态红线保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

能降低、性质改变。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

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

2018〕86号)》的相关要求。

9.3 流域(河段)规划符合性分析

1)《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方溪水库是《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推荐的重要水源工程。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该规划已于** (略) 人民政府以“浙政函〔

2005〕16号”《 (略) 人民政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予以同意实施。《水资源总体规划》

(略) 流域综合规划、城镇供水水源 (略) 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等相

关成果的基础上, (略) (略) 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略) 总体 (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以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 (略) 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

开源与节流、水质与水量、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的关系,依照在保护和节约的前提下

开发利用的原则,提出了2010年、20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总体要求和规划

实施方案。

《水资源总体规划》 (略) 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概括如下:......在永安溪支流方溪上

兴建方溪水库, (略) 区的城镇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的需求,用于置换牛头山

水库的水量...... (略) 区现由牛头山水库供水,规划从临海永安溪下游的方溪水库引水,

(略) 区域内的生活用水需求,置换出牛头山水 (略) 区的水量,供向椒北

平原......方溪水库工程被《水资源总体规划》列入近期重点建设的大中型水库工程之一。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2)《 (略) 水库建设规划报告》

方溪水库是《 (略) 水库建设规划报告》中 (略) 拟建19座中型水库之一,该

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 (略) 水库建设规划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06年6月经浙

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3)《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

(略) 计委、 (略) 水利厅联合发文“关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工作

的通知”(浙水计〔

2001〕88号)的要求,2002年 (略) 水利局与河海大学联合编制

完成的《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提出方溪水库主要 (略) 城镇缺水

的水源工程,并为牛头山水库水源向东部加大供水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

配置。 (略) 第十三届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予以批准实施(临政发〔

2003〕

158号)。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4)《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

按照水利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水规计〔

2002〕83号文“《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

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 (略) 水利厅的相关要求, (略) 水利水 (略) 在临

海市水利局协助下,编制了《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综合规划报告》指出在现

状工况下,牛头山水库不向椒北平原供水,东部沿海区块各水平年的优质用水与一般用水

的缺水量均较大,环境用水也不能满足;在实施牛头山调水工程后,东部沿海区块在2020

水平年约缺水9.0万m3/d;需规划建设方溪水库向临海城区供水,置换出牛头山水库向临海

城区供的部分水量,从而解决东部沿海片的缺水问题。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是响应《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基础

公共类项目。

5)《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根据《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临海城区的供水范围近期2020年为临海主城区

(含汛桥),远期2030年除临海主城区(含汛桥)外,还包括永丰镇、汇溪镇、东塍镇(扣

除城区部分)和尤溪镇。

主城区水厂供水规模:近期2020年为18万m3/d,远期2030年为28万m3/d。

(略) 主城区规划远期由东城水厂(牛头山水库)和江南水厂(方溪水库)联合供水。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是响应《 (略) 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基础公共类项目。

6)《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

《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在“供水安全保障工程”章节,针对水资源供需平衡问

题,明确提出了跨区引调工程,确立的水量调配基本思路是—— (略) 西部的水资源向

中部调整、从而置换出中部水资源向沿海东部调整,实现“西水东调”,最终满足各分区的

水资源供需平衡。

中期(

2020年):修建方溪水库,新增供水量6023万m3,方溪水库供水在满足城西分

区需水要求后,还可向中心城区供水5210万m3,进而置换出牛头山水库向东部供水6224万

m3,初 (略) 西水东调。

远期(

2030年):修建2座中型水库:东塍镇的胡岙水库、尤溪镇的指岩水库。在此

规划期内,2座水库、方溪水库和阮家洋水库联合调度,在满足当地需水要求后,还可供

给城区12734万m3,进一步置换出牛头山水库的水资源量供给东部沿海地区,每年供给9763

万m3。

供水安全保障工程章节还明确有:中部供水工程包括搬迁花街水厂、新建城西水厂(现

名称改为“江南水厂”),关停一些汛桥等小水厂。由于近期(

2016年)片区需水量较大,

规划新水厂在2016年建成,水源先由牛头山水库供应;方溪水库建成后,水源由方溪水库

供应;同时城西 (略) 区管网进行联网,并延伸至汛桥镇、东塍镇,使市区与周围

2镇实行集中供水;关停水源保证性差的汛桥水厂和工艺落后、成本高的小型水厂(塘里

水厂、旗山水厂)。中部分区的水厂近期服务人口33.6万人,覆盖度65.8%;中期规划服务

人口50万人,覆盖度77.64%,远期规划服务人口70万人,覆盖度96.16%。

本项目属于方溪水库工程的延伸配套工程,是发挥其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

7)《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根据《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本项目

建设内容原水隧洞地下穿越环境优先保护单元“ (略) 临海北部水源涵养区优先保护单元

(ZH*)、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ZH*)”,原

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与供水管线涉及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海江南产

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ZH*)”、一般管控单元“ (略) 临海中心城区一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般管控单元(ZH*)”,供水管线涉及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

海城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ZH*)”。施工场区、开挖填筑面、弃渣场等施

工临时设施均不涉及环境优先管控单元。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工程任务是向临海主城区提供优质饮用

水,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

和生态保护及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不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违背各环境管

控单元的管控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临政发〔

2020〕17号)的管控要求。

8)《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

《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第四章“加快完善

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第五小节“水资源配置工程”明确要求:① 以水资源丰枯互济、城乡

一体化水资源均衡供给为方向,协调水资源与水生态、水环境、航运等关系,充分挖掘椒

江流域优质水资源开发潜力,加大优质水资源丰沛地区向缺水地区支援力度,串联已建在

建水源,扩大原水管网互联互通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供水韧性和

应对极端干旱、突发性水污染能力,系统解决2017~2018年台州南片跨年干旱和2020 ~2021

年冬春干旱暴露的水资源保障突出问题,加快实现供水“多中心格局,组团式保障,网络化

管网,集约型调度”;② (略) 供水布局。依据水资源系统结构特征,重点针对台州南

片平原河网地区,适时加快推行分质供水和二次供水调度管理。通过原水系统统一管理、

统筹分配,统一高标准建管供水设施,加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共享调度平台建设;③

善域内引调水网络。加快向台州南片等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引配水工程建设, (略) 域内水

资源调配能力,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保障能力。 (略) 引水、南部湾区引水工

程,实施临海方溪水库引水等工程; (略) 南线调水、秀岭水库引水、三门水源联网

联调等工程。到2025年,新增工程年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重点区域优质水需求基本得到

满足;④ 加快实现供水规模化。按照“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要求和城乡供水一体化

目标,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延伸供水覆盖面, (略) 区和各县域城

乡供水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县域供水管网一张网加快城乡水源地、水厂、管网整合

(略) 南片水资源优化利用、 (略) 供水主干管网改扩建、仙居县西部供水和各地水

厂新改扩建等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温岭东部等工业水厂工程。到2025年,新改建供

水管网500公里以上。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是《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推荐建设项目。

9.4 工程布局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取水水源为方溪水库,方溪水库在设计与建设时预留有取水口,本项目原水隧

洞通过埋管同该取水口相接。

9.4.1 原水隧洞走向环境合理性分析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原水隧洞布置原则

原水隧洞选线时应考虑相关地形地貌、规划、已有建筑物等因素。根据《方溪水库引

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

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主体工程设计时考虑有如下因素:

① 应综合考虑与先期实施工程和既有工程的衔接,如方溪水库发电引水隧洞、供水

放空洞、高铁隧洞、龙潭岙水电站、狮子山水电站发电洞等。引水线路布置需充分做到尽

量综合利用现有工程,降低投资,同时要减少对已建工程的干扰;

② 引水线路应当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以最短的距离输送到受水点,减少水头

损失,以降低造价;

③ 引水线路的 (略) 规划相结合,优先考虑沿山体、道路、绿地等通道布置;

④ 引水线路尽量减少穿越障碍物(居民区、河道和重要专项设施),尽量减少对地

表建筑物不利影响;

⑤ 引水隧洞应选在沿线地质构造简单、上覆岩层厚度适中、水文地质条件有利及施

工方便的地区。尽量避开地面高程较低的浅埋段,以减少施工难度。要保证隧洞有一定垂

直和侧向覆盖厚度,以减少隧洞内钢衬长度。且输水隧洞的布置要考虑便于施工支洞设置、

施工交通等因素。

2)原水隧洞线路选择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略) 政工程 (略)

(集团)有限公司、中水珠江 (略) ,2021年8月)可知,主体工程根据

地形、地质、施工支洞布置、避开主要城镇规划区等因素,拟定本工程原水隧洞的施工方

案为4个:① 方案一:钻爆法,洞长11.0km;② 方案二:钻爆法,洞长11.8km;③ 方案

三:TBM法,洞长11.0km;④ 方案四:TBM法,洞长10.8km。

图9.4.1-1

方案比选

① 方案一:钻爆法,洞长11.0km

线路布置: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村泄洪堤桩号Z0+200对岸山体处进洞,洞线一直向东延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伸,穿过毛海尖、小脚柱后在牛头颈水电站附近转为东南方向,穿过狮子山水库、大猫头,

从西山岩西侧出洞,洞线全长11.0km。沿线共设2个施工支洞,分别位于牛头颈、狮子山,

施工支洞长度分别为400m和300m。

图9.4.2-2

原水输水隧洞布置示意图(钻爆法方案一)

由图9.4.2-2可知,钻爆法方案隧洞开挖掘进最长段为隧洞进口~牛头颈支洞之间洞段,

长度为5945m(不含支洞长度),含施工支洞长度达6345m。因此隧洞进口~牛头颈支洞

段隧洞是控制本工程总工期的关键线路。

钻爆法方案共设置4个施工区,分别为隧洞进口施工区、牛头颈支洞施工区、狮子山

支洞施工区及隧洞出口施工区。

② 方案二:钻爆法,洞长11.8km

线路布置: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村泄洪堤桩号Z0+200对岸山体处进洞,,然后洞线向东

北方向穿过王家山、洪毛殿,在管山转折向东南方向,一直穿过双尖头、鸡笼顶、半山庵、

狮子山水库,从西山岩西侧出洞,洞线全长11.8km。沿线共设3个施工支洞,位于杨杜村、

龙潭岙水电站、狮子山水库附近,施工支洞长度分别为500m、330m和230m。

图9.4.2-3

原水输水隧洞布置示意图(钻爆法方案二)

由于杨杜村施工支洞距离金台铁路隧洞较近,净距约150m。因此,施工支洞的爆破必

须经过施工铁路部门审批。根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八条:在铁路线路两侧路

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各1000米范围内,及在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1000

米范围内,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考虑到涉及高铁的审批手续较为繁琐,且施

工现场要求安排监督管理及现场监测,参考类似工程,涉高铁施工审批时间约1年,施工

监督费用每个洞约500万。

钻爆法方案共设置5个施工区,分别为隧洞进口施工区、杨杜村支洞施工区、龙潭岙

支洞施工区、狮子山支洞施工区及隧洞出口施工区。

③ 方案三:TBM法,洞长11.0km

线路布置:方案三的洞线布置与方案一基本相同。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村泄洪堤桩号

Z0+200对岸山体处进洞,洞线一直向东延伸,穿过毛海尖、小脚柱后在牛头颈水电站附近

转为东南方向,穿过狮子山水库、大猫头,从西山岩西侧出洞,洞线全长11.0km。沿线共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设1个施工支洞,位于牛头颈水电站附近,现状地面高程50.0m。因TBM法要求施工支洞转

弯半径不小于400m,坡度不大于2%,因此牛头颈施工支洞长500m。

考虑到场地要求,TBM法考虑从出洞口向进洞口掘进,以主支交叉口为界分前后两段

掘进施工,TBM掘进至主支交叉口后段时,支洞用作洞渣运输及通风通道,前段已完成掘

进洞段可平行开展隧洞衬砌等后续工序施工。

图9.4.2-4

原水输水隧洞布置示意图(TBM法方案三)

TBM法方案共设置3个施工区,分别为隧洞进口施工区、牛头颈支洞施工区和隧洞出

口施工区。

4)方案四:TBM法,洞长10.8km

线路布置: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村泄洪堤桩号Z0+200对岸山体处进洞,洞线向东南方向

直线延伸至隧洞出口,洞线依次穿过凉帽峡、天岗岩、龙潭岙溪、 (略) 林场、大猫头和

西山岩,洞线全长10.8km,全程不设施工支洞。

方案四共设置2个施工区,分别为隧洞进口施工区和隧洞出口施工区。

5)方案比选

本工程输水隧洞施工方案和线路选择采用钻爆法施工方案和TBM施工2种4个方案进

行比较,4个方案综合比较内容详见下表9.4.1-1。

TBM施工方案和钻爆法施工方案主要优缺点分析比较如下:

① 地形条件:方溪水库下游~江南水厂的输水隧洞需穿越毛海尖、小脚柱、大猫头

等山区,上覆岩体厚度一般为150m~600m,采用钻爆法方案受通风排烟及出渣的限制需

布置多个施工支洞。其中,方案二的杨杜村施工支洞洞口距离金台铁路隧洞进口直线距离

约200m,爆破施工徐经过铁路部门审批,且审批手续较为繁琐,时间较长,且受不可控因

素影响较大。采用TBM方案,以下游单头掘进为主,进口交通条件好,中间仅需设1个交

通检修洞,受沿线地形条件影响小。因此,从地形条件看,TBM方案较有利。

② 地质条件:隧洞沿线围岩主要为角砾凝灰岩,稳定条件好,适合采用钻爆法或TBM

法施工,由于围岩强度较高,采用TBM施工造价相对较高,存在因岩石强度变化造成投资、

工期增加的风险。而钻爆法方案适应性强,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针对性措施。因

此,从地质条件看,钻爆法方案相对较为有利。

③ 建筑物布置和结构:TBM法的线路拐点少,其中方案四线路长度最短,仅10.8km,

比方案一和方案三的线路减少200m。TBM施工岩壁完整性好,除Ⅳ类和Ⅴ类围岩需进行混

凝土衬砌外,其余采用挂网锚喷处理;钻爆法施工全段采用混凝土衬砌。

④ 采用钻爆法:方案一布置2条施工支洞,最大单头进尺约5945m,且2个支洞洞口缺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乏施工场地,现有进出道路狭窄,施工条件很差;方案二布置3条施工支洞,支洞总长超

过1km,临时工程投资大,其中杨杜村施工支洞洞口距离金台铁路隧洞较近,铁路部门对

隧洞爆破施工要求高,施工监督费用高。

⑤ 采用TBM法:TBM方案出口位于章家溪村西侧的西山岩,位于章家溪村西侧,现

状有公路到达西山岩山坡,隧洞进口处场地开阔。采用单头掘进方式,工作面集中,可经

现状道路直接通往主要交通干道,交通排水条件好。另在龙潭岙水电站附近设1个交通检

修支洞,可加快施工进度。但本工程TBM方案施工洞径小(

4.0m),若采用方案四,则单

头进尺长达约10km,和同类TBM工程相比,洞内施工条件较差。

⑥ 施工风险:钻爆法是非常成熟的隧洞施工方式,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均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施工可靠性高。但由于是先开挖后支护,存在支护不及时发生安全事

故等施工安全风险。TBM施工为机械封闭施工,开挖断面整体性好,安全风险较低。但TBM

施工方案对围岩强度、性状要求较高,遇不良地质条件应对措施灵活性和便利性较钻爆法

差,同时本工程围岩抗压强度较高(65~240MPa),采用TBM方案存在投资大幅增加的

风险。

⑦ 建筑材料供应和弃渣处置:钻爆法方案开挖洞渣是良好的混凝土骨料料源,可满

足隧洞衬砌混凝土粗骨料要求,剩余部分处理难度较小。但钻爆法工作面分散,临时征地

难度较大,弃渣处置运距较远。TBM掘进施工开挖洞渣为片状,作为混凝土骨料利用难度

较大,弃渣量较大。但TBM施工工作面集中,可实现集中处置。

⑧ 环境保护:钻爆法方案,隧洞施工最多可设置8个工作面,污染源分散,集中处理

困难,环保压力较大;TBM方案在仅有2个工作面,主要工作面污水可经现状道路接至库

外集中处理,环保风险相对较低,但TBM污水处理难度相对较大。

⑨ 施工工期:钻爆法最短施工工期36个月,TBM法最短施工工期30月。钻爆法方案

工作面多,但单工作面进尺短;TBM方案工作面少,设备制造安装时间较长,但单工作面

进尺长。因此,从施工工期看,钻爆法施工方案和TBM施工方案工期基本一致。但考虑到

钻爆法施工受政策处理、炸药供应、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较大,TBM施工方案工期可靠性

更高。

⑩ 运行管理条件:钻爆法方案隧洞全段采用混凝土衬砌,运行可靠性较高,沿线2个

施工支洞均可以作为运行检修通道兼调压井,运行检修较方便,但同时对管理要求也较高;

TBM方案开挖断面完整性好,除约占总长25%的隧洞采用混凝土衬砌,其他为挂网喷混凝

土。考虑到长约11km的隧洞中间不设施工支洞,如洞内出现问题,检修难度较大。

? 可比投资:钻爆法方 (略) ,TBM法费用较高,其中方案三比方案一多约

10460万元,TBM法方案四比方案一多约10080万元。

主体工程认为TBM施工方案(方案4-推荐方案)优势如下:① 施工工作面少,政策

处理难度较小,管理方便;② 施工干扰少,受政策处理、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影响小,工

期可靠性相对较高;③ 全断面机械化施工,施工条件好,施工安全性高;④ 隧洞出口交

通条件好,出渣和污水便于集中处理,环保风险相对较小;⑤ 开挖断面完整性好,隧洞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3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支护难度较小,衬砌比例小。

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4种方案在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环境风险等影响方

面各有优势,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采用钻爆法施工,且沿线设置有施工支洞,考虑到原水

隧洞沿线分布有大片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没有条件布置施工支洞与临时施工设施,且施工期

环境风险较大。方案三、方案四全线采用TBM施工,开挖洞碴为薄片状,利用率低,处置

难度相对较大,且不能为工程所用,弃渣临时堆放占地大,施工废水量相对较多。但方案

四沿线不设施工支洞,原水隧洞进出口相距生态保护红线较远,且不在其集雨范围内,采

用单侧盾构开挖方式,减少了出渣点与污水排放点,极大降低了施工期的环境风险。综上

所述,本报告同意主体工程选择方案四作为工程推荐方案。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表9.4.1-1

输水隧洞施工方案综合比较表

部分

项目

钻爆法(方案一)

钻爆法(方案二)

TBM法(方案三)

TBM法(方案四)

输水

隧洞

洞线长度(

km)

11.0

11.8

11.0

10.8

分段长度(

km)

5945/3365/1670

2411/4198/3568/1607

5945/5035

10800

隧洞断面型式

平底圆形

平底圆形

平底圆形/圆形/平底圆形

平底圆形/圆形/平底圆形

隧洞开挖洞径(m)

3.0

3.0

4.0(TBM))

4.0(TBM)

隧洞衬后洞径(m)

2.0

2.0

3.2(TBM)

3.2(TBM)

主要工

程量及

工期

洞挖石方(万m3)

11.1

13.0

17.1

15.0

土石方开挖(万m3)

0.6

0.8

0.7

0.3

砼衬砌、抹底(万m3)

4.3

4.9

4.2

3.77

施工总工期(月)

36

38

30

32

可比

投资

(万

元)

可比静态投资

13700

17250

24160

23780

1、建筑工程

12100

12980

22880

23780

a)隧洞(钻爆)

12100(1.10万/m)

12980(1.10万/m)

880(1.10万/m)

880(1.10万/m)

b)隧洞(TBM)

/

/

22880

23780

2、施工支洞

800

1270

480

0

3、征地及涉高铁处理

800

3000

800

0

投资差额

0

+3550

+10460

+10080

优缺点

优点:1、投资较小;2、施工方法成熟,适应性强,遇不良

地质条件处理方法成熟;3、支洞多,运行检修条件较好;4、

开挖洞碴可作为混凝土骨料,处置难度相对较小,弃渣量少。

缺点:1、施工工作面多,支洞布置困难,施工条件差,政

策处理难度大;2、钻爆法受政策处理、炸药供应、社会稳

定等因素影响较大,施工工期存在不确定性风险;3、施工

安全风险相对较大;4、施工工作面众多,杨杜村施工支洞

距离高铁直线距离约200m,与铁路部门的协调时间时间长,

且费用较大。

优点:1、施工工作面少,政策处理难度较小,管理方便;2、施

工干扰少,受政策处理、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影响小,工期可靠性

相对较高;3、全断面机械化施工,施工条件好,施工安全性高;

4、隧洞出口交通条件好,出渣和污水便于集中处理,环保风险相

对较小;5、开挖断面完整性好,隧洞支护难度较小,衬砌比例小。

缺点:1、投资相对较大;2、对不良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差,存在

投资、工期受不可预知地质情况影响增大的风险;3、开挖洞碴为

薄片状,利用率低,处置难度相对较大;4、污水中含油量相对较

高,处理风险相对较大;5、支洞少,运行检修条件相对较差。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9.4.2 弃渣场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工程土石方挖方总量31.03万m3,其中表土1.74万m3,

土石方15.26万m3,石方13.93万m3,钻渣0.04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填方总量17.55

万m3,其中土石方15.26万m3,中粗砂垫层0.22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石方0.57万m3,

表土1.44万m3;开挖自身利用量17.50万m3,其中表土1.44万m3,土石方15.26万m3,石方0.57

万m3,中粗砂垫层0.17万m3,拆除老路面0.06万m3;借方0.05万m3,均为中粗砂垫层,来

(略) 江南街道小溪村奇龙岙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料场商购。

余方13.53万m3,其中剩余表土0.30万m3堆置在表土堆场进行防护,用于远期建设用地

绿化覆土,石方13.19万m (略) 交投集团统一处理,钻渣0.04万m3经沉淀池沉淀、干

化后,就地摊平填埋处。

9.4.3 施工组织设计评价

1)建筑材料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工程建设所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砼,避免了设

置砂石料加工厂与混凝土拌和站对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可对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产生积极有利影响。

2)施工总布置合理性分析

施工总布置本着“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经济可靠、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布设。本工

程施工区较为分散,共布置有6个施工区,施工区内主要布置辅企工厂(场)、仓库及办

公、生活福利设施等。临时施工场区布设情况详见表9.4.1-2。

表9.4.1-2

临时施工场区布设情况汇总表

地理位置

施工场区

面积

备 注

供水管工程

下穿台金高速处

1#施工场地

0.01

用于先行段施工机械停放及堆料

顶管入口

2#施工场地

0.02

顶管施工穿越G104国道

顶管入口

3#施工场地

0.02

定向钻入口

4#施工场地

0.02

水平定向钻施工穿越灵江

定向钻出口

5#施工场地

0.01

原水管工程

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6#施工场地

0.50

施工机械停放及堆料、项目部

表9.4.1-3

施工区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分析内容

控制要求

合理性分析

调整要求

大气环境

影响

作业扬尘和机械尾

气的影响控制到最

施工工区布置时考虑尽量避开并远离

周边村庄,出厂(供水)管线沿线相距

居民区较近

施工工区合理选址、优化

布局,工区尽量远离居住

区,堆料场尽量布置在敏

感点下风向

声环境影

高噪声作业区与居

施工工区布置时考虑尽量避开并远离 在施工阶段应优化布局,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民的最近距离控制

在100m

周边村庄,出厂(供水)管线沿线相距

居民区较近

高噪声作业区与居民的最

近距离控制在100m

占地类型

尽量避免占用基本

农田,尽量少占耕

地、林地等农用地

施工场地的布设已考虑尽可能做到综

合利用和重复使用场地,合理利用附近

城镇的制造加工企业,简化工地临时设

施和办公生活用房,尽量租用附近民

房。

本项目施工区布设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优先管控单元

3)施工运输道路、交通安排合理性分析

临 (略) 地理中心,交通发达,G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以

(略) 道在此交汇,台州重要航道 (略) 域。

本工 (略) (略) ,主要建设 (略) 辖区内的江南街道、括苍镇,主要

涉及章家溪村、方 (略) 城区,均有现状道路可直接抵达施工区。

因此,在现有交通条件下,本工程施工道路、交通安排是合理的,对区域环境影响可

以减到最小。施工结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施工临时道路予以保留或复耕还原处理,对

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可恢复的。

9.4.4 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

1)表土工程

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施工前先清除表土,清表厚度约0.10m~0.30m,装运至

临时堆场内,其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表土资源,也有效地减少了表土可能产生的流失。

2)TBM盾构施工

开敞式TBM的工作原理:在推进油缸推力作用下,主驱动带动刀盘刀具对岩石进行滚

压,岩石达到破裂极限,逐步开裂剥落成片装岩渣,掉落到刀盘下部,再有刀盘铲斗将岩

渣产起装入皮带机中,转运到碴车列车或连续皮带机运送到洞外;同时,TBM的支护系统

完成隧道的初期支护工作,有后续模板台车完成隧道二衬工作。此工作步骤循环往复,连

续不断,完成隧洞工厂化施工作业。

① 掘进行程:伸出支撑板,撑紧洞壁→收起后支撑→启动胶带机→回转刀盘→伸出

推进缸→将掘进机机头、主梁、后支撑向前推进一个进程。

② 换步行程:刀盘停止回转→伸出后支撑,撑紧洞壁→收缩支撑使靴板离开洞壁~ 收

缩推进缸,将支撑板向前移动一个行程。

③掘进循环的时间:TBM循环时间直接关系到日、月进尺。敞开式掘进机,每个循环

一般20~60min,换步作业仅需2~4min。目前,在花岗片麻岩中,月进尺可达到500~600m/

月,在石灰岩、砂岩进尺可达到1000m/月,粉砂岩可达到1500~1800m/月。

TBM 施工主要是掘进、支护、出渣三大作业,以及轨道延伸、通风、供电、供水等

其他辅助作业,一切作业以掘进作业为核心。TBM出渣采用连续皮带机出渣。

TBM拟在洞外组装,组装调试后向洞内步进并进行连续皮带机的安装调试;然后继续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向前步进至始发洞,同时皮带机跟随向前延伸。隧洞采用TBM掘进开挖;根据围岩级别,

锚杆、钢支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并行作业;铺设轻轨采用有轨机车运输刀

具、材料、施工人员等,并采用连续皮带机同步出渣;采用大功率风机、大口径和低泄漏

软风管、独头压入式通风方案。TBM施工段掘进贯通后,TBM主机在来岩支洞附近拆卸间

拆卸后退出。

施工期需要同步开展如下措施:

① TBM法施工前一般需要用钻爆法开挖一段TBM组装始发洞,因此TBM法施工的临

时配套也需要满足钻爆法施工所需的临时工程。由于TBM盾构是多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作业

系统,故需要建设特殊的临时配套工程,且要求高。

② 洞外场地:需要满足大件运输和安装、临时管片存放的场地,一般情况下,洞外

场地线路长度一般200m~300m,洞口外场地宽度不得小于60m。

③ 翻卸渣系统:采用有轨运输需进行建设翻渣系统。

④ 洞外供电系统:TBM驱动功率大,输电距离远,对供电要求严格。

⑤ 始发隧洞:常需要采用常规爆破开挖一段支洞或主洞,在洞内进行组装始发。由

于TBM重量大,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

⑥ 支洞设置:采用TBM开挖的隧道,当长度超长10km才考虑设置施工支洞,现在的

TBM能实现独头掘进20km以上。

综合以上分析,由于本工程输水隧洞具有线路长、隧洞沿线埋深较大、支洞布置困难

等特点,采用钻爆法方案施工存在一定困难。而采用TBM施工方案具有政策处理难度小、

施工条件好、施工安全和环保风险较低等优点,其造价费用略比钻爆法要高,但大大节约

了工期;从技术、安全、对周围环境影响角度而言,更适合采用敞开式TBM掘进法。

9.5 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

9.5.1 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

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本项目原水隧洞

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线亦

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

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控措施和正面清单(风电、光伏电站与水电开发)中提到:“允许

在不影响生态保护红线主导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开展重大水利设施和民生用水工程建设,

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环境影响评价”。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本工程属于重大水利设施和民生用水工程建设项目,原水隧洞中部地下穿越(无害化

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工程建设不影响各涉及生态红线的水源涵养等主导生态功能,符合

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

9.5.2 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涉及地表水体方溪执行地表水Ⅱ类标准,七一河、小灵江、灵江执行地表水Ⅲ

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章节内容,江南水厂工作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

经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远 (略) 政污水管网,不排放至附近地表水体,对周边地

表水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

本项目原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邻近方溪村、章家溪村、张家岙村)涉及1类声

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应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第1类声环境功能区

标准限值执行。出厂(供水)管道应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第2类声

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执行。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章节内容,本项目建成运行

后,江南水厂的运行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排放限值要求,敏感点处声环境可满足功能区要求。

项目所在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GB 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本工程为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运

行期江南水厂食堂油烟排放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试行)

要求,基本不会影响周边空气质量,不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工程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Ⅱ类~Ⅳ类标

准。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章节内容,工程建成后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接

受范围内,不会导致沿线地下水环境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本项目排放污染物在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后,能够保证周边环境不因

污染物排放,而超出环境功能区规定的环境质量要求。项目污染物排放在区域环境容量范

围内,符合项目区地表水、大气、声及地下水等环境功能区规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工程建

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9.5.3 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浙江中冶勘

(略) ,2022年4月)可知,本项目总占地11.88hm2,其中永久占地6.95hm2,临

时占地4.93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7.92hm2、林地0.79hm2、住宅用地0.10hm2、交通运输

用地2.73hm2、其他土地0.13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7hm2。工程占地不涉及基本

农田。

根据《 (略) 方溪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可知,方溪水库工程是

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84.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112.0m,水库总库容7205万m3,正

常库容6101万m3,供水调节库容5898万m3,防洪库容1432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6776m3,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供水流量2.77m3/s,电站装机3750kW。方溪水库供水范围为:牛头山水库供水区的城镇需

水缺口,西部山区的白水洋、括苍和永丰三镇的城镇供水,方溪下游0.62万亩农田灌溉用

水。

根据主体工程可知,本项目工程设计引水规模为20万m3/d,流量2.5m3/s(小于方溪水

库设计供水流量2.77m3/s),供水保证率为95%,工程引水量没有超出方溪水库设计与批复

供水量,符合水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9.5.4 与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前述与《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符合性分析内容,本工程

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及

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不破坏景观和污染环境,不违背环境管控单元的单元管控要求,满

足准入清单的要求。

表9.5.4-1

(略)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环境管

控单元

名称

管控要求

工程

内容

符合性

分析

(略)

临海北

部水源

涵养区

优先保

护单元

空间布局

约束

1)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要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涉及一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

放的现有三类工业项目原则上结合地方政府整治要求搬迁关

闭,鼓励其他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

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在工业

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

项目;二类工业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控制单元污

染物排放总量。原有各种对生态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生产、

开发建设活动应逐步退出。

2)牛头山水库准保护区按照《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准保护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3)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在河流两岸、干线公路两侧规划控制范

围内进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项

目,确需开采的矿产资源及必须就地开展矿产加工的新改扩建

项目,应以点状开发为主,严格控制区域开发规模。严格限制

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禁止新建除以防洪蓄水为主要功能的水

库、生态型水电站外的小水电。

4)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控制湖库型饮用水源集雨

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规模。

原 水

隧 洞

地 下

穿越

原 水 隧

洞 不 属

于 工 业

项目,不

涉 及 生

产 加 工

与 资 源

开发,不

设 入 河

排污口,

不 排 放

污染物,

符 合 环

境 单 元

空 间 布

局 约 束

的要求。

污染物排

放管控

严禁水功能在Ⅱ类以上河流设置排污口,管控单元内工业污染

物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符合

环境风险

防控

1)加强区域内环境风险防控,不得损害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

境保护、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营养物质保持等生态服务

功能。在进行各类建设开发活动前,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的评估,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不得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

息地,不得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

符合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资源开发

效率要求 /

/

(略)

狮子山

水库水

源涵养

优先保

护单元

空间布局

约束

严格执行《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按饮用

水源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分

区管控。

原 水

隧 洞

地 下

穿越

符合

污染物排

放管控

严禁水功能在Ⅱ类以上河流设置排污口,管控单元内工业污染

物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符合

环境风险

防控

/

/

资源开发

效率要求 /

/

(略)

(略)

临海城

区城镇

生活重

点管控

单元

空间布局

约束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

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

建涉及一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

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

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

建、扩建,不得增加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

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

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

供 水

管线

符合

污染物排

放管控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禁止新建除城镇

污水处理设施外的入河(或湖或海)排污口,现有的入河(或

湖或海)排污口应限期拆除,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必须

单独设置排污口的除外。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

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强化城区截污管网精细化改造,加强

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推进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

区”建设。加强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强化城中

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纳管及改造。餐饮、宾

馆、洗浴(含美容美发、足浴)、修理(洗车)等三产污水,

要做到雨、污分离,达标排放,产生油污的行业,污水必须按

规范经隔油池预处理后, (略) 政污水管道,餐饮油烟不

得通过下水道排放。全面实施城镇污水纳管许可制度,依法核

发排水许可证。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

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符合

环境风险

防控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

恶臭、油烟等污染物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符合

资源开发

效率要求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

水服务业用水。到 2020 年, (略)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

率控制在 10%以内。

符合

(略)

(略)

临海江

南产业

集聚重

点管控

空间布局

约束

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

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

构,逐步提高区域产业准入条件。重点加快园区整合提升,完

善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重

点发展机械汽摩配产业,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园区。

合理规划居住区与工业功能区,在居住区和工业区、工业企业

江 南

水 厂

与 供

水 管

线

符合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单元

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污染物排

放管控

1)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

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2)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推进工业园区(工业企

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实施工业

企业废水深度处理,严格重污染行业重金属和高浓度难降解废

水预处理和分质处理,加强对纳管企业总氮、盐分、重金属和

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管理。全面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和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

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物全面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

值,深入推进工业燃煤锅炉烟气清洁排放改造。加强土壤和地

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符合

环境风险

防控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

落实防控措施。相关企业按规定编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重点加强事故废水应急池建设,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应急演

练。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

行监管,落实产业园区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

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

符合

资源开发

效率要求

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

减少工业新鲜水用量,提高企业中水回用率。落实最严格水资

源管理制度,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符合

(略)

(略)

临海中

心城区

一般管

控单元

空间布局

约束

1)原则上禁止新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

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禁止新建

涉及一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

2)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

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一二产业融合的加工类项目、利用当地

资源的加工项目、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性项目等确实难以集聚

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外;

3)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现有其他

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

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等集聚区块之

间的防护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根据区域用地和

消纳水平,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

非农项目占用耕地。

原水

隧洞

江南

水厂

与供

水管

线

符合

污染物排

放管控

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

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

施加量,合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

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符合

环境风险

防控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向农用地排

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

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加强农田土壤、

灌溉水的监测及评价,对周边或区域环境风险源进行评估。

符合

资源开发

效率要求

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加

强农业节水,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

符合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清洁利用。

9.6 审批原则及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9.6.1 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1)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工程任务是向临海主城区提供优质饮用

水,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

和生态保护及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不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违背各环境管

控单元的管控要求。工程建设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的管控要求。

2)达标排放原则符合性分析

江南水厂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

排放。江南水厂食堂油烟的排放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试

行)要求。江南水厂净水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厂界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

放标准》(GB 12348-2008)排放限值要求,满足功能区噪声排放要求。

3)总量控制符合性分析

工程运行期间,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管理人员生活污水。

根据污染特征,本项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的主要为COD Cr。根据《关于进一步建立完

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浙环发〔

2009〕

77号),建设项目不排放生产废水,只排放生活污水的,其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可以不需

区域替代削减。且本工程管理人员为当地居民,相应的生活污染源在工程建设前在本地区

就存在,即本项目的建设就整个区域来讲并没有新增污染源,符合区域总量平衡的要求。

本工程建设不新增总量控制指标。

4)维持环境质量原则符合性分析

根据预测分析,除部分敏感点声环境将有不同程度超标,需要采取一定的噪声治理措

施来弥补外,水环境、环境空气均能维持区域的环境质量功能。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四性五不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略) 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四性五不批”要求,本项目符合

性分析见表9.6.1-1。

表9.6.1-1

四性五不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符合性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

本项 (略) 区,该地区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

量、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均较好,能满足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需求。

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

可靠性

本报告选用的预测软件和模型、预测方法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要求,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是可靠的。

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均有较为成熟的技术进行处理,运行期管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4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理区工作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经收集 (略) 政污水管网或处

理达标后排放,管理区食堂油烟和江南水厂净水设备运行噪声可做到

达标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

本环评结论客观、过程公开、评价公正,评价过程均依照环评相关技

术导则、技术方法等进行,并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

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环评结论是科学的。

(一)建设项目类型及其

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

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

关法定规划。

项目建设符合《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略)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临

海市主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并已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的预

审意见。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所在区域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

质量标准,且建设项目拟

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

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

求。

本项目所在地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现状均较好,

属于达标区,能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

(三)建设项目采取的污

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

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

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

措 施预 防和 控 制生 态 破

坏。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类污染源均可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做到达标排放。

(四)改建、扩建和技术

改造项目,未针对项目原

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

出有效防治措施。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

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

表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

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

遗漏,或者环境影响评价

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环评报告采用的基础资料数据均采用建设单位实际建设申报内容,环

境监测数据和生态调查资料均由正规资质单位监测调查取得。根据多

次内部审核,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遗漏。

由上表9.6.1-1可知,本项目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四性五不批”要求。

9.6.2 环评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1)清洁生产要求符合性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采取了有效处理措施,生产废水处理达标

后排放或回用于施工生产,生活污水经生态流动厕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至污水处

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施工噪声采取隔振降噪措施进行处理,对施工扬尘采取洒水抑尘

等处理措施,对生活垃圾采取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理等措施处置,使施工期达到较高清

洁水平。

本工程不属于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运行期工程不排放工业污染物,管理区管理人员9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2)行业环境准入条件符合性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本工程的建设符合《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浙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 (略) 主城区给水

专项规划》、《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等相关水利规划,符合水利行业的环境准入

条件。

3)风险防范措施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为:① 外界环境风险事故对取水口水质的影响;② 引水线路沿

线环境风险事故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管理方只要在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

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则其环境风险可降至最低。

根据环境风险的评价结果,本项目建设中采用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水

平是可以接受的。

建设单位应按照本环评报告的要求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纳入“三同时”

验收管理,将工程运行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4)公众参与要求符合性分析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和《 (略) 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令第364号修正版)规定的内容,本次调查采用网络

公示等形式进行调查,征求项目区行政部门、个人对此项目的态度、意见及要求。

从公众参与的过程及内容来看,本次环评公众参与程序及调查形式符合《环境影响评

价公众参与办法》和《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

9.6.3 其他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

1)规划相符性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 (略)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浙江

(略) 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 (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 (略) 主城区给水专

项规划》、《 (略) “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并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

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

2) (略)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

年第29号令),本工程属于第二类“水利”门类中的第3项“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属于鼓励类

建设项目。本工程建设任务以供水为主, (略) 同意并印发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水

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的有关要求。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1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建设单位: (略) (略)

建设地点: (略) (包括江南街道、括苍镇、章家溪村、方溪村、 (略) 城区)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工程任务: (略) 主城区提供优质水源

供水范围:牛头山水库供水区的城镇需水缺口,西部山区的白水洋、括苍和永丰三镇

的城镇供水。

供水规模:20万m3/d

施工工期:32个月

工程总投资:75545.48万元(初设)

10.2 工程方案比选及合理性分析

10.2.1 工程规划符合性分析

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水利规划要求, (略) 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已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工程不违背

《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中涉及环境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工程建设

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

10.2.2 工程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输水隧洞施工方案和线路选择采用钻爆法施工方案和TBM施工2种4个方案进

行比较,4个方案综合比较内容详见下表9.4.1-1。

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4种方案在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环境风险等影响方

面各有优势,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采用钻爆法施工,且沿线设置有施工支洞,考虑到原水

隧洞沿线分布有大片生态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没有条件布置施工支洞与临时施工设施,且施工期

环境风险较大。方案三、方案四全线采用TBM施工,开挖洞碴为薄片状,利用率低,处置

难度相对较大,且不能为工程所用,弃渣临时堆放占地大,施工废水量相对较多。但方案

四沿线不设施工支洞,原水隧洞进出口相距生态保护红线较远,且不在其集雨范围内,采

用单侧盾构开挖方式,减少了出渣点与污水排放点,极大降低了施工期的环境风险。综上

所述,本报告同意主体工程选择方案四作为工程推荐方案。

10.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0.3.1 地表水环境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2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根据2020年1月~2022年 (略) 逐月地表水环境质量季报( (略) 生态环境局临

海分局,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可知: (略) 常规水质检测断面(柏枝岙、金岭桥、望

江门、渡头范、西岑道头)除个别断面、个别月份水质超标达地表水Ⅳ类标准外,其余月

份检测水质均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Ⅲ类水质目标,现状地表水环境优良。

根据补充检测数据可知:地表水-1(原水隧洞进口断面)采样点除总氮(TN)指标为

地表水Ⅲ类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

质(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地表水-3(方溪水库库区)

采样点除总磷(TP)指标为地表水Ⅲ类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Ⅱ类水质(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

地表水-7(狮子山水库库区)采样点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Ⅱ类水质(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标准;

地表水-2(方溪汇入永安溪之前)采样点除总氮(TN)指标为地表水Ⅲ类外,其余指标均

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地表水-4(出厂管线

-七一河)、地表水-5(出厂管线-小灵江)、地表水-6(出厂管线-灵江)采样点各项检测

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10.3.2 地下水环境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一般受大气降水

补给,向地表水系排泄。

根据补充检测数据可知:地下水-1(原水隧洞进口)采样点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超标为Ⅳ类、氨氮超标为Ⅴ类、锰超标为Ⅳ类外,其余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地下水-2(江南水厂厂址/隧洞出口)采样点耗氧

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为Ⅳ类、氨氮超标为Ⅳ类、锰超标为Ⅳ类、铅超标为Ⅳ类外,其

余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地下水-3(狮

子山水库库尾)采样点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为Ⅳ类、氨氮超标为Ⅴ类、锰超标为

Ⅳ类外,其余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

10.3.3 声环境

根据已发布环境质量公告的统计数据可知:20 (略) 声环境质量较2019年基本持

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为52.2dB(A),同比下降1.7dB(A);功能区噪声总

达标率为80.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65.9dB(A),较2019

年同比下降0.9dB(A),路段达标率95.5%,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根据补充检测数据可知:原水隧洞进口、原水隧洞出口(含江南水厂)邻近声环境敏

感点(方溪村、章家溪村、江南水厂管理用房)处的现状噪声值(昼间)未满足《声环境

功能区划》要求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但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划》

要求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夜间噪声均达到或优于《声环境功能区

划》要求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出厂(供水)管道沿线声环境敏感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3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点(张家岙小区、江南中心小学、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处的现状噪声值(昼间)均达到

或优于《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10.3.4 土壤环境

根据补充检测数据可知:土壤-1(江南水厂-建设用地)、土壤-2(原水隧洞出口外侧

-林地)、土壤-3(江南水厂厂址外侧/出厂管线沿线-农用地)采样点处各土壤检测指标均

达到《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

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拟建项目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优良。

10.3.5 大气环境

根据已发布环境质量公告的统计数据可知:20 (略)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

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6%,较2019年度提高2.5个百分点;

PM2.5年均值为22ug/m3,

同比下降8.3%;综合污染指数为2.75,同比下降6.8%;臭氧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

128ug/m3,同比下降6.6%。全年365个有效检测天数中,达到一级(优)和二级(良)的天

数分别为207天、153天,占98.6%,三级(轻度污染)为5天,占1.4%。五级(重度污染)、

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均为0天,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PM10、O3年均值达到《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年均值均达到

一级标准。

10.4 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气、声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生态环境

保护等,详见表10.4-1。

表10.4-1

工程拟采用环保措施汇总表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地表

水污

染防

治措

施工

1)基坑排水经沉淀池处理达《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临时堆土场洒水抑尘等;

2)隧洞排水采用清污分流措施分类处理,水质良好的隧洞涌水经简单沉淀处

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后,可作为清洁

水源排入附近地表水体,TBM施工废水采用DH高效净化器法处理达《城市污

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

生产;

3)车辆与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达《城市污水 (略) 杂

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限值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临时

堆土场洒水抑尘等;

4)生活污水经生态流动厕所或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

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

对周围

水体影

响很小

运行

1)取水水源(方溪水库)仍按原有批复文件确定不小于0.34m3/s(多年平均

流量的10%)的水量补充下游方溪生态用水;

对周围

水体无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4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2)在工程取水口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

通知》(浙水政〔

2010〕6号)等相关规定落实取水口水质监测计划;

3)根据《 (略) 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等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的

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根据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水质状

况、水质安全保护需要,在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外围划定一定区域的保护

管理范围,并设立警示标志;

4)本项目属引配水工程,受水区应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

环保后用水”水资源配置原则。受水区应进一步强化全民节水意识, (略)

节水制度,提高供水节水效率,积极推进小分质供水,做到优水优用;

5)根据运营期废水特性,本工程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处置:① 生产废水,主

要为污泥脱水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② 生活污水,

包括厕所废水以及其他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6)从节约投资和可行性方面考虑,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等设施收集后纳

入城镇污水管网,污泥脱水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影响

地下

水污

染防

治措

施工

1)对查明的岩溶及断裂敏感区等较小出水点提前做好疏排水工作,较大出水

点提前做好灌浆封堵。

2)隧洞采用超前灌浆、锚喷支护、挂网喷砼和钢筋砼衬砌进行支护。

对地下

水影响

很小

运行

1)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沿线两侧划定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对地下水和

地下管线有害的工程建设,以免损坏输水管线及影响沿线的地下水水质;

2)建立原水隧洞定期巡视检查制度。考虑采用水下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原水隧

洞及进出口管线的检查,对隧洞的混凝土内壁进行扫描,标出裂缝的开度和

位置,以及隧洞及管道的破损、变形情况。并可以用水下摄像机对内壁进行

摄像,向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数据传送;

3)需在江南水厂构筑物、固废存储点、加药间采取三防措施,防止和降低污

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项目生

活污水处理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或架空敷设,

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确保输

水水质

声环

境保

护措

施工

1)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中应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配置施工机械,从而降

低组合噪声级;

2)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居民点等噪声敏感目标,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布置在施

工场地远离施工临时生活区和噪声敏感目标处;

3)在施工场地临近居民区侧、施工生活区周围设置临时隔声屏障进行噪声防

护,现阶段计划在江南水厂(含原水隧洞出口/TBM进洞口)施工区、顶管施

工出入口施工区、定向钻施工出入口施工区、出厂(供水)管道沿线设置隔

声屏障进行围护,隔声屏障长度约2.50km,隔声屏障的高度选用2.5m,可重

复使用。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噪声屏障约可降噪10dB~15dB,可有效降低环

境敏感点噪声级。

4)设备安装时,可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

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源强;

5)成立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队*,加强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

保养,确保车辆、机械设备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减少设备

施工噪

声符合

《建筑

施工场

界环境

噪声排

放标准》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5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

5)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00~次日6:00和中午午休时间尽量避免有

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若工程急需在夜间施工,应当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

获批准后方在指定日期进行,并将施工期限向沿线居民公告;

6)TBM始发段(原水隧洞出口)需要进行爆破作业,虽然爆破作业是瞬时影

响,但爆破时噪声很大,故要严禁爆破作业在夜间(

22:00~次日6:00)进

行。此外可采取静态爆破、光面爆破、预裂及微差爆破等爆破方式,并减少

单孔最大炸药量,减少光面爆破导爆索的用量;

7)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以减

小地区交通噪声。施工期应尽量减少20:00~6:00的运输量,避开居民密集

区及声环境敏感点行驶。对必须经居民区行驶的施工车辆,应制定合理的行

驶计划,并加强与附近居民的协商与沟通

8)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产生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

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

人防护,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机、

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运行

1)对风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基础安装减振器,为防治与转动设备连接管道

因震动产生的噪声,采用柔性橡胶接头连接,以降低噪声,减少振动;

2)对风机、水泵等采用消隔声处理:① 安装消声器,通过采用无纤维无泡

沫塑料等疏松材料的抗性消声器和抗性微穿孔板复合消声器等,可以达到消

声量20dB(A)以上。② 控制电动机噪声,可采用建隔声室或通风消声隔声罩

等方法,在机房内采用吸声处理降低机房内的混响声,隔声间采用双层玻璃

隔声观察窗和密封隔声门。为降低机房内的混响声,在机房内天花板及墙壁

的上半部均设置了空间吸声体,吸声体用9cm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做吸声材

料。机房的门使用隔声门或隔声门斗,机房设通风散热装置。③ 降低排气管

道噪声,采用管道包扎的方法或将管道埋在地下,减少噪声辐射

3)① 尽量选用低噪声、振动小的设备;② 企业还需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

保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因故障引起的高噪音;③ 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

育,提倡文明生产,防止人为噪声。

减轻净

水设备

噪声影

大气

污染

防治

措施

施工

1)在施工场界周围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工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同步布

设围挡喷淋设施,减少施工废气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2)TBM始发段(原水隧洞出口)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工程爆破优先选择凿裂

爆破、预裂爆破、关面爆破和缓冲爆破等技术,凿裂、钻孔、爆破提倡湿法

作业,爆破作业后及时喷雾降尘,减少粉尘产生量;

3)对施工作业区开挖、填筑产生的粉尘,大气粉尘含量较高,应加强施工人

员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并进行定期洒水;

4)成立道路养护、清扫专业队*,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定期洒水

并清扫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减

缓行驶车速;加强运输管理,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运输车辆

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

装车质量;

5)配备洒水车辆,在无雨日进行洒水降尘,尽可能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施工生

产废水进行洒水。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

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符合《大

气污染

物综合

排放标

准》中无

组织排

放监控

浓度限

值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6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6)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并采用彩条布覆盖等措施,工程

弃渣应集中至弃渣场或及时清运至其它项目填筑利用,并加强防护措施,以

减少扬尘量。易散失的物资(如石灰、水泥等)不能在露天堆放,以减少对

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在施工场地及堆土场布设时,将施工临时设施和临时

堆料场远离村庄居住区布置;

7)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

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另外,应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

燃料。要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

成的空气污染;

8)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

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

9)施工营地食堂应配置油烟收集处理装置,风量及处理效率应与各工区施工

人数配套,油烟排放浓度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

(试行)要求。

运行

1)污泥间独立密闭,定期清理;

2)污泥应及时压滤,污泥脱水后及时清运,减少污泥在发酵、堆放过程中挥

发出的恶臭污染物总量;

3)堆放点建成能遮阳挡雨的半封闭式堆放点,各除臭设施定期检修;

4)加强厂区绿化,在场内空地及厂界四周种植绿化隔离带,形成草、灌乔木

的立体防护林,可选择种植夹竹桃、广玉兰等一些能吸收恶臭物质的植物;

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恶臭气体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用补救措施;

6)油烟经过过滤效率为DOP90%的静电油烟过滤器过滤后高空排放,同时设

置有排油烟量80%的补风系统。

确保厂

区大气

环境不

劣于现

固体

废弃

物污

染防

治措

施工

1)为了改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要求施工中以尽量少破坏植被,并充分利

用开挖土石料,施工弃渣通过先集中堆存在弃渣场再外运综合利用等措施来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临时施工道路的泥结石路面

以及各临时施工场地的砼路面,恢复原貌;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

类投放和收集,在施工生活区设置分类垃圾箱,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集中

堆放,及时清运,统一处理,并纳入当地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建议采用合同

形式委托当地村镇环卫部门实施。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

垃圾;

3)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报临海

市的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固

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不得擅自倾倒、

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4)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危废信息,

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

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合理处

运行

1)江南水厂执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收集的垃 (略) 政环卫部门及时

清运处理;

2)江南水厂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交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

理。

合理处

生态

*生

1)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尽量减少施工

减少对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7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环境

保护

措施

生态

临时占地面积,要求尽量少占耕地。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和开挖,

不得超计划占地,避免对征地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

2)对于工程占用的林地、园地等设施将对当地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水土保

持带来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建设前必须做好相应的补偿;

3)施工临时占地,如临时施工道路、临时堆场等,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建

筑垃圾并平整,恢复植被,占用的耕地应及时恢复其土地利用类型。工程永

久占地范围内除永久建筑物占地和水面外,也应及时恢复植被进行绿化,确

保当地生态系统朝良性循环发展;

4)为减少对施工作业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

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施工时偶遇野生动物,应进

行避让或保护性驱赶,禁止捕猎,如施工误伤野生动物,应立即送往当地兽

医站等动物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

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禁止在早晨、黄昏和晚上进行高噪声

作业。夜间禁止光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以免给鸟类休息和产卵带来影响。

风速比较大的天气,减少扬尘污染较大的施工项目,避免扩大空气污染范围,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影响;

6)由于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每段开挖场地会设置临时堆土场,对工程可以回

用的弃土应及时回用,不能及时回用时应在临时堆放场所设置临时拦挡,周

边设排水设施,等到下一段工程开始时能及时回用,临时堆土场在施工结束

后及时清理,恢复植被绿化;

7)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设立防护网和施工沿线定期洒水等防治扬尘的工

作,减少对河道沿线植物正常生长的影响;

8)工程所在区域,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在植被恢复中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注意灌木和草本的合理搭配,兼顾其绿化效果和水土保持效益。可选用评价

区内广泛分布的物种;

9)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一定要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对施工中遇到的鸟窝(因砍伐树木)一定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在

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鸟卵(蛋)一定要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

生态环

境的破

水生

生态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尽量减少沙石的散落以减少对水

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涉水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避开鱼类的产卵期(一

般为4~5月、8~9月),减少施工过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2)在穿越河道盾构或顶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文明施工,禁

止施工人员捕捞鱼类;

3)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

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河道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

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

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水保方案的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水土

保持

1)按建设规划和控制性原则划分为3个防治分区:① Ⅰ区-水厂工程防治区;

② Ⅱ区-管线工程设施防治区;③ Ⅲ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2)施工临时占地设临时排水、沉沙措施,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

3)弃渣设弃渣场临时堆存再外运综合利用。

4)弃渣堆置前先剥离表土,渣场外围设干砌块石挡墙拦挡和浆砌片石排水沟

排水,弃渣外运利用完后覆土复耕或恢复林地。

减少水

土流失

量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8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措施

类型

时段/

分项

环保措施

预期治

理效果

环境

事故

防范

措施

运行

1)为避免库区公路(小车路改线公路)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因

交通事故掉入水域,对取水口水质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取水安全,需在公路

沿线加高和加固防护栏,选用加强型(SS级)的防撞护栏,以防污染事故发

生;

2)为防止路面雨水和翻车事故造成的有害物质泄漏对方溪水库库区水体产生

污染,路面雨水单独收集,采用初期雨水过滤池和事故时有害物质应急池组

成路面雨水处理方案,即水源保护区内公路路面轻微污染的初期雨水经沉淀、

过滤、植物吸收等工艺处理达标后可用于浇灌植被;突发事故时采用应急措

施,将油类、有毒有害物质截流至应急池,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3)路面径流收集系统采用在路面边缘靠近水体的一侧设拦水带汇集路面径

流,并流入路面两侧排水沟,根据实际情况由管道或边沟引入集水池,定期

清运至当地污水处理厂;突发事故时采用应急措施,将油类、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公路两侧排水边沟截流至应急池,而非直接进入水体而引起对水体的污

染,从而赢得等待后续处理的时间,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路面径流进行达标处理;

4)隧洞做好衬砌和止水,本环评建议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混凝土抗渗等级W10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混凝土抗渗等级P12中的较高抗渗等级对隧洞实施衬砌;

5)采用水下自动监测仪器对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进行监测,定期对隧洞的

混凝土内壁进行扫描,标出裂缝的开度和位置,以及隧洞及管道的破损、变

形情况。并可用水下摄像机对内壁进行摄像,及时维修裂缝与破损;

6)建议将原水隧洞及进出口管线两侧各50m范围划为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

进行大规模开挖填方作业,特别是爆破作业,禁止规划建设污染较大的企业,

便于统一管理。

减少环

境风险

事故

10.5 公众参与

根据《 (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修改)》( (略) 人民政府令第364号)、

《 (略) 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的函》

(浙环发〔

2018〕10号)相关规定与要求,本项目环评编制期间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信

息公示。

10.6 评价总结论

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水利规划要求, (略) 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已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符合《 (略)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台发改规划〔

2021〕232号)规划要求。工程不违背《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中涉及环境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工程建设符合生态

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59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对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

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

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属于其中规定的限制类、淘汰类开发建

设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城乡供水水源工程);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

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

根据《 (略) 生态保护红线》(浙政发〔

2018〕30号),本项目除原水隧洞中间部分

(约4.4km,占隧洞总长的41%)地下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红线、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其余建设内容均不涉及生态

保护红线。其中原水隧洞进口位于方溪水库坝址以下, (略) 方溪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

护红线相距340m以上, (略) 括苍山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3km以上,且

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原水隧洞出口、江南水厂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

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相距1.7km以上,且不在该生态保护红线集雨范围内。本项目原水隧洞

采用TBM开挖,不设施工支洞,隧洞进口、出口施工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相距红线亦

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属于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引水隧洞工程。

根据《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本项目

建设内容原水隧洞地下穿越环境优先保护单元“ (略) 临海北部水源涵养区优先保护单元

(ZH*)、 (略) 狮子山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ZH*)”,原

水隧洞进出口、江南水厂与供水管线涉及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海江南产

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ZH*)”、一般管控单元“ (略) 临海中心城区一

般管控单元(ZH*)”,供水管线涉及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略) 临

海城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ZH*)”。施工场区、开挖填筑面、弃渣场等施

工临时设施均不涉及环境优先管控单元。

本项目是发挥方溪水库供水效益的骨干工程,工程任务是向临海主城区提供优质饮用

水,属于水利设施基础类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在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

和生态保护及运行期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上,不会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不违背各环境管

控单元的管控要求。工程建设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临政发

2020〕17号)的管控要求。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环境单元分区管控要求,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工程在建

设期存在一定的污染因素,会对水、气、声环境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

不利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运行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

国家的有关环保法规,充分落实本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和要求,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

做好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事故防范应急措施,满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

“三同时”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基本控制污染和减少影响。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工程

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并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减少,不

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重大环境问题,即本工程的建设是合理可行的。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略) 水利水 (略) (略)

260

(略) 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