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拟审批《昆明市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示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拟审批《昆明市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示

2023年03月21日   云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拟审批《昆明市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 (略) 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略) 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建设地点: (略) 西山区团结街道办小墨雨村小组

建设单位:昆明兴禹 (略)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项目在原露天采场坑内进行回填,回填面积1.62hm2,回填深度5~36m,平均回填深度20m,回填量约为36万m3。第一阶段:2023年03月~2023年12月,对采空内按照方案设计进行回填,实施拦挡、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回填种植土对林地修复区进行植被恢复,对抚育管理区块采取养护措施,当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第二阶段:2023年12月~2025年12月,对修复的林地区和抚育管理区块进行管养管护结束郁闭度0.3以上,覆土区域植被覆盖率90%以上。

二、项目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

序号

污染源

防治对策措施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

废水

1)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及设备清洗废水、运输车辆清洗废水等,项目施工现场出入口拟设置临时过滤池,经临时过滤池等设施过滤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车辆清洗等,废水不外排。

2)生活污水

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不在生态修复场地内进行食宿,无生活污水产生。

2

废气

1)施工扬尘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在进行削坡造台、排土、场地平整、回填土石方、苗木种植等作业都会产生扬尘,为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影响,应采取如下环保措施:

①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非雨天每日洒水次数不少于3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应增加洒水次数;项目现场配备型环保除尘风送式喷雾机,对施工作业区开展抑尘作业。

②设置施工围挡、篷布遮盖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扬尘的影响范围,其影响范围可控制在项目施工区域内。③控制施工作业面,在合理安排施工进程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大面积施工,以减少扬尘产生量。

④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在大风气象条件下施工。

2)运输扬尘针对运输扬尘要求:

①对回填料及耕植土的运输须密闭运输,施工场地运输车辆的车厢应当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②减速慢行,严禁超载、超速,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③运输道路合理安排洒水降尘。④设置三池一设备,车辆过水池(6×5×0.5m)、沉砂池(4×2×1.0m)、过滤池(5×10×2m)及车辆清洗设备,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减少运输车辆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废气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该项目施工中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废气均是动力燃料柴油和汽油燃烧后所产生,主要成分是烃类、CO和NOX等,其产生量及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视其使用频率及发动机对燃料的燃烧情况而异。施工机械废气属于无组织排放,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故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排放

3

固体废物

1)废土石方

清理产生的废土石方直接回填至露天采坑中。

2)生活垃圾

在项目区内设置带盖垃圾桶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后清运至就近的垃圾集中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4

噪声

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施工作业噪声以及物料运输造成的交通噪声。

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保护目标。为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需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符合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

②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③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④建设工程应当实行封闭施工管理,现场周边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

⑤运输施工物资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物料运输时间。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施工噪声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随着项目施工结束,施工噪声污染将随之消失,在严格执行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总体轻微。

5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不进行渣土回填、绿化覆土提出了入场管控要求

6

生态环境

场地平整—客土覆盖—树穴种植土换填—植树造林。有林地造林区域选择南松(或华山松)、滇青冈(或旱冬瓜)1352株/hm2,株行距4m×4m;火棘子2601株/hm2,株行距2m×2m;狗牙根、黑麦草混播混合用种量65kg/hm2,遗留开采边坡区域采用种植藤本方式复垦,藤本选用爬山虎、油麻藤,坡底种植爬山虎、顶部种植油麻藤,株距为1m,1︰1,行间混交。约1001株/km。项目治理规模118.794亩,治理后复垦恢复植被面积为26.64亩。

项目生态恢复基本上采用当地物种,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7

环境监测

生态监测:植物生长状态监测在施工期间主要以巡视为主,主要统计植被生长及存活情况。运营期对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采取的植被措施进行长期(竣工后2个水文年)监测,共设置2个监测点。

运营期环保对策措施

1

废水

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

大气

4

固体

废物

5

噪声

6

风险

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主要事故为:项目生态恢复回填区、平台区如管理不当,突遇暴雨情况下存在回填体、平台滑坡的可能性,对下游植被、土壤、公路等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主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排洪构筑物安全监测排洪构筑物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检查构筑物有无变形、位移、损毁、淤堵等情况,汛期应每天观察排水能力,发现异常,立即排除。(2)回填区域、平台安全监测回填、平台安全监测内容包括:回填区、平台轮廓尺寸、变形、裂缝、滑坡和渗漏、平台保护监测等。

施工期间监测点主要为边坡变形监测及裂缝监测,其中边坡变形监测(竖向和水平位移)共10个监测点,地表裂缝监测共7个监测点,其中地表裂缝监测根据裂缝分布情况进行现场调整。

(3)安全警示措施在治理区采石坑采坑附近,设置900m铁丝围栏,5块警示牌,对欲进入该区域的行人起到警示作用。

(4)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应编制生态修复区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编制各种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7

生态

植物措施管护期为3年,管护措施为培垄、定株、施肥、浇水、喷药等工作。

1)在栽植工程结束后开始进入绿化养护工作期,养护等级为二级养护标准。在养护期间建立养护班组,在整个保养期间将根据合同和实际情况进行淋水、松土、除草、修剪、防治病虫害、施肥、防止人为损害及绿化保养措施,对死苗、枯叶,及时清理与补种。

2)确使树木生长旺盛,枝叶健壮、树形美观。无死树、无枯叶残枝。保养中对树木进行修剪时,注意修剪时间,一般在叶芽分化前进行,整形效果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根据乔灌木的年龄、品种、生育期及草地的生长状况进行施肥。枝叶生长期以氮为主,磷钾肥为辅,开花结果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肥料切忌肥料裸露。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大苗,补植时间应安排在能够满足造林合同工期和成活率(保存率)要求的期限内。确保植物生长良好,充分体现绿化设计效果。

3)冬季防护措施: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植树木抗寒能力。在生长期适量施肥、灌水,促进树木健壮生长,使树木内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与糖分,可以增强树木的抗寒能力。但秋季须尽早停止施肥,以免徒长,枝梢来不及木质化,反受冻害。

②保护树干

包裹:入冬前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寒树木的主干包起来,由树根起,包裹高度1.5米或包至分枝处。

涂白:用石灰水加盐或石硫合剂对主干涂白,可反射阳光,减少树干对太 阳辐射的吸收,降低树体昼夜温差,避免树干冻裂。还可以杀死树皮内过冬的 害虫。涂白要均匀,不可漏,一条干道树木或成片树木,涂白高度要一致。

4)病虫害防治:

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贯彻“防重并治“的原则。做到因病(虫)施治,对症下药。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十分注意保护天敌。正确选用化学药剂,防止给植物造成药害。在有效范围内,使用低浓度农药,注意配用不同农药,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不使用高污染、高残毒和彼此干扰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技术规程,正确配制药液,控制喷药时间(露水不干不打药,气温过高不打药),顺风喷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不留死角。

5)森林防火

加强看管,严防火源上山是最有效的措施;结合灌溉系统,预留相应的人工取水阀、配备柴油泵,有效预防火灾发生;每年春节、清明两大节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需要特别注意增加看护人员,防患于未然。

6)浇灌

①植物的浇灌应根据植物对水的生态习性,结合植物的生长季节和气候因素考虑。

②土壤质地轻、保水保肥力差和盐碱偏重的土壤,应少浇勤浇,避免土壤营养物质随动水流失和防止返碱或返盐现象。

③新植树木应在连续3年内充足浇灌,土壤保水性差、地被浅根性树种、根系生长缓慢树种,可适当延长充足灌水年限。

④乔木浇灌应筑围树堰,高度不低于10厘米,直径应在树干胸径10倍左右为宜,并做到不跑水、不漏水;乔木周围为铺装的,树堰直径以预留池(槽)为界。

⑤浇水时,应遵循小水浇灌,重复2-3次的原则,避免大水冲刷地表,保持土壤良好结构。

⑥乔木浇水深度不低于80厘米,灌木地被浇水深度不低于40厘米,草本花卉和草坪浇水深度不低于20厘米。

⑦人工浇灌时,必须保证浇水管道,水阀和水管不跑水和漏水,浇完后必须关紧关严水阀。

⑧自动喷灌时,应定时开阀,并有专人看管,及时调整喷射角度和距离。

⑨用水车浇灌树木时,应采用缓流往复浇灌,严禁用高压水流冲灌,免冲倒树木、冲毁树堰、冲刷表土、破坏土壤良好结构。

⑩根据云南的气候特点,冬季雨雪天气期间,原则上不提倡浇灌“防冻水”的方法,确需采用时,应判明天气,在极端温度来临前当天进行,尽量采取浸泡的方法,浇足浇透。融冻天气时,若遇天气突然转晴升温,可适当采用雾状喷水,避免快速升温造成植物组织蛋白对叶面进行伤害,但应少量多次。

?冬季时节,应结合植物喜水性,进行“扣水”的浇灌原则,避免冬季植物根系活力相对微弱的情况,导致根系阴冷潮湿而出现“窒息”的伤害和植物死亡现象。

7)排涝

①在雨季,应重视植物的排涝工作,避免植物因涝而死。

②绿地排涝可采用开沟、埋盲管或盲沟、侧旁挖坑或打孔等措施;针对排水不畅通的树木,必要时可采用侧旁挖集水坑,配合人工或机械抽水的措施。

③较大阵雨或暴雨后,要及时进行深翻松土,促进水分挥发,增加土壤透气性,避免树木出现根涝或根烂现象。

④植物养护中,应根据土壤酸碱度及时采用肥料,土壤调节剂进行土壤的改良。

8

环境监测

1)植被恢复监测点对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采取的植被措施进行长期监测(竣工后2个水文年),共设置2个监测点。

2)监测人员

矿山管理人员兼职监测人员1人,对监测点进行监测。

三、公众参与情况

本次评价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于**日-**日进行了全文公示,公示网址:http://**。于**日 (略) 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略)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中心)评估意见。

四、环评文件放置地点:

(略) 西山区人民政府网(电子文本)

五、公示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六、征求公众参与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拟建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的看法,对目前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 (略) 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核意见要求听证。

八、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

Email:*@*q.com

电话/传真:0871-* 0871-*

通信地址: (略) 西山区兴苑新居2栋1楼

邮编:*

附件:

(略) 西山区小墨雨邵山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