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2022年11月08日   陕西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公告内容草案内容起草说明公开意见及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 (略)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略) (略) 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并监 (略)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我市组织编制了《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新时代西安面临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此次《规划》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目前,《规划》已形成草案,为全面落实“开门编规划”的工作要求,坚持“ (略) 人民建, (略) 为人民”理念,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 **日—12月7日。

二、联系部门及方式: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电子邮箱:*@*63.com

邮寄地址: (略) 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的起草说明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一、起草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略)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略) 级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主体责任。

规划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为根本遵循,紧扣“追赶超越”定位,按照国家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求,高质量 (略) 圈和 (略) ,为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好空间安排。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略) 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略) 圈发展规划》, (略) 实际,编制了《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 (略) 行政辖区,总面积10096.89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按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规划工作程序包括基础工作、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论证、规划公示、成果报批、规划公告等,要求在方案论证阶段,形成通俗易懂可视化的中间成果,充分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意见。参照《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建规〔2013〕166号),城乡规划制定的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布应当至少采用政府网站公示和展示厅公示,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二、起草过程

(一)形成初步成果。2022年4月,《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高规格专家研讨会, (略) 士、 (略) (略) 内外专家,为规划方案建言献策。

(二)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2022年10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规划》草案公示 (略) 级相关部门意见,依据25个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三) (略) 政府汇报。2022年10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规划》草案 (略) 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汇报,依据反馈意见,形成了《规划》草案公示稿。

三、草案公示主要内容

《规划》按照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的编制要求,明确空间发展目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底线约束,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综合平衡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制定下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分解落实要求,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规划》文本包括十三章: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积极应对问题和风险;落实国家任务要求,明确战略定位和目标;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严格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农产品生产空间;系统保护生态空间,让 (略) 中心; (略) 精明增长,保障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宜居社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建设中华文明传承标识地; (略) 设计引领,展现全域多样魅力景观;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交通品质;增强基础设施支撑,提高绿色安全水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划实施保障。《规划》主要图纸40张,包括调查型图纸5张、管控型图纸24张,其余为示意性图纸。

《规划》草案公示文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尝试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略) 的西安方案,按照“秦岭脉”、“秦创原”、“丝路桥”、“长安城”四条规划主线,围绕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公示八部分内容:

(一)目标战略

按照国家要求,落实西安责任, (略) (略) 省会、辐射西北的 (略) 、国家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名城、国际 (略) 、中华文明传承标识地,明确主导功能。提出国土空间发展总目标为贯通古今的世界人文之都、和合南北的绿色发展之城。

(二)国土空间格局

提出“一屏一带、一城六区、八水七田”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以及“轴线传承、核心引领、六片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落实《 (略) 圈发展规划》, (略) 圈核心 (略) 圈协同重点地区。

(三)绿色安全的国土

基于西安碳排放特征,倡导低碳发展新模式, (略) 安全缓冲空间,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 (略) 域生态网络体系,以秦岭、渭河为重点,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

(四)富饶诗意的乡村

统筹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七良田、七板块、一带多点”优化农业空间格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出三类六型乡村振兴单元,引导村庄布局和乡村发展。积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五)魅力彰显的名城

明确保护对象,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用促保,构筑“人文之都”建设总框架,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塑造生态与文化高度融合的国土景观风貌,打造历史与现 (略) 公共空间。积极推动老城保护与更新。

(六)现 (略)

控制中心城区外延式扩张,提升 (略) 核心功能。汇集“秦创原”新动能,在市域构建“双链融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打造链接全球的国际 (略) ,形成多方式协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和支撑能力。

(七)健康宜居的社区

规划确定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500-160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1300-1400万人,以服务多元人群为目标,建设高质量绿地和开敞空间,打造易居空间,完善社区生活圈。建设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对西北地区的服务能力。

(八)规划实施与保障

形成“三级三类四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 (略)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时预警各项风险。

《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已于**日—12月 (略) 人民政府网站、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为期30天的草案公示。

(略) 资源规划局收 (略) 民建言献策130余条,以上意见建议经整理归纳为18个方面。本着“ (略) 人民建, (略) 为人民”的原则,坚持全面落实“开门编规划”的工作要求,我局对公众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专项研究,现将采纳情况公布如下:

一、 (略) 东南片区规划

公众意见情况:建议在规划中明确白鹿塬的发展实质性发展方向。东南片区,主要是鸣犊、引镇、魏寨、炮里地区规划方向缺失,定位不明确。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本次规划十分重视包括白鹿原在内的东南川塬地区及其重要价值,在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中,提出保护川塬郊野文化区,促进川塬片区的城镇组团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将白鹿原和樊川建设成为西安郊野文化核心展示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主要职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意功能集聚区、都市近郊重要的魅力游憩区,并对台塬地形的保护修复,以及城镇开发总体强度、城塬对望视线通廊及建筑布局等景观风貌提出引导要求。鸣犊、引镇、魏寨、炮里街道的规划方向由长安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

二、关于东南上游生态空间

公众意见情况:西安上游东南板块方向生态价值高,但高原、河流源头规划欠缺,应当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湿地、川塬、山水文化旅游度假,避免布局垃圾场(平均海拔560米左右)、殡仪馆等设施布局。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1、本次规划严格落实《 (略)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略)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纳入《 (略)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核心内容,已将灞河、浐河、潏河、沣河、涝河、黑河等主要河流源头纳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实施全域保护和分区管控,实施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管制,从源头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2、位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外的上游地区,按照东南川塬片区总体要求进行保护和开发。同时,在生态修复分区和策略中,重点提出开展灞河中上游碳汇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深化浐河—潏河中游矿山修复与水生态治理。

3、根据意见,已在环境基础设施规划中明确不在河流上游地区新建扩建垃圾填埋场。

三、关于渭河及周边地区

公众意见情况:渭河周边发展滞后,应充分重视渭河生态资源和景观价值,合理发展利用。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本次规划高度重视渭河生态、 (略) 景观的复合价值,将秦岭与渭河确定为“一屏一带”核心保护要素,加强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保护传承弘扬渭河流域文化。具体来说:

1、规划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略) 渭河保护条例》,纳入经 (略) 渭河生态区范围, (略) 核心段、城市规划区段、农村段,以及河道管理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开展渭河生态区保护,明确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规划提出到2035年,渭河干流和重要支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不低于90%。

2、规划提出将渭河两岸生态文化协同保 (略) 圈协同的重点地区之一,推动西安未央区、高陵区、西咸 (略) 渭城区、秦都区等沿河区县和开发区共保共治渭河生态环境,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整体保护渭河两侧秦汉遗址空间、五陵塬以及泾渭分明的地形地貌, (略) 圈生态文化“绿心”。

3、规划将渭河、沣河、灞河、浐河、潏河河道管理区以外约1公里范围( (略) 道路为界) (略) 设计重点控制区,编制该范围内的详细规 (略) 涉及管控内容。

四、关于农业空间

公众意见情况:关于设施农用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

采纳落实情况:未采纳。

在本轮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规则》明确要求应在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底版上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原永久基本农田满足以下条件可调出:(1)非耕地、不稳定耕地可调出且无需举证;(2)截止2021年底在自然资源部监管系统备案的农业设施建设占用的现状长期稳定耕地;(3)省级统筹将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明确具体选址、近期拟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内的原永久基本农田举证调出。除以上情况之外,均不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五、关于西咸新区

公众意见情况:西咸新区很重要, (略) 发改委2011年7月初发的文件,西咸新区直管区的国土空间规 (略) 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公示稿中相关内容少。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本次规划已将西咸新区直管区的国土空间规 (略) 国土空间规划统一考虑,但受限于按行政区上报的管理要求,具体在以下方面做出安排:

1、功能定位方面:将西安中心城区和西咸沣河片区规 (略) 圈核心区,强调全力推动西咸新中心建设,实现与中心城区融合互补发展。在西咸沣河片区培育西咸新中心 (略) 副中心之一,承载秦创原科技创新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科技研发、高等教育、文化创意、商业商务等功能。

2、产业发展方面:在西咸新区形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统筹区域科技资源,集聚高等学校、 (略) 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服务机构, (略) 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发挥西咸新区 (略) 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枢纽经济发展、创新文化保护展示、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方面先行先试。打造西咸新区国家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异地大数据备份中心和远程灾备中心建设。

3、交通对接方面:按照“西咸一体、均衡布局”原则, (略) 中心城区、西咸 (略) 中心城区的交通体系。 (略) 中心 (略) 中心城区、西咸新区之间 (略) 轨道快线、 (略) 轨道普线。 (略) 中心 (略) 中心城区、西咸新区之间实现8条快速路、17条主干路对接。重点贯通西咸新区自贸大道、沣河 (略) 中心城区迎宾路,以及连接咸阳经开区、高新区与西咸新区创新港至鄠邑—丝路科学城组团的规划西快速路, (略) 中心城与西咸新区有机融合。

4、市政设施方面:提出统筹西咸新区水源、电源、气源需求,实现“同城同网”。明确西咸新区用水总量指标,加快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共建共保斗门水库水源地。新建西安西750千伏变电站和西安东750千伏变电站,形成区域一体化坚强电网。构建天然气关中环线、绕城高压管道的双环网供气系统,新增沣东高高压调压站、沣东渭水高高压调压站、三星高高压调压站等,实现区域供气“同城同网”。

5、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提出加快西咸新区等文化功能区建设,在西咸新区 (略) (略) (略) 分院,预留重大事件公共卫生设施用地。

6、规划机制方面:提出建立西咸空间一体化长效沟通机制。 (略) 、 (略) 与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沟通。

六、关于蓝田县

公众意见情况:建议在《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增加蓝田地区相关表述。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本次规划中,蓝 (略) (略) 副中心之一。规划提出重点提升县域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域旅游、休闲消费、农业生产经营等提供服务保障。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49万人,城镇人口规模27万人,城镇开发边界42.04平方公里,并提出空间引导与管控重点。

(生态空间)保护蓝田灞河水源地,在蓝田县李家河、岱峪水库水源地周边,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保障水源安全。在蓝田县辋川河开展河漫滩封育、植被恢复、河道整治和植被恢复等工程,恢复河流地形地貌,保护和修复滩区生态环境。改良和培育蓝田县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场,发展休闲和生态养殖等产业。采取森林抚育为主的辅助再生方式,修复蓝田退化较严重,恢复力较低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中幼龄林森林质量。蓝田县秦岭北麓地区通过调整林分结构,修复和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改善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种群交流通道阻断的状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农业空间)保护川塬农田集中区,稳妥有序恢复耕地保护责任缺口,将低质低效、布局无序、与现状耕地集中连片的园林地逐步恢复为耕地。建设蓝田横岭现代农业特色板块,蓝田华胥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蓝田三里等建设标准化奶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华胥镇、焦岱、九间 (略)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环山路发展乡村旅游。

(城镇空间)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承接西安中心城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康养职能。强化城区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能级,推进华胥重点镇建设,打造县域副中心。建设汤峪镇、玉山镇等特色小镇。保持白鹿原平整开阔的山塬风貌,保护城塬对望视线通廊。塬边川内禁止高强度开发,打造川-塬-城景观风貌骨架。建设辋川艺术创作基地重要文化功能区以及白鹿原-八里塬、汤峪特色文化空间。规划西安至蓝田城郊铁路线路,衔接西安铁路枢纽,提升蓝田与西安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建设引蓝济李引水工程、李家河引水系统总干渠复线工程。

七、关于汉长安城遗址

公众意见情况:关于汉长安城遗址的管理要求发展方向的建议。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本次规划积极破解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利用困境,重点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1、(依据法规、底线要求)严格落实《世界文化遗产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规划的要求,加强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保护管理,不断提升保护水平,加强监测力度,弘扬遗产价值。推进大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和公布实施,保护规划强制性内容纳入相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组织编制大遗址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纲要。

2、(文物保护要求)系统持续开展汉长安城遗址地下文物的考古测绘、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重要的遗址遗存应原址保护。

3、(展示利用要求)做好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和国际传播工作。建设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馆、汉长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4、( (略) 建设)汉长安城遗址是西安九宫格局特色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游憩休闲、传播教育、环境提升、社会服务、产业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线上展览、文创产品和社会活动等多种渠道, (略) 建设,承担城镇公共绿地和文化服务功能。

5、(用途管制探索)汉长安城 (略) 高度建成区,属于主体功 (略) 化发展区。考虑汉长安城遗址的特殊价值和保护要求,将其划入城镇发展区中的特别用途区,规划用途管制应满足大遗址保护规划与所属规划分区的管理要求。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理顺基本建设与考古工作的关系。保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

八、关于历史文化

公众意见情况:

1、唐代三座宫城中,正宫太极宫未开展基本的考古勘探工作。建议参考洛阳,在核心区域设置规划红线,划定核心区、保护区、控制区范围,不再进行新的建设活动,为未来开展拆迁考古工作打基础。同时,对承天门遗址,玄武门遗址完成考古保护工作。

2、历史文化规划不应囿于明城墙范围,兴庆宫、八仙庵这条线,向北延伸到元安西都护府,向 (略) ,青龙寺,曲江池,唐东城墙遗址,再往南过樊川望终南五台山,是一条重要的轴线,应该考虑。

3、突出隋唐长安城中轴线即朱雀大街的地位,参考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做一个综合性的观光大道。

4、重视航天大道西侧明王陵的保护利用。

采纳落实情况:

1、部分采纳。规划认为,太极宫所在区域为唐长安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太极宫所在区域部分位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城区范围。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历史城区内严控新增建筑,促进老城减量发展,延续主次分明的老城传统格局。历史城区范围属于西安历史文化线的重要内容,规划将其依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历史文化保护线内各 (略) 活动行为需要符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以及相应保护规划要求,并建议结合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对太极宫区域开展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明确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为唐长安城整体保护展示提供支撑。

2、采纳。规划文 (略) 域视角,提出构建“一脉一轴、九宫营城、三带一区、多轴多点”的市域文化空间格局,多轴多点为隋唐轴、唐大明宫轴,汉城轴、阿房宫轴、渭城轴等五条历史轴线及多个重要的文化空间。兴庆宫、八仙庵、元安西都护府、 (略) 、青龙寺、曲江池、唐东城墙遗 (略) 域文化空间,分类、分层次提出了保护要求。

3、采纳。隋唐长安城 (略) 设计重点控制区,规划提出中轴线地区的详细规划需 (略) 设计, (略) 形态、公共空间、城市风貌、景观系统、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开展精细化管控,塑造高 (略) 风貌和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4、采纳。明王陵(明秦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划定了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和管理责任,严禁任何破坏文物的行为。

九、 (略) 定位

公众意见情况:

(略) 发展定位为建设中华文明复兴先行示范的 (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代表中华文明的 (略) 。城市性质中,建议用“ (略) ”代替“国际 (略) ”,国土空间发展目标中,用“中华文明之都”代替“人文之都”。

采纳落实情况:未采纳。

按照自然资 (略) 性质要求,城市性质表述应 (略) 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国家、国际层面的相关表述应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国家级规划。本次规划充分梳理了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国家战略对西安的要求,传承 (略) 性质,分 (略) 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以 (略) 性质进行提升:

1、高度重视西安在中华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至高地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加强文化保护的相关要求, (略) 性质中将历版规划提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为“中华文明传承标识地”,以此体现西安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之首,传承、复兴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落实《 (略) 群发展规划》,提出“辐射西北的 (略) ”定位,强调西安在 (略) 中的区域地理特征和振兴西北的区域责任,带动 (略) 群协同发展。

3、“国际 (略) ”来自于《中共中央 (略)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西安的具体要求,体现新时代西安推进国际化、构建内*多层次开放平台的新内涵。

4.本 (略) 性质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贯通古今的世界人文之都、和合南北的绿色发展之城”目标愿景。“世界人文之都”是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 (略) ”的传承与提升,突出体现西安历史文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大竞争力,着力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十、关于轨道交通

公众意见情况:

1、地铁14号线站距过大,呼吁“渭河南”到“秦宫”站中间恢复设站。

2、建议用城际串联西安北站,西安南站,西安东站。

3、秦岭大熊猫公园建设,建议引入地铁直通环山路,便利秦岭北麓地区旅游发展。

4、利用现有的铁路配观光小火车将唐大明宫和汉未央宫连接起来,陇海铁路和大兴西路之间(邓家村)利用废铁路建铁路公园。

采纳落实情况:

1、未采纳。本次规划主要依据《 (略) (略)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前该规划 (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4号线作为服务机场的线路,需要考虑机场旅客的时效性要求,站点不宜过密。

2、采纳。本次规划依托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城际铁路实现了西安铁路枢纽环线,可以实现主要铁路枢纽互联互通。

3、未采纳。地铁主 (略) 内部规律性的高强度出行需求,秦岭大熊猫 (略) 集中建设区,从客流特征和运营经济性方面考虑,不 (略) 轨道交通。

4、未采纳。陇海线是国家干线铁路,能力利用率接近饱和,富余运能无法满足开行观光小火车的需要。陇海铁路和大兴西路之间(邓家村)现状为居住和产业用地,无建设铁路公园的用地空间。

十一、关于道路交通

公众意见情况:

1、都市圈环线G9908与陕西规划四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不一致。

2、 (略) 十四五交通规划中,介于终南大道和环山路之间一条联通高新和长安的新建路,这次规划中未体现。

3、西安第二高速未体现。

4、建议增加南北向直通环山路的路网密度。

5、四环十六射路网图纸表达不全。

采纳落实情况: 部分采纳。

1、采纳。已修改成果,与省级高速公路网保持一致。

2、采纳。根据已发布的《 (略)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规划新增东西向黄良规划路,本次规划已预留该通道。

3、采纳。已修改成果, (略) 新环线高速纳入规划方案。

4、未采纳。规划新增城南大道联系环山路通道。按照秦 (略) 南控的有关要求,应严格控制直通环山路的通道数量,保护优先,避免无序开发。

5、未采纳。依据上位规划,本次规划高速公路结构为“四环十二辐射”。

十二、关于高等教育

公众意见情况: (略) 国土规划中将大学城建设或者其他有助于教育发展的规划归纳其中。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1、(总体要求)本次规划提出建设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知识创新和服务中心。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2、(空间布局)优化高等教育设施功能布局,鼓励高校与新城、城市副中心新联动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集聚区及创新策源地。重点建设西安交大中国西部创新港、长安大学城、未央大学城、临潼大学城建设;鼓励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丝路创新港)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建设开放型大学;推进高陵产教园区建设,打造现代职业教育聚集地。

十三、关于宜居品质

公众意见情况:

1、北郊未央区住房密度太大了,建议控制楼层高度,适当布局大型公园。

2、拆迁安置方面,村民的安置房存在不透气性,建议拆除新建不高于5-6米的楼,降低楼层高度、增大容积率、增加绿化率。

采纳落实情况:

1、采纳。本次规划针对中心城区建设密度过高的问题,提出在中心城区范围实施建筑总量控制和开发强度分区管控,控制新增居住用地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划构建“郊野(考古遗址)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城乡公园体系,在中心城区范围划定结构性绿地范围,具体包括区级以上公园绿地和结构性防护绿地,重点新增地区包括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其中,在未央区范围,沿渭河河堤路、北三环新增多处单个面积超过10公顷的综合公园。

2、部分采纳。规划 (略) 更新开展棚户区改造, (略) 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并通过详细规划法 (略) 更新工作。拆迁安置区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需要依据详细规划实施。

十四、关于殡葬用地

公众意见情况:殡葬紧系民生,建议考虑殡葬行业发展、落实殡葬用地诉求。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殡葬用地与军事设施用地、使领馆用地、宗教用地、文物古迹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和其它特殊用地一并属于国土空间中的一级用地分类“特殊用地”。按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 (略) 域范围划定城镇发展区,中心城区范围内对“特殊用地”进行了整体布局安排。关于殡葬行业发展和用地布局,建议民政部门编制专项规划,纳入西安国土空间规划,并在各分区规划、下层次详细规划中进行具体的空间落实。

十五、 (略) 政基础设施

公众意见情况:朱雀大街南段秦华天然气储 (略) 建设密集地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建议搬迁。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已将相关意见反馈行业主管部门, (略) 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略) 应急管理局进一步核实设施安全防护距离,研究修改完善《 (略) 燃气工程专项规划(2020-2035年)》(报批稿),并将有关规划管控要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十六、关于具体片区规划

公众意见情况:

1、“汉城*号”、城西客运站十字以南的东西两侧“烂尾占地”;

2、孟村镇中心地带的建筑用地(大约5,600平方米)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建议可用于开发(供销社、文体活动中心等);

3、建议考虑洪庆、蓝田、灞桥与蓝田交界处的纺织工业园的发展规划,推进西安“东拓”进展;

4、大兴西路、丰 (略) 居民出行困难、上学难、周边环境脏乱差,建议统一改造提升。具体包括,丰庆四季、恒大翡翠龙庭等小区周边被违建冷库和仓库包围,交通拥堵,建议政府加 (略) 场, (略) ,打通东断头丰收一路和丰禾路,拓宽丰收路南向涵洞,完善消防通道,同时规划建设学校。

5、港务区和洪庆,洪庆为军工区域,很难发展起来,建议向东南片区靠拢,并优化中心区域向北发展。

采纳落实情况:

1、采纳。在莲湖区国土空间规划或项目所在地块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统筹考虑。

2、采纳。在蓝田国土空间规划或项目所在地块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统筹考虑。

3、采纳。在灞桥区国土空间规划或项目所在地块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统筹考虑。

4、采纳。在莲湖区、未央区国土空间规划或项目所在地块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统筹考虑。

5、采纳。在灞桥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

十七、关于公示内容错漏

公众意见情况:

1、都市区交通规划图中,“祖安”修改为“祖庵”,“竹裕”修改成“竹峪”;

2、 (略) 域与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图纸底图中的高速线路位置;

3、统一老城总体格局保护规划图与其它图纸中的风玫瑰。

4、图集中,高新丝路科学城应标注为鄠邑-丝路科学城;渭河以北,高陵-泾河新城应全部标记为高陵;商业中心图纸,缺少高新和经开的标识。

采纳落实情况:采纳。

已按意见修改文字及图纸相关内容。特别说明,泾河新城是西咸新区的组团之一,“高陵-泾河新城”指的是从高陵到泾河新城,“鄠邑-丝路科学城”指的是从鄠邑到丝路科学城。另,本次规划未专门进行商业中心规划,商业和公共服务集中片 (略) 公共活动中心,以具体片区为节点标注, (略) 主中心为古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包含唐延路-锦业路中心、行政中心、奥体中心等。

十八、其它建议

公众意见情况:

1、建议规划增加三方面内容: (略) (略) ,西安与 (略) 的协同发展内容,更好发挥 (略) 职能。二、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补充更多支持高校发展、支持学科建设、 (略) 校联合培养等相关内容。建议提出更多鼓励在陕学子留陕创业就业、 (略) 校企业联合培养等政策; 三、重视网络 (略) 名片建设, (略) 更好发展积蓄力量。

2、提倡无伞空间规划设计。

采纳落实情况:

1、采纳。增补相关内容,包括:

(区域协同方面)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 (略) 圈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核心作用,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统筹布局 (略) 功能,增强核心区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和国际交往功能,引导生产制 (略) 圈外围布局,形成优化互补、功能联动的经济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加密快速路通道,建设“轨道 (略) 圈”,带动 (略) 群协同发展。

(高校、学科、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国重要的知识创新和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优化高等教育设施功能布局,鼓励高校与新城、城市副中心新联动发展,阎良、高陵、临潼、鄠邑科学城等综合性新城,每个新城至少拥有一所高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集聚区及创新策源地。同时,布局“一城多圈”创新空间,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一城”指建设西安丝路科学城,布局面向未来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保障秦岭国家实验室及“两院七所” (略) (略) 所发展空间,预留大科学装置和交叉前沿科学研究平台空间;“多圈”指 (略) 所和高校创新圈, (略) 所内外存量空间释放,打造优势学科产学研合作转化 (略) 服务功能为主的创新创业集聚区。最后,规划提出补充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布局,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发挥西安在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共建合作园区与孵化平台,形成区域科创大通道。

(网络空间方面)规划提出鼓励多网融合,共享共建泛在智能的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基站建设,在国际港务区、高新区、航天区规划新增四座核心机房,加快实现5G网络全覆盖,积极探索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应用。加快“ (略) ”建设,持续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改造升级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架构,扩展互联网网间带宽容量。到2035 年全面建成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

(城市名片建设方面)规划梳理西安九宫格局,提出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通过文化示范空间、文化展示线路、文化故事、文化活动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弘扬古都历史文化,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 (略) 名片。

2、采纳。 (略) 设计重点管控区的详细规划需 (略) 设计, (略) 形态、公共空间、城市风貌、景观系统、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控,在明城、CCBD等 (略) 设 (略) 连廊等无伞空间设计。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