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5月1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5月1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2023年05月11日   福建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行政服务中心)

  传 真:*

  电子邮箱:*@*ttp://**

  通信地址: (略) 思明区小学路1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集美新城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工程

   (略) 集美区九天湖

   (略) (略) 政园林局

  厦门大学城乡规 (略)

  集美新城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工 (略) 集美区九天湖,工程总投资为13812.16万元。本项目通过对九天湖进行底泥清淤削减内源污染,总清淤面积29.54万m2,清淤总方量20.81万m3,并结合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底质改良及微生物强化水域面积约31.98万m2,建设湖区生态廊道2万m2,生态保育区29.98万m2,新建EHBR膜深度治理区10000m2,以及建设智慧水务工程,可有效改善九天湖水质与底质现状,随着生态修复效果的逐步呈现,实现九天湖水质改善目标。项目施工期18个月。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对象为周围居民区、学校、办公楼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GB3095中的二类。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 (略) 生态环境质量公报》,2 (略)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2。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203天,良的天数为161天,轻度污染的天数1天(首要污染物为臭氧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优级率55.6%,优良率同比持平,优级率下降2.6个百分点。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

  评价范围内的氨、硫化氢也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3)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①施工扬尘

  严格控制车辆超载,运输泥饼、建筑砂石要使用专用车辆,并按批复路线限速行驶。施工装卸作业、施工场地清理以及其它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的施工应采取洒水、喷淋、覆盖、隔离等有效的防尘措施。

  ②施工机械车辆、船舶尾气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船舶、机械管理,使船舶、机械各项性能参数和运行工况均处于最佳状态,加强对船舶、机械的检修、保养,确保所有车船、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清淤、运输车船的尾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③淤泥恶臭

  临时底泥处理场沉砂池、淤泥缓存池、淤泥上清液池、余水处理池等产臭的构筑物均加盖密闭,调理固化区搭设棚盖密闭,恶臭气体经收集后由拟建的一套设计风量为1万m3/h、处理工艺为“生物滤池”的除臭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尾气通过高15m排气筒排放。

  (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废气污染源为施工扬尘、尾气和清淤淤泥干化等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物,主要污染因子为颗粒物、NH3、H2S和臭气浓度。

  根据分析,本项目临时底泥处理场恶臭设置除臭装置处理后排放,施工扬尘采用措施后得到有效控制,项目距离敏感点有一定距离,在严格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对周边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施工过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九天湖及杏林湾水库等。

  (2)水环境现状

  根据2018~2022年 (略) 控监测断面的年均监测数据可知,近两年的水质情况有好转,但总磷不稳定,特别是冬、春两个季节(当年10月至次年3月)超标频率高,水体富营养程度为中度富营养及以上,与周边生活、工业污水汇入、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有关。

  根据2022年九天湖内水质监测结果可知,CODcr、总氮、总磷、氨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标准。

  (3)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采用螺旋绞刀并加装防扩散装置等先进、环保的清淤设备设施;合理安排底泥清淤施工时段,避开暴雨、大风等不利条件,如果遇到台风,应及时停止施工和水上运输;临时堆土场、泥饼堆场等应设置截水沟和沉淀池,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底泥处理场临时化粪池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可依托九天湖周边现有公厕处理,预处理后的生 (略) 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场水质净化厂处理;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施工机械及车辆清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临时堆土场和运输道路的抑尘;余水进经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TP≤0.2mg/L、SS≤10mg/L,其他指标不低于九天湖现状水质后,排入董任排洪沟回流至九天湖。

  运营期船舶生活污水依托九天湖周边现有公厕 (略) 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场水质净化厂处理;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

  (4)水环境影响分析

  ①清淤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工程的疏浚施工增加了九天湖局部深度,同时曝气增氧设备增加后,也可使九天湖水体有序流动,改善水动力条件,减少湖区的死水面积,促进九天湖水质改善和水环境功能达标。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修复及完善九天湖生态系统,改造及修复九天湖水生生态系统,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清淤,可使九天湖防洪库容、兴利库容小幅恢复,并可改善九天湖水环境质量。

  ②疏浚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底泥疏浚期间SS浓度增量大于100mg/L的范围约0.244km2,SS浓度增量在50~100mg/L的范围约0.06km2,SS浓度增量在10~50mg/L的总范围约0.02km2;底泥疏浚对水体SS浓度影响大于10mg/L的最大面积约0.324km2,疏浚范围外最大扩散距离约78m。底泥疏浚悬浮泥沙会对九天湖水质环境造成暂时的影响,这种影响将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消失。

  ③余水排放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余水中污染因子排放对九天湖区域水质的临时影响主要集中在九天湖西北侧湾顶区域,各污染物增量较小。在疏浚余水排放期间,施工单位应及时对余水进行监测监督,根据余水情况调节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絮凝剂的用量并及时更换过滤效果佳的土工布。经处理后的余水各水质指标浓度均已相对较低,虽然会使排放口下游一定距离内水域的水质指标浓度增加,但因浓度增量较低,余水水量较少,余水排放随着施工的停止而停止,因此对水环境影响也较小。

  ④施工废(污)水对水环境影响

  施工场地排水主要有施工场地内施工机械、车辆等的冲洗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底泥处理场化粪池处理,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依托九天湖周边现有公厕处理,预处理后的生 (略) 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场水质净化厂处理;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废水没有直接排入九天湖水域,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⑤运营期对湖区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清淤后,九天湖区底质改良及水体微生物强化使用微生物菌剂,通过微生物降解消除污染物质,正常使用基本不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底质改良、微生物强化、水生植被种植、浮床湿地、EHBR膜等措施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TN、TP。

  建设单位应加强水生植被及动物的日常检查、维护,对枯叶、凋落的花朵或死亡的植被、鱼类应及时清理外运处置。养护人员生活污水依据九天湖沿岸的公厕 (略) 政污水管网,禁止直接排入湖区;沉水植被收割使用的割草船舶含油污水、船舶垃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禁止排入湖区;收割时间较短,控制收割深度及行船速度,割草船作业时对底泥的扰动较小,可能造成收割水域局部的悬浮泥沙扩散影响范围及影响时间均较小。

  ⑥底泥环境影响

  余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浓度较低,浓度增量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排放口附近水域,经扩散稀释后,对湖区底泥环境影响很小。清淤工程施工过程对库区底泥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较小;而清淤后有利于底泥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投加底质改良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改善底质环境。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敏感目标为九天湖沿岸线及临时底泥处理场200m以内的居住区、学校、办公区等。

  (2)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日~11月29日昼间和夜间在项目及周边设置的噪声监测结果以及引用的**日声环境监测结果,九天湖周边监测点位噪声均能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3)声环境控制措施

  施工期临岸疏浚时在临敏感目标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合理疏导施工、运输车辆、船舶,尤其应减少夜间运输,非紧急情况下禁鸣,在经过敏感目标时限速。施工单位应重视车船、机械的维护与检修,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运营期水下曝气机、风机等设备维护保养,进气口设置消声装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声环境影响分析

  临时底泥处理场施工场界施工昼间噪声超标出现在距声源30m范围内(标准值≤70dB);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150m范围内(标准值≤55dB);淤泥脱水系统板框压滤机及空压机等设施布置较为集中,同一类型设备的高度及单台源强一致,分别用等效点声源代替,点声源昼间在施工场界内就可达标,夜间达标距离为20m范围内,也位于施工场界内。临时施工场区距离周边的居民区均较远,距离在110m以上,施工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不大。同时,九天湖内是部分鸟类的夜栖场所,因此,评价建议本项目夜间禁止施工,以降低施工对鸟类夜栖的干扰。

  施工车辆通行时交通噪声会对周边的居民区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夜间更会加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减噪措施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时段,禁止夜间车辆运输施工,昼间加强对施工车辆管理,确保施工车辆匀速慢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可将运输车辆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降到最低。

  运营期曝气装置、沉水风机、固载生物净水器等离岸水下设置,且距离周边居民点100m以上,经距离衰减后对九天湖周边的声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间固体废物包括清淤前的湖面清杂垃圾,底泥干化前振动筛分固废;淤泥干化泥饼;临时底泥处理场建设及拆除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船舶垃圾等。干化泥饼外运至厦门焕金建筑垃 (略) 进行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 (略) 政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船舶检修产生的船舶垃圾上岸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湖面清杂垃圾、施工期人员生活垃圾由项目所在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运营期主要是日常生态养护和水面保洁过程产生的少量水面垃圾、水生植被养护产生的园林垃圾、割草船含油污水与船舶垃圾,以及各类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抹布等。在加强日常巡查及养护的情况下,不定期产生的少量水面垃圾、园林垃圾、含油抹布等经集中收集后由项目所在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船舶垃圾与船舶含油污水等危险废物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或回收利用,不会以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

  临时底泥处理厂淤泥缓存池、余水处理池:各混凝土池体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池体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池底采用200mm厚C15素砼+500mm压实黏土+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10cm/s)。

  场内其它区域为一般防渗区域,进行水泥硬化处理。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清淤仅针对湖底堆积的污染相对较重的淤泥层,疏浚对淤泥层以下的地层扰动较小,不会造成湖区隔水层裂隙进而影响承压水。施工场内将严格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并做好各类处理池体的防渗措施,可尽量避免污染物经土壤进入地下水。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6.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1)对*生生态的影响

  ①临时占地影响

  本工程施工用地未占用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等敏感用地区,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通过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措施后,及时覆土绿化,影响将随之消失,因此临时用地的环境影响是可逆的、短期的,其影响可以接受。

  ②对鸟类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船舶进场作业干扰、以及施工噪声影响鸟类栖息、觅食等。九天湖水域内水鸟以鹭科鸟类为主,亦有少量的小??在此觅食;此外,九天湖区域也是越冬普通鸬鹚觅食水域,施工期将干扰越冬普通鸬鹚的觅食。建议施工单位尽量选择在7~9月完成距离沿岸绿化带鸟类较为集中区域的水域施工作业,并做好日常的鸟类观测,根据鸟类的分布区域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疏浚区、底泥修复区等水上施工作业范围及作业时序,禁止夜间施工,最大程度减少对鸟类的干扰。

  运营期本项目建设将改善九天湖水质环境、底栖环境,扩大鸟类栖息地、食源地的类型,营造不同类型湿生植被,丰富九天湖鱼类、鸟类的食源及植被多样性;底栖生物、鱼类投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改善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的多样性,在改善鸟类食源的同时,远期亦有助于提升九天湖鸟类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及水生生物多样性。运营期日常养护过程船舶作业可能对湖区水鸟造成一定干扰,但日常养护作业时间较短,建议养护人员提前观测湖区鸟类分布情况,适时调整养护路线及时间,尽量避开越冬鸟类越冬期,最大程度减少对水鸟的干扰。因此运营期养护船舶作业对水鸟的影响较小。

  ③对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区域内未发现有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痕迹、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因此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临时底泥处理场拆除并恢复植被后,该区域的动物资源将逐渐恢复,本项目施工临时占用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

  本项目施工期临时底泥处理场场地平整对现有的*域植被造成破坏,现状以施工荒地为主,施工结束后,通过在恢复本土植被种类缓解项目施工对施工区剩余植被的影响。运营期将改善九天湖水域的植被生物量及分布范围,同时净化湖内水质,并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觅食场所及栖息场所,提高九天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①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将使疏浚区内及周边78m范围内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所下降,引起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的生物量也相应地减少,浮游生物量的资源也会引起底栖动物种群数量下降。

  ②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对底栖动物最主要的影响是底泥疏浚过程将造成施工区内底栖动物的消失,带来短暂不利影响,待到施工完成后,水生生物将可得到逐步恢复。

  ③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间除对鱼类的分布密度产生影响外,施工的直接影响是对鱼类造成干扰,因生物的避害特别,鱼类将被转移至非工程区水域,另外,悬浮泥沙造成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变将影响其生长繁殖。但随着施工结束,可减少内源污染,提升水质,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也会改善水生生境,对水生生物多样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将使水域环境改善从而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

  ④运营期水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清淤后通过投加鱼类、大型底栖生物改善水生生态系统条件,并增加区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沉水植被、挺水植被种植将丰富区域内水生植被群落,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植物根系可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生息环境,促进新的良性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

  (3)对景观的环境影响分析

  九天湖湖区现状水体较为浑浊,感观较差,并且沿岸以硬质人工驳岸为主,沿岸水生植被分布较少。本项目通过设置浮岛湿地,并在湿地种植湿生植被,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水下植被根系也可以为鱼类提供食源地,水上湿地可为水鸟提供觅食休息场所,可形成水鸟停留、鱼游浅底的优美景观。

  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是清淤船舶事故溢油环境风险,底泥处理场、淤泥输送管道破裂淤泥泄露的风险,船舶通航安全风险,以及车船运泥泄漏风险等。溢油事故数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湖区水文动力条件相对较弱,各工况下,油膜的分布面积和趋势相差不是很大,预测各种风况条件下的油膜扩散范围有限,影响较小。在落实环评提出的相应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后,项目环境风险可控。

8.公众参与: 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行政服务中心)

  传 真:*

  电子邮箱:*@*ttp://**

  通信地址: (略) 思明区小学路1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集美新城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工程

   (略) 集美区九天湖

   (略) (略) 政园林局

  厦门大学城乡规 (略)

  集美新城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工 (略) 集美区九天湖,工程总投资为13812.16万元。本项目通过对九天湖进行底泥清淤削减内源污染,总清淤面积29.54万m2,清淤总方量20.81万m3,并结合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底质改良及微生物强化水域面积约31.98万m2,建设湖区生态廊道2万m2,生态保育区29.98万m2,新建EHBR膜深度治理区10000m2,以及建设智慧水务工程,可有效改善九天湖水质与底质现状,随着生态修复效果的逐步呈现,实现九天湖水质改善目标。项目施工期18个月。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对象为周围居民区、学校、办公楼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GB3095中的二类。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 (略) 生态环境质量公报》,2 (略)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2。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203天,良的天数为161天,轻度污染的天数1天(首要污染物为臭氧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优级率55.6%,优良率同比持平,优级率下降2.6个百分点。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

  评价范围内的氨、硫化氢也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3)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①施工扬尘

  严格控制车辆超载,运输泥饼、建筑砂石要使用专用车辆,并按批复路线限速行驶。施工装卸作业、施工场地清理以及其它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的施工应采取洒水、喷淋、覆盖、隔离等有效的防尘措施。

  ②施工机械车辆、船舶尾气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船舶、机械管理,使船舶、机械各项性能参数和运行工况均处于最佳状态,加强对船舶、机械的检修、保养,确保所有车船、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清淤、运输车船的尾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③淤泥恶臭

  临时底泥处理场沉砂池、淤泥缓存池、淤泥上清液池、余水处理池等产臭的构筑物均加盖密闭,调理固化区搭设棚盖密闭,恶臭气体经收集后由拟建的一套设计风量为1万m3/h、处理工艺为“生物滤池”的除臭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尾气通过高15m排气筒排放。

  (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废气污染源为施工扬尘、尾气和清淤淤泥干化等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物,主要污染因子为颗粒物、NH3、H2S和臭气浓度。

  根据分析,本项目临时底泥处理场恶臭设置除臭装置处理后排放,施工扬尘采用措施后得到有效控制,项目距离敏感点有一定距离,在严格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对周边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施工过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九天湖及杏林湾水库等。

  (2)水环境现状

  根据2018~2022年 (略) 控监测断面的年均监测数据可知,近两年的水质情况有好转,但总磷不稳定,特别是冬、春两个季节(当年10月至次年3月)超标频率高,水体富营养程度为中度富营养及以上,与周边生活、工业污水汇入、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有关。

  根据2022年九天湖内水质监测结果可知,CODcr、总氮、总磷、氨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标准。

  (3)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采用螺旋绞刀并加装防扩散装置等先进、环保的清淤设备设施;合理安排底泥清淤施工时段,避开暴雨、大风等不利条件,如果遇到台风,应及时停止施工和水上运输;临时堆土场、泥饼堆场等应设置截水沟和沉淀池,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底泥处理场临时化粪池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可依托九天湖周边现有公厕处理,预处理后的生 (略) 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场水质净化厂处理;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施工机械及车辆清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临时堆土场和运输道路的抑尘;余水进经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TP≤0.2mg/L、SS≤10mg/L,其他指标不低于九天湖现状水质后,排入董任排洪沟回流至九天湖。

  运营期船舶生活污水依托九天湖周边现有公厕 (略) 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场水质净化厂处理;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

  (4)水环境影响分析

  ①清淤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工程的疏浚施工增加了九天湖局部深度,同时曝气增氧设备增加后,也可使九天湖水体有序流动,改善水动力条件,减少湖区的死水面积,促进九天湖水质改善和水环境功能达标。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修复及完善九天湖生态系统,改造及修复九天湖水生生态系统,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清淤,可使九天湖防洪库容、兴利库容小幅恢复,并可改善九天湖水环境质量。

  ②疏浚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底泥疏浚期间SS浓度增量大于100mg/L的范围约0.244km2,SS浓度增量在50~100mg/L的范围约0.06km2,SS浓度增量在10~50mg/L的总范围约0.02km2;底泥疏浚对水体SS浓度影响大于10mg/L的最大面积约0.324km2,疏浚范围外最大扩散距离约78m。底泥疏浚悬浮泥沙会对九天湖水质环境造成暂时的影响,这种影响将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消失。

  ③余水排放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余水中污染因子排放对九天湖区域水质的临时影响主要集中在九天湖西北侧湾顶区域,各污染物增量较小。在疏浚余水排放期间,施工单位应及时对余水进行监测监督,根据余水情况调节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絮凝剂的用量并及时更换过滤效果佳的土工布。经处理后的余水各水质指标浓度均已相对较低,虽然会使排放口下游一定距离内水域的水质指标浓度增加,但因浓度增量较低,余水水量较少,余水排放随着施工的停止而停止,因此对水环境影响也较小。

  ④施工废(污)水对水环境影响

  施工场地排水主要有施工场地内施工机械、车辆等的冲洗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底泥处理场化粪池处理,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依托九天湖周边现有公厕处理,预处理后的生 (略) 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场水质净化厂处理;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废水没有直接排入九天湖水域,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⑤运营期对湖区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清淤后,九天湖区底质改良及水体微生物强化使用微生物菌剂,通过微生物降解消除污染物质,正常使用基本不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底质改良、微生物强化、水生植被种植、浮床湿地、EHBR膜等措施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TN、TP。

  建设单位应加强水生植被及动物的日常检查、维护,对枯叶、凋落的花朵或死亡的植被、鱼类应及时清理外运处置。养护人员生活污水依据九天湖沿岸的公厕 (略) 政污水管网,禁止直接排入湖区;沉水植被收割使用的割草船舶含油污水、船舶垃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禁止排入湖区;收割时间较短,控制收割深度及行船速度,割草船作业时对底泥的扰动较小,可能造成收割水域局部的悬浮泥沙扩散影响范围及影响时间均较小。

  ⑥底泥环境影响

  余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浓度较低,浓度增量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排放口附近水域,经扩散稀释后,对湖区底泥环境影响很小。清淤工程施工过程对库区底泥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较小;而清淤后有利于底泥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投加底质改良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改善底质环境。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敏感目标为九天湖沿岸线及临时底泥处理场200m以内的居住区、学校、办公区等。

  (2)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日~11月29日昼间和夜间在项目及周边设置的噪声监测结果以及引用的**日声环境监测结果,九天湖周边监测点位噪声均能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3)声环境控制措施

  施工期临岸疏浚时在临敏感目标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合理疏导施工、运输车辆、船舶,尤其应减少夜间运输,非紧急情况下禁鸣,在经过敏感目标时限速。施工单位应重视车船、机械的维护与检修,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运行。运营期水下曝气机、风机等设备维护保养,进气口设置消声装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声环境影响分析

  临时底泥处理场施工场界施工昼间噪声超标出现在距声源30m范围内(标准值≤70dB);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150m范围内(标准值≤55dB);淤泥脱水系统板框压滤机及空压机等设施布置较为集中,同一类型设备的高度及单台源强一致,分别用等效点声源代替,点声源昼间在施工场界内就可达标,夜间达标距离为20m范围内,也位于施工场界内。临时施工场区距离周边的居民区均较远,距离在110m以上,施工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不大。同时,九天湖内是部分鸟类的夜栖场所,因此,评价建议本项目夜间禁止施工,以降低施工对鸟类夜栖的干扰。

  施工车辆通行时交通噪声会对周边的居民区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夜间更会加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减噪措施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时段,禁止夜间车辆运输施工,昼间加强对施工车辆管理,确保施工车辆匀速慢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可将运输车辆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降到最低。

  运营期曝气装置、沉水风机、固载生物净水器等离岸水下设置,且距离周边居民点100m以上,经距离衰减后对九天湖周边的声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间固体废物包括清淤前的湖面清杂垃圾,底泥干化前振动筛分固废;淤泥干化泥饼;临时底泥处理场建设及拆除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船舶垃圾等。干化泥饼外运至厦门焕金建筑垃 (略) 进行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 (略) 政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船舶检修产生的船舶垃圾上岸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湖面清杂垃圾、施工期人员生活垃圾由项目所在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运营期主要是日常生态养护和水面保洁过程产生的少量水面垃圾、水生植被养护产生的园林垃圾、割草船含油污水与船舶垃圾,以及各类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抹布等。在加强日常巡查及养护的情况下,不定期产生的少量水面垃圾、园林垃圾、含油抹布等经集中收集后由项目所在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船舶垃圾与船舶含油污水等危险废物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或回收利用,不会以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

  临时底泥处理厂淤泥缓存池、余水处理池:各混凝土池体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池体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池底采用200mm厚C15素砼+500mm压实黏土+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10cm/s)。

  场内其它区域为一般防渗区域,进行水泥硬化处理。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清淤仅针对湖底堆积的污染相对较重的淤泥层,疏浚对淤泥层以下的地层扰动较小,不会造成湖区隔水层裂隙进而影响承压水。施工场内将严格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并做好各类处理池体的防渗措施,可尽量避免污染物经土壤进入地下水。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6.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1)对*生生态的影响

  ①临时占地影响

  本工程施工用地未占用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等敏感用地区,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通过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措施后,及时覆土绿化,影响将随之消失,因此临时用地的环境影响是可逆的、短期的,其影响可以接受。

  ②对鸟类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船舶进场作业干扰、以及施工噪声影响鸟类栖息、觅食等。九天湖水域内水鸟以鹭科鸟类为主,亦有少量的小??在此觅食;此外,九天湖区域也是越冬普通鸬鹚觅食水域,施工期将干扰越冬普通鸬鹚的觅食。建议施工单位尽量选择在7~9月完成距离沿岸绿化带鸟类较为集中区域的水域施工作业,并做好日常的鸟类观测,根据鸟类的分布区域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疏浚区、底泥修复区等水上施工作业范围及作业时序,禁止夜间施工,最大程度减少对鸟类的干扰。

  运营期本项目建设将改善九天湖水质环境、底栖环境,扩大鸟类栖息地、食源地的类型,营造不同类型湿生植被,丰富九天湖鱼类、鸟类的食源及植被多样性;底栖生物、鱼类投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改善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的多样性,在改善鸟类食源的同时,远期亦有助于提升九天湖鸟类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及水生生物多样性。运营期日常养护过程船舶作业可能对湖区水鸟造成一定干扰,但日常养护作业时间较短,建议养护人员提前观测湖区鸟类分布情况,适时调整养护路线及时间,尽量避开越冬鸟类越冬期,最大程度减少对水鸟的干扰。因此运营期养护船舶作业对水鸟的影响较小。

  ③对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区域内未发现有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痕迹、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因此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临时底泥处理场拆除并恢复植被后,该区域的动物资源将逐渐恢复,本项目施工临时占用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

  本项目施工期临时底泥处理场场地平整对现有的*域植被造成破坏,现状以施工荒地为主,施工结束后,通过在恢复本土植被种类缓解项目施工对施工区剩余植被的影响。运营期将改善九天湖水域的植被生物量及分布范围,同时净化湖内水质,并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觅食场所及栖息场所,提高九天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①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将使疏浚区内及周边78m范围内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所下降,引起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的生物量也相应地减少,浮游生物量的资源也会引起底栖动物种群数量下降。

  ②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对底栖动物最主要的影响是底泥疏浚过程将造成施工区内底栖动物的消失,带来短暂不利影响,待到施工完成后,水生生物将可得到逐步恢复。

  ③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间除对鱼类的分布密度产生影响外,施工的直接影响是对鱼类造成干扰,因生物的避害特别,鱼类将被转移至非工程区水域,另外,悬浮泥沙造成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变将影响其生长繁殖。但随着施工结束,可减少内源污染,提升水质,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也会改善水生生境,对水生生物多样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将使水域环境改善从而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

  ④运营期水生生态影响

  本项目清淤后通过投加鱼类、大型底栖生物改善水生生态系统条件,并增加区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沉水植被、挺水植被种植将丰富区域内水生植被群落,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植物根系可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生息环境,促进新的良性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

  (3)对景观的环境影响分析

  九天湖湖区现状水体较为浑浊,感观较差,并且沿岸以硬质人工驳岸为主,沿岸水生植被分布较少。本项目通过设置浮岛湿地,并在湿地种植湿生植被,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水下植被根系也可以为鱼类提供食源地,水上湿地可为水鸟提供觅食休息场所,可形成水鸟停留、鱼游浅底的优美景观。

  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是清淤船舶事故溢油环境风险,底泥处理场、淤泥输送管道破裂淤泥泄露的风险,船舶通航安全风险,以及车船运泥泄漏风险等。溢油事故数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湖区水文动力条件相对较弱,各工况下,油膜的分布面积和趋势相差不是很大,预测各种风况条件下的油膜扩散范围有限,影响较小。在落实环评提出的相应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后,项目环境风险可控。

8.公众参与: 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