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临泉县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临泉县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06月13日   安徽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2022年度,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 (略) (略) 政府、 (略) 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是坚持学思践悟,树立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全县领导干部学习计划,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022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专题学习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10余次。

二是加强宣传激励,组织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开展六五环境日、宪法宣传日等宣传活动,设置宣传咨询台50次,参加4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7000份。充分利用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组织公众参观18次,社会人士及中小学生参加600人次。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临泉县县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建立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分明、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二)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了《临泉县2022年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临泉县2022年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临泉县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百日攻坚及常态化监管行动方案》和《临泉县乡镇空气质量考核方案》,压实部门和属地政府职责,建立了大气环境管理制度。

二是启动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常态化管控。充分发挥临泉县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监控系统等技防优势,走航车增设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设备,精准识别城区涉气污染源,建立污染源台账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督促问题解决。全县排查整改扬尘污染问题共143个,其中立案查处43起,处罚213.51万元。 (略) 环保督察指出的扬尘污染14个点位问题已核查9轮,累计发现问题33个,并督促整改到位。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了约谈。

三是加快推动砖窑厂产能结构调整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对全县窑业产能结构优化,补偿性拆除了17家砖窑厂。强化臭氧、生活源、移动源等领域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专项整治,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个、交办问题62个,已基本完成整改,其中处罚4家次。对19家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执法监测,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8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整治,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6个。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专项治理,对48家加油站进行了执法监测。

四是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和重点节点大气管控。

加强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治理,完成358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查封扣押非道路移动机械1辆,对监测超标的两台设备进行了立案查处。开展了大气污染综合百日攻坚行动,成立督查帮扶组,每日开展大气问题巡查督查帮扶。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禁燃禁放工作,成立24个督查组,4个后督查组,3个问责组,利用蓝天卫士,对全县辖区进行不间断视频监控,对异常发热源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五是加大了空气质量物防技防的物资投入力度,启动全域治理。新建2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启动23个乡镇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考核,每日通报空气质量数据,每月考核总结。

(三)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织密网格,治理模式上再创新。严格落实《临泉县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临泉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在防治对象上,更加重视水污染防治;在防治方法上,逐步由单一控制向综合协同控制转变;在防治模式上,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在防治目标上,逐步由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向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转变。

二是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巩固成效。2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园区3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共4万吨/日,城市三期生活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安徽晋煤 (略) 中水回用替代水源工程一期5万吨/日等项目运行,共消减向沿线河流排放COD约2840吨、氨氮约530吨、总磷约50吨。为进一步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

三是严格考核,宏观调控上精准发力。临泉县按照《临泉县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考核,对河流沿线乡镇及部门形成倒逼机制,压实属地政府主动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的责任,确保城乡水系、流鞍河、泉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四是加强攻坚,落实部门责任。将7家企业纳入重点管控清单,并开展涉水企业治理攻坚行动;配合县水利局深入实施“河长制,积极推动城区雨污分流, (略) “活水”工程, (略) 黑臭水体治理。

五是联防联控,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主 (略) 区开展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完成了8个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农户污水治理率、村内自然村治理合格率均达到60%以上, (略) 级考核指标。 (略) 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单问题,已完成13条,余下30条分年度实施治理,十四五末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

(四)全力推进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

一是严格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将安徽晋 (略) (略) 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清单。

二是对原临泉县宏进皮革、原临泉县福诚皮业等5家企业地块实行清单台账化管理,对疑似污染地块进行摸排。完成8家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报告编制工作。排查出120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治理完成。

(五)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一是“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今年,全县多次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实地暗访督导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力推进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序整改,104个历年中央环保督察转办群众信访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略) 级层面督察转办、“大起底”或披露问题已完成整改103个,其中 (略) 环保督察中,我县共收到转办信访件28件(全市276件),较201 (略) 督察转办信访件53件下降25件、降幅达47%,目前已上报办结24件;省督察组反馈问题20个(全市79个),已拟定整改措施清单,对标对标,督促相关单位加快完成整改。 (略) 级“大起底”或披露问题已完成整改6个。

二是持续巩固整改成效,闭环管理。全县认真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督查和“大起底”“回头看”工作。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加大突出环境问题“自查自纠”力度,组织拍摄了2022年第一季度县生态环境警示片,集中查找问题25个,纳入“1+1+N”调度系统问题县级清单14个, (略) 级清单问题3个,持续推进问题按期保质完成整改,清单式闭环管理。

(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加快绿色发展

一是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重大风险。完成垃圾发电厂二期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县生活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理。前期,利民垃圾填埋场、殷庄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完成了整改销号,化解了环境风险隐患。全面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强了全县辐射安全监管检查,清单化管理涉及辐射安全许可的医疗机构57家和安徽晋煤 (略) 使用的34枚放射源。

二是严格抓实涉疫环保工作。督促相关单位有效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废水,严格落实“两个100%”要求。加强医疗隔离点废物的监管,严格把控医疗废物项目的准入关。

三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群众信访的执法查处力度,今年以来,补偿性拆除了17家砖窑厂,严禁增设“两高”项目。截止到11月23日,排查出12件矛盾纠纷并全部化解;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251件,其中网络信件73件,微信平台转送81件,来访10人次,来电84件次,阜为民平台移送3件,全部完成调查处理,办结率100%。

(七)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精简环评内容、优化审批服务,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和《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豁免名录》。除国家规定外,不另行增加审批要件。环评编制由繁变简。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共审批环评文件30个,同期减少11个,压缩了审批范围和项目。

二是推进环评在线审批,减轻企业负担。环评审批除国家规定的公示期外,一天内完成审批办结,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好事、不添堵”。所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费用由以前的企业负担转为财政专项经费承担。截止到2022年11月底,报告表函审项目办结36个,报告书评审项目办结5个,共为企业减负10余万元。

三是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强化环评编制帮扶指导,持续实施“环企直通车”“面对面”互动,加强重点项目环评审批调度服务,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协力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疫情管控期间。帮助临 (略) 等5家企业转报重金属总量申请及环保预审材料。疫情期间环评审批实行“不见面”、“不接触”审批。截止11月底,窗口事项网上办结79件。

四是落实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问题整改和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问题整改。对46家存在问题的企业,积极协助企业完成整改。督促指导排污许可证到期单位依法申请延续,督促指导排污单位按要求提交2022年度内排污许可执行报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是个别单位思想有所松懈。大气污染源种类多,涉及到住建、城市管理、经信、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商务和属地政府等各级各部门,是一项长期工作。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进入常态化监管后,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方面有所松懈,大气污染存在反弹回潮现象。二是经开区设在我县城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垃圾发电厂、生物质电厂、畜禽无害化处置厂和安徽晋煤 (略) 等都是高排放的工业项目。 (略) 是燃煤源贡献大户,其紧邻城区,2021年燃料煤加原料煤共消耗137.9580万吨,废气排放量110亿3664万标立方米,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但属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秋冬季对城区空气质量影响大。三是大气管控仍不够科学精细化。我县虽实施了“临泉县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建设项目”但项目只覆盖了城区五个街道,且检测项目仅涵盖黑烟和颗粒物2个指标,未包括油烟、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指标,对区域内精准识别大气污染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各涉气行业大气排放管控标准不高。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我县各乡镇和街道,各部门虽然对自身职责范围开展了很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但随着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考核指标逐年提高,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标准要求不能满足形势需要。如施工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污染存在反弹现象,全县加油站油气回收不够规范,餐饮行业油烟净化设施存在不及时清理问题,城市禁燃区内禁燃禁放管控不够有力,城区内部道路上国五以下黑烟车无规律行驶现象时有发生,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管理不够到位。五是部分乡镇街道全年禁烧工作开展有待加强,禁燃禁放工作责任压的不够严实。2022年重污染天气指数,超过了限定高值。

(二)水污染防治方面。一是部分水质考核断面无法稳定达标。今年1-9月份,临泉县3个水质考核断面中2个水质均值未达标,达标率仅为33.3%。其中:界南河土陂闸考核断面1-9月水质为Ⅳ类(水质目标Ⅲ类),较2021年同期下降1个类别,其中5月份水质呈劣Ⅴ类,水质恶化严重。谷河张小集考核断面1-9月水质为Ⅳ类(水质目标Ⅲ类),较2021年同期下降1个类别,其中今年7月-9月连续三个月水质达不到标准。二是畜禽养殖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我县是畜禽养殖大县,有大量规模化养殖场,还有更多的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畜禽粪便露天堆放、污水直排偷排等环境信访投诉不断,我县环境类信访投诉案件中,畜禽养殖类占比达40%以上。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有短板。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低。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污水处理厂、轻污水管网”等现象,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厂出现进水浓度低、不正常运行等问题。有的地方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视不够,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建而未用”问题。四是资金保障不够充足。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因财政困难,资金投入有限。

(三)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一方面,监管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信息沟通不够及时。另一方面,部分行业问题突出, (略) 级湿地公园、 (略) 级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落实规划要求不力,保护性项目未全部落实。

(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面。一是部分问题整改任务繁重,协同推进力度不够。余下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多是流域性、行业性或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略) 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我县扬尘管控不力,涉及4类14个点位问题,并举一反三任务繁重。县经信局牵头的全县窑业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等整改仍需加快完成;县住建局牵头整改的高塘镇广源搅拌站问题整改,涉及土地性质和规划问题,有逾期不能完成的风险。 (略) 长江经济带披露临泉县迎新沟及南侧无名水沟等周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涉及迎新沟上游支流陈黄沟、孟 (略) 辖区, (略) 加快推进。临泉县和颍州区共同整改的“九龙大沟”问题,需协调颍州区加快推进。二是部分问题整改标准不够高。“不*过”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底线要求,但是部分问题整改效果不佳,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造成个别点位问题反弹回潮。如十字河水体异常问题,老城区雨污不分等历史问题,个别整改点位标准不够高反弹回潮。三是问题和隐患排查不够深入。今年以来,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工作要求,我县虽然组织了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起底”“回头看”,但对环境隐患大、易引发上级和舆论关注的重点领域排查力度不够全面,暴露出有些部门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上仍然不重视、不深入。

(五)群众生态环境信访方面。信访案件问题查处标准不够高,效果不够佳,信访答复时文字格式和标准不够统一。

三、2023年工作打算

持续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思践行,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精准精细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全面落实“五控”措施。控煤,要继续推进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持续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散煤清理整治,全面彻底清零燃煤小炉。控气,要落实好工业企业分级管控和错峰生产要求,指导帮扶重点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工业废气全面达标排放。控尘,要加强对施工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继续强化道路保洁。控车,要强化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严禁使用超标排放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持续打击黑加油站、流动加油车、销售不合格油品以及不正常运行油气回收装置的行为。控烧,持续强化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大盘香禁燃禁放专项巡查,午收季节就快到了,秸秆焚烧问题易发多发,要坚决盯紧抓牢,防止问题反弹。

二是切实加强结构调整,严把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以“双碳”为引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严把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统筹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和“腾笼换鸟”攻坚行动,为优质项目提供 (略) 场空间。强化“三线一单”约束,推动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亩均效益。积极推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大力推动交通结构优化,提高大宗货物水路运输占比。

三是科学精准治污,持续巩固治理成效。实行“一企一策”“一园一案”精准治污,切实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尽可能减轻臭氧污染对优良天数比率的影响。同时,要对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出现反弹。

四是切实盯紧薄弱环节。移动源是县大气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公安部门要密切协作,严格落实超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处罚工作,确保超标行为依法处罚到位。 (略) 上风向区柴油车和涉煤等的控制和监管。

五是切实强化监督执法。结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严格精准有效开展环境监督执法,尤其是要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执法监测工作,严查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略) 级督察和监督帮扶发现的问题,实施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违法问题依法查处到位。对多次交办整改不到位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多发的扬尘问题,要严查重处。

六是切实严肃考核奖惩。对涉气工作任务未完成或排名靠后的街道采取直播的方式约谈,加大曝光力度;每年以县环保委办公室的名义向属地党委、政府通报各街道和县直部门污染防治攻坚情况。同时要拓展考核范围, (略) 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因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落实不力等被扣分的,在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时,不仅要扣减属地政府分值,还 (略) 直监管部门相应分值。

七是充分发挥物防技防优势,启动全县全域治理。全面启动增设的2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把23个乡镇纳入空气质量监测考核,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按日通报空气质量数据,按月考核总结。

(二)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扎实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县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畜禽养殖业加大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养殖规模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是否匹配,建立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三是狠抓水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动“河长制”,积极推进地表水达标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地表水持续改善见成效。健全责任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聚焦重点领域,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共管的新格局。

四是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环境排污口整治、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三)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一是在认识上再拔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全县各级各单位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压实县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属地乡镇的整改责任,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环保整改新格局。

二是在整改上再对标。聚焦尚未完成整改的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进一步细化整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倒排整改工期,严格对账销号。建立整改定期调度制度,及时向分管县领导、责任单位发出督办函,加快整改进度,提升整改质量,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如期完成整改任务。

三是在成果上再巩固。组织开展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及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对已经整改完成的问题再梳理、再巩固、再提升,持续跟踪深化,防止问题反弹。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自查自纠工作。

(四)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信访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信访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办结审核制度,严格信访办理程序,统一格式,提高标准,提高质量,确保群众满意。

(五)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绿色节能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审批系统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的宣传力度;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事项‘即办化’,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申请材料;将继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增设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并联审批协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荐全县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进全县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守法合规企业无事不扰,对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严肃处罚;

三是督促地方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督促企业按环保绩效水平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并进行分级管控。

四是谋划临泉县智慧环保。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将“小环保”真正转变为“大环保”,进一步完善全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日


标签: 生态环境 保护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