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2023年08月03日   海南
审批公示  附件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及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在编制,并完成征求意见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发布本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信息。

一、规划概述及分析 (一)规划概述

规划范围和期限:本次规划 (略) 、澄迈县港口岸线和各港区的水域、*域。规划基础年为2022 年,水平年为2035 年。

港口性质:海口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海南面向大*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海南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枢纽节点;是全面建成高水平、高质量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宝贵战略资源, (略)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服务保障国家南海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进海口经济圈一体化、 (略) 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港口功能: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功能、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保税服务功能、临港产业功能、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客运综合服务功能、南海开发保障功能。

港口规模:综合预测2035 年海口港货运吞吐量为18700 万吨,2022~2035 年年均增长率为4.1%。

岸线利用:本次规划海口港港口岸线总长22.96km,其中已开发岸线长17.68km,占用规划港口岸线77%。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海口港将维持“一港三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海口港由秀英、新海、马村三个港区组成。秀英港区:包括部分秀英港老码头和南海明珠码头,着力发展邮轮旅游和港航服务业,兼顾海事、救捞支持保障系统基地等功能。作为跨海客滚运输辅助通道,保留客滚运输应急调峰功能,逐步将集装箱、件杂货运输转移至马村港区。新海港区: (略) 海峡交通运输的核心港区,包括新海汽车客货滚装码头、粤海铁路火车轮渡码头和即将新建的湛海高铁轮渡码头。主 (略) 铁路及公路跨海运输,承担高铁、普通铁路轮渡和汽车客货滚装运输功能。马村港区:是海口港货运核心港区,主 (略) 生产生活物资及临港产业发展、油气开发与服务保障。以集装箱、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液体散货及危险货物滚装运输等功能。

港口总体布置规划:三个港区共布置生产性泊位92个,港口生产*域面积约565万m2。本次规划航道7条;规划锚地15个(含锚位),锚地规划总面积46.38km2

规划对比:与上轮规划对比发现,本轮规划突出强调了海口港在服务国家南海重大战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方面的作用,海口港作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枢纽的定位没有变化。本轮规划港口吞吐量较上轮增加了11550万吨,调减了煤炭、金属矿石和火车轮渡等货物的吞吐量,滚装运输量和旅客人数预测量增加较多,油品、矿建、非金属矿石等货物吞吐量小规模增加。本轮港口岸线规模增加5.18km,减少规划泊位8个,减少*域面积354公顷。

图1 海口港总体布局规划图

(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本次规划共涉及自然岸线约1.5km,位于新海港区, (略) 自然岸线比重约为1.5%,占比较低。从资源利用角度, (略) 岸线资源可以支撑海口港总体规划的实施。本次规划预测岸线利用效率将达到8145吨/米,规划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提高岸线的利用效率。

本次规划*域面积565公顷。规划实施后,秀英港区和新海港区用地面积 (略) 基础设施用地总规模的1.0%和3.1%;马村港区用地面积占澄迈县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10.3%。因此, (略) 和澄迈县土地资源可以满足海口港总体规划的实施。

海口港主要用水环节包括港口生活、港区机械、道路冲洗清洁用水、船舶生活用水等。根据规划预测, (略) 和澄迈县水资源总量及目前的供水设施能够满足港口未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次规划符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略)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 (略) “三区三线”划定方案、 (略) 湿地保护条例、 (略) 红树林保护规定、 (略) 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略) 自由贸易港总体建设方案、 (略) 海洋功能区划、 (略)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 (略)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略)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略)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 (略)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澄迈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的相关要求。

但本次规划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存在局部不一致,具体如下:

(1)新海港区南港池位于《 (略)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度假旅游区,其主导功能为旅游娱乐,执行二类海水水质保护要求,与管控要求存在矛盾。目前生态环境部门正在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拟将该区域调整为港口用海。功能区划调整后,项目建设即符合相关管控要求。

(2)新海港区规划港区范围部 (略) “三线一单”优先保护单元,与管控要求不符。目前,生态环境部门正在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工作,将会对该区域进行调整。调整后,项目建设即符合相关管控要求。

(四) 规划环境合理性分析

1.发展目标

海口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海南面向大*地区的现代化水*综合交通枢纽;是海南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枢纽节点,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关键节点;是全面建成高水平、高质量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宝贵战略资源, (略)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服务保障国家南海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进海口经济圈一体化、 (略) 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方案综合考虑了岸线和土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协调、注重环境保护,提出了绿色港口规划要求,体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其规划发展目标具备环境合理性。

2.规划规模

(略) 和澄迈县自然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能够支撑海口港总体规划的实施。海口港污水产生量占所在区域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很小,在采纳港区生活污水治理措施的相关建议的前提下,污水产生基本不会给规划海域海水水质带来明显影响。港区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固废产生 (略) (略) 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较小,不会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造成较大压力。在合理布局和严格防护的前提下,港区作业和集疏运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可控。总体而言,在落实各项规划实施建议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本次规划港口规模是合理的。

3.空间布局

港区布置方面,本次海口港空间布置整体落实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国家战略要求,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划相协调。①本次规划将秀英港区货运、客货滚装运输功能分别逐步调整至马村港区、新海港区,通过转型升级联动南海明珠岛打造以邮轮旅游、应急调峰客货滚装运输、支持保障、文旅休闲、现代服务功能为主的特色新型港区。港区除保留必要的交通、保障系统用地以外,其余土地均将作为港城融合开发使用。②新海港区规划近期维持现状已形成两港池总体形态不变,将粤海铁路现状南防波堤部分拆除以实现对既有港池口门的拓宽,沿剩余南防波堤堤头向西南延伸形成一新防波堤,与南侧新建防波堤环抱,在现状粤海铁路港池南侧形成一新港池,港区总体形成“四堤三港池”发展格局。③马村港区与正在修订的马村港区修订方案完全一致。

水域布局方面,本次规划综合考虑港区功能调整、未来通航需求、船舶航行安全等方面,对航道和锚地进行了局部调整。

本次港区*域、航道和锚地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其空间布局是合理的。

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一)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通过水动力模拟分析发现,规划方案实施后,主要影响集中在规划项目附近,对整体大范围海域流场基本没有影响。规划方案实施后,受新建工程的影响,新海港区附近水域流速呈现出一定的增减变化。其中,涨潮时期,在新建海堤掩护的航道、港池以及西南侧区域,流速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在新建导堤南侧近岸海域出现流速增大。落潮时期流速变化影响范围较大,受新建海堤影响,整体呈现出流速减小的趋势,在受到堤遮挡的港池、航道内,流速明显减小,与涨潮时相似,在新建导堤南侧近岸海域出现流速增大。

海口港总体规划实施后,各港区规划水平年污水排放 (略) 和澄迈县同期污水处理能力的比例较小,对污水排放和处理影响较小。本次规划提出新海港区和秀英港区码头污水 (略) 政管网,马村港区现状生活污水均通过码头各自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建议加快推 (略) 政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尽快将各码头产生的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到港国际航行船舶应严格遵守《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建议马村港区和秀英港区预留压载水接收和处理设施的布局空间,具备压载水接收和处理能力,以应对国际航行货船和邮轮压载水处理设施失效、存在压载水排放需求的情况。总体上,本次海口港总体规划的实施 (略) 和澄迈县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带来显著影响。

(二)生态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次规划不直接占用红树林等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系统,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围填海、防波堤和疏浚造成的直接生物损失,施工引起悬浮物扩散造成的间接生物损失,以及运营期污染排放的长期影响。

1.*域生态影响

海口港各港区占用各类用地总面积565公顷,涉及用地类型主要有: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沙地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港口建设部门应对港口占地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异地补偿或经济补偿。具体到项目环评阶段,需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项目环评的生态影响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

2.海域生态影响

本轮海口港总体规划对海域生态系统及近岸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是:①规划实施过程中港口施工及其污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生活习性影响以及生物量损失,渔业资源的长期累积性影响可通过生态放流予以补偿。②运营期,港口和船舶污水不按要求排放会导致近海环境质量下降,外来船只的增加提高了外来生物入侵的潜在风险,船只的频繁往来增加了船舶溢油风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海口港外贸货物中,木质包装运输等货物可能会携带外来物种引起生物入侵。建议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在港口布置船舶压载水接收设施,在外籍船舶出现压载水管理系统故障时,收集船舶压载水,从而控制生态风险。对于外贸木质包装运输等货物,应采用熏蒸等方式进行生物灭活。另外,加强对港口区域生态风险监控监测。

3.环境敏感区影响

本次规划海口区域新海港区和秀英港区评价范围内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金沙湾海岸湿地保护小区。其中,港区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距离较远,规划实施和港区运营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新海港区规划的南港池占用了金沙湾海岸湿地保护小区北侧的部分海域,规划实施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作业应控制施工时间,并采取防污帘等必要的悬浮泥沙控制措施,减小悬浮泥沙扩散范围,施工结束后采取增殖放流等措施,促进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加强对港口和船舶污水、垃圾排放、环境风险事故的管理,注意生产运营安全,严防溢油事故发生。根据《海口港马村港区规划修订方案(2022~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澄迈区域马村港区生态影响总体可控。

(三)大气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次规划实施后,秀英港区和新海港区将以邮轮旅游、港航服务产业以及客货滚装运输为主,货运功能将逐步调整至马村港区,因此秀英港区和新海港区规划实施后几乎不会产生粉尘和油气污染问题。港口集疏运车辆整体排放减少, (略) 全岛对销售燃油汽车限制政策的实施,车辆尾气排放将进一步减少。根据大气预测结果表明,叠加区域现状背景浓度后,马村港港区港界和各敏感目标TSP、PM10和PM2.5日均和年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浓度限值要求。港界和各敏感目标TVOC的8小时最大浓度叠加背景值后均可满足TVOC的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要求。港口的建设运营不会对周围区域的大气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四)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噪声影响分析结果,规划实施后,秀英港区和新海港区昼间疏港公路两侧均能达到4a类标准要求,夜间疏港公路两侧分别能在20m和60m内达到4a类标准要求。马村港区主要集疏运道路在高峰时段大部分能在40m内达到4a类标准要求,少部分道路车流量相对较大,噪声影响范围增加,但由于道路离周边集中居民区较远,因此在采取一定措施下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由于海口港各港区集疏运部分路段周边存在居民区、学校、村庄等敏感目标,建议 (略) 区、城镇时应控制车速,必要时在疏港路两侧增加绿化隔离带,或在重要敏感目标处安装隔音板等隔音屏障。对于新建、扩建疏港公路,可使用多孔面层材料等措施,进一步降低集疏运通道的交通噪声影响。建议在马村港区主要疏港通道逐步实行客货分离运输体系,降低社会和港口混杂车流的叠加噪声影响,并可增加社会客运车辆的安全性。新海港区车流量相对较大,建议进一步优化港区内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及车辆进港、离港流线布局。

(五)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

海口港固废主要分为港区生产生活垃圾、船舶垃圾和危险废物。根据规划,预计规划实施后全港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70t/a、生产固废11275t/a、船舶垃圾154t/a、危险废物46.8t/a。港区生活垃圾经中转站临时收集后,由垃圾车 (略) 垃圾处理场处理。污油和油渣交由具有从事接收、贮存、运输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接收处理,或送往专业工业固废处理中心处置。境内船舶垃圾由船舶垃圾接收单位统一接收,境外船舶垃圾由卫生检疫部门监督焚烧或其他有效的方法。一般生产垃圾,有条件的可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由在环保机构备案的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

海口港产生的固体废物量相对较小, (略) 政垃圾处理能力和危废处理能力的调查显示,规划实施后港口和船舶垃圾产生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对区域的垃圾处理能力造成显著压力。在严格执行以上处理处置措施的前提下,不会给港区和周边环境带来显著的影响。

(六)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溢油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港口规划实施后,风险事故的高发区域主要有码头航道交汇处、码头前沿、液散码头、危险品锚地等。经溢油模拟预测,溢油最快2小时到达生态敏感目标。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事故港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后果。

三、环境保护对策

序号

环境要素

主要措施

1

水环境

(1)加强施工期污水收集和处理,禁止排放入海。

(2)港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尽量回用, (略) 政管网完善后,应该逐步将港 (略) 政污水管网。

(3)加强到港船舶的监管,完善船舶污水接收设施设备配备,建立完善船舶污染防治管理体制。

(4)到港国际航行船舶应严格遵守《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建议马村港区和秀英港区预留压载水接收和处理设施的布局空间,具备压载水接收和处理能力。

2

生态环境

(1)港池和航道施工作业应该避开大风、大浪等天气;挖泥作业应采用先进的设备、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尽量减短工程工期,施工前对施工区域海洋生物进行安全驱赶。

(2)对于规划实施造成的生态损失应予以补偿,补偿工作应在渔业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完成。

(3)建设港口压载水接收设施,加强港区生态风险监控监测。

(4)对于外贸木质包装运输等货物,应采用熏蒸等方式进行生物灭活。

3

大气环境

(1)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作业区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应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2)新增的扩大规模的作业区,对干散货堆场改造升级时尽量采取全封闭措施。

(3)按要求建设岸电设施,海口港各港区靠港船舶优先使用岸电,进一步提高岸电使用率,减少船舶靠港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4)严格执行船舶污染控制区的排放要求,提高作业区码头装卸货物效率,缩短船舶停靠时间,以减少船舶废气的排放。

4

声环境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场地管理,选用低噪声、低振动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

(2)对高噪声的设备应限制使用,必要时应采取隔声、消声设计及操作人员配备防护用品。

(3)集疏运 (略) 区、城镇时控制车速,必要时在疏港路两侧增加绿化隔离带,或在重要敏感目标处安装隔音板等隔音屏障。

(4)进一步优化新海港区内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及车辆进港、离港流线布局。

5

固体废物

(1)港区内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收 (略) 处理场统一处理;港区的生产垃圾经分类后回收利 (略) 垃圾处理场。

(2)禁止在港区附近水域排放垃圾,船舶垃圾 (略) 统一收集处理。

(3)各港区运行期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应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的不同危害性进行分类收集,同时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要求进行处置。

6

环境风险

(1)为有效减少溢油事故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及时启动溢油应急预案,控制油膜扩散以减少油膜对外海水体、滩涂的影响,也便于进一步采取回收措施,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尽可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2)根据《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试行)》及《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施配备要求(JT/T451-2017)》,配备溢油应急设施,并定期开展演习演练。

四、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建议 (一)加强与其他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本次规划新海港区部分岸 (略)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二类区、 (略) “三线一单”优先保护单元,目前生态环境部门正在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功能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调整工作,建议进一步加强规划与相关区划的衔接。新海港区部分岸线占用砂质自然岸线,建议码头采用高桩形式,减少占用沙滩,保留生境连通。同时,建议规划实施阶段按照《 (略) 自然岸线占用生态补偿办法》做好岸线的补偿修复工作。

(二)加强港区和集疏运通道噪声污染防治

建议加强港区和集疏运通道噪声的污染防治,优化港内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及车辆进港、离港流线布局。 (略) 区、城镇时应进行限速,必要时在疏港路两侧增加绿化隔离带,或在重要敏感目标处安装隔音板等隔音屏障。

(三)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

本次规划修订方案实施后,港口吞吐量将有所增加,往来船舶数量增加,船舶大型化趋势发展,船舶污染事故有增加的趋势。建议各港区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反应系统,加强船舶通航安全管理,增加环境风险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按照海事、环保、海洋部门的要求,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应急能力水平。

(四)加强环境整改和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统筹做好新建码头和现有码头的环境污染防治,落实“以新带老”要求,补齐环境保护短板。优化港区污水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污水采用收集纳管或自行处理回用的处理方式。完善并落实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各类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置。强化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治理,干散货装卸及储运应优先采取全封闭措施,油品泊位及罐区应采取油气回收等严格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预留船舶压载水岸上接收能力,依法依规加强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五)加快秀英港区搬迁工作

本次规划将秀英港区件杂货、集装箱等货运功能逐步调整搬迁至马村港区。建议规划实施过程中提出明确的搬迁时间计划表,限期完成搬迁工作,进一步缓解港城矛盾。

(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

随着交通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的不断提升,海口港各港区应进一步提高港区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码头应同步配套建设岸电设施,鼓励建设配套的清洁能源供应设施,大力推广光伏能源、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并加强港区照明和作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逐步降低港口碳排放强度。

(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长期监测体系

基于海口港各港区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基础,建立涵盖水、生态、大气、噪声等要素的常态化监测体系,特别是针对敏感生境加强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时优化港区规划建设内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运营管理。

(八)开展跟踪评价

规划正式实施五年后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在规划修编时应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评价结论

本次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共规划港口岸线22.96km,其中已开发岸线长17.68km,占用规划港口岸线77%。规划海口港包括秀英港区、新海港区和马村港区,规划泊位92个,*域面积565公顷。本次规划在港口岸线规模、*域面积、泊位数量及围填海面积等方面较上一轮规划都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域面积、泊位数量及围填海面积都有大幅缩减,岸线利用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体现了节约集约化的理念。

从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来看,本次规划不直接占用红树林等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系统,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涉及部分港口围填海,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围填海、疏浚等工程内容将对海洋生态、水动力和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强化落实环保措施,对敏感保护对象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和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区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总体而言,在严格落实本次评价提出的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控制、提高环境风险事故应急能力、加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等实施建议和措施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不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总体可行。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内容 公众可对《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评价内容是否准确全面、评价结论是否合理及本次总体规划还存在其它环境问题等方面,提出建议或意见。可通过信函、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向规划编制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一)规划编制单位: (略) 交通运输厅

联系人:周工

电话:0898-*

传真:0898-*

地址: (略) 海 (略) 政府办公大楼529室

联系时间:工作日08:30-12:00、14:30-17:30

邮箱地址:*@*63.com

(二)规划环评单位:交通运输 (略)

联系人:杨工

电话:010-*

传真:010-*

地址: (略) 朝阳区曙光西里*六号二号楼

邮箱:*@*q.com

七、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示时间: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



???????????????????????????????????????????????????????????????????????????????澄迈县交通运输局

?????????????????????????????????????????????????????????????????????????????????**日

附件: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

附件下载
  附件文件《海口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下载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