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关于2023年10月8日宣威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关于2023年10月8日宣威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2023年10月08日   云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关于2023年10月8日宣威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 信 (略) 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
  • 发布时间** 15:00:00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874-*,传真:0874-*

通讯地址: (略) 政务服 (略) 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窗口( (略) 向阳西街政务服务中心二楼)

邮 编:*

项目名称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略) 中心城区

建设单位

(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环评文件类型

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云南 (略)

项目概况

(略) (略) 东北部, (略) ,东西最大跨距10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91公里,国土面积为6075平方公里。 (略) (略) 以清水河为界, (略) 沾益区接壤, (略) 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 (略) 毕节地区的威宁县隔可渡河而治, (略) 237公里, (略) 103公里。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 (略) 城市建成区,主要工程建设地点如下:

城区内涝点治理工程与雨水管网工程

(略) 河道、地势、排水现状将规划范围主城区分为4个排水分区。雨水汇水区域依托现有河道的位置,根据竖向规划所确定的地块、规划道路高程划分为城西北、城西、城东、城南4个排水片区。

城西北片区范围:北至宣天一级公路,南至建设路,东临文化路、上堡街、榕峰路,西面为规划用地边界,雨水经道路雨水管道收集后,汇入片区3条城西河支流(马家山小河、费家冲小河、下关冲小河)后流入城西河。汇水面积为19.39平方公里。

城西片区范围:西至规划用地边界,南至通站路,东临菜园路、双龙路,北至建设路,雨水主要汇入城西河,汇水面积为10.62平方公里。

城东片区范围:北至北二环路,南至规划靖外路,西邻榕峰路、双龙路,东至东二环,雨水主要汇入北盘江(东河),汇水面积为14.21平方公里。

城南片区范围:南至规划范围边界,西至灰硐村,北至规划南靖路、规划靖外路、规划西延路,东至二环东路,雨水汇入北盘江(东河)及钱屯水库(月牙湖),汇水面积为35.16平方公里。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北盘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城西河及其支流):主要包括下关冲河、费家冲河、城西河、廖家河等四条河道的防洪疏浚工程、河道景观工 (略) 建设工程,河道总长度11.98km。

北盘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城区东河段):主要包括北盘江(城区东河段)堤防工程、防洪疏浚工程、河道景观工 (略) 建设工程,河道长度7.45km。

河道景观工程

本工程范围规 (略) 北盘江城区东河、费家冲河、下关冲河、城西河及缪家河,本次景观具体设计范围东河整治河段长7.34km,西河整治河段长6.58km,对生态走廊带建设做出进一步规划。

内容分别为:北盘江(钱屯水库~环城北路)两岸的景观带,由于北盘江(钱屯水库~环城北路)位于农田密布区域,适宜打造田园特色风貌带,提升滨水岸线的步行连接,增加滨水岸线的亲水体验,保持景观界面的连续性,河道分布特色集散性公园节点、亲水平台。费家冲河、下关冲河、城西河及缪家河两岸景观带以及滨河绿化设计。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 (略) 城市建成区,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城区雨水管网完善工程、城区内涝点治理工程、北盘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城西河及其支流)、北盘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城区东河段)河道景观工程。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施工阶段的废水主要为生产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pH,其中SS浓度在5000mg/L,pH值在10~12之间,要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临时沉淀池静置6h后回用于施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居民生活区公共设施处理。施工期生产设备、车辆冲洗过程中会产生废水,施工现场对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冲洗主要集中在每日晚上进行1次,施工高峰时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以及各类车辆等,项目建设高峰期共约20辆(台),每辆(台)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每天平均冲洗水量约为 0.5m3,则平均每天(次)冲洗用水量约10m3,产污系数以0.8计,则项目生产设备、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为8m3/d。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期新浇筑的混凝土需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4~5次,混凝土养护水平均用量约10.0m3,经混凝土吸附及蒸发后消失,废水产生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小。根据《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6月),本次疏浚出来的淤泥采用机械脱水方式进行脱水,脱水后要求运至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置,淤泥可实现淤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经污泥脱水机脱水后,脱水的污泥及时拉运出去处置,脱出的水流入污水池,污水池内的水需 (略) 政管网, (略) 政污水厂进行处理。施工期由于建筑材料的堆放、管理不当,特别是易流失的物资如砂石、土方等露天堆放,遇暴雨时将可能被冲刷进入本项目水域,进而污染项目区域北盘江水质。项目建材、弃土、淤泥在运输过程中的散落,也会随雨水进入沿线的水体,最终汇入北盘江。只要施工单位对运输严加管理,物料的流失量可以尽量地减少。因此,建议在物料临时堆场的边沿应设导水沟,导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沉淀池清水用于场地降尘,堆场上增设覆盖物,粉状物料不能露天堆放贮存,并做好用料的安排,减少建材的堆放时间。此外,施工单位应严格施工管理,严控施工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施工活动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禁止在河道及河滩内堆放建筑材料、倾倒施工垃圾,泼洒施工废水。项目建设期不同阶段工人数不尽相同,一般为几十至上百人不等。平均施工人数约为50人,用水量以40L(人/d)计,则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为2m3/d,产物系数以0.8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1.6m3/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等,各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200mg/L、SS250mg/L、氨氮25mg/L。施工人员清洗废水用水桶收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不设施工营地,工程施工人员主要为当地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依托当地公厕,生活污水较少,生活污水排入项目临近道路的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对周围地表水影响不大。本项目从渠道中抽水和清淤过后回水都会对水体进行搅动,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增加,泥沙悬浮后,如果外界扰动消失,便会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沉降速率取决于泥沙粒径、含量、水环境化学特征等诸多因素,一般情况下悬起的泥沙可在数小时内全部沉淀,其中在前 3~5 个小时内可沉淀一半以上,在以后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内再沉淀 20%~ 40%,对渠道水质影响不大。本项目清淤施工水体搅动将对北盘江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类比同类型项目,清淤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为500m 范围内,由于疏浚施工主要在枯水期,流速相对较小,因此清淤扰动底泥只会短期内使小范围水体悬浮物有所超标,总体来看,产生的 SS 不会对水体水质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水体中的 SS 可恢复到接近原有水平。故项目施工对北盘江水质影响较小,且从长远来看,项目河道疏浚工程结束后,可有效提升北盘江水质。堤防工程临河而建,施工过程将清理现有河堤,施工现场堆放砂、石料等建筑材料,若遇雨天,裸露的地表泥土及粉状材料很容易被冲刷而随雨水带走,进入水体,将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SS)和总溶解性固体(DS)大量增加,水体浊度大大增加,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堤防工程施工期间需加强沿河流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水土保持措施,严禁将弃渣倾倒入河流内,禁止将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排入河流,保障河道水质不受到严重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人员均来自于当地,因此现场不设住宿营地,借用周边民房作为施工办公用房。项目施工现场生活污水主要为简单清洁废水,其中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NH3-N 和SS 等,浓度相对较低,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过程和洒水抑尘,不外排,对河道水质无影响。

二、废气 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物料装卸等施工扬尘,以及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产生的废气,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主要环节是场地平整,土方挖掘,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存,砂石料拌合等。扬尘的大小与现场施工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作业程度及天气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根据施工工程的调查资料并参考类似工程实地监测结果,施工现场近地面粉尘浓度可达1.5~30mg/Nm3。施工开挖、施工材料装卸等会使作业点周围100m范围内产生较大扬尘,因此易形成扬尘的工区主要是施工沿线开挖面及其沿线两侧临时堆土区,以及运输道路。此外,与施工废气排放不同,施工扬尘污染程度完全取决于施工管理水平。施工管理严格,土料防护妥善,遗撒渣土及时清理、车辆及时清洗、重点地段控制行车时速,扬尘量越少;相反,如果临时堆土不进行防护,土料大量遗撒,不及时清扫;进出车辆不清洗,携带大量泥块,都将会引起大量扬尘,对局部空气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施工区域较为分散,扬尘污染具有局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本项目主要施工现场为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宣威城区段,因此主要保护目标为沿河两岸的学校、医院及居民点。建设项目沿途分布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2个,涉及居住区居民约6000人。施工期对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装卸对其产生的扬尘污染。管网铺设及河道整治是线性工程,整体工期较长,但针对单个环境敏感点来看施工期相对短暂。在采取洒水、拦挡等有效措施后,施工期扬尘产生量将显著降低,影响范围缩小,对保护目标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电锯等设备,以及大型运输车辆,以上设备及车辆基本为柴油动力机械,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烃类 HC、二氧化硫等,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污染的产生主要决定因素为燃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速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经查阅相关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 2.5m/s 时,施工场地的NOx、CO和烃类物质的浓度为其上风向的5.4~6倍,其中NOx、CO和烃类物质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00m,其中NOx、CO影响范围内的24小时平均浓度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 2.2倍和 2.5 倍。在大风及干燥天气施工时,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将有NOx、CO和烃类物质影响范围显著缩小。项目物料以及河道清理出的淤泥在运输过程中,需经过建成区内居民 (略) 等敏感点。在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运输扬尘,因此,建设方应做好以下几点控制好运输扬尘的产生,从而减少运输扬尘对居民 (略) 等敏感点的影响。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在经过居民 (略) 等敏感点时控制车速,且需在人流较大时候尽量减少运输次数。对装载车辆加盖篷布等。河道清理出的淤泥采用专门的封闭淤泥车清运。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粉尘、汽车尾气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因项目为线性施工,施工地域相对广阔,施工机械数量较少且位置分散,其污染物排放量较少,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较小,加之施工周期有限,该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河道淤泥中含有有机物,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恶臭物质,如氨、硫化氢等,属于会引起人感官不愉快的臭气。此类臭气的底泥疏挖过程、底泥运输过程及淤泥脱水过程中会释放出来,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 (略) 官渡区老盘龙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六*洪家村分洪闸以下段)底泥影响调查结果,河道疏浚时,在岸边能明显感到底泥的臭味,在距离岸边30m左右臭味显得轻微,100m之外基本感觉不到淤泥臭味。本项目河道疏浚工程在淤泥剥离河道后将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妥善,脱水后的污泥运至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置,淤泥不进行暂存,对河道两侧环境敏感点影响短暂。同时随着清淤工作的完成,河道日常的恶臭将随之消失,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长期影响是有利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清理出来的淤泥定点进行机械脱水,脱水后送至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置。本《报告表》要求淤泥定点机械脱水点设置时远离周边居民区等关心点,控制与周边关心点最近距离在200m以上。除在选址上进行控制外,在淤泥脱水过程中也应采取措施对恶臭气体进行控制,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项目板框压滤后的淤泥及时清运处置,以减少恶臭气体逸散。淤泥脱水时可喷洒生物除臭剂,抑制恶臭气体排放。脱水后的淤泥必须及时清运离场,减少堆存时间,减少恶臭源。本项目淤泥板框压滤脱水点是临时设施,在工程结束后即拆除并恢复原地貌,淤泥脱水的恶臭影响是暂时的。同时在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后淤泥脱水产生的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噪声 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在多台机械同时施工,通过距离衰减,昼间在施工场界20m以外才能达到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根据预测结果,施工场界临近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时,场界外昼间在150m左右才能达到1类区标准要求,夜间施工在场地300m以远才能达标。因此昼间施工时,沿河的宣威六中、丰华一小、 (略) 第五中学、西宁一小、西宁二小、 (略) 精神病防治 (略) 、 (略) 民族中学、 (略) (略) 昼间噪声均超标。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河道限制且工序不同,施工区域不可能存在所有施工机械同时运行的情况,且居民点及学校、医院等区域有围墙阻挡、绿地吸声及建筑物阻隔,实际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比预测结果小。由于项目施工是暂时的行为,施工中机械作业时间相对短暂,施工噪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只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意识,注意机械的保养、合理操作,使施工机械运作在最低声级水平;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噪声级较高的设备限制于白天施工,车辆运输物料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对产生噪音、振动的施工机械采取有效措施。则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将能够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能够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

四、固体废物 根据《可研报告》核算,本项目施工期总挖方30.4万m3,挖方可全部用于场地回填,余方部分用于本项目景观工程绿化用土及场地平整,不能综合利用部分运至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本项目不设单独的弃渣场。本项目河道清淤的底泥量约为18.91万m3,里面包含河底多年沉积的淤泥,还有少量因管理不当倾倒入河底的生活垃圾。清淤时将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离出来交由环卫部门处置,项目不设置脱水场地,淤泥清理后直接运至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置。项目施工期间场内临时堆土场应尽量远离保护目标,定期洒水抑尘,并加设防护网。建设方在落实临时堆土防护方案,及时清运工程弃土的基础上,本项目工程弃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废弃的建材、碎石、包装物等。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属一般固废,此部分建筑垃圾中钢材、废木料、包装物等可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委托具有专业资质并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资格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置。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极少。本项目不设置集中生活营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经统一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五、生态 北盘江及其支流宣威城区河段现状沿岸部分居民点生活污水并未得到有效处理就排入水体,使河道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很多生物都不适宜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河道原有的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分布极少,且这些水生生物都是当地河流水生环境中常见的物种,没有受保护或濒危物种。本工程河道综合治理部分内容只进行部分河段施工,工程量不大。施工期对水生群落生物的影响极小,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较小,随着项目建成大部分影响会消失。且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升北盘江及其支流水环境质量,有利于水生态改善。本工程作业区范围内的主要土地类型有耕地、建筑用地、现状交通用地等。尽管施工期会短暂影响区域景观,但随着施工后期生态恢复等措施的实施,工程扰动区内的地表植被可较快得以恢复。本项目的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将对北盘江沿岸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工程建成后保护范围内植被总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将有所增加。因此,施工期对项目区植被景观影响较小。施工期间对两栖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机械、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原材料的堆放,工程施工等均可直接伤害到两栖动物,可能将坡地和河岸的两栖动物杀伤,导致两栖类物种数量的减少。另外,人们捕捉食用蛙类,将会造成这些种类在工程区及其相邻地区成为残存种。开挖河道和场地造成部分生境破坏,河岸堆渣会直接伤害生活于该生境中的蛙类。施工期间对爬行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活动会产生噪声、频繁往来的车流、人流改变了原有的安静环境,对喜欢安静或害怕人群类爬行动物会形成惊吓导致其离开原有的活动范围,会暂时降低影响区内爬行类物种数量和降低出现的次数,施工结束后其影响逐渐消除。施工期间虽然会使项目占地区及施工影响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对整个项目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一方面这些动物将迁徙它处,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生境的恢复,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将很快得以恢复。施工期间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为活动的增加以及场地的开挖,施工机械噪音均会惊吓、干扰某些鸟类。但施工过程没有影响到鸟类集中的栖息或繁殖地,不会影响项目区鸟类种群及其长期生存繁衍的环境。且由于大部分鸟类活动能力与范围较广,受影响施工影响很小。河道治理工程主要通过整治河道、疏浚河床,减小阻水,从而达到降低水位,增大其行洪能力的目的。但该类项目多数工程施工须在河道内进行,若不采取有效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将直接落入河床,流向下游河道的泥砂将会淤积河床,使河道淤塞,造成行洪不畅,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本工程的主体工程多在河道和河岸边进行,两岸开挖裸露的土体表面,会加剧水土流失。根据类比资料,在工程开挖初期及场地平整阶段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其土壤侵蚀模数一般达15000t/km2?a。但在施工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量降为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的1%。因此,在项目施工期以及工程完工后都必须采取较为完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降低项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环境影响,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另,本项目水土保持报告处于编制阶段,报告编制审查通过后,项目在施工阶段积极采取水土保持报告提出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本项目将对北盘江及支流下关冲河、费家河、廖家河等河道进行河底清淤,清理物主要为河道中淤积的泥砂、漂浮的垃圾和生长的杂草等,大面积的清淤可大大降低河段底泥的面积与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大大降低进入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增量。因此,项目清淤会使得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运营期本项目用水包括景观区公厕用水及景观绿化带绿化用水,排放的废水以公厕排水为主。运营期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景观提升区域卫生间排水,废水产生量136 m3/d,5万m3/a,其水质污染物成分低,浓度小。该部分废水直接排化粪池处理达到GB/T 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A级 (略) 政污水管 (略)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置,对外环境影响小。

二、废气 随着施工期结束,河底淤泥被清除,河道水质得到改善,河道散发恶臭的情况将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提高。

三、噪声 项 (略) 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运动场所,市民在休闲娱乐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源强为 50—65dB(A),对周边环境影响轻微。

四、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游人留下的生活垃圾、景观绿化固废。 项目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游客。本项目建成后每天游客量约20246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以 0.1kg/d?人估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024.6kg/d。该部分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每天清运。本项目完工后景观绿化面积约为52.1万m2。固废主要为定期修剪的枝叶、枯枝落叶,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绿化固废产生量按 10kg/m2?a 计算,则景观绿化固废产生量为5210t/a。该部分绿化固废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项目运营期固废处置率 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五、生态 本项目建成后,对北盘江及宣威城区段支流水生生态系统影响如下:项目完工后,配合北盘江整治工程的其他沿河管网铺设工程,一方面将大量截流排入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的各种生活污水;另一方面,底泥清淤可以减少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从而改善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水质现状,优化水生生物和鱼类的生境,为水生生物资源的改善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水生生境的改善,为各种水生和湿生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如对于水生植物和鱼类而言,由于水质改善,生境变好,可以促进水生植物和鱼类的生长。对于浮游植物而言,河道经过截污、底泥疏浚等整治工作后,河水流速加快,换水周期缩短,浮游植物随水留出数量增加,因此总体来说河道整治后浮游植物数量会有所降低。同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会有所改变,清洁型和中污染型的浮游植物会增加,而耐污染型的蓝藻等浮游植物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对于浮游动物来说,水质改善后体积较大、较高级、耐清洁的物种将增多,而耐污染、低能型、小型化的种类将相对减少。对于底栖动物而言,水质的改善将使得其数量和生物量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水体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降低,而从导致底栖动物数量的降低。项目施工期对各建设内容占地范围内的现有植被进行清除,破坏和扰动了占地范围内的植物和动物。经现场踏勘,项目河道周边植物均为常见种,生物多样性一般,项目施工不会导致这些物种种群结构明显改变,更不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加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普及、在施工区设置保护动物的告示牌及警告牌等措施进行宣传。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对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的影响较小。总之,本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微生物可大量生长的栖息环境,使受治理河道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强化,河道自净能力增强,对面源污染源的吸附、降解能力增强。 (略) 防洪除涝和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河道景观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在区域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上与原有景观类型基本一致,但景观质量较建设前有明显提高。从景观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没有改变工程占地区景观类型,但提高了景观质量。本项目河道施工主要是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建设堤防和河道疏浚,项目完工后,治理河道的平面特征、断面特征、泥沙输移特征等发生改变,从而对河流水文和泥沙造成影响。河道断面形态特征的变化与影响:根据断面设计成果及实际情况,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河道经过清淤、开挖、护岸等综合整治,河道断面形态与整治前有较大变化,这有利于河床的稳定,增大主河槽的过水面积,降低了洪水位,防止了河床冲刷,有利于行洪与排污。同时,这种采用的生态护坡断面形态尽量保证与两岸河岸带系统连为一体,有利于沿岸生态塘生态系统保持正常的结构形态。泥沙输移特征的变化与影响:由于河床与河岸带组成主要是粘土、细沙和砂粒等可冲刷物质,在洪水期,特别是发生大洪水时,有可能出现短时间内大量泥沙冲淤和输移的情况。同时在某些局部河段,由于河流边界条件、水流条件等的不同,可能发生大幅度的暂时性的冲刷和淤积现象。因此,对于本项目而言,由于改变了河道的冲淤条件,对河岸采取了护坡防护,可有效防止河床的冲刷,保持河床的稳定。本项目通过城区内涝点治理、城区雨水管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 (略) 防洪系统得到较大改善,大大减少了淹水造成的损失,使居民的生产、生活得到较大较大的保障。通过北盘江及其支流河道淤泥清淤,河岸采取生态护坡防护,以此增大有效过流断面及河岸稳定。通过本项目综合整治后,使得河道水流畅通。并且项目施工期选择枯水期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不会发生由于施工组织不当而造成洪水影响周边居民的情况。项 (略) 城市建成区,城市防洪等级为Ⅱ级,城市防洪标准应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应达到2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应达到30年一遇。 (略) 城区现状无有效运行的排 (略) 防洪闸坝设施。 (略) 中心城区排水管线排查检测工作正在进行,对污水管、雨水管渠、合流制排水管渠进行全面的调查并进行评估。本次建设内容包括城区内主要内涝点、并结合现状城区易涝点对雨水管道进行改造,开展北盘江及其支流河道淤泥清淤及河道景观提升改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项目工程占地基本按照原有管线沟渠走向,尽量减少或避开周边草地及林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周边植被生态的破坏,项目施工前期首先利用挖机及人工铲剥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单独分层堆放于不影响址施工的范围内,施工结束后可用于堤后及施工工区表土回覆,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正效益;项目对北盘江及其宣威城区段支流河道进行河底清淤,清理物主要为河道中淤积的泥砂、漂浮的垃圾和生长的杂草等,大面积的清淤可大大降低河段底泥的面积与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大大降低进入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增量。综上,项目的选线对周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环保正效益。本项目施工地点距离学校、医院等敏感点较近,在采取洒水降尘、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控制施工时间,设置不低于2.5m围挡等减缓措施后,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本次防洪排水工程建设充分考虑与原有 (略) 政雨水管网的衔接,渠道布置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实施后能有效提升区域防洪能力。项目评价区域内无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目标,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选址合理。工程施工占地主要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临时占地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施工占地布置遵循集中布置、紧凑规划、减少临建工程量的原则,充分利用工程区内交通、场地及电力供应等施工条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方案及布置可行。

结论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三线一单”相关规定, (略) 规划相符。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北盘江水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以正面影响为主,二次污染负面影响或施工期不利环境影响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等可大大降低或消除,在严格执行“三同时”要求和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从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标签: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