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24日纳古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10kV送出线路古水村110kV变电站备供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24日纳古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10kV送出线路古水村110kV变电站备供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2024年01月24日   云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索引号
文??号
来?源
州生态环境局
公开日期
**
迪庆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24日纳古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10kV送出线路(古水村110kV变电站备供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发布时间:** 11:15 8
[ 大 中 小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纳古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10kV送出线路(古水村110kV变电站备供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87-*

传 真:0887-*

通讯地址: (略) 建塘镇阳塘路27号

邮编:*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评

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纳古光伏发电项目(一期)110kV送出线路(古水村110kV变电站备供线路)工程

(略)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

华能澜 (略) 古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

云南 (略)

本项目工程起于110kV纳古光伏升压站110kV构架,止于110kV古水施工变110kV进线构架,单、双回路架设,架空线路全长35.16km,曲折系数1.34。其中,古水施工变出线段3.5km同塔双回架设,其余31.66km均采用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JNRLH60/LB1A-240/40耐热铝合金导线。沿架空线路同步架设2根24芯OPGE-24B1-80光缆。

1、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避让措施

①塔基定位应避开开动物巢穴和主要觅食区域。合理规划施工季节和时间,尽量避让动物的繁殖期、迁徙期。

②建议线路塔基因地制宜,多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③合理规划施工临时道路、牵张场、塔基施工场地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东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

(2)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场地,项目临时占地优先利用荒地、劣地,减少植被破坏。

②线路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基础开挖时选用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等影响较小的开挖方式,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应采用临时拦挡、覆盖措施。

③塔基施工前应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单独堆存并做好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用于项目区植被恢复或耕作区域表层覆土。

④严格控制塔基周围的材料堆场范围,尽量在塔基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活动。牵张场、塔基施工场地、跨越施工场地等选址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尽量选择线路沿线空地布置,减少植被破坏。

⑤尽可能利用已建硬化道路、机耕路、林区小路等现有道路进行材抖运输。确需新建施工道路应严格控制道路长度和宽度,同时避开植被密集区,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

⑥对可能出现较大汇水面且土层较厚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

⑦经过植被较好的区域时,特别是经过寒温性针叶林和硬叶常绿阔叶集中分布的区域应采用高塔架设和无人机放线等施工架线工艺。

⑧施工中尽量控制声源,选取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区域动物的干扰。

(3)生态环境影响恢复与补偿措施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除复耕外对于土地条件较好的牵张场、人抬道路等临时占地区域植被恢复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对确需进入人工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选择当地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严禁引入外来物种。完善林地手续,严格按照签订的补偿协议缴纳补偿费用。本次评价建议使用草本植物使用羊茅、狗牙根、小花倒提壶、火绒草、鹅观草、苔草等乡土物种,灌木类采用溲疏、绣线菊、峨眉蔷薇、云南锦鸡儿、金露梅等作为恢复树种,乔木层采用丽江云杉、帽斗栎、长苞冷杉等作为恢复树种。

(4)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①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周期管控。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保证生态保护红线内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的地方的相关规定。

②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和施工作业带宽度,明确施工作业范围,减少施工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扰动。

③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回填的施工方式,做好裸露地表及堆存土方的苫盖、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地表裸露面积,增强表土的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影响。

④加强施工期间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建设单位应制定施工期环境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

⑤为保持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对在施工期间遭到破坏的区域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临时工程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回填、整平,并移植草木等植被;路基边坡及两侧施工结束后应尽快栽植行道树,护坡草。

⑥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严格规范施工行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不得随意破坏林木,排放污水,倾倒废弃物。

(5)重点保护动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无斑山溪鲵、雀鹰、红隼、灰林鸮、豹猫、毛冠鹿、岩羊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中相关要求“施工区发现有保护动物时应暂停施工,并实施保护方案”,禁止挑衅、捕猎,应立即停止周围200m范围内的所有施工活动,特别是禁止施工机械作业,待保护动物自行离开施工区后方可恢复施工,若动物不自行离开需汇报当地林业部门;对受伤的珍稀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时救治。

(6)公益林保护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略) 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公益林补偿和保护工作,未取得审批意见前不得开工建设。

②线路采取高塔跨越架设,仅对超高树枝进行修剪,临时用地避开林木密集区域,尽量选择林间斑块无树木、稀树荒草地处,减少对公益林的影响。

③公益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选择当地主要物种进行混播,待施工期结束后需对施工期间造成破坏的区域恢复原貌,避免项目建设对公益林的影响。

(7)管理措施

①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

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

③在施工设计文件中应说明施工期需注意的环保问题,如对沿线树木砍伐,野生动植物保护、植被恢复等情况均应按设计文件执行;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

④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如生产区域、项目部附近,粘贴和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警示牌,提醒人们依法保护自然环境。

⑤加强生态入侵风险管理,加强项目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强化森林资源及其附近森林资源的保护,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2、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牵张场的布置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并尽量远离线路周边的居民点,减小牵张场设备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在居民区附近的塔基施工时,先行建设施工围挡。

(3)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音、振动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工场和同一时间使用;对排放高强度噪音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场,应设置隔声挡板或吸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行走时间。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

(5)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6)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禁止夜间进行施工(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夜间施工必须到地方环保部门进行备案并告知周边居民。

(7)建设与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地周围企业、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经距离衰减和隔声至敏感目标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噪声污染即随之消失,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长期不良的影响。

3、水环境保护措施

为防止施工废水污染附近地表水,另外,项目部分输电线路跨越水体,为保护沿线水体水质,水体附近塔基施工时,应做好以下防治保护措施:

(1)输电线路施工期不单独布设施工营地,施工现场废污水就近回用于施工作业或洒水降尘。

(2)施工期间废水不得以渗坑、渗井或者漫流等形式排放,禁止向水体排放废水、倾倒垃圾、弃土、弃渣。

(3)塔基周边根据实际地形地貌,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将雨季地表引至附近沟渠,减少雨季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

(4)项目在地表水体沿线不设施工营地,文明施工,不乱捕捞,强化施工队*管理。

(5)加强监管,严禁将施工余土及垃圾倾倒入周边水体,避免施工对水体造成影响。沿河一侧必要时要设置临时挡墙,防止泥土和石块进入河流、水渠或灌溉排水系统,避免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临时场地设置应远离水体。

(6)在水体附近,不得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类储罐;禁止在沿线水体内清洗施工机械或运输车辆。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环境影响也将结束。

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在塔基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临时围栏进行遮挡,合理控制施工作业面积。

(2)在线路塔基开挖时,应对临时堆砌的土方进行合理遮盖,减少大风天气引起的二次扬尘,线路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覆土回填。

(3)施工时,应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和噪声;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

(4)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物时,应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尘污染。

(5)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施工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6)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

(7)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

(8)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空地硬化和绿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

施工扬尘造成的污染是短期和局部的影响,施工完成后便消失。采取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对项目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

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集镇垃圾收集点,统一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废弃导线、包装材料等回收利用。

(3)施工尽量减少地表扰动;尽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小弃渣量;对临时堆土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开挖出的部分表土单独堆放,采取防护措施,留作被破坏绿地的绿化覆土。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

①项目在施工结束后对建设用地周围开挖土地进行回填等生态恢复作业,及时恢复施工期临时征用的施工场地和用地,并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处理。建设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塔基占地的植被恢复。

②强化对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和捕猎野生动物,避免因此导致的沿线自然植被破坏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③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输电线路使用警示色。根据鸟类的视觉特征,将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设置成对鸟类具有警示作用的颜色,提醒鸟类对障碍物的识别,减少碰撞几率。

④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等,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植被恢复。

⑤严格遵循《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14),为保护评价区内天然植被,禁止砍伐通道,仅对运营后期生长到20.5m以上的林冠进行修剪。

⑥项目运行后对公益林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对临时占用公益林区域内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管理与养护。

⑦线路运行后,进行维护或巡视时不得新开道路。设置告示牌和警示牌。运行后制定相关的工作规则,避免维护人员伤害野生动物。

(2)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运营期建设单位须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在项目区周边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告知工作人员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位置及范围,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活动。

2、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在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母线、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

(2)建立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对当地群众进行有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使公众科学认识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

(4)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依法进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

(5)建设单位应建立应急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强企业应急人员培训,提高突发“邻避效应”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6)建设单位应制定输变电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并且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巡查检修制度,可防止如导线因为热胀冷缩下垂或线路碰火造成森林火灾而影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等事件。

在项目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降低电磁环境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输电线路运营期不产生废水,因此,本项目运行不会对沿线水环境产生影响。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拟建输电线路在运营后无废气产生,因此,本项目运行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4、声环境保护措施

(1)线路设备采购时,应选择表面光滑的导线,毛刺较少的设备,以减小线路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确保线路沿线声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3)加强线路沿线巡查与宣传,确保线路电力保护区范围内不新增住房、学校、幼儿园、医院、厂房等环境敏感目标,避免环境纠纷。

经采取以上措施,工程实施后,能有效降低噪声源强及传播影响,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输电线路项目运行期间,对线路的维护会对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对绝缘子等配件以及其他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设备、材料等,集中收集后交给电力物资回收单位回收处置,不对其进行储存。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您已成功参与促销活动!
稍候客服经理将会与您联系,请保持通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