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环境评价-环评拟批公示2024年1月26日大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杏七区西部Ⅲ、Ⅳ块三次加密调整及一类油层聚合物驱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环境评价-环评拟批公示2024年1月26日大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杏七区西部Ⅲ、Ⅳ块三次加密调整及一类油层聚合物驱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2024年01月26日   黑龙江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杏七区西部Ⅲ、Ⅳ块三次加密调整及一类油层聚合物驱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459-*(政策法规科)

传 ???真:0459-*

通讯地址: (略) 高新区建设大厦14楼?

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杏七区西部Ⅲ、Ⅳ块三次加密调整及一类油层聚合物驱产能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 (略) (略) 红岗区杏树岗镇境内

(略) 第四采油厂

大庆 (略)

该项目建设性质属于改扩建,项目代码为2311-*-04-01-*,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76.875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19.895hm2,临时占地面积为256.98hm2。该项目基建井322口,其中油井194口,注入井128口,形成63座平台井,84座单井。基建井中新钻井280口,利用井29口,转注井13口,建成后产能16.3×104t/a。新建集油阀组间3座,集油管道68.73km,集气管道3.78km,注水干线2.3km,单井注入管线73.6km,母液管道3.5km,单井注水管道10.2km,调水管道2.5km。更换16-5计量间已建站间掺水管道1.65km,更换4口利用井管道1.3km。站场工程:新建撬装聚杏4-8注入站,站内建设混配阀组、注入泵、母液储槽、母液回收装置及配套设施。杏北1601转油站新建3台三合一,5台2.5MW掺水加热炉,1台0.29MW采暖炉及加药装置等。杏北1301热水站新建1台2.0MW加热炉并配套建设站内管道等。杏北4号配制站新建1套密闭除尘上料装置,更换外输泵、母液粗精过滤器等。杏二十七曝氧站新建2台空气压缩机、1座稳压罐等。杏十一污水站新建过滤罐、反冲洗水泵、空压机等。杏十一深度污水站更换过滤罐、污水回收装置等。聚杏十一污水站更换加药罐、阀门等。杏二十七三元污水站新建1套提温反洗设备,包括1台1.5MW加热炉,1座钢制水罐,循环水泵及配套管线等。维修、扩建、新建道路共计13.8km。基建油井、注入井、集油阀组间、注入站等配套数字化工程。每座钻井井场设置3个泥浆循环罐,1座钢制泥浆槽,3座材料房,2个柴油罐,1个钢制水罐,1处生活区,1处办公区,1处1400m2表层土堆放区。项目总投资3943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409.77万元。

(一)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人员行为,严禁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外的植被。埋设管线尽量窄控,采取平埋方式进行,以便尽快恢复植被。施工过程不打乱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按要求进行表土剥离与利用,施工结束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被破坏的地表形态。运营期,严格控制油水井作业占地,普通井下作业不新征临时占地。作业时严格执行环保措施,保证“工完料净场地清”,作业后无落地油遗留井场,污泥回收后做无害化处理。

(二)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钻井废水拉运 (略) 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更换管线清洗废水、管线试压废水拉运至杏十一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压裂返排液拉运至第四采油厂压裂返排液处理站,产生的废水管输至聚杏Ⅱ-1污水处理站处理。以上废水处理达标后回注油层。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场站生活污水收集装置,定期拉运至西巷污水站后,管输至 (略) 南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地表水附近施工场地设置围堰,防止污水外流,严禁将污水及固体废物直接排放至表水体中。运营期,清防蜡废水进入集输系统,不外排。油井采出液分离出的含油污水管输至杏十一污水站、聚杏十一污水站和杏二十七三元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作业污水及洗井污水拉运至杏十一污水站处理。以上废水处理达标后回注油层。本项目注入站注水水质应同时满足《大庆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Q0639-2015)《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限值要求。地表水体附近井场作业期间做好废水收集工作,作业区铺垫防渗布,设置临时围堰,防止污水外流。污水拉运过程要建立台账,并接受监管。

(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实施分区防控,施工期,钻机生产区、柴油罐区、泥浆循环罐区、泥浆泵区、压裂作业区采取重点防渗,铺设双层高密度聚*烯(HDPE)防渗膜(膜厚1.5mm)构筑防渗层,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防渗区要求。材料房采取一般防渗,铺设单层高密度聚*烯(HDPE)防渗膜(膜厚1.5mm)构筑防渗层,防渗性能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一般防渗区要求。井场其它区域防渗性能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简单防渗区防渗要求。运营期,管线、油水井作业区域、注入站污水池采取重点防渗。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管道设计壁厚的腐蚀余量2mm,管道的连接方式应采用焊接。油水井井场作业区域铺设2mm高密度聚*烯膜构筑防渗层。污水池结构厚度为250mm,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8,水池的内表面涂刷1.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防渗层防渗性能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注入站玻璃钢母液储槽、母液回收装置、注入泵等设备区采取一般防渗,铺设1.5mm厚单层高密度聚*烯(HDPE)防渗膜构筑防渗层,防渗性能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防渗要求。油水井井场、集油阀组间防渗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简单防渗区防渗要求。保留防渗工程施工期影像资料备查。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破损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制度。设置4口跟踪监测井,定期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落实地下水和土壤监测计划。一旦出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不利环境影响。

(四)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建材应定位定点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土方开挖应采取遮盖、围挡、洒水等防尘措施。合理规划道路运输路线,运料车辆采取遮盖措施,以防物料洒落在地,形成二次扬尘。施工场界颗粒物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要求。运营期,新建加热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采取低氮燃烧措施,烟气通过12m高排气筒排放,SO2、NOx、颗粒物、烟气黑度等污染物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要求。原油集输采用密闭流程,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维修保养,保证油气处理设施的平稳运行,加强井下作业管理,落地油进行回收,减少烃类气体挥发。新建及改扩建场站厂区内非*烷总烃应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要求。井场、新建及改扩建场站厂界无组织排放非*烷总烃应满足《*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限值要求。杏北4号配制站设置密闭除尘上料装置,厂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要求。

(五)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井场合理布局,高噪音设备分散放置。注意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合理操作,保证施工机械保持在最佳状态,降低噪声源强度。施工场界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机泵等采取基础减振措施。井场、新建场站及改扩建场站厂界噪声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钻井岩屑、废弃泥浆及废射孔液拉运 (略) 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产生的泥饼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后综合利用。废包装袋、非含油废防渗布、施工废料拉运至第四采油厂工业固废处置场处理。改造场站产生的废滤料(HW49)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更换的罐、操作间管网,机泵等设备,统一回收送第四采油厂资产库。生活垃圾拉运至 (略) 处理。建筑垃圾拉运至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运营期,落地油及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HW08),拉运至杏北含油污泥处理站减量化处理后,委托大庆 (略) 处理,处理后的泥渣满足《油田含油污泥处置与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23/T3104-2022)标准要求后,用于在油田作业区域内用于通井路和井场建设、筑路和铺路、作业场地地面覆盖、围堰等材料的活动;或者在油田作业区域外用于物流仓储用地、工业厂区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以及危险废物填埋场、固体废物填埋场封场等材料的活动。作业产生的含油废防渗布(HW08)、废滤料(HW49)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七)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加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钻井时安装防喷器,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使用双层套管保护地下水环境,定期检测管线防腐及腐蚀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新。站内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在生产运营前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到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加强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开展了公众参与。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