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2024年02月02日   云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日至2月8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

联系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略) (略) 新建1台DSA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略) (略) 。

建设性质:改建。

立项依据: (略) 红塔区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玉红发改农社备案〔2023〕034号,项目代码:2307-*-04-05-*。

建设地点及占地: (略) 红塔区聂耳路 (略) (略) (略) 大楼1楼内,不新征占地。

建设内容:本 (略) (略) (略) 大 (略) 药房改建为1间DSA介入室,介入室有效面积为42.56m2。在介入室内配置1台DSA设备(型号未定,最大管电压为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介入诊疗。同时,在介入室旁利用现有闲置用房改造建设谈话间、更衣室、卫生间及污物暂存间等配套设施,其余办公、生活 (略) 现有设施。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工程

(略) 大楼1楼预留的1间DSA介入室内配置1台DSA设备(型号未定)用于介入诊疗。项目DSA机房净尺寸为7.6m×5.6m×2.77m,有效面积为42.56m2,净空体积为117.89m3,配置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单管头C型臂,型号为待定),额定管电压125kV,额定管电流为1000mA。

DSA主要组成包括以下设备:

①X射线管组件:旋转阳极X射线管、油浸式X射线管套、X射线束准直器。

②高压发生器:高压变压器、X射线管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变换闸、高压插座

③控制台:电源开关、电源电压调节器及电压表、管电压调节器及管电压表、管电流调节器及管电流表、曝光控制及指示器、容量保护装置及指示器、透视量限制器

④辅助支持设备:C型臂式机械装置;荧光屏、电视设备、成像板、电影机、平板探测器FPD等影像装置;固定器、压迫器、专用滤线栅、铅橡胶防护帘等配套装置。

扬尘、施工废水、噪声及施工废渣以及设备安装调试时产生的X射线、臭氧和氮氧化物。

X射线、臭氧、氮氧化物以及医疗固废、生活废水、办公垃圾。

辅助工程

控制室(22.65m2)、设备机柜间(16.7m2)、男、女更衣室及卫生间(49.24m2)、污物通道(7.0m2)、污物暂存间(7.6m2)、谈话间(4.0m2)、病人缓冲区(7.0m2)及洁净走廊等。

依托工程

(略) (略) 大楼已建的危废暂存、供水、排水、配电、供电和通讯系统等。

工作人员生活污 (略) 现有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置;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 (略) 主体已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置,污水处理工艺采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消毒”处理 (略) 污水处理厂。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器具等医疗废物暂存在DSA介入室中的垃圾桶,手术结束集中收集后作为医疗废物收集至介入室西北侧污物间内暂存,后委托玉溪 (略) 清运;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办公垃圾, (略) 的保洁措施,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环保工程

DSA介入室的屏蔽防护设计如下:

介入室四周墙体:邻家属候诊区一侧240mm实心砖墙+30mm硫酸钡涂料,具体约5.63mm铅当量防护水平;其余三面巩固支撑架+4层15mm硫酸钡板,具体约6.56mm铅当量防护水平;

介入室顶面:120mm混凝土楼板+两层15mm硫酸钡板,具有约4.78mm铅当量防护水平;

介入室地面:150mm混凝土楼板+30mm硫酸钡涂料,具有约5.18mm铅当量防护水平;

医护通道防护门:通道门采用专用防辐射电动平移门,门尺寸1200*2200mm,铅防护门门套内包4.5mmPb铅板及不锈钢饰面处理,具有4.5mm铅当量防护水平;

病人通道防护门:通道门采用专用防辐射电动平移门,门尺寸1800*2200mm,铅防护门门套内包4.5mmPb铅板及不锈钢饰面处理,具有4.5mm铅当量防护水平;

污物通道防护门:通道门采用专用防辐射自动平开门,门尺寸1200*2200mm,铅防护门门套内包4.5mmPb铅板及不锈钢饰面处理,具有4.5mm铅当量防护水平;

介入室观察窗:控制室观察窗采用20mm厚铅玻璃,铅玻璃尺寸为1500*900mm,具有约3.5mm铅当量防护水平;

电动铅防护门3套,铅玻璃观察窗1套、电缆沟屏蔽使用4mm厚铅板1片、通排风管道包裹4mm厚铅皮4片;

噪声:风机及空调机组等采用减震设计;

固废:DSA介入室内及污物间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桶,DSA介入室和配套用房内设置数个生活垃圾收集桶。

/

/

DSA介入室内安装吸顶式空调送风,风量为1500m3/h,新风交换机,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可通过该换排风机排风口排出DSA介入手术室。机房内均预留有进、出风口风管穿墙部分、弯管用4mm厚铅皮包裹,相当于4.0mmPb辐射防护水平。



电缆线槽穿墙采用U型沟,DSA手术室电缆沟从西南侧斜向45°穿过屏蔽墙进入控制室,电缆沟深200mm、宽300mm,穿墙位置从DSA手术室200mm处至控制室200mm处电缆沟顶部铺设一层4mm厚铅板,上方再用5mm厚钢板做盖板,具有4.0mmPb防护水平。



项目DSA设备技术参数表:

序号

射线装置型号

数量

额定管电压

(kV)

额定管电流

(mA)

工作场

所名称

生产厂家

出束方向

设备用途

备注

1

单管头C型臂,DSA,型号待定

1

125

1000

(略) 大楼1楼DSA介入室

待定

由下往上

诊断、介入手术

拟购

项目DSA拟开展手术情况表:

使用科室

平均单台手术时间

单台手术曝光时间

DSA介入室年手术台数

年出束时间

减影

透视

减影

透视

心病科

2h

2min

15min

500台

16.7h

125h

项目DSA介入室工作流程简述:病人进入介入室→医生按工作程序完成准备工作→给病人病变部位拍摄数字影像→给病变部位注射造影剂→再次给病人病变部位拍摄数字影像→计算机处理形成最终减影图像→医生诊断或治疗→病人离开介入室。

主要耗材:

名称

年使用量

备注

造影剂

500瓶

外购

医用辅料

500套

外购

医用器具

500套

外购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类别

环保设施(措施)

投资金额(万元)

新增

电离辐射防护

电动铅防护门3套,各具有4.5mm铅当量的辐射防护水平、控制室铅玻璃观察窗1套,采用4.5mm铅当量厚度的铅玻璃,电缆沟屏蔽使用4mm厚铅板、通排风管道包裹4mm厚铅皮4片

14.0

邻家属候诊区一侧240mm实心砖墙+30mm硫酸钡涂料;其余三面为巩固支撑架+4层15mm硫酸钡板。

DSA介入室内顶面为120mm混凝土楼板+2层15mm硫酸钡板;

机房地面为120mm混凝土楼板,楼板上涂30mm硫酸钡涂料。

15.0

个人防护用品

铅衣、铅围脖、铅帽、铅眼镜、铅围裙6套

1.0

监测仪器及个人剂量监测

新增1套便携式X-γ辐射监测仪、2套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6台

1.0

警示标志

电离辐射警告标志3副、工作状态指示灯3套、门灯联锁装置2套

1.0

监控、对讲系统

监控、对讲系统1套

1.0

废气治理

2台吸顶式空调送风,送风量不小于1500m3/h,1台排风量为2500m3/h的全热新风交换机

6.0

噪声治理

采用低噪设备、换气扇底座、通排风管采用减震设计。

0.5

废水收集

依托建筑污水管网

0

固废收集

介入室设置2个医疗废物收集桶

0.2

事故应急物资储备

(略) 已有事故应急物资

/

其他

辐射安全规章制度上墙、竣工环保验收,控制区警示标志,监督区标牌。

3.0

合计

42.7

项目投资: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2.7万元,占总投资的3.28%。

劳动定员:项目辐射工作人员6人,由2名手术医生,2名操作技师,2名护士组成,均为新增人员,经取证后上岗。

工作制度: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每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8小时。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方位

场所名称

距DSA手术室最近距离

规模

保护要求

水平

垂直

职业

人员

DSA

工作人员

/

DSA介入室内

0m

0m

共2人

5mSv/a

/

控制室

1m

0m

操作技师2人、护士1人

/

1#设备间

1m

0m

基本无人

公众

DSA介入室附近其

他人员

东侧

洁净走廊

1m

0m

约4人

0.25mSv/a

家属候诊区

6m

0m

约4人

电梯

7m

0m

约3人

谈话间

6m

0m

约2人

更衣区

10m

0m

约4人

(略) 部

50m

0m

约100人

南侧

洁净走廊

1m

0m

约2人

复苏室

2m

0m

约1人

西侧

预留机房

3m

0m

基本无人

2#设备间

3m

0m

基本无人

中医馆

5m

0m

约3人

北侧

污物通道

2m

0m

偶尔有人

西北侧

(略) 西院教学楼

40m

0m

约100人

东南侧

医生办公室

4m

0m

约2人

库房

5m

0m

基本无人

护士站

6m

0m

约2人

消防控制室

7m

0m

基本无人

西南侧

库房

3m

0m

基本无人

保洁间

4m

0m

偶尔有人

消毒间

5m

0m

偶尔有人

楼上

住院部大厅、收费处

0m

正上方2.77m

约20人

楼下

地下停车场

0m

正下方2.77m

约16人

三、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电离环境

根据2023年12月 (略) (略) 在项目拟建DSA工作场所及周围布点进行X-γ辐射剂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拟建DSA工作场所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80nGy/h~105nGy/h, (略) 周围环境本地X-γ辐射剂量率82-105nGy/h水平相当, (略) X-γ辐射正常水平。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为玉溪大河。 (略) 水利厅《 (略) 水功能区划(2014修订)》,玉溪大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玉溪大河环境质量现状,《报告表》引用《 (略) 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度)》中位于项目下游玉溪大河的矣读可控制监测断面水质的常规监测评价结果,玉溪大河矣读可监测断面水质评价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不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为玉溪大河接纳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及沿途村庄生活污水所致。

(三)环境空气

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20 (略) 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结论:2021年中心城区区域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年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四)声环境

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邻近聂耳路次干道一侧35m范围内执行4a类。《报告表》根据**日 (略) (略) 云南 (略) (略) 楼四周及 (略) 西院的监测结果: (略) 楼四周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略) 西院除1月3日昼间超标外,其余时段均满足2类标准,超标原因为监测期间车 (略) 教学楼装修噪声所致。

四、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略) 现有建筑内进行改造,施工工程内容主要为DSA介入室、谈话间、更衣室、卫生间及污物暂存间等配套辅助设施改建,施工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采取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且施工期的影响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电离辐射

本项目为Ⅱ类射线装置DSA在医疗领域的使用,只有当开机时才会产生X射线。

(1)针对项目特点,《报告表》提出项目工作时采取屏蔽及管控措施如下:

①介入室“两区”划分与管理

介入室

控制区

监督区

划分依据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结合项目特点,将DSA手术室划为控制区,而控制室、污物间划为监督区。

辐射防护措施

控制区入口处设置工作信号指示灯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机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工作指示灯运行以警示不得进入控制区;控制区内禁止外来人员进入,职业人员须穿戴铅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在控制区内进行介入手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照射。

在监督区设立警告标识和标牌,仅允许相关医生进入,其余无关人员均不得随意进入。

注:将机房四周、楼下区域、紫艺路人行道等公众活动区域作为辐射环境影响关注区,在运行期须加强对上述辐射环境影响关注区的定期监测、年度监测和验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略) 西北侧外墙(紫艺路方向)设置担心电离辐射标示标牌,防止行人长时间停留。

②介入室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

场所名称

屏蔽方位

屏蔽材料及屏蔽厚度

等效屏蔽效果

标准要求

是否符合

DSA介入室

四周墙体

机房邻家属候诊区一侧墙体综合240mm实心砖墙+30硫酸钡涂料

5.63mmPb

屏蔽防护当量不得低于2mmPb

其余三面铺设4层15mm厚硫酸钡板

6.56mmPb

顶面

120mm混凝土楼板+2层15mm硫酸钡板

4.78mmPb

地面

150mm混凝土楼板+30mm硫酸钡涂料

5.18mmPb

病人防护门、

医护防护门、污物防护门

污物通道防护门,采用自动平开铅门;医生进出防护门医生进出防护门、患者进出防护门,采用电动平移式铅门;防护门套选用钢铅复合门,内有4.5mm厚铅板防护,再用4.5mm铅板向四周铺贴。

4.5mmPb

控制室观察窗

选用20mm厚铅玻璃

3.5mmPb

DSA介入室面积

DAS介入室长约7.6m、宽约5.6m,内净面积约为42.56m2

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20m2,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3.5m

通排风

通风透气

机房采用风机换气,进出 (略) (略) 大楼外侧墙体预留通风口,风管穿墙部分、弯管用4mm厚铅皮包裹,相当于4.0mmPb辐射防护水平。DSA介入室内安装2台吸顶式空调送风,送风量不小于1500m3/h,介入室外安装1台排风量为2500m3/h的全热新风交换机。

电缆

电缆布置

底面将地面地胶铲除后开凿200mm深的电缆沟。从设备基座下方设置电缆沟(30cm宽×20cm深),DSA手术室电缆沟从西南侧斜向45°穿过屏蔽墙进入控制室,电缆沟宽30cm、深20cm,穿墙位置从DSA手术室200mm处至控制室200mm处电缆沟顶部铺设一层4mm厚铅板,上方再用5mm厚钢板做盖板,能够有效防止射线泄露,穿墙部分不会影响墙体整体的防护性能。

《报告表》分析,项目DSA手术室的屏蔽防护及有效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均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相关技术要求。

③人员防护措施

序号

名称

内容及规模

1

个人防护措施

1、配置防护用品,包括铅衣、铅帽、铅围脖、铅方巾各6套,用于介入手术人员及受检者手术时穿戴;上述防护用品须≥0.5mm铅当量。

2、DSA设备上自带有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及移动铅防护屏风,铅当量≥0.5mm铅当量。DSA手术室在对病人病灶进行照射时,对病人病灶以外的部位用铅方巾进行了遮盖,必要时应穿着其他防护用品,尽可能避免了病人受到不必要的辐射照射。

3、配置2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和1台X-γ辐射监测仪,6名辐射工作人员各配置1个个人剂量计。

2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医院应对未来增加6人配置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定期送检(不超过90天送检一次),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3

时间防护及最优化制度

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曝光时间,减少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受照射时间,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的照射。

《报告表》分析,项目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相关要求。

(2)介入室外外剂量率评估

《报告表》预测,采取措施后,项目DSA机房外关注点处剂量率最大值为1.67×10-2μSv/h,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剂量约束值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的要求。

(3)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剂量评估

项目共设置1组DSA辐射工作小组,共有6名辐射工作人员,分为2名手术医生,2名操作技师,2名护士。其中,手术医生仅负责本项目DSA放射工作,操作技师及护士除操作本项目DSA设备外, (略) 内其他辐射工作,工作量与现有辐射工作人员基本一致。项目年手术约500台,年受照(出束)时间为141.7h。

《报告表》预测分析,正常工况下,DSA脉冲透视对第一术者位医生年有效剂量约为4.2mSv/a,第二术者位医生年有效剂量约为4.1mSv/a。DSA脉冲透视对医生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职业年剂量管理限值5mSv/a的要求。

此外,项目操作技师及护士除操作本项目DSA设备外, (略) 内其他辐射工作,工作量与现有辐射工作人员基本一致。《报告表》预测分析,项目DSA脉冲透视对操作技师及护士年有效剂量为2.37×10-3mSv/a,叠加现状最大值0.72mSv/a( (略) 现有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报告中最大值)后,交叉工作的操作技师及护士年有效剂量最大约为0.722mSv,低于职业年剂量管理限值5mSv/a的要求。

同时,正常工况下,公众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2.22×10-3mSv/a,低于本次评价的公众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0.25mSv/a的要求。

(4)叠加辐射环境影响

《报告表》分析,除DSA介入室以外,医院在用的另16台Ⅲ类射线装置分布在急诊室、门诊楼、摄片室内,与本项目拟建的DSA手术室 (略) 大楼距离超出50m范围,且本项目拟建场所及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 (略) 所在区域正常辐射水平范围内,因此不进行叠加影响预测分析。在采取有效屏蔽措施后,本项目50m评价范围内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年有效剂量能够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同时,《报告表》提出:加强管理,运营单位在营运前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制,确保各项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并定期对辐射安全控制效果进行评议。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诊疗工作;对于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响应程序等制度应张贴于工作场所墙面醒目处。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须持证方能上岗、配备个人剂量计,并建立个人剂量健康档案,防止个人剂量超过管理限值要求。《报告表》预测评价结果可信,项目所提出的电离辐射防范及管理措施可行。运营期电离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2、废气

DSA在曝光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臭氧。《报告表》提出,项目新建DSA机房内设置一套通排风系统,废气经排风管道引至楼顶排放,经自然扩散后对环境影响不大。《报告表》提出的废气措施可行,运营期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3、废水

《报告表》分析,项目DSA采用数字成像,废水主要为医护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手术器械清洗产生的医疗废水。《报告表》提出,项目医护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手术器械清洗产生的医疗 (略) 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略) 政污水管网,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

4、噪声

本项目空调机组运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5、固体废物

《报告表》分析,项目DSA采用数字成像,项目无废显影液、定影液、洗片废液及废胶片产生。《报告表》提出,项目介入室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器具等医疗废物,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内,定期委托玉溪 (略) 清运处置。医护人员产生的生活 (略) 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三)事故影响

项目使用1台Ⅱ类射线装置,对于X射线装置,当设备关机时不会产生X射线,不存在影响辐射环境质量的事故,只有当设备开机时才会产生X射线等危害因素。

《报告表》分析,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见下表:

序号

事故情形

潜在危害

事故分级

备注

1

门灯连锁装置和报警系统发生故障,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射线装置机房。造成相关人员被误照,引发辐射事故。

X射线事故情况下误照导致人员受超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一般辐射事故

非主束方向

2

其它医护人员在未撤出机房时,即进行曝光,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引发辐射事故。

3

在防护门未关闭的情况下即进行曝光操作,可能给工作人员和周围活动的人员造成不必要的照射,引发辐射事故。

4

医护人员开展介入治疗时,未穿防护服进行手术操作受到射线照射,引发辐射事故。

《报告表》估算结果表明:(1)DSA室内第一术者位医生单台手术未进行辐射防护的情况下,不会造成超剂量辐射;第一术者位医生未穿防护服、使用设备自带床侧吊帘情况下,受照时间达到55.2h时所致剂量为20mSv,达到职业年剂量限值,可造成职业人员超剂量照射;在未使用设备自带床侧吊帘、未穿防护服情况下,受照时间达到42.84min时所致剂量为20mSv,达到职业年剂量限值,可造成职业人员超剂量照射;(2)DSA室内第二术者位医生单台手术未进行辐射防护的情况下,不会造成超剂量辐射;第二术者位医生在未使用设备自带床侧吊帘、未穿防护服情况下,受照时间达到7.92h时所致剂量为20mSv,达到职业年剂量限值,可造成职业人员超剂量照射;(3)公众误留、误入机房无防护情况下,单台手术期间不会造成误留、误入机房的公众人员超剂量辐射;在机房内与射线束侧向之间距离0.3m,受照射时间达到2.12min时所致剂量为1mSv,达到公众年剂量限值,可造成公众超剂量照射;与射线束侧向之间距离1m,受照射时间达到25min时所致剂量为1mSv,达到公众年剂量限值,可造成公众超剂量照射;与射线束侧向之间距离2m,受照射时间达到1.7h时所致剂量为1mSv,达到公众年剂量限值,可造成公众超剂量照射;(4)在单台DSA防护门未关闭的情况下,曝光操作时有公众人员经过时,单台手术期间不会造成经过的公众人员超剂量辐射;受照射时间达到5.56h时,所致受照剂量为1mSv,达到公众年剂量限值,可造成公众超剂量照射。

为防止X射线装置可能发生事故情况,《报告表》对辐射事故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①严格按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执行,定期对防护设施的安全防护效果进行检测或者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②应设置紧急止动装置、紧急开门按钮,当设备出现错误或故障时,能中断照射,及时撤离辐照范围,并有相应故障显示;③机房的防护门外近处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工作指示灯;④必须按操作规程并经控制台确认验证设置无误时,才能由“启动”键启动照射;⑤操作台和治疗室机械操作面板上均安装有紧急停机开关;⑥接入手术时,操作医生需确认机房内无其他闲杂人等、防护铅门正常关闭之后才能开启曝光;⑦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并佩带个人剂量和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严禁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进行曝光。⑧辐射工作人员需参加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需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建立个人剂量健康档案等。通过采取《报告表》提出的辐射事故防范措施,可减少或避免人员误入和超剂量照射事故的发生。

五、总量控制

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六、使用II类射线装置能力评估

对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生态环境部令第20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第18号令)、《 (略)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大纲(2021年版)》和《 (略)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2021年版)》的通知(云环通[2021]227号)中相关使用射线装置应具备的条件要求,《报告表》分析建设单位严格落实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及辐射安全管理措施,具备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综合能力。

七、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及源项分析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 (略) (略) 新建1台DS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政策法规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十三项“医药”中第4款“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新型基因、蛋白和细胞诊断设备,新型医用诊断设备和试剂,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放射治疗设备,急危重症生命支持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移动与远程诊疗设备,高端康复辅助器具,高端植入介入产品,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外科设备及耗材,生物医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于** (略) 红塔区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玉红发改农社备案〔2023〕034号,项目代码:2307-*-04-05-*。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同时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21年修改)等行业法规的要求。

(三)项目选址及平面布局

项 (略) 红塔区聂耳路 (略) (略) (略) 大楼1楼内,项目不新增用地,依托主体工程项目已履行了相应环保手续,符合相关规划要求。项目DSA射线装置机 (略) 药房改建,避开了人流量相对较多的门诊区域,平面布局控制区和监督区划分明确,医护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单独设置,避免了不同人员交叉影响,周边无环境制约因素,通过采取相应屏蔽和防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可接受,从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和平面布局合理。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辐射安全防护、辐射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措施的条件下,项目运营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您已成功参与促销活动!
稍候客服经理将会与您联系,请保持通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