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关于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理情况的公示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关于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理情况的公示

2023年11月06日   云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日我局共受理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文件。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五个工作日,周末及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870—*

通讯地址:巧家县玉屏街道新华北路0 (略) 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

邮 编:*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受理日期

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

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

巧家县 (略)

大理厚德 (略)

**日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态影响类)

项目名称: 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巧家县 (略)

编制日期: 二零二二年九月

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建设内容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七、结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

项目代码

2019-*-10-03-*

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


建设地点

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

地理坐标

采砂河段起点:103°5′5.85″,26°42′41.31″;

采砂河段终点:103°4′40.32″,26°42′45.28″;

岸上工程:103°4′38.755″,26°42′51.545″。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二十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 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 303

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

92000m2(开采区76000m2

岸上工程占地面积约16000m2);

建设性质

R新建(迁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R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

巧家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项目代码:2019-*-12-03-*

总投资(万元)

500

环保投资(万元)

47

环保投资占比(%)

9.4

施工工期

2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否

R是:项目已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已建工程包括加工区设备安装、办公生活区,供电供水设施,还将完善粉尘治理、噪声治理等环保设施。项目目前属于禁采期,未在生产。项目属于未批先建、未验先投项目。

**日, (略) 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的行政执法人员对本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经调查核实,项目已建成砂石生产系统一套,产能为日产机制砂1000吨左右,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之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之规定。已构成环境违法。 (略) 生态环境局已对本项目下达处罚通知“昭环罚告字〔2023〕112号”及“昭环罚告字〔2023〕117号”(详见附件8),目前,项目已缴纳相应罚款。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

规划情况

本项目属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规划范围,该规划报告于**日通过巧家县水务局技术评审,于**日取得《巧家县人民政府关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采砂规划报告的批复》,批准文号:巧政复〔2019〕3号。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

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及批复的符合性分析

1、本项目与规范范围及规划河道采砂规模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本次河道采砂规划上游起点位于巧家县炉房乡范家老房子,下游规划终点炉房乡荒田村大白水,规划河道全长11.2km,规划河段上游起点处地理坐标:东经103°09′13.7″,北纬26°45′33.7″,下游终点处地理坐标:东经103°04′41.31″,北纬26°42′40.42″。

通过对噜咘河河道勘测调查,噜咘河上游源头范家老房子至小葫芦口段全长6.5km,出露地层全部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不具备开采价值。本次规划共规划可采区1段,总长0.86km,面积0.165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35万m3。禁采区3段,总长3.85km。分别为:

1)噜咘河右岸支流陈家沟安家坪段属滑坡地带(1#滑坡),据本次调查,该滑坡长597m,宽433m,厚度6m,在该段上下游各200m的河道禁止采砂,全长0.93km;

2)噜咘河右岸支流陈家沟上拖岩坪段属滑坡地带(2#滑坡),据本次调查,该滑坡长201m,宽335m,厚度3.5m,在该段上下游各200m 的河道禁止采砂,全长0.73km;

3)噜咘河干流噜纳照段为一大型滑坡,据本次调查,该滑坡长1270m,宽823m,厚度46m,在该段上下游各200m的河道禁止采砂,全长1.67km。

本河段规划5年,2019年至2024年,不设置保留区。

可采区共1处,总长0.86km,面积0.165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35万m3,可采砂主要情况如下表:

表1-1 巧家县噜咘河规划河道可采区采砂量

序号名称可采区长度(km)可采平均深度/可采宽度(m)控制开采高程(m)年度控制开采量(万m3)1可采区0.861.5~*~10897

噜咘河大白水砂场可采区年度控制开采量为7万m3。本项目开采规模为2万m3/a,位于噜咘河与以礼河汇合口,噜咘河右岸,现状左岸有巧家融昆砂石料厂采砂场,采砂规模为5万m3/a,该砂场位于本项目东南面。巧家融昆砂石料厂采砂场与本项目采砂场均属于大白水砂场,总采砂规模为7万m3/a,本项目开采时间为**日—**日。故本项目符合规划对规划范围及规划河道采砂规模的要求。

2、与规划采砂方式及采砂时段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规划报告,采砂采用机械开采(旱采)方式,采砂区采砂后,应保持河道基本平整,使其采砂段上、下游河床与天然河床平顺衔接,确保采砂后水流顺畅,不致形成深坑和横流,维持河道河势的稳定。

本次规划将汛期中年最高水位出现频次最高的6月1日至9月30日作为禁采期,其余月份若出现超警戒水位及罕见枯水期时,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发布禁采公告,险情缓解时,连续10天都没有出现超警戒水位及罕见枯水时,可公告恢复采砂作业。除禁采期外为可采期,即每年10月1日-次年5月31日为可采期。

本项目年度开采方式为采用机械开采(旱采)方式,作业时间为当年10月1日-次年5月31日;禁采期为6月1日至9月30日。故符合规划对规划采砂方式及采砂时段的要求。

3、与《巧家县人民政府关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采砂规划报告的批复》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巧家县人民政府关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采砂规划报告的批复》,原则同意规划,要求严格审批河道采砂许可,加强河道采砂巡察和监管。

本项目河道采砂过程中严格按照划定的可采区范围进行采砂活动,积极采取规划报告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且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严格按照采砂实施方案和规划要求进行采砂作业;**日重新取得巧家县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日取得采砂许可证。故本项目采砂单位手续合法,符合采砂规划及批复的要求。

其他符合性分析

1、项目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1)“三线一单”相关内容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

(略) 人民政府于**日印发的《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昭政发【2021】14号),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 (略) 形成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环境管控格局,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空间化、系统化、精细化,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低碳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35年,全市建立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基本实现。

通知要求,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具体为:

1)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

(略) 生态保护红线按照《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执行。将未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自然保护地、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基本草原、生态公益林、天然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划为一般生态空间。

2)环境质量底线

①水环境质量底线

到2025年,重点流域、出境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重点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到2035年,地表水体水质优良率全面提升,各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

②大气环境质量底线

到2025年,县域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略) 优良率和控 (略) 级下达目标。到2035年,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县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③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

到2025年,全市土壤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局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3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3)资源利用上线

严 (略) (略) 对于水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的总量、强度、效率等要求。

4)管控准入清单

严格落实《 (略) 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云政发[2020]29号)管控要求。强化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略) 总体管控要求。根据划分的环境管控单元的特征,对每个管控单元分别提出了生态环境管控要求, (略)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略)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建设项目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6月 (略) 人民政府发布《 (略)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文件, (略) 区的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划定,项目建设须符合该文件相关要求。根据建设单位向巧家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本项目生态红线的查询结果,巧家县自然资源局意见为:未占用巧家县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详见附件9)。因此,本项目用地符合《 (略)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

项目选址区域为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根据《巧家县环境空气状况公报(2022年)》,巧家县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根据引用的监测数据,项目区域特征污染物TSP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本项目区地表水为以礼河及支流噜咘河,根据《 (略) 水功能区划》(2019年):本项目涉及以礼河属于“以礼河会泽-巧家保留区”,该河起于毛家村水库坝址,止于入金沙江口,水质现状为Ⅲ类,2020年和2030年水质目标均为Ⅲ类,故以礼河及支流噜咘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根据现状监测报告,项目周边区域以礼河、噜咘河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本项目生产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项目区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周围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强主要为运输车辆、装载机、破碎机、筛分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数量较少,经采取减震垫、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能满足标准要求,本项目建设运营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

本项目建设中会对采砂河道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采砂活动是临时的,采砂活动结束后,河道及堆场生态得到恢复,不会造成长久影响,且项目占用范围内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 (略) 级珍惜、濒危保护物种,项目运行中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后不会造成永久影响,影响较小,不会突破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的。

3)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为河道采砂项目,采砂工艺主要为旱采,经汽车运输至加工区,经过破碎、筛分等加工后对外销售。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会占用土地,消耗一定量的电及水资源,项目用水及用电量相对较小,项目建设土地不涉及基本农田、耕地,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项目设计年开采量约2万m3,占区域砂石等矿产较少。因此,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项目占地为荒草地,对照《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项目用地不属于限制用地及禁止用地。

4)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 (略) 第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通知》(云发改规划﹝2018﹞271号) (略)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除此外,结合规划区环境敏感区特征、产业定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环境保护目标、国家清洁生产及环保保护相关要求,提出规划区环境准入条件被列入表1-2准入条件负面清单的项目,禁止入区。本项目为河道采砂项目,配套建设加工场地。本项目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性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1-2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项目环保准入条件本项目情况是否符合行业准入负面清单不符合规划区规划产业定位的行业本项目符合《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符合河道中开采砂金矿的项目本项目不涉及金矿采掘。符合不符合禁采期不开采的项目本项目已划定禁采期,禁采期不开采。符合工艺准入负面清单严禁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河道采砂本项目不采用爆破工艺。符合严禁过度采砂本项目有采砂实施方案。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淘汰类工艺、装备的项目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条水利:6、江河湖库清淤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及设施装备不符合国家最新技术政策要求的项目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及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最新技术政策要求。符合清洁生产准入负面清单采用燃煤锅炉供热的采砂项目本项目采砂工程不需要供热。符合对于出台(或试行)清洁生产标准的行业,入区企业要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对于没有清洁生产标准的行业,入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本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本项目采砂工艺为国内较先进工艺。符合固废综合利用率小于70%的项目本项目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70%。符合严禁高耗能的方式进行河道采砂本项目采用旱采方式进行河道采砂,不属于高耗能采砂设备。符合污染源准入负面清单无废水处理设施,废水不能够预处理;配套建设有废水收集处置措施,不外排。符合危险废物不能做到妥善贮存,妥善处理项目设置有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符合机械废气无法达标排放机械为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能满足达标排放。符合高噪声设备严禁投入规划区项目生产设备为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设备。符合采砂厂区的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未进行有效防渗的项目加工厂采取分区防渗措施。符合布局要求不符合规划环评生态空间管控要求的项目项目不占生态红线。符合不符合规划产业布局的项目,严禁其他采矿行为本项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符合

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项目采用旱采的采矿方式,其开采规模、开采工艺以及开采设备等均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目录之列。对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条水利:6、江河湖库清淤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于**日取得巧家县发改局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019-*-12-03-*。

因此,本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

3、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与《“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以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

规划中“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明确: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围绕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重点流域主要干支流的重污染河段、重要湖库主要入库河流为重点,以削减内源等污染负荷为目标,因地制宜建设河道(湖库)截污工程,开展污染底泥清淤,加强清淤底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开展河道(湖库)沿岸生态护坡、生产缓冲带建设。

本项目建设规范化河道采砂基地,所涉河流为长江-金沙江支流,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及其批复要求,对可采区内河道沉积砂石进行露天旱采、加工,服务期满后进行生态恢复,既对可采区范围内河道沉积砂石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同时达到清理规划河道、保护下游河流水环境、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之目的。项目生产过程中生产废水重复循环利用,水回用率达到100%,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因此本规划与《“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是相符的。

(2)与《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全省共划分三类主体功能区,分别为重点开发区(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 (略) 化地区)、限制开发区(包括是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

本项目河道采砂位于巧家县,根据《 (略) 主体功能区划》,巧家 (略) 重点开发区域。本项目为合法河道清淤采砂行为,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该采砂活动可采区范围不涉及国家(省)级保护区及其他生态敏感点,也不涉及水源地、生态红线、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功能区,不属于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开发活动,因此,本规划符合《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要求。 (略) 主体功能区划相对位置图见附图5。

(3)与《 (略) 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 (略) 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为Ⅲ2-5金沙江、小江高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特征为: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年降雨量河谷地带700-900毫米,山地和高原面上可达到1200毫米。低海拔河谷地带植被以稀树灌木草丛为主,高原面上主要是云南松林,河谷土壤以燥红壤为主,山地上的土壤以红壤为主。项目与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见表1-3。

表1-3 项目区生态功能区域一览表

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Ⅲ2-5金沙江、小江高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年降雨量河谷地带700-900毫米,山地和高原面上可达到1200毫米。低海拔河谷地带植被以稀树灌木草丛为主,高原面上主要是云南松林,河谷土壤以燥红壤为主,山地上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侵蚀高度敏感、泥石流隐患严重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提高森林的数量和质量,防止生态灾害的进一步恶化。

本次项目采砂河道分为可采区、禁采区,优化了规划河段采砂企业的空间分布,规避了生态敏感地区,有利于规范采砂行为,遏制非法采砂的违法行为,减少盗采和超范围采砂活动,并同时根据河道现有砂储量及砂量淤积量确定了年度开采量以及规划期内总采砂量。综上,本规 (略) 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4)与《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

根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大屏障,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其中,巧家县成为金沙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部门协作和区域联防联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城区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改善辖区大气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机制。

加强水环境保护。持续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加强长江(昭通段)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稳步提升长江上游流域水质。深入贯 (略) 金沙江、赤水河流域"生态共同体"理念,全面提升流域协同保护水平;推进赤水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牛栏江干流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推动赤水河、白水江、横江、洛泽河等沿江沿河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健全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

本项目为合法采砂行为,能做到合理持续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同时达到清理规划河道、保护下游河流水环境、稳步提升金沙江一级支流—以礼河中下游水质的目的。项目运营期采取设置彩钢瓦遮挡、洒水等防尘措施降低采砂加工厂和堆场扬尘的产生。在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中提出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综上,本规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4、与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符合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因此本规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相符的。

(2)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向河道主管机关缴纳管理费。收费的标准和计收 (略) 水利行政主管部 (略) 财政主管部门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设施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河道淤积的,由责任者负责修复、清淤或者承担维修费用。”

本项目为河道采砂工程,**日取得巧家县水务局核发的河道采砂许可证,许可证号:巧水采许(2023)1号。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划定的范围、深度、作业方式开采。砂石加工区、堆场设置在远离河道一侧,并做好防护措施。采砂期间严禁对堤防设施造成损坏,破坏的由建设单位承担并及时修复;对于造成河道淤积,由业主进行恢复。所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3)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略) 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影响河势稳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禁采区和规定禁采期,并予以公告。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工程的义务,不得侵占、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等工程设施。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本次项目采砂区域划定禁采区和禁采期,本项目严格禁止采砂企业废水外排,提出对洗砂废水处理之后循环使用的要求,所以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符合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砂壳、结皮、地衣等。”

本项目可采区选址区域不属于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根据规定设置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的相关措施,严禁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所以规划实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的管理要求。

(5)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符合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的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未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影响防洪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1)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的;

2)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

3)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的。”

本次项目充分考虑到河道行洪的问题,在规划编制时,已充分考虑河段防洪安全,规划河段对沟谷内崩塌区域及规划中大桥位置划定为禁采区,河道采砂对桥梁无影响,本次规划的采砂区均依法避开河岸、涉水工程等,并严格设定了禁采区,禁采期,同时,严控尾砂处理方式,河砂的开采不会对堤岸造成影响,在开采过程中,做到严格管理,不乱开乱采。总体上采砂对规划河段行洪影响甚微。因此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的规定。

(6)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符合性分析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第十二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如下: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畜禽和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关闭;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本项目的可采区不涉及上述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准保护区,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7)与《 (略) 水利厅关于切实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的通知》符合性分析

根据《 (略) 水利厅关于切实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的通知》(云水河管〔2018〕12)中,“第三条 科学编制河道采砂规划,严格采砂许可:对确需开采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的,应根据河道分级管理权限和河道保护规划,会同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要根据河道采砂规划,科学制定年度河道采砂计划,按一船(机)一证严格河道采砂许可,确保河道采砂科学有序,管理规范”

根据本项目规划实施方案,在保证生态现状的情况下,规定了河段河道采砂的可采区、可采期、禁采区等。因此与《 (略) 水利厅关于切实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的通知》不冲突。

(8)与《 (略) 河道管理办法》相符性分析

根据《 (略) 河道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在河道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采矿采石、淘金、弃置砂石或淤泥;

(二)爆破、钻探、垦荒、挖筑鱼塘、修路、开渠、打井;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 (略) 贸易活动;

(四)整治河道、修建水工程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围垦河道;

(五)旅游开发。

本项目为河道采砂工程,**日取得巧家县水务局核发的河道采砂许可证,许可证号:巧水采许(2023)1号,允许本项目进行采砂活动。因此,本项目与《 (略) 河道管理办法》相符合。

(9)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符合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分析项目与该保护法符合性分析见表1-5。

表1-5 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符合性分析

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项目情况符合性1第 (略) 自然资源主管部 (略) 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安排长江流域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统领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利用任务, (略) 批准后实施。涉及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应当与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实施。本项目不占生态红线和基本农田符合2第二十六条国家对长江流域河湖岸线实施特殊管制。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 (略) 自然资源、水行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林业和草原等部门 (略) 级人民政府划定河湖岸线保护范围,制定河湖岸线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建设,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但是以提升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的改建除外。本项目为河道采砂项目,具有河道清淤疏浚目的,可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建设,且岸上工程不在岸线保护范围内,不属于禁止类项目。符合3第二 (略) 交通运输主管部 (略) 自然资源、水行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科学划定禁止航行区域和限制航行区域。禁止船舶在划定的禁止航行区域内航行。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需要,在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禁止航行区域内航行的, (略) 交通运输主管 (略)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同意,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对重要水生生物的干扰。严格限制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水域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确需整治的,应当经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本项目所在区域无船舶航行,不涉及禁航区和限航区符合4第四 (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本项目废水不外排,不会对金沙江水质造成污染符合

根据上表分析,本项目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冲突。因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10)与《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2号)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使用临时用地时应坚持"用多少、批多少、占多少、恢复多少”,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使用后土地复垦难度较大的临时用地,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铁路、公路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应科学组织施工,节约集约使用临时用地。制梁场、拌合站等难以恢复原种植条件的不得以临时用地方式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可以建设用地方式或者临时占用未利用地方式使用土地。临时用地确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能够恢复原种植条件,并符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中申请条件、土壤剥离、复垦验收等有关规定。

本项目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服务期满后进行生态恢复,符合相关要求。


二、建设内容

地理位置

巧家 (略) 东北部、 (略) 西南部的金沙江畔,东凭牛栏江与鲁甸县分界, (略) 东川区、 (略) 会泽县接壤,西、北两面以金沙江 (略) 金阳、布拖、宁南、会东四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2°52′至103°26′,北纬26°32′至27°25′之间,东西宽57.3km,南北长98.4km,国土面积3245km2,金沙江流经境内全长141.1km。 (略) 会昆明283km, (略) 260km。

本项目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规划阶段大白水可采区总面积0.165km2,年度控制开采量为7万m3,控制开采总量为35万m3,本项目及巧家融昆砂石料厂均属于大白水可采区。项目拟开采量为2万m3/a,位于噜咘河右岸,巧家融昆砂石料厂开采量为5万m3/a,位于噜咘河左岸。大白水可采区采砂河段起点:E103°5′5.85″,N26°42′41.31″;终点:E103°4′40.32″,N26°42′45.28″);本项目加工场:E103°4′38.755″,N26°42′51.545″。

具体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

项目组成及规模

1、项目建设背景及由来

因白鹤滩电站建设,将淹没部分金沙江两岸现有公路,电站建设后将在库区水位以上修建新的道路,同时需为部分靠后11个安置区的居民修建房屋,根据移民局提供数据,新建道路及居民安置点共需粗细砂石700万m3以上,每年需砂石200万m3。目前正在建设的云南格巧高速和县城到金塘的还建公路对砂石需求量较大,根据调查,该高速和还建公路需砂石400万m3以上。砂石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从经济上来说,本次规划采砂河段离周边在建、拟建项目很近,这将减少各项工程建设成本,砂石资源的开采不仅能提高巧家县财政收入,也为国家工程建设节约投资。项目区域建筑用砂需求量与日俱增,原有砂石料场因涉及林业、环保等相关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开采规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县境内多条小流域河道内特别是沟口沉积了大量砂石资源,科学、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既有利于增加砂石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砂石资源缺口压力,又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源,增加地方群众收入,开辟地方财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达到清理河道沉积砂石、疏通河道,保护下游河流水环境之目的。

为了保证河道采砂规划的科学性,使采砂规划既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又适应采砂管理的实际需求,按照《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要求,2018年12月,云南滇水工程 (略) 编制了《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该规划报告于**日通过巧家县水务局技术评审,于**日取得《巧家县人民政府关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采砂规划报告的批复》,批准文号:巧政复[2019]3号。

根据规划报告,共规划可采区1段,总长0.86km,面积0.165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35万m3。禁采区3段,总长3.85km。本河段规划5年,2019年至2024年,不设置保留区。本项目开采范围为规划中的可开采区,开采规模为2万m3/a。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已于2023年6月取得采砂许可证,项目已于2022年9月开始建设,主体工程于2023年4月基本建成,后续还将完善粉尘治理、噪声治理等环保设施。本次评价范围为可采区河道采砂工程及配套的岸上工程,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略) 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管理条例》,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办理环评手续。项目分为河道采砂及砂石加工两部分,根据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河道采砂项目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河道采砂本次仅进行简单分析。本项目因配套建设有岸上堆料场及破碎加工工序,故本项目砂石加工属于“二十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 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 303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含干粉砂浆搅拌站)”,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次重点对岸上堆料场及破碎加工工序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此,2023年6月巧家县 (略) (以下简称“建设单位”) (略) 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报告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我公司在掌握了充分的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有关环境现状和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了《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查。**日,送审稿 (略) 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组织的技术评审,经过修改,最终形成《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

建设地点: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

建设单位:巧家县 (略)

建设规模:年开采加工河砂2万m3(3万吨)

开采方式:露天旱采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3、项目组成及规模

本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河道采砂工程;二是岸上工程(包括加工场及堆料场)。

(1)河道采砂工程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共规划可采区1段,总长0.86km,面积0.165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35万m3,规划可采区年度控制开采量为7万m3。巧家融昆砂石料厂采砂场与本项目采砂场均属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可采区——大白水砂场。该可采区已有巧家融昆砂石料厂采砂场,采砂规模为5万m3/a,本项目开采规模为2万m3/a。

(2)岸上工程:

项目岸上工程用地租用巧家县金塘镇拖岩村邹启良等村民的河滩地(租赁协议详见附件9),配套建设岸上加工场及堆场,设置破碎筛分工艺,具备加工和堆料功能。项目服务期满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从工程性质划分,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组成,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2-1。

表2-1项目组成及工程内容一览表

工程分类组成项目备注主体工程砂石开采区采砂区位于噜咘河河道上,共规划1个可采区,总长0.86km,面积0.165km2(融昆采石场可采区约0.089km2,本项目可采区约km0.076km2)。项目采用露天旱采方式,开采时对河流进行分片开采(铺垫一边后开采另外一边),开采量约20000m3。/加工区占地面积为400㎡。设置一条生产线,颚式破碎机一台、反击式破碎机一台、振动筛2台,螺旋洗砂机2台和相应的传输带。已建设置了泥水处理系统,安装1#沉淀池1个(300m3)、2#沉淀池1个(150m3)、3#沉淀池1个(100m3)、混水罐2个(分别为300m3、200m3),清水池1个(200m3)、压滤机2台并配建废水收集、循环系统。储运工程产品堆场加工区内设有产品堆场,面积约为3000m2。已建道路广场进出厂道路约850m,利用现有道路,现状道路宽5m,采用泥结石路面。已建辅助工程办公生活区项目办公区生活区为单层移动板房,面积约200m2,位于加工区东侧。设有食堂、休息室、办公室、厕所(旱厕)等。已建地磅房位于项目北侧,由1个地磅秤、两间计量室组成。已建机修室位于项目东南侧,面积10m2,存放机修设备等。待建公用工程给水本项目加工场生产用水从清水池取水,循环利用,生活用水从周边村庄生活用水源引入,桶装储存;沉淀池(兼雨水收集池)收集沉淀后的水进入混水罐澄清后通过泵及管道输入清水池供生产使用。 (略) 政电网供给,项目设一座配电室,面积15m2,位于项目区东侧。已建排水项目生产废水循环使用,生活污水桶收集后洒水降尘,不外排,旱厕粪便委托周边村民清掏做农肥利用。已建环保工程生产废水项目生产废水由泥水处理系统处理,泥水处理由3个沉淀池、2个水泥筒仓(混水罐)、1个清水池作为生产废水存储和沉淀,筒仓设置了絮凝剂添加设备,用于加快混水中泥沙的沉淀,清水池用于存放清水返回生产过程。项目混水由压滤机进行脱泥压滤处理,处理产生的泥水输送回1#沉淀池,压滤产生的混水返回混水罐。压滤产生的泥饼用于周边农户垫 (略) 制砖。已建生活废水生活污水桶收集后洒水降尘,不外排,旱厕粪便委托周边村民清掏做农肥利用。已建废气治理项目加工砂石料采取湿法加工,项目破碎、筛分等加工工段进行彩钢瓦封闭,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在给料机就加入清水,鄂破碎机、筛分机进口设置固定式的雾化洒水喷嘴,含泥废水进入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破碎、筛分的全过程含水量较大,不需要采取其他降尘措施。成品堆场采用洒水管线洒水降尘,并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待完善噪声采取设备减震等降噪措施。已建固废生活垃圾:项目布置垃圾桶,用于收集作业时的生活垃圾,定期清理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已建压滤机泥饼:用于周边农户垫田。待建设置1间5m3危废暂存间,危废间做好“三防”措施,暂存间内配套设置危险废物收集容器。并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建立危废环保管理制度,对运营期产生危废分类收集管理,建立危废管理台账、转移联单,按规范要求设置危废管理相应标识、标牌。待建生态严格按照规划河道进行开采,不越界、超深开采,开采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严格按照用地红线进行加工建设,不越界、多占,服务期满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4、河道采砂工程基本情况

(1)禁采区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及批复要求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规划河段行洪安全,根据河道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规划噜咘河源头至巧家县炉房乡大白水入河口3段河道禁采区,河道禁采区情况如下:

1)噜咘河右岸支流陈家沟安家坪段属滑坡地带(1#滑坡),据本次调查,该滑坡长597m,宽433m,厚度6m,在该段上下游各200m的河道禁止采砂,全长0.93km;

2)噜咘河右岸支流陈家沟上拖岩坪段属滑坡地带(2#滑坡),据本次调查,该滑坡长201m,宽335m,厚度3.5m,在该段上下游各200m的河道禁止采砂,全长0.73km;

3)噜咘河干流噜纳照段为一大型滑坡,据本次调查,该滑坡长1270m,宽823m,厚度46m,在该段上下游各200m的河道禁止采砂,全长1.67km。

4)法律法规禁止开采河砂的其他范围。

表2-2 规划河段禁采区控制点坐标

序号名称所属河段禁采长度m控制点坐标禁采缘由经度纬度11#禁采区陈家沟安家坪段0.93103°06′37.73″26°43′24.16″地灾隐患22#禁采区上拖岩0.73103°06′05.8″26°43′30.36″地灾隐患33#禁采区噜纳照1.67103°05′30.57″26°43′06.04″地灾隐患

本项目禁采区范围与《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及批复意见划定范围相同,禁采区划定符合规划要求。

(2)可采区范围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本次规划共规划可采区1段,总长0.86km,面积0.165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35万m3,规划采砂量为7万m3/a。此范围共设两个河道采砂项目,巧家融昆砂石料厂控制采砂量为5万m3/a,本项目控制采砂量为2万m3/a。

(3)开采时段确定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本次规划将汛期中年最高水位出现频次最高的6月1日至9月30日作为禁采期,其余月份若出现超警戒水位及罕见枯水期时,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发布禁采公告,险情缓解时,连续10天都没有出现超警戒水位及罕见枯水时,可公告恢复采砂作业。

除禁采期外为可采期,即每年10月1日~次年5月31日为可采期。

5、岸上工程基本情况

(1)岸上工程设置

岸上工程包括加工区、堆场及办公生活区。加工区位于采砂区南侧,占地面积400m2,布设破碎、筛分等工序,项目边采边加工,不设原料堆场,堆场主要为成品堆场,位于加工区西侧,占地面积约为3000m2。办公生活区设置在加工区东侧,包括办公区与住宿区、食堂等。

(2)产品方案

河道采砂设计开采规模为2万m3/年,加工场生产规模为2万m3,河砂比重约为1.5t/m3,项目产品方案详见表2-3所示。

表2-3 项目产品方案

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量(万t/a)1砂0—5mm22米石5—10mm0.53碎石10—27mm0.5合计3

(3)主要原辅材料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2-4。

表2.3-2 项目原辅材料使用情况一览表

名称单位消耗量备注砂石万m3/a2来源于河道采砂。水m3/a5135.5生产用水:项目区清水池提供;生活用水:从附近村庄生活用水引入。电万kw·h/a10从当地供电电网接入。柴油t/a500项目不设柴油储罐,从临近加油站加油。絮凝剂t/a5PAM聚*烯酰胺絮凝剂。

(4)主要生产设备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4。

表2-4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喂料机/台1已有2颚式破碎机870型台1已有3圆锥机单缸圆锥300型台1已有4制砂机 台1已有5整形机1140型台1已有6振动筛2470型四层台1已有7振动筛2470型双层台1已有8洗砂机三槽水洗轮及1530脱水筛台1已有9洗砂机四槽水洗轮及2050脱水筛台1已有10挖掘机/台2采砂用11自卸汽车/辆3已有12装载机/量3已有13压滤机/台2已有14洒水车/辆1新增

6、工程占地情况

(1)占地

项目已取得采砂许可证,根据许可证确定的拐点坐标,项目开采区面积为76000m2(0.076km2)。此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属于采矿用地。岸上工程占地面积约16000m2(0.016km2),此部分区域土地利用性质为未利用的滩涂用地。项目开采区及岸上工程区土地零星有荒草丛分布。

(2)拆迁

本项目加工区、堆料场区范围内无居民等需要拆迁安置情况。

7、劳动定员和生产制度

劳动定员:项目运营期员工15人,均在项目内用餐,住宿人员约8人。

工作制度:本项目可开采期每天工作时间8个小时,根据可开采天数核实全年工作日240天,年运行时间为1920h。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1、河道采砂工程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本项目规划采砂河段位于金(塘)-炉(房)公路下游200m至噜咘河汇入以礼河河口。根据项目采砂证,项目拐点坐标(大地坐标系2000)如下:

G1:X(N,m)*.534Y(E,m)*.413;G2:X(N,m)*.411Y(E,m)*.101;G3:X(N,m)*.027Y(E,m)*.059;G4:X(N;m)*.533Y(E,m)*.324;G5:X(N,m)*.332Y(E,m)*.139;G6:X(N,m)*.936Y(E,m)*.215;G7:X(N,m)*.881Y(E,m)*.489;G8:X(N,m)*.21Y(E,m)*.729;

2、岸上工程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岸上工程包括加工区、堆场及办公生活区。加工区位于采砂区南侧,与开采区相连,便于采砂后运输至加工区进行加工。布设破碎、筛分等工序,项目边采边加工,不设原料堆场,堆场主要为成品堆场,位于加工区西侧,便于加工后产品运输及堆存。办公生活区设置在加工区东侧,包括办公区与住宿区、食堂等。岸上工程平面布置见附图4。

施工方案

1、河道采砂工程开采方案

为维持河道现状的总体冲淤平衡,根据采砂总量控制原则,采砂方案年度采砂总量按满足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河道安全、涉河工程正常运行、砂石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控制,《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五年规划期内控制开采总量35万m3,年度控制开采量7万m3/a。此范围共设两个河道采砂项目,巧家融昆砂石料厂控制采砂量为5万m3/a,本项目控制采砂量为2万m3/a。开采方式为旱采,平均开采深度2.5m,开采期为2019年至2024年。

(1)可采区布置

项目属于规划的大白水可采区,该可采区总长0.86km,面积0.165km2,可采储量35万m3,其中巧家融昆砂石料厂可采区约0.089km2,本项目可采区约0.076km2

(2)开采位置及开采量

可采区位于噜咘河汇入以礼河沟口大白水至现金(塘)-炉(房)公路下游200m,长度0.86km,平均开采深度2.5m,砂石储量35万m3,年度控制采砂量7万m3。此范围共设两个河道采砂项目,巧家融昆砂石料厂控制采砂量为5万m3/a,本项目控制采砂量为2万m3/a。

(3)采砂机具、人员及作业方式

项目采砂点为河道淤积型砂场,采砂均为旱采,旱采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机具为挖机和装载机,砂石经汽车运至加工区堆场,砂场可采期为240天。开采方法采用分幅式开采,即从河心侧开始,以6m~10m宽为一幅,纵向开采。

由于本次开采的砂场先开采靠近河心一侧砂石,开采前如有不可利用层,首先清理表层不可利用层(如植被层),再根据工作面依次开挖。纵向自下游向上游开采,横向由河心向河岸开采。本沙场可采区左岸拐弯处保留2m以上的区域不采,作为天然围堰。可采区在围堰范围内,以一台挖机的开采控制宽度作为一个工作面(开采直径为6-10m),直接开挖至可采控制深度。当采砂能力达到年度控制开采量或开采至划定的年度开采边线时,该采区即刻停止采砂,严禁超采。该开采的优点是开采、筛分异地进行,工效高,运输方便,且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尾堆。另外,需注意,筛分后不将余料倒入河道内。

2、岸上工程生产加工方案

河砂经运输车辆运至堆料场后,进行破碎加工,具体工艺如下:

(1)河砂采挖后进入颚式破碎仓;物料经破碎后进入中转仓暂存;

(2)中转仓中的物料进入单缸圆锥机进行再次破碎,破碎后进入振动筛进行筛分,0-5mm物料直接进入后续洗砂机,5-27mm物料进入立轴制砂机进行再次破碎,大颗粒物料则返回单缸圆锥机中再次破碎;

(3)经立轴制砂机破碎后物料进入振动筛,分4个等级,即0-5mm,5-10mm,10-27mm合格产品和大于27mm的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返回立轴制砂机中进行再次破碎;5-10mm和10-27mm成品转运至成品库进行堆存外售;0-5mm细砂进入螺旋洗砂机中进行清洗后,得到成品,转运至成品库进行外售。

3、施工计划

项目已从2022年9月开始施工,截止2023年4月已完成加工区设备安装、生活办公区建设等工程。后续主要完善粉尘治理环保措施,具体包括:对破碎、筛分工段加装封闭罩,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堆场加装洒水管网,加装拦挡设施,新建危废暂存间1间。计划从2023年9月初开始施工,2023年10月底完工,工期2个月。

其他

1、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项目加工区紧邻采砂区,位于采砂区北侧,砂石运输距离较短,方便运输。办公生活区位于加工区东侧,位于加工区侧方向。加工区内根据地形从高至低依次布设清水池、原料堆场、破碎筛分水洗加工、产品堆场,下游布设沉淀池。项目平面布局紧凑,生活区位于山坡上,减缓项目加工对人工生活影响,项目平面布局较合理。

2、开采完成后的恢复治理方案及要求

开采结束后,对河道内泥沙及其他杂物进行清理,并对采砂河道进行高挖低填进行平整。开采完成后,对加工区域设备进行拆除,进行植物种植进行恢复。办公生活区建筑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处理。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现状

1、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2015年11月),本项目生态评价区隶属于Ⅰ-03土壤保持功能区下的03-14川滇干热河谷土壤保持功能区。

根据《 (略) 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为Ⅲ2-5金沙江、小江高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特征为: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年降雨量河谷地带700-900毫米,山地和高原面上可达到1200毫米。低海拔河谷地带植被以稀树灌木草丛为主,高原面上主要是云南松林,河谷土壤以燥红壤为主,山地上的土壤以红壤为主。

本次生态评价的评价范围为本次河道采砂规划上游起点(金(塘)-炉(房)公路下游200m)至规划终点(噜咘河汇入以礼河沟口大白水)下游0.86km。

2、生态环境现状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已取得采砂许可证,根据许可证确定的拐点坐标,项目开采区面积为76000m2(0.076km2)。此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属于采矿用地。岸上工程占地面积约16000m2(0.016km2),此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属于内*滩涂。项目开采区和岸上工程区土地上零星有荒草丛分布。项目土地利用详见附图7。

表3-1 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范围地类(编码)占地面积(km2)开采区工矿仓储用地(06)采矿用地(062)0.076小计0.076岸上工程其他土地(11)内*滩涂(1106)0.014草地(04)其他草地(0403)0.002小计0.016合计0.092

(2)水生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以礼河常年有水,经对项目区附近河段调查未发现鱼类产卵场。调查河段噜咘河属季节性河流,干流常年有水流,小葫芦口以下由于水量小,沟内松散堆积物厚,水流呈暗流状态,只有洪水期有地表径流,调查未发现水生生物及鱼类产卵场。

(3)河道水文情势

1)河道历史时期演变

噜咘河发源于炉房乡噜咘村范家老房子,是金沙江一级支流以礼河的小支流。以礼河全长122km,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发源于会泽县待补镇野马川车鲁箐,源头海拔3080km,流经会泽县的待补镇、新街乡、大海乡、金钟镇、娜姑镇、老厂乡等6个乡镇、巧家县炉房、蒙姑、金塘等3个乡镇,于巧家县金塘镇双河街注入金沙江,有支流59条,流域面积2558km2

噜咘河属以礼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范家老房子,地理位置东经103°09′13.7″,北纬26°45′33.7″,沟源海拔2917m,流经噜咘村、上拖岩、荒田村,于大白水(东经103°04′41.31″,北纬26°42′40.42″,海拔989m)处注入以礼河。噜咘河河流全长11.2km,流域面积42.2km2

噜咘河上游源头范家老房子至小葫芦口段全长6.5km,落差405m,平均比降62.3‰,其中噜咘村委会所在河段为一宽谷,小葫芦口至3#滑坡左侧全长2.48km,落差1093m,平均比降440.73%,3#滑坡右侧至噜咘河口全长0.85km,落差162m,平均比降190.58%。

河谷谷坡一般在30°以上。河谷上部谷坡较缓,中部陡峻,下部沟口为冲洪积扇,河谷上有零星的谷肩平台分布。谷坡不稳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河流深切基岩,河床中有跌坎,绝大部分地段河床有泥砂沉积。

2)河道近期演变趋势

噜咘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两岸河堤大部分是自然土堤,每逢下大雨、暴雨,河道两岸的河堤受冲刷十分严重,造成河堤坍塌,诱发滑坡,毁坏农田。

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着加快,砂石需求量日益增长,对洪积扇沉积砂石料的开采迫在眉睫,因此,加快流域河道采砂规划,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管理成为迫切任务。

3)河道泥沙补给分析

①径流特性

噜咘河流域无水文站点,缺乏水文、泥砂资料,噜咘河小流域无水文站点,噜咘河附近巧家县炉房水库工程管理局于1996年5月设立炉房水库工程水文专用站,委托昭通水文水资源分局观测水位、流量、降水及蒸发,并进行资料整编。炉房水库工程水文专用站站址位于炉房水库坝址河段,其顺流直长150m,控制了炉房水库坝址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

A、噜咘河降雨、径流特性

噜咘河径流主要来自降水,上游地区有地下泉水出露,昭通水文局在以礼河另一小流域小海子建有水文站,噜咘河集雨面积相对较小,距离炉房水库大坝较近,加之炉房水库初步设计资料已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审批同意,故径流及洪水计算采用炉房水库初步设计水文资料,按炉房水库初步设计水文分析所用水文比拟法计算。

附近小海子水文站同期实测资料系列中的排位进行推求。

以小海子水文站1996年6月至1997年5月作为P=75%枯水代表年典型,1979年6月至1980年5月作为P=75%丰水代表年典型,1971年6月至1972年5月作为P=75%平水代表年典型。其年内分配见表3-2。

表3-2 噜咘河代表年月径流量表

代表年枯水年(P=75%)平水年(P=75%)丰水年(P=25%)月份/项目分配数(%)径流量分配数(%)径流量分配数(%)径流量六25.126.9410.113.7913.4522.84七4144.0510.2814.0520.4534.74八24.526.2829.3340.0821.4636.43九2.93.1218.6425.4412.8421.80十2.12.2613.6518.675.910.02十一1.61.725.767.878.113.73十二0.80.862.93.963.465.88一0.50.541.962.681.933.28二0.50.541.431.951.342.28三0.30.321.271.741.141.94四0.40.431.251.712.644.48五0.30.323.434.687.5612.82合计*.*.*.81

B、噜咘河洪水特性

噜咘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由于流域面积小,地形地势差异极大,同时发生全域性暴雨的机会较大,加之流域上游面积大,下游河道狭长,汇流历时短,极易形成洪峰且洪峰历时较短,降雨结束后短时间内洪峰消退,洪水具陡涨陡落的特点。

②泥沙

A、流域产沙、输沙因素概况

噜咘河流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噜咘河流域位于小江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区域,以线状褶皱和断层为主,小江断裂具有活动性,地震活动频繁,岩体破碎,风化严重。由于构造卸荷及重力作用等综合影响,对岸坡的稳定极为不利。

噜咘河干流下游产沙,主要通过滑坡、崩岸等方式直接补给河道,噜咘河中下游干、支流两岸,短距离内就有3个大、小滑坡体,对噜咘河的河流泥沙影响极大。

B、流域产砂概况

小葫芦口以上的噜咘河上游区域,河流泥沙相对较小。该段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植被为高寒草原或草甸,土壤侵蚀属微度侵蚀地区,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68t/(km2·a),是噜咘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小的地区。噜咘河中游区域小葫芦口至鲁纳田一带,山坡陡峻,局部地段有滑坡和塌岸,年降水量约在500~800mm之间,植被以亚热带山地针叶林、亚热带草丛为主。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162t/(km2·a)。噜咘河下游区域山高谷深,河流下切;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河道通过3#滑坡坡脚,固体径流蕴藏量极为丰富。受人类活动影响,噜咘河下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极低,植被以稀疏林和灌木为主,汛期强降水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地质、地貌、降水、人类活动影响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噜咘河下游区产沙量突出,是噜咘河泥沙最主要的来源区域,噜咘河下游干流泥沙输移能力较强,因此,河道输沙量相应较大。噜咘河干流多年平均输沙模数659t/(km2·a)。

C、悬移质泥沙量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噜咘河尾段大白水处悬移质泥沙量为3.73万t,折合1.69万m3

D、推移质泥沙量

推移质计算方法与悬移质计算方法类似,据河道调查结果,考虑噜咘河上游泥砂量较小。泥砂来源主要由下游滑坡补给,推移质泥沙量为11.68万t,折合5.3万m3

E、规划河段泥沙补给量计算

河沙补给主要来自河床沉积砂量。由河床沉积砂量为悬移质输沙量和推移质输沙量之和计算结果如下:

河砂补给量=河床沉积砂量=Ws+Wb

表3-3规划河段河沙补给量测算成果表

河道名称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砂量(Ws)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砂量(Wb)河砂补给量万t万t万t噜咘河3.7311.6815.41

经估算预测,规划区河道河沙补给总量约为15.41万t。则规划河道可采区河沙补给量预测成果见下表。

表3-4规划河段可采区河沙补给量测算成果表

河道名称河砂补给总量可采区河砂补给量万t万t噜咘河15.4115.41

据推算,规划河道可采区河沙补给量为15.41万t,折合7.0万m3

(3)项目与鱼类“三场”的位置关系

本项目采砂河段为季节性河流,可采期河道干涸,不涉及鱼类“三场”分布。

(4)*生生态调查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经调查,规划区自然植被以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为主,森林相对较少,且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其中蕴藏的植物资源较少。规划区内共有阔叶林植被型、针叶林植被型、竹林植被型、山地灌丛植被型、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植被型、人工栽培植被与聚落植被型6个植被型。规划区的森林植被以干热河谷小叶多毛有刺稀树灌木草丛为主,其次为常绿针叶林(主要是以礼河干流两岸海拔高度稍高的坡面上)。在河谷阶地、冲积台地还有少量的人工栽培植被(旱地和园地)。区内动物主要以常见的鼠类为主,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规划区植被分布见附图8。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项目所在环境空气功能区及适用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所在地属于大气环境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如下表3-5所示。

表3-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取值时间浓度限值(ug/m3)执行标准NO2年平均4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SO2年平均60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PM10年平均70日平均150Pm2.5年平均35日平均75TSP年平均200日平均300

(2)达标区判定

根据《2022年巧家县空气质量年报表》,具体监测结果详见表3-6所示:

表3-6巧家县空气质量年报(2022) 单位:ug/m3

监测时间SO2NO2COO3PM10PM2.52022-*.*-*.*-*.*-*.*-*.*-*.*-*.*-*.*-*.*-*.*-*.*-*.*样本数*最小值5100.*最大值11221.*平均值9150.*二级标准限值*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

根据上表分析,巧家县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日均浓度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巧家县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3)特征污染物

本项目大气特征污染物主要为TSP,项目河道采砂属于生态影响类,加工属于污染类,根据指南要求,编制格式按照生态影响类进行编制,根据生态影响类中生态环境现状要求:无相关数据的,大气、固定声源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相关规定开展补充监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中要求:“排放国家、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有标准限值要求的特征污染物时,引用建设项目周边5千米范围内近3年的现有监测数据”。项目引用《巧家融昆砂石料厂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对TSP的现状监测数据,监测点为大白水散户,该监测点距离项目180m,监测时间为**日~12月1,属于建设项目周边5千米范围内近3年的现有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如下:

表3-7 环境空气检测结果一览表

点位名称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风向风速(m/s)TSP(μg/m3)检测值标准值大白水散户*Q5-1-12021.11.29北1.*04Q5-2-12021.11.300.*04Q5-3-12021.12.010.*

根据检测结果,项目区最近大气敏感目标TSP检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项目所在流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区地表水为以礼河及支流噜咘河,根据《 (略) 水功能区划》(2019年):本项目涉及以礼河属于“以礼河会泽-巧家保留区”,该河起于毛家村水库坝址,止于入金沙江口,水质现状为Ⅲ类,2020年和2030年水质目标均为Ⅲ类,故以礼河及支流噜咘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具体标准详见下表3-8:

表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序号项目Ⅲ类1pH(无量纲)6~92DO(mg/L)≥53COD(mg/L)≤204BOD5(mg/L)≤45氨氮(mg/L)≤1.06T-P(mg/L)≤0.27总氮(mg/L)≤1.08粪大肠菌群(个/L)≤*高锰酸盐指数(mg/L)≤6

(2)项目所在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引用巧家融昆砂石料厂于2021年11月委托云南蓝环 (略) 对项目区最近地表水噜咘河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单位**日出具的检测报告(详见附件11),水质检测值见表3-9:

表3-9 水质检测结果一览表

断面(测点)名称噜咘河与以礼河交汇处上游200m标准值采样日期2021.11.*.11.*.12.01 样品编号检测项目*S1-1-*S1-2-*S1-3-1水温(℃)11.210.712.3/pH(无量纲)7.157.127.166-9化学需氧量(mg/L)677≤20五日生化需氧量(mg/L)0.60.80.6≤4氨氮(mg/L)0.0850.0910.082≤1.0总磷(mg/L)0.030.030.03≤0.2总氮(mg/L)0.710.630.69≤1.0石油类(mg/L)0.01L0.01L0.01L≤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05L0.05L0.05L≤0.2粪大肠菌群(MPN/L)4.0×1025.0×1025.0×102≤10000断面(测点)名称噜咘河与以礼河交汇处下游500m标准值采样日期2021.11.*.11.*.12.01 样品编号检测项目*S2-1-*S2-2-*S2-3-1水温(℃)11.410.912.5/pH(无量纲)7.187.197.176-9化学需氧量(mg/L)676≤20五日生化需氧量(mg/L)0.60.60.6≤4氨氮(mg/L)0.1020.0930.113≤1.0总磷(mg/L)0.030.040.03≤0.2总氮(mg/L)0.890.960.93≤1.0石油类(mg/L)0.01L0.01L0.01L≤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05L0.05L0.05L≤0.2粪大肠菌群(MPN/L)7.0×1028.0×1027.0×102≤10000备注:检测结果后加〝L〞表示检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

根据检测结果,以礼河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5、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项目区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周边噪声主要来源于金(塘-)炉(房)道路上产生的汽车噪声,项目工矿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巧家融昆砂石料厂加工噪声,该项目加工区距离项目约450m,对本项目区域噪声影响较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中要求:“厂界外周边50米范围内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应监测保护目标声环境质量现状并评价达标情况。”项目周围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无需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6、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为河道采砂及加工项目,根据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J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54、土砂石开采-其他-报告表”,属于Ⅳ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中一般性原则,“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且本项目生产期间河道采砂工程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地下水影响较小。且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等。故本项目不需要对地下水环境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7、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河道采砂工程内容位于噜咘河河道,不涉及土壤内容;岸上工程堆料场和加工场占地类型为荒草地、河滩地。占地范围内无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 (略) 、 (略) 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占地范围内土壤类型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属于“其他行业”,属于Ⅳ类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4.2.2“其中Ⅳ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1、地质灾害情况

本次规划调查时收集了巧家县国土局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并对沿江各隐患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对未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且存在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进行了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见下表。

表3-12规划采砂河段靠金沙江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统计表

编号县名乡镇村组经纬度坐标引发因素涉及人口数量灾害类型东经北纬1巧家县炉房乡噜咘上拖岩103°06′37″26°43′24″降雨0崩塌、滑坡2炉房乡噜咘云盘上103°06′05″26°43′31″降雨62崩塌、滑坡3炉房乡荒田吉娜古103°05′30″26°43′06″降雨16崩塌、滑坡

现将各地质灾害点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噜咘村上拖岩社地质灾害隐患点(1#滑坡)

噜咘村上拖岩社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上拖岩社,经纬度坐标东经103°06’37”,北纬26°43’24”,区内主要有耕地,上部有部分居民房屋,滑坡点附近不通公路。隐患点植被稀疏,遇暴雨、地震有导致崩塌的可能,该滑坡点目前没有采取任何监测措施。本次方案将该地质隐患点附近河道列为禁采区。

(2)噜咘村云盘上社地质灾害隐患点(2#滑坡)

噜咘村上拖岩社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上拖岩社,经纬度坐标东经103°06’05”,北纬26°43"31",区内主要有耕地,上部有部分居民房屋,滑坡点附近不通公路。隐患点植被稀疏,遇暴雨、地震有导致崩塌的可能,该滑坡点目前没有采取任何监测措施。本次方案将该地质隐患点附近河道列为禁采区。

(3)荒田村上吉娜古地质灾害隐患点(3#滑坡)

荒田村上吉娜古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巧家县炉房乡荒田村上吉娜古社,经纬度坐标东经103°05’30”,北纬26°43’06”,区内主要有耕地,上部有部分居民房屋,滑坡点下部有金(塘)-炉(房)公路。隐患点植被稀疏,遇暴雨、地震有导致崩塌的可能,暴雨挟带泥砂,极大威胁公路安全,巧家县国土局将该点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并配备了一名监测人员,监测方式采用标尺监测,报警方式采用敲锣报警。本次方案将该地质隐患点附近河道列为禁采区。

2、建议采取的措施

(1)加强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

由于近年来气象变化较大,旱涝急转,强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显得特别明显,应加强对该隐患点的巡查,建立和完善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层层落实监测、预警、疏散、抢险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制度,将“一表双卡”逐点发放到户、到人。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遇强降雨天气过程或情况紧急时要提前组织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2)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

监测工作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重要基础环节,务必要抓好落实。落实好监测责任和人员,发放必要的监测补助,配备必要的监测报警工具,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情况紧急时要及时组织撤离。尤其对滑坡体前缘公路和滑坡体中部强变形区进行加强监测。

(3)落实防御预案和应急预案

按照两项预案的要求,要明确报警信号、撤离路线。发生险情时要及时启动防灾预案,要确保报警信号迅速传递到危险区内的所有单位、人员,迅速转移撤离至安全地区。要组织好应急抢险队*,配备必要的抢险设备和物资。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预防,灾发时能迅速抢险救灾,确保人员安全。

(4)加大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对危险区内人民要加大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5)对采砂工作加强管理

采砂工作必须在各相关部门手续齐全后进行。采砂工作必须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禁止采砂,以免对岸坡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采砂过程中加强对岸坡及灾害点的变形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3、本次采砂规划采取的措施

根据调查,本次规划河段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砂石资源较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山区河道有山体滑坡、崩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河段,河道主管机关应当会同地质、交通等部门加强监测。在上述河段,禁止从事开山采石、采矿、开荒等危及山体稳定的活动”,本次采砂规划将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河段列为禁采区,禁止采砂。

4、砂场附近建筑物及设施情况

本次工程规划河段涉河建筑物已建工程主要为乡级公路,从巧家县金塘镇至炉房乡,该路段为三级沥青路,穿过规划区段因洪水、泥砂影响,多次中断,现状为临时过水路面。砂场附近建筑物及设施情况

本次规划的1#可采区位于噜咘河汇入以礼河沟口大白水至现金(塘)——炉(房)公路下游200m,长度0.24km,平均开采深度2.5m,砂石储量35万m3,年度控制采砂量7万m3,本项目年开采量为2万m3,项目东南面有巧家融昆砂石料厂采砂场,年采砂规模为5万m3,附近没有其他建筑物及相关设施,河道开挖后横与原地衔接,保持河道的纵向与横向稳定,正常采砂不会对大沙坝渡口造成影响。

5、岸上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经现场踏勘,目前岸上工程已建设了一部分本项目工程内容,其中包括:项目加工区生产设施设备已安装,办公生活区已建成。根据现场踏勘,存在的问题如下:

(1)未及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2)危废暂存间未建设;

(3)加工区、堆场粉尘处置措施不完善。

整改建议:

1、应按相关要求补办环评手续;

2、按规范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间;

3、项目破碎、筛分等加工工段进行彩钢瓦封闭、运输皮带进行封闭。成品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采用洒水管线洒水降尘。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分为河道采砂工程和岸上加工工程。据现场调查及相关资料查询,项目用地边界外500m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地质遗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也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项目周边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环境敏感点主要是周边居民点、以礼河等,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3,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附图4。

表3-13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坐标方位距离(m)规模(人)保护级别经度纬度大气利吉河居民103°04′56.527″26°42′52.938″西南侧2808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大白水居民103°05′16.708″26°43′3.5106″东南侧18020托岩村居民103°05′9.2046″26°43′22.795″东北侧*地表水以礼河103°05′3.4478″26°43′3.9171″西侧紧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噜咘河103°05′6.1647″26°42′51.544″西侧紧邻/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区周围农田、农作物,保护现有动、植物及植被,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水土流失在可控制范围内,避免下游农田以及生态系统受到砂石开采带来的环境风险。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

施工期会产生少量粉尘;项目施工期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1.0(mg/m3)。

(2)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来自于堆料场扬尘和破碎筛分粉尘;堆料扬尘为无组织排放,破碎筛分采取湿式破碎生产方式,并采取密闭加工过程、洒水降尘等措施后,厂棚内无组织排放,故本项目运营期无组织粉尘排放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标准;具体值见表3-14。

表3-14 项目废气排放执行标准一览表

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浓度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

采砂为旱采,直接利用挖机开采,施工期无废水产生;岸上工程施工期涉及堆料场和加工场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会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经收集后回用,不外排。

(2)运营期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岸上工程产生,采砂过程为旱采,不产生废水。加工区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回用,办公生活区污水经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排放标准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排放限值见表3-15。

表3-1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昼间夜间7055

(2)运营期

本项目河道采砂区域、加工区均位于农村,2类声环境功能区,本项目运营期河道采砂河段和加工场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标准值见表3-16。

表3-1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时段昼间夜间2类6050

5、固废

施工期: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相关规定。

运营期: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相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处置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

其他

根据《“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

本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因此,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2)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气和运输设备产生的废气。其中运输设备产生的废气较少,主要为烯烃类、CO和NOX,均为无组织排放;破碎、筛分粉尘经采取湿式破碎,加装封闭厂房等措施后,呈无组织排放。

(3)固体废弃物

运营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清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清运点进行处置;旱厕粪便定期清掏用于项目区周边农作物施肥处置;危险废物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率为100%,固体废物不纳入总量控制指标。

综上: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大部分工程已结束,还将进行环保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危废暂存间防渗、破碎筛分工段加装封闭罩、堆场进行拦挡设施建设等)。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简单回顾性分析,对待完善的环保设施建设进行分析。

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本项目采用挖机旱采,因此,本次评价不对河道采砂施工期进行详细论述。加工区、堆场施工期,涉及场地平整、进场道路修建、设备安装等,会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机械尾气、机械噪声、开挖土石方、生活垃圾等。加工场施工期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图4-1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1)施工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项目堆料场和加工场的建设占地面积约16000m2,占地范围内现状为荒草地、河滩地,进行场地开挖、平整等,使得占地范围内植被永久性破坏,改变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但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周围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区域面积较小,不会造成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待采砂活动结束后,将对堆场和加工场进行生态恢复,对占地范围内土地恢复原有利用方式。故本项目岸上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具有时限性,影响较小。

(2)对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

本项目岸上工程的建设,将使得占地面积内植被及植物资源全部消失,但较周围区域环境现存植被和植物资源,本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数量较区域占比很小,均为当地常见物种,不存在珍稀保护植物;本项目的建设仅会造成某种植被或植物数量上的减少,不会造成某种植被或植物资源的灭绝或消失。且项目服务期满后,将对占地面积进行生态恢复,利用当地常见物种进行恢复,故服务期满后,生态将得到恢复。

(3)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岸上工程占地范围内主要为荒草地、灌木地,无大型动物活动。常见一些当地常见小型动物,如老鼠、昆虫及一些鸟类等,无国家级、省市级等相关珍稀保护动物。本项目的建设造成工程范围内动物生境的破坏,但动物具有活动性和趋利避害性。另外因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小,周边均为相同生境的未扰动地块,占地范围内的动物会迁移至工程范围外寻找生境,且工程占地服务期满后,将进行生态恢复,恢复至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动物可以重新回到地块内进行生活。故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会造成一些动物数量上的减少,但不会造成动物物种的消失或灭绝,对动物影响较小。且服务期满后,将对占地范围内进行生态恢复,动物将迁移回场地内进行生存,故对动物影响较小。

(4)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

本项目岸上工程对场地进行开挖、平整,将对地表进行扰动,若管理不当,将加剧水土流失。本项目要求禁止雨天进行开挖等工程内容,采取边挖边回填的方式,避免开挖松散物料长时间堆存;并设置临时沉淀池,避免因雨水冲刷流入地表水体。因本项目开挖扰动地表工程量较小,且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小。

(5)施工期对景观的影响

本项目岸上工程占地范围内主要为荒草地和灌木地,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等进行清除,将造成片区景观上连续性和美观性,形成破碎化景观。占地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景观资源分布,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涉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矿床分布,不涉及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不涉及社会关注区等。但因本项目工程占地面积较小,且严格在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严禁越界施工等,施工期加强对场界及场内绿化恢复,可以有效改善施工期造成的破碎化景观,形成新的景观。

(6)施工期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岸上工程位于以礼河及支流噜咘河交叉处岸边,不占用河道及行洪河道,施工期废水经收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活动,不外排,故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7)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岸上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的清除、改变局部地形地貌、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但本项目岸上工程占地面积较周围生态系统较小,本项目的建设不会造成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或功能丧失。且采砂活动结束后,岸上配套工程随之取消,服务期满后,将对岸上工程进行生态恢复,故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3、污染影响已采取的环保措施

项目前期施工期为6个月,主要进行河道采砂准备工作和堆料场、加工区的建设工程,施工人员为10人/天。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为废水、废气、噪声、固废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据了解施工期间已经采取了如下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

项目非雨天和大风天气下施工过程中已注意防尘问题,定期洒水进行抑尘,粉状建筑材料堆放应当采取临时覆盖措施,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已建工程施工期应对施工噪声的治理,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2)白天施工尽量减少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

3)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

4)加强车辆管理,建材等运输在白天进行,并控制车辆鸣笛。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3)施工固废防治措施

本项目需要堆料场和加工场进行场地平整等施工过程,因选址地势靠近河道一侧较低,故采取高挖低填的方式,对场地进行平整,开挖土石方可做到项目区内全部消纳,无多余土石方产生;建筑垃圾能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部分运至住建部门指定的地方堆放;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于垃圾桶,定期清运至垃圾集中收集点,实现清洁、文明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不大。

(4)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混凝土施工采用移动式搅拌机,施工时产生废水需要在搅拌机旁设置的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过沉淀后,上清水回用于混凝土生产。施工人员在项目设置临时施工营地,产生的施工生活废水经过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委托当地农户作为农家肥清运。

4、待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待建工程主要为破碎、加工工段加装封闭罩,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堆场加装洒水管网、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新建危废暂存间1座,完善场区截排水设施,因为在已建场地上进行建设,基本不涉及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过程中污染影响。具体污染影响情况如下: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运作产生的尾气。该部分污染呈间歇性,为无组织排放,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1)施工扬尘

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危废间建设、破碎筛分工段加装围挡及顶棚建设时涉及到的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等过程。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无组织粉尘的产生对施工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无组织粉尘的产生强度与施工方式、气象条件等有关,一般大风干燥气候条件下施工产尘量较多。

根据引用“ (略) 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监测结果”可知:在距离施工现场边界50m处,TSP浓度最大达到4.53mg/m3,至150m处仍可达1.51mg/m3,只有在300m处才低于0.5mg/m3。根据结果分析可得,施工期无组织排放的扬尘污染范围主要集中于300m范围内,粉尘产生浓度约为20mg/m3~50mg/m3,在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后,可有效抑制扬尘产生量。

施工期无组织排放扬尘污染的范围主要集中在200m以内。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的影响主要为大花地散户。为减轻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对施工场地和汽车行驶的路面洒水抑尘。

在采取洒水等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机械尾气

施工期部分基础开挖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等,为间断性排放,且项目区位于农村地区,地势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对环境影响很小。在加强车辆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的同时使用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或设备。

本项目待建工程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其它燃油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尾气,其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扬尘、NOx、CO及CHx等。机械和运输车辆外排尾气量均不是很大,尾气排放点随设备移动呈不固定方式排放,经距离衰减后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同时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影响消失。项目施工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噪声

1)噪声源

施工期噪声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装载机、机动车辆行驶等。噪声主要影响范围在施工现场及运输路线附近,声源强度约为80~90dB(A);施工期运输车辆类型及声级见表4-2。

表4-2 各施工阶段的噪声源统计

序号设备名称距离1m处的噪声强度〔dB(A)〕1挖掘机80~902装载机80~903运输车辆85~90

2)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一般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的特点。本项目施工过程根据施工作业不同,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不同,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叠加后的噪声强度与设备位置、数量、场地结构以及受声点的位置密切相关。根据前述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较大的属施工机械噪声,多为点声源,具有瞬时性、间断性特点,施工机械的声级值在60~90dB(A)之间(见表4-3)。经隔声降噪、基础减震、设置围挡等措施后,噪声源可衰减15-20分贝。

采用噪声衰减模型对主要的机械设备噪声影响进行预测。

Lr=Lr0-20lg(r/r0)-ΔL

式中:

Lr——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r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ΔL——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项目区域均较开阔,无声屏障、遮挡物等,因此衰减量忽略不计。

2)预测结果与评价

①场界噪声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施工设备施工场界噪声贡献值预测成果详见表4-3。

表4-3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贡献值 单位:dB(A)

序号设备名称不同距离的噪声值[dB(A)]1m10m20m30m40m50m100m120m200m1挖掘机*.9845.4642.9641.*.4228.982装载机*.9845.4642.9641.*.4228.983载重车*.9845.4642.9641.*.4228.984切割机*.9845.4642.9641.*.4228.985打桩机*.9845.4642.9641.*.4228.986叠加值81.9961.9955.9752.4549.9548.0141.9940.4135.97

根据表4-3,项目施工期噪声经距离衰减后10m既能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应合理布设设备、避免多设备同时施工,将高噪设备设于场址中央,尽可能增加噪声源与厂界的距离,从而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项目夜间不施工,夜间影响不予考虑。

根据现场踏勘:距离加工区最近敏感点为东侧边界外210m处的大白水居民散户。故本项目岸上工程施工期间最近敏感点处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为了使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设单位采取下列措施:

合理分布施工布置,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进行施工,禁止夜间施工;

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

从声源上控制,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并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和安排施工时间;

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

对运输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并且噪声影响将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3)废水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施工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地表径流)等。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待建工程在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依托场地内已建生活区,生活污水依托现有设施。项目区内主要产生少量洗手废水,施工期人数约10人/d,工期约2个月。根据《 (略) 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按20L/(d·人),则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为0.2m3/d,施工期总用水量为12m3;排污系数取0.8计算,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16m3/d,施工期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9.6m3;收集进入临时沉淀池,回用于施工活动,不外排。

2)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设备清洗水。施工区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废水回用于施工区生产用水或洒水抑尘,对水环境影响小。

3)地表径流

施工期降雨于项目区地表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地表进行冲刷产生含大量SS的雨水,项目施工期设置临时沉淀池,地表径流集中于临时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活动。

本项目岸上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施工机械清洗废水等,施工废水经收集后进入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活动,严禁外排。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经收集后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严禁外排。故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土石方、生活垃圾等。

1)土石方

项目土石方主要来源于场地平整过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待建工程对场地平整和基地开挖工程量很小,土石方产生量较小,且项目内部能够做到土石方平衡,对环境影响较小。

2)生活垃圾

待建工程项目区内不设置施工营地,生活垃圾主要依托项目区已建的垃圾桶。施工区产生少量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算,施工期2个月,施工人数约10人/d;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整个施工期产生0.45t。生活垃圾于项目区内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进行处置。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河道采砂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岸上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

本项目河道采砂工程主要采用旱采挖机进行采砂,采集河砂利用汽车运至加工区,边采边加工,不设原料堆场,加工过程主要包括破碎、筛分、洗砂等工序。工艺简述:

图4-2 项目运营期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1、工艺流程简述

(1)可采区的河砂经过挖掘机开挖后装进汽车,经汽车运至加工区给料机;

(2)河砂利用装载机转运进入颚式破碎仓;物料经破碎后进入中转仓暂存;

(3)中转仓中的物料进入单缸圆锥机进行再次破碎,破碎后进入振动筛进行筛分,0-5mm物料直接进入后续洗砂机,5-27mm物料进入立轴制砂机进行再次破碎,大颗粒物料则返回单缸圆锥机中再次破碎;

(4)经立轴制砂机破碎后物料进入振动筛,分4个等级,即0-5mm,5-10mm,10-27mm合格产品和大于27mm的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返回立轴制砂机中进行再次破碎;5-10mm和10-27mm成品转运至成品库进行堆存外售;0-5mm细砂进入螺旋洗砂机中进行清洗后,经脱水、压滤后得到成品,转运至成品库进行外售。

2、污染物产生情况

具体污染物产生情况详见表4-4。

表4-4污染源及污染因子一览表

类别产污环节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生态采砂采砂/粉尘、燃油废气机械设备噪声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堆场//粉尘///加工区洗砂、压滤生产污水粉尘机械设备噪声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二、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采砂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河流地貌地形的影响

河流地貌地形是水流与泥沙相互作用,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河道采砂改变了河流泥沙和输送能力之间的平衡状态,使河流发生显著的地貌地形变化,河流须重新进行分配,向采空区域自然补充上游输送下来的砂石,直到采砂河段地形地貌再次与水流状况达到平衡状态。具体而言,河道采砂使采砂河段河床明显下切,上游河床坡度变大。

项目开采结束后对所采河段河底进行平整修复,使河势形成新的动态平衡,项目采取旱采方式不越界、不越深进行开采,采砂部分为淤积多年的砂石,因此项目河道采砂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

2、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采砂工程在枯期进行,河道内的水量相对较小,采砂区域较小,采出的砂石直接装车运至加工区,少量泥沙水会造成局部悬浮物升高,含有少量泥沙迅速沉降至河底,可用于采取洒水降尘,由于本项目采砂时间较短,随着采砂活动的结束,其不利影响随之消失。

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本次规划的河段属季节性河流,枯季河道干涸,河中无水生鱼类及鱼类产卵场,由于规划的采砂区域为旱采,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小,随着采砂活动的结束,其不利影响随之消失。

4、对景观影响分析

(1)对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所在区原有的景观格局,项目采砂活动,造成空间上的非连续性和一些人为的劣质景观,造成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在采砂活动后,通过对采砂进行平整修复、禁采期撤出各类采砂设备,逐步落实生态恢复措施后,恢复自然景观,可减轻对景观环境的不良影响。

(2)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将会使项目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紊乱。项目每天采砂范围仅为挖掘机附近区域,采砂范围较小,采砂活动对区域的影响局限在规划的可采区范围,对土壤、植被的破坏有限。因此,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影响较小。

5、项目建设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

规划河段属季节性河流,无通航条件,采砂对航运无影响。规划区范围内无保护区。

6、项目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本次采砂规划河段在天然情况下,河床较为稳定,主要是河床控制着水流,使泥沙在一定的部位和幅度内发生冲淤变化。年际间的河床变化较小,也存在着一定的冲淤变幅,其变化情况符合年内冲淤基本平衡的河床演变规律。河道砂石的运移和开挖都会影响水流的流态和河势的稳定。

噜咘河位于以礼河右岸,河道两岸大部分为深切割沟谷及基岩,河道虽宽窄相间,但受其边界条件的限制,近年来整体河势未发生变化,年际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沟口冲洪积堆积扇沉积了大量泥沙,开采后上游泥沙补给后将很快恢复平衡,采砂对河势影响小,开采后河势基本稳定。

本次采砂规划中,横向开挖至岸坡时按1:4开挖与原地貌相接,岸坡能保持稳定。由于砂石开采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开采后对河势稳定的影响,规定了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应留出的稳定边坡,规定了废弃尾料的堆置和运移,从而保证了稳定河宽及河势的相对稳定。

7、项目建设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采砂工程,采出的砂石料及时运出河道,降低了原有河床,及时平整河道,不影响河道行洪。

生产生活区位于噜咘河与以礼河汇口的左岸岸边,未占用河道,高度远高于噜咘河20年一遇洪水位,全部布置于990m以上,不影响河道行洪。

总的来说,本次采砂规划方案不会对河势稳定带来明显的影响,不会对规划河段防洪安全造成大的影响。

8、采砂对涉河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

本规划河段主要涉河工程为金(塘)-炉(房)公路临时穿越段及规划中的大桥,该段划为禁采区,正常合法采砂作业对涉河工程无影响。

9、项目建设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项目采砂量不大,在规划范围内适当开采不会破坏河床的平衡,只要不越界、超深开采,是不会导致河流改道和河岸侵蚀崩塌的,另外,适当的采砂疏浚对河流的地貌保持是有利的。

为避免采砂造成河岸塌方,影响河岸生态环境,应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1)不能在近岸边采挖;

(2)严格控制采挖深度;尽量减少采挖对河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次采砂河段避开了地质灾害点、涉河建筑物,避开了不良物理地质河段,不存在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危害。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情况,本项目采砂河段范围内不涉及地质灾害点。

二、岸上加工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项目加工区的建设,改变了占地范围内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但本项目岸上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河滩地、荒草地。工程占地范围内无耕地、基本农田等,设计服务期限为5年,服务期满后,将对工程占地进行生态恢复,对土地利用方式是暂时性的,服务期满生态恢复后,影响消失。

2、运营期对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本项目周边多为当地常见物种,无珍稀保护植物。服务期满后,对工程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植被及植物采用当地常见物种,可在数量上进行恢复,且运营期不会造成某种物种的消失或灭绝,故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

3、运营期对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噪声对周边动物的影响和占地对动物生境的影响。本项目运营期噪声可能导致附近动物、鸟类等受到惊吓而远离本项目厂界;工程占地使得占地范围内不再适合动物生存,迁移至厂界外相同生境进行生活。但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周围环境较小,且动物具有趋利避害和活动性,本项目运营期对动物的影响较小。待服务期满后,对工程占地进行生态恢复,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消失,动物又会迁移回恢复区内继续生活,故对动物影响具有时限性,服务期满生态恢复后,对动物的影响消失。

4、对行洪的影响

项目在噜咘河河滩上进行岸上工程建设,项目加工区及堆场设置不当,可能对噜咘河行洪造成一定影响,本次评价要求项目堆场物料堆放高度、堆场离河道距离符合行洪要求。

5、运营期对景观的影响

(1)对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所在区原有的景观格局,改变沿河的景观结构,使原有的自然景观类型变为容纳加工场、道路等人工景观。项目岸上工程的建设,会对原来的景观进行分隔,造成空间上的非连续性和一些人为的劣质景观,造成与周边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在采砂活动后,岸上工程随之取消,通过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等措施后,恢复自然景观,可减轻对景观环境的不良影响。

(2)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将会使项目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紊乱,植被及土壤受到破坏、扰动。项目每天砂石加工活动范围较小,对土壤、植被的破坏有限。因此,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影响较小。

6、运营期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采砂仅在旱季进行采砂作业,采砂活动对河流下游水质影响较小。在加工区地势最低处各设置有初期雨水收集池,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生产活动;生活废水经收集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周边农作物施肥,不外排;生产废水经收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故本项目岸上工程运营期对以礼河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三、运营期污染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为采废气、废水、固废及噪声

1、废气

项目为河道露天采砂,开采出来的砂石料含水率较高,含水率在18%以上,因此在河道开采过程中基本不会有扬尘产生,废气主要来源于堆场粉尘、运输扬尘、砂石加工粉尘、燃油机械尾气、异味、食堂油烟。

(1)废气产排情况分析

1)粉尘

①装卸粉尘

依据《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Eh装卸排放系数为0.0169kg/t,则装卸粉尘产生量为2t/a,装卸过程要求采取洒水控制措施,降尘效率TSP为74%,则装卸粉尘排放量为0.52t/a。

②运输扬尘

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道路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

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重量,吨;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本项目车辆在厂区内行驶距离按250m计,空车重约10.0t,重车重约35t,平均每天有8辆车进出,以速度20km/h行驶。本环评对道路路况以0.2kg/m2的起尘量计,则经计算,项目汽车动力起尘量约为1.0t/a。要求项目建设方对厂区内地面定期派专人进行路面清扫、洒水,以减少道路扬尘。运输车辆运输时表面洒水、用篷布遮盖,做到封闭运输,严禁超载,杜绝汽车沿路抛洒,同时控制车速。粉尘排放量可削减75%,项目汽车动力起尘量约为0.25t/a。

③堆场粉尘

项目原料采挖后直接进入加工过程,不设原料堆场,堆场扬尘主要为成品堆场。成品堆场粉尘引用《采石场大气污染物源强分析研究》论文中数据,堆场扬尘0.001kg/t产品,项目年产砂石料30000t,则成品堆场粉尘粉产生量为0.03t/a,0.016kg/h。原料堆场防尘布覆盖遮盖并采用洒水管线洒水抑尘后,粉尘排放量可削减80%,即粉尘排放量为0.006t/a,0.003kg/h。

④破碎筛分扬尘

本项目参考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及产排污核算和系数手册》(后文简称手册)中的《303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行业》中3039其他建筑材料制造行业“砂石料骨料”颗粒物产生量按1.89kg/t计,项目年加工砂石料约2万m3(3万t),则颗粒物产生量为56.7t/a、29.5kg/h,项目破碎过程中采取洒水措施进行湿式破碎,破碎和筛分物料均为潮湿物料,项目采取湿式除尘措施,根据该手册处理效率为90%且项目破碎筛分均在密闭罩内进行,进一步降低粉尘排放情况,粉尘处理效率以95%计,则项目排放颗粒物1.48kg/h,年排放量为2.84t/a。

⑤无组织排放扬尘核算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本项目无组织排放颗粒排放量为TSP为3.611t/a(1.88kg/h)。具体参见下表4-5。

表4-5 项目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核算结果一览表(单位t/a)

污染源名称TSP产生量处理措施TSP排放量装卸过程装卸扬尘2采取洒水措施,去除率74%。0.52运输过程运输粉尘1路面清扫、洒水,运输车辆运输时表面洒水、用篷布遮盖,去除率75%。0.25成品堆场堆场扬尘0.03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并采用洒水管线洒水抑尘,去除率80%。0.006破碎筛分破碎扬尘56.7破碎、筛分机封闭、湿式加工,去除率95%。2.835合计——59.73——3.611

2)燃油废气

运输车辆及堆场装载机等燃油机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输车辆与装载机等均以柴油为燃料,燃油废气污染物主要有CO、THC、NOx等。采砂区运输车辆以及采砂机械相对比较分散,尾气排放源强相对较小,且属于间歇式、流动产生排放,无法定量分析,且其影响随工作的停止而消失。

3)食堂油烟

该项目设置1个食堂,用餐人数15人,根据相关资料,餐厅厨房日耗食用油按30g/d·人计算,约0.45kg/d,年用量约0.144t/a。按日进行烧炸工况4小时计,油的平均挥发量为总耗油量的2.8%,则餐厅厨房油烟产生量为4.03kg/a。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排放。

(2)项目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环评要求采取如下大气防治措施:

在干燥和大风天气条件下,场地需要采取洒水措施,其中运输道路采用洒水车洒水,堆场加装洒水管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

破碎和筛分采取湿法加工,在投料口加水,破碎、筛分机用彩钢瓦进行封闭。

砂石料产品及时转运至高速公路修建工地,减少场区堆存时间。

以上措施均为《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陶瓷砖瓦工业》(HJ954-2018)和《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明确规定的可行措施,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不需要分析可行性,因此大气环保措施可行。

(3)厂界达标可行性分析

因项目物料含水率高,在采取洒水等措施后,产生的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污染量,经过扩散后,根据AERSCREEN模式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项目最大落地浓度为87μg,最大落地距离为125m,则厂界外浓度排放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小于1mg/?要求。

(4)废气环境监测要求

因无针对本项目类型的排污许可证申请和核发技术规范,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陶瓷砖瓦工业》(HJ954-2018)中有类似物料破碎和堆存工序,因此本项目环境监测参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陶瓷砖瓦工业》(HJ954-2018)要求,项目主要监测因子为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每年监测一次。监测点位为主导上风向设置背景点,在下风向设置2个监测点。

(5)废气环境影响结论

项目所在环境空气质量良好,项目采取相应的大气防治措施后,厂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可以做到达标排放,项目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280m处有利吉河散户居住,该散户居住山坡上,与本项目高差有73m,因此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经过沉降和扩散后对敏感点影响较小。

2、废水

(1)废水产排情况

本工程运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洗砂废水。

1)生活污水

本项目运营期设置劳动定员15人,均在项目区用餐,项目不设淋浴设施,入厕为旱厕,生活污水主要为餐饮废水及洗手废水,结合《 (略) 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结合项目区实际,项目区人员用水量按60L/(人·d)计,用水量为0.9m3/d,216m3/a。生活污水产生量系数按80%计,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72m3/d,172.8m3/a。废水用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入河。

2)洗砂水

本项目破碎筛分后,0-5mm级别(55.5m3/d)砂料需进行水洗,采用螺旋洗砂机进行清洗。细砂经清洗后进入脱水筛进行脱水,经脱水后砂料含水量约10%,脱下水量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清水回用于洗砂,循环利用。故随成品带走水量需进行补充,带走水量约为5.55m3/d。故本项目洗砂工序需补充水量5.55m3/d,采用清水池废水进行补充。经螺旋洗砂机清洗后的砂料,进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螺旋洗砂工序,不外排。

3)场地洒水降尘用水

①堆场洒水

为控制堆场风力扬尘,企业晴天时要对产品堆场进行洒水,每平方米用水量约0.6L,成品堆场面积约为4000m2,按每天洒水3次计算。则项目晴天每天用水量为7.2m3/d。本项目年工作240天,工作已避开雨季,则项目区非雨天按200天计,则堆场洒水用水量为1440m3/a,

②道路降尘用水

项目道路面积约为200m2,参照《 (略) 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晴天洒水用水量按2L/(m2·次)计,晴天每天洒水2次,道路降尘用水量为0.8m3/d,项目区非雨天按200天计,则道路降尘用水为160m3/a。

洒水降尘用水主要来源于沉淀池澄清后清水池废水、生活污水废水桶废水。洒水用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

4)破碎筛分喷洒用水

本项目在物料进入破碎工序前对物料进行喷水湿润物料,以减少粉尘产生量。本项目设置三级破碎,每一次前均设置喷雾洒水管,根据设备设计资料,用水量约3m3/d·处,即总用水量为9m3/d,2160m3/a。此部分水量全部随物料进入后续生产线消耗,无废水产生。

5)废水排放情况

本项目最大年用水量为5135.5m3/a,废水产生量为生活污水172.8m3/a,本项目生产用水优先使用沉淀池、混水罐澄清后清水池废水,不足部分再采用场区新鲜水补充。

项目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为食堂废水及洗手废水,废水桶收集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本项目用排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4-6 本项目用水量及废水产生情况

项目日用水量(m3/d)年用水量(t/a)排污系数日产废水量(m3/d)年产废水量(t/a)生活用水0.92160.80.72172.8洗砂用水5.*破碎筛分喷洒*降尘用水非雨天7.21427.500 雨天00000总计非雨天22.*.5-0.72172.8雨天15.45

本项目水量平衡图如图4-2所示:

图4-2 项目运营期日水量平衡图

(2)废水回用不外排可行性分析

1)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含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约为500mg/L。含泥废水排入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项目泥水处理系统主要有3个沉淀池;1#沉淀池容积300m3,2#沉淀池容积150m3,3#沉淀池容积100m3,2个混水罐(容积分别为300m3、200m3)、2台压滤机及配套的管道和水泵,1个清水池(200m3)等组成。项目通过螺旋洗砂机的含泥废水进入1#沉淀池,由水泵泵入第一个混水罐上部,第一个上部设置有絮凝剂添加设备投加PAM絮凝剂,部分澄清混水进入第二个混水罐上部,经过两次澄清的混水进入清水池,然后再由清水池进入振动筛用于洗沙。从第一个混水罐到振动筛,设置了水位高差,水全部为自流方式进入到振动筛。两个混水罐底部设有输水管,将含泥废水排入2#沉淀池,通过水泵将含泥废水泵入滤布压滤机脱泥,脱泥后废水进入清水池,清水池废水返回洗沙过程,压滤后废水量较大时进入3#沉淀池沉淀。压滤机产生的泥饼由周围村民用于垫田。

PAM化学名称为聚*烯酰胺(cpolyacrylamids),目前广泛作为絮凝剂使用。参考《高泥沙水混凝沉淀工程实践》(李新红等,2009年全国水处理混凝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洗沙后含泥量将达到14g/L,在自然沉积情况下沉积速率为0.01mm/s,投加PAM达到20mg/L后,沉积速率达到0.85mm/s,混水中的泥沙可以得到迅速沉积,水面1m以下可以形成澄清区。根据运行方案项目在第一混水罐投加PAM混凝剂,设计投加浓度为20mg/L,根据设计第一罐水位与清水罐水位差约为0.5m,进入清水罐的水基本去除了悬浮物。含PAM的废水经过沉积后通过底部放入2#沉淀池,然后泵送入压滤机压滤处理。压滤后产出的废水排入清水池循环回用于生产。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符合企业生产用水要求,全部回用于生产,不外排。为使废水加速沉降,加入聚*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约0.5h,可处理完项目每天产生的生产废水。综上所述,项目泥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2)生产废水全部回用的可行性

项目废水进出水水质见表4-5。

表4-5 项目运营期生产废水进出水水质指标

进出水情况SS进水水质500mg/L出水水质25mg/L去除率95%

本项目运营期生产废水经采取上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能满足本项目运营废水回用水质要求。项目生产区设置沉淀池容积为550m3、混水罐500m3,清水池容积为200m3,能确保生产废水完全收集进行循环利用,无生产废水外排,不设置生产废水排放口,不对地表水水环境造成影响。

3)生活污水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生活污水主要为食堂废水和洗手废水,废水产生量为0.72m3/d,项目设置5m3的废水桶,项目生活污水经废水桶沉淀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项目开采及加工已避开雨季,项目设置废水桶可以储存7天的生活污水,用于晴天洒水降尘。项目生活污水废水水质成分简单,可用于洒水,废水桶容积满足需要,故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活污水可满足不外排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运营期采取的污废水收集处置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运营期废水不外排。

(3)运营期废水监测要求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项目区内循环利用,不外排。故不设置废水监测计划。

(4)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论

本项目生产废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生产,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废水收集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故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1)噪声源强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挖掘机、运输车、破碎设备等噪声,噪声值约75~90dB(A),主要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和位置见下表4-6。

表4-6项目噪声源平均声级值及位置情况

噪声源单台设备平均声级(dB)位置数量产噪方式挖掘机90采砂河段2断续运输车85采砂河段3断续装载机85加工区3断续振动筛80加工区2连续圆锥机85加工区1连续鄂破机90加工区1连续洗沙机75加工区2连续压滤机75加工区2断续

(2)厂界达标情况预测

1)预测模式

关于项目噪声预测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中推荐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根据“HJ2.4-2021”附录B中的B.1.3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计算方法,报告拟采用计算某一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或A声级,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Lw——点声源声功率级(A计权或倍频带),dB;

Q——指向性因数;通常对无指向性声源,当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Q=1;当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Q=2;当放在两面墙夹角处时,Q=4;当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Q=8;

R——房间常数;R=Sa/(1-α),S为房间内表面积,m2;α为平均吸声系数;

r——声源到靠近围栏结构点处的距离,m;

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产生的i倍频率带叠加声压级,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LP1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内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

LP1ij——室内j声源i倍频带的声压级,dB;

N——室内声源总数;

户外声传播衰减包括几何发散(Adiv)、大气吸收(Aatm)、地面效应(Agr)、障碍物屏蔽(Abar)、其他多方面效应(Amisc)引起的衰减。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声源声功能率或参考位置处的声压级,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预测点声级,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预测点的A声级LA(r)按以下公式计算,即将8个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LA(r)],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LA(r) ——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pi(r)——预测点(r)处,第i倍频带声压级,dB;

ΔLi ——第i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

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时,按下式进行核算:

式中:LA(r) ——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pi(r0)——预测点r0处的A声级,dB(A);

Adiv——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工业企业噪声计算: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j,则拟建工程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室外声源个数;

ti——在T时间内i声源工作时间,s;

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tj——在T时间内j声源工作时间,s。

2)评价标准

项目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3)计算结果

项目设备叠加后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表4-6。

表4-6 场界噪声贡献值预测结果

预测方位最大值点空间相对位置/m时段贡献值(dB(A))标准限值(dB(A))达标情况XYZ东侧54.361.2昼间51.760达标南侧30.7-41.11.2昼间36.360达标西侧-45.120.61.2昼间27.960达标北侧41.642.41.2昼间36.360达标

表中坐标以厂界中心(103.*,26.*)为坐标原点,正东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向为Y轴正方向。

根据上表分析,运营期各厂界噪声贡献值能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且项目厂界外50m范围内没有居民户,项目夜间不作业生产,因此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很小。

另外,本项目进出运输车辆多,会对当地的沿路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村镇时车辆禁止鸣笛,禁止夜间运输,以减少对沿路居民的影响。

(3)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选用的设备均为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环保设备,且破碎、筛分等生产设备均位于生产厂棚内,并加装了减震垫;运输车辆进行了限速限鸣、禁止超载运输等。

为了进一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1)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设备稳定、低噪声状态运行;

2)对于生产区域的流动声源(运输车辆),应加强管理,限载限速,合理鸣号,尽量避免夜间运输。

3)运输车辆在沿线按沿线交通规则行驶,禁止在村庄和城区鸣笛。

(4)噪声环境监测要求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规定,厂界噪声需要每季度监测一次,夜间生产时需要监测夜间噪声。

表4-7 项目营运期环境监测及竣工验收监测一览表

监测时间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监测要求运营期噪声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共4个监测点位等效声级Leq dB(A)4次/年,每次连续两天,昼间和夜间各测一次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5)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通过选用符合噪声排放标准的设备、加装罩棚、加装减震垫、距离衰减等措施后,厂界昼间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夜间不生产;项目区厂界外5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

故本项目运营期采取本环评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沉淀池沉渣、废机油等。

1)生活垃圾

项目劳动定员15人,全年工作240天,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则员工垃圾产生量约为7.5kg/d、1.8t/a。生活区设置移动带盖式生活垃圾垃圾桶,经收集后统一清运至周边集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进行处置。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及时妥善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食堂垃圾

①食堂泔水

本项目员工均在项目区就餐,餐厨废物按0.3kg/人.d来计算,项目每天有15人就餐,则产生量为4.5kg/d,1.08t/a。食堂泔水主要为剩菜剩饭,采用泔水桶进行集中收集后, (略) 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做到日产日清。

②废油脂

项目设置的食堂为员工供应餐饮,用餐人员为15人/d,食用油量为30g/d.人,则食用油用量为0.45kg/d,108kg/a。食堂产生的含油废水经废水桶隔油,产生的废油脂按用油量的20%计,为0.09kg/d,216kg/a,废油脂定期清掏暂存于收集桶内, (略) 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

3)旱厕粪便

本项目内设置旱厕,每人每天产生的粪便量按100g计,考虑员工15人,则年产生粪便量0.36t/a。旱厕粪便委托附近村民清掏用作农作物施肥。

4)泥饼

本项目洗砂废水经沉淀处理、压滤机泥水分离后上清液全部排至清水池后回用于洗砂工序,不外排。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为SS,浓度约500mg/L,本项目废水量为55.5m3/d,沉淀池底部污泥经污泥泵抽至压滤机脱水处理后预计产生污泥0.6t/d、144t/a,含水率约50%,泥饼主要成分为泥沙,由周围村民用于垫田或出售给周边建材厂,进行资源再利用处置,及时清运处置,不在厂区长期堆存,场区内临时堆存时场地需做好防渗措施。

5)收集池、沉淀池污泥

本项目沉淀池污泥主要是场地内细沙和淤泥,根据项目规模,本项目沉淀池污泥产生量约为10t/a,污泥中含少量细沙,主要是淤泥,河道淤泥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可运至附近耕地农田复垦,改善耕地肥力。

6)废机油

本项目各类机械设备运行检修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机油,产生量为0.5t/a,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900-214-08,集中收集于专用容器盛放,暂存于危废暂存间。暂存间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设,做好台账管理,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根据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危险废物判定如下表所示。

表4-8 项目固废性质判断一览表

固废名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性质判断产生量(t/a)废物类别废物代码危险特性废机油、废润滑油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900-214-08毒性、易燃性危险废物0.5

危险废物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并同时建立转运联单,做好管理台账,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如下所示:

①危废暂存间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建设单位需建设暂时贮存危险废物场所,该场所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并按照如下要求,做好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a、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b、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c、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d、基础必须防渗,项目采用混凝土防渗,能够达到要求。

e、并涂至少2mm厚环氧树脂,以防渗漏和腐蚀。同时设置高度约为250px的围堰,防止机油桶外溢的废机油流出危废暂存间。

f、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均须作好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的记录台账,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台账记录应保留三年以上。对于危险废物的收集和管理,建设单位应委派专人负责,确保各种废弃物的储存容器都有很好的密封性,临时储存场所安全可靠,不会受到风雨侵蚀,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了临时存放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②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根据《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23号,**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对危险废物进行转移时,要按照以下要求做好相应管理登记。

A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应当根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中填报的危险废物转移等备案信息填写、运行。

B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编号由十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至四位数字为年份代码;第五、六为数 (略) 级行政区划代码;第七、八为数字为移 (略) 级行政区划代码;其余六位数字以移出地设区的实际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流水编号。

C移出人每转移一车(船或者其他运输工具)次同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运行一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每车(船或者其他运输工具)次转移多类危险废物的,可以填写、运行一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也可以每一类危险废物填写、运行一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使用同一车(船或者其他运输工具)一次为多个移出人转移危险废物的,每个移出人应当分别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D采用联运方式转移危险废物的,前一承运人和后一承运人应当明确运输交接的时间和地点。后一承运人应当核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确定的移出人信息、前一承运人信息及危险废物相关信息。

E接受人应当对运抵的危险废物进行核实验收,并在接受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过信息系统确认接受。

运抵的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填写内容不符的,接受人应当及时告知移出人,视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同时向接受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F对不通过车(船或者其他运输工具),且无法按次对危险废物计量的其他方式转移危险废物的,移出人和接受人应当分别配备计量记录设备,将每天危险废物转移的种类、重量(数量)、形态和危险特性等信息纳入相关台账记录,并根据所 (略) 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G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数据应当在信息系统中至少保存十年。

因特殊原因无法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的,可以先使用纸质转移联单,并于转移活动完成后十个工作日内在信息系统中补录电子转移联单。

③危险废物贮存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运行与管理:

A从事危险废物贮存的单位,必须得到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该危险废物样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报告,认定可以贮存后方可接收。

B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同预定接收的危险废物一致,并登记注册。

C不得接收未粘贴符合规定的标签或标签没按规定填写的危险废物。

D每个堆间应留有搬运通道。

E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均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F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G泄漏液、清洗液、浸出液不得排放,须收集重新贮存,气体导出口排出的气体经处理后,应满足GB-16297和GB-14554的要求。

④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安全防护:

A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都必须按GB-15562.2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B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他防护栅栏。

C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

D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

E按国家污染源管理要求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监测。

F危废转移时,需按要求填写转移联单。

综上所述,做到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所有固废均及时收集定期清运,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置,处置率100%,故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为“J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54、土砂石开采-其他-报告表”,属于Ⅳ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中一般性原则“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项目不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且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等。

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河道采砂工程内容主要位于噜咘河河道,加工区位于噜咘河左岸岸边,为荒草地。项目占地范围内无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 (略) 、 (略) 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占地范围内土壤类型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属于“其他行业”,属于Ⅳ类项目。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4.2.2“其中Ⅳ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7、服务期满后恢复措施

根据流域规划,本项目对河道砂石采取旱采方式,在服务期满后,按照相关要求办理闭矿手续,对开采区域河道进行平整、拆除加工区相应设备设施,办公室生活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处理,按照恢复治理方案,恢复地貌及植被。

8、环境风险分析

(1)环境风险调查

环境风险是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及损害。

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工场区内不设置柴油储罐,所需燃油利用油罐车运入进行加注或至附近加油站进行加注,不在项目区储存。项目主要环境风险为涉及有毒有害和可燃性的物质主要为废机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18),项目没有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物质。

(2)风险辨识与分析

①项目区内废水收集设施破裂导致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污染水质;

②若企业未按照要求处理废机油,导致废机油事故外排风险;企业未按照要求设置危废暂存场所,或危废暂存场所未设置防淋、防晒、防渗措施,或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处置,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3)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①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见表4-10。

表4-10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环境风险潜势IV、IV+IIIIII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要分析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A。

②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表4-11 企业危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

序号涉及危化品最大存放量q(t)临界量Q(t)q/Q1废矿物油0.*.0002

根据表4-11,项目危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1,因此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只需对环境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4)环境风险分析

危废暂存间暂存的废矿物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操作不当引发火灾。

加工场区设置的沉淀池渗漏,导致废水泄漏进入地表水污染水质。

企业在营运及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属危险废物,如随意丢弃、外倾,将会对区域的土壤及水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5)风险防范措施

①定期进行操作规范及安全意识宣讲,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②建设单位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检修、维护废水收集设施,禁止废水排入地表水体。

③企业应严格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 2013年修改单要求建设项目危废暂存间,做好防渗、防漏的处理,严格落实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管理。对废机油的产生、转运进行台账管理。

④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或减缓其后果;成立环境风险防治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备案。

(6)事故应急预案

该项目建设单位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监控和管理,认真落实本次环评提出的对策措施,在采取以上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制定应急预案之后,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可参考表4-12:

表4-12 应急预案参考内容

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可采区河道、加工区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厂区、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预案的级别分级响应程序4应急救援保障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障、管制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由专业队*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7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0应急培训计划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7)结论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本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等级划分为Ⅰ级,建设项目在通过采取上述本报告中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后,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环境风险的发生。同时项目建设方应针对本报告提出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风险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因此项目方在项目建设阶段就应充分考虑风险的发生及处理措施、方案,将环境风险降至低限,避免危害周围环境。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根据《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本项目采砂河段不涉及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不在巧家县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范围内,加工区占地范围内不涉及耕地、基本农田,无珍稀保护动植物等;服务期满后,将进行原貌恢复,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

综上,项目范围内无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无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项目区不属于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略) 生态红线范围内、不涉及鱼类“三场”。且项目采砂为《巧家县噜咘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可采区范围内,因此项目选址可行。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及采砂过程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已于2022年9月开始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建成,后期主要进行环保设施的完善,项目在前期施工时生态保护已采取的措施如下: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保护对象和目标

本项目开采区及加工区分别占地76000m2和16000m2。施工期和采砂过程对占地范围内进行场地平整的工序将使得项目区内植被、植物、动物及其生境的发生变化。故施工期保护目标为确保项目区内动植物种类不因本项目的建设造成某个物种的消失或灭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遭到破坏或降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平衡。

2、生态影响避让措施

生态影响避让措施主要针对采砂区开采期,以加强预防、避免造成不必要生态影响为原则,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选址(选线)避让、施工布置避让及开采期避让等。本项目岸上工程选址过程中,结合可采区河道运输车就近运输原则,确定了加工区。该选址范围不占用生态红线,结合现场调查,有效避让了居民居住区,项目占地范围内不涉及耕地、基本农田、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严格在规划可采区及开采区内进行施工建设,不涉及永久占地。

本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对策与措施如下:

(1)植物、植被保护措施

本项目岸上工程占地范围内植被和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种,无珍稀或特有保护植物。

1)严格按照规划范围进行施工建设和采砂作业,严禁超界施工;

2)采砂期加工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宣传、监管等措施,约束生产人员不得对红线外植被和植物进行破坏。

3)加强对采砂边界影响区植被、植物的保护和维护工作,确保边界影响植被、植物的生境不受影响。

(2)动物保护对策和措施

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对占地范围内的动物生境造成破坏。但对比周边区域环境,周边存在大量相同生境,且动物具有趋利避害性,受工程影响后会迁移至工程区外相同生境进行生存。

1)建设单位首先应自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施工及采砂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标志牌、法律宣传等措施进行宣传,加强对国家、 (略) 规定的珍稀动物的保护,严禁猎杀驱赶野生动物,并通过对违法活动进行举报奖励等措施以制止偷猎活动。

2)严禁随意扩大施工影响范围,尽量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行为对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的影响,对于两栖和爬行动物来说最好的保护措施是不污染水体,尽量避免在溪流地段的挖方和填方,尽可能不排干天然水体。

(3)水生生物(鱼类)保护对策与措施

因本项目岸上工程位于噜咘河岸线右岸,离以礼河河道较近,故施工期活动中水土流失或施工人员管理不当将会对下游水生生物造成影响。故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1)施工期及采砂作业期间加强三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污染水体而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2)加强项目厂界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淀池建设,避免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进入河道影响水生生态环境。

3)加强宣传教育,禁止滥渔滥捕,严禁施工及采砂作业人员毒鱼、炸鱼、电鱼等行为发生。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项目涉及土石方的开挖,采砂期避免雨天进行,加工区场地边界设置截排水沟和沉淀池,严禁地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采取边采边运边加工措施,避免开采原料的长时间堆存。

3、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1)做好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尽量减缓工程施工及采砂作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环评要求,修建场地截排水沟,避免采取外雨水进入生产加工区,加强项目施工管理,减少采砂期水土流失。

后期还需继续完善的措施包括:

1、生态影响恢复措施

(1)施工结束后,对工程占地区域进行绿化;

(2)服务期满后,需要进行生态恢复时,尽量采用当地常见种,遵循“适地适树、原生性、特有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选用当地常见物种进行绿化恢复;

2、生态影响补偿和重建措施

本项目岸上工程设计服务年限为1年,服务期满后,将对工程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对占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重建,多选用当地常见物种,参照周边环境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生态重建。

二、施工期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措施

1、施工期噪声影响防治措施及效果

本项目施工期严格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低噪声机械设备;合理布设施工工艺,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场地边界设置围挡,经隔声降噪、距离衰减等措施后,确保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夜间禁止施工。

2、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设置有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淀池,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收集进入沉淀池后,回用于项目施工活动;设备清洗废水和初期雨水等经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活动,不外排。

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机械燃油尾气。通过施工期洒水降尘、控制车速、设置围挡等措施;施工机械燃油尾气经自然扩散。

4、施工期固废处置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开挖土石方做到项目区内回填利用,无多余土石方产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经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进行集中处置。

三、施工期及采砂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均为现阶段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常用环境保护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执行方便,且大部分工程在主体工程施工时即可同步完成;施工围挡、截排水沟、临时沉淀池等设施建设简单,投资较小;且能保障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不会扩大至工程红线外,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故本项目采用的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经济、技术、运行和保护效果等各方面,均能满足要求。

2、施工期及采砂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

(1)严格控制施工红线,严禁越界越线作业,禁止破坏红线范围外动植物;修建截排水沟和沉淀池,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施工期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项目施工期及采砂期通过采取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湿式作业等,确保场界粉尘浓度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3)施工期通过采取设置围挡、合理布设施工工艺、选用符合噪声排放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等措施后,确保场界噪声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bB(A),夜间禁止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施工期及采砂期通过建设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淀池,对项目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用于项目施工或生产活动,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于项目区范围内,无多余土石方外排;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进行处置,施工期固废收集处置率达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河道采砂工程主要位于噜咘河河道可采区范围内,其主要环境影响为对河道及其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岸上工程位于噜咘河右岸,主要影响为*生生态环境。

1、运营期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1)在可采区采砂时,应落实可采区采砂论证提出的环保措施和要求,控制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开采量和开采强度,防止越界、越深开采。采砂机械应按规定将废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禁止排入地表水体。

(2)采砂点规模较小,噪声可通过距离衰减降噪措施,采取洒水抑尘。

(3)严格按照河道采砂规划及要求进行开采,不越界、越深开采,开采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4)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维护保养工作,不得将生产废水外排。

2、运营期植物、植被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通过加强员工环保知识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严禁破坏场区周边现有植被、植物;服务期满后,要求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采用当地常见植被、植物物种,恢复至现有生态原貌。

3、运营期动物措施

项目运营期场地内已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生活,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员工环保知识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严禁捕杀、猎捕周边野生动物,严禁在附近河道捕鱼等;服务期满后,要求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采用当地常见植被、植物物种,恢复至适合当地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活环境。

二、运营期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措施

1、运营期噪声影响控制措施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通过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避免非正常工况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破碎、筛分等产噪设备安置于厂棚内,并加装减震垫等;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知识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避免非正常操作产生的噪声。

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扬尘和燃油尾气,运输车辆、装载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以柴油为能源,运行过程中产生燃油尾气;

(1)通过选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并加强燃油机械设备的保养,避免非正常运作产生燃油废气。

(2)设置专人负责场区洒水降尘工作,加强非雨天场地洒水降尘;

(3)破碎筛分采用湿式破碎工艺,加强对破碎机入口处原料的喷雾洒水,降低产尘量,并将破碎筛分的产尘设备设置于封闭罩内、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加工粉尘经喷雾降尘后场内无组织排放;

(4)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并加装喷水管网,确保厂界无组织粉尘达标排放。

(5)本次环评要求对采区及运输道路采取洒水的措施增加路面湿度,同时采取运输车辆实行欠量装车,每次装载不得超过总容量的90%,运输车辆装车完毕后必须全部覆盖,装车时适量洒水。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能从源头减少粉尘产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扬尘治理的相关规定。

3、运营期废水污染控制措施

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洗砂废水。

(1)场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经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禁止外排;

(2)洗砂工序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混水罐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洗砂工序,循环利用,不外排。

4、运营期固废收集处置措施

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一般固废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机械设备产生的废矿物油。

(1)一般固废: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点进行处置;

(2)危险固废:项目产生的废矿物油,收集暂存用于危废暂存间内,采用专用容器进行收集,做好台账记录,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转运、处置;禁止自行处置或随意外排;

(3)落实各项固废收集处置措施,确保固废收集处置率达100%,禁止随意外排周边环境。

5、运营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运营期环境风险源主要为废水泄漏风险和危险废物的泄漏和易燃易爆风险:

①定期进行操作规范及安全意识宣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②建设单位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检修、维护废水收集设施,禁止废水排入地表水体。

③企业应严格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建设项目危废暂存间,做好防渗、防漏的处理,严格落实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管理。对废机油的产生、转运进行台账管理。

④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或减缓其后果;成立环境风险防治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备案。

6、运营期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项目运营期,建设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项目安全环保工作;主要负责检查项目环保手续是否齐全,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到位等工作,负责项目安全环保工作;安全环保人员主要职责如下所示:

(1)全面负责厂内环境管理工作,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管理组成、成员,并将制度上墙,同时编制环保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厂内生产工艺、技术状况和排污特点,制定厂内各工段各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指标,并纳入全厂“三废”控制指标体系进行统一考核管理。

(3)制定环境监测制度,组织并监督搞好各项监测工作,并建立监测档案。

(4)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各项环保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以使各项指标符合排放标准,对全厂排污总量控制要从严把关,并建立环保档案。

(5)做好项目采砂管理台账记录工作,做好危废管理台账记录工作,危废经收集暂存于项目内设置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转运处置。

(6)定期对全厂职工进行环保知识和法律的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提高全厂职工的环保意识和人员素质。

针对本项目运营的特点,初步拟定了以下环境管理计划:

①监督、检查环保“三同时”的执行情况。

②加强对废气等环保治理设备的检修和开工期间的环保管理。

③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对噪声源要采取减震、隔音、消声的措施,保证厂界噪声达标。

④制定“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理预案”。对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要迅速对污染现场进行处理,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⑤环保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公司要把职工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和环保应知应会作为考核职工基本素质的一项内容,新职工要通过环保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⑥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审核制度,建立完善的环保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及公司下发的各类环保法规、标准及各类环保文件类档案管理;环保设施档案管理;环保设施月检修、年检修(大修)维护计划、实施类档案管理;环保设施运行台账类档案管理;公司开展环保宣传、环保活动类建档管理。

三、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及效果

1、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运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均为现阶段采砂场、加工场等常用环境保护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执行方便、生态保护效果良好等优点。截排水沟、沉淀池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技术成熟,污染物收集处理效果良好,投资成本较低,占项目总投资较小;且在项目区边界处增加绿化,既能优化场区环境,又能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故本项目采用的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经济、技术、运行和保护效果等各方面,均能满足要求。

2、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

(1)严格控制采砂活动,严禁越界、越线、越深开采,保护河流生态,控制各类污染物产生、处置措施,严格按照采砂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采砂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项目运营期通过采取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加强维护保养等,运输过程中采用篷布进行砂石遮盖等措施。

(3)运营期通过采取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加强维护保养,避免非正常运作产生的尖锐噪声,破碎筛分设备布置于厂房内,加装减震垫等措施。

(4)运营期间生活污水经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禁止外排;

(5)项目运营期产生的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均能得到妥善收集处置,收集处置率达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其他

四、环境管理及“三同时”制度

1、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目的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是指工程在施工期、运营期执行和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实行有效监控,及时掌握和了解污染治理与控制措施的执行效果,以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变化,及时调整工程运行方式和环境保护措施,并接受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督,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综合环境效益。

(2)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

项目区应设立专人负责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①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制及其奖惩办法;确定项目区的环境目标管理,对项目区各操作岗位进行监督与考核。

②在项目运营期间搞好环保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建立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报告、环保工程验收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环保设备及运行记录、危险固体废物的转移记录,以及其它环境统计资料。定期编制环境保护报表和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报告,提交给上级和当地环境主管部门。

③为了提高环保工作的质量,要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以及兼职环保员工的业务培训,并有一定的经费来保证培训的实施;组织职工的环保考核,搞好环境宣传。

④搞好环保设施与生产主体设备的协调管理,使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与生产主体设备相适应,并与主体设备同时运行及检修,污染防治设施出现故障时,环境管理机构应立即与生产部门共同采取措施,严防污染扩大;负责污染事故的处理。

⑤配合搞好危险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监督。

⑥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监督环保法规执行情况,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落实各方面的环保措施,使之正常运行。

⑦更新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并参与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3)环境管理计划

为减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切实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运作的各个阶段,建设单位应执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

①施工期

建设单位主管环保工作的人员在施工中要把握全局,及时掌握工程施工环保动态,定期检查和总结工程环保措施实施情况,确保环保工程进度要求。建设单位要协调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消除可能存在的环保遗漏和缺口,出现重大环保问题或环境纠纷时,积极组织力量解决。

②运营期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建设单位应做好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设方应配置环保专员,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2、环境监测

根据项目特点及产排污情况,项目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5-1。

表5-1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时间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实施机构运营期废气加工区上风向1个点位,下风向2~3个点位TSP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噪声加工区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共4个监测点位等效声级LeqdB(A)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3、“三同时”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按照“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公告(国环规环评[2017]4号)”实施验收,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内容详见表5-2。

表5-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一览表

项目处理措施预期效果废气无组织粉尘运输砂石料过程采用篷布进行遮挡覆盖。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标准破碎采取湿式破碎工艺,对破碎原料进行湿式破碎,产尘设备进行封闭、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堆场、场区设置洒水设备,进行场地洒水。食堂设置一套抽油烟机。《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废水生活污水入厕为旱厕,生活污水经废水桶收集(容积为5m3)后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生产废水加工区设置沉淀池3座,总容积为550m3,混水罐2个,总容积500m3,清水池200m3。循环利用,不外排固废生活垃圾生活区设置移动带盖式生活垃圾垃圾桶,收集后生活垃圾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进行处置处置率达到100%危废加工区设置一座危废暂存间,做好三防措施;占地面积5m2,用于集中收集暂存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并定期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建立危废环保管理制度,对运营期产生危废分类收集管理,建立危废管理台账、转移联单,按规范要求设置危废管理相应标识、标牌。处置率达到100%噪声设备噪声设备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破碎筛分设备加装减震垫,布设于厂房内;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环境管理危废定期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危险废物,建立危废环保管理制度,对运营期产生危废分类收集管理,建立危废管理台账、转移联单,按规范要求设置危废管理相应标识、标牌。/其他环境风险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且备案防止事故发生或减缓其后果

4、排污许可制度落实

根据国办发[2016]81号《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环境保护部令第45号《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等相关文件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排污许可制是企业事业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的法律依据,必须做好充分衔接,实现从污染预防到污染治理和排放控制的全过程监管,项目在验收之前,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排污许可证。

(1)排污许可证的变更

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建设单位发生以下事项变化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原核发机关提出变更排污许可证的申请。

①排污单位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负责人等正本中载明的基本信息发生变更之日起二十日内。

②排污单位在原场址内实施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者备案后,产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二十日内。

③国家或地方实施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核发机关应主动通知排污单位进行变更,排污单位在接到通知后二十日内申请变更。

④政府相关文件或与其他企业达成协议,进行区域替代实现减量排放的,应在文件或协议规定时限内提出变更申请。

⑤需要进行变更的其他情形。

(2)排污许可证的补办

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损毁的,建设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原核发机关申请补领排污许可证,遗失排污许可证的还应同时提交遗失声明,损毁排污许可证的还应同时交回被损毁的许可证。核发机关应当在收到补领申请后十日内补发排污许可证,并及时在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进行公告。

(3)其他相关要求

①排污口位置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执行的排放标准等符合排污许可证的规定,不得私设暗管或以其他方式逃避监管。

②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遵守法律规定的最新环境保护要求等。

③按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监测点位、因子、频次和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开。

④按规范进行台账记录,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信息、燃料、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记录、监测数据等。

⑤按排污许可证规定,定期在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信息,编制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及时报送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公开,执行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信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按证排放情况等。

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其中环保投资47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9.4%。各分项环保投资列于下表。

表5-4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环保投资类别分项措施(设施)内容金额(一)施工期1.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植物移栽等。0.2水土流失防治设置截排水沟,设置临时沉淀池。0.81.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防治设置围挡,洒水降尘。0.51.3水环境施工废水沉淀池设置临时沉淀池。/1.4声环境施工噪声防治设置围挡,隔声降噪。/1.5固废施工固废收集处置生活垃圾收集桶若干只。0.51.6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费。1(二)运营期2.1废气无组织粉尘破碎筛分工段加密闭罩,运输皮带进行封闭,湿式加工抑尘设施,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15场区道路洒水降尘设施。0.8食堂抽油烟机1套。0.2洒水车,1辆。32.2废水生产废水收处加工区设置沉淀池3座,总容积为750m3,混水罐2个,总容积500m3,清水池200m3。10生活污水收处污水收集桶5m3。0.52.3噪声设备噪声基础减震、隔声降噪12.4固废一般固废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区设置移动带盖式生活垃圾垃圾桶。1危废设置1间5m3危废暂存间,危废间做好“三防”措施,暂存间内配套设置危险废物收集容器。并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建立危废环保管理制度,对运营期产生危废分类收集管理,建立危废管理台账、转移联单,按规范要求设置危废管理相应标识、标牌。12.5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应急物资筹备0.52.6环境管理运营维护费环保设施运行维护0.5固废委托处置费用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计划12.7服务期满后生态恢复2(三)环境保护技术咨询费2.1环保技术咨询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服务2.52.2排污许可申报0.52.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2.4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2.5合 计47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生生态

(1)严格在用地红线内进行施工,不新增占地;

(2)增强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不越界施工,周边生态不受影响

严格场地用地,不越界多占土地;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服务期满后,做好生态恢复措施

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服务期满后,做好生态恢复措施

水生生态

设置截排水沟和沉淀池,施工废水不外排

水生生态不受影响

(1)在可采区采砂时,应落实可采区采砂论证提出的环保措施和要求,控制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开采量和开采强度,防止越界、越深开采。采砂机械应按规定将废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禁止排入水体。

(2)采砂点规模较小,噪声可通过相应的减噪措施,运输车搭盖篷布遮挡措施进行抑尘。

(3)严格按照河道采砂规划及要求进行开采,不越界、不越深开采,开采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4)运营期生产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废水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

运营期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采砂活动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地表水环境

施工废水不外排

施工废水不外排

运营期生产生活废水全部收集,生产废水经沉淀处、混水罐、清水池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生产,生活废水废水桶收集后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运营期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

/

/

/

声环境

设置围挡、合理布设施工工艺、距离衰减等,夜间禁止施工。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降噪、距离衰减等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振动

/

/

/

/

大气环境

洒水降尘、控制车速、设置围挡等措施。

无组织粉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场区、运输道路洒水降尘;破碎筛分采取湿式破碎工艺并加装封闭罩,运输皮带进行封闭,在堆场四周(除进出口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设施。并加装洒水水管。

厂界无组织粉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固体废物

土石方场内回填,无废弃土石方产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经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庄垃圾集中处置点进行处置

固废收集处置率达100%

一般固废收集后清运至周边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点;危废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中,做好台账管理,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固废收集处置率达100%

电磁环境

/

/

/

/

环境风险

严格施工管理,严格落实施工期环保措施,预防污染环境事件发生

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略) 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进行备案,并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定期进行预案演练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落实环境风险措施,定期进行预案演练

环境监测

/

/

针对项目运营期产污环节,对场界噪声;场界无组织废气进行定期监测

按环境监测计划进行定期监测

其他

/

/

设置安全环保专人负责本项目安全环保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本项目安全环保工作;

加强对禁采区涉水重要工程(金塘-炉房公路与噜咘河交叉处桥梁)的观测,保护其不受影响

严格按照采砂方案,不越界、越深开采


七、结论

1、评价结论

本项目位于巧家县炉房乡噜咘村,投资500万元建设巧家县噜咘河河道采砂工程,工程分为河道采砂工程和岸上加工工程。本项目综合属于国家鼓励的江河湖库清淤工程项目,本工程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

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会对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社会环境及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经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可降到环境可承受范围。本项目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从经济技术上可行,项目建设不会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项目运营期河道采砂工程严格按照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禁止越界、越深开采;加强对涉水重要工程的保护,严格执行禁采区和禁采期的要求,切实保护水生态和涉水重要工程的安全性。项目只要认真落实本环评报告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对涉水重要工程产生影响,不会加剧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总体上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具有环境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在按“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条件下,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针,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可行。

2、要求、建议

(1)编制水保方案、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2)项目不得设置废水排口,严格遵守禁采区、禁采期要求;

(3)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力度,增加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4)服务期满后制定恢复治理方案,并根据方案内容进行恢复治理。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