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弓长岭区2023—2025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弓长岭区2023—2025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4年02月29日   辽宁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弓长岭区2023—2025年卫生健康

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 (略)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 (略)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23〕16号)精神,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略) “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弓长岭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和“健康弓长岭”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结合弓长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编制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 (略) 、市、区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健康弓长岭为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内涵质量提升,数字健康和智慧医疗步伐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弓长岭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 (略) 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

2.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保障人民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发展理念体现健康优先,发展规划突出健康目标,公共政策制定要评估对健康的影响,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医保、医疗、医药),推进卫生健康制度、管理、技术、服务创新,构建全民健康服务新模式,强化数字化改革赋能增智,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4.坚持固本强基的原则。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推动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整合型价值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健康弓长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卫生健康体制机制趋于成熟,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布局均衡、功能互补、密切协作、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平疫结合、防治融合、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成机制顺畅、体系健全、职责明晰、运转高效、指挥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健康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健康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健康应用体系和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城乡居民健康 (略) 前列。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预期寿命8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最低,居民各项健康监测指标 (略) 、市规定指标。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显著增强。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疫情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新冠疫情得到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显著增强。

——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紧密型的区域医联体改革取得实效,城乡卫生资源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老年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区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优化,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与服务模式有较大转变,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

——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和覆盖率显著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趋完善,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医养结合、文化交流、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和配套支持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

——医学科技创新和智慧化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略) 建设,不断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管理法治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多元办医格局有效形成,各类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更加紧密。

根据《“健康辽阳2030”行动规划》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医疗服务体系等6类29个发展关键指标。

弓长岭区2023年--2025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关键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值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

人均预期寿命

81岁

预期性

健康预期寿命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5/10万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4.5‰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5‰

预期性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

27%左右

约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约束性

健康服务

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0.17%

预期性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

≥80%

约束性

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80%

预期性

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80%

预期性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上升趋势减缓

预期性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

≥65%

预期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

≥85%

预期性

妇幼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0%

预期性

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

≥90%

预期性

产前筛查率

≥75%

预期性

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

≥90%

预期性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力争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约束性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5个

预期性

医疗服务

院内感染发生率

≤1.0%

预期性

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

8张左右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4名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3.8名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4.6名

约束性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

≥0.54名

预期性

健康生活

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数量

不少于2个

预期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0%

预期性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27%

预期性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1.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依托区卫生健康部门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局,重新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构建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哨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职能清晰、机制顺畅、上下协同、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与现代化疾控体系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领导,优化专业人员职称结构,充实人才储备,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一对多”方式继续承担基层基本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配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业人员和全科医生。到2025年底,全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配备达到上级要求,专业人员数量和结构满足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改善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设施和必要装备,提升公共卫生防控业务能力。强化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提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见病原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追踪溯源能力,持续提升疫情早期发现、现场调查及快速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

3.建立高水平应急指挥体系。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网格化管理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区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议事制度,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指导和协助基层组织做好网格化管理和传染源控制工作。建立区级相关部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合理确定各级储备规模,实行分级储备、动态调整,确保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的物资供应保障。(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各乡(镇)街)

4.优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病原溯源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流程和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规范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加强卫生应急队*规范化建设,实现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紧急医学救援类综合队*全覆盖。健全常态化演练机制,开展多部门、多模式的卫生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推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

5.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和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强化平战转化能力,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分级救治目录、分层救治渠道和分流救治流程,根据需求配置人、财、物及管理平台等软硬件。强化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确保具备快速转化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支持和鼓励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专科建设,补齐传染病疫情救治能力短板。加强重症、急诊、呼吸、麻醉、感染、检验、创伤等公共卫生相关学科建设,提升综合救治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加强灾害医学、放射病救治等专科能力储备,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和重大自然灾害、化学中毒等突发事件,保障重大活动等公共卫生安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

6.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服务融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力量配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考核和评价。建立公共卫生医师到医疗机构进修临床知识机制,鼓励临床医师参与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全科医生队*建设,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7.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区卫生监督体系,明确卫生监督职能定位、人员身份,依法依规统一行使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责。推动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标准,健全执法保障机制,增加监督人员、协管人员、执法车辆及执法设备。加强卫生监督人员队*建设,积极培养多层次卫生监督人才,推进卫生监督执法智慧化建设。落实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全过程记录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二)打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8.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推进区域医连体建设。坚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的原则,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有序发展。 (略) 地位,重 (略) (略) 的带动作用,加强妇幼保健所、 (略) 的儿科病区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服务效率,引导医疗资 (略) 、 (略) 、长期护理和养老机构转型。 (略) 建设发展,优化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加 (略) 之间的专业人才交流。(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9.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落实首诊负责制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监管。 (略) 感染防控体系和管理制度, (略)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强化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进一步发挥医师定期考核的作用。规范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探索实施医疗废物处置在线监管。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和“ (略) ”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远程会诊,推行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区域内互认,丰富便民措施,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0.提升城乡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全面质量管理、发挥人才优势、提升技术水平、补齐专科短板为核心,全面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和鼓励乡 (略) 及一、 (略) (略) 的规模和功能定位, (略) 的重点学科及其发展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争取国 (略) (略) 的管理及其专科、技术和人才支持。鼓励乡 (略) 延伸举办村卫生室,推进村卫生室服务升级,探索乡 (略) 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满足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难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强基行动”工作,筑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新机制。到2025年全区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建成高标准乡 (略) 1家,建成高标准村卫生室20家。(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各乡(镇)街)

(三)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

11.建立体现传承创新特点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实施中医优势病种强优提质工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 (略) ,鼓励连锁经营,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

12.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强化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帮扶;指导辖 (略) (略) 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积极向国家、 (略) 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项目推荐人员,加强区域中医工作室建设,支持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其他中医药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科协)

14.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及优质产品。拓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及太极拳、八段锦中医传统运动;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向农村、社区、家庭下沉,有条 (略) 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推出一批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产品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进农村、社区、家庭、机关、校园、企业等“六进”活动,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

15.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支持和扶助全区中药材种养殖户按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种养,并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6.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降低域外转诊率和提高区域就诊率为重点,落实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功能整合和业务协同,将医联体构建为服务、责任、利益的共同体。探索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配备、实行医保支付支持等方式,引导医联体之间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重点畅通下转通道,推进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对辖区居民实现网格化健康管理,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鼓励对居民个人和经授权的医疗机构开放。(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7.强化“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医改领导组织架构,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增强部门协同改革,形成“三医联动”合力。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向健康倾斜,财政投入上着力保障人民健康需要。大力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三明医改”经验与本区实际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弓长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医保基金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

18.全面推进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落实。建立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依法执业、规范服务、提升质量和安全、行风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全面实行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制定医疗美容、非公立医疗机构等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充分利用依法执业管理系统,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情况进行监测评价指导,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投诉举报平台建设,组建协管员队*,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19.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及时向社会宣传卫生健康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标准,提升全社会守法意识和标准化意识,营造学法、用法、普法良好氛围。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定期开展评估和清理。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推进卫生健康行业“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依法推进政务公开。(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20、加强人才队*建设。充分利用好人才强区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护理、老年医学、急诊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构建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人才支撑体系。加强基层人才队*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继续组织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加强人才服务保障,鼓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强化基层医生待遇保障,逐步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到2025年,全区医疗机构共引进医疗专业人才10人;培训培养医疗专业人才,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4名,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8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4.6名,每千人口药师(士)数≥0.54名。(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

21.提升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医疗保障专家库、资料库建设。鼓励医疗 (略) 内外一流高校、医院、 (略) 所加强合作,加强面向临床、服务基层的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强化运行评估监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22.加强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治,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消防救援安全整治,推行行业消防救援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消防救援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和工作水平,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监管机制。强化健康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

23.创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社会。广泛动员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共建共治共享健康社会,推动形成“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和健康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改善基层卫生治理,将卫生健康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卫生健康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到2025年,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数量不少于1个,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7%。(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

(六)全面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危害

24.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持续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增强风险评估能力,分区域分等级评估突发急性传染病风险,实施分级分类防控。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全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模式,推动专业防控和社会力量参与有机结合。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线,确保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有序处置。加强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分析研判和预警工作,统筹做好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深入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持续保持低流行水平。巩固疟疾消除工作成效。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策略,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和规范化诊疗,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筛查。有效防控病毒性肝炎、布氏菌病、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强化预防接种精细化管理,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安全。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完善非免疫规划疫苗采购平台,做好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供应保障,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机制,鼓励居民根据需求主动科学接种疫苗。巩固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成果。到2025年末,全区**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210/10万以下水平,全区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0.17%。(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

25.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实施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强儿童玩具和日常用品安全标准落实情况监管,减少儿童和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开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置、防溺水等方面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完善危险水域等重点场所和防护设施建设,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完善伤害综合监测评估体系,健全不同人群、年龄阶段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和标准。(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公安分局)

26.强化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切实加强精神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大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力度,构建覆盖全区精神疾病预防、救治、康复和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强化严重精神障碍登记报告和服务管理,依法依规逐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医保待遇水平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覆盖率。到2025年,在册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患者服药率均达到80%。(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

27.强化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健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通报、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职责,强化监测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拓展监测项目。开展人群食品营养健康状况评价,推进合理膳食行动,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针对孕产妇、新生儿、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营养干预行动。加强常态化城镇饮用水卫生监测,提高末梢水水质监测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教育局、区水利局、区民政局)

28.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入网格入家庭、融入群众融入日常生活,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格局。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和分级管理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明确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卫生创建成果,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以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示范引领,广泛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科普知识,推动形成公众自觉参与控烟禁烟的良好氛围。巩固无烟党政机关创建成果。(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

29.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加强体质测试和健身指导服务,加快建设一批户外健身场地和生态体育公园,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城乡全覆盖,城镇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深入开展青少年身体素质增强行动。加快推动体育产业融合互动,积极拓展体育产业内容,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中高端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创新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体育业态。(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七)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

30、加强妇幼和生育服务供给保障。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要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能力,健全母婴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母婴安全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工作制度,推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普及,进一步优化婚前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儿童早期发展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加大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力度。孕产妇死亡率≤10.5/10万,婴儿死亡率≤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

31.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完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实施均衡儿童营养和早期发展项目,关爱特殊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推动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制度,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加强牙病防治,继续实施免费窝沟封闭等普惠性预防措施,12岁儿童龋齿率控制在25%以下。加强对学生超重、肥胖情况的监测与评价,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运动+营养”的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开展均衡膳食和营养宣教,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通过多途径宣传教育,帮助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

32.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和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社会力量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场所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制度完善、运营良好、监管到位的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卫生保健培训和备案工作,指导机构进一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申请备案。到2025年,每千人口托育床位数达4.5个,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33.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强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二 (略) 开设老年医学科;探索建立能够满足城乡老年人全周期、梯度式长期照护需求和实现居家、就近享受服务的长期照护模式,持续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进一步增加医养结合有效供给,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协议合作,探索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转换机制;积极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80%以上,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上升趋势减缓,人均预期寿命81岁。全区养老床位达到1300张,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50张。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

34.维护残疾人健康。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 (略) 、 (略) 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推动实施全面的眼健康。做好防聋治聋工作,提升耳与听力健康水平。健全残疾儿童首诊报告制度。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对残疾优抚对象优先推进。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就医体验。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支持医疗、康复机构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到2025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与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残联、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

35.强化职业健康保护。加强尘肺病康复站点建设力度;建设专业高效的职业卫生专业队*及应急救援队*;健全职业卫生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监测评估、康复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不断扩大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范围,到2025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探索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强化源头防控,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健康企业建设,推荐评选职业健康企业,促进用人单位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等相关法定职责和义务;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提升企业防范职业病危害意识;联合区总工会深入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和职业卫生健康企业活动。(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36.提升生育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取消社会抚养费等生育制约措施,推动落实三孩家庭育儿补贴政策,产假、哺乳假、育儿假等制度,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负担,营造生育友好环境,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继续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等奖励扶助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根据国家部署动态调整扶助标准;加强人口动态监测,定期开展人口形势分析,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强化政策实施情况跟踪评估,为制定相关人口发展配套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落实生育登记制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

(八)发展数字健康和智慧医疗

37.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健全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推进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深入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务;建立完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医改效果评价模型,实现对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居民医疗负担控制、药品使用等关键指标及医疗机构医疗、药品、医用耗材等收入构成及变化趋势的实时监测,推动形成以数据为支撑的行业监管、绩效评价、投入补偿、人事薪酬等健康管理决策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

38.强化行业标准应用和网络信息数据安全。完善信息标准应用管理机制,推动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从源头落实数据标准,加强数据管理,规范数据采集,保障数据质量,确保健康医疗数据的合法、真实、有效、可用;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安全技术应用,提升安全运营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制度,确保个人信息和网络数据安全。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公安分局)

(九)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39.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基础,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社会团体为辅助的工作体系;加强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进修与晋升机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加强科普人员队*建设;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以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卫生习惯、疾病防控知识、社会心理健康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科普宣传,引导公众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保持良好的卫生、饮食和社交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融媒体中心)

40.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积极促进健康与康养、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培育一批新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和中医药健康养老相结合模式。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康复服务,引导培育神经康复、运动康复和残疾人康复等专业机构发展, (略) 、社区、居家构成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发展。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健全政府支持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41.优化资源配置和办医格局。鼓励和引导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增加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和医养结合服务。推动落实非营 (略) 在市场准入、医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全面推进医师执业区域注册,鼓励医师多点执业。(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

三、强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健康中国战略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实施“健康弓长岭”发展战略。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卫生健康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完成各项重要指标及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党的建设,完善党委(党组)研究卫生健康发展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完善干部队*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坚决整治医药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完善“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和管理骨干。

(二)深化部门协同。分解本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纳入各地、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实绩考核,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医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民政、市场监管、科技、教育、公安、审计等部门的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和联动,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注重发挥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方案实施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三)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强化政府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责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要落实好各项卫生健康投入政策,建立适应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保障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区政府要准确把握新增卫生投入方向,优先发展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中医药等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卫生基础性重要设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化思维,从需求分析、项目谋划、项目设计、项目立项、资金争取和推进实施等各环节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监测评价和考核督导机制。建立方案监测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方案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严格规范地开展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工作。做好重点任务分解,科学推进方案实施,确保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对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建立跟踪和调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合规和效益最大化。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将宣传工作与本方案的制定实施紧密结合,同步策划,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新闻宣传、政策宣传和典型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方法和宣传载体,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拓展宣传阵地,努力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全面传播卫生健康好声音。

附件:弓长岭区2023--2025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


附件

弓长岭区2023--2025年卫生健康

事业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郑高峰 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赵树福 区政府副县级领导

成 员:刘芷辰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 锋 区财政局局长

张成军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魏丽静 区司法局局长

刘洪峰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刘世伟 区教育局局长

杨辅刚 区民政局局长

孙荣宏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苗兆懿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安素华 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

马言午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郝景峰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姚 飞 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赵永瓒 区水利局局长

王 哲 区统计局局长

魏宏瑀 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

刘 延 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

孙福利 区残联理事长

李佳宏 区融媒体中心主任

韩宝冬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赵洪岩 区妇幼保健所所长

刘兆国 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王 利 区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刘树根 安平乡乡长

曾庆瑞 汤河镇镇长

高明夫 安平街道主任

岳 嵩 苏家街道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担任。


附件:

信息来源http://**-02-29/1eea8015-6f35-454e-b947-*db8a.html
标签: 卫生健康 方案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