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2月26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2月26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2024年03月05日   云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日至3月8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

联系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新建输电线路(220kV雄关变-220kV坤天总降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玉溪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建设地点: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 (略) 江川区、 (略) 通海县。起点:(102度46分4.554秒,24度13分21.885秒),终点:(102度42分38.805秒,24度17分14.810秒)。

项目占地:总用地面积35362m2(其中永久占地8041m2、临时占地27323m2)/线路长度11.332km。

项目投资:总投资232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2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5.24%。

建设进度:预计于2024年2月开工建设,2024年5月底建成。

项目背景:本项目属于云南坤 (略) 二期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供电线路工程,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不涉及出线间隔的土建工程。

建设内容:根据《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新建输电线路(220kV雄关变-220kV 坤天总降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新建线路长约12.5km,批复后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对路线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新建线路长11.332km,调整后的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范围内,未超出审批范围。本项目新建220kV输电线路,工程按单双回混合架设,其中单回路长10.938km,双回路长0.394km(单边挂线)。导线采用2×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2根OPGW-100光缆(24芯G.652D),导线截面为2×300mm2。共建杆塔37基,其中铁塔36基、钢管杆1基,采用现浇混凝土掏挖式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基础。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下表。

工程类别

工程内容

主体工程

220kV 雄关变-220kV 坤天总降变输电线路工程

电压等级(kV)

220

线路路径长度(km)

11.332

新建杆塔数量(基)

杆塔共37基,其中铁塔36基,钢管杆1基

导线型号

2×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

地线选型

采用两根24芯OPGW光缆,光缆纤芯采用G.652D

架设方式

架空线路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其中单回路铁塔32基,双回路铁塔5基,导线排列方式:双回垂直排列(本次单边挂)、三角排列(单回路)布置。垂直排列线路相位为上B、中C、下A;三角排列线路相位为上B、左A、右C。钢管杆塔线路相位排列采用上B、中A、下C。

杆塔型式

本项目选择代表塔型为鼓型垂直排列角钢塔及干字型三角排列钢管杆。直线塔采用5种铁塔,即2C1Y5-ZM1、2C1Y5-ZM2、2C1Y5-ZM3、2C1Y5-ZM4、2C1Y6-ZM3五种塔型,均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耐张塔共采用2C2Y5-JD、2C1Y5-J1、2C1Y5-J2、2C1Y5-J3、2C1Y5-J4、2C1Y5X-J1、2C1Y6-J1、2C1Y6-J3、2C2Y5-JD、2C2Y5-J4、2C2Y5X-JD、220F-J2Y、220SGG-J4(钢管杆)共13种塔型。

地形分布(%)

山地:80%,丘陵:10%,平地:10%

工程占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5364m2,其中永久占地0.8041hm2,临时占地2.7323hm2。工程占地中,其中塔基区0.8041hm2,施工道路区1.9233hm2,施工场地区0.2364hm2,牵张场区0.5726hm2

依托工程

220kV雄关变电站

本项目起点段依托220kV雄关变电站。该项目于**日, (略) 环境保护厅以云环辐评审〔2010〕53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日, (略) 环境保护局以玉环辐验〔2016〕10号文同意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 (略) 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220kV坤天变电站

本项目终点段依托220kV坤天变电站,220kV坤天变电站属于《云 (略) 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二期一阶段8万吨)》的建设内容。**日, (略) 生态环境局以玉环审〔2023〕1-8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目前处于在建状态。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云 (略) 负责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临时工程

料场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砾石、沙子等建筑材料从所在区域合法料场购买,施工现场不设置取土场和砂石料加工系统。

取土场和弃渣场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表土用于施工后生态恢复使用,其余土石方用于塔基回填、塔基周边护坡使用,无永久弃渣产生,不设置取土场和永久弃渣场。

施工场地

塔基在施工过程中,需布设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工程在塔基施工前主要对施工临时场地区表层铺设一层土工布,同时配备一块铁皮进行施工,本区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影响主要是占压。其中地势较陡的塔基布设塔基临时施工场地需要进行适当的场地平整。经统计,临时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共计0.2364hm2(2364m2),均位于江川区。

牵张场区

沿线共布设3个牵引场,面积约5726m2,分别布设在N16、N33塔基旁、N3塔基旁,主要作用为满足牵引机、张力计能直接运达到位,均位于江川区。

施工道路

在塔基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塔基可以沿用乡村道路,对原乡村道路不进行扰动。对于局部地形较复杂的地段,需要修筑施工道路,采用人抬完成施工材料的二次搬运任务,修筑的施工道路宽度约为1.5m~3m,保证施工人员运输材料即可,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预计共修建约4.36km的施工道路,占地1.9233hm2,均位于江川区。

项目部、材料站

本项目的项目部、材料站等采用租赁当地民房的形式,设置在离项目较近的村中,无地表扰动及土石方工程。本工程分段施工,塔基浇筑采用人工现场拌和,拌和点位于各塔基施工点,不设置集中混凝土生产加工营地。

环保工程

运营期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物的距离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的非居民区导线对地最小距离6.5m的要求进行架设。居民区采取抬升导线架设高度措施:在通过居民区时,其导线三角排列架设最低距地高度不得低于11m,垂直排列(单边挂)架设最低距地高度不得低于13m,则项目线路运行期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施工期废气

施工扬尘

车辆密闭运输,施工物料、临时堆土等采用篷布覆盖、遮挡,洒水降尘。

施工区固体废物

施工生活垃圾

各塔基施工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施工人员集中收集,统一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处置。

建筑垃圾

塔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收集后回收利用,其他废弃混凝土、砂石等不可回收 (略) 政管理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围挡、夜间禁止施工等。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表土临时堆存

塔基施工基础开挖放坡前需先对其剥离表层土。表土剥离堆放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并设置临时遮盖、隔离、拦挡等防护措施。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塔基施工平台、牵张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时段

项目

环保设施

投资(万元)

施工期

大气防治措施

施工物料及临时堆场覆盖、洒水降尘

10

废水防治措施

临时沉淀池

5

噪声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设备设禁鸣及减速标志牌、合理施工等

5

固废防治措施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清运

5

生态环境恢复

塔基区及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措施

15

环境管理费用

施工期环境保护、电磁环境及环境法律知识培训等,敏感区警示标识牌费用等

2

运行期

环境咨询费用

环评、竣工环保验收、环境监测费等

80

合计

122

线路施工工艺:前期施工准备→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施工→导线架设。

四、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

(一)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主要为江川区、通海县,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报告表》采用江川区、通海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的近3年内全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达标区判定及基本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根据江川区2022年监测数据及通海县2021年监测数据,江川区、通海县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PM2.5、CO、O3六项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2、地表水环境

输电线路沿线未跨越地表水体,沿线周边500m范围内涉及地表水体为白河水库、团结水库。

N22-N23间部分线路跨越白河水库管理范围,跨越长度约17m,距离水库水域最近距离247m。根据江川区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资料,白河水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团结水库位于线路N24~N25北侧约200m,目前未划定水功能区,根据其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标准。

《报告表》引用云南 (略) **日~7月11日对白河水库、团结水库进行的现状监测结果:白河水库地表水质量现状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总氮V类)。团结水库地表水质量现状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要求。

3、声环境

输电线路沿线位于山区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位于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220kV雄关变电站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中的道路边界线距离20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220kV坤天变电站东南侧厂界临道路20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江通高速、玉江大道两侧35m范围内行4a类标准。

建设单位委托云南 (略) 于**日、**日对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部分敏感目标(小石洞村农田看护房)引用云南 (略) **日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220kV输电线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2类区、3类区、4a类区标准要求。

4、电磁环境

建设单位委托云南 (略) 于**日、**日对拟建输电线路沿线进行现状监测,小石洞村农田看护房电磁环境质量现状引用云南 (略) **日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测点区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监测区域周边电磁环境良好。

5、生态环境

项目位于《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位于《 (略) 生态功能区划》的Ⅲ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Ⅲ1滇中高原谷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Ⅲ1-6昆明、玉溪高原湖盆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项目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生境等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自然公园。项目占用公益林面积共计1.8269hm2,占用公益林林地保护等级均为Ⅱ级;占用天然林面积共计1.8484hm2;项目路径走向不在白河水库管理范围内,塔基(N22)距离白河水库管理范围最近距离为57米;N22-N23间部分线路跨越白河水库管理范围,跨越长度为17米,距离水库水域247米;根据“三区三线”查询结果:项目有9座塔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占地面积共1762m2,跨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共3.96km。

环评部分生态现状调查引用220kV雄关变-110kV坤天总降变**日-25日生态现状调查数据(所选用数据均在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内),另外于**-12日对本项目生态现状进行了补充调查:

(1)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总占地面积3.5364hm2,其中塔基永久占地0.8041hm2,占用的地类为旱地、园地、乔木林地、一般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空闲地、裸土地等,按占用的地类来看,有9座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1762m2;有4座塔基占用基本农田874m2

临时占地2.7323hm2,占用的地类为旱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裸土地等。临时占地中涉及生态保护红线0.3391 hm2、永久基本农田0.282hm2、公益林1.3777 hm2 (包括国家二级公益林0.1811hm2,省级公益林1.2562hm2)。

(2)*生植被现状

项目区域的植被类型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类,包括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灌丛、暖温性灌丛4个自然植被类型和人工林、果园、耕地、绿地4个人工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主要有栓皮栎林(Form.Quercus variabilis)、尼泊尔桤木林(Form.Quercus variabilis)、云南松林(Form. Pinus yunnanensis)、滇青冈灌丛(Form. Quercus glaucoides)、火棘灌丛(Form. Pyracantha fortuneana)、华西小石积灌丛(Form. Osteomeles schwerinae)、小叶栒子灌丛(Form. Cotoneaster microphyllus)等;人工植被主要有柏木、桉树、核桃、梨、桃、玉米、烟叶、蔬菜、绿化等。项目评价区共有维管植物95科232属313种,分布的古树名木为黄连木,位于N11东侧雨西摆村进村道路旁,位于占地区外;分布有31种中国特有植物,未发现狭域特有植物或云南特有植物;未发现珍稀和保护植物、 (略) 发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评价区记录外来入侵植物15种,包含6种恶性入侵物种,4种严重入侵物种,2种一般入侵物种,3种有待观察。

(3)*栖脊椎动物现状

评价区分布的*栖脊椎动物共有101种,隶属4纲、16目、40科、76属。包括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滇蛙 Rana pleuraden等两栖动物共8种;铜蜓蜥Shttp://** indicus、云南攀蜥 Japalura yunnanensis、云南半叶趾虎Hemihttp://** yunnanensis、红脖颈槽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等爬行类动物共9种;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牛背鹭Bubulcus ibis、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山麻雀Passer rutilan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gravivox、戴胜Upupa epops、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flammeus、小盘尾Dicrurus remifer、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灰头鹀Emberiza http://**等鸟类共41种;小家鼠 Mus musculus、臭鼩Suncus murin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长尾鼩鼹Scaptonyx fusicaudu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云南兔Lepus comus等哺乳类动物共13种。评价区内共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普通鵟Buteo japonic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

(二)环境保护目标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第三条中的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一)中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涉及环境敏感区(二)中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及天然林,其余不涉及。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基本情况

保护要求

植被

评价区分布的自然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灌丛、暖温性灌丛,占地区主要涉及到暖温性针叶林和暖温性灌丛。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某种植被类型严重受损,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平衡。

公益林

占地区包含1.8269hm2公益林。

尽量减少占用公益林面积,施工结束后尽早恢复。

天然林

占地区包含1.8484hm2天然林。

尽量减少占用天然林面积,施工结束后尽早恢复。

生态保护红线

9座塔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占地面积合计1762m2,输电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共3.956km。

尽量减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施工结束后尽早恢复。

永久基本农田

4座塔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合计874m2

尽量减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同时做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补和复耕。

白河水库

线路路径跨越白河水库管理区,跨越路径长度17米,不在管理区范围内立塔,塔基距离管理区最近距离为57m(N22 塔基)。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水库水质降低或水文形式发生改变。

土地利用格局

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以乔木林地为主,占地区以乔木林面积较大。

项目建设前后土地利用格局不发生明显改变。

植物

植物资源:评价区共有维管植物95科232属313种,未调查到保护植物,受影响的植物均为在评价区、江川区乃至滇中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种类。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某种植物灭绝,也不因项目建设造成某种植物种群和生境发生剧烈变化。

古树:占地区外分布有1株古树(黄连木)。

禁止占地或施工影响古树正常生存。

野生动物

评价区分布的*栖脊椎动物共有4纲、16目、40科、76属101种,其中包含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普通鵟、松雀鹰、红隼,但在评价区属于偶见种,评价区不涉及野生动物重要生境,也不涉及鸟类迁徙通道。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某种野生动植物灭绝,也不因项目建设造成某种动物种群和栖息生境发生剧烈变化。

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

目标

坐标

保护对象

保护

内容

环境功能区

相对方位

相对最近距离/m

经度

纬度

地表水环境

白河水库

102°43′

26.14″

24°14′

25.48″

水库

县城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

N22~N23段南侧

165

团结水库

102°43′

18.41″

24°15′

46.26″

水库

农业灌溉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

N24~N25段北侧

200

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

目标

概况

坐标

环境功能区

导线对地高度/m

相对方位

相对边导线投影距离/m

经度

纬度

220kV输电线路

N6~N7北侧高速公路项目部办公地点

评价范围内1层,平顶结构,高约3m

102°45′16.56″

24°13′16.7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4a类区


N6~N7北侧

38

N26~N27段东侧散居农户

1户,2层,土坯斜顶结构,高度约6m

102°42′47.30″

24°15′52.3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类区

30

N26~N27段东侧

37

N27~N28段线下散居农户(史桂华家)

1户,2人,1层,钢架平顶结构,高度约3m

102°42′41.38″

24°15′59.84″

30

N27~N28段,位于线路边导线下方

0

N33~N34东侧小石洞村田间看护房

1层平顶结构,高约3m

102°42′32.43″

24°16′56.8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区

54

N33~N34东侧

39

项目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名称

功能

建筑物楼层及高度

坐标

导线排列方式

与导线位置关系

导线对地高度

保护类别

N6~N7北侧高速公路项目部办公地点

行政办公

1层,平顶结构,高度约3m

E102°45′16.56″

N24°13′16.73″

三角排列

位于线路边导线外约38m(距线路中心线约44m)

28.5m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暴露控制限值4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

N26~N27段东侧散居农户

1户,生活、4人

1户,2层,土坯斜顶结构,高度约6m

E102°42′47.30″

N24°15′52.35″

三角排列

位于线路边导线外约37m(距线路中心线约42m)

30m

N27~N28段线下散居农户(史桂华家)

1户,生活,2人

1层平顶结构,高约3m

E102°42′41.38″

N24°15′59.84″

三角排列

位于线路边导线下方

30m

N33~N34东侧小石洞村田间看护房

看护房

1层平顶结构,高约3m

E102°42′32.43″

N24°16′56.86″

三角排列

位于线路边导线外约39m(距线路中心线约40m)

54m

五、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设备燃油尾气,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塔基建设过程。《报告表》分析输电线路塔基施工采取措施后线路施工期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拟采取的扬尘防治措施:合理组织施工;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对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堆场采取覆盖措施;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密闭运输;限速、限载、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等。

2、声环境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

《报告表》分析塔基正常施工情况下,夜间产生的噪声均达不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2类、4a类标准要求;昼间产生的噪声对N26~N27东侧散居农户,N27~N28线下的散居农户(史桂华家)影响较大,声环境质量达不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项目塔基施工工程量小,单个塔基施工工期较短,施工范围比较分散,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后,架空线路施工噪声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合理布置施工设备,远离敏感点,设立围挡,夜间禁止施工等。

3、水环境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报告表》分析输电线路塔基浇筑产生的施工废水经集中收集后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村庄生活设施。

拟采取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土石方开挖阶段避开雨天,对施工场地采用土工布进行临时遮盖,塔基开挖后设置排水沟及截洪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生活垃圾等。

《报告表》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大,可做到合理处置,处置率100%。

拟采取的固废防治措施:各施工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收集袋装后定期运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建筑垃圾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 (略) 政管理部门要求进行处置;产生的开挖土石方及剥离的表土临时堆存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一角,用于塔基区及塔基临时施工场地恢复植被及复耕用土,综合回填利用。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均全部回填利用,无永久弃渣产生,不设置弃渣场。

5、生态环境

《报告表》引用《新建输电线路(220kV雄关变-220kV坤天总降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相关分析:

(1)对植被及植物影响

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施工中将清除占地区的植被,导致植被面积减少。

输电线路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塔基占地,铁塔的4个支撑脚,只清除少量塔基范围内的植被,砍伐量相对较少,项目设计对线路沿线避不开的林区,采用高跨方式通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植被的影响。对于永久占用的林地,建设单位目前正在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项目临时占地占用荒地、灌草地或林分较差的林地,会破坏部分自然植被和林木,在施工结束后即可恢复,对临时占地区的影响属于暂时性,具备可恢复的条件。对于临时占用的林地,建设单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工程占地区不涉及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占用的植被均为区域植被中常见的种类和优势种,且占用量相对较少,不会对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也不会降低区域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评价区未发现 (略) 级重点保护植物,不会对保护植物产生直接的占用影响。

项目施工周期较短,塔基点状施工造成的开挖裸露面不大,施工期尽量选择当地的旱季,且塔基开挖到浇筑到安装铁塔的持续时间很短,不会造成外来入侵植物短期大量增长的情况。

(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本工程占地为线状跨越方式,施工方法为间断性,施工时间短、点状分散,施工人员少,工程的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范围不大且影响时间较短,对动物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施工结束和区域植被的恢复,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区域。工程施工对评估区内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可控。

(3)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建设前后,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均较小,且塔基属于点状工程,项目实际占地面积为塔基的四个支撑脚,不会造成某个斑块的大幅度改变,也不会改变评价区内以灌木林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格局现状。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评价区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但是增加和减少面积很小,整体来看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仍然占优势,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调控能力较强。

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仅局限于塔基附近区域且呈点状分布。工程永久占用面积占整个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仅0.05%,工程施工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较小。

(5)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

本工程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9座塔基,输电线 (略) 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共计为3.956km。本工程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功能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其功能的发挥主要来自地表植被。建设单位已编制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方案,无法避让段已尽可能选择生态红线区域边缘地带,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工程路径方案为最优方案,具有唯一性。

工程线路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9座塔基占用的植被主要为云南松林,次生性较为明显。林内人为活动痕迹较多,塔基占地区周边未发现野生动物活动痕迹,仅有小型鸟类在此区域活动,塔基占地区均不涉及重要生境,未发现保护植物分布。

输电线路工程对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主要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本工程在选址选线阶段已尽量避开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区段。在施工阶段采取严禁扩大施工边界的措施,施工人员仅限于征地范围内活动,严禁无故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内,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植被造成践踏,尽量减少对占地外区域的扰动,在施工结束后期及时开展植被恢复,不会使穿越段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

(6)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

本项目输电线路有4个塔基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地面积合计874m2。建设单位已编制占用基本农田不可避让性论证方案。本工程在选址选线阶段已尽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实在无法避开的在塔基施工中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超计划征占土地;施工初期对表层土剥离后妥善保存,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迹地,对施工占地区进行土地复垦。建设单位办理占用基本农田审批手续,做好基本农田占用的补偿和复垦工作。项目施工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可接受。

(7)对公益林和天然林的影响

目前建设单位正办理林地使用手续。

本项目拟占用公益林面积共计1.8269hm2,包括国家级二 (略) 级公益林;占用天然林面积共计1.8484hm2

塔基占用的公益林和天然林植被类型为当地分布十分广泛的植被类型,次生性明显;公益林和天然林占地范围内不涉及保护植物或古树名木,也不属于某种保护动物的重要生境。

在上述塔基施工中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超计划征占土地;施工初期对表层土剥离后妥善保存,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迹地,对施工占地区进行植被恢复。项目施工对公益林、天然林的影响可接受。

(8)对白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项目塔基及临时用地均不在白河水库管理范围内,塔基(N22)距离白河水库管理范围最近距离为57m;N22-N23间部分线路跨越白河水库管理范围,跨越长度为17m,距离水库水域247m,跨越段采用一档跨越的方式无害化架空通过。

项目不在白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置杆塔,N22杆塔基础施工尽可能安排在非雨天,项目施工不会对水源保护区范围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影响,施工废水不会对白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造成影响。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项目施工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含水层,项目施工不会影响白河水库径流区水源的汇集,不会影响水库的水量、水位。

(9)水土流失影响

《报告表》引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结论:项目建设区新增土壤流失量为181.00t,主要区域为塔基区及塔基施工区。项目采取水土保持方案及本报告表中所提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6、环境风险

施工期主要风险物质为燃油机械使用的汽柴油。《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期间不设油库,施工机械和车辆用油依托周边加油站。通过加强燃油机械维修保养,在汽柴油储存区设置严禁烟火标识,燃油机械加油时进行巡查工作,制定严格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规范汽柴油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过程。本工程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7、交通影响

《报告表》分析,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可以缓解施工期对交通带来的影响,规范车辆装载方式,运输过程采取密闭措施,杜绝沿路撒漏现象。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交通的影响较小。

8、“三场”影响

项目施工期设有塔基施工区37基,牵张场3处,均为临时占地。《报告表》分析,通过优化各施工场地范围、牵张场等布局,控制施工占地;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三场”对环境影响不大。

评估认为项目工程量小,施工期短,建设单位建设期间采取的上述措施能有效减缓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期影响可接受。

(二)运营期主要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电磁环境

《报告表》采用理论计算法,预测选取最不利塔型垂直排列2C2Y5-JD塔型、三角排列2C1Y5-J1塔型,导线排列方式为双回垂直排列(单边挂)、三角排列(单回路),计算点位选择预测离地高度1.5m、4.5m进行预测分析。《报告表》计算得出:预测情景选取设计规范中最不利情景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1.5m高(地面/一层斜顶)处工频电场强度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环评提出:将项目220kV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对地最小线高三角排列(单回路)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2C1Y5-J1)抬升至11m及以上,垂直排列(单边挂线)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2C2Y5-JD)抬升至13m及以上。因此,《报告表》预测情景采取抬高导线对地距离的方式进行预测分析,其中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最不利塔型(2C1Y5-J1)最小对地高度11m,垂直排列最不利塔型(2C2Y5-JD)最小对地高度13m,通过非居民区时均为6.5m。

①220kv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预测分析认为:项目220kV三角排列(单回路)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2C1Y5-J1)经过非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886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0.3521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道路等场所(非居民区)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的限值要求;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1m时,线下距地1.5m高(地面/一层斜顶)、4.5m(一层平顶/二层斜顶)处、边导线中心0m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2.7523kV/m、3.7525kV/m、2.8815kV/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9.5936μT、25.1566μT、22.4951μT,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要求。

项目220kV垂直排列(单边挂线)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2C2Y5-JD)经过非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5m时,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8.3229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6.8464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道路等场所(非居民区)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的限值要求;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3m时,线下距地1.5m高(地面/一层斜顶)、4.5m(一层平顶/二层斜顶)处、边导线中心0m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2833kV/m、3.7400kV/m、2.4795kV/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0.4920μT、14.1984μT、10.6650μT,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要求。

②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报告表》预测:项目输电线路对居民敏感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6.2623V/m~185.3535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19.6846μT~25.4026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采取的减缓措施:施工图阶段应结合输电线路平纵断面图合理设置档距,220kV架空输电线路三角排列导线架设最低距地高度不得低于11m,220kV架空输电线路垂直排列(单边挂线)导线架设最低距地高度不得低于13m;杆塔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等。

评估认为,《报告表》电磁影响预测合理,项目运营期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可接受。电磁环境保护措施符合工程实际,对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声环境

《报告表》采用类比分析法,类比220kV漳唐线(单回架设)、220kV澧芦I、II 线(同塔双回架设)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运行状态下220kV漳唐线#28~#29杆塔间噪声水平昼间为43.5~44.5dB(A),夜间为40.9~42.3dB(A);220kV 澧芦I、II 线#88~#89杆塔间噪声水平昼间为43.2~44.6dB(A),夜间为40.5~42.3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限值要求。

评估认为,环评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结论可信。运营期输电线路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3、空气环境

项目不涉及。

4、水环境

项目不涉及。

5、固体废物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产生固废主要为对沿线超高树枝修剪后的树枝和更换的废旧设备、材料等;修建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更换的废旧设备、材料集中收集后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报告表》提出的固废处置方案可行,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运营期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6、对社会环境影响

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线路交叉跨越公路和跨越水体的影响。《报告表》分析,本项目线路交叉跨越公路时,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按照《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5582-2020)进行考虑,满足运输净距要求,不影响其现有功能。项目运营期对社会环境影响小,《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可行,运营期社会环境影响可接受。

7、环境风险

项目运营期环境风险主要来自线路设备运行过程中受损,引发线路短路放电可能造成的火灾及引发新的环境灾害。

《报告表》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提出了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建设单位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项目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报告表》提出应采取如下风险防范措施:设置继电保护装置,线路设计、导线结构按相关设计和建设标准建设。线路运营单位还建立了紧急抢险预案,购买临时性输电线路抢修塔,当出现倒塔现象时能尽快及时抢修恢复通电。在落实上述风险防范措施后,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

六、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七、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玉溪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新建输电线路(220kV雄关变-220kV坤天总降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电力——电网改造与建设”, 项目于**日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玉发改能源复〔2023〕36号)。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选线

项目为云南坤 (略) 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二期8万吨)220kV输电线路工程。环评对照分析,项目选址、选线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 (略) 自然资源厅 (略) 生态环境厅 (略) 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年)》及其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等相关规定要求;并取得玉溪高新区规划规划建设局、江川区人民政府、通海县人民政府对本项目选址的意见。对产生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项目选址、选线不涉及占用或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及其它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项目塔基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略)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冲突;生态红线涉及区域为国家二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天然林,植被类型主要以云南松林、滇青冈灌丛、火棘灌丛、人工桉树林、小叶栒子灌丛等为主,为当地分布十分广泛的植被类型;生态保护红线占地范围内不涉及保护植物或古树名木,也不属于某种保护动物的重要生境,采取高塔跨越,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砍伐线路通道,严格落实施工期水土保持等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项目选址、选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或回用、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您已成功参与促销活动!
稍候客服经理将会与您联系,请保持通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