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涟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拟作出审批意见公示

涟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拟作出审批意见公示

2024年05月17日   湖南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1.项目名称: (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 (略) 人民路224号

3.建设单位: (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湖南 (略)

5.项目概况: (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 (略) 人民路224号,属于新建项目。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占地面积8370.5m2。本项目已建设1栋为4F综合大楼、2栋为3F检验中心、3栋4栋为宿舍楼、5栋为食堂、6栋为仓库、7栋为中心污水处理室及医疗废物暂存间,设置病床30张,配套各类医疗设备,并建设停车位、消防、供配电、给排水、等辅助设施。项目总投资83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占总投资的3.6 %。

6.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1 污染物源强核算

本项目主要排放的废气是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暂存间和污水处理站臭气、食堂油烟和实验室废气。

(1)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暂存间和污水处理站臭气

项目营运期生活垃圾收集、医疗废物暂存间和污水处理站若管理不善,废物未及时处置,易产生恶臭气体。

①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转和暂存过程中,部分易腐败的有机垃圾由于分解时会散发恶臭气体,其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和*硫醇、三*胺等脂肪族类物质,为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恶臭。生活垃圾恶臭气体是多组分、低浓度化学物质形成的混合物,成分和含量均较难确定。据资料调查,预测该项目垃圾站恶臭的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和*硫醇、三*胺等脂肪族类物质,主要恶臭物质的恶臭特征见下表。

表4-1主要恶臭物质的臭气特征

序号

恶臭物质

臭气性质

嗅阈值(ppm)

1

硫化氢

腐烂性蛋臭

0.005

2

*硫醇

腐烂性洋葱臭

0.0001

3

*硫醚

不愉快气味

0.0001

4

特殊的刺激性臭

0.037

5

三*基胺

腐烂性鱼臭

0.0001

②废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成分主要是NH3和H2S。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味,有一定的刺激性。恶臭气体产生量随污水水质、气温(或水温)以及曝气量的不同而变化。有机污水产生的恶臭量大于一般工业废水,夏秋季较多。本项目医疗废水处理站采用“一级处理工艺+消毒”工艺,恶臭气体产生量较少。根据美国 (略) 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的研究,每处理1g的BOD5,可产生0.0031g的NH3和0.00012g的H2S。本项目医疗废水处理设施采用“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工艺后污水排放浓度能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本项目经污水处理站处理的医疗废水为1870.9m3/a,类比同类项目BOD5进口浓度取150mg/L,根据检测报告BOD5出口浓度为15.6mg/L,则NH3、H2S产生量分别为0.*g/a、0.*g/a。

现有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所有水池均采用地埋封闭式,污水池采用密闭设计,可有效防止病菌通过空气传播和污水气味对环境的影响,只留必要的检修孔,能起到较好地控制污染的作用。

(2)食堂油烟废气

(略) 内设置职工食堂,只对职工提供用餐服务,不对外服务,本项目设置职工为60人,本项目食堂的食用油用量按平均10g/人餐计,食堂每天提供2餐,则就餐人数按120人/d计,则食用油年用量为0.44t/a。一般油烟挥发量约占总用油量的2%~4%,本次评价按3%计,则项目食堂油烟产生量为0.014t/a。

项目在食堂安装静电油烟净化器,厨房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之后引至所在楼层排放。油烟废气收集后经去除率为80%的油烟净化装置处理,排气量为3000m3/h,每天油烟产生时间按5h计。则本项目食堂油烟排放量为0.0026t/a,排放浓度为0.47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的排放标准。

表4-2 厨房油烟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浓度

污染物

污染物产生量

污染物产生浓度

污染物排放量

染物排放浓度

排放标准

油烟

0.014t/a

2.35mg/m3

0.0026/a

0.47mg/m3

2mg/m3

(3)实验室废气

本项目实验室废气主要是无机、有机和理化废气,本项目实验过程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抽风系统经管道高空排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可知,实验试剂使用量少,且仅有检测分析任务时才会进行理化实验。废气高空排放后经大气稀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不做定量分析。

1.2废气产排情况

本项目废气产排情况见下表。

表 4-3 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项目

有组织排放情况

废气

污染物名称

产生情况

治理措施

排放情况

排放执行标准

是否为可行技术

产生浓度

mg/m3

产生速率kg/h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油烟

2.35

/

0.014

油烟净化器?/span>

0.47

0.002

0.002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无组织排放情况

污染物名称

产生情况

治理措施

排放情况

排放执行标准

是否为可行技术

产生量

t/a

产生浓度

mg/m3

产生速率kg/h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速率

kg/h

NH3

0.*

/

/

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除臭剂

0.*

0.06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中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

H2S

0.*

/

/

0.*

0.004

/

1.3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①有组织排放量核算

表4-4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

核算排放浓度

(mg/m3)

核算排放速率

(kg/h)

核算排放量

(t/a)

一般排放口

1

DA001

油烟

0.47

0.002

0.0026

有组织排放总计

油烟

0.0026

②无组织排放量核算

表4-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

序号

排放口编号

产污环节

污染物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年排放量(t/a)

标准名称

浓度限值

(mg/m3)

1

/

污水处理站

NH3

污水处理站加盖密闭、加除臭剂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中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

1.0

0.*

H2S

0.03

0.*

无组织排放总计

无组织排放总计

NH3

0.*

H2S

0.*

③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核算

表4-6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

污染物

年排放量(t/a)

1

NH3

0.*

H2S

0.*

2

油烟

0.0026

1.4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及达标排放分析

(1)臭气

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由清洁工分别收集至垃圾桶和医疗废物暂存间。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每天定期清运,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臭气浓度不大。医疗废物用塑料袋封装后,临时放置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用玻璃瓶、塑料输液瓶(袋)交由湖南 (略) 转运并处置;其他医疗废物 (略) 裕德 (略) 转运并处置。因此产生的臭气浓度也不大。项目业主应每天派专人对医疗废物暂存间进行消毒处理,减轻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采用“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工艺进行处理,运行时由于水量较小,仅产生少量恶臭气体,主要为:H2S、NH3、臭气,该类废气含有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微生物。项目污水处理站所有水池均采用地下封闭式,污水池采用密闭设计。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 1105—2020),表A.1医疗机构排污单位废气治理可行技术参照表,本项目对污水处理站产生恶臭区域加盖,投放除臭剂,属于废气治理可行技术。

在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后,污水处理站臭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以上污染防治措施是可靠的。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本次环评委托长沙 (略) 对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气进行了监测,根据检测报告,H2S最大小时值为0.006mg/m3,NH3最大小时值为0.056mg/m3,臭气浓度小于10,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污水处理站周围恶臭浓度限制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食堂油烟

项目油烟经净化处理(净化措施去除效率为80%)后,排放浓度为0.47mg/m3,其油烟处理效率和排放浓度均可以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经专用排烟竖井至楼顶高空排放,对 (略) 内的人群健康和环境空气影响小。

(3)实验室废气

本项目实验过程在通风橱内进行,收集后高空排放,由于实验试剂使用量极少,对 (略) 内的人群健康和环境空气影响小。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通过本环评中的治理措施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对环境影响较小。

1.5监测要求

项目大气监测计划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 1105—2020)相关要求拟定,监测计划如下表:

表4-7?建设项目废气监测要求

排放等式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执行排放标准

无组织

污水处理站周界

氨、硫化氢、臭气浓度

季/次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

2、废水

2.1 污染物源强核算

根据现场踏勘和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本项目所在 (略) 政污水管网,且本项目所在区域排水体制按雨污分流设计,雨水经雨水沟进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经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混合废水污染物产排情况参考《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 (略) 污水水质指标参考数据进行计算,具体经验数据见表4-8。

表4- (略) 污水水质指标参考数据表

指标

CODcr

BOD5

SS

NH3-N

粪大肠杆菌(个/L)

污染物浓度范围

150~300

80~150

40~120

10~50

1.0×106~3.0×108

本项目取值

300

150

120

50

3.0×108

表4-9废水排放情况统计表

污染因子

CODcr

BOD5

SS

NH3-N

总排放量3454.9m3/a

产生浓度mg/L

300

150

120

50

产生量t/a

1.037

0.518

0.415

0.173

综合废水排放量1870.9m3/a

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

排放浓度mg/L

47

15.6

22

2.11

排放量t/a

0.088

0.029

0.041

0.004

生活废水排放量1584m3/a

隔油池+化粪池

排放浓度mg/L

144

42.5

35

4.21

排放量t/a

0.228

0.067

0.055

0.007

合计

0.316

0.096

0.096

0.011

备注:本项目污染源排放浓度来自检测报告

2.2污水处理可行性分析及达标排放分析

(1)污水处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运营期食堂废水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 (略) 政污水管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医疗综合废水经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后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限值,经市政污水管 (略)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涟水。

本项目产生的食堂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 (略) 政污水管网。医疗废水、实验用水、医护人员用水从大楼各个水管进入三级化粪池,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阻截水中的污泥,进一步除去水中的SS;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消毒池内经投加的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消毒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图见图4-1)根据业主单位提供资料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30m3/d,本项目运营期废水日排放量最大为9.4m3/d,进入污水处理站日排水量为5.1m3/d,废水排放量不会超过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规模,故本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水量满足废水排放量。

?

图4-1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医疗机构》(HJ1105-2020),排污单位废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附录A中表A.2医疗机构排污单位污水治理可行性技术参照表(见表4-10)。本项目废水采用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限 (略) 污水处理厂。本项目使用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在技术上可行。

表4-10废水可行技术参考表

污水

类别

污染物种类

排放去向

可行技术

医疗废水

粪大肠杆菌群数、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色度、总余氯

进入海域、江、河、湖库等水体

一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

二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深度处理包括:絮凝沉淀;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生物脱氮除磷法。

消毒工艺:加氯消毒,臭氧法消毒,次氯酸钠法、二氧化氯法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一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工艺。

一级处理包括:筛滤法;沉淀法;气浮法;预曝气法。

一级强化处理包括:化学混凝处理、机械过滤或不完全生物处理。

消毒工艺:加氯消毒法,臭氧法消毒,次氯酸钠法、二氧化氯法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生活污水

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动植物油

进入海域、江、河、湖库等水体

二级处理: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深度处理: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生物脱氮、脱磷法。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

综上,医疗废水经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处理的技术是可行的。

(2)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分析

建设单位委托长沙 (略) 于**日对污水处理站排放口和生活废水排放口进行了监测,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4-11废水检测结果

采样点位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单位

检测结果

标准

限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W1污水处理站排放口

2024

03.07

流量

m3/s

0.011

0.012

0.012

0.011

pH

无量纲

6.9

6.7

6.8

6.8

6-9

CODCr

mg/L

47

42

40

44

250

五日生化需氧量

mg/L

15.6

12.5

13.2

14.0

100

悬浮物

mg/L

22

21

20

18

60

氨氮

mg/L

2.11

2.32

2.54

2.31

粪大肠菌群数

MPN/L

740

680

700

800

5000

总余氯

mg/L

3.2

3.1

3.2

3.5

2-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155

0.135

0.148

0.164

10

动植物油

mg/L

0.44

0.48

0.50

0.42

20

石油类

mg/L

0.32

0.38

0.31

3.33

20

挥发酚

mg/L

ND

ND

ND

ND

1.0

色度

8

8

14

12

沙门氏菌

/

ND

ND

ND

ND

W2生活废水排放口

2024

03.07

流量

m3/s

0.008

0.009

0.008

0.007

pH

无量纲

7.1

7.0

7.2

7.1

6-9

CODCr

mg/L

144

121

112

123

500

五日生化需氧量

mg/L

42.5

46.5

42.8

45.6

300

悬浮物

mg/L

35

37

32

38

400

氨氮

mg/L

4.21

4.66

4.21

4.55

动植物油

mg/L

1.21

1.33

1.42

1.38

100

备注:W1限值参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W2限值参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

根据检测报告可知, (略) 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生活废水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

2.3项 (略) 政污水管网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所在 (略) 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项目产生的废 (略) 政污水管网, (略) 政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6.0万m3/d,分二期建设:一期按2万m3/d规模建设、二期按4万m3/d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污水管网已经建立,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好并正常运行,处理工艺为改良A2/O工艺,尾水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为9.4m3/d, (略) 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比例极低,废水污染物类型简单,浓度较低,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及运行负荷影响不大。因此,项目废水经处理 (略) 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处理达标后,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是可行的,项目产生的污水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不大。

2.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略) 内综合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预处理标准,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经管 (略) 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涟水。

(略) 污水处理厂能接纳本项目的污水排放量,且本项目排放的水 (略) 污水处理厂接管的要求。项目 (略) 污水处理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入涟水。因此,项目废水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2.5废水排放信息表

本项目废水排放基本信息见表4-12~4-14。

表4-12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废水类别

污染物种类

排放去向

排放规律

污染治理设施

排放口编号

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排放口类型

污染治理设施编号

污染治理设施名称

污染治理设施工艺

综合废水

CODcrBOD5、NH3-N、SS、粪大肠杆菌、总余氯

(略) 污水处理厂

间歇排放,流量稳定

TW001

污水处理站

三级化粪池+沉淀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

DW001

一般排放口

生活废水

pH、CODcrBOD5、NH3-N、SS、

(略) 污水处理厂

间歇排放,流量稳定

TW002

化粪池

化粪池处理

DW002

一般排放口

表4-13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排放口编号

排放口地理坐标

废水排放量(万t/a)

排放去向

排放规律

间歇排放时段

受纳污水处理厂信息

经度

纬度

名称

污染物种类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限值(mg/L)

DW001

东经111.*

北纬27.*

1870.9

(略) 污水处理厂

间歇排放,流量稳定

/

(略) 污水处理厂

COD、NH3-N

50、5

DW002

东经111.*

北纬27.*

1584

间歇排放,流量稳定

/

表4-14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表

序号

类别

污染物种类

排放量

年排放量(t/a)

1

废水

COD

总排放量3454.9m3/a、综合废水排放量1870.9m3/a、生活废水排放量1584m3/a

0.316

2

BOD5

0.096

3

SS

0.096

4

NH3-N

0.011

备注:本项目污染源排放浓度来自检测报告

2.6营运期废水污染源监测计划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本项目属于登记管理,依《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 1105—2020),本项目废水污染物自行监测计划如下表。

表4-15项目废水监测计划及记录信息表

项目

监测项目

监测布点

排放方式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标准限值

备注

1

综合废水

废水总排口DW001

间接排放

流量

自动监测

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

记录水温、流量

pH

12小时

悬浮物、CODcr

粪大肠菌群数

BOD5、石油类、挥发酚、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度

沙门氏菌、色度、氨氮、总余氯

季度

3、噪声

3.1噪声源强分析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污水处理站风机、水泵、空调外机等产生的设备噪声以及人群活动产生的生活噪声。噪声源强约为 60~75dB(A)。噪声源强见表。

表4-16项目主要噪声源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声源

数量(台/

套)

噪声源强dB(A)

防治措施

排放强度dB(A)

污水处理站风机

1

70~75

选用低噪声设备,建筑隔声,基础减震,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后降低20dB(A)

53

污水处理站水泵

1

60~70

45

空调外机

1

60

40

人群活动噪声

/

60~70

经加强管理,强化医护人员及病人意识,噪声通过墙体

隔声和距离衰减后降低20dB(A)

45

3.2声达标分析

为进一步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该从声源和传播途径上采取一定的噪声防治措施。为降低噪声源对本项目边界噪声的影响,本项目已采取列措施:

(1)将空调外机均设置在靠道路的一侧,窗户均采用双层隔音玻璃;

(2)设备机房(设备间)采用吸声消声材料处理,所有有振动的设备均设减振基础或吊架,接管设柔性减振接头。

(3)对噪声较大的机房拟采用特殊处理以将其与建筑的其他部分隔离,包括采用双层墙夹吸音材料、双道门等。

(4)设置封闭的对风机、水泵等高噪声设备进行基础隔声处理。

(5)社会生活噪声采取加强管理,强化医护人员及病人意识。

本次环评委托长沙 (略) 对本项目噪声进行了监测,根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周边居民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4-17噪声检测结果

检测类型

采样点位

采样时间

检测值[dB(A)]

参考限值[dB(A)]

噪声

N1厂界东侧

2024.03.07

昼间

53

60

夜间

42

50

N2厂界南侧

昼间

53

60

夜间

46

50

N3厂界西侧

昼间

54

60

夜间

42

50

N4厂界北侧

昼间

53

60

夜间

45

50

N5厂界东侧敏感点

昼间

54

60

夜间

42

50

N6厂界南侧敏感点

昼间

56

60

夜间

45

50

N7厂界西侧敏感点

昼间

55

60

夜间

44

50

N8厂界北侧敏感点

昼间

53

60

夜间

46

50

备注:N1-N4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N5-N8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

3.3噪声污染防治的可行性分析

综上所述,在项目选择低噪型设备、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置于室内并尽可能远离附近居民点,并采取适当的隔声降噪措施后,可以确保营运期机器设备运转噪声厂界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4监测要求

表4-18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类别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噪声

厂界四周外1m处

厂界噪声

1次/季度

4、固废

4.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及处置情况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站污泥、废包装材料、未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等。

(1)生活垃圾

项目工作人员60人,按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产生量约0.5kg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04t/d(14.6t/a),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不会对外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2)医疗废物

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废物类别为HW01。本项目医疗废物主要包括被病人血液或人体体液污染的医疗材料、医疗仪器、废药品等。医疗废物产生量按床位30张,门诊按60人次/天计算。

A、感染性废物

病人产生废物属于感染性废物,废物类别为 HW01,废物代码841-001-011,住院病人按0.1kg/床·d计(其中包含日常治疗产生的医疗垃圾),产生医疗废物3.0kg/d;门诊产生的废物按0.05kg/人·次计,产生医疗废物3.0kg/d。因此本工程产生的感染性废物总量为6kg/d(2.19t/a)。

B、损伤性废物

废弃的或一次性的注射器、针头、化验器皿、玻璃、药盒及其他可能引起切伤刺伤的器物,属于损伤性废物,废物类别为HW01,废物代码841-002-01,住院病人按每病床每日产生锐器0.1kg计(其中包含日常治疗产生的医疗垃圾),产生医疗废物3.0kg/d;门诊产生的锐器按每日每人次产生0.025kg计,产生医疗废物1.5kg/d。因此本项目产生的损伤性废物量为 4.5kg/d(1.64t/a)。

C、病理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诊疗过程病例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属于医疗废物,废物类别为HW01,废物代码841-003-01。本项目现状产生量约为2kg/d(0.730t/a)。

D、化学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主要包括化验室高浓度检验废水、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属于医疗废物,废物类别为HW01,废物代码841-004-01。本项目现状产生量约为0.2kg/d(0.073t/a)。

E、药物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主要是过期的、废弃的药品、疫苗、从病房处退回的药品和淘汰的药物等,属于医疗废物,废物类别为HW01,废物代码841-005-01。类比同规模疾控中心现状产生量为0.4kg/d(0.146t/a)。

项目医疗废物总产生量为13.1kg/d(4.78t/a)。

(3)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含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沉淀物,不可作为普通的污泥来处理,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站污泥(含栅渣)属于危险废物,污水处理设备产生的污泥量一般每立方米污水产泥量约有0.15kg(含水率98%),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454.9m3/a,则污泥产生量为0.52t/a。集中收 (略) 裕德 (略) 。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下表。

表4-20?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序号

污染物名称

产生量(t/a)

废物属性

处置措施

1

生活垃圾

14.6

一般废物

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理

2

医疗废物

4.78

危险废物

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后委

(略) 裕德 (略) 定期清运和处置,该公 (略) 定点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该公司危废资质类别包括HW01中的5类,能满足危废处置的要求。

3

污泥

0.52

危险废物

根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危险废物分析结果汇总见下表。

表4-21?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表

序号

危险废物名称

危险废物类别

危险废物代码

产生量(t/a)

产生

工序

及装

主要成分

有毒有害物质

产生周期

危险特性

1

感染性废物

HW01

医疗

废物

841-001-01

2.19

诊疗

病菌

In

2

损伤

性废

HW01

医疗

废物

841-002-01

1.64

诊疗

有机

In

3

病理

性废

HW01

医疗

废物

841-003-01

0.730

诊疗

有机

病菌

In

4

化学

性废

HW01

医疗

废物

841-004-01

0.073

检验

态/

化学物

In

5

药物

性废

HW01

医疗

废物

841-005-01

0.146

诊疗

态/

药物

In

6

污水

站污

HW01

医疗

废物

841-001-01

0.52

医疗

污水

处理

有机

物,药

In

4.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一般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一般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未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 (袋) 、一般包装材料 (药品外包装);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国卫医发〔2020〕3号)做好医疗机构内部废弃物分类和管理,本项目生活垃圾收集后存放于垃圾收集点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一般包装材料(药品外包装) 作为一般资源回收处置。在做好分类的基础上,严格做好废弃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分类交接、分类转运等工作。

2、医疗废物暂存间和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置要求

医疗废物暂存间现状:

(略) 内已建成医疗废物暂存间10m2, (略) 区西南侧,1栋楼与2栋楼之间。根据现场勘查,院内设置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满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现状设置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满足下述要求:

①项目设置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已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并已设有防雨、防风、防泄漏的措施。

②院内设置的医疗废物处置间,与院内医疗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隔开,方便医疗废物的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

③医疗废物处置间已有严密的封闭措施,并已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④医疗废物处置间内已张贴“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库房外的明显处已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

⑤项目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收集后,用塑料袋封装,临时存放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派专人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间进行消毒处理。医疗废物 (略) 裕德 (略) 转运并处置。目前本项目已签订了“医疗废物委托集中协议”,明确本项目的医疗废物全 (略) 裕德 (略) 转运和无害化处理。

⑥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医疗垃圾经分类收集后运至项目厂区内医疗废物贮存点暂存管理,定期交由资质单位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并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做好申报转移记录。

本项目水处理污泥属于医疗废物,根据《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 07:2004)》第7.0.1条规定:“医院化粪池和处理构筑物内的污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定期掏取,所有污泥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在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后方可消纳”, 而且“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泥不得随意弃置也不得用作根块作物的施肥。”本项目产生的污泥经过消毒处理后 (略) 裕德 (略) 处置。

3、综上所述,项目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规范地收集、贮存、运输, (略) 裕德 (略) 进行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及时清挖随清随运不临时贮存;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废包装材料 (略) 处理。本项目的固废严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基本原则,通过上述措施妥善安置存放、合理利用处置,则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3固体废物影响结论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能够得到安全处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处理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废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生活垃圾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14)中的相关规定,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可得到妥善地处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7.公众参与情况;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后于**日至5月1 (略) 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期未收到公众对该项目的反对意见。

8.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诺在该项目投入运营之前配套建设好环保设施。

9.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上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10.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 (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作出审批决定,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天),欢迎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如对以上项目持有异议者,请在公示时间内通过以下方式向我局反映或提出书面意见。

意见反馈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涟源分局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股。

联系电话:0738-*;0738—*(传真)

标签: 建设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