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招网 > 审批公示 > 2023年杭州市临平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3年杭州市临平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4年05月22日   浙江
审批公示
正文  |  服务热线:400-810-9688
信息索引号 */2024-03842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2023年杭州市临平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 ** 14:37 浏览次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发布《2023年杭州市临平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略) 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

2024年4月

目录

综述

生态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二、大气环境

(一)空气质量

(二)酸雨

(三)降尘

三、声环境

措施与行动

一、水污染防治

(一)保障亚运水环境质量

(二)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

(三)实施运河流域水质攻坚

(四)持续深化河道综合治理

二、大气污染防治

(一)全力守护“亚运蓝”

(二)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三)深化车船尾气治理

三、噪声、固废、土壤和辐射污染防治

(一)环境噪声管理

(二)固体废物管理

(三)土壤环境管理

(四)辐射环境管理

专项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美丽临平建设

(二)绿色低碳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

二、环保督察

三、“ (略) ”建设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

(二)排污许可管理

五、环境法治

(一) 环境法制建设

(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三)环境监管

1.环境执法

2.环境信访

3.环境应急与事故处理

六、其 它

(一)环境监测与技术服务

1.环境监测

2.环保服务

(二)生态环境宣传

1.环境宣教活动

2.“绿色细胞”创建

3.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

4.成立环保产业协会

综 述

2023年,临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临平建设,围绕亚运保障环境提升工作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临平”建设,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国控断面塘栖大桥、五杭运河大桥、省控断面大麻渡口水质均达到Ⅲ类,市控及以上6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空气优良率79.1%,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全区土壤、固废、声、辐射等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发现需重点监测情形,未发生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情况,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3年,临平区运河流域塘栖大桥、武林头、五杭运河大桥、博*-桐乡,上塘河流域保障桥、星桥等8个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Ⅲ类水比例为100%。

图1 2023年临平区地表水区控以上断面达标情况图

二、大气环境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3年,临平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58天,优良天数283天,优良率为79.1%,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依次为臭氧(O3)、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32.2μg/m3,同比上升6.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59.7μg/m3,同比下降3.1%;O3-90per浓度173μg/m3,同比下降7.5%。

图4 临平城区近三年污染物浓度和优良率变化图

(二)酸雨

2023年,临平城区降水pH年均值为6.33,较上年下降0.08;酸雨发生率为6.8%,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2023年临平城区为非酸雨区。

(三)降尘

2023年,临平区国家降尘点位降尘量为3.7吨/(平方千米×30天),同比下降66.3%。

三、声环境

2023年, (略) 区域环境昼间噪声55.8分贝,夜间噪声45.8分贝,符合2类区标准60分贝要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65.2分贝,夜间噪声60.8分贝,符合4类区标准70分贝控制要求。

措施与行动

一、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保障亚运水环境质量

印发实施《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临平区水环境质量保障专项方案》,对全区11条核心水域河道开展全覆盖排查、全时段保障、全流域监测,实现水质达标率100%。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临平第二净水厂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二)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

(略) 首个区县,全覆盖完成673.66公里入河排口排查,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信心中心列入全国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应用建设试点。我区采用“三级排查”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测、无人船走航、人工徒步等模式相互补充、互为印证,确保拉网式排查,对我区水质实现“全面体检”,后续将推动建立“查、测、溯、治、管”一体化机制。

(三)实施运河流域水质攻坚

通过重点断面管控和保障、支流水质提升、涉水问题排查整治等措施,开展运河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制定攻坚方案和“一河一策”,开展京杭运河干流全线走航排查和问题闭环整改,加密水质监测,并做好水质预警。

(四)持续深化河道综合治理

积极开展区内镇街间流域共治,提升区域联合协同治水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3年完成取土测土121个,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690亩次;探索实施“跑道养鱼”新型生态养殖项目;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完成塘栖镇莫家桥清水港氨氮拦截沟项目、东湖街道李家桥退水零直排项目。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全力守护“亚运蓝”

印发实施《临平区环境空气质量提质进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展以“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固定源”为核心的四大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实施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和两个场馆“一馆一方案”,有效推进空气质量会商研判、高值点排查整改、面源管控巡查等,全力保障亚运会期空气质量,实现亚运会期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历史同期最佳,开幕式当天空气质量为优。

(二)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持续深化VOCs综合治理,完成18家重点企业VOCs源头替代、42家重点企业VOCs治理设施升级。推进复合布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整治。积极探索企业间废气协同处置模式,全市首创“新奥能源-贝达药业”工业废气协同处置项目。

(三)深化车船尾气治理

积极推进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淘汰和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淘汰,2023年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3651辆,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865辆,发放补助资金共计3163.681万元。积 (略) 重点领域车辆清洁化绿色积分减排补助工作,发放补助资金7.0644万元。持 (略) 机动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目前我区已有12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故障维修企业。

三、噪声、固废、土壤和辐射污染防治工作

(一)环境噪声管理

开展噪声专项治理行动,印发《临平区2023年噪声污染防治计划》,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和商业噪声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共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划评估 (略) 级专家评审,积极配合2023年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管理和绿色护考工作。

(二)固体废物管理

开展汽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排查和执法检查,制定《临平区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指南(2023)》,联合区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成工业固废“数智哨兵”监管应用场景,累计完成105家重点危废企业智能计量和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加强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全区7个一般工业固废收运点位已覆盖产废企业400多家,下发《关于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的通知》。完成上级交办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情况遥感筛查点位整改工作,共整改点位13个,试点运用卫星遥感监管区内固废露天堆放问题。

(三)土壤环境管理

制定实施《 (略) 临平区土壤污染防治2023年实施计划》。原临平电镀地块已完成治理修复,并被移出污染地块名录。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关停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均符合相关标准。开展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障用地安全,全年完成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54份并出具环保意见。对我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污水处理厂周边及开发区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完成2021年区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审议意见回头看工作。完成140家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

(四)辐射环境管理

2023年,临平区有辐射工作单位181家(在用放射源182枚、射线装置381台);移动通信基站1059座(物理站)、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1处、1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8座,金属熔炼单位6家,废旧金属回收分拣中心2家。动态更新辐射环境监管底数、实施放射源在线监控,完成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局对部分重点监管单位开展跨部门“迎亚运”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保障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辐射环境安全。加强非在用放射源安全管理,完成到期放射源回收10枚,完成闲置废弃放射源收贮9枚,收贮率100%。对181家辐射工作单位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

专项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美丽临平建设

根据《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最新要求,编制《新时代美丽临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积极推进落实《临平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并完成中期评估。制定《2023年度区、县(市)美丽临平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建立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年度报告制度。2023 (略) 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未来乡村5个。

(二)绿色低碳发展

以“新奥能源-贝达药业” (略) 废气协同处置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实现区域VOCs和二氧化碳大幅减排,助企降低工业废气处理成本,临平经济技术开 (略) 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运河街道、崇贤街道2个街道和崇贤大安村等11 (略) 级低(零)碳试点,“临平西子节能光储一体低碳工厂示范项目”入选“ (略) 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三)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超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整改机制办法(试行)》,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整改机制,明确部门和属地监管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每季度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绿盾”专项行动和多部门联合巡查。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物种840种。

二、环保督察

对第一、二轮中央督察和2021、 (略) 委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以七张问题清单机制为牵引,依托督察在线系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行动。2023年督察在线主动发现问题上报26条,完成整改25条,按时序正常推进中1条;七张问题 (略) 市级清单20件,已办结销号12件,正常推进中8件。拍摄临平区生态环境问题曝光片2期,交办问题40个,并全部完成整改。

三、“ (略) ”建设

积极开展“ (略) ”建设,2023年建成“ (略) 细胞”61个, (略) “十佳无废学校”1个,全省百优“ (略) 细胞”2个,全省“ (略) ”建设最佳实践案例1个。印发《临平区“无废亚运场馆”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无废亚运”相关工作,成功创建“无废亚运场馆”2个、“无废亚运饭店”2个,实现无废亚运细胞全覆盖。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污防科)

2023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87.99吨、氨氮41.37吨、挥发性有机物315.52吨。

(二)排污许可管理

2023年我区完成排污许可证发证160家(新领证12家,变更、延续等148家),排污许可登记201家。

五、环境法治

(一)环境法制建设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年共召开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会议48次,审议重大案件130个。 (略) 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积极践行包容审慎执法。对28家主动配合调查,积极采取整改措施,消除不良影响的违法企业予以从轻处罚,涉及金额142.8803万元。批准17家经济困难企业予以分期缴纳罚款,涉及金额289.7115万元。对58家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消除企业在融资贷款、招投标等方面的资格受限。对2家开展学法积分抵扣罚款,涉及金额3万元。对首次违法行为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予以一次纠错机会,下发现场检查提醒单87份。

(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现环评豁免、环评降级、网上备案、承诺备案等6项简化环评审批举措,主动提供环保审批政策帮助、协调重点项目落地,推进生态环境准入领域科学化精准化管理,创建新型政企亲清关系。2023年累计办理环保审批业务768项,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许可类24项,“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报告表降级备案82项,零地技改备案2项,登记表项目网上备案309项;办理工业用地招拍挂环保意见41件、环境影响后评价1件;出具建设项目前期选址、初步设计、绩效评估、临时用地变更等环保意见456件,全年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97份、放射源备案22份,所有环保办理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环境监管

1.环境执法 一是着力改善亚运环境。对91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11轮次的核查和反馈,紧盯工业涂装、纺织染整、包装印刷等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和涉NOx污染源,对在线监测反复超标、数据异常企业、反复高值点位等疑似未落实管控措施企业开展检查,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来源。二是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构建“区域+行业+专项+双随机”协同执法机制,抽调骨干力量及第三方专家,成立尖兵组、办案组和三个执法组,采取“四不两直”、交叉执法、错时执法、异地交叉等方式,强势推进“雷霆行动”,提升环境执法震慑力。以“绿剑2023”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以严厉打击超标排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弄虚作假、偷排偷放等为重点,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三是实现执法方式精准转变。聚焦非现场监管执法场景应用,全面借力走航车监测、无人机巡查、便携式VOCs气体分析仪等科技手段,配合在线监控、用电设施监控系统、智慧环保平台等多源监控数据,有效解决现场执法中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聚焦差异化监督执法制度,实施环保e企管平台推广扩面,全面推行因“码”而异的分类检查制度,对“绿码”“黄码”“红码”企业分别采取非现场执法、半年度检查和季度检查,实行分类监管。聚焦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实施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扩面管理,对纳入正面清单的守法企业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形成正向激励效应。 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23年临平分局共出动人员13475人次,检查企业6125家次,共下达处罚决定书46个,罚款金额574.5628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2个。

2.环境信访

2023年临平区共办理环境信访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687件,同比上升2%。

3.环境应急与事故处理

一是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迎亚运”环境污染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区内环境风险源、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辐射安全等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安全防范措施。对225家排污许可证单位开展环保设施安全风险环估,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摸排的环保设施安全隐患,共排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372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闭环。二是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修编,建立健全临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机制,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同时,督促相关企业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完善,进一步提高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三是组织开展了临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消除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六、其 它

(一)环境监测与环保服务

1.环境监测

在全区形成15个空气自动站和15个水质自动站的环境监测“天罗地网”,为全区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对全区130条“河长制”河道、69个纳入考核的镇街交接断面每月一次水质监测,并对京杭运河、上塘河等重点区域河道加密监测,梳理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开展全区常态化大气走航监测,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科学化、精细化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迁移规律等,精确锁定污染源头,为大气环境质量精准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2.环保服务

持续开展排污单位全要素排查,对排污单位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开展全面“环保体检”,建立体系化问题清单,指导企业完成问题隐患整改,减少复发性问题出现。2023年共服务企业1144家,排查出问题隐患3182项(其中已完成整改2457项),减少企业潜在环保违法风险成本(按可处罚金额估)4000万元。

(二)生态环保宣传

1.环境宣教活动

在浙江理工大学举办2023年临平区世界环境日活动,与企业代表共同完成“主题教育引领 共建绿色临平”政企协商共建合作倡议书签订,现场还举行了临平区生态环境IP形象征集启动仪式。在塘栖镇举办“生态致共富 共富护生态”2023临平区生态共富暨“ (略) ”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国生态日,举办“临平绿色生态充能”系列活动,讲好两山理念临平故事。

2.“绿色细胞”创建

202 (略) 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家、市级绿色学校8所, (略) 1家、区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6家、区级绿色学校12家。全区累计创建“无废细胞”152个;欧文斯科宁、 (略) 百优“ (略) 细胞”;汉尔姆应用项目 (略) “ (略) ”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3.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

区内临平净水厂和生态环境监测站共开展公众开放活动10余次,接待参观群众200余人次。

4.成立环保产业协会

推动临平区33家企业组 (略) 首个区县级环保产业协会——临平区环保产业协会,探索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2023年杭州市临平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 ** 14:37 浏览次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发布《2023年杭州市临平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略) 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

2024年4月

目录

综述

生态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二、大气环境

(一)空气质量

(二)酸雨

(三)降尘

三、声环境

措施与行动

一、水污染防治

(一)保障亚运水环境质量

(二)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

(三)实施运河流域水质攻坚

(四)持续深化河道综合治理

二、大气污染防治

(一)全力守护“亚运蓝”

(二)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三)深化车船尾气治理

三、噪声、固废、土壤和辐射污染防治

(一)环境噪声管理

(二)固体废物管理

(三)土壤环境管理

(四)辐射环境管理

专项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美丽临平建设

(二)绿色低碳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

二、环保督察

三、“ (略) ”建设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

(二)排污许可管理

五、环境法治

(一) 环境法制建设

(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三)环境监管

1.环境执法

2.环境信访

3.环境应急与事故处理

六、其 它

(一)环境监测与技术服务

1.环境监测

2.环保服务

(二)生态环境宣传

1.环境宣教活动

2.“绿色细胞”创建

3.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

4.成立环保产业协会

综 述

2023年,临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临平建设,围绕亚运保障环境提升工作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临平”建设,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国控断面塘栖大桥、五杭运河大桥、省控断面大麻渡口水质均达到Ⅲ类,市控及以上6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空气优良率79.1%,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全区土壤、固废、声、辐射等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发现需重点监测情形,未发生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情况,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3年,临平区运河流域塘栖大桥、武林头、五杭运河大桥、博*-桐乡,上塘河流域保障桥、星桥等8个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Ⅲ类水比例为100%。

图1 2023年临平区地表水区控以上断面达标情况图

二、大气环境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3年,临平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58天,优良天数283天,优良率为79.1%,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依次为臭氧(O3)、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32.2μg/m3,同比上升6.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59.7μg/m3,同比下降3.1%;O3-90per浓度173μg/m3,同比下降7.5%。

图4 临平城区近三年污染物浓度和优良率变化图

(二)酸雨

2023年,临平城区降水pH年均值为6.33,较上年下降0.08;酸雨发生率为6.8%,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2023年临平城区为非酸雨区。

(三)降尘

2023年,临平区国家降尘点位降尘量为3.7吨/(平方千米×30天),同比下降66.3%。

三、声环境

2023年, (略) 区域环境昼间噪声55.8分贝,夜间噪声45.8分贝,符合2类区标准60分贝要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65.2分贝,夜间噪声60.8分贝,符合4类区标准70分贝控制要求。

措施与行动

一、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保障亚运水环境质量

印发实施《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临平区水环境质量保障专项方案》,对全区11条核心水域河道开展全覆盖排查、全时段保障、全流域监测,实现水质达标率100%。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临平第二净水厂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二)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

(略) 首个区县,全覆盖完成673.66公里入河排口排查,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信心中心列入全国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应用建设试点。我区采用“三级排查”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测、无人船走航、人工徒步等模式相互补充、互为印证,确保拉网式排查,对我区水质实现“全面体检”,后续将推动建立“查、测、溯、治、管”一体化机制。

(三)实施运河流域水质攻坚

通过重点断面管控和保障、支流水质提升、涉水问题排查整治等措施,开展运河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制定攻坚方案和“一河一策”,开展京杭运河干流全线走航排查和问题闭环整改,加密水质监测,并做好水质预警。

(四)持续深化河道综合治理

积极开展区内镇街间流域共治,提升区域联合协同治水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3年完成取土测土121个,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690亩次;探索实施“跑道养鱼”新型生态养殖项目;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完成塘栖镇莫家桥清水港氨氮拦截沟项目、东湖街道李家桥退水零直排项目。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全力守护“亚运蓝”

印发实施《临平区环境空气质量提质进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开展以“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固定源”为核心的四大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实施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和两个场馆“一馆一方案”,有效推进空气质量会商研判、高值点排查整改、面源管控巡查等,全力保障亚运会期空气质量,实现亚运会期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历史同期最佳,开幕式当天空气质量为优。

(二)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持续深化VOCs综合治理,完成18家重点企业VOCs源头替代、42家重点企业VOCs治理设施升级。推进复合布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整治。积极探索企业间废气协同处置模式,全市首创“新奥能源-贝达药业”工业废气协同处置项目。

(三)深化车船尾气治理

积极推进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淘汰和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淘汰,2023年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3651辆,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865辆,发放补助资金共计3163.681万元。积 (略) 重点领域车辆清洁化绿色积分减排补助工作,发放补助资金7.0644万元。持 (略) 机动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目前我区已有12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故障维修企业。

三、噪声、固废、土壤和辐射污染防治工作

(一)环境噪声管理

开展噪声专项治理行动,印发《临平区2023年噪声污染防治计划》,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和商业噪声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共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划评估 (略) 级专家评审,积极配合2023年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管理和绿色护考工作。

(二)固体废物管理

开展汽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排查和执法检查,制定《临平区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指南(2023)》,联合区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成工业固废“数智哨兵”监管应用场景,累计完成105家重点危废企业智能计量和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加强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全区7个一般工业固废收运点位已覆盖产废企业400多家,下发《关于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的通知》。完成上级交办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情况遥感筛查点位整改工作,共整改点位13个,试点运用卫星遥感监管区内固废露天堆放问题。

(三)土壤环境管理

制定实施《 (略) 临平区土壤污染防治2023年实施计划》。原临平电镀地块已完成治理修复,并被移出污染地块名录。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关停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均符合相关标准。开展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障用地安全,全年完成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54份并出具环保意见。对我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污水处理厂周边及开发区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完成2021年区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审议意见回头看工作。完成140家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

(四)辐射环境管理

2023年,临平区有辐射工作单位181家(在用放射源182枚、射线装置381台);移动通信基站1059座(物理站)、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1处、1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8座,金属熔炼单位6家,废旧金属回收分拣中心2家。动态更新辐射环境监管底数、实施放射源在线监控,完成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局对部分重点监管单位开展跨部门“迎亚运”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保障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辐射环境安全。加强非在用放射源安全管理,完成到期放射源回收10枚,完成闲置废弃放射源收贮9枚,收贮率100%。对181家辐射工作单位开展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年度评估。

专项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美丽临平建设

根据《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最新要求,编制《新时代美丽临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积极推进落实《临平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并完成中期评估。制定《2023年度区、县(市)美丽临平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建立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年度报告制度。2023 (略) 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未来乡村5个。

(二)绿色低碳发展

以“新奥能源-贝达药业” (略) 废气协同处置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实现区域VOCs和二氧化碳大幅减排,助企降低工业废气处理成本,临平经济技术开 (略) 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运河街道、崇贤街道2个街道和崇贤大安村等11 (略) 级低(零)碳试点,“临平西子节能光储一体低碳工厂示范项目”入选“ (略) 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三)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超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整改机制办法(试行)》,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整改机制,明确部门和属地监管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每季度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绿盾”专项行动和多部门联合巡查。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物种840种。

二、环保督察

对第一、二轮中央督察和2021、 (略) 委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以七张问题清单机制为牵引,依托督察在线系统,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行动。2023年督察在线主动发现问题上报26条,完成整改25条,按时序正常推进中1条;七张问题 (略) 市级清单20件,已办结销号12件,正常推进中8件。拍摄临平区生态环境问题曝光片2期,交办问题40个,并全部完成整改。

三、“ (略) ”建设

积极开展“ (略) ”建设,2023年建成“ (略) 细胞”61个, (略) “十佳无废学校”1个,全省百优“ (略) 细胞”2个,全省“ (略) ”建设最佳实践案例1个。印发《临平区“无废亚运场馆”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无废亚运”相关工作,成功创建“无废亚运场馆”2个、“无废亚运饭店”2个,实现无废亚运细胞全覆盖。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污防科)

2023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87.99吨、氨氮41.37吨、挥发性有机物315.52吨。

(二)排污许可管理

2023年我区完成排污许可证发证160家(新领证12家,变更、延续等148家),排污许可登记201家。

五、环境法治

(一)环境法制建设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年共召开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会议48次,审议重大案件130个。 (略) 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积极践行包容审慎执法。对28家主动配合调查,积极采取整改措施,消除不良影响的违法企业予以从轻处罚,涉及金额142.8803万元。批准17家经济困难企业予以分期缴纳罚款,涉及金额289.7115万元。对58家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消除企业在融资贷款、招投标等方面的资格受限。对2家开展学法积分抵扣罚款,涉及金额3万元。对首次违法行为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予以一次纠错机会,下发现场检查提醒单87份。

(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现环评豁免、环评降级、网上备案、承诺备案等6项简化环评审批举措,主动提供环保审批政策帮助、协调重点项目落地,推进生态环境准入领域科学化精准化管理,创建新型政企亲清关系。2023年累计办理环保审批业务768项,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许可类24项,“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报告表降级备案82项,零地技改备案2项,登记表项目网上备案309项;办理工业用地招拍挂环保意见41件、环境影响后评价1件;出具建设项目前期选址、初步设计、绩效评估、临时用地变更等环保意见456件,全年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97份、放射源备案22份,所有环保办理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环境监管

1.环境执法 一是着力改善亚运环境。对91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11轮次的核查和反馈,紧盯工业涂装、纺织染整、包装印刷等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和涉NOx污染源,对在线监测反复超标、数据异常企业、反复高值点位等疑似未落实管控措施企业开展检查,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来源。二是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构建“区域+行业+专项+双随机”协同执法机制,抽调骨干力量及第三方专家,成立尖兵组、办案组和三个执法组,采取“四不两直”、交叉执法、错时执法、异地交叉等方式,强势推进“雷霆行动”,提升环境执法震慑力。以“绿剑2023”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以严厉打击超标排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弄虚作假、偷排偷放等为重点,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三是实现执法方式精准转变。聚焦非现场监管执法场景应用,全面借力走航车监测、无人机巡查、便携式VOCs气体分析仪等科技手段,配合在线监控、用电设施监控系统、智慧环保平台等多源监控数据,有效解决现场执法中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聚焦差异化监督执法制度,实施环保e企管平台推广扩面,全面推行因“码”而异的分类检查制度,对“绿码”“黄码”“红码”企业分别采取非现场执法、半年度检查和季度检查,实行分类监管。聚焦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实施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扩面管理,对纳入正面清单的守法企业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形成正向激励效应。 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23年临平分局共出动人员13475人次,检查企业6125家次,共下达处罚决定书46个,罚款金额574.5628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2个。

2.环境信访

2023年临平区共办理环境信访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687件,同比上升2%。

3.环境应急与事故处理

一是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迎亚运”环境污染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区内环境风险源、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辐射安全等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安全防范措施。对225家排污许可证单位开展环保设施安全风险环估,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摸排的环保设施安全隐患,共排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372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闭环。二是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修编,建立健全临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机制,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同时,督促相关企业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完善,进一步提高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三是组织开展了临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消除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六、其 它

(一)环境监测与环保服务

1.环境监测

在全区形成15个空气自动站和15个水质自动站的环境监测“天罗地网”,为全区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对全区130条“河长制”河道、69个纳入考核的镇街交接断面每月一次水质监测,并对京杭运河、上塘河等重点区域河道加密监测,梳理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开展全区常态化大气走航监测,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科学化、精细化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迁移规律等,精确锁定污染源头,为大气环境质量精准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2.环保服务

持续开展排污单位全要素排查,对排污单位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开展全面“环保体检”,建立体系化问题清单,指导企业完成问题隐患整改,减少复发性问题出现。2023年共服务企业1144家,排查出问题隐患3182项(其中已完成整改2457项),减少企业潜在环保违法风险成本(按可处罚金额估)4000万元。

(二)生态环保宣传

1.环境宣教活动

在浙江理工大学举办2023年临平区世界环境日活动,与企业代表共同完成“主题教育引领 共建绿色临平”政企协商共建合作倡议书签订,现场还举行了临平区生态环境IP形象征集启动仪式。在塘栖镇举办“生态致共富 共富护生态”2023临平区生态共富暨“ (略) ”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国生态日,举办“临平绿色生态充能”系列活动,讲好两山理念临平故事。

2.“绿色细胞”创建

202 (略) 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家、市级绿色学校8所, (略) 1家、区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6家、区级绿色学校12家。全区累计创建“无废细胞”152个;欧文斯科宁、 (略) 百优“ (略) 细胞”;汉尔姆应用项目 (略) “ (略) ”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3.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

区内临平净水厂和生态环境监测站共开展公众开放活动10余次,接待参观群众200余人次。

4.成立环保产业协会

推动临平区33家企业组 (略) 首个区县级环保产业协会——临平区环保产业协会,探索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标签: 生态环境

扫描微信服务号

每日接收免费信息

特色服务

采招网 版权所有 2006-     京ICP证070615号 京ICP备09044717号-2    本站法律顾问: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周正国律师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