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同济大学垃圾分类实施举措

同济大学垃圾分类实施举措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垃圾分类 同济大学

所属地区 上海市-上海市-杨浦区 发布时间 2021/8/31 关键词垃圾分类同济大学   近期更新2933项目点击关注“垃圾分类,同济大学”实时招标项目
招标业主同济大学  (查看该业主所有招标公告)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一、完善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建设文明健康校园,更好地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服务,积极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同济大学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学校2021年工作要点,根据《同济大学章程》和学校实际,制订了《同济大学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设立 “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设立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相关指导、组织、部署、协调、监督、检查和宣传工作。由学校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担任组长。

二、引进两网融合
2019年7月学校全面引入两网融合“爱分类爱回收”垃圾分类项目,解决了传统废品回收体系存在的各种弊端,通过“互联网+”的全新手段,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减量化、规范化、数据化。自投入运营以来,近20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为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便利性提供了支持,2020年一年已经完成超825吨的回收量,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大幅减少了后期垃圾分类回收的压力,已经成为杨浦区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发展理念的延伸。
三、优化点位建设
通过数据测算逐步进行点位优化,撤桶并点规范设置,做到数量足够,规范设置,每个点位设置投放指引牌(四平路校区由原来的52个点位优化到14个点,果壳箱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嘉定校区由原来的25个优化为7个点,路面的果壳箱也在逐步合理减少。)2020,在学校生活园区建设12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每个投放点均配备照明、供水、网络监控等设施设备,全面覆盖学生生活园区,为满足学生生活垃圾投放的需求提供便利和保障。

********查看详情102941" alt="微信图片_********查看详情102941" border="0">

四、重视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教育,提升主题教育实效,落实实践育人要求,全校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主题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
1、新生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与培训,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折页,使新生尽快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技能。
2、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青春同济”、“同济大学生”等同济官方微信平台及各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发布垃圾分类系列推送,广泛宣传垃圾分类背景与意义、各学院垃圾分类学生活动情况等,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持续宣传垃圾分类,保持校园中的垃圾分类文化氛围。
3、主体党团日活动:学校各党支部开展垃圾分类主题专题党课,提升理论水平,提升了党员们环境保护意识、垃圾分类能力,并选出参加校园垃圾分类志愿工作的志愿者,设置“党员先锋岗”,让党员在垃圾分类、生态校园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多模范带头作用。
校团委鼓励各学院分团委开展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团日活动。各学院积极策划,认真实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增强了垃圾分类活动的趣味性,提升同学们在垃圾分类活动中的参与度与体验感。
12

34

5

五、加强员工培训
学校定期开展师生员工的全口径的垃圾分类的培训,聘请第三方督导员对一线物业、社区保洁员聘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6

六、鼓励志愿者参与
将垃圾分类志愿工作作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劳动实践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生态文明方面的各项实践活动,即在进行垃圾分类相关志愿服务之外,继续开展其他环境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聚焦水环境、室内空气环境问题,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七、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中国采招网(bidcenter.c om.cn#)
学校积极发动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们将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为垃圾分类献计献策。环境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对教学楼的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创新实践方案,在四平校区和嘉定校区实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馈。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鼓励与支持学生们进一步将这一做法推广到图书馆,探索个性化解决方案,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垃圾分类创新模式,为建设文明校园添砖加瓦。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已初见成效。我校5个校区在市教委组织的第三方测评中均取得了优秀。目前,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架构、规范的管理流程、良好的宣传氛围及严格的督察与反馈机制;较好地做到了工作有部署、管理有规章、运行有制度、监管有保障;形成了系统规划、全校统筹、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点面结合、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校园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