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海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海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实施方案 高质量 服务业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发布时间 2022/8/1 关键词实施方案高质量服务业   近期更新6834项目点击关注“实施方案,高质量,服务业”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索引号: *********查看详情/2022-******查看详情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8-02

成文日期:2022-08-01

文件编号:镇政办发〔2022〕49号

主题分类:其他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海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8-02浏览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镇海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1日

镇海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宁波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发展进程,结合市委市政府“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区委区政府“113”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和《镇海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聚力产业融合型、数字赋能型、科技服务型、文旅带动型、都市集聚型服务业态,建设省、市乃至长三角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枢纽区,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提供支撑和引领,为更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占比加速提升,发展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特色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把镇海打造成省、市重要的科创策源中心、融合发展高地、双循环枢纽、国际消费都市和文化旅游名区,建成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枢纽区。

——规模质量更加高效。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实现服务业稳定健康发展,保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以上,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从“231”向“321”转变,到“十四五”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总量510亿元以上。

——集约发展更加扎实。两轴带、四片区、多点支撑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服务业重大平台的经济支撑、资源配置和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在服务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全面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改革创新深度强化。服务业对我区港口、产业、城市、民生的链接能力持续提高,“113”服务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更加彰显。到2025年,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产出占服务业比重8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1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5%以上。

——主体支撑更加有力。科技创新、港航物流、现代贸易、商务服务枢纽地位持续增强,总部型、平台型企业和行业领军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镇海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总量翻番,占到全区服务业增加值65%以上;涌现一批具有鲜明区域辨识度的服务品牌,服务业发展能级取得新突破。

——融合生态更加优越。自贸试验联动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开放功能和优势持续提升。贯通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改革,数字化、国际化、法制化政策和服务环境不断提升。港产城文联动发展,三次产业融合提升,服务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

表: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发展目标

中国采招网(~bidcenter.com.cn )

类型

指标

2020年

2021年

2022年计划

2025年目标

规模质量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366

405.7

450

510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5.0

32.4

33.0

1/3

集约发展

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

3.2

9.3

10.3

1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1.8

12.1

13

15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亿元)

75

94.58

111

145

总部企业(机构)数(家)

18

26

31

50

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43

2.56

2.78

3

主体支撑

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服务业比重(%)

62

62.5

63

65

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260

1823.4

1900

总量翻番

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亿元)

605.8

718.8

762.5

1000

商品贸易规模(限上商品销售额,亿元)

1245

1905

2100

3000以上

港航物流(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亿元)

124.4

78.7

90.5

300以上

科技信息(规上软件信息营业收入,亿元)

4.4

11.6

13.1

50以上

科技信息(规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7.1

10.4

11.4

商务中介(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营业收入,亿元)

36.2

38.1

43

50以上

文教旅游(旅游总收入,亿元)

43.3

45.3

50

200以上

融合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52.4

170.7

185

225

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

16.22

15.91

占比不降低

占比不降低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47.8%

45.73

占比不降低

占比不降低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23

25.2

27.5

35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服务业平台提升工程

1.高标准规划服务业空间布局。聚焦打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枢纽区的定位目标,以构建港航服务、制造服务、专业服务、居民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落实“113”服务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行动,错位打造甬江科创区(镇海片)、镇海老城枢纽港城片区、镇海新城核心商务片、北部生态旅游休闲片区,形成“两轴带、四片区、多点支撑”的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经信局、区建设交通局、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区科技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各镇(街道)〕

2.推进服务业高能级平台建设。推进镇海物链港产业区升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培育,推进中官路双创大街科技研发服务集聚区发展,整合深化镇海新城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建设,系统规划和建设九龙湖文旅服务业集聚区,持续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块的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创建“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省、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科技局、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各镇(街道)〕

3.建强一批综合体经济和楼宇经济。推动宝湾、传化等供应链综合体建设和产业招商,打造特色服务业平台。优化萌恒、创维、启迪等楼宇业态布局,打造一批重点楼宇、特色楼宇、智慧楼宇,建成若干税收过亿元的品牌楼宇。〔责任单位:区招商中心、各镇(街道)〕

4.高效开发和盘活服务业发展资源。围绕1890、箭港湖商务片区、一河两街等城市开发区块,加强产业发展定位和精准招商,打造服务业发展增长点。排摸服务业发展存量资源,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路径,实现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招商中心、各镇(街道)〕

(二)实施两业融合示范工程

5.打造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样板。深入开展石化区两业融合攻坚行动,推动石化区既有大工业项目排摸,形成关联性服务产业发展路径和落地方案,建设综合型石化企业,不断提高企业产出水平和要素能效。加强端口前移,在项目前期统筹拓展商品贸易、货物进出口、化工物流、检验检测等业态,强化上下游整合布局,实现全链融合发展。做强绿色石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动推进检验检测、节能环保、安全服务等第三方公共平台建设。统筹绿色石化全产业链发展,完善配套政策,建设石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石化区产业发展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招商中心〕

6.精准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绿色石化、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推动智能家居等消费品生产企业向平台企业转型;推广平台型服务与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数字驱动”的两业融合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实体企业结合调整重组、改革改制等,分离设立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商业咨询、股权投资等服务业企业,形成一批试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

7.引导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提升。结合镇海精品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做强做优本地农产品市场主体,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转型,拓展农产品设计开发、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观光旅游等服务领域。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交易服务、互联网增值等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招商中心、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8.统筹高端专业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业发展。聚焦服务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先行区建设,提升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产业;聚焦服务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加优质旅游休闲服务供给,重点发展文旅、大健康等生活服务业。结合市级专项部署和区域发展特色,突出高端专业服务业。积极制定和实施高品质生活服务业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社保局、各镇(街道)〕

(三)实施科创服务业策源工程

9.打造高能级实验室经济。深入推进甬江科创区(镇海片)、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新材料小镇等建设,构筑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经济体系,加速科技服务、信息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集聚发展,建成甬江科创区的科创中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设计中心。围绕新材料、集成电路、电子化学品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提质增效;紧扣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推动专业技术服务产业加速集聚。加大科技资源共享力度,统筹高校、研究院所、领军企业科技资源,建成一批共性技术平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发改局〕

10.打造科技服务业发展高地。统筹布局和发展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中试孵化转化等专业技术服务业,培育一批优质专业机构,构建全流程、高品质的科技服务业体系。提升绿色石化、磁性材料、机械零部件等产业创新综合体服务能力。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育一批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加快培育猎头、RPO(招聘流程外包)等特色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区域发展动能;优化实施“科创镇海”1+X政策体系,统筹招商引智,建设国际化、高品质的人才金港。推动科技金融链式发展,引进和发展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做优政府引导性投资基金,牵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国资中心〕

11.建设创业创新创智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科技金桥”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行业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充分发挥浙江中官路人才创业园、宁波智能芯片与系统创新中心(筹)、创维“双智双创”产业园、宁波启迪科技园等平台作用,做精做优“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链。构建以甬江科创区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空间布局体系,探索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县(市、区),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双循环开放枢纽工程

12.做实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主动融入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宁波片区建设,探索镇海联动创新方案和工作路径,加强自贸区政策复制和应用,支撑实验室经济、新材料、液化品及油品贸易等领域高水平发展,不断催生贸易新兴业态。推进镇海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效运作,打造液体化工品的国际贸易、物流、仓储、中转及分拨中心,并逐步拓展功能,适时向综合保税区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石化区产业发展局、各镇(街道)〕

13.做深能源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嫁接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引进石油巨头和油服公司、总部型贸易公司落户,促进本土企业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合作,提升中化销等龙头企业贸易规模,打造浙东液化品全产业链发展基地和全国油品化工全产业链运作样板。加强区域港口、石化区和物流枢纽港联动,积极布局氢氧化镍等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和贸易专线,打造新能源等大宗商品贸易枢纽。〔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镇(街道)〕

14.做强港航物流产业。深入推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全国供应链物流业示范基地,引领港航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宝湾、传化等项目业态招商和运营,构建集采购、分销、仓储和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推进物产中大等产业物流重点企业发展。加强冷链物流、保税物流、供应链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转型提升货运代理等航运服务业,向航运保险、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拓展,引领宁波创建全国海铁联运综合实验区。加强与宁波航标处、宁波国际航运中心业务和数据对接,提升区域口岸经济和港航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建设交通局、区商务局、各镇(街道)〕

15.做优内外贸创新转型。指导和推动区域企业深度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细分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RCEP等市场,推动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发挥遨森等企业作用,推动跨境电商向品牌化、定制化和全渠道营销方向发展。利用进博会等平台,引进跨境供应链管理企业和数字贸易、服务贸易领域的优质企业。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招商中心〕

(五)实施都市商业中心样板工程

16.全面优化城市商圈布局。深化宁波国际消费城市建设,聚焦区域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建设高标准,优化提升区域商业体系,加快商业综合体、现代商贸特色镇和商贸发展示范村等建设,打造宁波主城区北部核心商圈。扎实推进同心湖、箭港湖和南大街等品牌商圈建设,促进富力广场、佳源银泰、爱琴海等提质增效,加快蛟北蛟南商业邻里中心、骆驼万科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引进发展开司客等国际化、高品质综合体,建设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打造省市国际化数字化的商业发展新地标。〔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招商中心、各镇(街道)〕

17.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创建。围绕“精特亮”工程,按照综合体带动型、社区邻里型、特色底蕴型等类型,强化“一街一品”和发展能级,持续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创建。实施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的老街改造提升项目,推进庄市老街、骆驼老街建设。积极开展数字化特色街区建设,落地一批新型技术消费场景,打造镇海消费发展高地。〔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镇(街道)〕

18.推进商贸新型业态建设。打造首店经济、网红经济和夜间经济,培育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新电商等新型消费场景和领先企业,形成时尚消费特色和生态。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放心消费街区,做强“小6买菜”、润合商贸等网络新零售企业,推动优质商业连锁经营。进一步完善汽车零售网络体系,拓展新型汽车品牌,推进新能源车销售布局。创新消费品代理进口模式,打造进口商品超市和消费新场景。研究谋划促进消费新举措,扎实开展音乐节、购物节、消费展等活动。〔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各镇(街道)〕

(六)实施服务业数字经济领航工程

19.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深化落实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培育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服务商,打造宁波智能制造服务新高地。培育和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区内石化、装备、家电等垂直行业做大行业平台,打造专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着力培育以象来科技、聚轩科技、第元信息等平台为代表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迭代升级至“产业大脑”。实施服务业数字化改革工程,发展数字文旅、数字健康、数字教育等数字产业,培育迈新科技、九为网络等软件企业,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各镇(街道)〕

20.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改造。统筹推进省市服务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和重大应用协同建设与贯通使用。推动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加快服务业态和模式升级。引导服务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围绕数字商贸、数字物流、数字金融、数字治理、智慧交通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力争到2025年末,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各镇(街道)〕

21.培育服务业数字化功能平台。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打造一批现代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工业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头部企业招引,打造一批网络货运、跨境电商、新零售、灵活用工等领域等试点示范项目和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建设交通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各镇(街道)〕

(七)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培工程

22.加强企业梯队培育。促进“分转子、个转企、企上规、规改股、股上市”,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加大平台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服务业企业引育力度,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产出高效的企业梯队。制定实施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挖掘培育龙头型、创新型、成长型服务企业,形成企业清单,推进品牌化、标准化、资本化、数字化、国际化和绿色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硬核支撑。〔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各镇(街道)〕

23.推进项目招引建设。聚焦服务业重点平台和产业链建设,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目录,加强强链、补链、平台型项目招商和储备,争取每年有3个以上龙头型、平台型和总部型企业落户。以优结构、扩投资为导向,制定实施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谋划推进强基础、增功能、调结构的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高端专业产业服务业重大项目。综合运用中央预算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产业发展资金政策,对重点项目、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区招商中心、区财政局、各镇(街道)〕

24.发展城市总部经济。以建设宁波主城区核心区北片为功能定位,聚焦化工材料、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服务和港航物流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强链、补链的功能性总部和新经济总部。留住本地服务业企业总部,推动本地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战略合作、企业重组,向区域总部转型。依托甬江科创区、新城高端商务片区等高能级平台,建设镇海总部经济发展门户,支撑镇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枢纽区建设。〔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建设交通局、区商务局、各镇(街道)〕

(八)实施服务业发展生态强基工程

25.融合数字化变革。统筹推进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改革,积极争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试点。对准跑道赛道,编制服务业发展数字地图,动态谋划和推进一批辨识度高、好用、管用的数字场景应用,确保走在省、市前列。〔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各镇(街道)〕

26.引领生态化建设。科学布局和建设一批服务业特色产业园区或专业楼宇,带动镇海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在现代贸易、现代物流、软件信息和专业服务等领域探索发展以平台企业或龙头企业为引领等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协调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融合,加快集聚更多高端要素,提升服务业发展能力。从国际化、绿色化、青年化角度出发,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建成开放型、友好型、活力型的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各镇(街道)〕

27.保障稳健性发展。统筹服务业发展和民生保供、疫情防控等工作,贯彻落实服务业惠企纾困政策,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做好菜篮子基地管理、菜篮子商品日常与应急供应保障。加强服务业综合治理,促进行业规范管理,提升诚信发展水平,加强风险防范管控,避免出现系统性、群体性风险。〔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调整镇海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统筹推进镇海区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发展指导,及时研究协调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道、园区)、行业主管部门要推动项目工作落实和推进,加强政策协同,合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发展政策,精准推动服务业项目招大引强工作,鼓励楼宇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和平台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土地供给,保障服务业产业项目发展用地需求,根据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用地供给方式。进一步加大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满足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监测分析。加强部门间数据交流,及时掌握业务统计数据,了解行业发展态势,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建立健全服务业月度分析机制,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存量龙头企业和新增潜力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重点监测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等主导产业波动变化,提前给出风险提醒,提高风险研判与处置能力。各成员单位要深入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策略和形势变化,加强与服务业领导小组及商务、统计等部门沟通。

(四)加强环境营造。优化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形象。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充分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双城记”以及“宁波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服务业合作和交流。定期总结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加强考核和督促,形成内部合力。加强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优势企业、政策举措提炼宣传,形成活力氛围。

镇政办发〔2022〕49号 关于印发镇海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doc


文件下载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2024/06/15)聊城市眼科医院关于编写“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实施方案”询价公告采购项目名称:关于编写“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采购项目—2024—014一、采购项目分包情况包号采购内容预算金额供货商资格要求1编写“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实施方案”2.5万  (2024/06/15)广州地铁18、22号线与广花、芳白、南珠中城际铁路互联互通实施方案研究项目招标公告  (2024/06/15)莱西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莱西市农民技能培训实施方案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4/06/14)芮城县财政局竞争性谈判芮城县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的采购公告  (2024/06/14)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青岛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编制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期评估技术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24/06/14)关于江阴市2023年度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4/06/14)大埔县韩江高陂镇罗基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水源水质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招标公告  (2024/06/14)2024年吉林省东辽县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10万亩、改造提升65万亩编制实施方案招标公告  (2024/06/14)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4/06/14)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