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关于印发2022年惠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实施方案及水稻等11个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

关于印发2022年惠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实施方案及水稻等11个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绿色防控 实施方案 农作物

所属地区 广东省-惠州市 发布时间 2022/5/9 关键词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农作物   近期更新3871项目点击关注“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农作物”实时招标项目
招标业主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  (查看该业主所有招标公告)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

为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广东省“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农农办〔2022〕15号)和《关于印发2022年广东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植防〔2022〕 11号)要求,我中心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2022年惠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实施方案及水稻等11个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实施。


附件:1.2022年惠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实施方案

   2.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3.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4.荔枝(龙眼)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5.柑橘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6.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7.马铃薯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8.茶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9.农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方案

10.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

11.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

   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022年5月9日

抄送:惠州市农业农村局


附件1

2022年惠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实施方案

为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降低病虫暴发流行风险,减少农药不合理使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坚持不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安排,以粮食安全、稳产保供为主题,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和关键环节,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大力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行动,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

初步建立病虫防控技术指导体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比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博罗县总体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区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防控技术到位率达到90%,各县(区)植保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防治技术指导30人次以上,组织举办防治技术观摩与农民田间学校3场次以上,培训农民技术带头人380人次以上。

三、任务内容

(一)时间安排。2022年4月至12月。具体安排如下:

4-10月,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指导行动。以水稻“两迁”害虫、钻蛀性螟虫、稻瘟病、细菌性病害等重大病虫害为重点,开展水稻“两迁”害虫和穗期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活动;

4-12月,实施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指导行动。以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为重点,开展草地贪夜蛾和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活动;

4-12月,实施果菜茶病虫害防控指导行动。聚焦蔬菜等鲜食农产品农残超标治理,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活动,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重点对象。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三品一标”基地、绿色防控示范区等为重点指导区域,以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草地贪夜蛾、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关键时期为重点指导工作时机。

(三)工作内容

技术指导。在水稻“破口期”、甜玉米“封行期”等防控关键期,我中心将组织技术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发生防控情况调研及防治技术指导,推动防治措施落实到地。各县(区)要强化属地责任,采取普通区域常规监测、重点区域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掌握病虫发生防控进展,分作物、分病虫制定具体防治措施,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治、绿色防治,确保防控技术指导落实到位,动真格、见实效。

技术培训。以控制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稻瘟病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及二化螟、细菌性病害等上升危害病虫为培训重点,通过室内授课、农民田间学校、试验示范现场观摩等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更新基层植保技术人员防控知识结构和体系,培养一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对象的技术带头人,带动广大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整体水平。绿色防控示范县重点要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搭建绿色防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水平。

技术宣传。充分利用小视频、公众号、明白纸、短信、电视、广播等形式多途径宣传,为农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提供优质便捷的技术服务;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合作,丰富壮大参与群体,提升社会参与度与影响力,为推进植保技术指导、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要充分认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落实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制定工作计划,将服务指导落实到作物和关键阶段,确保技术指导到位、措施落实到田。

(二)强化条件保障。各地要积极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想方设法为技术指导行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创造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提供便利。在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中表现优异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评奖评优上给与相应的鼓励或奖励。

(三)做好宣传总结。注重多方位多形式宣传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双百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及时收集总结技术指导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开展专题宣传。各县(区)植保部门负责总结归纳本辖区内全年技术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并将工作总结及统计表(附表)于12月1日前报送我中心植物保护部。联系人:巫文静;联系电话:*******查看详情;电子邮箱:gdyjfkfzk@163.com。

  附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行动统计表


附表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行动统计表

县(区)

防治技术指导

(人次)

防治技术观摩与农民田间

学校

(场次)

培训农民技术带头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药经营者/专业服务组织

(人次)

发放明白纸/制作短视频/手机短信

(张/条)

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套)

绿色防控技术宣传

培训

(场次/人次)

绿色

防控

覆盖率

(%)

绿色防控覆盖区

化学农药

用量减少

(%)

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

(%)

防治技术到位率

(%)

平均每亩挽回产量

损失

(斤)


附件2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上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专家会商,结合我市水稻病虫源越冬基数、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稻病虫偏重发生,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为主,此外,大螟、跗线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呈上升态势。为做好2022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47%、44%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绿色为本、综合控害、统防增效”策略。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水稻为基础,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诱控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发生基数。科学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应急防治,控制病虫危害。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服务融合发展,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防控重点

突出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密切关注三化螟、大螟、跗线螨、白叶枯病、水稻病毒病等。

四、防控措施

(一)预防技术

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合理布局种植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因地制宜选用省农业农村厅推介的主导品种。

2、种子处理。针对恶苗病、苗瘟、病毒病、线虫病、稻飞虱、稻蓟马、螟虫等苗期病虫,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减少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用药。选用咪鲜胺、氰烯菌酯、乙蒜素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选用吡虫啉种子处理剂和毒氟磷拌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叶蝉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花叶病等病毒病。

3、带药移栽。秧田应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叶瘟、稻蓟马、稻飞虱和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二)绿色防控技术

1、生态调控。(1)种植显花诱集植物。田埂和田边保留禾本科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和保护寄生蜂、蜘蛛等自然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2)翻耕灌水灭蛹。越冬代螟虫羽化前犁耙冬闲田,浸沤绿肥田,降低虫源基数。(3)健身栽培。推行低茬收割,降低螟虫残虫量;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犁耙,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病毒寄主植物。

2、物理防治。(1)物理阻隔育秧。在秧苗期,采用40目防虫网或是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传毒介体,预防病毒病。(2)信息素诱杀。在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始见期,集中连片使用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是干扰交配减轻为害,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3)水源控螺。在灌溉进水口处使用细格滤网过滤害螺及卵块,定期清理或更换滤网,减少害螺进入大田。

3、生物防治。(1)释放天敌。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次每亩放蜂8000-*****查看详情头,均匀放置5-8个点,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可选用蜂卡或是蜂球两种类型。(2)稻鸭共育。在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3)施用生物制剂。大田防治病虫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移栽前稻田撒施茶麸,灭杀大田害螺。

4、科学用药。稻田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在病虫发生严重或达标时实施用药控害。稻鸭、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分蘖期尽量少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暂停使用已产生中等以上抗性的药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三)应急防控技术。

1、一类病虫害

稻飞虱:应急控害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同时兼顾分蘖期防治,对分蘖-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或醚菊酯、烯啶虫胺、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稻纵卷叶螟:水稻分蘖期放宽防治指标,发挥植株补偿功能,减少使用农药。挑治2、4、5、7代,狠抓3、6代主害代防治,掌握在卵孵化始盛期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防治指标为分蘖期亩幼虫量1.5万头、孕穗期亩幼虫量0.75万头。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或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二化螟:于穗期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指标为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等生物农药或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可选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稻瘟灵、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嘧菌酯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春(4-5月)迁入白背飞虱带毒率大于1%或早稻中后期病株率大于3%的稻区,中稻和晚稻秧田期和分蘖初期需防治。可选用吡蚜酮、吡虫啉、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三氟苯嘧啶等化学农药,搭配毒氟磷、宁南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2、二类病虫害

大螟:重点防治破口抽穗期低龄幼虫,防治时着重喷施稻田边行,可选用苦参碱、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化螟: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40块的稻田。防治方法参考二化螟。

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和破口抽穗初期,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氟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中国采招网(bidcenter .com.cn.)

  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用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之前和之后施药预防。可选用春雷霉素、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

附件3

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结合我市蔬菜病虫源越冬基数、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22年蔬菜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为提高我市蔬菜重大病虫防控水平和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及农药残留,保障蔬菜生产、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做好2022年我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处置率90%以上,病害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实现蔬菜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提升蔬菜品质。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防控技术措施,突出主要蔬菜、主要病虫和主害时段,大力实施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蔬菜品质和竞争力,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控重点

虫害: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瓜蓟马、瓜实蝇、豆荚螟、斜纹夜蛾、菜蚜、烟粉虱、斑潜蝇等。

病害:霜霉病、白粉病(瓜类白粉病和豆类白粉病)、疫病、软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等。

四、防控措施

(一)农业防治技术

1.选用抗(耐)病品种。选用抗逆性、抗病性强的瓜菜类品种,淘汰种植多年和易感病、抗逆性弱的品种。

2.深翻晒垄。种植前2-3周深翻晒垄,或前茬收获后撒施生石灰并深翻暴晒,减少病虫源。

3.培育壮苗。采用防虫网、育苗盘或营养杯培育无病健康苗。

4.加强肥水管理。起高畦种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

5.清洁田园。蔬菜生长期间,及时摘除受病虫为害的叶片、果实,或拔除病虫株;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及杂草,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切断病虫传播途径和减少重复感染。

6.轮作倒茬。可以采取瓜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等不同蔬菜种类实行轮作倒茬或粮菜轮作、水旱轮作方式;有条件的棚栽种植也可以采用种(蔬菜)养(鸡)轮作,既可大幅度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又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抑制小菜蛾、黄曲条跳甲、青枯病、枯萎病和线虫等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二)物理防治技术

1.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使用杀虫灯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金龟子等。每15亩地设置1盏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4月底至10月底开灯,每晚开灯时间为9点至凌晨2点。

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趋黄或趋蓝的习性,田间悬挂黄色粘板诱杀黄曲条跳甲、蚜虫、烟粉虱和斑潜蝇等,悬挂蓝色粘板诱杀蓟马。每亩悬挂20-30张,粘板下沿高于蔬菜顶部5-10cm为宜。

3.食诱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用糖醋液混杀虫剂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和其它鳞翅目类害虫。也可以使用食诱剂直接诱杀桔小实蝇、瓜实蝇等常见蔬菜害虫。

4.防虫网防护。在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的育苗期,叶菜类蔬菜整生育期使用防虫网,可有效阻隔鳞翅目害虫、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为害,减少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提高瓜(菜)苗存活率。防虫网还具有调节田间温湿度、遮强光等作用。

5.套袋防护。瓜实蝇为害严重的地区或名贵瓜果品种,在瓜果刚谢花、花瓣萎缩时,采用套袋护瓜办法,可有效阻止实蝇等害虫产卵为害。

(三)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在成虫羽化期间,田间放置诱捕器,使用性引诱剂诱杀瓜实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选用持效期较长(约1个月)的诱芯,每亩放置5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cm为宜。大面积长期使用,效果更好。

(四)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有条件的地区,可人工释放天敌防控害虫,温室大棚效果更佳。

1.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可释放丽蚜小蜂、小花蝽等寄生蜂防治。一般释放丽蚜小蜂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释放小花蝽300-4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

2.防治蓟马类害虫。释放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等防治瓜蓟马、棕榈蓟马、葱蓟马、管蓟马等害虫,释放小花蝽按300-4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释放黄瓜新小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按5-10头/株释放一次,20天后按20-30头/株再释放一次。

3.防治害螨。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捕食螨防控红蜘蛛。释放黄瓜新小绥螨或巴氏新小绥螨按5000-*****查看详情头/亩,间隔25-30天后再按*****查看详情-*****查看详情头/亩释放一次;释放智利小植绥螨按3000头/亩,隔15-2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4.防治蚜虫类害虫。可释放食蚜瘿蚊、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天敌防控桃蚜、瓜蚜、豌豆蚜、萝卜蚜等蚜虫。释放食蚜瘿蚊按200-3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4次;释放瓢虫(卵)按1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释放草蛉(茧)按300-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释放蚜茧蜂按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5.防治鳞翅目幼虫。释放赤眼蜂防控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幼虫。释放赤眼蜂5000-*****查看详情头/亩,隔5-7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

(五)安全科学用药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适量和交替轮换用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以及三唑磷、毒死蜱等长残留期农药。配药时添加农用助剂,可改善药液附着、展布和渗透能力,提高防效和减少农药用量。使用先进植保机械,实施精准施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标。

1.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用含噻虫嗪、吡虫啉等有效成份的种衣剂可防控烟粉虱、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害虫和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含咯菌腈和精甲霜灵等有效成份的种衣剂可防控猝倒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

2.小菜蛾。幼虫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可选用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制剂、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药剂喷雾,兼治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斑潜蝇、黄守瓜等害虫。

3.黄曲条跳甲。防治幼虫可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处理,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作喷淋或灌根处理。防治成虫可用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啶虫脒、哒螨灵等药剂喷杀,施药时间以早上7-8时或下午5-6时为宜,此时成虫出土后活动性较差,药效好。

4.蓟马。在为害始盛期用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虫螨腈、噻虫嗪等药剂喷杀,重点喷施花朵、豆荚及嫩梢生长点位置。防治花蓟马,施药时间以早上花开未谢(早上9点前)为宜。

5.豆荚螟。从始花期开始施药,每隔5-7天施药1次,重点喷施花蕾和豆荚,可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等药剂。

6.烟粉虱。在为害始盛期喷药防治,可选用噻虫胺、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等药剂,注意喷湿叶片正、反面。

7.霜霉病、疫病、炭疽病、蔓枯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猝倒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等药剂,隔7-10天施药一次,一般连续喷2-3次。

8.细菌性叶斑病、角斑病、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春雷霉素、噻唑锌、噻菌铜、氢氧化铜等药剂,隔7-10天施药一次,一般连续喷2-3次。


附件4

荔枝(龙眼)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结合各地病虫源基数、栽培管理和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全市荔枝(龙眼)主要病虫害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中荔枝蒂蛀虫、荔枝霜疫霉病偏重发生;荔枝蝽蟓、荔枝尺蠖、荔枝炭疽病中等发生。为做好我市2022年我市荔枝(龙眼)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荔枝(龙眼)主要病虫害防控处置率90%以上,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确保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健身栽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创造有利于天敌和荔枝(龙眼)生长的环境,协调运用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和采用人工释放寄生蜂、施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安全科学用药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施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荔枝质量和果园生态安全,促进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三、防控重点

主要防治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蟓、龙眼角颊木虱、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兼治荔枝尺蠖、茶材小蠹、荔枝瘿螨、龙眼鬼帚病等病虫。

四、防控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修剪清园。采果后结合冬季清园,剪除交叉枝、细弱枝和病虫枝;冬季清园时,用石灰与甲霜灵等药物混合对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减少天牛产卵等。

2.培育良好生态环境。荔枝(龙眼)园保留或种植霍香蓟等良性杂草,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天敌。

3.健身栽培。适时适量施好花前肥、壮果肥和采果肥,多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肥和微肥。果实发育期特别注意水分供应平衡,及时排除积水。适时控梢、剪枝,控好冬梢,及时清除落果,减少主要害虫越冬虫源。

(二)物理防控技术

1.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应用杀虫灯诱杀荔枝蝽蟓、天牛,兼治金龟子等。每15亩地设置1盏杀虫灯,杀虫灯比果树高出1.5米,每晚开灯时间为9点至凌晨2点。

2.蛋白诱饵诱杀。果园放置蛋白诱瓶诱杀荔枝蒂蛀虫、茶材小蠹等害虫。

(三)生物防控技术

3月初至4月下旬荔枝蝽蟓产卵始盛期开始,释放平腹小蜂防控荔枝蝽蟓。树冠较大的荔枝树(龙眼)每株挂1块卵卡,300-500头平腹小蜂/卡;树冠较小的荔枝树,每2株挂一块蜂卡。荔枝蝽蟓发生较重的果园,间隔10-15天再放一次平腹小蜂。

(四)安全科学用药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适量和交替轮换用药。使用有机硅类等农用助剂,改善药液附着、展布和渗透能力,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液量。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1.荔枝蒂蛀虫。当蛀果率达到5%时,在成虫高峰期或者卵孵高峰期,选用除虫脲、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荔枝蒂蛀虫。

  2.荔枝蝽蟓。在没条件释放平腹小蜂防治的地区,可在早春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时期,约3月中下旬成虫即将产卵,抗药力最弱时,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防治,兼治尺蠖。或在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1-2龄若虫体表蜡质薄、角质度化程度低,对药物较为敏感的时候,施药杀灭。

3.龙眼角颊木虱。在越冬若虫活动期和第1代成虫盛发期,选用毒死蜱、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4.荔枝瘿螨。掌握嫩梢刚抽出和幼叶刚展开时,选用敌百虫等药剂防治。

5.叶瘿蚊。在新梢叶展开至转绿期施药,选用毒死蜱等药剂防治。

6.荔枝霜疫霉病。在发病初期或病情指数达到10时施药,可选用代森锰锌、嘧菌酯、唑醚·代森联、烯酰吗啉等防治荔枝霜疫霉病。

7.荔枝炭疽病。早春新梢期或果穗若出现炭疽病病斑,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腈菌唑等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7-10天后再喷施一次。

8.龙眼鬼帚病。加强角颊木虱、荔枝椿等媒介昆虫的防治。

9.叶斑病。可选用多菌灵等药剂施药保护新梢和叶片。


附件5

柑橘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结合各地病虫源基数、栽培管理和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全市柑橘病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的病虫害有:红蜘蛛、木虱、潜叶蛾、桔小实蝇、蚜虫、蚧壳虫、炭疽病和溃疡病等。为做好2022年我市柑橘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主要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健身栽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创造有利于天敌和柑橘生长的环境,协调运用灯光诱杀、套袋等物理防治和采用人工释放捕食螨、施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安全科学用药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施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柑橘产量、质量和柑橘果园生态安全。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治柑橘红蜘蛛、柑橘锈蜘蛛、柑橘潜叶蛾、桔小实蝇、柑橘木虱、蚜虫、蚧壳虫、柑橘炭疽病、柑橘溃疡病,密切关注天牛、金龟子、吸果夜蛾、凤蝶等。

四、防控措施

(一)农业防治技术

1.修剪清园。剪除交叉枝、细弱枝和病虫枝;冬季清园时,用石灰与甲霜灵等药物混合对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减少天牛产卵和预防脚腐病等。

2.控梢防虫。幼龄树按照“去早留齐,去少留多”的原则抹除嫩梢,挂果树放春、秋梢,控冬梢促花,适当控夏梢促果。

(二)物理防治技术

1.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应用杀虫灯诱杀潜叶蛾、天牛、吸果夜蛾,兼治金龟子等。每15亩地设置1盏杀虫灯,杀虫灯比果树高出1.5米,每晚开灯时间为9点至凌晨2点。

2.黄板诱杀。根据害虫趋色性原理,将环保专用胶涂抹于捕虫板上,当害虫撞击捕虫板时,板上的胶即将其粘住,不久害虫便会死亡,从而达到除虫的目的。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和桔小实蝇等。每亩悬挂20-30张。

3.食饵诱杀。采用糖醋液或水解蛋白诱杀桔小实蝇、吸果夜蛾等。利用蛀果虫雌性成虫趋黄产卵和补充营养的习性,将桔小实蝇等喜嗜食的番石榴、芒果等早熟果或田间捡回的被害果捣烂,按果、红糖、药比例为500:5:1加入90%万灵可湿性粉剂制成含毒诱饵,然后把诱饵装入塑料盒等容器,每亩果园放置5~10只诱盘,每7~10天更换毒饵1次,可大量诱集桔小实蝇等雌虫诱杀。

4.性信息素诱杀。在果园周边使用桔小实蝇性诱剂加黄板、

天牛性诱剂分别诱杀桔小实蝇和天牛。平均每亩放置5个,黄色诱虫板、诱捕器可悬挂于离地1米高处为宜。

5.套袋防虫。果实套袋时间适宜在谢花后20-30天,小果果径在2-3厘米时进行。套袋前应喷洒一次杀虫、杀菌剂,以消灭病虫,保护果实。

6.覆盖地布。可通过人工除草或覆盖地布进行果园除草,尽量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三)生态调控技术

果园内种植霍香蓟、百花草等良性杂草,创造适宜捕食螨、跳小蜂、瓢虫等天敌栖息、取食、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

(四)生物防治技术

一般5月上旬红蜘蛛密度上升时开始释放捕食螨,每株挂1-2袋(每袋螨量2500头以上),于傍晚较阴凉时将捕食螨悬挂柑橘一级树干荫蔽处,并用防水袋遮掩,防止雨水渗入。

(五)安全科学用药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适量和交替轮换用药。使用有机硅类等农用助剂,改善药液附着、展布和渗透能力,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液量。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1.柑橘红蜘蛛。新梢转绿后,要及时防治柑橘红蜘蛛,春夏季当柑橘红蜘蛛达到百叶1500头时,秋冬季百叶虫口达1000头时,可选用乙螨唑、螺虫乙脂、螺螨酯、乙唑螨腈、矿物油等药剂。

2.柑橘潜叶蛾。当新梢长到芽长0.5-1cm、出现潜叶蛾蛀道时施第一次药,一般间隔5-7天施第二次药。优先选用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和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柑橘潜叶蛾,也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虱螨脲兼治柑橘木虱、蚜虫、凤蝶等害虫,在幼果期上述药剂对柑橘锈蜘蛛亦有较好的防效。

3.桔小实蝇。土壤施药灭虫。当果园出现大量落果时,以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喷施树冠滴水线内土表和落地果,以杀死老熟幼虫,间隔7-10天可再喷一次。成虫盛发期可用噻虫嗪饵剂、吡虫啉饵剂、阿维菌素浓饵剂诱杀成虫。

4.蚧壳虫。蚧壳虫发生较重果园,在幼蚧盛孵期可选用螺虫乙酯、毒死蜱、矿物油、稻丰散等喷施。

5.炭疽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咪鲜胺、代森锰锌、嘧菌酯等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7-10天后再喷施一次。

6.溃疡病。可选用氢氧化铜、春雷霉素、噻唑锌、喹啉酮、噻菌铜进行防治,有发病的果园,台风雨后要及时喷药预防。

7.疮痂病、脂点黄斑病等病害。可选用代森锰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降雨较多时,注意及时排除积水,改善土壤通透性,破坏病源滋生条件。

附件6

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2022年全市甜玉米主要病虫害预计发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主要发生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大小斑病、地下害虫等,为做好2022年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地下害虫、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病虫害,总体防治处置率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50%以上,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联防联控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提质增效。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育利用和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保障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地下害虫、大斑病、小斑病,密切关注根腐病、茎腐病、锈病、纹枯病等。

  四、防控措施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手段,严重发生地块病残体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在鳞翅目和鞘翅目等趋光性强的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当季使用过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压低后期虫量;根据叶斑病、玉米螟和蚜虫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混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无人机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六)卵寄生蜂防虫技术。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七)科学用药技术。

1、根腐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2、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蚜虫等苗期害虫。利用含有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复配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兼治后期双斑长跗萤叶甲。

  (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在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四)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蛀食性害虫。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

  (五)纹枯病。选用含有噻呋酰胺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发病初期(甜玉米拔节时)剥除茎基部感病叶鞘,喷施井冈霉素A等杀菌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五、注意事项

  (一)杀虫灯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

  (二)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三)生物农药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害虫低龄阶段施用,确保防效。

  (四)施药宜在清晨或傍晚,用水量要足,施药部位要精准。

  (五)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附件7

马铃薯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预计2022年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地下害虫、蚜虫等病虫害总体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为有效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鲜薯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防控对象

  根据马铃薯重大病虫发生特点,确定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防控对象,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蚜虫、蓟马、地下害虫、马铃薯块茎蛾等为防控重点。

  三、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选用优质脱毒种薯、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监测结果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户联防联控。

四、防控技术措施

  (一)播期防控技术

  1、轮作防病虫技术。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最好与油麦、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倒茬;精细整地,当地温在10℃以上进行播种,播种深度8—10厘米,避免因地温偏低和播种过深出苗缓慢加重黑痣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2、选择优良抗病虫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抗病、商品性好、高产、耐贮运的品种。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播种。

  3、种薯切刀消毒技术。播种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病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或3%来苏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采用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将种薯切成40—50克大小的薯块,且每块上带2—3个芽眼,切块大小应均匀一致。

  4、种薯处理(药剂拌种)技术。种薯切块后选用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咯菌腈或精甲霜灵·咯菌腈任意一种进行种薯包衣,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等药剂拌种。防治土传、种传病害、晚病和地下害虫。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

  5、随种垄沟施药防病技术。对于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全田施用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如果田块以黑痣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等真菌性土传病害为主,播种时沟施嘧菌酯或噻呋酰胺,如果除上述病害外还有疮痂病发生,沟施药剂可增加寡雄腐霉或五氯硝基苯+氟啶胺。

  (二)苗期病虫防治技术

  苗期是指马铃薯块茎从出苗到植株现蕾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地下害虫、蓟马等。在晚疫病高发区,如果出苗后空气温度达到18℃同时遇有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需要喷施代森锰锌、氟啶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1—2次进行保护预防。如出现中心病株,可喷施内吸治疗剂烯酰吗啉、丁子香酚或氟菌·霜霉威等1—2次消灭中心病株。对于地下害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设置1个性诱捕器,设置高度超过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也可利用灯光诱杀,每20—30亩布设1台杀虫灯,夜间定时开灯诱杀,尽量避免误杀天敌。成虫出土前用辛硫磷拌土地面撒施,或出土后用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块茎形成期防治技术

  块茎形成期是指从现蕾开始至开花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疮痂病、蚜虫等。该时期晚疫病防治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2—3次,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具备滴灌条件的疮痂病严重的地块滴灌1次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如有青枯病发生,可选用春雷霉素、氯化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滴灌或喷淋2—3次。蚜虫防治,在采取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可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等生物药剂防治,也可采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四)块茎膨大期防治技术

块茎膨大期是指从开花到茎叶开始衰老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早疫病、马铃薯块茎蛾等,是害虫严重发期,也是全年早晚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晚疫病防治依据田间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病圃监测确定喷施最佳时间,该时期一般喷药4—5次,药剂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防治药剂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霜脲氰·噁唑菌酮、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早疫病防治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施药间隔根据降雨多少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植株长势较弱早疫病严重的地块,可增施2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疮痂病严重的地块,具备滴灌条件的滴灌1次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黑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春雷霉素、氯化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滴灌或喷淋2—3次。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期在前期采用食诱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理化诱控技术,控制成虫数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分散前的药剂防治,可选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或与其他生物农药混合使用)进行叶面喷雾。

(五)收获至贮藏期病虫防控技术

收获前7天左右采用机械杀秧。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铜制剂,如烯酰吗啉、氢氧化铜或霜脲氰·噁唑菌酮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杀秧后如不能及时收获,种薯田还应加喷一次吡虫啉防治蚜虫,避免种薯感染病毒。收获后马铃薯在库外放置1—2天,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同时要防止马铃薯块茎蛾在薯块上产卵。入库时剔除病、虫薯,对块茎蛾重发区,薯块用80%敌百虫等喷洒,凉干后入库贮藏。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2—4℃)环境条件,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附件8

茶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我市茶树主要虫害有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黑翅粉虱、螨类、蚧类等,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苔藓病等,钻蛀性害虫茶枝蠊蛾、小蠹类、天牛类等在部分地区为害较重。为提高我市茶树重大病虫防控水平和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及农药残留,保障茶叶生产、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安全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创造茶园优良生态环境,安全、经济、持续、高效控制茶叶重大病虫害,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螨类、钻蛀性害虫及茶饼病、炭疽病等。

四、防控措施

(一)农业防治技术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园建设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原则,实现茶园的园林化、生态化和良种化。园区内坡度大于25度的地段不宜开垦。茶园四周种植蜜源植物,茶园行道种植遮阴树木、花卉植物和绿肥,因地制宜推广茶-草、茶-林、茶-林-草等种植模式,为茶树生长和茶园自然天敌提供良好生境。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经腐熟处理的农家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和其它微肥,提高茶树抗逆(病)力。合理灌溉,及时清沟排水,减少病害及渍害发生。冬季进行深耕和修剪,剪除病虫枝,及时清理枯枝落叶,施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减少越冬病虫源。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减少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芽枯病、茶饼病、白星病等病虫发生。

(二)物理防治技术

1.人工捕杀。根据茶毛虫低龄幼虫群集为害、茶尺蠖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特性,实行人工捕抓;对茶丽纹象甲等具有假死性的害虫,可在盛发期通过震动茶树,在下方用工具(如瓷盘、塑料膜等)承接进行捕杀;对小蠹和天牛等钻蛀性害虫,用铁丝插入蛀孔刺杀。

2.灯诱。使用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或紫外线黑光灯,每20-30亩安装1盏,光源距茶蓬40cm左右为宜,诱杀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茶刺蛾、茶黑毒蛾等。

3.色诱。推广使用可降解色板,在小绿叶蝉或茶蚜盛发期,每亩设置25-30块黄色粘板,色板高于茶蓬10cm左右为宜,色板粘满虫后应及时更换。蓝色粘板可诱杀茶蓟马。

4.性诱。在茶尺蠖、茶毛虫等成虫始盛期,连片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成虫。或将未交配的雌成虫腹部末端剪下,置于特制的诱捕器内,诱捕雄虫。

(三)生物防治技术

1.释放天敌。在茶尺蠖螟蛾始盛期释放茶尺蠖绒茧蜂等天敌,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查看详情头/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放蜂高度以茶树植株上部近顶端5-10cm荫蔽处为宜。另可释放捕食螨防治茶橙瘿螨等害螨及小型害虫。

2.种植驱虫植物。利用某些植物气味可有效驱虫的特性,在茶园行间或茶园周边套种除虫菊、波斯菊、薄荷等驱虫效果较强的植物。

3.茶园养鸡。有条件的茶园,可适当饲(放)养鸡禽,利用鸡的啄食防治害虫。

(四)安全科学用药技术

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控,在病虫发生有成灾趋势时,施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注意适时、适量和交替轮换用药。配药时添加农用助剂,可改善药液附着、展布和渗透能力,提高防效和减少农药用量。使用高效植保机械,实施精准施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茶叶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标。出口茶园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

1.茶小绿叶蝉。可使用印楝素、苦参·藜芦碱或茶皂素混白僵菌、绿僵菌防治;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施用双丙环虫酯、茚虫威、噻虫嗪、联苯菊酯、虫螨腈等药剂。

2.茶尺蠖、茶毛虫。在低龄幼虫期,可施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苦参碱等药剂防治;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施用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除虫脲等药剂。

3.茶叶螨类。在茶橙瘿螨等始盛期(5月初、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用矿物油、炔螨特、哒螨灵、螺螨酯、联苯菊酯喷雾防治,冬季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园。

4.黑刺粉虱。发生较重的茶园,当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向叶背喷施噻虫嗪·联苯悬浮剂、溴氰菊酯乳油、氯氰菊酯乳油等。冬季清园时,越冬虫口偏高田块施用石硫合剂结晶粉、矿物油乳油溶液。

5.小蠹、天牛。发现有新鲜钻蛀孔洞时,可用敌敌畏、敌百虫等杀虫剂20-30倍液,用大号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虫道内,或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处理。结合冬季清园,树干涂白进行预防。

6.茶饼病。主要危害幼嫩芽叶和新梢,低温高湿天气利于病害发生,一般春茶期和秋茶期发病重。发病初期可用多抗霉素、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喷施。

7.茶炭疽病。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老叶和嫩叶发病较少,温暖潮湿及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流行,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锌、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啶氧菌酯等药剂喷施。


附件9

农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方案

受栽培技术应用、机械作业、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市农田杂草种群结构复杂多变,恶性杂草发生密度不断增加,主要农田杂草的抗药性持续上升,给种植业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科学防除水稻、甜玉米、马铃薯田杂草,减少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除目标

重点防除稗属、马唐属、千金子、看麦娘属、水苋菜属、鸭舌草、野慈姑、雨久花等恶性杂草。农田杂草防除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除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二、防除策略

聚焦主要作物、恶性杂草、重点区域,以减少粮油经作损失和促进除草剂减量增效为目标,以“综合防控、治早治小、减量增效”为原则,以农业、物理、生态、化学等综合防除措施为手段,坚持分类指导,实现农田杂草科学防除。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防控。充分发挥轮作休耕、深耕除草、覆盖除草、调控水层等农业、物理及生态措施的作用,降低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

坚持治早治小。杂草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最敏感脆弱的阶段,也是杂草与农作物竞争的开始。根据作物栽培模式、土壤墒情以及除草剂特性,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杂草幼苗期及时实施茎叶喷雾处理,提高杂草防除效果。

坚持减量增效。大力推广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坚持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

四、技术措施

(一)稻田杂草防除方案

稻田杂草重点防除稗属、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水苋菜属、鸭舌草、野慈姑、雨久花等阔叶杂草和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扁秆藨草等莎草科杂草。根据水稻种植方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精选种子:通过对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远距离传播与危害。农业措施:通过土地深翻平整、清洁田园、水层管理、诱导出草、肥水壮苗、施用腐熟粪肥、水旱轮作、合理换茬等措施,形成不利于杂草萌芽的环境,保持有利于水稻良好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水稻生长。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可人工拔除杂草,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物理措施: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至水层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角后捞取水面漂浮的种子,减小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生物措施: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发挥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杂草防除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早稻插秧时气温较低,缓苗较慢,选择在插秧后的7—10天,秧苗返青活棵后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后期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双草醚、氯氟吡啶酯、二氯喹啉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2甲4氯钠、吡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中晚稻在插秧前1—2天或插秧后5—7天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嗪吡嘧磺隆、苯噻酰草胺、双唑草腈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插秧后15—20天,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噁唑酰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吡嘧磺隆、2甲4氯钠、氯氟吡啶酯、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

(二)甜玉米田杂草防除方案

甜玉米田杂草重点防除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鸭跖草等阔叶杂草。根据甜玉米轮作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农业措施:田间沟渠、地边和田埂生长的杂草结实前及时清除,防止杂草种子扩散入玉米田危害。采取玉米间作套种大豆、花生、绿豆等作物,减少伴生杂草发生。强化肥水管理,提高玉米对杂草的竞争力。物理措施:在甜玉米苗期和中期,结合施肥,采取机械中耕培土,防除行间杂草。生态措施:利用粉碎的作物秸秆覆盖,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杂草防除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播后苗前,选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氟噻草胺、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噻酮磺隆、2,4—滴异辛酯、异噁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甜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氨唑草酮、噻酮磺隆、甲酰氨基嘧磺隆、莠去津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马唐、野黍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二氯吡啶酸、辛酰溴苯腈、特丁津、硝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跖草、反枝苋、苘麻等阔叶杂草。

(三)马铃薯田杂草防除方案

马铃薯田杂草重点防除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牛繁缕等阔叶杂草。根据马铃薯种植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田边、路旁的杂草,防止杂草侵入农田。采取马铃薯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行间套种大豆、花生等措施,减少伴生杂草发生。物理措施:在马铃薯苗期和生长中期,结合施肥,采取机械中耕培土,防除行间杂草。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盖”或“一封一杀”策略,前茬为水稻的马铃薯田,播后苗前,施药后采用稻草均匀覆盖防除杂草。前茬为蔬菜或其他作物的马铃薯田,苗后杂草2—4叶期,选用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砜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行间定向喷雾防除反枝苋、牛繁缕等阔叶杂草。

附件10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2年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农区鼠害防控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总体目标

  农区鼠害防控率达60%以上,防治效果达80%以上,鼠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

  二、防控策略

  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持续推进“鼠口夺粮”,重点抓好农林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稻田综合种养区等害鼠栖息地治理,做到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确保实现“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农区鼠害防控目标。

  三、监测防控技术措施

  (一)鼠情监测技术

  一是鼠夹法监测。鼠夹法也叫夹日(夜)法,即采取直线形按5×50米(或10×20米)布夹,每次布100-150夹;农舍每户布夹2个,每次调查50户,合计每次布100夹。选用的鼠夹灵敏度控制在4-5克为宜,以生花生米或向日葵种子为诱饵,晚放晨收,以捕获的鼠数量比有效夹数计算的捕获率来表示鼠密度(种群数量),并记录捕获鼠的种类、性别、鼠种组成,测量体重、体长等外部形态特征,解剖观察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鉴定并分析年龄结构。

  二是物联网智能监测。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监测区域鼠种分布、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生物量动态、密度趋势、行为节律等,同步可实现监测源数据查询和系统异常实时预警。操作时,将物联网设备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硬件安全放置于监测区域,接通电源后数据同步后进入监测状态,系统自动记录监测信息,并上传至数据中心。每个农田监测点安装3-5个监测终端,设备间距需要超过100米,每月相当于100-150个夹日(夜)。每个农户监测点放置物联网设备1套,连续30天布放,相当于每月30个夹日(夜)。

  三是TBS围栏监测。TBS也称围栏+陷阱捕鼠器技术,是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抓捕害鼠。TBS围栏监测设备放置时间为作物播种前10天至收获后1个月。根据地块特点和田间管理便利需求,选择面积300-500亩的连片田地,沿每块田边单侧设置1个直线形开放式TBS围栏或1个矩形封闭式TBS围栏,围栏采用长60米、孔径≤1cm的金属网。沿围栏边缘埋设捕鼠筒,上底面向上埋至与地面齐平,直线一边紧贴金属网洞口,共埋设捕鼠筒12个。每天早晨检查每个捕鼠桶,及时取出桶内捕获鼠,清理土块、垃圾等落入物。每天记录捕获鼠所在的桶编号,以及鼠种、性别、体重、体长、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

  (二)鼠害防控技术

  一是毒饵站灭鼠技术。毒饵站是鼠类能够自由进入取食而其他动物不能进入取食的一种灭鼠装置。目前的主要类型有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塑料毒饵站、矿泉水瓶(饮料瓶)毒饵站、花钵毒饵站、瓦筒毒饵站、水泥毒饵站等。选择当地取材方便的材料制作毒饵站,鼠密度在10%以下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鼠密度在10%以上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2个,用铁丝将毒饵站固定于田埂或沟渠边,离地面2-3厘米。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重点放置在房前屋后、厨房、粮仓、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用砖块等重物固定。每个毒饵站投放毒饵20-30克,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一般连续置放2-3个月,不用时回收留待再次重复使用。

  二是TBS灭鼠技术。TBS围栏灭鼠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布设方式同上。面积200亩左右田块设置1个60米TBS围栏即可有效防控害鼠。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超大TBS围栏灭鼠示范,即采用多个常规TBS围栏组成1个超大TBS围栏进行农田害鼠控制,可增加控害面积。

  三是综合灭鼠技术。可选用第一代(杀鼠醚、杀鼠灵)或第二代(溴敌隆、溴鼠灵)抗凝血杀鼠剂,选择新鲜的大米(稻谷)、玉米为基饵配成毒饵(采用化学杀鼠剂灭鼠时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根据鼠密度范围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此外,可采用具有灭杀和不育作用的雷公藤甲素毒饵灭鼠,每亩投放100-200克。对于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可采用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每亩同时投放化学杀鼠剂毒饵100克、不育剂毒饵100克,以化学杀鼠剂杀灭降低播种前鼠密度,以减少对作物播种与出苗的影响,利用不育剂控制鼠害繁殖,降低出生率,进而实现鼠害可持续控制。也可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进行物理灭鼠措施。


附件11

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

福寿螺是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外观与田螺相似,繁殖力高,抗逆性强,食性广,会啃食秧苗,当田间螺密度大时,可造成水稻等农作物减产,危害粮食安全。为切实控制福寿螺危害蔓延,减少粮食作物的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福寿螺的生活史及危害

(一)福寿螺的生活史。福寿螺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有害生物,能适应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常栖息于水田、灌溉沟渠、池塘、水库、湿地等所有有水环境。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只福寿螺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繁殖力极强。福寿螺的寿命可长达4年,繁殖期一般在2~3年之间,主要随水体温度的不同而异。

(二)福寿螺的危害。一是对水稻等农作物的危害大。可使水稻等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二是防治和根绝困难。福寿螺体内有鳃又有肺。它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无水的环境中用肺呼吸,甚至在无水分和食物的恶劣条件下,还可以以休眠方式生存下来。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宿主,螺体携带广州管圆线虫可感染人类引发嗜酸性脑膜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四是破坏生态环境。福寿螺能够导致本地水生植物群落的消失或功能改变,也影响包括其它淡水螺类在内的水生动物群落的生长和繁殖,使鱼类资源和贝类资源受到了破坏,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二、防治重点和原则

突出河道、鱼塘、水沟、农田等重点区域,按照“部门指导监督、属地开展实施”的原则,通过宣传培训、水质保洁、人工灭螺等多种举措,全面控制福寿螺在我市的扩散蔓延趋势,不出现农作物严重受害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

三、技术措施

  1. 农业防治法

  2. 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人工拾取田间沟边福寿螺的成螺,集中压碎深埋。

  3. 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流水进入田间。

  4. 人工捕杀: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人工摘除卵块,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可有效控制为害。

  5. 人工诱杀: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以每亩30~80根竹片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6. 生物防治

    在沟渠和水稻移栽后,利用养鸭食螺。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选择中小体型,鸭龄30天的免疫鸭苗,鸭苗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

  7. 化学防治

  8. 防治药剂:10%蜗狙颗粒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70%贝螺杀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

  9. 施药时期:移栽时施药,如螺害严重隔10天再施药1次。

  10. 施药方法:①10%蜗狙颗粒剂每亩500克,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公斤撒施。②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500克或70%贝螺杀粉剂50克,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10公斤撒施。③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60克兑水20公斤喷雾。

  11. 注意事项:①施药时田间水层1~3厘米,保水7天。②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③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