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规划 创新

所属地区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发布时间 2022/10/9 关键词规划创新   近期更新37268项目点击关注“规划,创新”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已经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2年9月30日

丹棱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二〇二二年九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5

(一)发展基础5

(二)面临形势6

中国采招网](bidcenter.com.cn )二、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7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8

三、重点任务10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0

(二)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11

(三)推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12

(四)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13

(五)强化科技金融保障能力14

(六)增强科技惠民支撑途径15

四、重点领域17

(一)高新技术领域17

(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18

(三)现代化农业领域18

(四)社会发展领域19

五、保障措施21

(一)强化组织保障21

(二)加大投入力度22

(三)深化人才建设22

(四)重视环境营造22

(五)搭建监测体系22

(六)争取政策支持2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丹棱县开启创新发展之路的重要转型期。为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丹棱县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生态引领作用,奋力谱写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按照《丹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丹棱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会议联席制度的通知》《丹棱县县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丹棱县鼓励工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20条》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领导高位推动,建立健全制度,强化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开创科技创新新局面。

2.创新载体日益丰富。全县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组织眉山药科职业学院成功申报省级科普基地,引导四川利达华锐机械有限公司与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2亿元,研发(R&D)投入2.4亿元。2020年,有R&D投入的规上企业共计16家,R&D投入0.33亿元,占年营收的比例由2015年的0.6%提高到2020年的0.7%。

4.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全县重大科技成果5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截止2020年末,全县累计申请专利524件,其中发明专利76件;授权专利454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31件,累计登记技术交易合同5项,实现交易额2650万元。

(二)面临形势

1.存在问题。尽管“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结合我县“总量小、财力弱、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县情,创新基础能力滞后、高端科技人才短缺、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项目质量不高、创新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2.发展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国省战略以及市委提出“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发展战略,都将提升丹棱战略位势、增强发展能级,进一步扩展丹棱服务成都、融入成都的空间。随着国家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丹棱创新资源和环境优势将逐渐得到释放,有利于加快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县科技引领、创新主导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二、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把握“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主基调,实现科技创新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建成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局规划原则。统筹推进科技功能布局与丹棱战略发展相协调,科技攻关核心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实现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推进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

——坚持核心突破原则。实施“工业崛起”工程,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通过多主体、多渠道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保障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与储备,实现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面激发创新主体和创新机制潜在活力。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制度建设、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等全方位创新。

——坚持人才为本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科技创新根本资源要素的理念,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运用、评价、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确保科技创新向着更优质量、更高效率、更强动力进发。

——坚持协同创新原则。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机遇,推动成眉高质量协同,积极构建区域创新合作框架,共同探索科创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实现科创成果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优势,加强校地院企合作,构建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创业体系。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共同富裕时代课题,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满足人民期盼为根本目的,重点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人才队伍、科技金融保障能力和科技惠民支撑途径六项能力建设,强化组织保障、投入力度、人才建设、环境营造、监测体系和政策支持六类实施保障,激发活力,转换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总体目标

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全县科技创新要素更加聚集,全面激发自主创新内生动力,基本实现工业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具体目标如下。

(1)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0%,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突破3%,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2%,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全县专利累计达700件,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21%以上,其中发明专利保有量40件。

(2)科技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建成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打造一批省、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建成校企联合创新载体3个,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四川省创新型县。

(3)创新创业环境更趋优越。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同时全县群众科学素质大幅提升,科学技术观念更加普及,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到2025年,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培育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创新型人才50人、创新创业团队10个。

(4)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

三、重点任务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加快释放创新创造活力,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全面兑现《丹棱县鼓励工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20条》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一企一策”培育机制。大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丹齿精工等具有创新引领能力的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推广的主体地位。

2.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头部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深入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R&D)全覆盖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0%以上。

3.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组织编制“卡脖子”技术清单,引导企业“揭榜挂帅”攻关核心关键技术。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和标准对接,牵头承担国、省、市重大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科技示范应用等项目。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

(二)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1.充分发挥丹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优势,整合三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力量,搭建完善科技服务基础平台,完善丹棱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以中科兴业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兴晟锂业为牵引,探索建立新材料“园中园”,让园区成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2.支持企业加强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创建一批示范性、带动性强的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创建院士(专家)、博士工作站,支持丹齿精工与省机械研究设计院联合创建传动件检测中心,支持利达华锐创建省级粉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到2025年,新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研发平台5个。

3.全力参与都市圈开放功能平台、同城化交易平台建设和重大科学装置、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全面共享都市圈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和成果。探索与其他区域联合争取国、省重大创新平台、重大创新项目,大力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成果共建共享,促进资源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和城市动能转换。

(三)推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1.推进管理、制度、科技的协同创新,强化与县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一批新型研发组织,构建更加高效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创新模式。

2.加大对高新技术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竞争参与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来丹棱设立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

3.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与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民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园区协同发展,培育新型产业集群,主动与产业发达地区进行对接,加快实现与发达地区优势互补、政策同享、项目共推。

(四)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1.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实施“智汇丹棱聚才计划”,探索“人才+项目”等新模式,围绕丹棱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的行业领军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

2.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对引进高层次或紧缺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改进人才培养途径,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支持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方式,有效利用成德眉资丰富的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实现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健全人才评价和流动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实际贡献、工作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细化完善人才就业创业、安居医疗等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到2025年,培育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创新型人才50人、创新创业团队10个。

(五)强化科技金融保障能力

从供给侧持续发力,完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进一步改善科创企业融资环境,全面兑现企业上市鼓励办法,加强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与科技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形成推动丹棱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合力,争取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1.积极推动金融载体加速集聚。强化融资精准对接服务,运用大数据系统强化线上对接服务,打通科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与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贴近市场、运行高效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

2.全面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以科技信贷、专利融资、科技保险、风险投资、风险补偿为主要支撑的多元化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应急转贷、园保贷等融资模式提质扩面。探索建立丹棱县产业振兴基金,引入社会资本,以股权交换作为成本利益分担,助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探索制定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体系。支持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创投、担保等机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试点,探索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融资服务模式。

3.建立健全多层次科技融资体系。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助推企业上市鼓励政策落地落实,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和境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强化与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等创新型金融平台的合作,为未上市科技型企业的资本需求提供对接服务,推动已上市科技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许可或转让知识产权等方式开展协作创新。

(六)增强科技惠民支撑途径

巩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果,发挥科技创新对丹棱县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探索科技惠民,创新富裕的有效路径,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科技创新对城市治理、社会公共事业、宜居城市建设等重大事项的保障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推进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快形成。

1.科技推进公共事业发展。构建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高重大公共安全预警、事故防控、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等公共安全服务能力。构建智慧医疗体系、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体系,积极推广健康大数据、远程监测管理、互联网云医疗等健康科技应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普及智慧养老服务,支持加快构建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实现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及应用全覆盖。

2.科技赋能科普资源共享。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借助科普讲座、科技特派员、科普作品竞赛等载体,培养一批优秀科普人才;鼓励科研院校、科普教育基地参与社区科普活动,配套建设一批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现有科普基地科技创新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普基地;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生产线、产品展示中心等潜在科普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大力发展新媒体科普渠道和平台,推动传统科普资源在线传播;强化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在科普载体展览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加强科普活动开展,加大科普活动支持力度,打造品牌科普活动,推动特色科普基地建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促进科普与艺术、旅游等融合,丰富科普推送内容。

3.科技融合新型城市治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支持智慧丹棱建设,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和城市服务中的应用,推进城市治理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科技助力宜居城市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支持对生物安全关键领域的全流程防控技术应用。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创新应用试点建设,打造高质量生活空间。加快开发社区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智能化。在公共活动空间有机植入科技设施,创建高效、便捷、有趣的体验型消费场景,促进价值创造性转化。探索搭建智慧交通一体化平台,实现拥堵精准治理、安全管理防治、违法监管全覆盖、运输高效运营,全面提升公众出行安全和效率。

四、重点领域

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创新产品,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一)高新技术领域

树牢工业首位意识,锚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走出一条工业化带动高质量发展道路,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对GDP贡献率超30%。聚焦产业细分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培育传动件、齿轮等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链,重点培育门窗、陶瓷、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培育水、果、茶、酒、粑等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培育高性能树脂材料制品、先进光学材料制造等产业集群。

1.高端装备制造。开展面向智能制造及“互联网+”的高档数控系统、传感器等技术研究,重点在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的关键部件和元器件,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2.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开展高性能有机纤维材料,功能高分子薄膜材料,工程塑料、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电池级纳米硅负极材料、水性纳米活性晶种、生物催化剂等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形成一批创新产品。

(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升级换代新旧动能,突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建创新联合体,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个。

1.优势传统产业制造装备及产品升级。面向化工、机械、食品加工、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以智能转型、节能降耗、绿色发展为指导,研发、推广和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2.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市场应变能力等。

(三)现代化农业领域

盯牢“种中国最好柑橘”目标,保持“丹棱桔橙”技术、产品领先优势,打造晚熟柑橘“中国芯”培育基地。建立全套品牌保护体系,创新机制有效规范特色农产品早采、早卖行为,创造性做强“丹棱桔橙”品牌。建成中国晚熟柑橘商贸中心,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橘+”副产品,实现柑橘产业资源综合利用。

1.立足生态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村生态文明家园试点县的优势及自然条件,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抓好优质果、桑、茶、林、畜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形成产业规模。

2.大力推广农技和新品种。强化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用新技术和新品种不断改造和创新农业,重点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新品种推广上,水果重点推广不知火、大雅柑等中晚熟柑橘品种,粮食作物上重点推广达到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新品种,油菜生产上,重点推广杂交“双低”品种。

3.发展农业循环生态技术。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节水、增效为重点研发,推广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重点开展节水产品与技术研发、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等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畜禽养殖减排综合技术、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4.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加快建设中国晚熟柑橘大数据中心,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创新、转化和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创新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网络直播带货,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丹棱县农产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四)社会发展领域

继续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评工作,积极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锁定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并与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相结合,筛选1至2个主题作为下一步实验区建设重点,收集整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指标数据,做好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典型案例收集工作,努力争取科技部、新华社对丹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宣传报道工作。

1.强化生态涵养科技支撑。坚持科技与生态深度融合,在污染源头治理、全过程控制、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大力支持绿色低碳环保技术研发推广,加大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力度,扩大新能源示范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治理先进设施设备建设运用,构建科技化智慧化环境监管治理体系。创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施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有效路径,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治理、保护、修复有机统一新格局。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部署,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增强自然生态空间碳汇功能,聚力打造层次多样、功能复合的生态功能涵养区。

2.强化社会治理科技支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打造一批智慧楼宇、智慧小区、智慧社区。持续深化“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应用,加快构建立体化可视化智慧化扁平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有效整合全县政务、警务以及社会视频资源,集成各方信息数据,畅通应用渠道,建设覆盖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领域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打造全域感知、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超级大脑”,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交换和使用。

3.强化民生事业科技支撑。筑牢健康丹棱科技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医疗”,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县级医院专(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科研教学等明显突破,加快先进医疗设备运用,强化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术支撑。加快教共体、教联体联盟共建,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智能科技与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便民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掌上办事大厅”,全力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应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意识,争取县委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建立科技相关部门联席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全县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工作格局。探索建立财税、产业、金融、科技、知识产权、人才、教育等政策相互衔接的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政策体系,有效整合各级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步增长。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放大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三)深化人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和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等政策,重点推进高端人才吸引、服务、奖励、创业、宜居、评价等方面改革,构建有利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不断发展壮大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四)重视环境营造。逐步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服务生态圈。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完善科研诚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尽职容错免责机制,营造崇尚诚信、宽容失败的科研生态。积极借助媒体宣传引导,提升丹棱科普活动影响力。推进全民科学技术普及,推进科学文化设施全面覆盖,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丰富创新文化内涵,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软实力。

(五)搭建监测体系。探索搭建全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研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发挥科技中介第三方作用,有效扩大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状况、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统计分析的覆盖面,加强分地区、分行业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分析,提高准确性、时效性,为规划实施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区域创新政策制定、创新工作开展和创新能力评价等提供有力支撑。

(六)争取政策支持。围绕科技部、科技厅、市科技局相关优惠政策,瞄准上级部门的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实际,加大争取力度,强化申报组织,推动科技政策和资金落地落实,为我县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