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2023年1月10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3年1月10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卫生

所属地区 上海市-上海市 发布时间 2023/1/13 关键词卫生   近期更新32841项目点击关注“卫生”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image965.png


冬三九里新春至,中医支招守元气


冬三九是最寒冷的时节,正是防寒防冻的重点时期。结合新冠防护,我们该如何御寒,守住元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本报特邀上海市中医医院多位专家分别给出细致的建议。

亚健康人群:“小膏方”助攻,全方位保健

疲乏、脱发、体检指标异常,在不胜枚举的亚健康状态中,你占了几个?针对亚健康人群的需求,上海市中医医院推出药食同源小膏方,这包形似袋装咖啡的中药调补品,选取药食同源之物,如黄芪、大枣、山药、陈皮等较为温和的药品,剂量小、疗程短、费用低。小膏方疗程一般一个月左右,适宜自觉疲劳等状态较差的人群临时调补,适合易疲劳、关节酸痛、经常头晕头痛、胃口不佳、食欲较差、容易感冒、怕冷怕热、急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等各种亚健康的症状。

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张毅主任提醒,对于亚健康的人群,可选择药食同源小膏方进行调补,但调补同时也需注意服用膏方期间不宜饮浓茶、浓咖啡,饮食宜清淡,如有感冒发热、头痛头晕、腹胀便秘等不适要暂时停用,咨询医生,待症状改善后再行服用。

除了小膏方“助攻”之外,亚健康人群在冬季养生应顺应冬藏之道,张毅围绕“衣食住行”四个关键词为大家娓娓道来。

衣。寒冷会使血管紧缩,全身肌肉紧张,引发头痛、偏头痛、伤风感冒、肠胃不适、失眠等症,因此要做到冬保“三暖”。一是头暖,头部被称为“诸阳之汇”。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人而言,冬季外出时建议佩戴帽子。二是背暖,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三是脚暖,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要避免“寒从脚下起”。

食。正所谓“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但也要注意适度、少量。饮食方面,适宜减咸增苦,原则是以甘平为主。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可以有效抵御寒冬,推荐吃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注意,生冷的食物大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住。日常起居中,人也应顺从天地都处于闭藏状态,不要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以等待日光,去寒就温。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冬季适宜住在缜密的房间里,温暖衣衾,去躲避严寒,保持身体的温暖。但是,要注意不能让皮肤过度温暖而使之疏泄出汗,以免损伤体内的阳气。同时也不可过度劳累耗损阳气。

行。冬季身体阳气处于收藏状态,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使阳气疏布四体。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冬季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增加日照,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冬季户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和自身防护,雾霾天不建议户外活动。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被动按摩达到局部运动的效果,主要涵盖头部、背部和足部。

经常梳头可以使头部阳气升发运行。鸣天鼓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通过捶背或搓背来按摩背部。捶背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活力。捶背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应握空心拳,快慢、力度适中地捶打背部,每次不超过30分钟。患有严重心脏病、脊椎病的患者应谨慎而行。搓背也能提升阳气,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的功效。一般可在洗澡时进行,用热的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

按摩足部可采取脚底摩擦的方式,取坐位或仰卧位,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如果双手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用力摩擦20次左右即可,约2分钟。此方法有助于足部血液循环,可以使阳气顺经络运行输布身体。另外,也可以按摩涌泉穴,起到补肾强体作用。

老年人群:外出戴帽子,避免心血管“速冻”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中老年人群往往发病突然,不易预测。气温较低时,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以及心、脑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该院老年病科刘毅提醒,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器官、血管的功能退化,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也因此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并且在发病之后严重影响着正常生活,甚至会危及生命。

防病胜于治病。刘毅提醒,冬季正是养生潜藏能量的好时节,中老年人群可以从饮食、运动、情志、睡眠等方面防治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主收藏,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来年春天无以生,从而出现各种疾病。冬天气候寒冷,人的皮肤肌腠致密,汗液分泌减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大寒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脾胃功能消化。膳食以平和而滋润的特点为主,多喝一些汤粥类,适当加入大枣、枸杞、桂圆、银耳,补而不腻,润而不燥。寒冷时节,很多人会喝白酒暖身,适度饮酒有益健康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但是过度饮用则会耗散人体阳气,骤生痰湿,令人不适。

《黄帝内经》提到,“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就是指不进行超过体力范围的运动,以动静适度、中和不偏倚为养生健体正道。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活动以不觉疲倦、微微觉热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容易损伤正气。晨练晚点、晚练早点,晒晒太阳,有助于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促进钙质吸收。冬季早晚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过早过晚外出锻炼,容易受凉,导致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发身体不适,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应当注意。

人之三宝“精、气、神”相互转化,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精满气足则神旺,精亏气虚则神衰,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气充沛。《黄帝内经》中云:“恐伤肾,恐(惊)为肾志。”冬季为肾所主,大惊大恐会影响肾的收藏,损害肾中精气。因此,冬季更应心态平和,避免使人收到惊恐刺激。保持情绪乐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轻易生气、发怒,尽量避免被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缠绕。

冬季的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冬季睡眠最为滋补。冬天白天缩短,夜晚增长,顺应冬藏的原则,机体应适当延长睡眠的时间,调整作息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比其他季节早睡一两个小时,再晚起一两个小时。睡前热水泡脚,有助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忌露肩而睡,冬季天气寒冷,风寒之邪入侵人体肩关节,导致局部经络气血瘀滞,易致关节疼痛。

作为一年中进补的上好季节,冬令进补多以膏方为佳。该院老年病科王雨青医生介绍,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从传统医学而言,膏方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达到“和”的境界。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一料膏方一般可以服用30~45天,方中药味寒热温凉,理气护胃调配较为平衡,口味比较适宜。

因此,一些有慢性病的患者,长期服用汤药,如汤方基本调整稳定,也可以做入膏方,既避免汤药的不便和苦味,又能起到治疗和调理并举的目的,也便于携带服用。

儿童:“洋葱法”巧穿衣,保护呼吸道健康

随着小寒的到来,气温进入一年中最低的阶段,儿童对外界变化适应力较弱,若家长调护不当,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发作。生活中,许多家长常有这样的误区,每当温度降低,便给孩子添衣,以免穿少了冻出病来。殊不知,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衣裤过于厚重,稍动则汗出,重则淋漓湿衣,若没有及时更换衣服,开放的毛孔反而容易受寒致病。其实,冬季孩子生病大部分不是冻出来的,反而是“热”出来的。

该院儿科薛征主任建议,儿童穿衣上应遵循“两暖一凉一舒展”。“两暖”是背暖、腹暖,而能兼顾两者的就是马甲,所以气温初降时,可以从不同厚薄的马甲加起。“一凉”是头凉,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小儿最易头汗,如厚帽重裹,一旦摘脱则汗出受凉,所以头部尽量单帽保暖即可。“一舒展”是指心胸舒展,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穿紧身的衣物,这样不利于他们呼吸和运动,同时穿脱也存在隐患,因此以宽松的棉质衣物为宜。

平日里,家长可以尝试“洋葱式”穿搭法,内层可选择材质柔软、透气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纯棉衣物,中层适量的保暖衣物,最外层防水防风,以应付天气变化。根据场合与温度,可以一层层加上或脱下。

冬天因为气温较低,儿童的户外运动明显减少。在晴朗好天气时,仍建议家长做好防护,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有利于缓解长期伏案学习引起的视疲劳,同时运动是强健体魄的良方,通过运动可以使体格健壮、骨骼增长,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塑造儿童性格,即便是哮喘患儿,在缓解期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即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才能在来年春天焕发生机,欣欣向荣。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果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难愈、体质虚弱,或生长发育迟缓的,均可以尝试冬季膏方调补,以改善体质、增强抗力、蓬勃生长。对于先天不足如早产、双/多胞胎、低体重的儿童,膏方可以后天补先天,有强壮体魄、追赶生长的功效;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汗证、遗尿、特发性矮小症等儿童,也可通过膏方调治以恢复健康。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传承徐氏儿科特色,膏方调治儿病,强调先开路后调理,即在小儿膏方前根据患儿病史体质开出“开路方”,以治病纠偏,稳定病情,恢复脾运,促进吸收。尤其属虚实夹杂,迁延难愈之证,先以开路方治疗,再辨证以膏方滋补缓图其效。医生指出,滋不呆脾,补不碍胃,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如用滋补不当反而会阻碍脾胃吸收,因此处方时常适当配伍健脾助运的药物。

薛征指出,药食同源,以和为贵,儿科不少膏方药物属药食同源之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今年,儿科定制针对小儿厌食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药食同源“膏方棒棒糖”,改善口感,增加趣味性,提高依从性。相比一碗中药,孩子会更喜欢口感、外观具佳的“棒棒糖”。

女性朋友:做好四点,气血运行无阻

对女性而言,寒是大忌。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该院妇科陈静副主任提醒,冬季气温骤降容易造成女性的内分泌紊乱或免疫力下降,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闭经、痛经、头痛、关节疼痛、皮肤干裂、四肢冰凉等多种问题。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到了冬天,不少女性出现痛经、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的情况。

中国采招网(bidcen ter.com.cn*)

除了冻出来的疾病,冬季也容易捂出一些妇科病,密不透风的穿戴往往给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让阴道炎、盆腔炎、泌尿道感染等带下病有了发生发展的可能。

陈静提醒,中青年女性在生活中应从以下四件事做起,做好冬季的自我防护。

保暖 在寒冷的冬季,女性需要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尤其注意头面部、关节、小腹、脚底的保暖,切忌追求时尚,着装时“美丽冻人”。注意温差、预防感冒,早睡晚起,避免身体受风寒。对于容易感冒风寒的女性,可以尝试用葱白三根、大蒜200克,水煎服,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清洁 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不穿紧身塑身衣和太紧的牛仔裤。选用透气材质内裤,勤换内裤,避免分泌物残留,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衣裤;外阴清洗要适当,每天用清水清洗私处,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阴或阴道清洗剂。

运动 升举阳气,提高免疫力。久坐伤肉,长期保持坐姿容易导致痹症,缺乏运动甚至会导致盆腔淤血等疾病。冬天寒邪肆意,适当运动可以提升阳气,帮助自身气血运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推荐中医特色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

保湿 由于气候干冷,人体的表皮层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肤层血液循环减慢,皮脂腺与汗腺功能降低,导致皮表的水分与脂肪含量大减,若再加上冷风吹拂,更大大减弱皮肤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肤容易变干糙、敏感,甚至皲裂。

在饮食方面,可多吃含黏液质的食品,如蜂蜜、海参、木耳、水梨、蹄筋等,以提高血液中胶质含量,增加细胞内水分的保存。也可以服用养颜的膏滋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皮肤代谢。

门诊中,因月经不调、产后病、围绝经期等妇科基础疾病,而选择口服中药治疗的女性不在少数,但她们往往难以长期坚持。近年来,膏方逐渐成为她们的首选,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滋补气血、平调阴阳。

陈静介绍,妇科膏方主要为两个用药特色,一是调畅气血、通补兼施,二是顾护脾胃、重视后天。目前妇科有服用1~2月的大膏方,也有短期服用2周的小膏方,适用于不同特点的人群。

妇科膏方的适宜人群,包括需要长期调理的常见妇科病,比如有月经病、不孕症、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女性,如反复感冒、孕前调理的女性;以及其他慢性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此外,还有因年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需保养的女性均可适用。根据病情及体质的差异,随病加减,量体施方,灵活功专,辨证施治,结合患者不同禀赋与损耗而选用相应药物。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