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青春绽放在高原——记山东地矿六队青海项目部

青春绽放在高原——记山东地矿六队青海项目部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所属地区 山东省 发布时间 2023/3/31
招标业主山东地矿六队青海项目部  (查看该业主所有招标公告)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青春绽放在高原——记山东地矿六队青海项目部
发布日期:2023-03-31点击次数[5次]作者[文/吴文峰 田国亮]

第六地质大队在自然资源报发表文章,记录青海项目部扎根青海二十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今年元宵节刚过,董泽训就在和探矿工程处的班子成员为即将开始的青海勘探项目作准备。当时,他刚刚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颁发的“大国工匠”荣誉证书。而他所在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山东地矿六队),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0年,累计完成钻探进尺38万米,发现各种类型的矿床20个。“英雄地质六队”的猎猎红旗插遍青海海东、海西、海南、海北、黄南、果洛、玉树七州,迎风诉说着英雄地质队的传奇故事。

开拓创新迎难而上

!中国采招网(b idcenter.com.cn)

2002年3月,山东地矿六队青海项目部成立。这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结合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而组建的。那时,该队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已有10个年头。但由于勘探任务逐年减少,投资也随之减少,和全国地勘队伍一样,山东地矿六队走入了事业发展的低谷期。痛定思痛,经过认真讨论,干群达成共识——什么是困难?困在家里就难;什么是出路?走出去就是路。由此,六队确定了“立足胶东,面向西北,着眼美非”的主业发展战略,主动出击。

董泽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的。时任机长的他面对“大漠孤烟”、遥望“长河落日”,这位从小喜欢古典诗词的汉子下定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他带领职工奋战在海拔3500米~5300米的高原地区。这一干,就是20年。

2005年9月,董泽训带队到青海省格尔木市野马泉矿区开展钻探施工。当时,通往工区的路况很差,汽车驶出格尔木市不久,蜿蜒至茫茫沙漠中的道路就开始变得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如同翻江倒海。4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18个小时。到达工区后,他们仅用3天就竖起了钻塔。当施工第一批钻孔时,为了尽快掌握和熟悉砂砾层钻进的地层特征和技术参数,董泽训主动与甲方领导和技术人员沟通,亲身实践,常常连续几天不离现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当年的钻探施工任务。

10月的野马泉,气温已经低至-20℃。董泽训他们住在海拔3800米的简易帐篷里,从工地到山下的小集镇,单程就得5个多小时。他们每半个月派车下山采购一次米、油、菜等生活必需品,来回就得一天时间。生产和生活用水也需要到30公里外的巴音郭勒河去拉。由于路况差,来回需要4个小时。为了节约用水,大家每天只用一茶缸水洗脸,洗衣服、洗澡更是奢望。高原反应加上过度劳累、大声说话,董泽训发炎的嗓子最终变成了“破锣嗓子”,可他却说:“我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标准更高,用血肉之躯战天斗地,用赤子之心践行使命担当,在雪域高原上树起了一面英雄地质队的旗帜。”

正是凭借这种顽强的作风和过硬的技术,山东地矿六队的钻探队伍不断攻克青藏高原地区钻井难题,利用钻探技术优势探获多处矿藏,被地质同行赞誉为“高原铁军”。董泽训也从一名普通钻工逐步成长为机长、项目经理、探矿工程处负责人、探矿工程研究员,现任六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2010年和2011年,六队青海项目部连续两年被青海省地矿局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并给予嘉奖。2012年六队入驻青海十周年之际,青海省地矿局赠送了“挑战极限,奋战高原,技术精湛,情系兄弟单位”和“创业凯歌起,高原雄风展”两面锦旗,表达对山东地矿人能征善战、无私无畏精神的感佩之情。

接棒奋进转型升级

在董泽训的带领下,山东地矿六队青海项目部涌现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高超的人才,王金平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王金平现年44岁,现任探矿工程处负责人,从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野外地质钻探工作,20余年来兢兢业业,勤劳务实,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

2017年12月,海拔4300米的哈日扎工地,气温已是-30℃。连续几天的降雪导致大雪封山,几十厘米的积雪没过膝盖。矿区的施工任务完成,正在撤离期间,十余名职工被困,只能等待救援。时间就是生命,王金平立马组织六驱牵引车安上防滑链满载生活物资救援。山下到山顶驻地距离3公里、海拔落差600米,当时只能一铁锹一铁锹地铲雪开路,让车辆向前驶进。王金平被紫外线晒伤的脸已被冻得通红。他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就这样一米一米往前推进,原本3个小时的路足足走了一天。最终打通生命线的那一刻,运送物资的人员累得全部躺下,吸了些许工地备用急救的氧气才慢慢缓过来。山上的队员们紧紧握住王金平等人的手,眼里泛起了泪花,是感动更是信任。

这只是西部项目的一个缩影。按照新的发展模式,根据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王金平和同事们不断开拓工作思路与方法,奋发进取、勇于创新,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成功开展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的合作。2014年~2015年,组织完成了青海木里地区三井地下对接可燃冰试开采项目,并成功创造了连续点火23天的佳绩。2016年,在西藏羌塘海拔5300米的高原完成了国内最深的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钻孔QK-7,深度达到1011.36米。2018年11月~12月,在青海省天峻县海拔4500米的高原,克服严寒冰冻、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仅用时66天,完成了该地区最深的页岩气勘探井,终孔深度1558米。

王金平注重将提升技能的课堂搬到机台上,每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一边积极地处理,一边实时召集大家分析讨论发生问题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工人的施工经验,快速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水平。经过王金平的培养,目前已有20人成为六队钻探生产骨干。

扎根高原再接再厉

钻探专业毕业的马晓鹏正是六队一名钻探生产骨干。2012年,马晓鹏毕业后,在英雄地质队精神的感召下,主动请缨到高原从事钻探工作。他常说,成为英雄地质队的一员,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工作中的千辛万苦也不能抵消他的这份荣誉。

2018年年初,马晓鹏经常感觉腹痛,原本以为是长期野外工作导致的肠胃炎,后来在妻子的坚持下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右肾已经是左肾的5倍大,压迫导致经常腹痛。考虑到3月正好是工作关键时期,马晓鹏心急如焚,2月联系做完手术,出院6天就忍着术后疼痛,赶赴青海洽谈合同、参加投标、提交施工设计、进行现场踏勘以及组织设备进场。迄今,马晓鹏已在青海整整坚守了5年,扎根雪域高原默默奉献,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钻探本领。

为解决青藏高原厚砂砾层等复杂地层施工难点,马晓鹏带领钻探技术团队到现场反复实验研究,最终摸索出一套跟管钻进技术,突破了青藏高原厚砾石覆盖坍塌难以成井的施工难题,大大提高了成孔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之后,又相继研制出“炮弹”式打捞器、新型长寿命金刚石钻头、取心绞车自动计数装置、数字化智能泥浆泵等多项成果,推动了六队小口径钻探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019年,在第二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职业技能(钻探)竞赛山东赛区,马晓鹏勇夺个人第二名。随后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赛个人第五名、团体第一名的骄人战绩,并获得“全国地勘行业(钻探)优秀人才”称号。2021年又获得“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称号。

一代代六队钻探人勇毅前行,传承技艺,赓续精神,在海拔3500米~5300米的高原上,打开了一座座“宝藏”的大门。20多年来,已先后有数百人次成为西部勘探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地矿六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让英雄地质队员倍感自豪、深受鼓舞。董泽训和他的徒弟们表示,将在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开展钻探工程科技创新,聚焦生产实践中的“卡脖子”难题,做好创新技术的实施运用,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