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资中县中心城区实施城市更新方案

资中县中心城区实施城市更新方案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城市更新 方案

所属地区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发布时间 2023/4/10 关键词城市更新方案   近期更新21484项目点击关注“城市更新,方案”实时招标项目
招标业主物业管理委员会  (查看该业主所有招标公告)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及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实施我县城市更新行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成渝主轴绿色产业强县活力文化名城”目标定位,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产业协同、片区共兴、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充分利用资中县城区现有资源禀赋,于2023年至2027年分片、分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基础类、提升类、改善类老旧小区改造为载体,实施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管网、道路通行网等项目,同步增设健身、消防、养老托幼、社区服务等功能配套设施,因地制宜提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基层治理和城市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发挥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县的示范引领,探索富有资中特色的工作经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尊重人民意愿,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城市更新,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推动城市改造区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

(二)坚持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尊重资中城区自然风貌、历史文化、房屋建筑、城市道路实际,结合资中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编制城市更新方案,实施成本节约、功能复合、生态友好的城市更新,有效整合分散土地、建构筑物资源,通过修缮、改造、重建或者扩建的方式实施综合整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三)坚持传承历史、修复生态。依托资中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序延续城市文脉和城市肌理,重点做好古城核心区保护和项目实施,同步推进历史城区、环境协调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提升,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山水资源保护,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绿化资中行动,实施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建设,构筑城市绿色生态体系。

(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对市场运作的政策引导,有效激发国有企业和市场主体投资、创新活力。科学制定资金和利益分配制度,推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专业机构、物业权利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多渠道投资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五)坚持全民参与、共治共享。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通过召开会议、设置意见箱、网络问政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利益相关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做好政务公开、项目公示等工作,鼓励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构建“全民参与、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工作格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全程监督。

三、实施范围

本次城市更新实施范围为资中县中心城区,共约20平方公里,核心范围为状元街、火车站、水南上街及成渝上街、原火柴厂、重龙山、大东街及马房街、县医院、武陵大道、苌弘路等9个城市更新单元,共5.77平方公里。重点对布局散乱,设施落后的老城区、城中村、老工业区进行提升改造;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利用,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需更新改造的区域。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体系。完成城市更新资源、项目调查摸底和方案制定,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体系。完成《资中县城市体检报告》和《资中县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建设规划》编制。出台《资中县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和《资中县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技术导则》。

(二)科学制定城市更新项目计划。2023年至2027年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三大类15项268个(详见附件),2023年开工项目108个,2024年开工项目56个,2025年开工项目49个,2026年开工项目40个,2027年开工项目15个。

(三)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底,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打造一批体现资中特色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城市更新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到2027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结构、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面转型,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完成一批体现资中特色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五、主要任务

(一)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整治

完善小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市民居住环境。计划2023年至2025年,改造和整治老旧小(片)区44个、827栋,其中2023年改造老旧小(片)区24个、426栋、*****查看详情户,2024年改造老旧小(片)区10个、220栋、4485户,2025年改造老旧小(片)区10个、181栋、4710户。

1.实施楼栋院落改造。坚持“先自治后改造”理念,按照“基础类改造提高标准,完善类改造精准到位,提升类改造量力而行”要求,对老旧小区建筑屋面、外墙、楼梯、消防设施、院坝等公共部位实施维修改造;对燃气、供电、供水、排水等老化管道实施更新改造;对架空线路实施迁改下地或规整;完善小区照明、体育健身、停车位、绿化、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旧楼加装电梯;保护小区内名木古树,整治树根穿插堡坎围墙等安全隐患;优化临街立面风貌,对重要楼栋外立面实施改造,确保外观色彩协调美观。重点推进小区适老化改造,实现改造小区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无障碍设施及地面防滑处理全覆盖,推进小散院落归并整合,实施居住小区监控全覆盖工程。

2.实施周边配套设施改造。分片区布局完善服务设施,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周边党群服务、消防通道、排水系统、停车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菜市场、便利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物管用房等社区服务设施完善,整治周边背街小巷,有计划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老旧燃气管网、老旧供排水管网改造,整治燃气安全隐患。运用大数据分析城市停车需求,科学编制立体停车场建设规划,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系统与停车场建设,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3.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充分利用人口普查和流量调查数据,对片区人口变化和流动进行科学研判,做好城市危旧房综合整治,通过搬离拆除、加固修缮、改建扩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4.实施老旧街区和厂区改造。挖掘倒石桥片区、武陵井片区等老厂区存量资源价值,拓展承载空间,推动功能融合、绿色集约发展;培育新业态,推进老旧厂区分类梯度改造,科学规划并丰富区域业态,激发内在活力,满足市民体验式、交互式多元生活需求;提升片区商贸功能和文化价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点带面激活整个片区。

(二)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

为了提升城市道路畅通水平及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计划2023年至2027年,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类项目159个。包括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工程项目101个,城市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6个,城市综合能源建设项目2个,城市供电和通讯设施建设项目3个,公共照明改造项目2个,市政管网改造项目3个,城市体检及规划项目2个,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提升项目3个。

1.实施背街小巷专项整治。按照“安全有序、管理精细、空间整洁、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市井气息浓郁”的原则,提升背街小巷品质,分阶段对城北城南101条背街小巷开展道路、照明、地下管网、人行道铺装等设施改造。

2.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实施畅通工程,结合“十四五”交通规划,加快城区综合交通建设,重点实施城市道路连通工程、老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城区治堵工程。启动凤翔中路南段道路建设,推进资州大道、苌弘路等城市干道改造提升。加快城区主要道路交叉口渠化建设和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与改造,在城区人、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及学校周边,修建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

3.实施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深化河库联网引水入城工程,制定符合需求的资中城区供水计划,有序实施城区二水厂配套饮水管道建设,提升城市供水能力;以城镇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21—2023)和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好城区排水管网病害检测和修复,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和绩效评估,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再生水利用管道,提高再生水资源化利用能力。

4.实施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大力整治疏通河道、老城区排洪通道,启动排水防涝配套设施建设,改造老旧管网、箱涵,系统解决低洼地段水系连通、内涝和雨污水混排问题。建设沱江干流宫皇坝段等堤防工程,建设城北水系防洪排涝工程和望江名门排水暗涵改造工程;整治状元街北街入口、碧桂园西北侧支路段、中心学府—花圃街等内涝点,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5.实施城市综合能源站和充电桩建设。坚决落实碳排放、碳中和计划,以新能源开发利用、页岩气就地转化项目为基础,推进资中城区综合能源站、综合能源长输管线、充电桩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载天然气、新能源车使用比例,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和新能源发展。

6.实施城市供电和通信设施建设。做好资中城区及周边区域杆管线普查摸底工作,制定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推进电力通讯杆管线改造,保障杆管线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具备入地条件的电力通讯管廊,原则上应当全部入地;因特殊原因无法入地的,则采取套管、捆扎等方式进行规范,做到整齐、美观、安全;对废弃的架空线路,应当及时剔除。

7.实施公共照明改造。坚持“经济节约、绿色节能、提质增亮、智慧特色”理念,依托现有城市照明设施和城市路网,对资中城区照明系统分片区开展美化照明工作,建设路灯智能化管理平台,对夜间照明实行智能化管理,重点对重龙山景区等重要景点及周边环境实施照明工程,彰显古城风貌。

8.实施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提升。创新智能化管理,完善“城市大脑”应用功能,加快推进5G通讯网络建设,搭建城市管理、文旅、应急救援、教育、卫生、养老等智慧平台,加快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积极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物理空间数字化和各领域数据、技术、业务融合。

(三)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修复

为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保留城市记忆。计划2023年至2027年,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修复类项目43个,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项目14个,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29个。中国采招网(~ bidcenter.com.cn)

1.保护山体和水系。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资中山水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传承好,保护和延续城市“五水三山”的格局形态,保护山体绿化和水体岸线不受破坏,处理好山、水、城的关系。重点保护醮坛山、重龙山、御龙山、东皋山、大梁山等资中城区及周边山体、沱江两岸(资中城区段)绿化和景观轮廓,实施植树造林、改造林相,实施健身步道、骑行道建设,完善公厕等配套设施,做好沱江、广义沟、谷田河的河道、水体、岸线保护与提升,增加滨河植被,提升景观品质。

2.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严格落实《资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及其所属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保护好资中名城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状元街、大东街、新正街等历史街区及30处历史建筑。进一步开展街区和建筑的普查,增加历史文化遗产总量,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

3.实施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绿化资中行动,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新建和改造一批城市公园、社区游园;实施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在城市绿地中增加小型建构筑物,完善服务功能;对道路、建筑等开展立体绿化,丰富绿化空间;开展沱江生态景观带建设,配套建设健身绿道、文化景观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山水融城、一轴三核四片区”的空间结构,打造沱江之畔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

(四)强化基层治理和城市管理

1.强化基层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把握“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做好服务”四大任务,构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完善居民议事会、代表会、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条件的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无法建立的由社区指导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老旧小区“自管委”“院管委”等自治组织,推动居民小区“微自治”。推动物业服务全域覆盖,鼓励采取组建社区物业、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提供基础物业管理,推动“红色物业”“小物业”进小区;支持社区引进服务优质、规模较大的物服企业整体承接辖区内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治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进小区,分类建立志愿者队伍台账,储备登记志愿者人数不小于服务对象总数的2%;健全常态工作联动和应急响应、协同指挥机制,推动社区服务多样化、常态化。

2.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城市卫生保洁,确保城市道路、绿化带、公厕、垃圾站、各类配套设施等干净整洁。加强城市道路、桥梁、供排水、燃气、供电、通讯管道和窨井盖、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提高设施完好率。持续推进资中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开展土方运输、施工噪音、工地扬尘等问题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城市空中“蜘蛛网”“牛皮癣”等问题,清理拆除“两违”建筑。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网格化水平,确保城市容貌整洁、干净、文明、有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及各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的资中县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领导小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定期统筹研究工作推进情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相关责任单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形成工作月报报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建立专家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强调查摸底

建立“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深入进行调查摸底,多渠道征询收集意见,找准问题短板,开展分析评估,提出“诊疗”方案,以评估报告为依据完善城市更新工作计划,补齐城市短板弱项。全面排查核实老旧小区、街区、厂区等现状,逐一登记到册,做到“一户一档案”,科学制定改造提升方案。

(三)强化政策支持

探索制定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编制《资中县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建设规划》,将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完善土地腾挪、用地功能调整、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房屋征收、融资、财政等领域的具体配套政策。出台《资中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优化资中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手续办理简化流程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建立符合资中县情的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流程和机制;出台《资中县老旧小区通讯和电力线路改造办法》,引导通讯运营商和电力运营商推进实施管线整治。

(四)多元化筹措资金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整合水利、环保、住建等上级资金,争取更多债券资金和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探索贷款投放和担保新模式,创新信贷金融产品,保障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资金需求;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模式(PPP)推进项目实施;鼓励企业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改造;加大财政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发挥示范效应。

(五)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对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业经营单位,以及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六)做好宣传引导

拓宽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通过召开工作会、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城市更新意义、政策和成效,做实群众工作;注重城市更新意愿征询和方案公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更新舆论氛围,形成市民广泛参与、人人支持城市更新的工作局面。

(七)强化监督考核

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发挥行业优势,分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将城市更新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相关镇、各部门(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年度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奖补;强化城市更新工作过程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对不担当作为、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的,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资中县中心城区2023-2027城市更新项目表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