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吕梁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及标准

吕梁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及标准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课程建设 规划

所属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 发布时间 2023/8/20 关键词课程建设规划   近期更新29821项目点击关注“课程建设,规划”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院教函〔2023〕35号


课程建设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落实学校办学定位、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前一轮课程建设已取得29门省级一流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课程建设,力争在新的阶段取得更大成绩,特制订我校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品德好、基础实、专业精、创新创业能力强,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面向应用,着力开展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教学资源等在内的课程建设工作,依据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有序开展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二、课程建设建设目标

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性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更新,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合理,课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涌现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

全面开展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平台等内容的综合改革,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按照“吕梁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构建融入“吕梁精神”特色的课堂教学新生态。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及新一轮课程建设行动。力争经过三年建设,到2026年9月,我校所有开设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所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优质课程标准;在目前(2023年)29门省级一流课程基础上,再增加3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并力争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突破;打造3-5门地方特色优质资源共享课程,课程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省级教学平台课程取得较大发展。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建设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适时进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能体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自身的办学特色;能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文字严谨、名词术语规范、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

2、教材建设

教材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媒介。各教学系部应根据《吕梁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严把教材“编选引”质量关,一体化推进“名师、名课程、名教材”建设,编写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

3、教案建设

教案是教师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进度计划、学生实际等因素,以课时(章节、单元、项目等)为单位设计编写的组织教学工作的授课方案。各教学系部应根据《吕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相关要求,参考《吕梁学院课程教案(模板)》编写符合本专业实际的教案。

4、教学内容建设

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建设,面向应用,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由知识逻辑体系为主向技术逻辑体系为主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使之与产业升级改造相适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5、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方式改革

贯彻OBE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PBL、CDIO、项目驱动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考核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建立过程评价、目标评价、能力获得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6、课程资源建设

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课程基本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或演示文稿等)建设和多样性、交互性的拓展资源(如课堂音视频、辅助视频、电子文档、虚拟仿真实验、习题、其它参考材料、测验考试等)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多样性、交互性拓展资源,包括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课程教学资源(课堂音视频、辅助视频、电子文档、虚拟仿真实验、习题、其它参考材料、测验考试、线上互动个、课程教学管理等)和电子资源(印本全文、古籍、图书、教材教参、学位论文、音像、期刊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类型),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优质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讲教师(团队)建设

主讲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实现课程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各教学系部应根据本系部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课程的要求合理配备和建设主讲教师队伍,形成教学团队。每门课程均应明确主讲教师,由2人及以上承担教学任务的必修课,应确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还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实践课程建设

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要构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项目,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规范、完备。同时,注意将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四、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

我校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三个层次。各层次课程建设均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制订了课程建设计划。

2.制订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3.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程教案、讲义和课件。

4.主讲教师(团队)在建设期内,未发生教学事故。

5.实验仪器设备及实习实训基地,能基本保证课程教学正常进行。

在此基础上,各类课程应达到如下标准:

(一)合格课程标准

1.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

2.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所学专业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的进修学习,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注重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4.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过程考核记录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6.课程教学受到学生肯定,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全部为70分以上,同行及专家评价较好。

(二)优质课程建设标准

1. 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同时开发了一定的拓展资源。

2.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含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课程建设中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现代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较强,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研立项。

4. 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注意吸收本学科、行业最新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建设了一定的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5. 课程考核体现了多元评价理念,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可行,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6. 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全部为80分以上,同行及专家评价较好。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建设标准

1. 不仅开发了丰富、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还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丰富的拓展资源。

2.建立了完善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即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材),实践教学指导书完备。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教学理念先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指导学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强,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研立项。

4. 能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综合改革,面向应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产业升级改造相适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手段尝试使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程考核体现了多元评价理念,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6. 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均为90分以上,同行及专家评价好。


附件:

1.吕梁学院普通课程合格评价体系

2.吕梁学院实验课程合格评价体系

3.吕梁学院优质课程评价体系

4.吕梁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评价体系



附件1:

吕梁学院普通课程合格评价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分值

备注

1.课程
设置
(5分)

1-1 课程定位(5分)

中国采招网!(bi dcenter.com.cn)

﹡性质与
作用

该课程设置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

5


2.教师
队伍
建设
(15分)

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3分)

﹡学术水平、教学

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能遵守《吕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在课程建设期内未发生教学事故。

3


2-2 教师队伍结构(4分)

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有稳定的主讲教师(团队),主讲教师(团队)所学专业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的进修学习,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

4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8分)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取得了初步成效;成员参与校级“质量工程”或“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工程”项目或发表了教研教改论文

5


青年教师
培养

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3


3.教学
内容
建设(30分)

3-1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15分)

﹡教学内容选取

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7


﹡教学内容
安排

能根据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

目标

8
(6)

凡有实验的课程采用括号内的分值标准。

实验开设
情况

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95%,效果较好

(2)

无实验的课程不参加此项目的评估。

3-2 课程教学文件建设(15分)

﹡教学大纲

制订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文本符合学校相关要求

10


﹡教案、
讲义

有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程教案(讲义);文本符合学校相关要求,内容正确

5


4.教学
条件
建设
(20分)

4-1 教材建设(10分)

﹡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7
(4)

凡有实验的课程采用括号内的分值标准。

课程实验
指导书

有实验、实训课程内容的教学指导书

(3)

无实验的课程不参加此项目的评估。

教学参考
资料推荐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推荐了有效的参考资料

3


4-2 实践教学条件(5分)

﹡教学仪器、设备等

教学仪器设备较齐全,设施较完善;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基本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运行

5


4-3 课程教学资源(5分)

﹡网络教学
硬件环境
和软件资源

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

5


5.教学
方法
与手段
改革
(20分)

5-1 教学方法(15分)

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效果较好

10


﹡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过程考核记录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5


5-2 教学手段(5分)

现代教育
技术的应用

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件或合理应用了网络教学资源

5


6.教学
效果
(10分)

6-1 学生学习效果(4分)

学生学习
积极性

学生学习认真、努力;上课到课率达90%以上

1


基本理论
与技能掌握

学生基本理论与技能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参加各种竞赛,成绩较好

2


作业完成
情况

能按时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

1


6-2 教学效果评价(6分)

同行评价

同行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全部合格,其中为优的比例达60%-70%

2


评估专家
评价

评估专家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全部合格,其中为优的比例达60%-70%

2


﹡学生评价

课程教学受到学生肯定,近3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全部为70分以上

2


注1:普通课程指的是理论课程以及含有课内实验或实践的课程;注2:合格课程要求所有项目中不达标项目数≤3,其中,重要项目(﹡表示)不达标项目数=0。注3:每个观测点的分值达到70%即为该观测点达标。

附件2:







吕梁学院实验课程合格评价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质量标准

分值

备注


1.课程
设置
(5分)

1-1 课程定位
(5分)

﹡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设置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

5



2.教师
队伍
建设
(20分)

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5分)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能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课程建设期内未发生教学事故。

5



2-2 教师队伍结构(7分)

职称、学历、

年龄结构

有稳定的主讲教师(团队),主讲教师(团队)所学专业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的进修学习,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

2



专职实验员

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辅助指导实验

2



实验指导
教师

能掌握每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示范操作规范;每个实验都能试做和试讲。

3



2-3 教学

改革与

教学研究
(8分)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取得了初步成效;成员参与校级“质量工程”或“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工程”项目或发表了教研教改论文。

5



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员培养

有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员培养计划,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3



3.教学
内容
建设

(30分)

3-1 教学

内容
(7分)

﹡内容与体系

开设的实验项目基本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实验项目数、学时数基本能达到规定要求。

7



3-2 教学内容组织与

安排
(8分)

﹡教学内容
安排

能根据教学大纲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6



实验开设情况

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95%,每门课至少有1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较好。

2



3-3 课程

资源建设(15分)

﹡教学大纲

制订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文本符合学校相关

要求

10



﹡教案

有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实验教案;文本符合学校相关要求,内容正确

5



4.教学
条件
建设
(20分)

4-1 教材

建设
(8分)

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编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3



实验指导书

有实验课程内容的指导书

3



教学参考
资料推荐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推荐了有效的参考资料

2



4-2 实践教学条件(5分)

﹡教学仪器、

设备等

教学仪器设备较齐全,设施较完善;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基本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

5



4-3 创新训练(2分)

实验室开放

能开放,有计划

1



创新培养

有研究性实验或项目

1



4-4 网络教学环境(5分)

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或演示文稿、实验报告要求、参考资料目录等。

5



5.教学
方法
与手段
改革
(15分)

5-1 教学

方法
(10分)

﹡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效果较好。

7



﹡课程考核

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实验有效地组织考核;过程考核记录完整,评分标准较科学,成绩分布较合理。

3



5-2 教学手段
(5分)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件

5



6.教学
效果
(10分)

6-1 学生学习效果(4分)

学生学习
积极性

学生学习认真、努力;上课到课率达90%以上。

1



实验完成情况

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1



报告完成情况

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无抄袭现象。

1



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技能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成绩较好。

1



6-2 教学效果评价(6分)

同行评价

同行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全部合格,其中为优的比例达60%-70%。

2



评估专家评价

评估专家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全部合格,其中为优的比例达60%-70%。

2



﹡学生评价

课程教学受到学生肯定,近3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全部为70分以上。

2



注1:合格课程要求所有项目中不达标项目数≤3,其中,重要项目(﹡表示)不达标项目数=0。

注2:每个观测点的分值达到70%即为该观测点达标。



附件3:


吕梁学院优质课程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验收要点

质量标准

得分

提供材料


1.建设方案
(5分)

1-1 方案的文本要素(5分)

*建设起点、建设目标与内容措施

(5分)

对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起点、建设方向进行分析,形成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建设

方案。


建设方案


2.教学团队
建设
(15分)

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3分)

*教学态度、教学理念与专业能力

(3分)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课程建设中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现代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较强。


教案、双师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各种项目、竞赛证书等


2-2教师发展(4分)

青年教师
培养(2分)

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培养措施明确具体,执行良好,成效明显。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成效


发展成果(2分)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明显,近三年团队中有教师职称得到晋升或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或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


相关成果证明材料


2-3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8分)

教学研究(4分)

近三年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研立项,或在不低于我校层次的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教材1部以上。


教研课题立项证明,教研论文、教材原件及复印件


科学研究(4分)

近三年有校级以上(含校级)科研立项,或在不低于我校层次的期刊上发表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作1部以上。


科研课题立项证明,科研论文、著作原件及复印件


3.课程
资源
建设
(20分)

3-1 基本资源(10分)

教材选用与编写

(2分)

教材选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材。


教材


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表(3分)

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内容涉及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教案规范完整,能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表规范,且能按规定执行并输入综合教务系统。


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表


其它基本资源

(5分)

进行了ppt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其它基本资源建设


ppt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


3-2 拓展资源(10分)

*在线课程资源和电子资源(5分)

建设了一定的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课程网站


4. 教学内

容建

(20分)

4-1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20分)

*教学内容选取

(15分)

教学内容面向应用适时更新,关注学科、行业的最新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由知识逻辑体系为主向技术逻辑体系为主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转变。


教案或讲稿


教学内容
安排(5分)

能根据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达到教学目标。


教案或讲稿


5.教学
方法
、手段与考核方式
改革
(20分)

5-1 教学方法改革(10分)

*教学方法的使用(10分)

教学方法选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

录像


5-2 教学手段改革(5分)

*现代教育
技术的应用(5分)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

录像


5-3考核方式改革(5分)

*多元考核(5分)

课程考核体现了多元评价理念,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可行,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多元考核

材料


6.教学效果(20分

6-1专家评价(5分)

评价结果(5分)

被校、系听课,同行或督导组评价教高。


专家、同行听课记录、评价资料


6-2学生评价(10分)

评价结果(10分)

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全部为80分以上。


学生评教

资料


6-3考试

(5分)

考试成绩(5分)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试题质量高;学生成绩分布合理,优良比例较高。


试题、学生成绩单


注1:优质课程依据此标准进行建设并接受验收; 注2:得分达到80分为验收通过;
注3:标*者为重点验收项目。






附件4:

吕梁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验收要点

质量标准

得分

提供材料

1.建设方案
(5分)

1-1 方案的文本要素(5分)

*建设起点、建设目标与内容措施(5分)

对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起点、建设方

向进行分析,形成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2.教学团队
建设
(15分)

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3分)

*教学态度、教学理念与专业能力(3分)

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教学理念先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强。


教案、双师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各种项目、竞赛证书等

2-2教师发展(4分)

青年教师
培养(2分)

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培养措施明确具体,执行良好,成效明显。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成效

发展成果(2分)

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近三年团队中有教师职称得到晋升或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或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


相关成果证明材料

2-3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8分)

教学研究(4分)

近三年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研立项,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教材1部以上。


教研课题立项证明,教研论文、教材原件及复印件

科学研究(4分)

近三年有校级以上(含校级)科研立项,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作1部以上。


科研课题立项证明,科研论文、著作原件及复印件

3.课程
资源
建设
(20分)

3-1 基本资源(10分)

教材选用与编写(2分)

建立了完善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即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材),实践教学指导书完备。


立体化教材,实践教学指导书

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表(3分)

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内容涉及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教案规范完整,能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表规范,且能按规定执行并输入综合教务系统。


教学大纲、

教案、教学

进度表

其它基本资源

(5分)

ppt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课程教学基本资源丰富、系统、完整、适用。


ppt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

3-2 拓展资源(10分)

*在线课程资源和电子资源(10分)

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丰富的拓展资源,包括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在线课程资源(课堂音视频、辅助视频、电子文档、虚拟仿真实验、习题、其它参考材料、测验考试、线上互动个、课程教学管理等)和电子资源(印本全文、古籍、图书、教材教参、学位论文、音像、期刊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类型),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课程网站

4.教学内容建设(20分)

4-1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20分)

*教学内容选取(15分)

面向应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产业升级改造相适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较好实现了课程内容由知识逻辑体系为主向技术逻辑体系为主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


教案或讲稿

教学内容
安排(5分)

能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综合改革,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思想,达到教学目标。


教案或讲稿

5.教学
方法
、手段与考核方式
改革
(20分)

5-1 教学方法改革(5分)

*教学方法的使用(5分)

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PBL、CDIO、项目驱动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教学

录像

5-2 教学手段改革(10分)

*现代教育
技术的应用

(10分)

尝试使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

录像

5-3考核方式改革(5分)

*多元考核(5分)

课程考核体现了多元评价理念,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多元考核

材料

6.教学效果(20分

6-1专家评价(5分)

评价结果(5分)

被校、系听课,同行或督导组评价高。


专家、同行听课记录、评价资料

6-2学生评价(10分)

评价结果(10分)

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学生评教成绩全部为90分以上。


学生评教

资料

6-3考试

(5分)

考试成绩(5分)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试题质量高;学生成绩分布合理,优良比例较高。


试题、学生

成绩单

注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依据此标准进行建设并接受验收; 注2:得分达到80分为验收通过;
注3:标*者为重点验收项目。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