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关于2022年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关于2022年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公共法律服务 满意度 测评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发布时间 2023/9/25 关键词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   近期更新4053项目点击关注“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实时招标项目
招标业主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  (查看该业主所有招标公告)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区司法局针对2022年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反馈问题,加强联动、上下协作,特别是针对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制定工作计划、加快组织推进,明确时限、积极整改,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郫都区法律服务满意度在23个区(市)县中排名第19,得分为80.22分,较2021年度测评结果名次下降7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法律宣传不到位;不知道有法律援助服务;法律顾问下社区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内容不太通俗易懂;希望增设咨询渠道;通过 APP、微信等信息化的方式加强宣传;希望对居民加强防诈骗、土地流转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多开展法律知识讲堂;希望多设立法律咨询点,把法律援助联系方式张贴在物业门口,方便公众咨询。

二、测评结果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测评结果司法局认真反思,剖析问题及原因,明确整改方向。

(一)测评对象得分不均

本次测评对象分为7类(市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街道(乡镇)代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代表)。从全市来看,我区法律服务工作在对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这4类人群中的测评结果排名靠后,在对其他对象的测评结果排名分别处于全市中、上游。从全区14个行业来看,法律服务工作在对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这4类人群的测评中排名均靠后。

(二)普法活动和法律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在收集到的法律服务174条意见中,有125条涉及法治宣传活动,普遍问题集中在普法活动开展较少或未开展;部分群众认为普法宣传内容不够通俗易懂,对专项社会热点的宣传较少,针对群众关心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土地流转等问题的宣讲欠缺,群众的法律需求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法律援助知晓率低

收集的意见中,有27条内容涉及法律援助。部分群众无法有效寻求法律援助,或对法律援助条件理解不够,缺乏对群众如何获得法律援助的有效指引。

(四)村(社区)法律顾问职能发挥不到位

? ?font face="方正仿宋_GBK" >收集的意见中,有6条内容涉及村居法律顾问。普遍反映村居法律顾问值班次数少,建议增加值班次数,丰富服务形式。

(五)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收集的意见中有8条意见是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意见建议。群众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建设,增加各种线上咨询形式。

(六)群众对法律服务范围及职能理解偏差

收集的意见中有8条内容超出法律服务职能范围。

三、整改情况

区司法局全面推进立体化、滚动式、高频度线上线下宣传,努力在全区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法治宣传实效。

(一)加大法治宣传工作力度

一是开展特色普法活动。在全区持续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加大对法治文艺节目的编创力度,通过创作与群众生活有关的预防诈骗、老年人权益保护等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提升群众主动接受普法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做优“法治茶话会”、“坝坝普法”等活动,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提升群众对普法宣传活动的知晓度。组织开展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市民共同参与的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提升群众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推进全民学法用法。已开展各类型宣传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二是提高普法针对性。增强基层法治宣传力量,每个村(社)均保有法治文化设施2处以上,培养法律明白人10名,完成全区1470名法律明白人的考核与颁证工作。实现镇(街道)“会前学法”常态化,镇(街道)工作例会前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会后村(社区)分解传达,切实做到学习内容常新化,学习方式规范化,学习机制制度化。开展“菜单式”普法,结合“一月一主题”活动,针对群众关心的老年人权益维护、土地流转、电信网络诈骗、民法典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开展走村入户、服务到家的专项法治宣传,开展系列活动300余次,覆盖人群5万人次。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四大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三是提升普法产品通俗度。在宣传栏、手册等宣传用品制作上加大动漫、照片比例,缩减文字篇幅,以“多案例、少法条”的原则进行编印。以新媒体为阵地做好线上普法宣传,品牌化运作“法治郫都”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328条,微博发布信息465条,抖音发布作品42条,视频号发布作品16条,其中新运营的抖音号推出我局原创普法视频16期,获赞12万,粉丝数1.6万。

四是部门联动“谁执法谁普法”落实到位。印发《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3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以“一月一主题”“谁执法谁普法”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指导全区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督促区级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细化职责、强化督导,形成普法合力,深入基层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以案说法”“巡回法庭”等案例式普法活动。

(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一是加强网点的可视可感建设。持续推动实体、网络、热线、视频、移动端“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对区法律援助中心、1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147个法律援助联系点的形象外观开展清理,及时更新上墙制度和标识标牌;以智能化信息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加强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依托“成都司法通2.0版”“法治郫都”两微一端,为群众提供掌上法律服务;以实体平台、“*****查看详情”法律服务热线、“视频*****查看详情平台”为阵地,提供免费法律咨询6088人次,其中*****查看详情热线咨询3526人次,实体平台咨询2503人次、视频*****查看详情咨询53人次、中国法网留言咨询6人次。在十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公示法律援助办案流程、受理范围及条件,放置法律援助专用格式文书;明确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专职人员,由法律援助中心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在村社区的法律援助联络点配置宣传资料和联络卡片,便于群众取阅和查询。

二是切实增强法律援助办案力度。依托司法所主动排查统计辖区内的援助需求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赡养问题、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等重点民生领域。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缩短办理时限,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经济困难承诺;做好应援尽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3件,其中民事案件135件,刑事案件238件。全面恢复值班律师法律帮助制度,在看守所、检察院、劳动仲裁院实行律师坐班,第一时间为群众答疑解惑。

三是建立工作报送制度。各工作站每月主动向援助中心报送法律援助工作动态;援助中心将每月成功案例进行通报,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突出后续的宣传和教育意义,如在厂区和工地多宣传农民工维权的成功案例,在居民小区和活动中心多宣传老年人赡养案件的成功案例。

(三)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一是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三所一庭”驻庭律师的群众知晓度,做好律师值班公示,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监督指导,使群众依法办事有方法、有渠道、有反馈。同时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普法讲师作用,每年对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开展法治培训不少于4次。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发挥“细胞工程”作用,每个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不少于3人,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宣传队伍。中国采招网(bidcenter.co m.cn')

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选拔熟悉社情民意、有威望的人士充实人民调解组织。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做好家庭、邻里等传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在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休闲养殖等纠纷领域开展专项调解工作;着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与历史遗留问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做到能调尽调、案结事了。推动“百姓纠纷大家评”机制创新升级,积极推广新型调解方式。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全区各级调委会共接待咨询1427人次,调解纠纷1315件,调解成功1297件,成功率98%,涉及当事人2842人,涉及金额3203万元;深化“三所一庭”联调工作,全区15个“三所一庭”联调工作室共接待咨询899人次,调解纠纷434件,调解成功431件,成功率99%,涉及当事人944人,涉及金额872万元。

三是律师服务育优育强。对全区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情况开展年度考核,村(社区)法律顾问已开展值班951次,接待咨询506件,举办法治讲座47场,开展法治宣传57次,调解纠纷36件,参与重大、疑难事项研讨等36次,提出法律意见301件,办理其他法律事项206件。积极开展“千所百处帮万企”、“万所联万会”活动,组织10支律师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培训、法治体检、法律政策咨询等法律服务,竭力为企业解困纾难,护航营商环境建设,切实增强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