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关于征求《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关于征求《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建设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 发布时间 2023/8/29 关键词建设   近期更新227279项目点击关注“建设”实时招标项目
招标业主德阳市体育局  (查看该业主所有招标公告)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德阳市体育局

关于征求《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部署,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2〕69号)要求,顺应新时代体育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市体育局牵头草拟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公众征求修改意见建议,于9月28日(星期四)18:00前将修改意见反馈至市体育局。

附件: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德阳市体育局

2023年8月29日

联系人:高江;联系电话(传真):*******查看详情

附件

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的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2〕69号)要求,顺应新时代体育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大力实施四川体育“******查看详情”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紧围绕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体育强市,助推健康德阳建设,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3.5%,进一步完善城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4.3万人。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更加合理。体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基本建成后备人才对口培养体系。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协同发展,全方位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积极创建国家级体育消费示范城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体育强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平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体教深度融合,体育后备人才对口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80亿元。人民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二、主要举措

(三)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市本级原则上建成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公共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各区(市、县)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并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滑冰馆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行政村(社区)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推动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建设,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一步完善城区“10分钟健身圈”布局,合理规划新一代全民健身智能路径。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到2025年,全市力争新建、改扩建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5个,新建、改扩建符合省级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10个,推动健身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提升德阳城市品位。

实施赛事活动全域化工程推动各区(市、县)打造3种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乡镇(街道)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逐渐形成“一县一品”、“一地一特”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新格局。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50场次以上。做大做强“成德眉资”三人制篮球、“贺岁杯”足球、“草根球王”乒乓球争霸赛已有赛事品牌。挖掘打造马拉松赛事、龙舟公开赛等城市、市民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品牌赛事。积极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项目,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

实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程加强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力争每年街道体育组织新增率不低于2%,农村乡镇体育组织新增不低于1%,全市健身站点新增不低于2%。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4.3万人。

实施科学健身普及工程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常态化开展制度,各区(市、县)每年组织2800人接受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次参与人数不少于200人;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收集1920个有效样本。每年组织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参加“运动促进健康”技术培训班,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展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等服务。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

实施体育场馆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继续实行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民营体育场馆设施申请政府购买服务,定时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加大力度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有序开放,力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惠及健身群众实现每年5%的增长。推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改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场馆开放使用效益。依托省级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完善德阳场馆服务信息,提供设施查询、场地预定、培训报名、赛事活动等服务。提升智能设备、数字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体育场馆中的覆盖率,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展全民健身“云赛事”、科学健身“云指导”等活动,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数据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体系。

(四)构建科学体系,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创新竞技体育发展体系。坚持多元并重,开放发展,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探索实施“市队县办、市队校办、市队协会办、市队俱乐部办”等办队模式。完善竞赛项目设置,扩大参赛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科学构建项目布局体系。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巩固扩大足球、曲棍球、赛艇、柔道、摔跤等优势项目,加快发展拳击、射箭、垒球、棒球等潜优势项目,全面提升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基础项目,鼓励发展轮滑、花样游泳、自行车等新兴热点项目,加快推进冬季项目开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均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

健全训练备战体系。实施教练员、裁判员能力提升工程,注重培养、借智和引进相结合,深入开展教练员、裁判员分类培训。瞄准选材、训练、比赛和人才输送四个环节,健全以系统训练为核心、教练员为主导、尖子运动员为重点的质量体系,强化科学竞赛训练,完善“训、科、医、管”一体化机制,建立尖子人才选拔培养绿色通道。深入开展“选星计划”,建立健全符合德阳市情的训练管理、反兴奋剂、科研服务、综合保障等制度,提高训练效益与质量,力争实现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上新的突破。

建立特色化竞赛体系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标准和评估体系,完善竞赛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积极申办国际、国内大中型体育赛事,提高德阳城市知名度。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体育赛事模式,推动专业竞赛、群众竞赛、青训竞赛和学校竞赛深度融合。

全力振兴“三大球”。以足球为引领,完善“三大球”训练、竞赛体系。举办市级“三大球”城市联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级“三大球”城市联赛。合理布局区(市、县)重点发展项目,推动各区(市、县)积极规范开展各级各类联赛。鼓励国有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振兴“三大球”。

(五)夯实发展根基,持续推动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配齐配强学校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挤占,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加强青少年赛事体系建设,推进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市、区(市、县)、校、班纵横贯通、衔接有序的大中小幼“四层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积极举办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的德阳市青少年校园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落实促进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构建“家校政社”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支持大中小学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健身操等普及性强、覆盖面广的体育项目和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促进青少年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严格执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标准,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及手段。支持学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国家、省级高规格赛事活动,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的专项训练、培训和比赛,努力向国家、省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推动学校与体校、优质社会俱乐部合作,并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授权等方式开展教学、训练、竞赛和活动。

基本建成后备人才对口培养体系。统筹推进省运会备战项目布局,实施德阳青少年体育训练“2421”计划,即每个区(市、县)至少推动2个以上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4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创新推动市奥校及区(市、县)体校办学改革,强化德阳市“体教融合”布点学校建设,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学训矛盾。突出省市共建高水平运动队专业特色和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骨干引领作用,以市县两级业余体校后备人才培养为重点,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支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幼儿体育基地园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持续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中国采招网(%bidc enter.com.cn)

全面优化布局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体育+融合发展依据区位、资源优势,构建“一核、三带、六区”的体育产业格局。依托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体育休闲健身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极。重点打造户外、冰雪、航空运动产业带,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支持各区(市、县)挖掘自身优势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项目,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省级各类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推进体育服务业发展推进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提升赛事承办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德阳特色赛事品牌。支持开发、布局多样化体育消费场景,将体育消费场景与户外游憩、微度假、休闲餐饮等业态叠加,满足广大市民和域外消费者个性化体育旅游、体育休闲需求,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深入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依法治彩,加强协管,实现安全运行,力争彩票销售量与我市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体育彩票年销量稳步提升。

(七)传播正能量,全面弘扬地域体育文化

积极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以德阳市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积极营造公平竞争、团结进取、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社会风尚。

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创新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及“继光精神”的体育表达,弘扬红色体育精神。积极传播和推广太极拳、广场舞(操)等与市民群众休闲健身及运动健康息息相关的体育项目文化,推动中华特色传统体育文化焕发新生。推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提升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时代性,营造良好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持续挖掘城市运动精神。彰显城市体育精神,推动我市重点项目文化建设,以运动队、体教融合等先进单位为重点,让德阳优势体育运动项目文化发扬光大;以德阳明星运动员为突破口,培育和传播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发挥其榜样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且参与度高的马拉松、“三大球”等体育项目为抓手,培育形成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创新体育文化传播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健康新理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互联网平台等媒介,借助公共文化站、活动室、体育健身路径、健身广场等体育文化场所及载体,传播体育健身、运动锻炼、科学膳食等知识,增强体育文化认同,涵养乡村精神生活。利用全民健身日、重大赛事活动等节点举办集项目体验、文化展示、明星互动、学术论坛等一体的主题活动。

三、保障措施

(八)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健全体育强市建设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目标如期完成。

(九)夯实人才基础。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储备和培养。紧紧围绕体育中心工作,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培养,健全学习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体育人才队伍综合素养、专业水平。支持配合教育、人社部门积极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鼓励退役运动员到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组织就业,紧密结合体育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十)创新政策支持。紧紧把握好“大体育”工作站位和格局,加大财政资金对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等重点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品牌赛事活动支持、市民健身中心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示范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重点领域,予以倾斜扶持,为“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工程规划布局和运营管理打好基础。

(十一)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体,积极开展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体育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体育依法行政。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公共体育设施、运动等级评定、高危项目审批等监管,依法规范体育行政权力运行,不断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

(十二)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综合利用融媒体,共塑德阳城市体育品牌,凝聚社会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德阳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