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射洪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征求意见二稿

射洪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征求意见二稿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规划

所属地区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 发布时间 2023/11/6 关键词规划   近期更新32235项目点击关注“规划”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遂宁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射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射洪2030”规划纲要》《射洪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1.自然与社会经济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弧中心,现辖21个镇、2个街道,282个行政村、68个社区,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202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14.06亿元,财政收入39.11亿元。

2.居民健康情况

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8.35岁提高到80.06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4.88‰、6.26‰、12.51/10万降至2.85‰、4.54‰、0/10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3.卫生资源状况

——机构。2020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22所,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04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较2015年底,三级甲等医院增加1所。

——床位。2020年,全市共有开放床位5136张,其中医院2583 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7.01张,其中:每千常住人口医院床位数3.52张。床位总数较2015年底增加33.20%,其中:医院床位数增加23.59%。

——人员。2020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896 人,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的 80.4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2114人、注册护士 1954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 2.88人、2.67 人。较2015年底,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注册护士分别增加20.86%、9.48%、42.42%。

——卫生技术配置。2020年,全市省级重点专(学)科建成5个;市级重点专(学)科建成18个。

4.卫生资源利用。

——医疗服务。2020年,全市总诊疗人次数共计518.95 万人次,其中医院128.58 万人次;出院人数共计 12.07万人,其中医院 7.44万人。

——疾病预防控制服务。2020年,全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83.55/10万,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为15.34╱10万,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4.77%,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0.04/10万,人群过早死亡率降至16.29%。

——妇幼保健服务。2020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60%,产前检查率达到97.24%,住院分娩率达到99.95%,妇女常见病筛查率80.9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53%。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建设“健康射洪”的关键时期。国家明确将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等四大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全市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临床重点专科、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紧密型医共体等方面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职业健康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对服务质量和品质要求逐步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突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薄弱、“一老一小”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以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健康为中心、医防一体、防治结合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以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加快“四化同步、八区并进、全民共富”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坚持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多业态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提质扩能。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坚持均衡布局、重心下沉。加快优质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平急结合。强化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强化重大疾病早期防控。立足平时需求,充分考虑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对需要,完善设施设备标准,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化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政策协同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支撑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扩容和区域布局逐渐均衡;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合理配置和优化中医药资源,“龙头”中医医院特色发展,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职业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康复医疗等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改善,主要卫生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十四五”射洪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现状

2025年

目标

指标性质

疾病预

防控制

体系

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

4.12

4.87

预期性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

全覆盖

预期性

应急医

疗救治

体系

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100

约束性

4

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

100

约束性

床位和

人力配

5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7.01

7.02

预期性

6

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

0.69

0.7

预期性

7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88

2.9

预期性

8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67

2.8

预期性

9

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人)

0.32

0.35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0.65

0.7

预期性

11

医护比

1:1.02

1:1.03

预期性

12

床人(卫生人员)比

1:0.94

1:0.94

预期性

中医药

服务体

13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82

1.1

预期性

14

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15

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重点人群服务补短板

1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4.5

预期性

17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

40

60

预期性

健康

水平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80.06

80.30

预期性

19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三、资源配置

(一)优化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效能和保障能力。县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设置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优化设置。

(二)机构设置

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是全面推进健康射洪建设、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1.医院。

(1)县办医院。主要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医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并承担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主要有射洪市人民医院、射洪市中医院。

(2)非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医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市政府在每个镇举办1所镇卫生院,每3万—10万居民设置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服务站。

(2)村卫生室。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根据群众健康需要,突破以行政村设卫生室的模式,选择交通便捷、有区位优势的村,按照“小乡镇卫生院”标准建设“联村卫生室”。

(3)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合理设置医务室、门诊部。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急救中心(站)等。主要承担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院前急救、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科学设置县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办妇幼保健机构、县级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县办精神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既是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也是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加挂“妇女儿童医院”牌子,向专科化发展。

4.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1)独立设置机构。鼓励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分析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

(2)接续性医疗机构。鼓励设置护理机构、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

(3)其他卫生机构。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等其他卫生机构。

表2 “十四五”县办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机构类型

名称

设置情况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已设置

精神卫生防治机构

市精神卫生中心

已设置

妇幼保健机构

市妇幼保健院

已设置

急救机构

市急救分中心

规划设置

监督执法机构

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已设置中国采 招%网(bidcenter.com.cn)

医院

综合医院

市人民医院

已设置

中医医院

市中医院

已设置

专科医院

市人民医院河东传染病医院

已设置

(三)床位配置

1.适度配置床位规模。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总体规模,注重提高床位质量和使用率,县办综合医院单体规模床位数量以600—1000张为宜,对超出规模标准的,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床位数量和结构。承担有医养结合任务的机构,可适当增加康复、护理床位。引导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向城市新区、新兴产业人口聚集区、周边地区发展。规范“一院多区”建设模式。到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预期性达到7.02张,其中公立医院原则上不超过4.91张。

2.优化床位结构。适度控制治疗床位增长,增量床位优先向传染病、重症、肿瘤、精神、康复等领域倾斜。结合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床医比、医护比、床人(卫生人员)比等指标,引导全市床位平稳发展。

3.提高床位使用质量。鼓励医疗机构打破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全院床位实行统筹调配。对病床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的公立综合医院不再新增床位。推动三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级手术占比,提高预约及转诊比例和日间手术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

(四)人员配置

1.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到2025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预期达到350人以上。原则上,按照每万人1.75名的比例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每万人口配备不低于1名卫生监督员、1名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加强心理和精神卫生人才配置,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4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注册护士数不低于8.68名,全市心理咨询师(含治疗师)达到30名。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工作量和任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原则上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2.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0.7人。合理设置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岗位。加强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配备。

(五)设备配置

1.大型医用设备。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县级医院应围绕“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补齐医疗设备配置短板,全面提升县办公立医院的综合能力。原则上按每个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各配置1台CT和MRI;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配置1台CT;直线加速器根据服务人口、业务量和医院发展现状统筹考虑配置;甲类医疗设备从严控制配置。

2.公共卫生设备。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合理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卫生应急和信息化设施设备。在公共场所、人员集中的办公场所安装AED设备。

(六)技术配置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机构类别和等级要求,分类分级进行技术配置。鼓励三级综合医院在达到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依托国家“千县工程”提升市人民医院技术水平,并达到推荐标准。巩固提升重点专科、学科实力和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专科创建国家、省级、市级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本覆盖发病率排名靠前的疾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群。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到2025年,争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5个。

(七)信息资源配置

加快数字健康发展,推进 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行业的融合应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快新时期卫生健康单位信息化、智慧化转型。加强县域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普遍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推送、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以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医院服务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优化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资源等公共卫生信息应用数据库。搭建覆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筛查哨点等传染病监测平台,建立健全突发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强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功能。到2025年,基本构建完备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全过程医卫融合体系;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互联网医院全覆盖,力争通过智慧医院评审。

四、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综合干预等能力。

1.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保障、人员待遇和管理运行机制。按照要求足额配置编制和人员,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在保持三级乙等水平基础上,全面升级改善设施设备条件,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提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检验能力。

2.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并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含肿瘤)的诊断、监测、登记、报告以及院感控制、健康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推进人员和信息互通,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推送和自动抓取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人群健康信息数据闭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促进医疗机构疾病诊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

3.提升基层公共卫生防控能力。鼓励县域医共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落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管理服务职责,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础。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1.强化全域监测和智能预警。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哨点,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完善市、镇、村三级信息报告网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机制。

2.提高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统一调度指挥全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等关键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的体制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相互衔接、开展定期演练,确保能按照不同级别响应的启动标准和流程。规范处置原则和决策主体,明确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参与范围、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强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与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实验室检测、快速反应处置、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能力建设。

3.加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县级紧急医学救援分中心建设,推进市、镇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提升现场医学救援处置和患者接收救治能力。组建1支正式队员10人、后备队员不低于5人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立医疗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加强装备物资配备,提升第一时间现场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伤员接收救治能力。

(三)完善传染病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

1.推进传染病医院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技术力量,统筹规划布局,按照传染病专科医院标准设置规划平急两用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补齐传染病医院(院区)短板,增强全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引领作用,提升疾病防控救治整体水平。

2.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完善市、镇两级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和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诊断处置能力。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立感染性疾病科。依托市中医院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3.强化发热门诊建设。筑牢基层传染病防治关口,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哨点)规范化建设,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并储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应急演练,具备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

五、强化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

建设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扩容下沉,支持各级医疗机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全市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优化县级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加强重点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积极建设县域内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以及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中心。全力打造射洪医疗品牌,支持市人民医院加快推进“千县工程”建设,争创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新学科和医疗中心同步建设思路,以专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医疗中心的专业化和精准化;支持市中医院持续巩固现有发展优势,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增加多样化的传统中医药服务供给;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到2025年,积极推动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水平;市中医院力争进入全国县级中医院百强,建设成为区域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二)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构建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大力推行“市镇一体”、“镇村一体”管理机制,加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提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条件,补齐镇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短板。抢抓国家加大对卫生健康领域投资的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多渠道、多途径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金华、沱牌、太乙三个中心卫生院争创二级甲等医院;支持金华、沱牌、太乙、青岗、天仙五个中心卫生院创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支持大榆、洋溪、金家、青岗、复兴、武安六个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建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金华、沱牌、太乙、青岗、天仙中心卫生院为牵头单位的 7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集中管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按照国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能力建设,提升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镇卫生院申报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切实按照上级要求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措施服务和预约服务,鼓励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家庭服务需求提供有偿服务包,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率。着力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工作,完善医共体模式下乡村卫生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和多渠道补助机制,引导优质医疗和管理资源下沉。到2025年,基层就诊率持续上升,县域就诊率达到 90%以上。

表3 紧密型医共体机构设置情况

集团组建

牵头医院

成员单位

市人民医院集团

市人民医院(加挂市人民医院集团总院,下同)

市精神卫生中心、平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安中心卫生院(加挂市人民医院集团XX分院,下同)

市中医院集团

市中医院

太和街道城南、城西、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华中心卫生院集团

金华中心卫生院

金家中心卫生院、复兴中心卫生院、香山镇卫生院、潼射镇卫生院、广兴镇卫生院

沱牌中心卫生院集团

沱牌中心卫生院

洋溪中心卫生院、瞿河镇卫生院

太乙中心卫生院集团

太乙中心卫生院

明星镇卫生院、涪西镇卫生院

青岗中心卫生院集团

青岗中心卫生院

仁和中心卫生院、曹碑镇卫生院、官升镇卫生院

天仙中心卫生院集团

天仙中心卫生院

东岳镇卫生院、文升镇卫生院

(三)推动社会办医规范发展。鼓励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和新兴产业人口集聚区举办高端、连锁、特色专科等二级以上专科医疗机构,填补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空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高端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形成与公立医疗机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竞争、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非公立医疗机构监管,推动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六、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健全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100%的县级公立医院建立中医科,100%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10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全力推进市中医院建设,持续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机构中医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大力拓展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慢病调理、治未病等领域应用,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重大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巩固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争创“中医药强县”,支持市中医院纳入省级“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加强中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继承创新。实施名医堂工程,支持县域中医药机构建立名老中医专家研究室、工作室和中医药流派传承工作室,鼓励知名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全面开展中医药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工作。支持市中医院争建省级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二)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努力做实中医优质人才资源下沉,夯实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综合实力,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镇、村两级技术人员的系统化中医培训,推动实现辐射区内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全覆盖。实施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推进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支持基础好、服务量大的基层机构改善诊疗环境,提升中医服务内涵和中医特色服务能力。推广应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鼓励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优先举办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康复医院、护理院、传统中医诊所,增加多元化的传统中医药服务供给。

(三)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结合射洪资源优势,制定《射洪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射洪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规划部署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基层服务网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等县域中医药产业。加大中药制剂自主研发力度,积极推动瞿河中医制剂中心建设,扩大院内制剂生产规模,推动中医药制剂产、学、研高质量发展。

表4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拓展项目:切实做好市中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落实以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试点组建中西医专科联盟。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婴幼儿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均分别达到80%和90%。

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到2025年,打造1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

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开展“中医药六进活动”,开展医务人员诵读考用中医“四部经典”活动。到2025年,建设1-2个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或科普基地,力争创建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七、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一)持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1.健全妇幼健康三级网络体系。构建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综合医院为技术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明确各级网络的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市、镇、村三级网络畅通,工作到位、运转协调、功能完善。强化妇幼保健工作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并保障市、镇、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到位和固定,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和投入。积极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持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等级复评。

2.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产前筛查中心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程化的健康服务,强化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工作,加强早产儿的综合干预。同时建立不孕不育专科、加强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等妇女保健专科建设,建立妇女康复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大力推动中医进妇幼,发挥中医药在预防、调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副作用小、风险低的特点,针对孕产妇及婴幼儿人群开展中医药就诊方式,助力中医药强县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

3.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加强妊娠风险防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成立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提升儿科、产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健全孕产妇急救网络和长效运转机制。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将婚前医学健康检查作为结婚登记的必要条件,积极动员结婚对象参加免费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涵盖婚前健康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和免费服务制度。

4.实施妇幼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推行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策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加大儿童青少年关爱力度,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及科普教育基地。射洪市妇幼保健院通过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及科普教育基地,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到2025年,力争实现我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2-3个百分点,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初步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典范。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建立托育中心,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规范和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

(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涵盖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延伸托班、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家庭和工作场所托育点等机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布局合理、普惠为主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体系。做好普惠托育服务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工作,大力争取省级民生托育项目,积极规划、储备1个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库,做好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工作。统筹协调县域土地、人才、场地等资源,支持婴幼儿健康保健机构、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居民集聚区和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托育机构。加强婴幼儿托育机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支持婴幼儿照护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整合使用,在太和街道、平安街道分别试点建设1个社区婴幼儿照护驿站。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婴幼儿入托率。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

规划建设以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龙头、县级其它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康复科为支撑,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为基础,家庭医生和村医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三级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1.加强老年医疗服务科室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和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老年医疗床位;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60%以上。

2.推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引导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改造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将乡镇行政区域改革后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建为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机制,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扩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四)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支撑能力

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干,完善市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积极推进市疾控中心职业病卫生监测评价资质建设,配备监测检测设备,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由市康复保健医院承担全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推进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职业危害项目申报、重点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程防护、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卫生及放射卫生评价等信息“一网通”。

(五)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加强全市健康教育建设,推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置健康科普专栏,配备健康科普知识宣教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等服务。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普及健康知识。县级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室),暂不具备条件的确定具体科(室)负责相关工作,接受市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考核。

(六)优化心理和精神卫生体系

健全以市精神卫生中心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心理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干预、治疗和康复服务。

加快县级综合医院精神专科能力建设,推动和发展老年医学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身心医学科、中医特色神志病科、睡眠心理医学等临床科室。深化巩固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组建全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常态化进行管理和培训,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建立心理援助热线,采用人员专兼结合方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和规律服药率分别达到90%和70%。

(七)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以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学科建设。以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的康复早期介入、多学科合作,提升疑难危重症患者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学科建设,根据不同人群的疾病特点和康复医疗服务迫切需求,积极推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中医康复、心理康复、认知康复等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指导和康复随访等服务,支持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康复医学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力争到2025年,70%的二级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按医院床位总数2%-5%比例设置康复床位。

2.加强基层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专科和康复门诊建设,以医联体、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方式,发挥优质康复医疗资源和带动作用,推广适宜康复医疗技术,规范家庭医生康复医疗服务标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医联体内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通过建立康复医疗联合团队、一对一帮带及选派康复专家定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出诊、查房、培训等,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康复医疗能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康复专科门诊或诊所。

八、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领导,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强化政府责任,把制定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作为对卫生健康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健康射洪建设任务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负责制定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负责辖区内县办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

(二)坚持协调推进

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体育、科技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政策协同,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牵头编制规划并根据需要按程序适时进行调整。发展改革部门依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合理确定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自然资源部门要在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医疗保障部门要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保障医疗卫生资源有序发展。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规划监测评价机制,强化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过程管理,科学评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和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23年11月14日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