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关于征求《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质量 规划

所属地区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发布时间 2023/11/23 关键词质量规划   近期更新52883项目点击关注“质量,规划”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关于征求《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省的战略部署,根据《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就《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征求意见时间

2023年11月23日—2023年11月29日。(因工作安排,本次征集时间仅为5个工作日。)

二、意见反馈途径

(一)电子邮箱:*********查看详情@qq.com?

(二)电话:0557-*******查看详情????

三、注意事项

为保障所提供意见真实可信,请提出意见的市民留下真实姓名及联系电话,否则视为无效意见。

附件: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11月23日

附件:

泗县质量强县建设“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省的战略部署,根据《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围绕“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民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上下一心,砥砺前行,大力推进质量强县建设,2017年我县获得皖北第一家安徽省质量强县示范县称号,2018年度质量工作获得安徽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2020年度,县域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考核跃居全省同类县第二位,全市年度目标考核连续5年获“优秀”等次,质量强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到97.5%以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食品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5%以上,药品、化妆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良好操作规范率达到100%,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6.5%以上。全县新增安徽工业精品1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家,“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5家,“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家,安徽省专利优秀奖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学校1个,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区1个,县政府质量奖4家。

(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质量安全上始终保持严管态势,聚焦住宅、公路水运、水利等领域,开展质量安全整治。在住宅工程质量方面,实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全县住宅工程质量逐年提升,切实实现了报建工程受监率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的目标,全县共获得省“黄山杯”奖3项,市优质工程奖“金鸡杯”20项,市质量标准化工地13项。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方面,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体系,提升设计环节质量,全县县乡公路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2018年入选安徽省第三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名单,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0年彩虹大道北延段获评“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在水利工程质量方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施工,提升水利工程品质,竣工验收的工程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验收合格率100%。

(三)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坚持质量第一,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实现服务业质量水平整体提升。2017年我县泗城镇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慧佳农家乐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和2017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星级农家乐,“泗州”药物布鞋荣获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18年泗城镇荣获“中国生态魅力镇”,彭铺村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和“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泗县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优秀地区,入选全国2018年“书香城市”,泗县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泗县图书馆获评安徽省十家最美公共图书馆,2019年运河小镇获批省级特色小镇,2020年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两项荣誉称号。新发地农批市场、多金国际汽车城、红星美凯龙、农机农资物流园等八大专业市场建成运营,泗涂现代仓储物流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皖北首家县级公共保税仓,连续3年荣获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县域园区目标考核第一。泗县入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四)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强化“五控”措施,大力整治大气污染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秸秆焚烧、施工扬尘等治理,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县城饮用水源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基本完成。获评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2020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4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9.2%,同比增长17%,综合大气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4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

(五)质量基础进一步增强。修订《泗县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出台《泗县质量品牌发展奖励办法》和《泗县标准化项目奖励办法》,认定县政府质量奖4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4258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7项,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累计获得质量等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20张。

“十三五”期间,我县质量强县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供给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仍较突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技术能级仍显不足;三是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尚不完善,质量文化建设有待加强,质量社会共治局面还未完全形成。四是高质量发展的集群优势水平较低,高端产业集群优势品牌的影响力不大,先进的质量方法、精益制造、卓越绩效应用较少,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持续推进高水平质量强县建设。

二、规划背景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环境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区域环境看,我县必须把握历史重大机遇,高质量、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工作,部署实施了质量强国、开展质量提升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十四五”时期,只有坚持质量第一,以品牌的力量激发新的动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更多市场需求,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努力推动全县质量强县建设更高、更强、更快发展。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对质量强县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质量安全、消费满意的强大国内市场,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消费升级对质量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的发展之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需要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因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更高水平需求牵引供给、以更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满足消费者对质量标准品牌日益增长的新要求。

(三)泗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对质量强县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三基地一中心”,即: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国家农业现代化创新示范区、全国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面向长三角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融入长三角的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牢牢抓住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个县域高质量发展“牛鼻子”,始终聚焦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继续坚持重点突破、局部超越、整体质量提升,要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及绿色发展行动,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县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推动动能转换持续提升,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品牌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一中心”,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劲引力场,加快向现代化农业强县、现代化工业强县、现代化中等城市“三大跨越”。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集中力量建设质量强县,奋力实现泗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泗县品牌影响力逐步彰显,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坚实,质量监管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质量强县建设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力争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新增市政府质量奖企业2家、县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

——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工程品质。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5%以上;百年平安品质工程持续推进,工艺和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三化”融合;国省干线一级公路“品质工程”创建覆盖面达100%,工程实体质量稳中向好,力争获评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共计不少于1项,新增省优“黄山杯”奖5个、市优“金鸡杯”奖25个、市质量标准化工地25项。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着力提升商贸、交通、文旅、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打造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新增服务业地方标准2项、高品质服务认证证书2个。

——环境质量。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省控要求,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控目标;总体水环境质量和水质类别逐年提升,全县优良水体(达到或好于Ш类水体)比例超过60%,劣V类水体为0,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和城区声环境质量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1泗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中 国采招网~(bidcenter.com.cn)

类别

主要指标

单位

目标值

产品质量

主要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

%

≥97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合格率

%

≥99

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

≥98.5

消费品质量合格率

%

≥93

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

%

≥99

化妆品质量抽检合格率

%

≥98

工程质量

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

100

交通工程质量验收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

100

水利工程质量合格率

%

100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

%

100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

≥25

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制度覆盖率

%

100

服务质量

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

%

≥90

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

%

≥90

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

2

高品质服务认证证书

2

公共服务质量第三方监测

83

环境质量

主要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38

地表水水质国家考核达标率

%

100

耕地安全利用率

%

100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100

品牌建设

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

1

市政府质量奖企业

2

县政府质量奖企业

4

制造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

4

服务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

1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12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

安徽工业精品

2

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等国家级奖项

≥1

省优黄山杯奖工程

5

市优金鸡杯奖工程

25

市质量标准化工地

25

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5

质量监督

重点监控目录产品监督抽查覆盖率

%

100

农产品和食品检验量

批次/千人

5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泗县制造迈向中高端

1.提升产业链质量水平。

一是加快破除重点领域质量瓶颈。通过质量供给创新,持续开展质量改进和赶超。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轻纺服装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核心技术,破解质量瓶颈,凸显“泗县质造”元素。实施传统产业质量基础再造。重塑轻纺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质量水平,加速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提升、规模化培育、链条化发展、集聚化布局、智能化改造、品牌化营运步伐。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等特色制造业和服装等消费品行业的质量水平。

二是培育全产业链质量示范标杆。加快推动政府质量奖扩面提质,建立市级以上政府质量奖种子库,进一步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入实施。持续扩大政府质量奖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放大政府质量奖的政策与品牌效应。大力宣传政府质量奖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组织走追求卓越之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完善先进制造标准供给。加快先进标准成果转化。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和“标准化+”领航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演进。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到2025年,至少实施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个。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组建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指导、帮助其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十四五”期间,至少培育AA级及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省市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5项。

3.塑造泗县制造品牌影响力。

一是培育壮大企业自主品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培育和运营,制定品牌战略,综合运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完善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知名企业,打造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轻纺服装等一批提质创牌的行业标杆,形成示范效应,起到带动作用。利用对外展览、经贸会议、文化交流等宣传推广途径,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培育一批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顾客满意度的出口产品品牌。

二是扩大泗县区域品牌影响。以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轻纺服装等产业体系为重点,推进高质量大品牌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品牌经济比重,强化泗县自主品牌宣传,实现泗县产品向泗县品牌提升,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品牌连锁转型,坚持品牌驱动现代产业发展战略。到2025年,新增“安徽工业精品”2个、“制造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4家、省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1个。

(二)实现泗县服务大提升

1.实现服务业高品质供给。

一是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围绕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会展经济、市场营销、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重点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十四五”期间,打造5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争创3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工业物流、粮食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等。到2025年,新建现代化物流园5个以上,将泗县打造成为皖苏省际交汇区域重要的物流节点。高标准做优泗县电商产业园,规划建设一批电商特色小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养电商人才,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解决农产品电商销售难题。积极开展地方特色产品、老字号产品“网上行”等供需对接活动,完善品牌产品网购、网销环境。

二是做优生活性服务业。主动适应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高品质消费需求,重点发展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商业发展高端化、生活服务便利化、服务供给品质化、消费方式多样化。打造全县中央活力区(CAZ)。围绕北部新城等区域,积极发展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积极引进高品质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推动商务服务和楼宇经济融合互促,围绕中央公园打造全县中央商务区(CBD)。以运河文化风情街、徽盐金街、深蓝中心等重点,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和特色商圈,大力发展文化、娱乐、酒店、餐饮等产业,打造全县中央文化区(CCD)。开展“互联网+市场”行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培育商贸服务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商业,构建“*****查看详情社区商业圈”。

三是做精文化旅游业。做好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及生态旅游开发,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蟠龙山文旅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开发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性生态旅游精品目的地,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注重发掘泗县历史文化底蕴,唱好泗州戏,唱响拉魂腔。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镇文化站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截止2025年,全县15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一级站标准,完成率达100%。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个,覆盖率100%,实现镇村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2.培育服务业新优品牌。打造服务业知名品牌,加强服务业领域品牌建设,强化服务业的品牌意识,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服务商标,申请具有显著性和独创性的企业商号、老字号。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中国品牌日”等系列宣传活动,提升服务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服务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家。

3.强化服务业质效提升。

一是大力开展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围绕打造品质化多样化服务,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交通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等服务业质量水平。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或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等。大型场馆、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制度。

二是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行动。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品质服务认证。鼓励企业作出优质服务承诺,推动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引导服务企业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内容。努力培育一批质量领先、管理严格、公众满意的服务标杆企业。力争到2025年,新增高品质服务认证证书2个,至少培育政府质量奖服务业企业1家。

4.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加强服务质量测评指标、模型和方法研究,推进建立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模型统一、方法一致、测评规范、数据归集、结果可比的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推进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引导有关部门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质量。强化服务业领域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探索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公共服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到2025年,全县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分别达到90%以上。

5.推动服务标准提高。加快研制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稳步提高服务标准水平。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推广和实施质量领先、企业参与、社会认可的服务领域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在科技服务、数字贸易、商务会展、现代商贸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制定一批地方标准。支持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领域的行业组织和企业联合制定团体标准,增强企业竞争力。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到2025年,实现重点服务业领域服务质量行业规范或标准全覆盖,新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2项。

(三)促进泗县工程新发展

1.打造泗县工程建造精品。

一是强化工程高标准引领。鼓励企业加大标准化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先进技术标准研制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先进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鼓励企业确立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产品和装配施工标准,提升标准化建造水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国内外标准比对,加快适应国际标准通行规则,推动先进标准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促进实施标准取得实效。

二是加快推进工程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优势的大型骨干建筑企业,支持建筑企业向产业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引导建筑企业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挖掘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泗县建造”品牌,支持建筑企业跨区域发展,打响“泗县建造”品牌。健全优质优价、差异化管理等工程质量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大禹杯奖、黄山杯奖等各级优质工程奖,鼓励建筑企业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提高建筑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度,打造精品力作。鼓励建筑企业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十四五”期间,至少新增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等国家级奖项1项,新增省优黄山杯奖5项,市优金鸡杯奖25项,市质量标准化工地25个。

2.筑牢工程安全底线。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首要责任和竣工验收的主体责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落实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加强工程质量投诉处理。落实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培育工程质量保险市场,完善工程质量保修机制,防范和化解工程质量风险,维护建筑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开展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工作。强化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实现工程质量责任可追溯。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建立房地产行业的诚信机制。

二是严格监督执法。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勘察设计环节源头把控,强化工程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施工安全条件审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支持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开展住宅工程业主体验制度,探索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建立保修期内工程质量投诉处理、纠纷协调等机制。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约束与惩戒机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违规行为,如虚假广告、质量安全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以便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财产安全。

“十四五”期间,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水利工程质量合格率、交通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保持100%。

3.加快推行绿色和装配式建筑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鼓励使用绿色建材,推进绿色施工,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工作,加大钢结构在高层住宅、农房建设、危旧房改造等领域推广应用。在防灾减灾领域和临时建筑中推广使用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5%以上。

(四)绘制泗县生态环境最美画卷

1.提升优质生态环境供给。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培育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新增长点,延展绿色经济产业链。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资源要素综合利用效能。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积极探索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土地利用模式。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清洁化。围绕国家、安徽省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开展泗县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及重点领域专项行动。

二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建立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全面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倡导全民绿色消费,加强宣传教育和自发引导,促进市民在“衣食住行用育游养”全领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置、绿色制造等相关标准研究和发布。参与农村生活污水等领域排放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实施绿色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高标准减污打造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确保PM2.5等指标持续下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稳步提高。加强河湖岸线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管控,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强城镇雨污分流和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控目标;全县优良水体(达到或好于Ш类水体)比例超过60%,劣V类水体为0,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和城区声环境质量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高水平扩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加强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打造潼河、唐河等生态走廊。统筹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

三是高质量降碳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资源再生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8%、99%以上。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上“两高”项目,支持传统企业更新工艺、技术和装备,实现节能减排。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让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3.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制造相关产品标准,鼓励开展各类涉及环境治理的绿色认证制度。

(五)强化质量基础体系

1.提升计量供给能力

一是推进计量标准建设。开展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围绕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我县各类计量标准提档升级。结合泗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新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力度。到2025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达到28项,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不低于60%。

二是加强企业计量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和测量数据应用,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提升产业链计量保证能力。到2025年,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达到60家。

三是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眼镜店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加强对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取用水、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粮食、农资产品等涉农物资计量监管。到2025年,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不低于60%。

2.提高标准服务水平。

推动标准扩面增效,大力推动标准化战略横向扩面,由农业领域向工业、服务业领域扩展,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鼓励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完善标准转化机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标准实施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衔接。强化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现代农业、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家政服务等领域标准制定。到2025年,企业标准总监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力争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省市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5项,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个,争创标准创新贡献奖1项,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1个。

3.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加快提升我县检验检测整体建设水平,加强与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合作,依托其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为我县提供高质量检验检测供给。招引省内外优质检测资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实验室申请相关资质。引导各类检验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计量测试、进料管控、生产保障、销售服务等全链条质量改进服务。统筹各类检验检测、认证、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切实实现“一个标准、一次合格评定、一个结果、多方互认共享”。

4.优化认证认可服务供给加大高品质认证供给,提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在消费品、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推行智能家居、物联网产品、健康养老、教育服务高端品质认证。着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强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严厉打击认证认可领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虚假认证、仿冒证书等违法行为。到2025年,力争全县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3张以上,绿色产品认证企业达3家以上,各类质量认证证书超过420张。

5.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作用,依托现有技术机构、园区、重点企业等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聚焦中小企业质量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围绕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大力开展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一揽子服务。

(六)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农产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依托数字化智慧监管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新消费领域质量规范管理力度,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规范电商消费领域。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永久性标牌制等制度,突出建设单位首位责任,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勘察设计单位源头把控。

2.完善质量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共享机制,聚焦重点监管领域,推进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与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融合应用,科学应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产品、企业、行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资源应用效率和监管精准性、靶向性。推行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质量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强化信用约束。

3.完善质量安全预防体系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质量协同监管机制。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加强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领域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完善风险预警、技术支撑、智慧监管和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防范制度。严格落实重点产品市场领域预防、实施应急专项风险监测,推动食品、药品领域重点筛查、预防机制。严格落实产品抽检定期发布,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质量欺诈、经营失信的监管侦查防控能力。

4.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明确质量主体首要责任,鼓励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重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深入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高风险产品监督抽查和缺陷产品调查,推进追溯信息互通共享,完善追溯链条。健全假冒伪劣与不合格产品举报制度,加快探索严格产品责任和惩罚性赔偿制度机制。严肃处理重点领域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加强实体市场、网络市场违法查处力度和质量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实行质量违法违规联合惩戒,全面提升质量欺诈、经营失信、污染排查等领域监管侦查防控能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七)推动质量共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1.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主任责任。全面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和标准总监制度,每年首席质量官至少参加1次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质量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到2025年实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标准总监制度覆盖率超过50%。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要主动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严格落实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对不合格产品和有缺陷的产品及时召回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2.进一步加强质量教育。组织面向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输送质量管理人员进入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推进实施社会化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十四五”期间,分别建成1个质量主题公园、1个质量科普基地、1个中小学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持续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3.进一步加强区域质量合作交流。深度对标杭州等地质量管理、品牌、标准化、知识产权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质量品牌一体化发展,完善跨区域质量品牌发展联动机制。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合作,推进标准共研互认、品牌信息共享、专家资源共用和品牌联动宣传。加强长三角质量标杆企业经验交流分享,积极参加长三角首席质量官培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云论坛、长三角质量品牌故事演讲大赛等质量主题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县质量发展委员会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县直部门推进本规划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层层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二)强化政策扶持。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本规划目标,健全相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强对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标准、品牌、认证、检验检测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经费保障。

(三)营造质量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介、行业组织、群众团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普及质量法制知识,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借助“质量月”“世界标准日”“中国品牌日”等活动载体,创新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群众质量活动,不断增强全民质量意识,提升公众质量素养,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关心质量、提升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评估考核。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对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总结,对评估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质量工作督查考核。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