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襄阳高新区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

襄阳高新区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生态环境 高新区 保护

所属地区 湖北省-襄阳市 发布时间 2024/2/28 关键词生态环境高新区保护   近期更新42995项目点击关注“生态环境,高新区,保护”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2023年,我区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一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第一批试点产业园区名单(此项试点全省唯一)。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取得积极进展

(一)空气质量形势稳中求进。我区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尽锐出战推进大气污染防治,PM2.5、优良天数均有所改善,空气质量指标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我区PM2.5浓度均值48.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9%;优良天数267天,同比增加16天;优良率74.6%,去年同期68.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4%。

(二)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我区省控断面(小清河云湾段)平均值水质类别为Ⅲ类,达到考核指标。其中,月度水质达标率为91.7%。

(三)土壤环境质量长期稳定。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达到考核标准。未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土壤污染事件。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及具体工作要求。2023年,围绕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召开区环委会全会、党工委(扩大)会议、专题会议等36次。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调研68次,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督察整改等工作。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全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责追责”责任链条。

(二)强化精准靶向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真抓严管大气污染攻坚。一是聚焦大气环境质量短板,坚持久久为功,在原大气攻坚指挥部运行机制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班化运作,从团山镇和米庄镇各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作为“点长”,每个国控站点至少配备6名工作人员,日常在国控站点楼下办公,负责统筹处理市、区两级大气攻坚指挥部交办的问题,联络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实现“乡镇吹哨,部门报道”的合力机制。二是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加强预警会商和区域协同,实施企业绩效评级。三是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128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对辖区重点区域深圳工业园、汽车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常态化开展VOCs走航监测,发现并整改问题24个。四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204台,检测合格率93.6%,立案处罚4台;开展机动车路检路查9次,检测车辆99台,处罚超标车1台。五是加强大气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常态化巡查,对排查发现的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垃圾焚烧、散煤燃煤等问题实行“双交办”“周通报”,督促整改。六是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华润能源(原东风二动力)首台35蒸吨燃气锅炉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搬迁工作,新工厂于9月28日出炉了第一炉铁水,为2024年4月底前完成搬迁工作奠定了基础。加快建设科创型专业化园区,目前襄阳科技城已吸纳入驻企业(项目)近百家,主要分为高端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及互联网类、生物医药类、新能源新材料类、节能环保类以及各类服务平台7个。对进入台子湾周边道路实行货车禁限行管理,减少了黄牌货车尾气对台子湾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七是持续加大科技治污投入,投资380万元对“蓝天卫士”87路高点视频进行迭代升级,投资704万元建设大气53个网格化监测点。

2.巩固拓展水域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推动与襄州、老河口签订《小清河跨县界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健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对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监管执法力度,完成了2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多措并举防治土壤污染。我区已完成11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实施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工程,创建2023年度省级生态村2个。

(三)强化调度督办,不折不扣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一是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的原则,强化调度、督办、核查、销号,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照省第二轮环保督察报告反馈意见,梳理问题35个,制定《襄阳高新区贯彻落实湖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实行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领衔督办整改任务。第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及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21项,已完成119项;交办信访件104件,已办结104件。

二是2022年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中涉及高新区共6项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并已通过市级验收,正在申请省级验收。

(四)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打环境违法行为。

将用电监控、环保一码清、在线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与工业园区大气网格化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整合纳入襄

阳高新区智慧环保远程管控平台,实现对重点排污单位“数据监控、鼠标巡逻”的网络线上监管,实现园区风险实时预警、精准溯源分析,第一时间发现环境风险隐患和问题,从而精准打击超标排污、恶意排污、逃避监管等严重违法行为,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守法者“无事不扰”,进一步夯实筑牢守护生态环境的“铜墙铁壁”。

2023年共下达环境问题整改通知书58份,立案42件,下达处罚决定28件,处罚金额178.8295万元,实施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封扣押)1件。

(五)强化服务意识,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一是帮扶企业“送温暖”。主动上门做体检、组织培训送知识,对辖区63家企业进行专家走访帮扶,持续助力企业完善治理手段;同时,积极帮助辖区多家企业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2023年,我区共向上级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827万元,占全市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049万元)的30.2%,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中占比排名第2位。

二是强化环保服务四减。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为重点,一体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2023年,我区共办理审批140件。其中,环评35件,排污许可证办理96件,辐射安全许可证8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1件。

(六)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环保治理现代化能力。

1.整合科技资源运用,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现代化。依托襄阳高新区智慧环保远程管控平台,以用电监控为主要手段,以环保一码清、在线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与工业园区大气网格化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为辅,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数据监控、鼠标巡逻”网络线上监管,实现园区风险实时预警、精准溯源分析,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和问题,从而精准打击超标排污、恶意排污、逃避监管等严重违法行为。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高新区工业园区治理需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试点以整个工业园区作为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通过集中人力、物力针对重点生产环节、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补齐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短板,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动优势互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和发展效率效益。

3.强化科技水平支撑,拓宽流域综合治理新举措。从维护小清河高新区段流域水环境出发,系统考虑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等要素,对两岸入河排污口通过信息化科技手段进行统一编码、安装计量测流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并对部分重点监管排污口配置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同时,配套建设排污口信息平台,利用在线监控实现排污口动态管理,通过加强与高新区智慧环保远程管控平台联网,实现排污口监管互联互通、“一网通办”。

(七)强化创新试点,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实施国家首批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并创新性将监督帮扶制度与清洁生产审核相结合,组建专家团队对包装印刷、工业涂装、铸造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先后开展四轮帮扶工作,指导襄阳恒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襄阳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有效促进高新区能源转型和能效提升。

二是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该创新试点聚焦基本形成低碳绿色发展格局的总目标,以“协同降碳、能源转型”为切入口,以汽车制造产业为核心推进减污降碳源头治理,以制度、协同、创新三大驱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区减污降碳协同实施路径有力探索,为全力提升和巩固减污降碳成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襄阳高新样板”吹响“冲锋号”。

三、面临形势分析

空气质量形势依然严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机动维修等城市面源污染问题易出现反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不够,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快速应对能力亟待提高,部门联合监管仍需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仍然偏重,污染排放总量大。高新区工业占比76%。工业结构为“一大支柱、六大集群”,即:“一大支柱”为汽车产业,包括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汽车研发检测;“六大集群”为航空航天、机电控制、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管委会周边分布着多达17家企业,其中包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排放大户,仅2023年1-6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废气烟尘总排放量较去年同期增幅为220%。

(二)辖区污染负荷高,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困难重重。一是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施工运输扬尘未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复合型特征加重。我区为主城区边缘地,是襄阳市的北大门,境内卧龙大道、邓城大道、奔驰大道等道路是进出襄阳市的主要交通道路,过境车辆多,特别是黄牌货车。以207国道为例,日均交通流量1.9万辆,其中黄牌货车1.3万辆,对台子湾区域PM2.5和臭氧浓度影响大。二是近年来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加大、项目增多,建筑施工和渣土运输扬尘也成为影响市区空气质量的因素之一。工地裸土、堆场扬尘、露天焊接、外墙喷涂作业等活动都可能产生大量扬尘,加重空气污染。三是停车场、物流园相对集中。随着高新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和货运市场繁荣兴旺,由于高新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工业企业众多,货运车辆需求量较大,我区存在30个停车场和33个物流园。境内大量机动车在辖区频繁通行和停放,移动源管控压力大,仅台子湾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就有停车场和物流园9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压紧压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按照“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细化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生态环保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做到“管发展的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的必须管环保,管行业的必须管环保”。对城建项目土方施工和运输扬尘防治监管脱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仍较薄弱等问题,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职责,把相关责任细化到行业规范、城市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加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健全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现场监管力度,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管理,逐步淘汰效率低、技术落后的治污设备,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对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

(二)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严控燃煤污染,加大对散煤生产、销售的打击力度,从源头杜绝散煤燃烧。强化全区建筑工地的监管,坚决落实扬尘治理“八个百分百”措施,由于冬季大风天气较多,要求各工地重点做好物料苫盖、土石方作业抑尘,加强渣土清运通道洒水冲洗,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引导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对43家涉工业炉窑企业安排人员驻厂监管,及时查处和改正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

(三)做好资源统筹、强化科技治污。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襄阳高新区智慧环保远程管控平台、蓝天卫士、用电监控、企业在线、餐饮油烟在线监测、智慧工地、雷达监测等监控平台功效,对发现的问题统一调度,利用VOC走航车、无人机、手持监测设备、车载监测设备等排查、消除高值区域,实现“发现-派遣-处置-反馈-考核”五步闭环管理。

(四)强化项目建设。一是大力推动襄阳高新区生态治理及智慧低碳产业发展(EOD)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28.03亿元,谋划打通“云湖—连山沟—小张湾水库—唐白河—汉江”和“连山沟—连山湖—车城湖(谢家洼水库)—小清河—汉江”水网,有效解决高新米庄-刘集片区生态补水不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高新区水生态安全再上“保险”。建设集中喷涂中心,切实缓解高新区大气污染问题。利用EOD模式资金,投资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高新产业新城注入活力、引爆原动力。此外,可以实现产业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入的反哺,化解生态环境治理财政资金压力,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缺口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割裂,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问题。二是积极对接中国南水北调生态环保集团大区域运行中心落地高新区,该集团计划2024年投资4亿元对5条河流进行生态治理,我们将积极争取将小清河生态治理修复项目纳入投资范围,预计对小清河投资达到1.2亿元。三是全力抓好襄阳金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搬迁工作,并同步对接北京首创集团对铸造公司搬迁后遗留的旧厂房进行生态开发,激活闲置资源,使其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继续做好中央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2024年拟帮助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申请中央生态环保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

(五)大力发展节能产业。一是依托湖北嘉辐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湖北丰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节能环保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大力使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二是依托2024年即将投产的襄阳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循环回收再利用项目,实现年收集和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0万吨,全面提升高新区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处置利用能力,有力提升高新区工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到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中国采招网*(bid center.com.cn)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