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济宁市任城区“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

济宁市任城区“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安全生产规划

所属地区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发布时间 2023/10/24 关键词安全生产规划   近期更新1项目点击关注“安全生产规划”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济宁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等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进展与成效

“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上级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持续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创新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1.安全生产攻坚持续深化。“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攻坚行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6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8人;2017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2018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9人;2019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7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5人;建筑业事故2起,死亡2人);2020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3人。与2016年相比,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减少37.5%、死亡人数下降62.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以“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为主线,先后多次启动安全生产战时机制,保障了各级两会、国庆等重大活动及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面强化安全监管,坚持“五个突出”,聚焦“四个重要时段”,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在全面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危化品、煤矿、交通运输、城镇建设、消防等5个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及时排查整治了一批问题隐患。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危化品、工商贸和区属煤矿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全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组织15个镇(街道)及开发区和40个重点行业领域监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管理承诺书》,进一步压实了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宣传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组织开展了集中学习。为推动安全生产重点任务落实落细,梳理了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重点监控风险点清单“两项清单”:一方面,逐一明确了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边界,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清单,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漏洞;另一方面,梳理了全区高危企业和重点监控风险点清单,组织各级各部门对全区煤矿以及危险化学品、涉氨、涉粉尘爆炸等工贸企业的重点监控风险点进行了统计、摸排,共梳理出清单化管理企业103家,重点监控风险点12个,督促责任企业制定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严密管控。

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逐层明确工作责任,深入推进工矿商贸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及时调整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了镇(街道)属地推动督促责任、部门监督指导责任和企业建设运行主体责任。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推进,充分利用培训、观摩、专项执法、通报等手段,按照“全员、全岗位、全过程”的要求,督促企业发动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安全风险,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和任务,逐一落实到每名一线操作工人,使员工熟知工位风险点和危险源管控措施,做到全员、全过程、全岗位参与。截至2020年上半年,完成工矿商贸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企业200家,其中危险化学品、涉氨、涉粉尘爆炸等高危和重点监管企业建设完成33家,建成率100%;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建设完成55家,建成率100%;149家网上运行企业中138家运行达到60分以上,网上运行达标率92.62%。

4.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建立了24小时双人在岗值班备勤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值守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人员24小时待命备勤,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高效、稳妥、有序处置。全力做好事故灾难类的应对处置工作。其中2019年以来,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妥善处置了“2?7”加油车辆自燃事件、“5?3”洙水河入湖口落水事件、“7?2”任城大道次高压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10?27”火炬路中压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等20余起突发事件,做到了及时、迅速、高效控制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持“统一协调、优势互补,平时互动、战时联动,信息共享、高效协同”的原则,区应急管理局与各类主要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与市中、任城消防救援大队以及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组织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开展各类综合或专项应急救援演练、停产撤人演练、人员疏散演练,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多方协调、积极收集防护物资需求信息,大力协调物资供应,努力保障全区疫情防控需求。期间,共向全区各防疫战线调拨医用外科口罩270余万只,向教育系统调拨高三、初四复学储备口罩48.5万只,向复工复产企业调拨口罩指标35万只;发放非医用隔离衣7000余套、消毒液39吨、“战疫情、保畅通”通行证504张。此外,因受疫情影响,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叠加出现,安全生产形势尤为严峻,为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企业安全发展,运用网络监管、远程监管等新模式,组织78个服务指导组,派出服务人员1041人次,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安全服务力度,帮助720家次企业排查安全隐患683项,确保了企业复工复产安全。

5.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推进“素质固安”工程建设,强化安全宣传、体验和培训工作,不断推进社会公益和科普文化宣传,为促进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持续开展送培训“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活动,深入普及各类防中毒、防触电、防溺亡以及逃生自救知识,提高了应对事故灾难能力,筑牢了生命安全防线。在仙西社区、汇翠园社区增建2处“素质固安”主题社区,设置了宣传栏,规划建设了“素质固安”公众安全教育体验基地,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台“任城应急”专栏、“任城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以及局微信平台等传播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应急安全知识在身边活动”,及时发布安全风险提示,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常识,提升了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技能。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任城区位于鲁西南平原,南四湖北端,为济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济宁市组群城市核心区。总面积6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31万人。辖长沟、喻屯2个镇,二十里铺、李营、南张、金城、仙营、古槐、阜桥、观音阁、济阳、越河、南苑、安居、唐口13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辖区共有煤矿生产企业6家,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14家,危化品运输企业6家,一般化工企业11家,加油站75家,粉尘涉爆企业38家,涉氨制冷企业3家,建筑企业354家,水运企业16家,普货运输企业548家,燃气经营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141家,重点防火单位396家。任城区地处鲁西南中心地带,地貌以平原为主,土壤以黏质土为主,其余为壤土、沙质土。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3~14.1℃,年平均降水量579~820毫米。境内河湖属淮河水系、南四湖流域,较大河流有老运河、京杭运河、洙赵新河等。受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影响,不同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概率差异大,事故数量也与高危行业集中程度相关。煤矿、危险化学品、涉氨、涉爆粉尘、建筑施工、民爆器材、油气管道、道路运输、消防以及特种设备、城市建设、渔业、电力、旅游、学校、农业机械等行业领域仍是防范和遏制事故的重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和非传统风险聚集交织,社会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趋明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安全发展理念树立还不牢固,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待进一步落实,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运行实效有待提升,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依然突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应急保障与应对能力存在不足,重大突发事件精准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1.安全基础依然薄弱。主要是城市街道与涉农镇(街道)并重,人口居住密集,商业服务业繁华,建设项目众多,特别是煤矿、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燃气、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行业点多面广量大,潜伏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较多。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装备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发展还不平衡,专业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此外,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数量众多,特别集购物、餐饮、展览、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不断涌现,此类建筑功能复杂、人员数量多,一旦发生火情,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煤矿、危化品、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建筑施工等领域中,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严,特别是在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标准化、应急救援等5个方面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小微企业安全发展意识不牢固,受行业类型、生产规模、危险程度等因素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并未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措施存在侥幸心理、将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存在忽视安全风险、违规违章作业等问题,致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企业处于“悬空”状态。

3.安全监管能力亟待提升。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对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研判不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还不完善,压力传导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的落实层层衰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盲区和漏洞,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安全监管执法力量还依然薄弱,安全监管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监管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尚需提升。从现有监管人员看,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具有煤矿专业知识的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基本依靠边干边学、现用现学,业务水平提高较慢。执法监管刚性不足,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次数多,行政处罚少,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震慑不够,与严格监管的高压态势还有差距。

中国采招网(~bidce nter.com.cn)

4.公众对自身生命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尤其是经过43年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保障安全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迫切,对事故容忍度越来越低,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十四五”期间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着力强化责任落实,着力强化安全管控,着力强化基础保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攻坚战,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强力遏制一般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全区一盘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严密。

2.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落实风险防控为主旨,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和治理机制,强化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全面提高精准治理能力。坚持依法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理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创新、科技创新融入安全生产工作改革发展实践,走出任城特色安全生产新路子。

4.坚持标本兼治。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本,围绕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源头整治、综合整治、精准整治、长效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在抓根本、管长远上取得新成效。

5.坚持全民参与。加强社会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设,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构筑起最坚固的人民防线。坚持群众路线,在基层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升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科技支撑、执法监察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水平、基层基础管理水平、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整体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安全生产目标:

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以内。

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内。

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35以内。

5.年度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低于0.2。

6.不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

7.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占比90%以上。

8.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化工装置和储存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持续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推动落实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责任,细化实化各级各部门“三定”规定职责,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各部门间、上下层级间的安全生产职责边界,横向做好职责的事权划分、内部做好职责的分解融合、纵向做好职责的上下衔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度协同的安全生产职责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完善落实责任监督机制,修订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完善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将安全生产纳入行政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严格执行挂牌督办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对确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实现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

(二)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加强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制定并严格落实年度执法检查计划,规范执法检查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0〕35号),加强执法装备和车辆配置,不断健全完善区、镇(街道)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厘清执法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现分级分类精准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安全生产执法向远程执法、移动执法和非现场执法转变,提高监管执法精准性。针对全区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涉氨制冷、涉爆粉尘、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集中执法、专项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切实起到“惩处一例、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作用。加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协调配合,健全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放管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三)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遴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实效突出的标杆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分层级、分行业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促进双重预防机制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坚持分类施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行业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抽查评估工作,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督促企业运用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云平台,将安全生产相关内容纳入平台管理。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执法检查内容,督促企业持续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质量。加大安责险推广力度,将安责险推广与企业全员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实现安责险全覆盖。

(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行为规范化。督导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建立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其核心内容,融合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同步建设、互促共进、有效运行,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推动安全生产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隐患治理、监测预警、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助推隐患排查治理,引导企业和网格人员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数量和效率“三提升”,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施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计划,加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应用,减少10人以上危险作业场所。

(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加大对危化品、煤矿、涉氨、涉爆粉尘、消防、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城市建设、渔业、特种设备、电力、旅游、油气管道、学校、农业机械、民爆器材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从严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稳定。

1.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各环节存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管控措施。严格化工项目准入审查,结合化工行业产业特点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控制涉及光气、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和硝酸铵、氯酸铵等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对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

2.严格煤矿安全整治。持续整治“五假五超三瞒三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大灾害治理措施不落实、蓄意违规突破法律法规底线等行为,抓住推进煤矿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淘汰退出落后产能、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构建隐患排查和风险预控体系、提升企业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能等关键着力点,形成科学完备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实现智能化开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3.严格工贸行业安全整治。持续开展重点工贸行业涉爆粉尘、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外包作业等重点领域环节和工贸企业配套危化设施、地表污水处理设施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与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一体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持续推动企业采取设备升级改造、自动化控制连锁、在线监测预警等手段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4.严格消防安全整治。全面提升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能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实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综合治理方案,分类分批完成督办整改。加强消防车通道和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消防车应急通行能力和消防管理水平。整治老旧场所及新材料新业态等突出风险,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打牢社区(村)火灾防控基础,加大社区(村)火灾隐患整治力度,推进社区(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突出抓好微型消防站建设,配备必要的人员、装备和运行经费,切实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推进消防宣传阵地建设,针对居民自建房、沿街商铺、“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和中小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消防教育培训。依托社区(村)至少建设1个示范微型消防体验室(点)。

5.严格道路运输安全整治。保持道路交通秩序严查严管态势,加大非法营运查处力度,协调交警等部门依法从严查处客货运输车辆“三超一疲劳”等突出违法行为,全面清查道路客运市场“黑企业”“黑车”。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整治常压液体危险货物不合规罐车、非法夹带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汽车客运站“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加强车辆动态监控,加强旅游客运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配合交警等部门持续深化“高危风险企业”“终生禁驾人员”等曝光行动。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快临水临湖、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针对交通物流企业不断增多,存在小而散、挂靠车辆多、安全管理不到位、抗安全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问题,推动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物流仓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采取严格资质审查、全过程动态监管、多元化风险防控等手段,规范运输企业经营行为,净化物流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6.严格渔业安全整治。强化渔业安全意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各环节责任。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监管体系,重点督导渔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开展渔业安全执法检查行动、违规渔具清理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和渔船标识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排查整治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彻底清理取缔违规渔具。强化渔业安全应急管理,进一步细化渔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7.严格城市建设安全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对全区雨水管网淤堵情况、积水点进行全面排查改造,确保城市汛期安全。加强消防站点、水源、楼内消防设施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消防人员应急救援能力。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明显规范的场所标志、标识,配备应急供水、供电、消防、卫生防疫等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整治,提高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健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燃气安全主体责任和使用责任。加强燃气供气、运输、储存、充装、使用等各环节监管,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餐饮场所、供气单位的安全监管,拧紧燃气“安全阀”。

8.严格建筑施工安全整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严格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加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类型事故防范。严格施工安全监管执法,强化隐患倒查追责、事故即行问责、查处挂牌督办,提升施工安全治理能力,完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培育管理,加快推进施工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完善房屋安全保障,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两书一牌”等质量终身责任制追溯机制。严格做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加强建筑用钢筋、水泥、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重要材料质量管理,多部门联动查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力量开展巡查抽查。

9.严格电力安全整治。完善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监督检查,落实防控措施,防范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督促指导电力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建设,夯实电力安全基础。强化电力应急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编制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10.严格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强化特种设备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做好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打造统一的信息化监管系统,抓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定检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全面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建设运行好“*******查看详情”电梯安全监控服务平台。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专家查隐患”、风险分析研判、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油气管道法定检验等专项整治活动,夯实特种设备安全基础。

11.严格油气管道安全整治。强化油气管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密油气管道治安防范,狠抓管道外部保护,强化管道周边自然环境管控,全面提升油气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每年组织开展全区油气管道法定检验情况监督抽查,全区油气管道占压、安全距离不足等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提升全区油气管道安全水平。

(七)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等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政策,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完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承诺制,重点行业企业要对本单位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以及风险点的安全可控状态进行承诺,并定期向社会公告。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业,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安全技术和管理服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建立健全专家参与决策支持、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等相关工作机制,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危险性较大的粉尘涉爆、涉氨制冷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积极推进“安责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对社会公众举报的事故隐患、违法行为、谎报瞒报事故等情形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八)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企业“三项岗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做到高危行业企业培训覆盖率、持证率达到100%。加强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督导企业加强全体从业人员(包括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等)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对新进从业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后的有关从业人员,及时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安全宣传机制,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互动型宣传新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九)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力争全区宣教受众率达到90%以上。推行家庭储备计划。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内容进入各类科技场馆,加快建设集研学、参观、体验、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普场馆和主题公园。深化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通过树立典型,有效提高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社区群众应急防范水平。通过与融媒体中心密切合作,开设“任城应急”专栏,宣传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增强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重点工程

(一)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培育一批试点企业,提升体系建设运行实效。建立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编制安全生产危险性分布和风险评估分布图。精准防控“两重点一重大”化工企业各类安全风险,加快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安全防护距离达标改造建设。

(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涵盖煤矿、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成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重点行业企业一体化信息化体系,开展安全风险全要素全过程监测、研判与预警,实现安全风险快速识别、信息沟通与实时共享、综合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预警信息发布、物资配置与调度等功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推动数据强安建设,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监管执法、事故报告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引导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在线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台账等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通信基础设施,全面优化提升对重大险情和各类事故灾难的快速响应能力。

(四)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工作保障条件建设,建设完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业务保障用房和特殊业务用房,配足配强执法队伍,配齐配全执法装备、执法制式服装和执法执勤用车,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过程管理、数据分析、5G多功能综合执法等智能化专业装备配备。

(五)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推进高危行业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具备一定能力的企业专业力量,在重点行业领域新建一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危化品事故、煤矿事故和地质灾害等重要应急物资、救援装备储备,保障各类事故险情应急需求。

(六)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安全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开发安全宣传教材、读物、动漫、视频等文化产品,发展壮大安全文化产业。积极推动和引导安全文化体验场馆、基地建设。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安全知识宣传、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同时,把安全生产有关指标、重大工程项目分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安全发展的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有关部门专项规划和地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目标一致、任务统一、工程同步、政策配套。鼓励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

(三)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对安全生产规划的宣传力度,开展规划专题培训,让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全面把握、准确理解规划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营造推动规划实施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调度。开展对安全生产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调度、通报进展情况。强化规划工作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督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23年、2025年底前,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