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采招网 > 招标频道 > 招标日历 > 招标公告 >  汤旺县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汤旺县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自:采招网(www.bidcenter.com.cn) 农产品加工 实施方案 高质量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 发布时间 2023/12/19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实施方案高质量   近期更新6417项目点击关注“农产品加工,实施方案,高质量”实时招标项目

项目招标进展

注册即可查看免费招标信息  立即免费注册   立即登录     服务热线:400-810-9688

如果您已经是会员请先登录

汤旺县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发挥我县资源和县位优势,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黑政办规〔2023〕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大豆加工、玉米加工、肉类加工、食用菌、森林食品、寒地中药、冷水鱼七种寒地生物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打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比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培育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农业产业结构和县域布局不断优化,推动寒地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

以玉米、大豆、肉类3大加工产业为重点,科学谋划加工布局、重点方向、发展目标,引领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

(一)玉米加工产业。

1.县域布局。

在县域范围内重点发展玉米精深加工,积极完善配套产业,建设不同链条方向的玉米加工集聚区。

2.重点方向。

(1)玉米产业以延链优链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玉米淀粉下游产品和配套产业。重点扩大新型功能性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营养健康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能力。提升拓展淀粉产业链。依托现有淀粉产能和下游产业基础,推进氨基酸产业链深度开发,打造世界最大的氨基酸产品制造基地。

(2)发展玉米胚芽油、玉米浆饮料等食品。积极引进高端酶制剂、高效菌种加工企业,适度引进玉米精深加工配套化学品生产企业。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玉米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引进1户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玉米加工产值达到500万元。

(二)大豆加工产业。

1.县域布局。

重点在乌伊岭镇、两林业局公司突出发展“三高” (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培育大豆精深加工企业。谋划大豆加工企业在汤旺河镇建设大豆加工园区,延伸大豆产业链条。

2.重点方向。

(1)推进原料大豆储存清选。建设储粮仓房建立大豆原料库存基地,使原料大豆储的好、储的安全。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大豆加工企业、大豆种植合作社、农户开展“五代”(代清理、代储存、代烘干、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使原料大豆提升更大产值。

(2)发展大豆全豆初产品。依托我县政策性粮食储备库发展储备大豆。引进有期货大豆交割资质的企业大力发展期货大豆。依托现有豆皮制造厂、酿造制品企业发展豆酱、豆皮、豆浆、豆奶、豆粉等大豆初产品。

(3)拓展大豆油脂产品。依托现有条件,瞄准中高端消费群体,发展非转基因绿色有机大豆油、低温冷榨油、特色油脂、功能型油脂等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竞争力强、前景广阔的高档食用油、调和油等系列产品。

(4)延伸大豆蛋白加工链。鼓励和引进大豆加工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大豆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素肉、素鸡等大豆蛋白肉制品加工。积极开发大豆蛋白面条、大豆皂苷、异黄酮、多肽等大豆蛋白制品。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培育1户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的大豆加工企业,引进1户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大豆精深加工企业,大豆加工产值达到1000万元。

(三)肉类加工产业。

1.县域布局。

依托我县生态优势,扩大优质生猪、湖羊、禽类养殖规模。积极完善配套产业,加工各种肉制品,建设不同链条方向的肉制品加工园区。

2.重点方向。

(1)以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为主攻方向。做大冷鲜肉生产。推动中小型肉类加工企业整合发展,扩大冷鲜肉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高端、优质牛羊肉制品,扩大市场份额。

(2)推进肉制品加工。积极发展低温西式火腿、培根以及香肠、熏卤肉、烧烤肉等深加工产品。

(3)大力发展皮毛骨血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皮鞋箱包、服装、纺织等产品,形成畜禽副产品加工产业链。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设优质猪养殖基地3个,优质湖羊养殖基地5个,肉类加工企业达到1家以上。全县肉类加工营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引进1户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肉类精深加工企业,肉类加工产值达到1000万元。

三、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着眼地域特色和优势产区,积极发展食用菌、森林食品、中药材、冷水鱼等4个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培育新增长点。

(一)食用菌产业。

1.县域布局。

以汤旺河镇伊林集团和乌伊岭镇黑臻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为核心,打造高品质黑木耳生产基地。同时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黑木耳特色生产、观光、采摘基地,扶强壮大食用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2.重点方向。

(1)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初加工生产能力。破解生产原料瓶颈,支持榛蘑、黑木耳等食用菌养殖,提升产地加工能力,鼓励大型养殖基地购置精选、烘干等初加工生产设备,从源头上提升原产品质量。

(2)提升产品档次,拓宽高端化发展路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帮助企业打通与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食品科技开发能力较强院校合作渠道,重点开发即食食品、保健品、功能食品及药品等高端产品,以科技资金的倾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积极组织产品认证,稳步推进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做好对重点加工企业和养殖基地的宣传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和基地开展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地理标志等标志性认证,以权威性认证标志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品价值,对认证企业和基地予以政策性资金支持。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设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2个,加工率提高到30%以上,培育一户年销售额超300万元的企业。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加工产值突破800万元。

(二)森林食品产业。

1.县域布局

(1)森林浆果产业以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主,扎实推进野生浆果资源保护工作,以蓝莓、沙棘果等重点发展品种,建设野生浆果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通过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方式,扩繁增产。

(2)森林坚果产业以松子和榛子为重点发展品种,以野生坚果资源富集地区,建设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

(3)蜜蜂产业以蜜益生菌发酵型饮品、蜂蜜、蜂王浆为重点发展品种,建设商品化厂房,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专注生产无添加无污染原生态蜂产品。

(4)木本油料产业以加强红松、胡桃楸等为重点的木本培育,积极发展红松果材兼用林。实施红松母树林定向改建,推进红松、胡桃楸木本油料建设,加强红松嫁接等促进结实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重点方向

(1)稳步提升原料供给能力。推动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建设,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适时开展野生抚育、仿生栽培,促进稳产增产。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方案,科学设定采集地和采集时限,建立规范化的采集管理模式,提高原料供给产量与质量。加强对采集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采摘作业情况监督检查,避免掠青采集、过渡采集,造成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确保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逐步拓展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着力发展食物肽、速溶冲剂、白酒、天然色素、天然防腐剂、化妆用品等功能性食品、提取物产品,以改善视力、防癌抗癌、抗溃疡、抗血凝等功能为主的药品和保健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采招网(bidcenter .com.cn)

(3)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贷款利息政策性补贴等措施,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动能。以补链强链为重点,采取培育本地企业与招商引资并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森林食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日趋完善,溯源体系更加健全,产品竞争力、知名度得到国内市场充分认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达到3个,森林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家,森林食品年产值达到1亿元,加工产值达到4000万元。

(%1) 寒地中药产业。

1.县域布局

以种植龙头企业为主,扩建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县范 以龙头企业为主,龙头企业+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建设“一大多小”寒地中药材精深加工园,不断提高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和档次。

2.重点方向

(1)推进原料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优良种源保障,重点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确保达到设施完备、基源清晰、展示推广、示范引领、规范生产的建设目标,每年供应壮苗500万株以上,满足生态种植和野生扩繁需求。扩大生态种植规模,按照国家禁止耕地“非粮化”工作要求,转变工作思路,从主推规模化种植向野生抚育转变,推进中药材的野生抚育、仿生栽培,持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

(2)推进初加工产地化、集约化发展。支持产地趁鲜加工,鼓励种植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大型种植基地配套新建或提升改造产地初加工生产线,开展中药材净制、去除非药用部位、趁鲜切片、干燥、分级等初加工生产。开展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中药材初加工生产,提供智能化、数字化仓储物流服务。

(3)推进精深加工多元化、高端化发展。不断提升加工能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采取吸引投资、升级工艺、扩大产能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持续增强科技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重点产品研发,围绕我县赤芍、苍术、白鲜皮、五味子、刺五加等重点品种开展科技攻坚。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培育达到中药材初加工临规企业2家以上,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2家,全县寒地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加工产值突破1亿元。

(四)冷水鱼产业。

1.县域布局

依托我县水域资源禀赋培育打造冷水鱼养殖加工产业,培育打造特色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集聚区。

2.重点方向。

(1)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为重点。支持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培育壮大加工企业,与餐饮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产品质量。

(2)积极推进渔业企业落地加工。打造特色加工产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组织渔猎、冬捕等活动,宣传民俗文化、渔猎文化,带动发展渔业产业。

3.发展目标

2025年,全县冷水鱼养殖加工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渔业营业收入达200万元。

四、推进措施

按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坚持以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精深加工企业培育行动,大力培育产业主体。加强领军企业培育,落实好省、市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森林食品、寒地中药等优势产业上率先实现突破,带动其他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做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我县龙头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合作,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不断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壮大“土特产”中小企业,围绕浆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小而优”“小而特”的中小企业,将寒地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企业差异化发展,引导企业从一般型、大众型农产品为主向个性化、专业化、定制化产品转型,满足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提升发展能力。(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林草局、汤旺河林业局公司、乌伊岭林业局公司、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 实施绿色食品加工提升行动,提升绿色加工水平。扩大绿色、有机、森林食品生产规模,利用天然、纯净、无污染的生态优势,依托绿色有机、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等资源优势,出台支持政策,扩大认证规模,加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打造寒地生物绿色有机种植基地。提高绿色食品加工质效,依托生态优势,瞄准市场需求,生产精品化、高端化的浆(坚)果和食用菌类产品,巩固提升绿色食品产业优势。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水平,鼓励企业推进浆(坚)果、蜜蜂加工业等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高值化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强化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支持生产主体加强自我检测、全过程追溯。严格落实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预警与质量安全管控,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监管机制,提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 实施科技创新升级行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寒地生物资源就地转化能力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革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着力培育一批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智能工厂,推动食品工业整体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注重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果渣、废弃菌袋等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新能源、新材料,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培育一批以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副产物加工企业。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等省、地科研院所及高校,形成以“公司+联盟”的形式运行的创新联合体和新型创新载体,联合攻关,开发优质高档农产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 实施优质品牌打造行动,打造优质农业品牌。构建农业品牌体系,以省级“黑土优品”品牌建设为契机,加大申请力度,加大“黑土优品”数量,助力提升我县优质的寒地生物产品品牌影响力。推广使用大兴安岭地域品牌,进一步实施“汤旺县+企业子品牌”双品牌产品战略,依托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扩大双品牌使用企业、产品数量。打造企业品牌,依托我县“土字号”“乡字号”,支持企业建立生产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和认证,率先打造成为知名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鼓励支持企业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平台和营销平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争创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县营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信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行动,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扩大产业园区规模。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加强各类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仓储物流、供能供热、废污处理等设施,提高园区承载、服务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园区全产业链发展,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构建“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上下游企业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集聚效应。(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营商局、县自然资源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市场营销推广行动,构建立体销售体系。密切产销对接,加强与外省对接,互通产销信息。借助对口合作渠道,推进寒地生物产品进入“黑土优品”旗舰店。充分利用哈洽会、绿博会、丰收节等重大活动开展营销促销,找准经销商,对接好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开展品牌推广,积极参与各项营销活动,扩大我县农产品市场影响力。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大米节、绿博会等各类展会,开展品牌推介。鼓励企业运用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等开展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营销方式,充分运用本地电商平台,依托电商产业园,发挥本土网红优势,以短视频、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拓展汤旺县寒地生物产品销售渠道。培育营销人员,围绕品牌强农、农副产品网红化营销等内容,邀请知名营销师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我县营销人员,培育一批懂市场、善营销的专业人员,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创新模式和业态,挖掘我县农产品卖点,把农产品变成礼品,让我县“土特产”变成游客的“伴手礼”,加快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产品向特色商品转化,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种养、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化教育等融合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县营商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招商引资提升行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明确招商方向,结合资源优势,突出我区“特”的优势,在浆(坚)果精深加工、中草药种植加工、食用菌加工等方面深度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做好前期论证,建立项目库。完善招商举措,绘制产业链图谱,采取专班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领导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推介项目,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哈洽会、亚布力论坛等重要展会平台,广交朋友,推介项目,广泛挖掘和寻求商机,吸引更多外地客商来我区投资兴业。加快招商项目落地,对签约项目组建工作专班,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暖企服务,帮助招商企业找对策、解难题,精准发力,协助企业快速完成落地各项前期手续,力促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优化招商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协调,优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在谈、签约、开工、投产项目跟踪管理台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县农业农村厅、县工信局、县营商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实施标准体系建设行动,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团体制定重点发展品种中明显高于国家标准且能显著突出我区寒地生物产品特色的高质量高品质团体标准,通过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自我公开声明。夯实农产品加工业认证企业底数,做到产品标识、品牌、档案齐备。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生产主体制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强化标准执行,加强宣传贯彻诚信体系和国家标准,提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引导企业使用先进标准。大力宣传有机产品认证的作用,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粮储局、汤旺河镇人民政府、乌伊岭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摆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部署、落实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县级产业牵头部门成立专班,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推进,成立落实机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二)健全落实机制。按照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四个体系”,强化推动落实,制定全市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市县两级对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推进措施和时限要求。

(三)加大政策支持。按照省级和市级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在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规模、推进重点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等方面给予鼓励支持。县政府、各有关单位要积极与市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制定相应支持政策细则,统筹相关资金,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有力支撑。

(四)强化人才保障。加快引进和培养农产品加工业领军人才、生产能手和技术人才。组织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定向培养农产品加工职业技能人才。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创新,鼓励领办一批科技型加工企业。落实人才振兴政策,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文件下载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

恭喜您抢到

具体详情请联系客服人员

您已参加了618礼品抢购活动
稍候将会有客服人员联系您
请注意来电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采招网所有